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引言B书法之美

书法引言B书法之美

书法引言B书法之美
书法引言B书法之美

书法引言

二、书法之美

(一)书法的艺术特征

书法作为用笔墨对汉字进行造形处理的艺术具有如下五大特征。

1、符号抽象性。

书法是线的艺术,具有抽象性,而且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在其象征功能方面,直接是人情感的迹化。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粗细、曲直、干湿、浓淡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带涩的墨迹,传达出书者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绪。这种抽象性的可视语言符号,无不映衬出书者的精神意志和个性风貌。

2、空间简约性。

书法就是对比强烈的白纸黑字,在相当程度上是仅关黑白的艺术,再加上其不可改动与重复以及其点画线条所造成的空间分割,显示了其空间上的简约性。

书法线条不指向具体的物质,它简化至极点而成为虚,它弃具体物质的限制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3、书写节奏性。

节奏,本为音乐术语的借用,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书法,主要通过线条上的粗细、曲直,运笔上的强弱、缓急,以及布局上的黑白、虚实等变化表现出书写的节奏性。所以,我们常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书法的这种书写的节奏性让固定后的点画线条印烙上运动的轨迹,凝聚了变化的势态,使书法艺术作为空间艺术而带有时间艺术的一些特征。

4、即兴抒情性。

“故书也者,心学也”,是清代人刘熙载明确提出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扬雄(公元前 53 年-公元 18 年)《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书为心画”,书法的点画线条应作者畅神抒情的所托之物。书法是一种抽象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西方学者谓之“东方构成”。书法以抽象的汉字为表现载体,但书法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字写得俊美仅仅是一种工匠式的技艺操作而成不了艺术。因为写字侧重的是可读可识的使用目标,美观、整齐利于阅读即可,而书法艺术的目的却是倡导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抽象形式的有序组合,更是一种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清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抒情表意乃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

任何艺术都要把一定的精神内蕴作为其最高追求,书法亦不例外。笔法的外在形质之中总是凝结着诉诸心灵的东西。这些抽象的东西超越于具体直观可观的形质之外,常常需借助直觉来感悟。

5、传统文化性。

书法以汉字的空间造形为表现对象。汉字或由若干汉字组成的格言、警句、诗文等,作为书法空间造形的对象内容,多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结晶。因此,书法之美不是单纯的形式美,而是具有深远历史积淀的丰富文化内容的综合美,并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中。

陈振濂在论及书法形式和内容关系时指出:书法的内容是“包括创作情感、文字、文学、神采、历史感等所有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书法的传统文化性,一旦书法的形式脱离内容,陷入纯粹的形式游戏或仅仅执着于点画线条的抽象表现,书法就会变得浅薄与迷惘。

在书法的历史进程中,书法的实用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其艺术特征则日渐突显。陈振镰认为:“甲骨文到金文到秦篆到汉隶的书法,无疑是实用的。在书法尚未意识到自身作为艺术抒情的特长之时,官方文告、亡者碑志、朋好书札、贸易木犊,大约就是书法存身的唯一环境了。”(《书法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因此早期的书法与实用似乎是可以划为等号的。在此以后的书法历史进程中,这种实用性虽然逐渐弱化,但并没完全灭迹。直至唐代以前,少有纯书法作品,多为记言记事的同时又具有书法意义上美感装饰的书文字辞。

今天,书法艺术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书法在记言记事上的实用功能已极度弱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当代艺术展览等的刺激下,伴随着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发展,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传统文化性作为书法的基本艺术特征之一,是不可或缺的。摈弃传统文化性的“书法”只能是一种“非”书法或“伪”书法。

(二)书法的美感表现

1、简约之美。

所谓简约,即是简捷明快不单调。简约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书法的简洁与文章一样,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简约之美的表现。

2、中和之美。

中华文化以中庸、和合为理想,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素朴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之中,便要求情理结合,情感抒发要符合理性规范,适中,不过分。书法外在形态“势和体均”、“平正安稳”,各形式美因素达到和谐统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相兼顾,不偏不倚,表现出刚柔相济,骨肉相称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肯定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蓄。在具体的运用中,从结字上讲究敬正、疏密、黑白、虚实、主次、向背、违合等书法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辨证统一关系,把握一个“度”,既能和又要有不同。在用笔上,要把握曲与直、藏与露、方与圆、断与连、枯与润、浓与淡、疾与涩、中与侧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用一种平和的节奏和韵律统领通。

