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装我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组装我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组装我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组装我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组装我的计算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总学时:30学时) 第1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想: 1. 学时:2学时 2. 课型:新授课 3. 重点与难点: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3)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2. 能力训练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 教学过程: 1.引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a)中央处理器(CPU)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e)总线 f)主板 g)机箱 (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a)计算机由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b)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c)将程序(却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2. 内容讲解: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 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提供全面的 计算机系统维护服务,使您以较低的成本换来较为稳定的系统性能。一台电脑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电脑。但其工作原理却没有变,其中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发生错误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主机 外设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AM RO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程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

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 计算机使用中,人们经常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合适的各计算机配件后,自己动手将各配件组装起来,并开机调试,判断组装是否成功,从而完成计算机硬件硬件的DIY。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计算机硬件组装作为检验对象,学习常见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识别,通过计算机整体硬件的组装过程实现,从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进一步掌握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组装,通过自己动手和及分组实践过程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技能。 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实践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到相关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这种从已有知识中寻找问题,并进行科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板卡的识别技巧;CPU的安装和内部连接线的连接;设计合理的组装流程。 一、学习任务 【能力目标】1.能够组装计算机主机; 2.能够连接计算机内部连线; 3、能够连接计算机外设; 4、能够对计算机加电测试。 【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组装的注意事项,熟悉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

【情感目标】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掌握组装的基本步骤,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

(3)CPU和散热器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安装CPU及散热风扇; )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内;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案

班别:班科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任教师: 第 1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8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3、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硬件系统各组件 2.了解硬件系统各组件的用途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思考、记忆;教与学对应的教学法。 课堂练习、作业: 做本章的习题与实践题 课后小结: 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 3. 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常识 教学内容(讲稿) 〖导课〗: 1.提问学生家中有无计算机、计算机的配置如何。 2.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3.教师总结归纳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进入教学课题。 〖新课〗: (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提问:各不同配置计算机的相同点?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1)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其基本功能是进行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暂存数据、控制和指挥其它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 (2)存储器: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采用集成度高、容量大、体积小、功耗低的半导体存储器。内存储器根据信息存取方式不同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 和只读存储器(ROM ) 两类。 (3)I/O (输入/输出)子系统一般包括I/O 接口电路与I/O 设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介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电路。 I/O 接口电路基本功能: 对数据的缓存作用,使各种速度的外部设备与计算机速度相适配; 联络线 外部设备 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 微 处 理 器 CPU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数据线

计算机组装的教案

教 案 授教者: 授课课题: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授课学科: 计算机组装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教学指导 计算机使用中,人们经常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合适的各计算机配件后,自己动手将各配件组装起来,并开机调试,判断组装是否成功,从而完成计算机硬件硬件的DIY。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计算机硬件组装作为检验对象,学习常见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识别,通过计算机整体硬件的组装过程实现,从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进一步掌握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组装,通过自己动手和及分组实践过程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技能。 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实践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到相关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这种从已有知识中寻找问题,并进行科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板卡的识别技巧;CPU的安装和内部连接线的连接;设计合理的组装流程。 一、学习任务 【能力目标】1.能够组装计算机主机; 2.能够连接计算机内部连线; 3、能够连接计算机外设; 4、能够对计算机加电测试。 【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组装的注意事项,熟悉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

【情感目标】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掌握组装的基本步骤,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

(3)CPU和散热器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安装CPU及散热风扇; )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内;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案三篇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案三篇 篇一:计算机组装的教案 授教者: 授课课题: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授课学科:计算机组装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教学指导 计算机使用中,人们经常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合适的各计算机配件后,自己动手将各配件组装起来,并开机调试,判断组装是否成功,从而完成计算机硬件的DIY。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计算机硬件组装作为检验对象,学习常见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识别,通过计算机整体硬件的组装过程实现,从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判断,进一步掌握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组装,通过自己动手和及分组实践过程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技能。 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实践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到相关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学习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这种从已

有知识中寻找问题,并进行科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板卡的识别技巧;CPU的安装和内部连接线的连接;设计合理的组装流程。 一、学习任务 【能力目标】1.能够组装计算机主机; 2.能够连接计算机内部连线; 3、能够连接计算机外设; 4、能够对计算机加电测试。 【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组装的注意事项,熟悉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 【情感目标】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掌握组装的基本步骤,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过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5.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网络化”时代。 三、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性能、硬件的集成与拆装、BIOS设置、USB启动盘制作、磁盘管理、操作系统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测试、系统优化,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等。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项目一计算机及硬件配置 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 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领会: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 3、综合应用: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项目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 BIOS的设置、USB启动盘的制作、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重点: 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难点: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基本要求:

1、识记: BIOS设置的基础数据 2、领会:熟悉制作系统引导盘 3、综合应用:完成计算机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五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还原、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系统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还原 难点: Ghost文件的制作 基本要求: 1、识记:系统还原的操作步骤 2、领会:系统还原的基本原理 3、综合应用:Ghost文件的制作与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项目七硬件系统的维护 知识点: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 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难点: 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领会: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知识 3、综合应用:检测并处理计算机日常出现的故障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学生在课堂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和 内存条等。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普遍的使用过计算机了,很多的家庭已经拥有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面对一台个人计算机,我们能看到键盘、鼠标、显示器和音箱主机。大家想一下计算机主机箱里面又是什么呢(在黑板放上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拿几个内存条让学生实际的观察。 那么,现在这一节课大家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能认识各种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即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各种外围设备等。(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 主机:内部主要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硬盘、鼠标、内存、显卡和光驱等。 就是计算机系统化中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如 USB 控制器、显卡、网卡、声卡等等。位于主机箱内的通常称为内设,而位于主机箱之外的通常称为外设(如显示器、键盘、鼠标、外接硬盘、外接光驱等)。通常,主机自身已经是一台能够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有专门用途的计算机通常只有主机,没有其他外设。 主板:主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其他主板联系在一起。 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计20

