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6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6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6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历史学案第16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年,在接见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3)倡导: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把以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成为处理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1)年,在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会议。(2)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合作探究

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形势思考:当时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形势?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三、练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蒙古

2.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

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

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4.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谈判和重庆谈判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6.万隆会议上出现了哪些不协调的声音?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独立自主的和平 2.(1)1953 周恩来印度代表团(2)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1954 尼赫鲁基本原则(4)深远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 3.(1)1955 万隆殖民主义国家(2)求同存异

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

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三、1.C 2.D 3.B 4.A

5.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

国搞“颠覆”活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历史课堂导学案设计第四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温馨寄语: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学习目标】:1、知道,记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能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现代的外交成就。 3、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案 【复习反馈】 【自学时段,欣赏视频,你空我补】(6分钟)(10分) 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知识点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1955年,众多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测阶段,大显身手,师问生答】(6分钟)(10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提示信息,化整为零: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 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知识拓展,质疑提问,智者回答】(4分钟)(10分) 请将你的学习本节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学生不说的话老师问学生。 1、为什么总是周恩来对外交往,出访或参加会议? 2、你还记得周总理的那些事? 3、你如何评价周恩来? 4、你认为中国的外交靠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案 【总结知识,凝聚智慧,展示自我】(5分钟)(10分) 请写出你们小组成员快速探讨编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线索,最好使用你自己喜欢图案和形式,能够体现本课的知识点。 【严谨公正,评价学生】(3分钟) 【畅所欲言,我的感悟】(3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当堂训练案 【火眼金睛,明辨是非】(15分钟)(10分) 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 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 4.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6.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B.互不侵犯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务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作用。知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成就。 通过自主学习成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收集我国外交发展的资料,来培养学生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以及我国奉行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外交的宗旨。 通过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原因,以此来激励学生为报效祖国、增强祖国综合国力、增强祖国外交影响力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建交

二、难点 1、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理解两极格局瓦解后我国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课前收集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 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并回答:1840年—1949年间中国遭受了哪些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那时中国的外交形象如何? 教师:从20世纪到今天,中国的外交经历了由旧到新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摆脱了外交的“屈辱”形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新中国外交的成长历程及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新课教授: 一、新中国的外交新形象(板书)

教师:中国外交的新形象在于:一是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并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政策;二是为国际社会贡献新智慧,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板书) 阅读教材117页第一段内容,分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中印两国都高度认同并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二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和社会的不同制度制约了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它既不利于战后的和平重建,也不符合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冲破这种制约和束缚的尝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遵循的“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应有的关系,适应于各种社会制度、各种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发展外交关系,无论大国还是小国,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于所有国家之间正常的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 教师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亚非国家成功召开了万隆会议。 2、万隆会议(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练习题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 ①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5.周恩来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中,属于周恩来在下图所示会议中的外交语言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向苏联老大哥学习 6.《论语》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一种行为准则。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面的史实中,最契合这种精神的是( ) A.提倡不结盟 B.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7.1954年12月,时任缅甸总理的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B.南京 C.武汉D.北京 2.小明同学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其中归纳有误的是() A.均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B.都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C.采用了城市暴动的方式 D.都是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 3.某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处的是() A.武昌革命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遵义会议 4.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A.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B.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整顿工农革命军 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 C.朱德D.蒋介石 6.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当时哪些部队会师后组建起来的() ①湘南的工农武装②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③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必须以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发展目标的外交战略。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更加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和政策,并赋予了新的内容。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他明确指出,外交工作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必须以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发展目标的外交战略。邓小平根据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 1.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对于国家间关系,“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在国家利益中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主权是国家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有机结合的整体。安全是不受外来侵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 邓小平在同英国进行香港问题谈判时,一再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谈到台湾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大陆和台湾双方谈判解决,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2)真正的不结盟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学习要点 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①时间:1937年9月 ②地点:山西平型关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八路军115师 ④战果影响: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时间:1938年春 ②地点:山东省台儿庄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司令李宗仁) ④战果影响: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1、时间地点:1940年8月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2、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3、作战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4、重大影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特点:主动出击 三、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会议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3、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 4、主要内容:①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毛泽东在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5、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知识拓展:这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 国际因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沉重打击;②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国内因素: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随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②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五、典型试题 1、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2、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延安整风 D. 中共七大 3、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4、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1、主力部队: 一、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二、血战台儿庄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三、百团大战 3、地点: 4、领导人: 5、评价: 四、中共七大:(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为争取 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原因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标志:,宣布无条件投降。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 2、。 意义 3、。 4、 。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中法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4、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A.南京 B.西藏 C.台湾 D.东北三省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6、“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歌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了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7、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8、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 1.本课共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转入“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2.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好四个问题:第一,新旧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社会制度本质上存在的差别。可以借助媒体提供给学生资料①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利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的引文,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和平、自主。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建议: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然后进行分析。 第二个子目要求达到的目的:①掌握万隆会议有关的基础知识;②进一步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思想核心;③理解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力而获得的;④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⑤“求同存异”方针所体现的思想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 三、学法指导 1.在两个子目的学习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会提取知识信息点,并进行整理。 2.在学习全课后,指导学生总结问题: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②5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事件;③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上的贡献。教给学生以“内容”、“时间”、“人物”等思路设想问题、组织问题的学习方法。 3.提供各类史料、影视资料和图片,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四、探究问题 练一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提示:指导学生根据书或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活动与探究 召开“周恩来外交业绩”故事会。 提示: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有关图书资料,采访老前辈获取资料等,以课外小组或编写故事集、制作“业绩”报栏等方式进行交流。 自由阅读 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提示:以“走进日内瓦会议”等为题,以座谈会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书中资料,或提供给学生有关日内瓦会议的资料,使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讨论,扩大知识面。 (西安交大附中史曼丽陕西碑林教师进修学校梁博余)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 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引导学生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4.故事穿插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录像带及相关设备

八年级历史下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 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 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 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 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 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

史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2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史料3下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学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教师:当时中国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中,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学生: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究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期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

势力。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主张得到了印度方面的积极响应。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非国家所接受。 在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潍坊渤海实验学校袁效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课承上启下,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就,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作用。 ②简介万隆会议的过程,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③说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 ④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成就的异同,说出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⑤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以及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 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在“三四五教学模式”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辅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展示、设疑进行启发诱导以及教师的精讲点拨。适当采用比较教学法。 学生学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看视频《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 (二)学习新课 【展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有哪些内容? 3、万隆会议何时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方针? 各组派组员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余在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订正答案,进行点拨纠正。 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有何外交成果?

(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

(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案) 一、主干知识 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 (l)外交政策 ①外交政策的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外交活动的形式:主要是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思考: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利益、国家力量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的关系: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②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之间的关系;③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④国家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 (2)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①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亟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A、《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主要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第三,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l)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什么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B、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表现:第一,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第二,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第三,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国家;第四,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第五,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注意: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时,要重点把握独立自主的五个主要表现,并用具体事例加深理解我国这一立场和根本原则。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就国内来说,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 B、从国际方面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