中和之美也可称为是书法的辩证之美,是书法中诸多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美。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对作书之法论述道:“作字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聚散、有刚柔、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有连断、有脱卸、有承接,具此数者,方能成书,否则墨猪、算子,全是魔道矣。”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对结字的论述也充满了辩证思想,如讲“排叠”,要求“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不可无狭无阔,也不可偏阔偏狭,疏中有阔,阔中有狭;讲“避就”,要求“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书法中聚散、刚柔、燥湿、疾徐、疏密、险易、远近等都是对立面和谐统一的辩证之美的表现。

3、气韵之美。

气韵,是书法审美的范畴之一,它是指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家摄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线条的律动传达出来的节奏,使欣赏者有一种音乐感,一种味之无穷、想象丰富的美感。书法和乐舞相似,是无声之乐、有形之舞。书法线条的上下曲止、延伸断续,也如旋律、节奏等音响结构唤起美感,表达感情。而书法中线条的翩翻的波碟,波动的韵律,也如舞姿的变动,抒发出情态。

4、意境之美。

我们常用“意境”作为判断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何谓意境,宗白华认为“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意境是生活形象的客观描绘与情感理想的主观抒发辩证统一的艺术境界。艺术家通过有形物质世界的表现来追求大千世界的精神风韵,而形质与神韵的融合生成的意境之美是一种“形式的超越”(陈振镰)。书法所体现的意境是书法作品中“形质”与“神采”的有机交融,从而形成书法艺术独特无穷的魅力的书艺境界。

【好文共赏】

■康有为的书法美学理论(摘自刘兆彬博士学位论文《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一、康氏的书法“形学”说

康氏认为:作为宇宙本体的“元气”由“阴阳二气”组成,在书法美学中,“元气”表现为“气象”。康氏将“气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阳刚气象、阴柔气象和太和(中和)气象,它们分别对应于“壮美”、“优美”和“中和美”三种基本的审美风格。在书法审美中,“气象”就

寄寓在书法的“形质”上。康氏极为重视书法的物质形式,提出“盖书,形学也”的观点。

康氏说“盖书,形学也”,这是把书法看作“造型艺术”。但他又说书法出于“人之智”,无疑又把书法看作“心学”了。事实上,他对自己的观点的表述很不严谨。但从总体上说,康氏在不同地方的论述,既有对立性,又有互补性。如果对康氏认为书法是“形学”和书法“出于人之智”这两个相反相成的观点加以综合,就会发现:他对书法性质的看法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即,他认为这是一门以“形”表“心”的艺术。

康氏明确提出了“盖书,形学也”的观点,却从来没有说过“盖书,心学也”的话。在他看来,“书法精神”与“书法形式”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

二、康氏书法鉴赏理论以“气息(气味)”为核心

康氏的书法鉴赏理论是以“气息(气味)”为核心的。这一审美标准源自中国书法史的传统,而康氏的“气息(气味)论”,是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地阐发。他关于“气息(气味)”的论述涉及以下主要内容:(一)生命气息;(二)金石气;(三)雅气与俗气;(四)古气;(四)武夫气和伧父气;(六)浩大之气。

总的来说,他最激赏“浩大之气”,因为它是“元气淋漓”的美,最讨厌武夫气、伧父气和俗气,这与其书法审美理想上崇尚壮美是一脉相承的。康氏的书法美学,以“元气论”始而以“气息论”终,从“元气”的创造回归到对“元气”的欣赏,整个体系即告完成,形成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圆圈”。在鉴赏论中,他为人们留下的是“浑穆”的气象,是浩浩的“元气”,是“太虚之气”的运化和“太和气象”之神秘——换言之,一种元气淋漓的壮美之风。

三、康氏书法美学以“壮美”为审美理想

康氏书法美学以“壮美”为审美理想,要求书法有:(一)浑穆的气象;(二)雄浑的力量;(三)庞大的体积;(四)奇异多变的形态;(五)飞动的气势等。

为实现这一审美理想,康氏设计了一个实践计划,即向“南碑与魏碑”学习。他提出了“南碑与魏碑”有“十美”的观点:“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这“十美”,其实都是“壮美”的审美特征。

此外,他还提出了师法“南碑与魏碑”的几点好处:第一是“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第二是“可以考隶楷之变”;第三是“可以考后世之源流”;第四是“各体备具”;第五是“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

