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

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

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

起点(作家、著作、思想)——放送者

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接受者

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 “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

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

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

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

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

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文学研究:作家——作品

比较文学:

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文学不仅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

6.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填空】【选择】【简答】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例如,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美国文学等。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

7、可比性的重要地位:【选择】【简答】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关系到这一学科能不能建立、能不能生存的大问题。可比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1)事实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日本古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易仆生的社会问题剧——中国现代话剧《圣经·创世纪》——弥尔顿的《失乐园》

研究角度:放送者、接受者和媒介

(2)价值关系

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具有整体性和同一性;又由于环境、条件、经历、种族等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差异;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各民族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感情交流方式,必然具有共通之处。

研究方法:求同、辩异

例如:阿Q——唐·吉诃德;王熙凤——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

(3)交叉关系

可比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同一种矿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文学之间并不缺少可比性,只是缺少发现可比性的眼睛。

8、判断以下课题是否属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选择】【辨析】

A.罗曼·罗兰在法国

B.中外文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C.尼采与《红楼梦》

D.鲁迅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E.从中西文化看月亮文学与太阳文学

F.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督教背景

G.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

H.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I.《圣经》与《古兰经》

9、歌德在比较文学史上的贡献【填空】【选择】【简答】【辨析】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比较文学的目的:走向世界文学)

10、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填空】【选择】

维尔曼(1790-1870):《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27-1830)、《比较文学研究》(1829)

11、比较文学诞生的四个标志【简答】

(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由多种语言写成,介绍或提及欧洲主要国家及欧洲以外的许多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标志了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举办了“总体文学”讲座;

1871年,意大利学者桑克蒂斯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查理·谢克福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办“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1892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举办了比较文学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

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1895年)贝茨:《海涅在法国》(1895年)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73-1890)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12、教堂山会议(1958)【填空】【选择】

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的批评:

法国影响研究的狭隘性;实证主义的方法;记文化帐——民族主义和文化扩张主义;把美学评价(文学性)排除在比较文学之外。

教堂山会议的意义:

它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转折点。法美两国学者的争论促使他们各自检讨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出现了双方互相吸收、取长补短的局面。

比较文学理论更趋成熟,这一学科也获得了新的动力。它面对全球各民族的文学,既可以探索国家之间的影响和联系,又可以研究它的内在价值;既可以考证和比较,又有综合评价;既重视科学性,又重视美学性;既有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又有超越学科界限的、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比较研究。

13、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填空】【简答】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比较文学两个最基本类型、两大支柱

14、影响研究的两大特征【填空】【简答】

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

外来性——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而它是外来的

隐含性——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15、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的内涵(传统影响研究的三进路——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简答】

(1)流传学:

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例如:《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的流传;歌德在英国;拜伦在法国;《茶花女》在中国。

(2)渊源学:

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情节的借鉴: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古罗马普劳图斯《孪生兄弟》;莎士比亚《奥瑟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家钦提奥《寓言百篇》

人物形象的借用:孙悟空形象的原形——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意象、隐喻的借用:闻一多《忘掉她》——美国女诗人萨拉·蒂斯戴尔的一首诗

文学中的模仿——是指作家一局另一个民族作家的作品来进行写作,它虽然不像翻译那样完全忠实于原著,但尽可能保存被模仿的对象的特征。例如:鲁迅笔下的“狂人”脱胎于——果戈理的“狂人”(《狂人日记》)

(3)媒介学:

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影响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以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

16、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考究【填空】【选择】

研究步骤: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

17、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不同之处【简答】

(1)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研究范围扩大了。(例: 杜甫&歌德、汤显祖&莎士比亚、契诃夫&莫泊桑、高乃依&莎士比亚)

(2)不用考稽事实,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美学思考,最终导出结论。

(3)还提出了跨学科研究。

18、文学性把握文学性的原则(平行研究的依据之二文学性,依据之一是可比性)【简答】(1)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放在文学上,而不是别的学科上;

(2)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线,以文学为归宿;

(3)研究的结果应该能作出对文学的发展有益的结论

19、阐发研究的三角度和原则【简答】【论述】

阐发研究的路径:

(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

用一种恰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民族文学中的作品和文学现象,或者反过来,用本民族文学中的某种理论模式解释外民族文学中的作品和文学现象,以期在理解某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方面获得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举例一: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杜甫的《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举例二:用语义学派的“细读”法解读杜甫的《秋兴》第四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以文学理论阐发文学现象的原则,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弊病,要充分认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神话“追寻”(quest)原型理论_如:追寻金羊毛的神话、寻找圣杯的传说和奥德赛。(2)理论对理论的阐发

