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免疫性肝炎word版

自身免疫性肝炎word版

自身免疫性肝炎word版
自身免疫性肝炎word版

缩写:ALP:碱性磷酸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gG:免疫球蛋白G;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LKM-1: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SLA:抗可溶性肝抗原;LC-1:抗肝细胞胞浆I型抗体;ASGPR: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p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HLA:人类白细胞抗原

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AIHG) 1999年更新的AIH诊断积分系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具有复杂表现、非典型性AIH患者的诊断。但该系统过于复杂,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全面推广。2008年IAIHG提出的AIH简化诊断积分系统则可方便地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使用。我们课题小组在一项总数为405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1型AIH127例)的临床研究中得出简化积分系统在中国1型AIH人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90%和95%。但对自身抗体滴度和/或IgG水平低的患者容易漏诊,因此,建议在不典型患者中联合使用复杂和简化标准进行诊断(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1, 54:340-347.)。另一个重要方面是,AIH的诊断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又是一个综合性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特点、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组织学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肝脏组织学检查对于AIH的确诊至关重要。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须加强与检验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沟通,这将有益于AIH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那些常规自身抗体阴性却仍疑诊AIH的患者,建议检测至少包括抗可溶性肝抗原(SLA)和非典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的其他血清学指标。(I类,B级)

对于AIH合并多种内分泌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议检测其AIRE(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基因是否存在特征性突变以排除APECED(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障碍-念珠菌病-外胚层营养不良)综合征。(I类,C级)

依据自身抗体的AIH分类

AIH根据自身抗体的不同被分为两型:ANA和SMA阳性者为1型AIH;抗LKM-1和LC-1阳性者为2型AIH。分型的意义在于临床观察中总结相应特征或血清学同质性。建议常规检测抗LKM-1,从而避免漏诊2型AIH。(IIa类,C级)

2型AIH多见于儿童,而1型AIH可见于各年龄段。我国AIH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多,病情相对较轻。而年轻女性患者病情较重,治疗应答相对较差,病情进展较快,初诊时肝硬化发病率较高。

诊断难点

6. 对于所有病因不明的急性或慢性肝炎患者,包括急性重症肝炎在内均需考虑AIH的可能。(I类,C级)

7. 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无应答的成人患者建议行胆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IIb类,C级)

8. 所有儿童AIH患者及AIH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成人患者均建议行胆管造影以排除P SC。(I类,C级)

AIH诊断困难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ANA广泛见于AIH的临床表现谱较广,从慢性肝炎到急性重症肝炎均可发生。诊断时不需6个月以上的病程。以急性和暴发性发病时,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至关重要。大多数AIH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良好,因此,在应答不佳时需回顾病史,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如:

PSC等。临床上需注意,1/3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存在低滴度的ANA,须注意鉴别,肝活检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指征

9. AIH免疫抑制治疗指征包括:

①血清AST或ALT水平>10倍正常上限(ULN);

② AST或ALT至少>5 ULN且γ-球蛋白至少>2 ULN;

③肝组织学存在桥接样坏死或多小叶坏死表现。(I类,A级)

10. 对于无症状、实验室和组织学轻度异常的成人AIH患者可考虑行免疫抑制治疗,但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并权衡潜在的治疗风险。建议治疗前转诊至肝病专科。(IIa类,C级)11. 对于轻微或无疾病活动的AIH患者和非活动性肝硬化AIH患者,无需免疫抑制治疗,但应长期密切随访(如每隔3~6月随访一次)。(IIa类,C级)

大多数AIH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良好,而免疫抑制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度AIH患者的预后。总体原则是,患者肝内炎症(界面性肝炎甚至桥接样坏死)越重,越易进展至肝硬化,这些患者越需要治疗。临床倾向于对病情较轻的患者也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为有资料表明,这些患者也可进展至肝硬化。当然,对于非活动期AIH,密切随访是关键。血清转氨酶水平并不是判断AIH患者病情轻重的敏感指标。因此,肝组织学对于判断治疗指征非常重要。我们对121例成人AIH患者的治疗应答进行了3年以上的随访,发现2年和3年的生化应答率(血清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分别达67.9%和86.5%。血清转氨酶水平在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者获得生化缓解的几率为其他患者的5.9倍(未发表资料)。