他本人的书法实践,很好地落实了自己的主张,创造了笔气浑厚苍茫、体气茂密雄强、行气逸宕、气象浑穆的“康体”书法,增强了其书法美学的说服力。

四、康氏论书意、书风

关于“书意”,即书法的表现问题,康氏继承了中国古代艺术重写意的传统,提出了“得形质”然后“得性情”的观点。可以说,康氏所理解的“书法”类似武术中的“形意拳”,其中的“形(书写结果)”是“对象化”了的“思想情感(意)”。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程度的辩证性。在“书意”问题上,他强调“新理异态”,即“形式创新”的重要性,这是康氏的“进化论”思想在书法美学中的表现。

康氏论述了三种基本类型的“书风”,即壮美、优美与中和之美。这是与阳刚气象、阴柔气象和太和(中和)气象一一对应的、完备的理论概括。

五、康氏论笔法、章法、墨法等

康氏关于“书法”的探讨,包括“笔法”(含执笔、运笔、行笔、方笔、圆笔、篆之法、隶之法、楷书“八法”等)、“章法”、“字法”(含结构、布置等)、“墨法”和“纸法”等。其主要观点有:

(一)“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康氏继承了“运笔”是“书法”关键的传统思想,把“运笔”的基本形式分为“方笔”、“圆笔”和“方圆并用”三种基本类型,这是相当完备的概括。

(二)“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较。正书无圆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故又交相为用也。”

(三)“欲运笔,必先能运腕,而后能方能圆也。”

(四)用笔贵藏锋。

(五)“笔法”统一于“笔势”,是因势而生的存在。

(六)“执笔”要“虚拳实指,平腕竖锋”。

(七)结字要“茂密”,要“自然天成”。

(八)重视“结字”,又反对“专讲结构”。

(九)章法以“茂密”为主,要疏密得当,达到“纵横相涉,阖辟相生”、“位置天然”和“牝牡相得,不计点画工拙”的艺术效果。

(十)“用墨”要以“浓墨”为主,“浓淡”适宜。

(十一)“纸法”要求做到:所用的纸要“与笔、墨有相宜之性”,“若纸刚则用柔笔,纸柔则用刚笔”。

■“元四家”“不求形似,强调个性”的书法艺术美学思想(摘自高森硕士学位论文《“元四家”书法艺术美研究》)

关于“隐逸”,《说文解字注》释义:“隐,蔽茀、小皃(同貌)也。小则不可见,故隐之训曰蔽;逸,亡逸者,本义也。引申之为逸游,为暇逸。”《辞海》注:“(1)遁世隐居。如隐逸之士。(2)隐居的人。”“隐逸”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比如,逃逸、隐居。隐逸文化在元代发展,与元代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理学的盛行息息相关。统治者采取禁止文人之间集会、交游等方面的政治行为,让他们内心产生了消极的处世心态;通过选择做一名隐士,他们避开了封建专权的控制中心,崇尚道家所表现出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苏淞一带形成了文人雅集的风气。

《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史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最后皆以隐士自居。其中,从小吏转而出家为道的黄公望,以潜心书画,云游江湖为业;而一生追求高逸的吴镇,则不与达官显宦为友,虽生计潦倒,仍然保持自己的个性;倪瓒早年家世雄厚,然而随着其继母、长兄相继离世,为养家而散尽家产,孤身往来于苏淞之间,乐于书画,不问政事;王蒙虽为赵魏公之外孙,家世显赫,然处在元代后期的他,因社会动荡,对仕途也显得有心无力,亦僻居黄鹤山、卞山等地,时隐时仕。

“元四家”在元代的生活主要集中于中后期,且他们的书画艺术交流主要集中在苏杭地区周围,以杭州为中心,苏淞地区与之呼应,亦渐繁荣。在当时的“复古”思潮下,“元四家”书法风格多少受赵氏复古书家群的影响,而且黄公望曾自称是“松雪斋中小学生”,王蒙更是赵孟頫外孙,“元四家”之间也常有交游,王蒙和吴镇、倪瓒又都是好友,对于当时书坛的发展趋势,他们自然会深受启发,相互之间对于书画的创作都有交流。但从四人书法作品来看,其审美与风格表现有别于赵氏“复古”一派,无论是独立的书法作品还是画作中的书法题跋,旨在追求“法”与“变”,风格各有特色,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艺术风格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书法在元代总体趋势是“复古”、“尚态”的帖学之风,书法家多取法晋、唐,且十分重视儒道的哲学思想,《衍极·古学篇》中指出:“道在两间,法出于道。书虽不传,法则常在。故执笔贵圆,字贵方;篆贵圆,隶贵方。圆效天,方法地,圆有方之理,方有圆之象。”此论代表了元代一种正统的、卫道的、保守的理学化的复古主义书法美学。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以“元四家”为代表的隐逸书派,结合自我的生活实践,另辟新径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美思想。