把不同民族文学的观念、理论、方法相互发现、相互印证、相互阐释,以达到完善某种文学观念、理论和方法的目的。举例:钱钟书《管锥篇》陆机:意—文—物;墨子:举—名—实;刘勰:情—辞—事;陆贽:心—言—事;佩尔斯:思想—符号—所指示之事物。

以理论阐发理论的原则:应对所要阐发的对象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文学理论的阐发研究往往是相互的;研究者要尽可能作出评判,并得出结论。

(3)跨学科的文学阐发

在跨学科研究的范围内,阐发研究是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或者用别的学科的理论来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相反。如生态批评。

阐发研究的总原则:

(1)阐发的双向性——阐发研究绝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应避免帝国主义态度和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奴化心理。

(2)阐发的可行性——充分认识两种或几种民族在宇宙观、自然观、文学观、心理结构、表达方式、批评标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不论是用自己的理论去阐发外民族的文学,还是用外民族文学的理论来阐发自己的文学,都必须对要采用的理论或模式,对要阐发的对象作具体分析,切实研究阐发的可行性。

20、传统文学研究的共同缺陷【填空】【选择】

17世纪以前: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模式;18、19世纪: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模式;一战后:美学—形式主义模式。

共同缺陷——都未考虑读者对作品的接受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侧重点不同

传统影响研究——着重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间的影响和接受上。

接受研究——把重点放在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的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上;也可以研究作家作品被不同民族的社会接受的情况。研究重点: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

21、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1)神话与民间文学的联系

1)神话属于民间文学2)民间文学中的相当一部分从神话演变、发展而来。

(2)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

1)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民间文学在渐渐演变为自觉的艺术创造;

22、神话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和观点【简答】【论述】【填空】

(—)早期的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始于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成就取得在德国。)1793年,英国,詹姆斯·麦克弗森——莪相史诗;1765年,英国,托马斯·帕西——《古英诗钩沉》赫尔德(德)——第一个采用“民歌”概念的人,也是最早搜集民间文学的作者之一。

代表作:《民歌集》(1778年,后于1807年更名为《歌中的人民之声》);《关于莪相和古代民歌的通信摘

;《诗歌艺术对古今民俗的作用》等。

——《德国民间故事书》,把德国故事和中世纪欧洲各民族的英雄传奇、东方诸国的传说加以比较,探索其渊源、题材的流变等,不仅开创了“题材史”的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史中研究主题流变的早期文献”。

阿尔尼姆:民歌的没落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布伦塔诺合编出版德国民谣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创始人·格林和威廉·格林

代表作:《格林童话集》(1812-1814)、《德意志神话学》(奠基之作,1835年)

研究切入点:历史比较语言学

主要观点:欧洲各民族的语言有着共同的祖先——雅利安语(印欧语系);

原始共同语——共同种族——共同的生活习俗和方式以及反映这种习俗和方式的共同的精神文化形态——共同的神话;例:印度神话中Dyaus—希腊神话中Zeus—罗马神话中Jupiter—北欧神话中Tyr——都是“天空”的意思。

将语言、神话和原始宗教联系起来考察;一切民间文学都来源于神话。

马科斯·谬勒——太阳神话说代表作:《比较神话学》,1856年。

观点一:太阳神话说——人类的共同神话是太阳神话,不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区,其最早的神话必然是与太阳有关的神话。太阳神阿波罗(Apollo)追求月桂女神(Daphne)?梵文:Helios(发光者)追逐Dahana(燃烧者) 观点二: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阿达尔贝尔·库恩——代表作:《火和酒神的降凡》,1859年。

观点:雷电神话说——印欧神话中的主要部分是把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神化后建立起例:普罗米修斯——“钻木取火的人”(梵语)

(英):《习俗与神话》(1884年)

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初民的原始习俗、礼仪、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者应该尽量采集不同民族的上古神话,同他们的信仰、习俗、宗教、仪式加以比较,从中自然可以发现许多惊人的类似。共同的原始神话源于原始初民的共同心态。

詹姆斯·弗雷泽(英):《金枝》(1890-1915)提出巫术理论与图腾崇拜理论哈特兰:《伯尔修斯的传说》人类学派的两个贡献:把神话与原始时代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把神话与初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习俗相联系;在研究中自觉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研究方法:按照内容、语言、流传年代、地域等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

卡尔·科隆;安蒂·阿尔奈:《故事类型指南》;斯蒂思·汤普森(美):A-T分类法;钟敬文(中):《中国民谭型式》(1930-1931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78年)。

主张:从心理中潜意识的层面来理解并解释神话与民间文学。

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泛性论;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批评。原型——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远古意象,它们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形成世世代代文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