12. 对于已存在严重伴发情况(椎体压缩、精神疾病、脆性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的AIH患者或已知不能耐受泼尼松者不应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但上述AIH患者若肝病进程加剧、病情严重,则在控制伴发情况的前提下可给予免疫抑制治疗。(III类,C级)

13. 硫唑嘌呤在以下患者中禁用:治疗前存在严重血细胞减少者(WBC<2.5′109/L或血小板<50′109/L),或已知有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完全缺乏者。(III类,C级)

14. 无论临床症状严重与否,儿童AIH患者应在确诊后立即启动免疫抑制治疗。(I类,C 级)

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作为AIH的标准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这也是需要我们进行疗效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应注意观察硫唑嘌呤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骨髓抑制的发生。对于本指南中关于仅在严重血细胞减少者(WBC<2.5′109/L或血小板<50′109/L)中禁用硫唑嘌呤的建议,需小心掌握。临床上对于WBC<4.0′109/L的患者就应考虑慎用硫唑嘌呤。另外,肝硬化患者也容易在使用硫唑嘌呤后发生骨髓抑制。硫唑嘌呤所致骨髓抑制一般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但应避免因随访疏忽造成粒细胞缺乏和重症感染的发生。关于硫唑嘌呤使用后如何随访血细胞检查尚未达成一致,我们建议使用硫唑嘌呤后每周检测血常规连续4次,每二周检测血常规检查连续4次,然后以每3-4周的间隔进行血常规监测。

五、治疗方案

15. 成人AIH患者治疗方案:

①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其中,泼尼松初始剂量为30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1 0mg/d;硫唑嘌呤为50mg/d或欧洲学者习惯按1-2mg/kg体重计算用量。优先推荐联合治疗方案,特别适用于同时存在下述情况的AIH患者: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情绪不稳及高血压患者。

②大剂量泼尼松单用:初始剂量为40-60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20mg/d。单药治疗适用于合并血细胞减少、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缺乏、妊娠、恶性肿瘤以及疗程小于6个月的AIH患者。

注:泼尼松龙可等剂量替代泼尼松。(I类,A级)

16. 儿童AIH患者治疗方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其中,泼尼松剂量为1-2mg/kg/d,最大剂量60mg/d;硫唑嘌呤为1-2mg/kg /d或6-巯基嘌呤1.5mg/kg /d。(I类,B级)17. 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H患者,建议治疗前做基线骨病检测并每年监测随访。(IIa类,C级)

18. 骨病的辅助治疗包括:坚持规律的负重锻炼、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以及适时给予骨活性制剂如二磷酸盐治疗。(IIa类,C级)

19. 未行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或对上述病毒易感的AIH患者均应在治疗前接种上述疫苗。(IIa类,C级)

通常提倡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的联合治疗,从而减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泼尼松单剂治疗时也可选择启始剂量30-40 mg/天。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处理。总体原则是,糖皮质激素剂量较大时可每周减量10mg,至20mg/天以下时,每周减量2.5至5mg为宜。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如患者应答良好,可按计划减量。如在某一剂量水平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不明显时,可以该剂量延长治疗1-2周再考虑减量。硫唑嘌呤的剂量一般以

50 mg/天为宜,偶可加量至75mg/天,注意观察血象改变。

六、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20. 治疗前需与患者共同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Ia类,C级)

21. 鉴于妊娠期间服用硫唑嘌呤的风险尚不明确,建议孕妇尽可能停用。(III类,C级)

22. 美国FDA将硫唑嘌呤定为妊娠D级,故建议尽量在妊娠期间停用。(III类,C级)

23. 鉴于产后AIH病情可能发生恶化,可在分娩前2周重新予以标准化治疗。并且产后每3周监测一次血清AST或ALT水平,至少随访3个月。(IIa类,C级)

24. 硫唑嘌呤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细胞减少的AIH患者,建议检测其血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IIa类,C级)

我们在临床上确有妊娠后初发AIH的患者。对于AIH患者妊娠分娩的处理尚缺乏系统观察。在准备妊娠和妊娠期的育龄期患者应避免使用硫唑嘌呤。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检测尚未在临床常规开展。