“元四家”均属于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分别代表了元代士人阶层不同的几种类型,因社会背景所致,他们选择隐逸,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寄情书画,乐游山水,最后又归结为统一的整体,他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和人生的坎坷,故在他们书画创作中、在借鉴前人和同时代人成就的基础上,都抒发了各自的真实感受,追求“古法求变”的特色,在其艺术风格变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

通过运用书法评论语辞来分析定位“元四家”艺术美,他们的书法“逸格”主要表现在“寄情笔墨、不求形似”的基础之上,从师书法的典范美,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参以对“道”的认知

和求索,以及受儒家教化思想的启发而革新求变的书风,不再拘囿于元代书坛复古保守派的笼罩,打破了“寂寥心境”,不再去苛求社会能够给予他们希望,而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吴镇曾在《画竹自题》中感叹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此诗由浅入深,道出了其内心追求“忘我”的境界,向往自由,即道家思想的人生观,这种感触也同时体现在其他三人身上。

■诗品、画品与书品(摘自张炳麟硕士学位论文《书法“势”论》)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具体内容是: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唐]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A]. 中国历代诗话选[C]. 长沙:岳麓书社,1985.)其中除了“实境”、“形容”、“超诣”等词在书论中少有用到之外,其余的词均作为书论语言的骨干内容,可见,诗与书在“状态”陈述上是一致的。

在绘画领域,清代黄钺写有《二十四画品》,具体陈述如下: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

黄钺的学生杨景曾有作《二十四书品》,其品目如下:神韵、古雅、潇洒、雄肆、名贵、摆脱、遒炼、峭拔、精严、鬆秀、浑含、淡逸、工细、变化、流利、顿挫、飞舞、超迈、瘦硬、圆厚、奇险、停匀、宽博、妩媚。

这些“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动态中的精神状态。这一类主要是由运动中呈现出的力量感、流畅感而还原后的状态,我们可视这类审美状态为“有力量的”、“感到自由的”等等,如:“雄浑”、“劲健”、“豪放”、“疏野”、“雄肆”、“摆脱”、“遒炼”、“旷达”、“超迈”、“潇洒”、“澹逸”、“超脱”……。其中“摆脱”一词颇具深意,可以说它最能说明艺术审美性质的,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就存在于“摆脱”之中,“摆脱”体现着我们的时间性,体现着我们的某种状态的渴望。它是一种过渡状态。这种状态隐含着一个充满矛盾与斗争的时间域,在这个摆脱之中,我们抉择着、恐惧着、勇敢着、希望着……。总之是痛并快乐着。这是一种极具延展性,极具感染力的体现于运动中的精神状态。

2、静态中的精神状态。这一类是由空间形式感还原而来,或是由语言引申还原而来,或是经由还原物呈现出来的。在《二十四书品》中的在静态中的精神状态有:神韵、古雅、峭拔、精严、鬆秀、浑含、淡逸、宽博、妩媚等等。

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之魅力

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之魅力 引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活和斗争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丰富的、独具特色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 传统的年画、国画、壁画、面具、织绣、剪纸、玩具、皮影、民族服饰、脸谱、印染、陶瓷、木雕、书法等,而是民族艺术形式。 2、你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吗? 几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汉语的书面化工具-汉字。这 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六书之说 古人说书画同源,又有六书之说, 《书谱》中说,好 物和拟人化行为的思想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的出发点——天人合一。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 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 彝器文、吉金文。 ,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着名,艺术成就也高。 传说中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峋嵝碑》,但周宣王的岐阳石鼓于公元七世纪被人发现,后代书家共称“古妙”,十只鼓形圆石四周刻有四 向新的高度。现存绎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清杨守敬称:“虽磨最 两汉书法艺术 着名,书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康有为将其分为八类,认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

作品,较之书于玉石上的“盟书”更具有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 胜,兄弟竞爽”,南朝缣素流传,简牍为多。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 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描写书法好的句子

