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考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附答案解析

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有着其它文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现在国际通用的文字主要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等六种,联合国的文件一般都要翻译成这六种文字。用其他语言写成的文件往往厚厚一大本,而用中文写的文件则要薄得多。这说明,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来表述最简洁。

汉字总共六万多个,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还简洁呢?这是因为,汉字虽多,数量不再增加,并且真正常用的汉字并不多。按照《信息交换用字汉字编码字符集》的统计,现在通用的汉字只有6763个。据测算,一个中国人如果掌握了出现频率比较高的950个汉字,就能覆盖一般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的90%的阅读。

英文字母虽然只有26个,但英语的单词量一直在增长,它要是不增加就无法适应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汉语则不同,不管科技时代的社会生活怎样飞速发展,随便从《康熙字典》中找几个汉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衍生出新的词汇,用来表述科技方面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名词。

汉字形体俊美,魅力无限。汉字之所以被称作方块字,是因为它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横竖撇捺,结构匀称。汉字书法艺术更是世界一绝,无与伦比。其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此外,汉字一个音节一个字,阴阳上(shǎng)去,平平仄仄,由此形成的“对对子”堪称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鸿是江边鸟,蚕乃天下虫”、“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扔;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这种汉语言特有的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确实令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和鼓舞。新加坡有关专家对7000多名6至12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新加坡儿童在智商方

面的表现要比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儿童突出。专家们认为学习汉字是其主要原

因,这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性对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大有帮助。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都属于“单脑文字”,即这种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刺激,这一刺激只对人的左脑发生作用。相比而言,汉字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复脑文字”,具有音码、形码(平面排列)、义码三种不同的刺激,需要人的左右脑同时发生作用。

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家米奥拉女士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她通过研究亚裔学生的母语,肯定了汉语学习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所起的正面作用。

15.从全文看,汉字有哪些优越性?(3分)

16.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7.下面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据测算,一个中国人如果掌握了出现频率比较高的950个汉字,就能覆盖一般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使用汉字量的90%。

18.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汉字”热,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60字以内)(3分)

页)13 共页(1 第

(二)北京园林

①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中外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独具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

椽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蛾奔月”的

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寻味。

④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丝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梁柱,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⑤故宫颐和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也是北京园林的又一大亮点。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美,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⑥这就是我到北京游玩时看到的北京的园林,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丽和妙处,还是你自己来游览吧!

15.北京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3分)

16.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第④段加点的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否删去?(3分)

18.第⑤段调到何处更合理?为什么?(3分)

页)13 共页(2 第

(三)潼湖湿地

①潼湖位于惠阳和东莞两县交界处,实际上是一个横亘五六十里的积水洼地。连接两县的一条百余里长的山脉,其水均向北泻入潼湖。因此在夏天雨季,潼湖才是一个湖,而在秋冬春三季它便是一个盆地式的小平原了。

②潼湖湿地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湿地内光照充足,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动植物栖息或开发生态旅游,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地。根据实地调查,该湿地共有植物64科155属203种,其中约一半植物都是野生植物。另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现在已经掌握定名的鸟类共有7目23科81种,常见鱼类也有30多种。其中,褐翅鸦鹃、虎

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③六十年代前,潼湖湿地是人们生活的好居处。每年初夏,一场“龙舟雨”下过后,潼湖就荡漾起粼粼的水波。早晨或傍晚,人们喜欢看浩浩荡荡的大水,看一队队摇橹而过的渔船,看入夜后才会出现的一幕奇景——波涛上悬浮的一排排灯火……

④从1966年开始,潼湖湿地开始变了。解放军投入几个团的兵力围垦潼湖土地。潼湖被围垦之后,赛龙夺锦没有了,连天蒲草没有了,五禽六畜和鸟雀鱼虾大大减少了。特别是九十年代,军队撤走了,大面积“军田”丢荒了,炒卖地皮开始了,几年间祖宗留下的、凡是地势较高的土地被炒卖殆尽了。地势较低的,则租给外乡外省人办砖厂了。烟囱们徐徐冒升着含有一氧化碳的浓烟,把天空染成了灰暗的浑浊。灰色的天罩着褐色的地,潼湖真的“缁衣顿改昔年妆”了。

⑤现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湿地的过度开发,生存环境的..恶

化才使人们认识到湿地的作用。原来,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调节区域,对该地区内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潼湖湿地的?请分条写出。(4分)

16.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③段对潼湖景色的描绘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⑤段加点的词“主要”为什么不能删掉?(2分)

页)13 共页(3 第

(四)梨花落后清明

①“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就只有清明,可见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为此,《岁时百问》中曾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②在一年四季的交替中,清明是美丽的华彩时段,此为仲春,正是春光烂漫,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之时,古人称之为:“红绿扶春上远林。”儿时父亲要我背杜牧那首老幼皆知的《清明》,尽管全诗写得清新明丽,尤其点出了清明的气候特征,但我总感到此诗写得有些压抑,有些伤感,从而使清明的整体内涵与节气氛围受到了影响。其实,清明的主要语境是清逸明净而乐观豁达的。