七、治疗终点和效果评价(表3)

25. 疗程中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清AST或ALT、总胆红素和γ-球蛋白或IgG水平,以观察是否有所改善。(IIa类,C级)

26. 治疗应维持至AST 或ALT 、总胆红素、γ-球蛋白或IgG 水平降至正常值,并且肝组织学恢复正常、无炎症活动的表现。(IIa 类,C 级)

27. 建议免疫抑制治疗至少持续24个月,停药前一段时间内患者的生化指标应已达到缓解。(IIa 类,C 级)

表3 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终点与相应措施

治疗终点 标准

相应措施

缓解

症状消失,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恢复正常水平,肝组织学复常或处于非活动性肝硬化状态

在大于6周的时间内逐渐停用泼尼松; 撤药期间每3周检测一次血清AST 或ALT 、总胆红素和γ-球蛋白的水平,停药后每3月复查一次; 之后的1年内甚至终生,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

治疗失败 尽管考虑到存在治疗相关并发症,但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肝组织学仍进一步恶化;进行性升高的黄疸、腹水或肝性脑病

泼尼松60mg/天或泼尼松30mg/天+硫唑嘌呤150mg/天联合治疗至少1个月;

指标改善后每月将泼尼松减量10mg ,硫唑嘌呤减量50mg 直至达到标准化治疗剂量

应答不完全 经2-3年治疗后,尽管考虑到存在相关并发症,但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肝组织学并无或仅轻微改善;上述指标并无进一步恶化

泼尼松剂量每月减少2.5mg 直至最低维持剂量(≤10mg/天)以防血清AST 或ALT 的恶化; 激素耐受时,硫唑嘌呤(2mg/kg 天)可作为替代疗法

药物毒性 进行性发展的容貌严重变化、症状性骨质疏松、情绪不稳、控制不佳的高血压、脆性糖尿病或进展性血细胞减少

药物减量或停用;

使用可耐受的药物以合适剂量维持治疗 AIH 的治疗是一个较长期过程,最短疗程为2年。对于多次复发的患者,推荐长期维持治疗。由于很少患者能接受治疗肝活检,使停药指征较难把握。血清IgG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免疫应答的强度,应注意观察,可作为停药时的参考。

28. 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组织学恶化,即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给予大剂量泼尼松(60mg/d )单药或泼尼松(30mg/d )+硫唑嘌呤(150mg/d )联合治疗。(IIa 类,C 级)

29. 对于已接受至少36个月连续治疗但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的改善未达到治疗终点的不完全应答患者,建议泼尼松或硫唑嘌呤调整至适合剂量以长期维持治疗,使此类患者处于无症状、实验室指标稳定的状态。(IIa 类,C 级)

30. 不能耐受药物(药物毒性)的患者应减量或停用。(IIa类,C级)

AIH患者应答不完全或治疗失败时,可适当加大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剂量。但应注意国人对于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的耐受性可能不如欧美国家,需酌情掌握,并和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有关治疗的利弊和潜在风险。

八撤药后的复发

31. 撤药后初次复发患者,建议再次以初始治疗的剂量给予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减量并以硫唑嘌呤(2mg/kg /d)单药维持治疗;而硫唑嘌呤不能耐受的患者可给予泼尼松小剂量(≤10 mg/d)长期维持治疗。(IIa类,C级)

32. 对于有AIH复发史、以硫唑嘌呤或小剂量泼尼松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建议至少治疗2 4个月且血清AST或ALT持续正常,经充分权衡利弊后才可尝试逐渐停药。(IIa类,C级)撤药后复发是AIH的临床特点之一,因此,AIH患者即使在停药后还需严密监测肝功能情况。复发患者对于标准方案还会有较好的应答。对于多次复发患者可考虑小剂量免疫抑制剂长期维持治疗。

九、应答不完全患者的替代性药物治疗

33. 治疗失败的成人AIH患者在考虑换用其他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或吗替麦考酚酯之前,应先予以大剂量泼尼松(60mg/d)或泼尼松(30mg/d)+硫唑嘌呤(150mg/d)联合治疗。(IIa类,B级)