描写书法好的句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8.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 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12. 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古人云:“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它对美学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把握,使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美学家赞叹不已。西方现代艺术更是把书法奉为楷模。从中国美学自身系统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书法美学包含了可与其它各门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可以说,不懂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可见,对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进行研究、学习,不仅可以把握书法美学自身的系统的本质规律,而且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在艺林中独树一帜。当人们涉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时,总会感觉到中国的传统书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高深莫测。书法作品像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一样,能把人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神秘而和谐的精神世界。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的具体形式。书家的笔法、笔墨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堪称为中国美术之魂。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1 湘美版.doc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1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型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部分有学过书法,会临写出漂亮的字,但不明白为何笔画要如此组合,部分学生对于书法是个盲区,通过本课学习使每位学生从理论上明白字体结构之美,学会欣赏,由于本节课主要讲述结构组合,为降低难度,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勾线笔书写字体结构,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减少其对毛笔的畏难情绪,把主要精力放在结构的组合上,领略书法结构之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点画组合的主次、迎让、变幻等结构特点,欣赏体会书法家点画结构的变幻之美。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表现字体结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字型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能够按照要求临写“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例字,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4.1.2学时重点 感受对“篆、隶、楷”的临写过程,通过临写和交流获得认识,体会汉字字型结构规律,感受书法结构“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美感。 4.1.3学时难点 书写对称字型对初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难在书写过程中对字型的整体把握。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理解“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特征 出示错位字“里、中、人、臺”,通过学生诊断得出正确字形结构,引出结构美之一端正平稳之美。 师:这些字有什么问题,请你们当回医生诊断诊断。 出示竖笔写偏的“中”字,引出结构美之二对称均衡之美。 学生答。 师:对,竖笔放中间,两边均衡就好看,就像我们的脸,鼻子没在脸中间就难看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坐的翘翘板,两边力量相等才能玩的起来, 这是均衡之美。 师:在书法里边有一种字形完全对称,同学们知道吗?她的名字叫小篆,小篆里边有些字体左右对称,极具装饰性。屏幕出示 简单分析其笔画粗细特点,看看笔画有什么特点,笔画粗细一样吗? 学生:粗细一致, 师:起笔处与收笔处怎样? 学生:很圆润, 师:这叫藏头护尾,笔画细长但也是挺拔有力,所以小篆有“铁线篆”之称。(线条简洁圆润,匀细劲挺,婉转流畅,状如曲铁,藏头护尾)。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导读:本文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1、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2、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3、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4、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5、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6、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7、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8、笔走龙蛇,铁划银钩。 9、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10、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1、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12、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13、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4、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15、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浅谈中国书法史之魏晋南北朝时代

开场白: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也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近代尚艺,充分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那个尚韵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这次所讲的讲座包括五节内容: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第三节二王书法- 王羲之、王献之;第四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第五节肃穆庄严-北朝碑刻 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 一、形成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意识形态趋于多样化,也就造就了这一时代的书法走向成熟化。楷书、行书、草书更加成熟,书法大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亮相登场,其中最为着名的有三国时期的钟繇,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形成的条件 (一)书法意识上升到文化层面(二)儒释道玄融汇结合(三)纸张的普遍推广(四)书法美学理论逐渐丰富

三、承前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草书、行书相继出现,而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 四、巅峰基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一方面,由于出现了介于隶书和行书之间的“楷书”,在北方演变成魏书﹔在南方,则经由王羲之等书家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楷书体系的改造,为处于书法巅峰时代的法度森严的唐楷奠定了笔法和结构基础。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唐代行书的迅猛的发展。 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着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是楷书书法的早期集大成者,其书从学习汉隶入手,改进了“蚕头磔尾”的写法,使字形更为方正平直、简单易写,点画多奇趣,结体茂密而修长、飘逸萧疏。 其工于书法,师承曹喜、蔡邕、刘德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各体兼能,尤精于隶、楷。 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案1

7.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2.教材分析 本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第7课,是承接《书法的点画之美》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教材用行行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新生较多,书法基础不一,对书法的结构理解也不是很深;多数同学缺乏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这节课从复习书法的点画之美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建筑与书法有着一致的的结构规则,进一步学习感受汉字的结体法则,体会书法的结构之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结合例字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按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3.运用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自觉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结构之美。 难点:通过临写“小篆”,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按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3.运用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自觉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结构之美。 难点:通过临写“小篆”,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学生对“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认识,

关于书画的句子

关于书画的句子 关于书画的句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石涛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石涛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王维) ——苏轼学我者生,似我者亡。——齐白石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齐白石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齐白石水墨胜处色无功。 ——荆浩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刘熙载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维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王维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常使意气有余。潘夭寿) ——达·芬奇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因为他能见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克罗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竣。——苏轼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

