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医院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医院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医院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输液泵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规范

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同时,输液泵还能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护理工作量。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适用于持续匀速给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情况。按其工作特点可分为蠕动控制式输液泵,定容控制式输液泵及针筒微量注射式输液泵三类。

【并发症】药物外渗

【发生原因】

1.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毒性有关。

2.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输缩状态是否相符等。

3.局部血管营养、弹性状态差。

4.静脉炎使血管弹性差,穿透性增高。

5.穿刺时穿破血管使药液漏出血管外;针头固定不牢固使药液外渗;反复穿刺。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皮肤发白,肿胀疼痛。严重的可致局部坏死。

【预防及处理】

1.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的局部反应。局部有无疼痛、肿胀、外渗,皮肤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回血。

2.推注药液时速度不宜过快,发现推药阻力增强应及时检查穿刺部位。

3.若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根据药物性质做好局部处理。

4.化疗药物外渗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处理。

5.选择合适静脉重新穿刺,避开关节部位。

【并发症】静脉炎

【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

2.长期注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3.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体微粒,长时间同部位输液或同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

4.导管或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直径不适合。

5.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长期输液患者。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

1.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必须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2.使用外周静脉时,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部位,避免下肢穿刺。

3.合理使用静脉。

4.严格无菌操作,减少穿刺次数。

5.做好静脉导管留置期的护理。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7.不宜与其他药物共享一条静脉通路,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8.使用胶原敷料安普贴、喜疗妥膏、胶原液体赛肤润治疗或预防静脉炎。

【并发症】血液回流

【发生原因】

1.巡视不到位,液体未及时更换。

2.液体放置过低,压力低发生回血。

3.管路受压或扭曲。

【临床表现】

输液管内有回血,堵管液体不滴。

【预防及处理】

1.加强巡视,发现回血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2.如回血已发生堵管,切勿用力推注,避免血栓进入静脉,拔管重新穿刺。

3.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用肝素液正压封管。

4.液体要置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防止血液回流。

5.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受压或扭曲。

【并发症】常见报警

【发生原因】

1.空气报警:输液管内有气泡。

2.滴速报警:液体滴空、调节阀关闭、滴速传感器损坏或未安装好。

3.压力报警:调节阀关闭、输液管路受压或扭曲、回血堵管。

4.泵舱门报警:输液管放置不正确或泵门关闭不严。

5.电池报警:电池用完或未连接好电源。【临床表现】

输液泵报警,液体不滴。

【预防及处理】

1.定期对输液泵保养,使其功能良好。

2.确保电源连接紧密。

3.熟悉输液泵的性能及操作程序,规范操作。

4.加强巡视,班班交接。

5.持续使用输液泵者,按要求更换新输液器。

6.保持管路通畅。知丁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试题

临床护理技术无菌操作及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考试题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肌肉注射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①;②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 2、静脉输液法发生静脉炎的三个因素是:化学因素、机械因素、。 3、静脉输液法发生发热反应的处理:(1)或停止输液(2)对症处理(3)。 4、皮内注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5、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发热、空气栓塞、血栓栓塞。 6、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急性左心衰、过敏反应、出血倾向、。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 1、下列与输液时滴数调节无关的是() A、病人的性别 B、病人的年龄 C、药物的作用 D、药液的性质 E、病人的病情 2、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3、皮下注射法进针时,与皮肤呈:() A、10°~15°角 B、20°~25°角 C、30°~40°角 D、45°~50°角 E、50°~60°角 4、、打开无菌包时不正确的是()A.查看灭菌日期B.无菌包应放在清洁、干燥处 C.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D.用清洁的手取出所需物品 E.包内所剩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为了() A、检查瓶口有无裂缝 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 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E、嗅察溶液有无异味

6、无菌持物钳正确使用方法是:()A.可用于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B.到远处夹取物品要速去速回 C.取放无菌持物钳,钳端均应闭合 D.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E.盛放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消毒液面应与轴节相平 7、小剂量、单包装的无菌消毒液,开启后其有效期为()A、三天B、每天C、一周D、两周 E、两天 8、无菌贮槽一经打开其有效使用时间为()A、2小时B、4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7天内 9、 三:简答题: 1、皮内注射发生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1分) 2、皮内注射疼痛的预防措施有哪些(22分)