34. 吗替麦考酚酯或环孢素是在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应用最多的试验性替代免疫抑制剂。目前吗替麦考酚酯(2g/d)的应用前景最佳。(IIa类,C级)

35. 病情恶化的、依从性良好的初治AIH儿童患者,建议增加其泼尼松和硫唑嘌呤的服用剂量。此类患者有可能成为肝移植的候选者。(IIa类,C级)

AIH的补救治疗往往是经验性的,多为个案或小病例组报道。需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验证疗效。

十、肝细胞癌

36. 一如其他病因所致肝硬化,AIH肝硬化患者同样需每6个月随访一次肝脏超声以防肝细胞癌的发生。(IIa类,C级)

十一、肝移植

37. 下列AIH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且MELD≥15分,或符合肝移植标准的肝癌患者。(I类,C级)

38. AIH复发的肝移植患者建议以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相关剂量应根据AST或ALT 被抑制的水平来调整,或者可增加激素用量并同时优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剂量(推荐他克莫司)。(IIa类,C级)

39. 若复发患者长期AST或ALT无法复常,建议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2g/d)。(IIa类,C级)

40. 若复发患者长期治疗应答不完全,建议将他克莫司替换为环孢素,或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替换为西罗莫司。(IIa类,C级)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1/ 54

概况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有时,病程中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和缓解。 其诊断依靠组织学的异常,特异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球蛋白和抗核抗体的异常。 5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做过描述。 此外还有变异型,重叠型和混合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可有相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之间具体区别还不清楚。

---------------------------------------------------------------最新资料推荐------------------------------------------------------ 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他形式的慢性肝炎区别开来仍然很重要,因为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是两者合用对于大部分AIH的病人还是有效的。 虽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移植,但是此病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3/ 54

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素质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由T细胞介导,针对肝脏各类抗原的一系列免疫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肝脏进行性的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和日常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宜吃油腻、油炸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少食多餐,每顿食量控制到7-8分饱。 1.适宜的食物:可摄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高蛋白食物:瘦肉、去皮鸡肉、鱼肉、鸡蛋蛋白、豆腐等。 高维生素食物:南瓜、胡萝卜、青菜、黄瓜、西红柿、香蕉、橘子、苹果等各种蔬菜和水果。 2.禁忌高脂肪含铜量高的食物,禁烟酒,不可使用铜制品容易盛装食物及饮用水。 高脂肪食物:肥肉、蛋黄、油条、油饼等油炸食物。 含铜量高食物:动物内脏(猪肝,牛肝)、动物脑髓、脊髓、蛋黄、虾肉、蟹肉、乌贼、海贝等海鲜类; 坚果类食物:如黄豆、青豆、黑豆、扁豆、花生、芝麻、胡桃等; 菌类食物:如香菇。 生活护理: 1.出现肠腔胀气的患者:不宜进食奶类及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如牛 奶、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可采取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2.出现腹泻患者:要及时补钾,如饮用新鲜黄瓜汁、苹果汁,食用

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食物等,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3.出现便秘者:一定要及时的调整饮食,多吃温热的食物,多喝水, 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青菜等,不要吃生冷、干硬、辛辣的食物。 4.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者:瘙痒时勤用温开水擦拭,不要用碱性 肥皂清洗。勤换衣裤、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有皮损者应根据皮损情况予以清创换药,如遇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干燥综合症明显的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后漱口,减少蛀牙和口腔继发感染。 发生口腔溃疡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再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眼干者使用加湿器湿润空气。 5.预防感染: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亲属的探访, 按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饮食、餐具卫生以防腹泻等肠道感染的发生。外出时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6.用药依从性:服用激素治疗者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注意服用激 素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大便颜色有无变黑及关节痛等,多食含钙量高的食物。 7.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对肝脏有损害的药 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随时就医,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病毒性肝炎护理及教育答案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氨中毒的防治说法错误的是() A、高蛋白饮食 B、乳果糖通便 C、口服氟哌酸 D、静滴乙酰谷酰胺 2、HBsAg携带率不属于高度流行区的是() A、非洲 B、北美 C、东南亚 D、中国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大约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A、1/2 B、1/3 C、1/4

