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要求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要求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要求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要求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

相关标签: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

1、塔吊高度超过规定未安装附墙装置,扣10分

每台塔吊的性能、载重、受力等不同,因而附着的高度亦不同,一般塔吊的使用说明书都对附墙高度有明确规定,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

2、附墙装置安全不符合说明书要求,扣3-7分

附墙装置的安装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附墙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附墙杆与建筑物的夹角以45度至60度为宜,至于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塔吊和建筑物的结构而定。

(2)附墙杆与建筑物连接必须牢固,保证起重作业中塔身不产生相对运动,在建筑物上打孔与附墙杆联接时,孔径应与联接螺栓的直径相称。分段拼接的各附着杆、各联接螺栓、销子必须安装齐全,各联接件的固定要符合要求。

(3)塔机的垂直度偏差,自由高度时,为3‰,安装附墙后为1‰。

(4)当塔吊未超过允许的自由高度时,而地基的承受力弱场合或风力较大的地段施工,为避免塔机在弯距作用下,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陷,以及其他意外事故,必须提前安装附着装置。(5)因附墙杆只能受拉、受压,而不能受弯,故其长度应能调整,一般调整范围为200mm 为宜。

(6)塔机附墙的安装,必须在靠近柜架柱或现浇柱处。

3、附墙杆超过说明书规定长度无设计计算书,扣10分

附墙杆超过说明书规定长度后将有以下变化:

(1)附墙杆所受的弯矩、扭矩将增大,需重新设计计算;

(2)附着的形式也许会因受力的增大而改变;

(3)建筑物的附着点因受力的增大,其强度也需重新设计计算。

4、内爬塔中固定不符合说明书要求,扣10分

内爬式塔吊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内部,每隔1-2层楼需爬升一次,适用于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施工。但施工完毕后,折装较为复杂,故现场极少使用这种固定方式。

内爬式塔吊的固定要根据建筑物内部结构来设计,不同的结构其固定千差万别,故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固定。

最好是与建筑物成45°!!

塔吊

基础

附墙

施工

塔吊

基础

施工

杂谈

塔吊基础及附墙施工方案编制实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闸北区中兴路地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7353平方米,由两栋34层高层住宅(设有两层地下室)及10栋3~4商铺(设有一层地下室)组成。高层住宅建筑总高度为99.45米,基坑开挖深度7.6米,局部8.5米,采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桩型为Ф800钢筋砼钻孔灌注桩。商铺及其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桩型为Ф600钢筋砼钻孔灌注桩,基坑开挖深度为5.85米,局部为8.55米。本工程基础采用钢筋砼筏板基础。

二、塔吊位置布置

本工程采用一台QTZ80A自开塔式起重机,布置在A号高层的南立面,考虑塔机拆卸时将碰到右侧的B号高层,因此,塔机与A号楼之间有一个68°16’的转角(轴线位置见附图)。根据项目部的施工布置和塔机定位方案,塔吊基础将置于一层地下室的砼底板下面。这样,在塔吊砼基础内将预埋一节塔机基础标准节。

三、塔吊基础设计

生产厂家提供的砼基础尺寸为6250×6250×1250,200号砼。现根据施工场地及

GB50007—2002《建筑地基设计规范》,塔基砼基础尺寸为3600×3600×1200,C35砼,内配Ф22125钢筋,基础下100厚C20垫层.

四、塔吊附墙杆设计

塔吊原配有四套附着架,附着架相对位置为h1=25米、h2 =25米、h3 =20米、h4 =15米、h5≤17米。撑杆角钢为L63×63×5,缀条圆钢为Ф18,最大拼装长度为7米。

本次吊吊安装高度120米,需要5道附墙装置,且最长附墙杆长度为11.4米。经过与塔机生产厂家磋商,将附墙杆1、杆2角钢改为L63×63×8,缀条圆钢改为Ф20。杆3、杆4仍用原配套附墙杆。四根撑杆端部有大耳环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穿墙螺栓直径24 ㎜,共8只,建筑物砼强度等级为C30。附着架相对位置为h1=27.5米、h2=27.5米、h3 =13.75米、h4 =13.75米、h5=17.5米。

利用“PKPM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计算软件”进行塔吊基础验算时,要将300厚混凝土重折算成395厚土的土重再验算。

软件中附着杆材料没有角钢选项,且无塔吊与建筑物之间成夹角状态的附着验算。因此,附着杆的强度验算要通过手工验算。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80A,自重(包括压重)F1=783.90kN,最大起重荷载F2=80.00kN

塔吊倾覆力距M=2244.00kN.m,塔吊起重高度H=120.00m,塔身宽度B=2.1m

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3.60m

桩直径或方桩边长d=0.60m,桩间距a=2.40m,承台厚度Hc=1.30m

基础埋深D=0.40m,承台箍筋间距S=125mm,保护层厚度:50mm

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F1+F2)=1036.68kN

塔吊的倾覆力矩M=1.4×2244.00=3141.60kN.m

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2×863.90=1036.68kN;

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Bc×D)=629.86kN;

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最大压力:

N=(1036.68+629.86)/4+3141.60×(2.40×1.414/2)/[2×(2.40×1.414/2)2]=1342.38kN 最大拔力:

N=(1036.68+629.86)/4-3141.60×(2.40/2)/[4×(2.40/2)2]=-237.87kN

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

N=(1036.68+629.86)/4+3141.60×(2.40/2)/[4×(2.40/2)2]=1071.13kN

Mx1=My1=2×(1071.13-629.86/4)×(1.20-1.05)=274.10kN.m

四. 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h0──承台的计算高度。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经过计算得s=274.10×106/(1.00×16.70×3600.00×1250.002)=0.003

=1-(1-2×0.003)0.5=0.003

s=1-0.003/2=0.999

Asx= Asy=274.10×106/(0.999×1250.00×300.00)=732.01mm2。

五. 矩形承台截面抗剪切计算

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8条和第5.6.11条。

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承台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

记为V=839.08kN我们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下面公式:其中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

──剪切系数, =0.20;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

b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3600mm;

h0──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0=125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00N/mm2;

S──箍筋的间距,S=125mm。

经过计算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只需构造配箍筋!

六.桩承载力验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4.1.1条

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839.08kN 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下面的公式:

其中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6.70N/mm2;

A──桩的截面面积,A=0.283m2。

经过计算得到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

七.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及桩长计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2.2-3条

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1342.38kN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应满足下面的公式:

最大压力:

其中

u──桩身的周长,u=1.885m;

Ap──桩端面积,取Ap=0.28m2;

li──第i层土层的厚度,取值如下表;

厚度及侧阻力标准值表如下:

序号土厚度(m) 土侧阻力标准值(kPa) 土端阻力标准值(kPa) 土名称

1 2.3 2

2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