(推荐)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干燥、舒适,无渣屑。 2、移动病人时避免推、拖、拉动作,以避免损伤皮肤,还要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取放便器。 3、牵引病人要及时观察足背皮肤,有无皮牵引带压伤。足跟,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每2小时环形按摩一次,压力由轻到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发生一度压疮时不可再按摩,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可采用局部减压或外涂红花酒。 4、未肢体制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改变顺序:平卧位—左45度侧卧位—平卧位—右45度侧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应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平直。 1.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措施1、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手拢呈杯状,方向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同时鼓励患者用力将痰咳出,每日做深呼吸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2、若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予以雾化稀释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协助吸痰,执行无菌操作。 3、无疾病限制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进食速度适宜,以避免食物窒息。脑中风病人进食后应评估口腔有无食物残留。 1.潜在并发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措施:1、患者因骨折术后,石膏夹板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时,应嘱健侧肢体在床上做功能练习。骨折两周内嘱患者做骨折远端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骨折两周后可做骨折上下关节轻微不负重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定时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除主动功能锻炼,可嘱家属予以被动功能练习,原则同上,但要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主动锻炼为主。还可进行双下肢向心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4、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及泌尿道感染。 措施:1、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卧床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预防并发症。 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会阴冲洗一次,需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消毒每天两次,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3、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潜在并发症: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 措施: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手卫生工作制度。吸氧病人每日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吸氧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接口用0.5%碘伏严格消毒;定时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工作记录本,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等,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3、使用呼吸机病人,管路每天消毒更换。 4、监测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膜生成。 5、及时、剂量准确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6、有发生便秘的危险。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得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就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得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得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得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得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得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得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得患者,口腔护理得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就是吸入性肺炎得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 (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3)已出现肺炎得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得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得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三)窒息1.发生原因 (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2)有义齿得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 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瞧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得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得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

输液泵操作步骤

输液泵操作步骤 一、常规输液 1.插电源 2.挂液体、排气、关闭调节器 3.打开泵门PUSH 4.打开安全夹SEFETY CLAMP 自下而上装输液器 5.关泵门 6.打开输液器的调节器 7.固定输液泵至输液部位附近 8.开电源ON/OFF CHARGE 9.按PRL/RATE 输入第一组液体速度 10.按PRL/VTBI输入第一组液体容量 11.按PRL/START开始第一组液体输入 12.接病人输液部位 二、改变输液速度 1.停止STOP 2.按PRL/RATE输入液体速度 3.按PRL/VIBI输入液体容量 4.按PRL/START开始输液 三、停机 1.停止STOP 2.清零PRL/RATE-CLR PRL/VIBI-CLR 3.关机ON/OFF 4.关闭输液调节器,开泵门,打开安全夹,取出输液管,关 泵门 5.拔电源 四、容量-时间程序 1.停止STOP 2.按容量PRL/VIBI输入液体容量 3..按时间TIME输入预置时间 4.按速度PRL/RATE 5.开始PRI/START

五、显示输入液体总量[在运行] 按总量情况TOT VOL/STATUS 六、清除输入液体总量,重新记量 1.停止 STOP 2.显示输入液量 TOT VOL/STATUS 3.清除输入液体总量 CLEAR/TOT VOL 注意事项: 1.输液管必须与输液泵匹配,否则影响速度的准确性 2.安装输液管要妥贴,不严实容易空气报警 3.常充电,每次大于8小时,以延长寿命 4.KVO功能时,其实速度与显示速度不一致,请重新设置 5.保持清洁 微量泵操作步骤 一、根据用量选择注射器型号配药 1.插电源 2.固定微量泵至输液部位附近 3.开电源 ON/OFF 4.固定注射器于微量泵所在处 5.按 PURGE快冲 6.按INFRATE调节速度毫升/小时 7.按START 开始静注 8.接病人输液部位 二、改变静注速度 1.停止STOP 2.按CHANCE改变速度上下键 3.按START开始静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3)