D、1/5 4、门冬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5、Ⅳ度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是() A、嗜睡 B、扑翼震颤 C、浅昏迷 D、深昏迷 6、()肝炎经消化道传播 A、乙型、丙型 B、丁型 C、甲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7、重症肝炎四大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A、肝性脑病 B、下消化道出血 C、肝肾综合征 D、感染 8、下列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9、丙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10、在急性肝炎早期最重要的是要求患者() A、抗病毒治疗 B、口服氟哌酸 C、补充凝血成分 D、卧床休息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戊肝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A、HEV体外抵抗力及传染性较HAV高 B、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轻 C、急性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 D、HEV发病多为家庭集聚现象 2、甲肝可以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 A、水产品类 B、禽类

C、蛋类 D、蔬菜 3、患者在发病前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周传染性消失 A、1 B、2 C、3 D、4 4、戊肝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约需()克 A、150~200 B、500~800 C、750~1000 D、250~400 5、孕妇容易患急性戊型肝炎,死亡原因主要是() A、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 B、肝肾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 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 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 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丫-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 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 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 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 项目因素评分 性别丄女性L + 2 ALP/AST(或ALT)比值>3-2 <1.5+ 2 丫球蛋白或IgG(大于>2.0+ 3正常值的倍数) 1.5-2.0+ 2 1.0-1.5+ 1 <1.00 ANASMA或anti-LKM1>1:80+ 3滴度1:80+ 2 1:40+ 1 <1:400 AMA阳性]-4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阳性-3物阴性+ 3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 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 1.肝功能损害 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 (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

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3.未愈以上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教案(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教案首页

病毒性肝炎(二)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0分钟) 教师:讲授 1、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对案例中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诊断 及其措施. 2、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 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 肝炎(典型)。

3、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4、项目任务分析: 1)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步骤一】任务1:对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间:10 分钟) 教师: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学生:1、学生结合病例1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2、实训护士分组对模拟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具体见传染 病护理实训大纲) 【步骤二】任务2:该病人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时间:5 分钟) 教师:老师总结评论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并分组分析。 【步骤三】任务3:针对该病人目前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时间:25 分钟) 教师:1、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2、老师归纳总结 3、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感染后早期产生IgM 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血清制品中的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 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HBV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机制和HBV相似。 【流行过程】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除急慢性病人外,还有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病毒都以粪-□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如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母婴传播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 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等[5,6]。 根据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同,将AIH分为三型,其中最常见

病毒性肝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感染。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肝性脑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2、饮食:饮食应选用柔软的食物纤维,限制蛋白的摄入。病情好转或清醒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昏迷者禁食蛋白,脂肪每日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的负担。有腹水者,钠量应限制,防止血钠过低。低钾血症时,要补充氯化钾和含钾多的食物,高血钾时,避免食用含钾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避免刺激性、坚硬、 粗糙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食物,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 3、消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①避免应用催眠镇静药、麻醉药等;选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 ②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及时处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对水肿和腹水病人,利尿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防止电解 质紊乱,发现低钾、低钠血症及时纠正。 ③防止感染;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炎症。 ④防止大量输液; ⑤保持大便通畅;及时灌肠以清除肠道积血、积物. ⑥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⑦禁食或限食者应避免发生低血糖。 ⑧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出血停止后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4、意识混乱病人的护理