1、法国《神话的结构研究》——神话元;叙述结构解析。

2、俄国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功能分类学说(31功能、7个行动范围、8个相应角色);民间故事基本的模式。

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中找出秩序。这种秩序即社会的无意识结构,他们不能从现实的社会中被直接观察到,要人类学家通过建立概念化的模式才能认识。这种通过模式来理解社会结构的全部过程,就是结构学派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在亲属关系和神话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0

主要学术贡献:以女性主义观点和考古学新材料为双重契机的女神再发现。

1992英国潘多拉出版社《女性主义的神话指南》,19位学者分别运用女性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近东、欧洲、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神话传统以及20世纪的女神崇拜与研究情况。

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第二性”。

女性主义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相联系的。

第一段的主要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神话研究学派的意义

1不同立场的神话研究都采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促成了比较文学的诞生,更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2诸多的神话研究理论结出了丰富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神话的理解;

3给文学乃至文化研究以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4开阔思维视野、提供方法借鉴。

23、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亚里士多德——西方最早力图对文学作出分类的学者;

三分法(依据文学摹仿的对象):史诗、戏剧和抒情诗【填空】

※24、中西悲剧的不同(文类的共时研究——以中西悲剧的平行比较为例)【论述】

1).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形而上的悲剧;而中国的悲剧主要是社会悲剧(如《窦娥冤》、《雷雨》)。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莱特》。社会悲剧:《人民公敌》、《群鬼》。形而上悲剧:《等待戈多》

2).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了近2000年。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的;希腊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的取材则较广泛。

3).从主人公的出身来看,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可以说都具有高贵血统;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西方现代悲剧中的主人公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

4).从形式和结构上看,西方悲剧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和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形式,而中国悲剧则是以歌唱为主,多是曲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宏大、内容复杂,不受“三一律”的束缚。

中西悲剧的相似与相同之处

起源都与民间活动、宗教关系紧密;

悲剧性(悲剧的因素或精神)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不论主人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悲剧冲突往往是悲剧结构中围绕着由主人公代表的正面势力与敌对势力的对立而展开,不断推动剧情,并导向最终的解决;

悲剧中适中充满了悲剧的气氛和情调,它们与悲剧情节的展开相始终、相表里、相辅相生。

25、主题与母体的关系【简答】

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不提出任何问题,而主题则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而且上升到问题的高度。因此,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而母题则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同时它又在主题中获得再生。母题数量有限而主题的数量无限。

母题与主题区分举隅

战争——战争的无益;欢乐——欢乐的无常;野蛮——丧失人性的野蛮

《芙蓉镇》:勤劳致富的形势、连续的政治运动、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甚至几个男人的关系、政治人物和群众的关系——特定历史时期错误的政治运动给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龟兔赛跑》:骄傲、意志、毅力——骄者必败,坚持到底就能胜利

26、熟悉的文化意象【辨析】【论述】

观存在(如日月星辰,雷电山水);也可以是一种动植物(如狮虎狼狗,松柏兰竹);还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事物或环境(诸如天堂地狱,神仙魔鬼)等等。

山的意象

在不同民族文化里,山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山,汉语有“厚重、受人崇敬” 之意,华夏的祖先们甚至对它顶礼膜拜。

在爱尔兰文学作品里,山却成了一个高傲的、具有威胁性的形象。

毛泽东诗词喜好写“山”——以“山”记史、言志、造境:漫山红遍;山舞银蛇;指点江山;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西文学中的乌鸦

?日御与月夜神话:“月中有兔、日中有乌” ;诗歌:乌啼林外月初上、月落乌啼霜满天

?宠物与丧鸟乌鸦原本是金色(Apollo)的“宠物”,因说谎被变成黑色,从“福星”蜕变为“祸水”。

乌鸦意象

?聪明与愚笨《乌鸦喝水》以智者形象出现;《乌鸦与狐狸》完全是愚笨的代名词;《乌鸦与绵羊》角色相对中性,只

是滑头。

?慈乌与寒鸦“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是重孝的典型;古典诗词中乌鸦的出现却一派悲凉。

中西文学中的狼:从道德符号到生命的转变

但丁《神曲》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白牙》黑塞《荒原狼》利奥波德《沙乡年鉴》法利·莫厄特《再无狼叫》艾特玛托夫《断头台》

《狼和小羊》《东郭先生和狼》贾平凹《怀念狼》姜戎《狼图腾》杨志军《藏獒》

27、媒介学的三种媒介——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材料媒介【填空】

28、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辨析】

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1.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1)个性化翻译(归化和异化):归化——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异化——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2)误译与漏译3)节译与编译(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4)转译与改编(两度变形)

2.接受者的创造性叛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屠格涅夫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列夫·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攻击与否定。

3.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是一部儿童读物?伏尼契的《牛虻》是一部黄色小说?