——黄庭坚凡书画当观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豆自然界之理法,画外之师也。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鲁迅看书画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钱泳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笔端,恍惚变幻,像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治气。——孙过庭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列夫·托尔斯泰我以为少年学木刻,题材应昕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观察多,手法熟,然后渐作大幅,不可开手即喜功。——鲁迅看书画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

中国书法艺术鉴赏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认识、研究、分析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艺术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从中国书法艺术起源及发展、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重点讨论了书法艺术对于音乐、建筑和现代生活的影响,强调中国书法艺术的实用意义和价值,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意义,从而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与发展;特点;影响 Simple Analysis of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bstract] Chinese calligraphy is the art treasure of China and is admired by the whole nation with pride. To inherit this gorgeous culture and improve our art accomplishment, it is meaningful for us to know, study and analyze it. This article studies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Moreover, the article lays emphasis on its influences on music field, buildings and modern life, highlighting its practical meanings and value.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make readers feel the beau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n to promote it. [Keywords] Chinese calligraph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features; influences

最新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3

《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字旁和禾木旁的写法,结构的组成。 2、通过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乐趣。 教学重点:如何在书写过程中表现木字旁禾木旁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汉字的美。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对本课所举汉字从笔画、结构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汉字的美。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学习和研究单人旁和双人旁。 通过学习要单人旁和双人旁,熟悉笔画的写法和运用。 讨论并研究本课内容: (1)、同桌讨论:理解偏旁的字体和写法。重点探索“值、倍、佳、偷、彻、彼、律、徒”的写法规律。 (2)、共同讨论: 常见的单人旁和双人旁的笔病——撇画过平,过斜,竖画偏走,偏右。两撇雷同,第二撇偏右,两撇间间距过大。 2、学习和研究竖心旁、巾字底。 通过学习要竖心旁和巾字底,熟悉笔画的写法和运用。 讨论并研究本课内容。 (1)、理解偏旁的字体和写法。重点探索“恰、悄、惊、惯、常、市、帮”的写法规律。(2)、共同讨论: 常见的竖心旁和巾字底的笔病——左点过高,点与竖画间距过大,点法错误,竖画弯曲倾斜。中竖过长,左右间距不匀,横折钩过低。 3、学习和研究木字旁、禾木旁。 通过学习木字旁禾木旁,熟悉笔画的写法和运用。 讨论并研究本课内容

(1)、同桌讨论:理解偏旁的字体和写法。重点探索“材桂栋柜,稳租程稍”的写字规律。(2)、共同讨论: 常见的木旁和禾字旁的笔病——竖画偏左,点画过高,撇画下垂,横画偏低。竖画偏左,点画过高,撇画过垂。 4、学习和研究示字旁、衣字旁。 通过学习要示字旁和衣字旁,熟悉笔画的写法和运用。 (1)、同桌讨论: 理解偏旁的字体和写法。重点探索“神祖社礼,被补袍衬”的写法规律。 (2)、共同讨论: 常见的示字旁衣字旁笔病——上点偏左,竖画偏右,上点与横撇间距过大,撇画过垂,上点偏左,右侧两点过低,撇画过长、过弯。 书写练习: 第一轮练习,先示范后学生描红。 第二轮练习,评价第一轮作业,完成第二轮练习。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并能熟悉字体的特点,表现出书法汉字之美。

浅述书法之美

浅述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书法之美在德在情,书法的美在于表现书法家的气节,人格,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深广,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能自觉地反映人的审美情趣,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因此,我们从颜真卿的字中看到了他的伟岸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与忠义奋发的形象。从二王的字里看到了晋人崇尚自然的胸襟和虚灵的意境、表里澄澈的人格、自由奔放的个性。从董其昌的书作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淡萧远之味。 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者当时的情感状况和时代背景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做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和深入的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描写字写得好的句子 1、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2、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3、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4、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5、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6、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7、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8、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9、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10、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1、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2、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13、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14、笔走龙蛇,铁划银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如何赏析中国书法的美

如何赏析中国书法的美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所以书法的体式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快捷化,实用性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形式感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亳、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大诗人杜甫曾这样赞扬她的舞蹈:“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在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或者叫气脉)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