①躁动不安者须加床挡,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以防坠床; ②经常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 ③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病人的某些不正常行为,避免嘲笑,同时应向同病室病友、家属等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了解这是疾病的表现,让他们正确对待病人。 昏迷病人的护理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保护脑细胞的功能。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 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健康教育 病人意识清醒后,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如合理的饮食,不滥用损肝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等。应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使病情稳定,延缓发展。应教给家属如何识别病情变化,特别是思维过程变化、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异常现象出现时,应及时就诊,以及早治疗。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5T15:41:08.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胡艳玲[导读] 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胡艳玲(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护理部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313-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1 护理措施 1.1 一般护理 1.1.1 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觉疲劳为度。 1.1.2 饮食护理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食欲好转后,给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适量脂肪饮食。体液过多者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血氨升高时,给低蛋白或禁蛋白饮食。 1.2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乏力是否减轻,皮肤巩膜黄染的消退情况及尿便颜色的变化。体液过多者,注意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水肿的消退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及注射部位出血。注意病人意识和神志变化,如性格改变、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异常、昏睡,有无计算力、定向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血氨升高等。 1.3 对症护理 1.3.1 黄疸病人如有皮肤瘙痒,给剪短指甲,勤换内衣,穿布制纯棉宽松内衣,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不用肥皂和化妆品,瘙痒重者可局部涂擦止痒剂。 1.3.2 体液过多给高蛋白低盐饮食,记24 h尿量,按医嘱给利尿剂,大量腹水影响呼吸时给半卧位吸氧,放腹水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3.3 有出血倾向嘱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碰撞和损伤,鼻出血时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或局部冷敷,穿刺、注射后延长局部压迫时间。 1.4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在用药前应向病人交代这类药物的疗效、疗程、副作用、停药标准和停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4.1 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①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 h发生,低热至高热不等,可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骨骼酸痛,疲倦无力等,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减轻。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等对症处理。②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时,应停药。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③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症状应停药。④食欲减退、失眠、ALT增高、黄疸、轻度皮疹、脱发等,根据情况可不停药,待治疗停止后,症状可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亦应停药。 1.4.2 核苷(酸)类似物①拉米夫定: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用,不得擅自减量或停药。少数病例有头痛、全身不适,疲乏,胃痛及腹泻,个别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病人可发生耐药和病毒变异,须停药或更换药物。②阿德福韦酯: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的肾毒性,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对应用者应定期监测。 2 健康教育 2.1 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毒性肝炎有关知识,如本病的病因、诱因及自我护理常规等。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障充足睡眠,如肝功正常,病情稳定,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及工作性质,从事半日或全日工作。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病人的食具用具和洗漱用品应专用,定期消毒,避免各种感染),定期复查。 2.2 生活指导急性期病人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恢复期应注意营养,适当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鱼、鸡肉、瘦肉等。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不宜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肝硬化病人饮食的质地应细软,避免一切生冷、硬、脆、粗糙的食物。 2.3 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如镇静安眠类、大环内酯类、抗结核类、磺胺类等,以免加重肝损害。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病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应用,不得擅自加减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指标。停药后应随访观察1年。 2.4 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注意观察有无心悸、头晕、出汗、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常备糖果、饼干。重症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性格改变、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昏睡等肝性脑病症状,给予及时处理。 2.5 预防指导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人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21天。预防重点在于加强食品卫生和餐具消毒,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应按血液、体液传染病隔离,避免不必要或不恰当的输血、血制品,严格筛查献血员,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医疗器械及用具须严格消毒灭菌,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对易感者可接种甲肝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预防乙肝最关键的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3天后接种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95%。HBIG也适用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5. [2]蒋冬梅.病人健康指导[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210.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转氨酶活性 常显著上升,ALT常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ALT高于AST。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典型的表现是突出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的特征。 (1)抗核抗体(ANA)80%的患者体内有此抗体,其滴度和血清7一球蛋白水平相一致。 (2)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为针对一种可溶性肝抗原的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年轻女性病例中,这类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3)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LKM),是Ⅱ型AIH的主要特征。细胞色素P450ⅡD6是LKMl靶抗原,主要存在于年轻或幼小女性患者体内,多呈高滴度阳性,该类患者症状严重,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较好。 (4)线粒体抗体(AMA)30%的病例阳性。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1):抗LC-1抗体为AIH Ⅱ型的另外一个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大于30%,在Ⅱ型AIH血清中可与LKM-1同时存在,也可单独作为诊断指标存在。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6)抗Sp100抗体:抗Sp100抗体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该抗体在PBC中的特异性约为97%,其敏感性为10%~30%。抗Sp100抗体在AMA阳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AMA阴性(20%),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抗gp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 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标志,根据自身抗体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三个类型。 二、诊断标准 (一)AIH的一般诊断标准

2015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专家共识》

2015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G / γ- “ (1) AIH 60 80 d AIH “ AIH AIH (2) - 2015 AIH GRADE 1 2 AIH 1: 4 AIH 40 14 AIH 51 14-77 89% 1.07~1.9/100,000 16.9/100,000 42.9/100,000(3) 1.68/100,000 AIH (4) 4-24.5/100,000 0.67-2/100,000 (2) AIH AIH AIH 1/3 “ 10/ 20/ AIH (5) 25% AIH AIH

