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 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与导学案

小学数学 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与导学案

小学数学 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与导学案
小学数学 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与导学案

《四边形》的教学设计

课题《四边形》教材第79-82页。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圈一圈、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1.情境导入: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出示图形卡片)

2.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板书:四边形)

3.学习目标:

(1)什么是四边形。

(2)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二、自学质疑

学习任务一

自学例1:

①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你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

②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

③画一画:你能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四边形吗?

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介绍四边形的特征。(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小结。

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学习例2。

(1)用三角尺和直尺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异同?

(2)折一折,剪一剪:你用一张长方形纸能折、剪一个正方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小组合作

根据自学情况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四、展示点拨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联系。

(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直角)

五、训练拓展

1.完成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题。

2.同桌互批。

六、小节反思

1.游戏小结:猜课始的信封中装的是什么图形?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直角

《四边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辨认四边形。

2.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设问导读

1.学习任务一

(1)自学例1: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你能在点

子图上画一个四边形吗?

(2)展示点拨:请学生上台介绍四边

形的特征。

2.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学习例2。用三角尺和直尺比

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

你发现了什么?

自我检测

1.把下图中的图形分类,将正确的序号

分别填入相应的□里。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四边形不是四边形

2.判断对错。

(1)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2)四边形有四个直角。()

(3)四边形对边相等。()

(4)对边相等的的四边形就是长方形。

()

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说一说

为什么这样折。

4.数学游戏:

猜一猜,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是什么图

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底角相等 例如: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90°)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还有一个角是90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大于90°的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小于90° 四边形 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两个临边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也相等(90°) 长方形: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 平行四边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如果有一组对边平行叫做梯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两个特殊的四边形

内角和为360°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一、专心填一填。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180°-26°-26°=128°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90°),第三个角是(45°),这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180°-45°-90°=45°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钝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 三角形。 6、在三角形中,∠1=30°,∠2=70°,∠3=( ) °,它是()三角形。 7、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另两个角分别是() °、( 9、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10、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11、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

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一、专心填一填。(20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6、在三角形中,∠1=30°,∠2=70°,∠3=()°,它是()三角形。 7、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另两个角分别是()() 9、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10、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11、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二、细心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计12分) 1、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o。()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直角。() 5、用三根不一样长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中有锐角三角形,也有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8、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56°、70°、64° () 9、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都是4厘米,第三条边一定大于4厘米。() 10、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在一个三角形中截去一个20°的锐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三、精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1.5分,共18分) 1、三角形的高有()条。 A、1 B、3 C、无数 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实录名师教学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并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学准备】 点子图;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三角尺、直尺、小组合作汇报单等。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一些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并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一年级相比,这节课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

到了实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老师带来一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欣赏了这些图片感觉如何?除了感觉非常美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 生:圆形三角形梯形…… 师:你们不但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数学家的眼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走进今天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是呀!图形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家族的一员------四边形(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四边形的样子。 生:是不是有四个角? 生:四边形的用处?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实际丰富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找到图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案68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教案33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教案25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综合练习完成第30页的12~14题。 1、第12题 (1)先让学生连一连,交流使说说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 提问: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2)找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第1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什

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联系第13、14题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请你支持:HaOWoRd)么相同与不同? 二、思考题 帮助学生弄清两点:⑴水果实际上分掉45块,巧克力实际分掉35块。 ⑵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案68第五课时 备课时间:2014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 策武德联小学:童伟平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一幅教学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信息。要求从主题图中找出四边形,进而探讨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 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并且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结合本班情况,调查表明:进入三年级后,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逐步呈现多样化,但是,对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和教材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感知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抽象的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 掌握四边形的特征,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想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 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吗?展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点 1、小组合作,分一分学具 师:你把他们分成两类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分并汇报分的情况)生: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平面图形分。哪吗平面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生动手再分平面图形,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汇报:把圆分成一类,其他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你还能再接着来分吗?(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分法) 汇报:三角形单独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展示图形,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适合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用螺丝不变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简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师: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试一试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行四边形简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 四边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79页例题1。 80页例题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教学难点: 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进一步认知长正方形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拼图,三角板,直尺,钉子板,装好各种图形的学具袋。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呢? 2、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认识的图形呢?(课件出示课本34页校园平面图。)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图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其中的一类图形----四边形。(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探究新知。(1)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印发,两人一份)学生完成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师课件展示)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根据四边形特点,判断图形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展示图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长正方形特点)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明确分类标准。你手中的四边形中,哪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请同学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课件展示)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三、方法应用。 1.79的“做一做” 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过) 2.80页“做一做”(全班交流)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

二年级数学教案 09小数谭榆静 1、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会竖式计算 2、多提问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积极性。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教会学生用竖式计算。 教学设想:首先过渡,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情景,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讨论下两位数加两位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一)不进位加法 1、一辆车准乘60人,一班,二班去旅游。一班30人,二班28人。问:他们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竖式:30

+ 28 ________ 做一做:用花朵图片展示 32+6= 59+40= 20+67= 第二节数字游戏 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2、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学步骤:(一)1)每个学生一张卡片,每组同学手持数字为1~10卡片。 2)在以点虫虫形式使点到的同学站起来,展示卡片,两卡片数字相凑成两位数,再点两名同学凑成两位数,两个两位数相加,以组为单位,各组抢答,并展示答案卡片,多答对者为赢家。 (二)IQ题:1,明明不慎从直升机上掉下来却未受伤,这是为什么? 2、黑人和白,人生的孩子牙齿是什么颜色的?

3、一对非常健康的夫妇却生出只有一只右耳的婴儿,为什么呢? 第三节管子和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2、增加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教学步骤:1、仅用一根管子,给一分钟时间考虑,对管子进行即兴创作。将管子制造成一个物体的形状。在此之前老师示范创作一次。 举例:数字3 字母M 树杈虫 拐杖光环 手链猴子的尾巴 2.仅拥乒乓球流程如上 例:眼镜西瓜地球十五的月亮 3.管子与乒乓球一起创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 (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3、三年级1班平均身高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刚才谈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该怎么办呢? 出示三年级某班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