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作者:福山;

作者机构: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ISSN:2095-512X

年:2008

卷:000

期:0S1

页码:P.652-654

页数:3

中图分类:X59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农药;生态系统;影响

摘要: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农药的大量的使用,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本文综述了农药对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情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综述)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药学 姓名:葛素素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前言 ................................................................................................................................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发展............................................................................................................................ 残留性农药................................................................................................................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限量............................................................................................................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 农药残留的控制........................................................................................................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结语 ................................................................................................................................. 参考文献 .........................................................................................................................

农药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药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甘肃正宁三中张勋745305 人们应用无机药物防治农业害虫的历史已有2000年,但从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以DDT为代表的有机合成农药虽在农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却对地理环境负面效应日益突显,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药污染已遍布全球,喜马拉雅山顶的雪、太平洋深海的水、北极的白熊和南极的企鹅等均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 一、农药对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中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了污染,直接危害生物的正常生长。 1、对大气污染 农业病虫害防治时农药施用方式多样,其中以飞机喷洒农药危害最大。粉状及挥发性强的农药可被大气中微小灰尘吸附而漂浮在空气中,人及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就会把这些被农药污染的空气吸入体内,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曾在美国大平原使用的农药可经过大气环流途经到达南极洲(含农药粉尘随东北信风到达赤道地区,又随赤道气流上升并向南移动,随副热带气流下沉并随中纬西风带向南移动,最后在南极上空随气流下沉而沉降)。 2、对水体污染 大气中残留的农药或土壤中可溶性液态农药最终通过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污染,扰乱了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农药在动植物体内积累较多时,就会影响动物体各种代谢而造成中毒死亡。例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平原使用了的农药随流水进入墨西哥湾,又伴随洋流运动到达南极附近被海洋中水生生物吸收,最后在企鹅体内毒素累积。 3、对土壤污染 在田间喷洒有机合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有些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化学性状很稳定,不易挥发分解,在土壤中累积而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农药中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在全世界每年达2000万吨以上,其中有机氯类欧美诸多国家禁用而发展中的国家仍在大量应用。如DDT 喷施后残留量达65%,10年后才能分解完,林丹需六年时间,这些残留量大的在土壤中对植物及益虫是有毒害的。 二、农药污染严重危害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 1、农药在食物链中的浓缩 有机氯类农药有一个极其有害的特性即易溶于脂肪,能通过食物网与食物链在动物体内富集,一旦它进入环境被动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由低级向高级传递,造成农药在生物体内积累与浓缩。属于金字塔尖端高等动物因农药高度富集而受害。例如,被DDT污染的土壤中蚯蚓体内积累含量高于土壤4.86倍。在广大农村对烟草、棉花、果树等作物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危害了生活在土壤中或空气中害虫的天敌,如猫头鹰、啄木鸟等很多益鸟现存很少,其主要原因是直接由于农药中毒而死亡或农药在食物链中高度浓缩而引起中毒。 2、农药在植物性食品中残留 喷洒在植物上的农药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挥发掉,而大部分直入土壤后由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造成农药残留,吸收力强的有胡萝卜、甜菜、花生、黄瓜、大豆、马铃薯、菠菜、草苺等。农药还随牧草、饲料、农作物在家禽家畜体内残留使蛋、奶、肉产品中出现毒素累积。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农业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措施 摘要: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非常广泛,农药的使用对防治病虫害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大规模农药的使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关键在于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农药的污染因此受到极大重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农药措施 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二、农药与环境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喷洒、挥发扩散、药具清洗、雨淋冲刷等途径进入大气、水系和土壤,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并影响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敏感物种的减少与消失、染种的增多与加强。 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喷洒