一、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冰袋冷敷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三、冰帽降温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四、热水袋使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五、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六、心肺复苏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七、皮内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八、肌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九、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一、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二、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三,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四、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十五、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十六、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七、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八、吸痰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十九、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一、膀胱冲洗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二十二、呼吸机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三、电除颤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四、胸腔闭式引流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五、胰岛素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六、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二十七、引流管护理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二十八、造口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测体温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体温表破损 预防: 1、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2、患者神志清楚者,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3、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要有人看管。 处理: 1、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粘膜完好程度。 2、立即报告护士长。 3、嘱患者漱口、吐出水银。 4、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二、冰袋冷敷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一)皮肤冻伤 预防: 1、向患者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 2、确认冰袋无破漏。 3、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取出冰袋。 4、不能持续使用,若需长时间使用至少间隔60分钟为宜。 5、加强巡视,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有无融化、布袋是否潮湿,必要时及时更换。 6、观察病人用冷情况,尤其是意识障碍或感觉异常的患者,要随时对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 确认。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处理: 1、如局部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使用。 2、记录使用部位、时间、效果、反应。 三、冰帽降温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耳部冻伤 预防: 1、严格按医嘱使用冰帽。 2、使用时,枕下垫毛巾,注意保护耳廓,勿使头部直接接触冰帽内部。 3、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 处理: 1、发现冻伤时,及时撤下冰帽,垫软枕。 2、通知值班医生,对症处理。 3、做好耳部保暖措施。 4、上报护士长。 5、安抚家属情绪,做好解释工作。 6、寻找、检查发生冻伤原因,讨论总结,防止冻伤再次发生。 四、热水袋使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皮肤烫伤 预防: 1、向患者解释使用热水袋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 2、确认热水袋有无破损或栓口密闭不严。 3、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确定水温。 4、根据病人的感觉、意识确定水温。对老人、小儿、昏迷、局部感觉麻痹、麻醉未醒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 (四)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只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 1、改进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在注入药液时,推至注射局部形成直径约(C)的皮丘后拨出针头。 A 0.1cm B 0.2cm C 0.5cm D 1cm 2、选取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一般临床选取(B) A 前臂掌侧上段 B 前臂掌侧中段 C 上臂掌侧上段 D 上臂掌侧中段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值班护士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并立即皮下注射(D) A 0.01%肾上腺素0.5ml B 0.01%肾上腺素lml C 0.1%肾上腺素0.5ml D 0.1%肾上腺素lml 4、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D) A 高流量面罩吸氧 B 球囊面罩吸氧 C 肌注呼吸兴奋剂 D 气管切开 5、皮下注射时药量不宜过多,以少于(B)为宜。 A 1ml B 2ml C 3ml D 5ml 6、为患者在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时,若药量超过(A)应分次注射。 A 2ml B 4ml C 52ml D 10ml 7、经过临床试验,用(C)稀释药物后进行肌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A 灭菌蒸馏水 B 注射用水 C 生理盐水D苯甲醇液 8、患者在左侧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出现了左上臂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未经处理,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肘关节活动略受限,此时可判断患者发生了(C) A 硬结形成 B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C神经性损伤 D 注射失败 9、在为患者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护士可采用(D)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A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B 每次轮换注射部位 C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D “Z”字形途径注射法 10、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可避免造成针头堵塞(A) A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小 B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细 C 药液为悬浊液 D 粉剂未充分溶解 11、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素中不包括(A) A 高热 B 物理引起的静脉炎 C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 D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 12、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主要表现不包括(C) A 注射部位肿胀 B 注射部位疼痛 C 皮肤温度高D皮肤温度低 13、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可导致组织休克的药物是(D) A 20%甘露醇 B 50%葡萄糖溶液 C 葡萄糖酸钙 D 氨甲喋呤 14、输入化疗药物后患者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护士不可选择(B),以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A 局部封闭治疗 B 冷敷 C 热敷D理疗 15、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因患者躁动引起外渗,护士发现后应立即停止该部位输液,并用(D),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 A 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 B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l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 C 0.25%普鲁卡因5-lOml作局部浸润 D 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作局部浸润 16、给水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可(D) A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 B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 C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D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