29、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简答】

?严复:信、达、雅;林语堂:忠实、通顺、美;傅雷:神似;钱钟书:“化”。

30、形象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

对象:某国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

任务: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31、诗学和比较诗学的概念【简答】

诗学——不单指关于诗的理论,而是指一般的文学理论。

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比较诗学是一个以文学理论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它既包括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学科、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

西方的“诗学”

19世纪以前泛指文学理论

19世纪文学理论较少用“诗学”指称,代之以“美学”或“文学批评”

20世纪以后,“诗学”一词再次得到广泛使用

东方诗学的传统意义

诗学的第一重含义是专指《诗经》研究。

诗学的第二重含义——泛指一般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诗歌的其它理论研究。此重含义的诗学之最早记载出自晚唐诗人郑谷所著《中年》一诗: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现代以来,很多冠以“诗学”的论文或论著,大多单指诗歌的理论研究,并不包含小说、戏剧等理论。

“诗学”一词泛指文学理论始自比较文学的引入。

“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三个文学关系:交叉关系、价值关系、事实联系

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

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的批评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影响研究的两大特征:外来性和隐含性

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考究

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依据文学摹仿的对象):史诗、戏剧和抒情诗

媒介学的三种媒介——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材料媒介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比较文学

1、渊源学 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渊源学主要特点有实证性、溯源性、文本性。主要研究方法有印象溯源、口头溯源、笔述溯源、孤立溯源、集体溯源。 流传学 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媒介学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媒介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的三大类研究。 鲁迅所受外来影响 见讲义

平行研究 所谓“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例如《哈姆雷特》和《雷雨》,两者有相似,有不同。《哈姆雷特》的母题有乱伦、复仇、杀子,《雷雨》的母题有复仇、乱伦、弃妇。情境上来看,两者都是关于父与子之间的斗争,但是《雷雨》主要讲述了两女一男、两男一女的关系。阐发研究 书p126例如: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与英美现代诗—语言、美学的汇通》论文中,主要用西方文论来阐发中国古典诗的语言问题;用西方“时空观”阐释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 中外比较研究中的方法论 P143 文类学 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反照的关系,打破了文类问题的孤立和封闭局面,它要求研究者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视域中去考察文类的特征、文类的划分标准、文类的流传演变等问题。文类学研究是伴随着形式主义批评和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崛起而得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 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

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14.渊源学: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的因素。一句话:揭示接受者和放送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15.缺类研究:它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或这些国家里有,而在其他国家里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却相差甚远。中国有无史诗,悲剧必然成了研究对象。 16.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17.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这就是文学中的负影响。18.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它是美国学者提倡的。19.比较诗学: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 20.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技研究或科际整合,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的外围入手,通过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的多种关系以及二者交感区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 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54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 括、、、接受学 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一、名词解释 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 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 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④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⑤局限性:1)研究视阈小: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2)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二、美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③研究方法: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优点: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X ) 错误。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X)错误。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的“互识”和“互证”功能混淆了。题中所说的是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是指以不同的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X ) 错误。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X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V )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6.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V) 7.中西方比较文学,应避免将西方理论当做“解牛之刀”,把中国文学文本视为“被解之牛”,因为这种做法是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V ?)正确。因为这种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是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但是并不真正构成比较的基础,所以要在中西文学比较中避免。 8.文学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不同,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翻译涉及译者的个性因素,更涉及译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创造性叛逆”。 (??V) 正确。因为时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有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吸取外来语言的优长,发展本土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文字因素,所以正确。 9.比较文学人类学缺类研究发现,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而这恰恰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精品。(?V ?) 正确。西方文学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史诗,例如《荷马史诗》等,而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虽然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存在),所以正确。 1 0.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是抒情,西方传统诗歌则有大量叙事。(?V) 正确。在中国,诗歌传统是以抒情为主,那些作品传承着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古代诗歌最初以史诗的面貌叙说人间英雄和天上英雄,讲述各种冒险故事。因此上述说法是正确的。