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污染物的汇,也是污染物的源。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中的农药主要来自:①直接的施用;②通过浸种、拌种等施药方式进入土壤;③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随降雨和降尘落到地面进入土壤。 4、农药的毒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因杀虫剂中毒者近百万人、死亡者数万人。化学农药可能导致人和动物的致畸、致癌,甚至还可能损害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引起基因突变。 5、农药还能对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等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农药环境保护措施 (一)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农药三种类型。生物农药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对人畜无毒、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报告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调查报告 大一已过去大半个学年,基于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和拓展,我们小组成员做了有关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时间为五月六号到五月五月十号,以网上调查和走访的形式展开。经过统计,本次调查问卷在网上共有68人回答,走访了40人,即共有108人作答;问卷内容涉及同学们对农药的了解,使用情况,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主要是以单选和自行回答的形式提问。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同学们对农药的了解,农药的运用方向和前景;另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农药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一农药的使用现状 在我国农药的使用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 剂。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和高毒类,而且很多是禁 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余吨农药,实 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逸散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中国大陆是最 大污染源。 二同学对农药的了解:除杂草和害虫的化学产品 通过对同学关于“请问你对农药的历史了解多少”“请问你所学过的知识有关于农药及农产品方面的吗”等问题的回答的分析,同学在未学习本专业之前,对农药的了解止步于除杂草和害虫。 但事实上,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 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 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 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 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 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 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 颗粒剂和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农药:是指用于预防、 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 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 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常见的农药如:敌敌畏、滴滴涕、神农丹等。 三农药的使用方向和前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同学们对于农业方向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疑惑,那 么对于农药的前景也不是抱特别大的希望,尤其是大家都在倡导绿色食品,但 绿色并不代表停止使用农药,反而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大研究和开发新型农药的

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讲解

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 近20 a来,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精细密集农业的发展,世界上农药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在各种环境基质中产生了农药残留。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多数河流和湖泊中都有农药残留物的存在。因此,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药在田间使用后,只有少量停留在作物上发生效用,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中,通过降雨、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环境。农药主要随地表径流由农田向地表水迁移,其流失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土壤性质、地形、气候、农业措施和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目前这些因素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对农药浓度及农药在整个流域中的综合效应影响尚不明确。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农药对地表水污染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中美国在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水平、特点和规律及预测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于1991年开始实施国家水质评价计划(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NAWQA)。该计划提供了一个有关河流、地下水、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的长期的国家范围内的信息源,旨在在河流、地下水和水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建立长期、持久且能对比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支持国家在水质管理方面的决策。所选择的检测物质主要包括农药、营养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金属物质等。最终将NAWQA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水质在区域和国家范围内如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作出解释。USGS指出,NAWQA对美国河流和地下水中农药品种与浓度进行了最全面的评估。NAWQA执行者在1992—2001年间对美国50个州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农药污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造成的:为防治水体害虫向水体直接喷洒的农药;空气中飞机喷洒农药时,一部分会落到水中;漂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随尘埃或雨水落入水体;农田喷洒的农药,会进入灌溉水中;植物或土壤附着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在河边洗涤施药工具,使农药进入水体;农药生产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 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业生产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会使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如农药拌种播种等是土壤农药污染的直接来源。而喷撒的农药,粉剂(喷粉使用)只有10%落在地表,约有5%—30%的药剂漂浮在空气中,喷雾使用的农药大约80%落入土壤中,并且由于风吹雨淋和重力作用,附着在作物上和空气尘埃的农药还会部分的落在地上,农作物残枝落叶和动物残体中蓄积的农药也转入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农药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 土壤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大小,与土壤特性密切关联,并且农药本身性质也影响着吸附作用。如大多数农药对有机质表面比对矿物质表面有较大的亲和力,易被吸附。 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喷洒。一是喷洒农药时药剂微粒漂浮天空中或被漂浮的尘埃所吸附,在气流的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二是喷洒到作物表面的农药被蒸发进入空气中;三是土壤表面的农药向大气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风对干燥土壤的

吹扬、日照高温对污染水体的蒸发等,也可将农药带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 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富积,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 使用农药也会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从而削弱了克制害虫自然因素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造成害虫更加猖獗,不得不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如稻田中青蛙是多种害虫的主要天敌,而田中施用甲六粉,2天后未见成蛙,幼蛙和蝌蚪几乎100%死亡,蛙卵也被严重破坏,孵化率仅30%。这无疑破坏了青蛙对害虫的生态控制。