输液泵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完整版

输液泵操作流程及维护 保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完善科室设备使用流程,规范设备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安全,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适用范围 使用科室 三操作流程 1、开机 按下电源开关,系统进行自检,先嘀的一声,报警指示灯由红到黄依次点亮再熄灭,然后嘀嘀一声,系统自检通过 2、安装输液器 1)拨开右侧门扣 2)打开门 3)向上拨开左侧止液夹扣 4)适当拉直输液器,水平对准中央管槽,放入并卡紧 5)门扣对准卡槽,按压门扣将门合上,安装完毕。 3、选择输液器品牌 在【输液器选择】界面,按上下键选择当前使用的输液器品牌,按OK键确认 4、选择输液模式 按菜单键进入【主菜单】,选择【模式选择】,按上下键和OK键进行选择,输液模式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而定 5、排气 任一输液模式设置界面或暂停界面按下快进键进入【排气】设置界面,设置【排气流速】,再按住快进键进行排气,气泡排尽后松开快进键,排气完毕 6、设置输液参数 按上下键移动焦点至设置参数项,按OK键,参数项变为可调,按左右键选择编辑位,确定好编辑位后,按上下键加减数值,设置数值后,按OK键确认,设置完毕.

7、确认患者信息,连接患者 8、开始输液 连接好患者后,按启动键开始输液,屏幕显示绿色图标,箭头从右向左移动。 9、输液完成 当输液达到设置的【接近完成时间】时,触发【接近完成】报警。如不做任何处理,则持续报警至输液完成时自动解除,切换为【完成】报警,输液完成。 10、取下输液器,断开与患者连接 关闭输液器的罗伯特夹,断开与患者连接,按正确方法取下输液器。 11、关机 长按大于三秒电源键,待关机进度条完成后松开,输液泵关机。 四、维护保养 一级保养 1.每日保持输液泵,注射泵及附件表面无灰尘,无积水积液; 2.每日清洁设备,关闭电源,断开电源线,用软布或棉球蘸取适量清水擦拭表面及显示屏,放置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3.每日保证设备电池电量在50%以上,处于备用状态; 二级保养 1.医学装备科每周对设备进行巡检开机检查设备运行及功能状态; 2.医学装备科每三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测试,包括报警系统的功能正常、电池的性能、传感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自检功能及注射或输液功能正常,接地阻抗和漏电流符合要求;

常见护理_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一、约束带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血液循环障碍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立即松解约束→评估伤情→更换约束部位→报告医生、护士长→活动肢体,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有改善,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者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记录局部皮肤情况→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处理流程(1)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立即松解约束带→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局部涂擦0.5%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受压→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立即松解约束→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加强局部观察→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 处理流程出现约束带松脱→查找原因→重新约束,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做好解释、宣教→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 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相应症状→立即松解约束带→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查找原因→查看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如出现骨折,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坠床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床→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后再搬动→取合适体位→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逆流 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由医生确认处理方法并进行处理(普通患者的胃管和留置尿管可由护士重新置入)→遵医嘱采取

输液泵、微量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输液泵、微量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者编号操作名称输液泵/微量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总分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一、操作目的 5 者体内发生作用。 1、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二、评估患者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状况。 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2、操作用物:输液泵1台,静脉输液所需物品,必要时备接 5 线板,输液架 3、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 3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10 3)洗手,戴口罩。 2 4)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2 5)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连接电源,备胶带。 4

6)(1)打开输液泵泵门,自上而下安装输液管,关闭泵门,三、实施要点打开输液器流量夹。(2)如果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5 的注射器连接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上。 (两种任选一种操作)。 7)打开输液泵开关,根据医嘱设置输液输注量和输液速度。 3 8)与静脉通路相连,启动输液泵开始输注,用胶布固定针头。 5 9)观察正常运行的指示灯是否开启,报警面板的报警等有无10 闪亮,注意有无报警声,以明确输液泵是否正常运行 10)再次核对,记录输液的时间,输液速度,签全名。 4 1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要,整理床单位 4 11)洗手,取口罩。记录。 5 4、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10分钟以内。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随意摘取传感器。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20 3、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五、注意事项 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要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 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5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 渗时给予相应护理。 A 5分; B 4分; C 3分; D 2分; E 1分; F 0六、综合质量评分 5 分七、综合评分 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扣1分