AIH 10/ 23/ 7/ 9/ 2/ 8/ 2/ 5/ 1/ 4/ 3/ 1/ 2/ (3) AIH “ 1. AIH AST ALT ALP γ- GGT AIH 2. 1 G IgG / γ- AIH IgG AIH IgG 5% 10% IgG IgG IgG (6) IgG4 IgG 4 IgG 5% C1q IgG4 ≥135 mg/dl IgG4- IgG4 AIH (7) AIH IgM IgA 2 AIH “ (8) AIH ANA / ASMA -SLA 1 AIH -1 LKM-1 / -1 LC-1 2 AIH 70/ 80/ AIH ANA 20%~30% ASMA ANA / ASMA 80%~90% ANA ASMA AIH IIF ANA 、 AIH ASMA ASMA G- F- F- AIH ASMA >1:80

>1:40 1 AIH (9) ANA “ ANA ASMA IIF ANA ASMA ANA ANA dsDNA SSA/SSB gp210 sp100 -SLA AIH 100% ① 6% 16/248 -SLA 30% -SLA “ ANA SLA (10) AIH SLA “ T (11) -SLA 3 AIH AIH 3/ 4/ LKM-1 / LC-1 2 AIH LKM-1 ANA SMA LKM-1 AIH LKM-1 P450 2D6 AIH CD4+ CD8+ T “ LC-1 - 10% 2 AIH LC-1 LC-1 AIH AIH pANCA ASGPR 3. AIH 1 2 10% 20% IgG / γ- 3 Wilson PBC PSC “ 4 γ 80% (12) AIH AIH 1 Interface hepatitis <50% >50% AIH AIH “ Wilson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案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CD-10:K75.4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林果为、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十四版)以及2011年英国胃肠病学会和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践指南。 1.具有相符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转氨酶(ALT、AST)升高,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血清学标志物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anti-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anti-LC1)阳性; 3.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 4.排除其他导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遗传代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等。 5.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确定的患者,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诊断积分系统进行评估(表1)。 此外,2008年Mayo临床中心推出了简化的AIH诊断标准,便于临床应用(表2)。 根据血清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分为2型:1型的特征性抗体为ANA和SMA阳性,任年龄均可发病。2型特征性抗体为anti-LKM1和anti-LC1阳性,多见于儿童,相对少见。

表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IAIHG, 1999) 项目因素评分性别女性+2 ALP/AST(或ALT)比值>3 <1.5 -2 +2 γ球蛋白或IgG(大于正常值的倍数) >2.0 1.5- 2.0 1.0-1.5 <1.0 +3 +2 +1 ANA、SMA或anti-LKM1滴度>1:80 1:80 1:40 <1:40 +3 +2 +1 AMA 阳性-4 病毒感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阴性 -3 +3 肝毒性药物服用史有-4

73系统精讲_传染病_病毒性肝炎病人的_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自身免疫性肝病全面介绍 病毒性肝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包括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但是随着甲肝、乙肝疫苗的普及应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越来越低,而脂肪肝、自免肝及药物肝却逐渐增多。其中,有一部分肝病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什么是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相互重叠的所谓重叠综合征。 自免肝有哪些表现? 自免肝常见于女性,多呈现缓慢发病。通常变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腹痛、低热、皮疹、皮肤黄染、皮肤瘙痒等症状。当病情发展为肝硬化后,患者会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出血甚至肝昏迷等情况。 诱发自免肝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表明:自免肝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在同一家庭成员中会出现相同的病人,发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另外,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自免肝。 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病时需要哪些检查? 当患者考虑自己患有自免肝时,应进行肝功能、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腹部B超等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等诊断才能确诊。 哪些因素会加重病情?