农药安全生产

农药安全生产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农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生产工人的安全,也关系到工厂附近人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因此确保安全生产是预防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农药企业是小型工厂,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措施和设备,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多而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二方面问题。 1.工厂设计 (1)厂址选择:农药生产厂的厂址选定必须慎重,应做到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将来,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同时必须为今后的可能扩大和发展做好准备。厂址选择除必须考虑环保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其他一些问题,如不可邻近居民区、医院、学校、河流或水系,工厂不得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厂址地质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性和渗透性等。 (2)工厂设计和规划农药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它包括多项操作技术和程序,因此工厂设计和规划必须科学合理,以确保生产能在良好的安全、卫生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各生产活动要连贯,在各车间或各区域之间应有保持通畅的紧急通道。如果各个生产作业区要分开设置,要设有必要

的隔离墙,污物池也要分开,分开的污物池还应设有围堤,原料、溶剂、半成品和成品也要分区放置。 2.安全操作和劳动保护 (1)安全操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与有害物质接触,中毒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者安全操作。要制定安全生产规则,并列入操作手册,由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严格遵守。对操作手册的执行要定期加以监督和检查,对生产和管理危险品的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生产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和校准,以防事故发生。生产中的各环节都应安装必要的安全性设备和仪器,各生产车间必须有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要有气体、蒸气和粉尘的监测仪器,还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工厂险情高发区要设立警戒区。操作工人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置,如橡皮手套、口罩、保护服等。 (2)净化技术和废物处理:必须采用适当的净化技术,努力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排放,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有毒气体的排放。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般是有毒的,必须对其进行再循环回收和处理。不能再回收的废物,必须用法律手段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安全处理,确保最小程度的废物排放,确保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

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般的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续增产。然而,这背后付出太大的代价与上述成就相伴的是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等。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农药的使用量则同比上涨了80%【1】。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对全球环境变异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日益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成为关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环境;化肥;农药;污染;原因分析;处理对策 [引言]:药、化肥是近百年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类“神奇”物的大量使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大量增加了食物产品,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品,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类食品短缺问题,全世界为此欢欣鼓舞,用“人类已经战胜了千百年来阴魂不散的饥馑”来赞誉这类神奇之物的功效。然而,近几年来人们发现,石油时代大量使用这类农用化学品的结果是,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生产了许多不安全的食品,并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下面对化肥、农药情况作出分析: 一、我国农用化学品使用状况,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分析 1.化肥的使用情况 我国从1935年起就开始生产化肥,但到1949 年化肥的年产量才达0.6万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化肥工业飞速发展,1997 年年产量达2911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氮肥年产量207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表一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变化【2】

农药环境毒性等级

鱼毒性 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在安全评价中,通常只做急性毒性,一般以耐药中浓度(TLm)或致死中浓度(LC50)作为衡量指标。 目前,把农药对鱼的毒性以48小时的LC50值的大小分为三级: 低毒级LC50 >10mg/l(毫克/升) 中毒级LC50 1.0-10.0mg/l 高毒级LC50 0.1<1.0mg/l 剧毒级LC50 0.1< mg/l * 水蚤毒性 水蚤是水生动物中重要的类群,是鱼类的食料,也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由于它对农药十分敏感,故常常把农药对其毒性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指标。 农药对水蚤毒性的分级标准同鱼毒性。 * 藻类毒性 即表明农药对藻类细胞造成损害的能力,表现为对藻类的灭杀和生长抑制作用。其以半数生物受影响的EC50表示。对此,也常常作为评价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分级参考标准为在96小时中EC50的大小。 低毒性EC50>3.0mg/l 中毒性EC503.0-0.3mg/l 高毒性EC50<0.3mg/l * 鸟毒性 即指农药对鸟类生长、繁殖及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类,急性毒性多以LD50表示。下表即为我国国家环保局在《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所定对鸟类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的评价标准。 农药对鸟类毒性的分级与评价 LD50 mg/kg 急性毒性蓄积系数蓄积毒性 <15 高毒<1 高度蓄积 15-50 中毒1-3 明显蓄积 3-5 中等蓄积 >150 低毒>5 轻度蓄积 * 对蜜蜂毒性 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或LC50表示。通常把对蜜蜂毒性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级:

农药污染危害巨大

农药污染危害巨大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品,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因此,农药的使用,一方面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危害。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流入水体中,沉降聚集在土壤中,严重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农药也可以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间接途径就是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高效剧毒的农药,毒性大,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这类危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累才显示出症状,不为人们所认识。它又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后才进入人体,不易及时发现,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而且这类污染范围广,危害的人众多,在许多情况下,是人类自己在毒害自己。所以说,这类危害更加危险。 目前,农药已经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威胁,给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无法估量、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1.农药污染的广泛性 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全球 每年有460多万吨化学农药被喷 洒到自然环境中。据美国康奈尔 大学介绍,全世界每年使用的 4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 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 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环境中的 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 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致使全球大气、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据美国环保局报告,美国许多公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第14卷第4期广西科学院学报V o l.14,N o.4 1998年11月Jou rnal of Guangx i A cadem y of Sciences N ovem ber1998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Effects of Pestic ides on Eco-env ironm en t and Coun term ea sures 钟善锦 黄懂宁 Zhong Shan jin H uang Dongn ing (广西环境保护局科技监测处南宁530022) (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22) (D ep t.of Sci2T ech and M on ito ring,Environm en tal(Guangx i In stitude of Environm en tal  P ro tecti on A gency of Guangx i,N ann ing,530022) P ro tecti on,N ann ing,530022)  摘要 简要介绍化学农药的特点、生产及使用现状,阐述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同时提出控制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农药 生态环境 危害 中图法分类号 X503 Abstract T h is paper in troduces b riefly the characteristics,p roducti on and cu rren t app licati on situati on of pesticides,T he effects of peticides on eco2environm en t and coun ter m easu res are disccu 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p esticide,eco2environm en t,har m 农业生产经历漫长的原始农业阶段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基础之上。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以农药、化肥的高投入为重要手段。但是,现代农业为人类提供丰盛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性。 1 化学农药生产及使用概况 111 世界农药的生产及使用情况 据统计,目前世界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主要农药品种有420种,其中160种杀虫剂和杀螨剂,160种除草剂,50种杀菌剂,其余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驱避剂。年农药总施用量180万吨。 从产品结构看,发达国家由于耕作改制、推广免耕或直播、降低劳动力费用等原因,对除草剂的需求日益增长,致使其农药生产和使用均以除草剂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则以杀虫剂为主。 1998205213收稿,1998207206修回。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汇总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农药不是那么可怕,但是,由于农药属于生物活性物质,因此,以科学的态度去客观分析,农药对环境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比较突出的是对于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们知道,施用农药一般都有明确的防治对象和特定的区域,农药进入环境后,会不断地从施药区向四周扩散,从而导致对环境四周的水资源、大气及生物产生污染和危害。农药施用时药粒的扩散飘移作用,影响邻近环境的安全,如以往稻田使用六六六时,会引起附近茶园污染;使用杀虫双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会引起附近桑园的污染;在南极与珠穆朗玛峰冰雪中检出滴滴涕残留,是农田中挥发性农药通过大气层的扩散传递,经长距离运行和沉降的结果。这些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属于物理行为。农药在环境中必然有化学表现,它可能发生降解和代谢,而有些极为稳定,不发生任何变化,这些均引起残留性问题,这些问题便涉及到农药的化学行为。农药的降解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大类,在生物酶作用下,农药在动植物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属于生物降解;农药在环境中受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引起的降解现象,称为非生物降解。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水解作用、裂解作用等。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降解产物,在一般情况下,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与毒性逐渐消失。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总称为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我们称之为农药残毒。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天敌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害虫与天敌(包括天敌昆虫、蛙类、蛇类等)之间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使用农药对天敌与害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残存的害虫仍可依赖作物做食料,重新迅速繁衍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恢复大量繁殖以前,因食料短缺,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 (2)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农药后地表几厘米土层内农药浓度一般可达到几毫克/千克,此浓度通常对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影响不大或是短暂的,但施用薰蒸剂和某些药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性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农药在正常用量下对蚯蚓无影响,但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在整个食物链中,蚯蚓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

农药仓库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防治措施说明

仓库安全防护措施及环境防治措施说明 一、明确责任,进行规范化的农药销售管理,对毒性 较大的农药,在销售时必需向购买人说明对人体的危害性,提高需货方注意。 二、仓库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在接触农药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穿外套隔离服,以防止农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三、仓库实行专人负责管理,仓库内严禁吸烟。安全用电。所有电器设备和电线一定要由合格的电工来安装和维修。所有电器必须固定位置,防止车辆、货架移动时碰撞,严防与水解除。 四、仓库安装消防设施,配备防火灭火装置。所有灭火器至少要每年检查和维修一次,要及时更换使用过的灭火器。以防火患,并注意通风。 五、仓库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定期系统地清洁地板和货架。清扫仓库的残留物,过期、报废的农药,不乱扔乱放,统一集中放置在安全不污染环境的地方。 六、农药不慎撒落在公共环境,应及时清扫干净,以防污染环境。 XXX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