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 分数 考核人: 考核时间: 项目 评分标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 原因 得分 准 备 质 量 15 分 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少一项扣1分) 2、用物准备:治疗车、清洁治疗盘、输液器、手消毒液、巡视卡、注射卡、笔、手表、输液泵一台、配电盘,根据医嘱准备药液;(少一项扣1分) 3、按静脉输液法准备液体及输液器;(少一项扣0.5分) 4、将用物按使用顺序摆放于治疗车上;(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 2 8 2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70 分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说明目的、方法,询问患者需求并协助解决;(未查对未告知各扣2分,少一小项扣0.5分) 2、将输液泵垂直固定在输液架上,接通输液泵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再次核对、排气,关闭调节器;(少一项扣3分) 3、打开输液泵电源开关,将输液器莫菲式滴管下段输液管部分正确安装在输液泵的槽内;(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进行手消毒;(一项未做扣2分) 5、按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穿刺不成功不得分) 6、根据医嘱设定输液量、输液速度及其它需要的参数;(少一项扣2分) 7、再次核对治疗卡,检查输液器管道;(一项未做扣2分) 8、打开泵入开关,按设定速度泵入;(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9、再次查对,填写输液巡视卡挂于输液架上;(少一项扣3分) 10、观察输液情况,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整理患者床单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少一项扣1.5分) 11、整理用物,规范洗手。(少一项扣1分) 8 10 6 6 12 8 4 4 4 6 2 全 程 质 量 15 分 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查对认真;(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操作熟练,穿刺准确无外渗;(做不到不得分) 3、关心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确保安全;(做不到不得分) 4、连续泵入24小时以上者,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做不到不得分) 5、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按要求避光,更换输液器时注意泵入药物的速度;(做不到不得分) 6、随时查看输液泵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报警故障。(做不到不得分) 3 2 2 3 3 2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静脉炎 预防: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③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④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⑤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处理: ①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②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d。 2)液体渗漏 预防: ①妥善固定导管。 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③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④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处理: 对液体外渗者,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等。 3)皮下血肿 预防: ①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②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处理: 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 4)导管堵塞 预防: ①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③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 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①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处,接上输液器,如果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入循环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出,然后用5 ml针管抽取0.1%肝素盐水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接

输液泵的使用操作标准

项目操作步骤得分解释及注意点 操作准备10%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①输液泵②药液③重力输液器④治疗盘⑤ 弯盘⑥安尔碘⑦棉签⑧治疗巾(必要时) 3 7 目的:连续定量输入需要严格控速 药物。 ●选择专用输液器 操作步骤70%1.核对:治疗单与医嘱核对无误,遵医嘱备 药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 2.检查输液泵性能。 3.评估: ①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 及血管情况。 ②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目的,取得合作。 4.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支架的上端1/2—1/3 处,连接电源。 5.按静脉输液排尽空气。 6.打开输液泵泵门。 7.从上至下将输液器在输液泵各卡口内,勿 扭曲。 8.关闭泵门,打开输液调节器。 9.打开输液泵开关,按医嘱正确设定滴数、 预输液量(ml/h)。 10.按快进键,再次排气。 11.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 12.将输液器与患者的静脉通路连接,按开始 键进行输液,再次查对患者。 13.整理用物,处理污物。 14.洗手,记录 5 8 10 5 3 3 3 3 5 2 3 10 5 5 ●需避光药液连接避光输液器。 ●加强巡视,查看输液泵工作状态, 根据报警指示灯提示查找原因(气 泡、阻塞、断电,药液输注接近完 成等),及时排除警报故障。 ●如累积量已达到预先设定 指导患者10%1.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搬动输液泵及调节输 液泵参数,保证用药安全。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输液过程感到不适或仪器报警时请及时按 呼叫器。 3 3 4 相关知识10%1.输液泵不适合用于输血患者。 2.输液泵第一次使用或间隔较长时间未用 者,须充电至少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3.充分使用内置电源一周一次。 4.输液泵内避免进水。 5.输液泵应每月监测流速。 2 2 2 2 2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 二?一二年九月 1 目录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四节导尿管留置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五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七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八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九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节肌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一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二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三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第十四节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五节静脉采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十六节洗胃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七节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八节 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十九节胃肠减压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第二十节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 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1.发生原因 (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损伤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 (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0.1%-0.2%双氧水含漱。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肉注射(简称肌注)卡洛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4)漱口液应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口腔黏膜。 (二)窒息 1.发生原因 (1)为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棉球过湿或遗留在口腔内,漱口液流入或棉球进入呼吸道内,导致窒息。 (2)有义齿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3)为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2.临床表现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2)胸部X 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三)窒息 1.发生原因