浅谈介绍模板法艺术之美之令狐文艳创作

浅谈书法艺术之美 令狐文艳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它也有自己艺术美的多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线条美墨色美形体美气韵美意境美 文字本是用来代表语言传达思想的工具,有其特有的实用价值。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多样变化,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表现华夏儿女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厚重发展史的沉淀。自殷商以来纷呈,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书法在晋唐之间称为书势,日本人称中国书法为书道。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它独特的艺术美,无愧为中国美学之灵魂。中国的书法艺术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的线条美 中国书法是由线条组成的,书法的线条就是“点画”,两者是一致的。而在竹木简、纸帛上留下点画墨痕的工具,是毛笔。由动物毛制作,它柔软而富有弹性,有吸墨多和吐墨自由的特色,东汉的蔡邕在《九势》中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因为毛笔是软的,才能写出抑扬顿挫、变化莫测的线条来。中国书体分为五类,决定书体不同的关键不在造型,而在线条

特点。由于线条自身艺术质的不同,故造成书体美感就有差异。篆书线条因无明显“提”、“按”,都是均粗直曲线条构型,故线条单调,书法美感因素相对较弱。隶书线条因提按分明,波、磔夸张,线条意态生动,故书体美感因素较强。草、楷、行线条因特别追求提、按、顿、挫、转、折,而且讲究墨色变化,所以线条骨丰肉润。意态丰富,入妙通灵,故书体美感趣味无穷。由此可见线条的变化,推动了书体的变化,线条的美感强弱,决定了书体美感的强弱。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美其实是由长短粗细不等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的组合。可以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书法线条的立体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了“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的用笔原则。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的美感,偏锋线条有浮燥薄削感,藏锋的线条有含蓄感,露锋的线条有生辣感,如竖画,当悬针而写成垂露则无力,当垂露而写成悬针则无韵。”“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是力感中的“力”,是欣赏书法时的一种感受,是观念中的“力”,属于心理学范畴。 书法线条的旋律美,如颜真卿书写的线条,被誉为“屋漏

描绘书法的优美句子

描绘书法的优美句子 1)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3)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4)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5)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7)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8)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9)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0) 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1)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12)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

人而已。 13)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14)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5)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16)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7)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18)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9)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20)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1)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22) 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23)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24)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xx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书法美的形式还包括结体、章法。在传统书法创作领域里,线条结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字,即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形式构成。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除此之外,对空白的认识与强调在新时期的书法创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书法的结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汉字的独立构造。篆、隶、楷及其有些平板的行草书,作者在营构空间时,较少考虑字与字的因果关系,而只用以一种恒常的方法。这类结字,如果其线条没有个性风格,则极易与美术字相类似,缺少生命气息。另一类是既具有独立的形式,又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即每个单位汉字,必须是整幅作品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方圆、疏密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结字的形式何以体现出生命感?其实,疏密、虚实、方圆、大小、离合、巧拙皆自然阴阳的化生,皆生命的辩证。但何处疏、何处密、何处虚、何处实、何处方、何处圆又没有一定的定式。在字体衍变过程中,那些尚没有稳定模式的过渡性字体,常常成为人们取法的对象。而客观上己经定局的字体,则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功能训练外,却较难作为书家创作的参照。篆书中如宋代徐铉翻摹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图6)。隶书如《张景碑》、《史晨碑》。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行书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结字多趋一式,平板无奇。相反,历代碑帖中,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秦诏版之类的篆书,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图7)结字变化无常。此所谓“反常合道”者是也。如果把它用在结字上,则是指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结字是超越常法的。结字作为一个生命体,又是整篇布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字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它的一伸一缩,一偏一正,一开一合,都对全局关系重大。除此之外,章法还应包括笔势、行气等要素。笔势由用笔而生,看起来与整幅构图无关,但若笔势不顺,会导致整个生命的流通不畅。行气则由笔势、结字排列两相结合而生。由于书法一气呵成的时间特征,其章法的布置与绘画的构图又有所出入。绘画的构图可以是经营的,创作时基本能够对应的格式。书法的章法虽也可作事先构想,但在创作时因线条的惯性作用往往会改变初衷,这是由于线条与结字、章法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缘故。章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总体形象塑造。书法艺术不仅仅只是把每个字写好的事情。但在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实际上,历代的许多书法作品,由于书写时受某种实用目的的制约,在构图上不可能有一种纯艺术的想 像。碑刻也好,信扎也好,诗文也好,总是用以惯常的格式。仅有极少数作品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巧妙,成为千古名篇,如颜鲁公《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图8)至于明清盛行立轴时,虽然实用的目的已经减弱,并且可能已出于纯粹的欣赏,但