新版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文艺理论基础(含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880)比较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文艺理论基础》 1.《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 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 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 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 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它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它与一般的文艺理论研究不同,它要求研究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国际的角度,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关键是要脱离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来探索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西诗学的比较。比较诗学的领域极其广阔,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文类学:文类,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研究者发现,有些文类在一个民族文学中产生之后,流传演化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中找到;不同民族文学的类型也有许多是相似的。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类型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就是“文类学”。 ?形象学: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它脱胎于影响研究,诞生于法国。它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并不要求从史实或现实求证像不像,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的原样复制。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异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 ——以《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为例 【摘要】比较文学自其发展以来,在文学各个方面的比较都有广泛的运用,进行文学间的比较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进步。文人对咏梅诗在不同国家间差异的比较也已经有了较多的专论。本文就中日两国咏梅诗的异同这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了解其采用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影响研究法,并分析其怎样以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咏梅诗的差异。 【关键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咏梅诗文化差异 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陶曷因,著此文对中日咏梅诗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是建立在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学交流与影响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事实联系是影响研究的前提,即国家民族之间存在过文化交流和作家接受外来干涉文化影响的客观事实。陶曷因先生即在本文中清楚地指出日本咏梅诗吸收了中国唐宋文学的“营养”成分,许多和歌诗人在和歌的构思和用词上都借鉴了中国咏梅诗。但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等文化因素,中日两国之间的咏梅诗在意境、情趣、蕴涵的文化上又存在很大差异。 唐宋文化远播邻国,对毗邻的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咏梅诗就是很好的证明。文章中指出,据中岛贵奈介绍,在日本人写的咏物诗中,咏梅诗占很大的分量。在安永六年(1777年)出版的《日本咏物诗》里咏梅诗是“花”中之最。概观《日本咏物诗》所收录的《梅花咏》就可以确认日本和歌诗人受到了中国唐、宋诗人的影响。在二十九首咏梅诗中,其中可见“白梅”、“红梅”、“梦梅”、“照镜梅”等诗题,很明显是模仿中国的咏梅诗而作。接着,作者从中日咏梅诗的“梅花”与“暗香”、中日咏梅诗的诗词特色、中日诗歌中“梅花”意象的文化蕴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 1、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2、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3、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 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 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 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4、比较文学的学派: ★①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实证主义色彩、寻找和证实两种或多种文学中存在的事实联系、精细和准确的考证。主要研究为影响研究。 ②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与“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y),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他们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下子拓展得过宽,使学科身份很难定位。 ③中国学派: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遵宪、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王国维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吴宓、陈寅恪、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范存忠、许地山 重要年份书籍:从30年代末期开始,较少注意比较文学这样一种纯学术的学科 1970年初英文刊物《淡江评论》 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比较文学讲座 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 1981年,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第二讲:影响研究 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 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影响研究包括四种类别:流传 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 2、流传学:法国学者梵.第根指出,在影响这个领域中,每一项研究都要走过“放送者——传递者— —接受者”这样一条路线,并且都要沿着这条路线去追根溯源。在这条路线上,从“放送 者”的立场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个思潮、一种文学现象或一个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3

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2、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 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 (5)理论性 3、比较文学的意义? (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 (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 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2)评价: 优点: 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 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2)提倡跨学科研究 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4)反对“欧洲中心论” 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2)评价 优点: 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 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第四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第三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之一: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一、“渊源”、“影响”及实证 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影响,这种灵感和艺术表现就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不会在作家的这个发展阶段上出现。” 在考察作品的外来影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二: 1)一部作品所受的影响,往往难以单纯出自某一部外国作品。 约瑟夫·T·肖举二例说明:“普希金在自己的文学生涯的每个阶段中,就吸收发展了拜伦的浪漫诗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和司各脱的历史小说。”“在一部作品中可能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德米特里、伊凡和佐西玛神父的形象时,就分别受席勒、歌德和《帕芬尼修道士的游历》的影响,但整个作品又完全是他本人的,他所运用的这些影响只是大大丰富了这部作品。” 2)作品的类似,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间存在影响关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举了两个经典性的例子:一是易卜生。1895年,曾有人说易卜生并不是独创性的,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思想全都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中找到。可是,易卜生的密友勃兰兑斯却说,易卜生从来也没有读过乔治·桑的作品。二是都德。他的《小东西》许多地方与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因而被视为狄更斯的模仿者,但都德却多次否认他读过那位英国小说家的作品。对此,梵·第根解释道:“虽然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其间却并没有影响,而只有共同的潮流。”因为他们活动于同一时代(19世纪中下叶),从共同的潮流中汲取思想和创作资源,在艺术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影响”。 确认“影响”关系的存在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不光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部构成因素,也要运用各种文献记载、序跋、日记、自传、同时代人的见证和作者的阅读书目等,即所谓“外缘研究”的方法来寻找因果关系,才能确定“影响”的存在。但是,作品本身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二、鹅笼故事的渊源学考察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小说《金锅存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