输液泵的使用操作标准

输液泵的使用操作标准 项目操作步骤得分解释及注意点 操作准备10%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用物:①输液泵②药液③重力输液器④治疗盘 ⑤弯盘⑥安尔碘⑦棉签⑧治疗巾(必要时) 3 7 目的:连续定量输入需要严格控速 药物。 ●选择专用输液器 操作步骤70 %1.核对:治疗单与医嘱核对无误,遵医嘱备药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 2.检查输液泵性能。 3.评估: ①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 及血管情况。 ②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目的,取得合作。 4.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支架的上端1/2—1/3 处,连接电源。 5.按静脉输液排尽空气。 6.打开输液泵泵门。 7.从上至下将输液器在输液泵各卡口内,勿扭 曲。 8.关闭泵门,打开输液调节器。 9.打开输液泵开关,按医嘱正确设定滴数、 预输液量(ml/h)。 10.按快进键,再次排气。 5 8 10 5 3 3 3 3 5 2 ●需避光药液连接避光输液器。 ●加强巡视,查看输液泵工作状态, 根据报警指示灯提示查找原因(气 泡、阻塞、断电,药液输注接近完 成等),及时排除警报故障。 ●如累积量已达到预先设定

11.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 12.将输液器与患者的静脉通路连接,按开始 键进行输液,再次查对患者。 13.整理用物,处理污物。 14.洗手,记录 3 10 5 5 指导患者10%1.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搬动输液泵及调节输 液泵参数,保证用药安全。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输液过程感到不适或仪器报警时请及时按 呼叫器。 3 3 4 相关知识10%1.输液泵不适合用于输血患者。 2.输液泵第一次使用或间隔较长时间未用者, 须充电至少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3.充分使用内置电源一周一次。 4.输液泵内避免进水。 5.输液泵应每月监测流速。 2 2 2 2 2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

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1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一、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肺部感染指下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患者防御机制的疾病及手术后。术后肺部感染以肺不张最多见。患者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原因】 老年胸、腹大手术、长期吸烟、已存在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术后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及排出不畅等。 【预防】 1.进行术前深呼吸锻炼。 2.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3.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或慢性肺部感染。 4.全麻手术拔管前吸净支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误吸。 5.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体位排痰或给与药物化痰,以利于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6.胸、腹带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 7.注意口腔卫生。 8.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护理常规】 1.术后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帮助其翻身、拍背,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尽快解除气道阻塞。 2.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3.痰液粘稠时,超声雾化吸入或服用祛痰剂。

4.鼓励患者摄取充足水分,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 5.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二、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常规 【概述】 泌尿系感染是指排尿的通路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腰痛、排尿次数增加及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原因】 1.排尿不畅和排尿不尽,膀胱残留尿成为细菌繁殖场所而诱发泌尿系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泌尿系感染。 3.长期留置导尿或卫生状况不佳。 【预防】 1.保持尿道外口的清洁,每天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洗内裤尤其女患者。 2.多饮水,对于排尿不畅者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注意观察尿液、尿量、排尿次数及体温变化。 3.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发生。 【护理常规】 1.每天清洗会阴、肛门1~2次。 2.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但不可重压,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排空膀胱残余尿。 3.出现尿潴留时应及时处理,若残余尿超过500ml时,应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