浅谈书法之美

浅谈书法之美 发表时间:2019-08-15T10:53:34.10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6期作者:周雨[导读]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我国汉字诞生以来,书法就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周雨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我国汉字诞生以来,书法就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四大文化瑰宝之一,它的魅力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而这门艺术也得到当下年轻人的热捧,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来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改善情绪,提高审美。通过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我认为书法艺术不仅仅是汉字和线条,还附有重要的是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而我们往往在练习书法时更多体现在书法技法上,忽视了它本身的生命含义与书写者的内在精神。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思考;艺术传承 狭义的书法主要是指人在书写时候的行笔方法。而广义上的书法主要是一门以线条为媒介的综合表现艺术,属于视觉艺术。就世界范围来说,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也是高度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一种高雅艺术。在我国书法发展的过程当中,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到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最具中华民族智慧和特色的文化艺术。我国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简单地可以概括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随着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书法艺术当中,加入了很多时代元素,构成了近代书法。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拘谨的、巧妙的、豪放的甚至是笨拙的,但是每一种说法都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特征,更是每一个书法家的精神具体体现。所以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时代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 一、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 要想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就必须要明确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只有把握好美学特点,才能够在美学特点基础之上进行书法的创作和挖掘书法当中所渗透的美学。具体来说,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天趣 崇尚天趣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美学特点,就对古人的书法艺术来说,每一幅书法都是随意而为,并没有刻意为之,一些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浑然天成,一气呵成的,没有刻意的去雕琢,呈现在纸上的书法艺术即是作者自身的内心情感和艺术造诣。就如艺术论中所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书法是自然天成,而其中的“造化”也就是自然的意思,因此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往往能够看到艺术当中的龙腾虎跃之势,也能够看到玉龙腾飞、金蛇出洞,这就是崇尚天趣,自然形成的一种书法美学特点[1]。 (二)线条的对应 一幅著名的书画作品“以我写心”是书法作品线条对应行的直接反映,因为线条本身就具有形象美的特征,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美学特点。在中国汉字造字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对形象事物的演变形成的,而这种自然事物的演变就更能够将线条的美学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毛笔在宣纸上产生的一种能够调动人的情绪的特殊符号,也能够更加深情感,抒发出作者心中情感的造型符号,而这种书法线条之间的映衬就是书法线条对应。比如岳飞所写的《出师表》,这一幅书画作品在宣纸上,岳飞将自己的血泪融进笔墨之间,通过毛笔的挥洒,宣泄自己心中悲痛的情感,同时苍劲有力的笔势也表达出了岳飞想要重新收复失地的决心,字里行间中的龙形虎势更能够体现出岳飞驰骋疆场的豪迈英姿。 二、中国书法艺术当中的美学思考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所看到的汉字和线条,而更加重要的是书法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情操、道德、情怀等美学元素,如果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书法是书法的骨架,那么书法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美学元素就是书法的灵魂,没有灵魂就不能够称之为书法艺术。 (一)书法当中的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应该是书法当中的美学核心。因为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利用书法展现出作者自身的情感,还应该要通过字体的行笔包括书法的气、骨、筋、血、肉等和自然进行结合,将自然之美呈现在宣纸之上。比如我国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追捧和喜爱主要原因,就是王羲之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宣纸上让读者看到一种独特的、较为舒服的情感元素,并且能够在书法当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而且王羲之的书法也真正的做到了“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由于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是自然事物的演变,因此书法的形象也应该要取之于自然,形成自然,将艺术与自然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将写字的方法上升到书法艺术的层面,所写出来的书法也更能够出神入化,具有其独特的美感[2]。 (二)书法中的生命之美 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要将筋、骨、血、肉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体现出书法的自然之美。其实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生命之美的镜子,书法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主要是书写的连贯;书写得张弛有度;书写形式的多种变化,能够赋予汉字神采,让汉字具有神秘感和整体性;书写的圆润性,使汉字看起来更加有质感,同时所展现的书法也更加有气质。比如一幅书法作品当中笔画的曲直、方圆、肥瘦、长短等等都能够让书法作品拥有不同寻常的生命的力量,让书法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因此书法艺术当中有着更加直观的生命之美。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探究书法艺术当中的美学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书法、传承书法、弘扬书法。所以对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对我国书法艺术的推广和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建平.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林凡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05):20-23. [2]黄卫星,张玉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二)——书法艺术的美[J].美与时代(下),2015(12):30-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