③民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是一个播种万物的季节,也是一个拥抱希望的季节。人们可以尽情地走向原野,亲近自然,以此作为催护新生、天人合一的演绎仪式。记得父亲曾说过:清明是一年中草木华润、清气最盛之时。因此,他和母亲总是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远足到郊区游春踏青,以吐故纳新,接受地气。同时,也去扫墓祭祀,在祖辈的坟上摆上糕团供品,缅怀先人,寄托情思。这种仪式的本身,实际上是精神上的寻根亲祖和血脉上的认祖归宗。住在浦东北蔡的外婆,也总会在这个时节,叫舅舅送来新摘的马兰头、新摸的螺蛳,说是吃了这些清明前采的东西,会眼目清亮,祛热驱邪。而青团,则是必不可少的清明标志性食品。外婆是用泥胡菜、艾蒿打成汁,然后拌入糯米粉,因而做出的青团是鲜亮丰润而碧绿生青,香气

四溢,糯而爽口,至今在我的舌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④“梨花落后清明”是宋代大诗人晏殊的名句,很有时令的镜头感和旖旎的画面感。梨花是初春之花,作为春光的序曲或春色的铺垫,它落后就会引出灼灼的桃花和艳艳的杜鹃,从而正式进入春之声的高潮。《淮南子·天文训》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也就是说,在这姹紫嫣红、春光璀璨的时节,天地间氤氲的则是清明之气,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天地人文之景。唯其如此,清明不仅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从2008年开始成为国定假日之一,使我们能淡定从容地享受节日,如和双休日相连,更是可以外出旅游,使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⑤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清明,古时又称三月节,因而在这莺飞草长、春布德泽之际,其民俗活动也是相当丰富精彩的,如“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此时春雨霏霏,滋润沃土,正是植树最佳时段。放风筝,借万里春风,可以让风筝扶摇直上,让美好的心情也一起放飞。荡秋千,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荡起欢声笑语。踢球,清明时的土地草嫩土松,人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奔抢比拼。可见清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全民健身节。(文/王琪

森).......16.从全文来看,为什么说“清明的主要语境是清逸明净而乐观豁达的”?(3分)

17.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和民间谚语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3分)

18.文中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可以吗?为什么?(3分)

可见清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全民健身节。.......19.仿照第③段画“”句的写法,根据你熟知的某个制作过程,写一段话,不超出60字。(3分)

页)13 共页(4 第

(五)怎样学习硬笔书法

①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水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多种多样,简单易取。它与软笔书法的区别在于笔画纤细灵巧,去其肉筋存其骨质。硬笔书法作品书写快捷、携带方便,非常易于文化信息的传播。

②学习硬笔书法,第一,要选取自己喜欢的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要想写好硬笔字,必须选古碑名帖。楷书名帖有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

行书则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等。

③第二,把握“读、摹、临、背、意、用”的习字真诀。“读”即读帖,读字的用笔、结构、章法等,读帖要经常读,闲暇时要经常拿出字帖翻看。“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临”即临帖,就是边看字帖边照着帖的写法练字,这是学习书法最常.用的方法。要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比较,找出差距,努力改进。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要看一个字写整个字。“背”即背临,就是试着不再看字帖,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意”即意临,在临写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形成自己的风格。“用”即运用,今天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或写文章中加以应用,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法,按所学的新写法书写。如果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把字写好,平时又回到习惯的写法上,那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④第三,克服练字中的不良做法。

⑤首先是见异思迁。这是学习硬笔书法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很多初学者,今天喜欢王羲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最终一无所成。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字帖,目标专一、扎扎实实地练习。

⑥其次是一曝十寒。有些初学者兴趣来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练不好字的。

⑦另外还有突击冒进。很多初学者拿到一本字帖后,今天临几页,明天临几页,要不了几天就把一本字帖从头到尾临完了,回过头来,却仍然写不好字,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并稳步推进,重在效果而不是进度。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硬笔书法的特点。(3分)

17.本文⑤⑥段不能调换顺序,请说出理由。(3分)

1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和作用。(3分)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最”删去可以吗?为什么?(3分)

“临”即临帖,就是边看字帖边照着帖的写法练字,这是学习书法最常用的方法。.

页)13 共页(5 第

议论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 说说作者在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17. 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18. 第⑥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3分)

页)13 共页(6 第

(二)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⑴不久前,我读到一组颇有意思的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报告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职、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分别位列第三至八位,第九项才是追求生活情趣。

⑵这个数据意味深长。它表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充实了大脑,却丧失了心灵。

⑶许多人会说,社会现实如此,工作压力如此之大,个人责任如此之重,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容不得一丝松懈,又如何有时间去追求生活情趣?