对于自免肝来说,饮酒、暴饮暴食、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或接触可造成肝损害的毒物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擅自停药、漏服等都会对疾病的恢复不利。 自身免疫性肝炎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自免肝患者来说,需要从源头入手,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促进肝细胞活化与再生,同时疏通肝脏的五大通路,让毒素胆汁容易排泄出去,同时重建肝细胞组织结构,恢复肝功能。 李亚磊院长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保持规范治疗,不要私自停药,遵从医嘱,定期到院进行复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阻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查房

一、查房内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二、病史汇报 床号:X床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9岁住院号:XXX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简要病史: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损”,于当地医院治疗。2013.10于仁济西院查肝功能ALT 83U/L,AST 118U/L,IgM 0.98g/L,IgA 2.11g/L,IgG 17.05g/L,血清ANA阳性,上腹部CT: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予保肝、抗炎治疗。2月前出现腹胀,眼黄、肤黄进一步加重,伴解黑便,症状反复,为进一步诊断收治入院。 治疗原则:(1)积极完善各种检查化验 (2)预防及控制消化道出血 (3)营养支持 目前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阿拓莫兰保肝治疗,兰索拉唑护胃治疗,白蛋白、绿支安营养支持治疗。 三、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 1、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由于纳差、乏力所致。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2)促进患者舒适,保持病房清洁、整洁、室温适宜、空气湿度合适。 3)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可自行随意服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观察病人大便的量、色、性状及有无肉眼脓血和黏液,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2、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黑便、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清蛋白变化。 2)指导病人合理选择饮食。一般给予高营养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使用建议刺激性食物。 3)遵医嘱予静脉补充氨基酸、白蛋白,观察用药效果。 3、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1)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不可使用刺激性肥皂及沐浴液,指导患者修剪指甲,告知不要搔抓皮肤。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日常运动、合理用药等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病情缓解,甚至能逆转进展期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标签: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抑制;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肝实质的炎症性病变,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指征性改变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AIH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临床上绝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肝炎,约40%的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偶也有暴发性肝衰竭为主要表现者。有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肝功筛查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本病可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1],如强直性脊柱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清转氨酶、球蛋白或IgG、自身抗体阳性。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例AIH患者,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例AIH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5岁、28岁、42岁。职业分别为务农、公务员、教师。均符合1999年国际AIH传统诊断积分系统的确诊病例。3例患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体重下降、女性月经稀少,月经周期不规则延长等症状。自身抗体阳性,肝功异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最高者可达上线70倍、直接胆红素115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221 U/L、碱性磷酸酶331 U/L、胆汁酸322 μmol/L。均有界面性肝炎。 1.2 治疗方法AIH的治疗目的是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组织学炎症及肝细胞损害减退。主要治疗就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AIH对免疫抑制剂应答良好。肝炎严重者更需要免疫抑制治疗[2],大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达到正常。但是疗程不足或剂量不够、或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在停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达90%。可单独使用足够量的强的松50 mg/d,早饭后口服。一般推荐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 mg/d[3],以减少强的松的用量。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症状缓解。应答良好可每周减5 mg,直至维持量10 mg/d,或10 mg隔日顿服。联合治疗时强的松30 mg/d,每周减5 mg直到维持量,强的松5 mg/d,硫唑嘌呤50 mg/d长期维持,总疗程不要少于2年。应注意胃黏膜的保护,口服雷贝拉唑胶囊10 mg/d或者奥美拉唑20 mg。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并补充钙剂。 2 护理 2.1 心理调节AIH是一个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患者及家人要有积极的心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问题∕关键点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出血 4、腹水 5、肝性脑病 6、焦虑 二、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三、护理评估 1、评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黄染程度、皮肤瘙痒程度等。 2、评估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倾向,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 3、评估排泄物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 4、评估神志观察有无性格情绪、精神意识的改变,以及有无嗜睡,烦躁、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发生。 5、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观察饮食每周测体重,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加。 四、护理措施 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在探究临床中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促进临床护理实践的提高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有效、优秀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年中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00例,在争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且以睡眠、情绪等心理状态,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时间、临床症状等因素相比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在本次研究10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中,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后,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经过实验室检查后可以发现,球蛋白(GLO)异常患者89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46例患者球蛋白(GLO)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53.48%;LgG异常患者97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LgG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0.82%;抗核抗体(ANA)≥1∶160患者98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60例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1.12%。相对于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前患者的生化指标,数据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当注重个体化的原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得其症状极大改善,而且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并且减少由于治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加强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使得疾病的进展得到延缓。【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性护理;生化指标;心理护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