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三、对农药包装废弃物,严禁乱扔不污染水体。农药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采取防漏措施,杜绝二次污染,确保不泄露,不污染。 四、农药仓储严格按照国家危险性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不对水源、土壤造成污染,不危害人畜安全。 XXX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

安全管理制度 一、对部分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减少灾害损失,保障职工和人民人身财产安全。 二、防火防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三、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采取预防、局限、消火疏散的对策,达到: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消除隐患因素,将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遵守国家危险性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认真做好流通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工作。 五、销售区为禁火区,对各种火源严加管理,严禁吸烟、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和衣物、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六、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国家公司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XXX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

农药安全环境应急预案

农药安全环境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保障区域内农业生 态环境安全,保障“三农”利益,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 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野生 植物保护法》、《海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农产品 基地环境管理办法》、《海南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内应对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 作。 1.4 突发事件及其处理措施 1.4.1 农药产品破损或泄漏而造成对区域内环境的影响的,应急 小组将立即组织专人负责调查污染源,并采取快速、有效 地措施及时切断污染源。对已被污染的环境,将根据其污 染程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第一,对于污染范围较大, 且已经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如群众的饮用水等已受污 染,应急小组将立即上报当地环保局,并按照上级单位要 求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第二,污染范围不大, 影响不严重的,应急小组将立即组织人员消除影响,并继 续留意观察被污染区,做到彻底消除污染。 1.4.2 农产品对人畜造成中毒或伤害事件的,应急小组将立即查 明致毒农药产品,并迅速转移中毒人员至医院接受专业治 疗,对于影响较大的事件将做好事件报告及时上报环保局 及农业局,并严格按照指示做好事件后续跟进工作。