⑷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致。《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⑸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⑹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徒弟擦汗时挥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飞了出去,掉在半人高的刨花堆里。徒弟们停下手里的活东翻西找,始终没有找着。天色已晚,师徒们先去吃晚饭,待师徒们酒足饭饱,回到木工房,却见木匠的小儿子已经找到了手表。木匠很是惊讶:“我们这么多大人,大白天都没有找到,现在黑灯瞎火的,你是如何找到的?”男孩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走后,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听见手表滴答滴答声,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

⑺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邃。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⑻《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⑼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⑽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16.作者在本文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17.本文的第⑴段有什么作用?(3分)

18.本文第⑻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概述文章第⑹段中的小故事。(不超过100字)(5分)

页)13 共页(7 第

(三)别让仇恨挡了路

陈仲

①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碎,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胀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②仇恨是你最大的敌人。要想快乐,你必须学会忘记仇恨。

③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难得在滚滚红尘中走一遭,何必寻找那么多的烦恼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只要我们忘记仇恨,不刻意追求完美,....我们就会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拥有丰富和美好的生活。

④现实中,有多少时候因为仇恨而让自己不能自拔?有多少本来很简单的矛盾因为仇恨而演绎得不可收拾?学会忘记吧!忘记仇恨是一种胸怀、一种品格,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上奏了一个《百官图》,按着次序指明当朝哪些人是正常提拔,哪人些是破格提拔;是因公提拔,还是因私提拔。并建议任免近臣不应该完全交由宰相处理。这一举动惹怒了时任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康定元年,西夏王李元昊率兵入侵,范仲淹负责防御军务。这时,仁宗下谕希望范仲淹不要再纠缠和吕夷简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范仲淹得知后微笑着说:“臣向论矗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吕夷简听说后,深感愧疚,连连说:“范公胸襟,胜我百倍也。”

⑤中国有句古话:“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说的就是让人忘记仇恨。仇恨只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而忘记却可以让自己轻松上阵,重新开始。

⑥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要成就一番事业,牢记一条原则就可:记住别人对你的恩惠,忘记自己对别人的仇恨。因为仇恨是一把火,被烧伤的往往是记住它的人。...(选文

有删改)

16.作者在本文中表明了一种怎样的观点?(2分)

17.第③、④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道理是什么?(4分)

18.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瑕不掩瑜”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因为仇恨是一把火,被烧伤的往往是记住它的人。(“一把火”的比喻好在哪里?)...19.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仇恨袋”的神话故事写起?(4分)

页)13 共页(8 第

(四)对自己也要讲诚信

周海亮

①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并成就一番大事,什么最重要?

②才华?勤奋?人际脉络?都不是。是诚信。

③社会是一个大团体。每个圈子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团体。虽然诚信与法律不可相提并论,但无论大团体还是小团体,诚信都是维系其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丢失诚信,你将很快失去伙伴,失去朋友,到最后,无人再敢与你共事。

④诚信,首先是重承诺,然后要讲诚实,守信用。——不仅对别人必须如此,对自己,亦应该如此。

⑤但太多时候,我们将对自己的诚信忽略掉了。或者说,我们对自己,完全没有诚信可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便可以“不讲诚信”。

⑥比如早晨的时候,你计划晚上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是一天工作结束,你有些累,于是便决定不去。你决定不去,因为你没有跟你的朋友谈及此事。就是说,既然没有对朋友做出口头承诺,也就没有恪守承诺的理由。但是,请注意,心里的承诺,也是承诺。你没有失信于朋友,但是你已经失信于自己。

⑦比如周一的时候,你计划周末去郊区爬山。但到了周末,或因为事情太忙,或因为你的懒惰,你突然不想去了,并将爬山的计划再一次延迟。爬山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将自己欺骗一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原谅自己的原因,只因为那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

⑧比如月初的时候,你计划在这个月读完一本书。但是你天天在忙,将读书的时间完全挤掉。或者,即使你不忙,你还有别的安排,比如喝酒、健身、打牌、会友等等。到月底,那本书,仍然被翻在第一页。读书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并未发觉。

⑨比如年初的时候,你计划做成一件大事。这件事无人知道,这是你的秘密。可是,或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琐事,或因为事情的难度,你终没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不仅因为难度,更因为你内心的懒惰。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却并不以为然,只因为无人知道。

⑩我们常常会批评不讲诚信的人,但事实上,如果仔细回忆,你大约会发现,其实你就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因为无人知道你对自己不诚信,所以,你还可以批评别人,鄙视别人,要求别人。诚信是一种习惯,当你屡屡对自己失去诚信,那么,距离你对他人不讲诚信的那一天,也许就为时不远了。

(选自2011.9.26《今晚报》)

16.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3分)

17.简析“不仅对别人必须如此,对自己,亦应该如此”一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18.第⑧⑨段可否互换位置?并请说说理由。(3分)

19.对自己讲诚信,就是对自己内心品质的坚守。请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列举一事例作为论据。(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