《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设计

(2)安装CPU 第1步:取来主板,放在一块海绵垫上。 第2步:将主板上CPU插座的小扳手拉起。如图b1所示 第3步:将CPU的缺口对准CPU插座的缺口后缓慢地插入,确认CPU完全插入了CPU插座之后把小扳手压下,如图b2所示 第4步:在CPU上面涂抹适量的硅胶,将CPU散热风扇放在CPU表面,确认和CPU接触良好,将CPU散热风扇的扣具扣在CPU的插座上面,如图b3所示。 第5步:将CPU风扇电源插入主板上CPU风扇的电源插座,如图b4所示。教师讲授,同时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同时记笔记。 a1a2 b2 b1

(3)安装内存 拨开内存插槽两边的锁扣。使内存下边金手指部分的缺口 与内存插槽上相应的突起槽口对齐,均匀用力向下压,使插槽 两侧的锁扣紧扣住内存,如图c1所示。 (4)固定主板 第1步:把机箱水平放置,。观察主板上的螺丝固定孔,在机 箱底板上找到对应位置处的预留孔,将机箱附带的铜柱安装到 这些预留孔上,如图d1所示。 第2步:将主板放到机箱内的这些安装好的铜柱上面,并将主 板上的各种接口与机箱上的预留孔对应,用螺丝固定主板,如 图d2所示。 教师讲授, 同时进行演b3b4 c1

(5)连接主板电源线 连接主板电源线很简单只要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主板电源插座中,如图e1所示。 (6)安装硬盘和光驱 第1步:将硬盘放到机箱的驱动器支架内,用螺丝固定硬盘。将IDE数据线插头插在硬盘接口上,如图f1所示 第2步:将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到主板的IDE通道上,如图f2所示。 第3步:拆开机箱上面的挡板,把光驱放好并用螺丝固定。此过程与硬盘的安装方法相似,将IDE数据线插到光驱的接口上,另一端接到主板的IDE通上,并接上电源。示操作。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同时记笔记。 d1 d2 e1 f1f2

《计算机硬件组装》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程:《计算机硬件组装》 时间: 2009年10月29日第八节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者:张云凡 班级:08商务班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掌握组装一台计算机所需要哪些计算机配件; 2、掌握各计算机配件的安装顺序; 3、掌握组装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 B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C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会动手去接触硬件、组装计算机。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组装一台计算机程序及对学生在组装过程中进行指导 教学难点: 1、CPU与风扇的安装 2、数据线的安装 3、内存条的安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投影仪显示计算机各配件,让学生来回答它们的名称。 二、讲授新课 1、安装前的准备: 1)从各包装盒中取出各配件; 2)释放一下身上的静电; 3)准备好工具(主要是螺丝刀,当然还有尖嘴钳子、万用表 1)、手电筒等)。 讲授时并展示各实物 2、组装计算机硬件的顺序 示范安装同时讲解照投影仪所显示的和安装过程要注意事项 1)安装主板(本节课该实习略) 2)安装CPU和散热风扇 3)安装内存 4)安装显卡、声卡与网卡(由于所用的是3IN1主板,无需安装显卡、声卡) 5)安装软驱 6)安装光驱 7)安装硬盘 8)安装电源 9)连接其它连线(比较复杂,本节课略讲) 10)连接键盘和鼠标 11)连接显示器(太简单了,略实习) 12)盖上机箱盖

3、注意事项: 长时间显示在投影仪上,让学生在实习中随看注意到 1)安装之前要释放身上的静电 2)安装CPU要特别细心,注意固定拉杆位置、CPU安装方向(轻轻地放下),还要记得在CPU顶部中间均匀抹上导热硅胶。 3)安装内存条时要把内存上的缺口与内存插糟上的缺口对准后再插。 4)数据线注意有颜色标记的边线对准主板和硬盘、软驱、光驱的接口的第一针。(现在的硬盘接口针脚都没有标记,因此要掌握数据线有颜色标记的边线应靠近电源接口的位置来插的原则) 5)键盘和鼠标安装时要注意各自位置和方向。 6)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先看清后再做,做到细心,拨插配件时要均匀,不能过大。 三、学生分组实习 把全班分成七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机组装实习,同时填写实习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四、展示部分组实习成果,并指出错误之处。(时间足够的情况下) 五、本堂小结 见幻灯片中安装顺序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 课后整理好实习报告 . .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新县首府实验学校马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通过学生合作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网络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学生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的学习总是不那么感兴趣。因此,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由于个人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差异较大,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在原有都有进步。 三、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 四、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情景导入 1. 将事先拆开的计算机主机箱内部构成展示给学生。伴随问题:平时我们用计算机上网冲浪,获取信息,那么大家打开过电脑的主机箱吗?你知道这些元器件在机箱里的位置吗? 2.展示并着重点出CPU内存条、硬盘等计算机元器件。 伴随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都是主机箱内的元器件,同学们对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小元件了解多少呢?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一个探秘的机会。 活动2 新课讲授 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是硬件呢?明确:通常,人们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的或机械的部件称为硬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