1.5 工作原则 1.5.1 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由农业安全环境应急小组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保证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 1.5.2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人员、资 金、设备、物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信息交流与沟 通,实现资源共享。 1.5.3 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建立预警和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突发 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善 后等环节的紧密衔接,采用科学手段,快速高效处置突发 事件。 1.5.4 加强宣传,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员工及周 边群众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 告,加强防范。 二、组织领导与工作职责 2.1 领导机构 在当地农业局、环保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业安全环境应急小组 (以下简称“应急小组”)。 2.2 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有关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行动方案及其有关规定,决定启动、变更、结束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 联系和行动。具体分为: (1) 负责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2) 及时收集、报告、反馈应急处置工作进展信息; (3) 组织应急知识的培训和预案的演习; (4) 提出启动、终止应急处置工作建议; (5) 迅速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应急队伍开展处置工作; (6) 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和应急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六下品德与社会 化工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最近提出DDT、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九种农药和多氯联苯、二恶英和苯并呋喃三种工业化学品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在环境中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蓄积在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更大的威胁。 同时工业废水也是对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譬如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使水质恶化,特别是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和太湖(简称"三河三湖")水污染问题更为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996年对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50个重点河段的监测评价结果表明,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第Ⅰ类和Ⅱ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仅占了32.2%,符合第Ⅲ类标准的占21.9%,而符合第Ⅳ、Ⅴ类标准(适用于一般工农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的占31.9%。 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氰化物对鱼类危害更甚,当水中氰化物浓度达到0.5mg/L 时,在两小时内鱼类会死亡20%,一天内全部死亡,含苯酚废水可抑制水中细菌、藻类和软体动物生长。用含酚废水灌溉农田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破坏农作物生长素的形成,造成减产。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后会使封闭性湖泊、海湾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威胁鱼类生存、水质发臭出现"赤潮", 有的河流已鱼虾绝迹。化学废弃物的不适当处臵,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目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癌症患者6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10。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10%~15%与化学因素有关。 再则冷冻与空调设备释放出的氯氟烃气体造成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照增强,使人群皮肤癌发病率上升。燃煤发电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导致河流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繁殖甚至种群消失。土壤酸度增高可使细菌种类减少,肥力减退,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使土壤中锰、铜、铅、镉和锌等重金属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转移进入江河湖泊引起水质污染。 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发生过60多起严重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公害病患者有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1952年12月5日~1日,由于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发生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一周内死亡了4000多人。1953年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致使当地居民食用水俣湾的鱼类时造成甲基汞中毒,有110多人中毒,死亡50多人。1961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和1979年我国台湾宇城都发生过由于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的中毒事件,共有1000多人发生中毒。患者出现眼睑肿胀、指甲和黏膜色素沉着、皮肤发黑和痤疮样疹、恶心、呕吐和水肿等症状。中毒后生育的孩子都出现牙齿变形、智力发育不全和行为异常。近年来,我国有害化学品重大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据浙江省统计,1915年至1919年五年中,全省共发生重大环境事故140起,其中有毒化学品相关事故133起,占95%。 第二单元第三课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叶婷靳伊徐娟陈娟童海燕王锐王媛媛张方方郑艳李欣何珊李彩(宝鸡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对我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农药的种类、特性和危害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并做了简要的分析,对农药污染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措施。通过 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其发挥最大 的作用,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农药环境影响分析 1引言: 农药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消除杂草、消灭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它在农牧业的生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农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大量有毒物质进入土壤、水体、大气及生物体内,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生物体内的残留,造成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大大超标和各种疾病增多等等的农药公害问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农药概述: 2.1农药的地位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对解决粮食问题具有可磨灭的贡献,自农药应用与农药生产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2 农药介绍 农药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会对特定环境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起某种冲击作用,同时又是一种化学活性物质,能够同环境中的某些其他物质或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或在特定环境中扩散分布,最终也表现为对生物的影响.它的使用尤其成为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 2.3 农药的发展 作为农药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从20世纪40年代来划分.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以天然药物以及无机化合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人们曾使用的天然农药有硫磺,含砷矿物和防虫植物如嘉草、干艾、附于、莽草、牧鞠等,到后来烟草,除虫菊和鱼藤三种植物先后被加工成农药使用,尤其是除虫菊后来作为先导化合物对人工合成拟除虫菊脂类农药起了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有机合成农药,它们具有类型多、药效高、对作物安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无机农药因无法与之竞争而用量锐减,农药进入了有机合成时代[12]. 2.4 农药特性及分类 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 如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等),农药具有高效、速效、经济、适应性广等特点.迄今在农业生产控制有害生物的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对策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对策 宋权威2006630361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大气、土壤、植物、水体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以及对食物链和人类的影响, 并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口号,及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调整农药结构,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因地制宜科学用药,加强环保知识宣传等几项对策,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农药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防治病虫草鼠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报道, 每年使用的农药量按有效成分计算大约为20×105 ~24×105t,平均每年挽回粮食损失215×107t,棉花210×104t,蔬菜810×106t,果品3130×106t,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1]但是随着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范围的日益扩大,滥用农药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由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农药的认识,科学用药,不能片面地追求产量与效益,要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主要是通过喷雾漂移和施于作物、水体、土壤表面后蒸腾,或者是农药厂的三废排放进入大气。大气中的农药主要是以气体或被大气中悬浮的微小粒吸附的两种形式存在。大气中农药的含量大小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施药的剂型、药量、方式和施药时的气象条件有关。如果农药易挥发、剂型为粉剂、且施用量大,采用飞机喷洒或遇高温、大风等天气,大气中的农药量会明显增加。 1.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有直接污染间接污染两种, 直接污染农药是以浸种、拌种和封闭药的形式, 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其次是在喷雾时直接落到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 经风吹雨淋而落入土壤中。间接农药污染是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 最后落到地面上, 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将农药带入土壤。[2]目前大豆田长期使用高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导致玉米经济作物无法调茬, 大豆也表现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 个别地块出现大量死苗现象, 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 1.3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被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来自土壤中农药的冲刷和农药厂的废液排放。水体中的农药一部分是以溶解状态存在,另一部分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水体被农药污染后,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乃至下游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农药对水质污染的顺序一般为(从大到小):田沟水、河水、海水、自来水、地下水。[3] 1.4 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田间施用的农药, 渗到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由于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富集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 使许多农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 其次是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 人为地致使某类植物灭绝, 或是使其基因型发生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