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太阳光与影子》教案

初中数学《太阳光与影子》教案

初中数学《太阳光与影子》教案
初中数学《太阳光与影子》教案

初中数学《太阳光与影子》教案课题 4.2 太阳光与影子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会用观察、想像,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3. 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讨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教学难点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及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实例导入

引言:影子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实践: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提问:如果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念: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议一议

提出问题: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做一做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4-12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

在图4-12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画图、实验、观察、探索。

议一议

小亮认为,物体的主视图实际上就是说物体在某一平行光线下的投影(如图4-13),左视图和俯视图也是如此,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先想一想,再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理解、交流。

三、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

四、课堂总结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3 1、2、3 试一试

初一数学拓展课

1、把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涂上六种不同颜色,并画上朵数不等的花,各面上的颜色与花的朵数情况见下表:现将上述大小相同,颜色、花朵分布也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如图所示。问长方体的下底面共有多少朵花? 2、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盒子,在盒子内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而在对角的顶点C1处有一块糖,蚂蚁应沿着什么路径爬行,才能最快的吃到糖?请画出蚂蚁爬行的路线。 3、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长方形,接着把面积为1/2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4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1/4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揭示的规律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1/256 4、先阅读并填空,再解答问题:我们知道1/1*2=1-1/2 , 1/2*3=1/2-1/3, 1/3*4=1/3-1/4, 那么1/4*5=,1/2018*2019= 。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并依次计算:1/2*4+1/4*6+1/6*8+...+1/2018*2020. 5、求满足/a-b/+ab=1的非负整数a,b的值。 6、已知A=2x2+3xy-8x+3,B=3x2-2xy+x-5,且3A-2B的值与x无关,求y的值。 7、已知关于x的整式(k2-9)x3+(k-3)x2-k.(1)若是二次式,求k2+2k+1的值;(2)若是二项式,求k的值。 8、已知x2-xy=-3, 2xy-y2=-8,求代数式2x2+4xy-3y2的值。 9、已知(2x+3)4=a0x4+a1x3+a2x2+a3x+a4,求:(1)a0+a1+a2+a3+a4的值;(2)a0-a1+a2-a3+a4的值;(3)a0+a2+a4的值。 10、多项式x2-6x-2的2倍减去一个多项式得4x2-7x-5,求这个多项式。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型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数学拓展型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的特点人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轮为依据,尝试探索一套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实施 数学类拓展型课程是指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说基础型课程中的数学科目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以完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数学类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建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天生就具有的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体会数学的魅力,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数学拓展课上,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世界,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并且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还能通过实践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 一、拓展型课程的类型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我整理了有关拓展课的类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五个方面:1、生活中的数学。2、生产中的数学。3、科学技术中的数学。 4、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5、智力活动中的数学。在此基础上,我把拓展型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主要有: 1.实践操作课――配合教材,制作教、学具或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 2.小课题研究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张白纸有多厚?等 3.阅读交流课――重在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小学生数学报”等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的思考、发现、感想和独特的见解。 4.社会调查成果汇报课――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生产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5.综合拓宽课――结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材料可以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旅游、租车预算方案的设计。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做的长方体、七巧板拼图。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收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撰写数学活动报告、小论文,自编的数学小报。可以反映你的数学活动水平的其他特色材料。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1.多方面取材,备课充分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同学们,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妙的初中数学世界,这里有崭新的“代数”世界—不断扩充的数域、奇妙的字母表示数、威力巨大的方程、不等式、运动变化的函数;这里有“图形”世界—我们将一起拼剪、折叠、平移、旋转,在操作实验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在这里,我们还将一起畅游“数据”的世界,学会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数学将继续开拓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心灵的目光穿过无限的时间,使我们的心灵的手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空间。 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 1、为什么学数学? ※数学是工具学科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曾有人说:一个物理学家必须是数学家,而一个数学家未必是物理学家。可见数学的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到集市买东西,大到火箭发射卫星都离不开数学。又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马克思:”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使人聪明 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 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故事二:古希腊有个国王,一次想处死一批囚徒,那时候处死囚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用绳子绞死。他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制定了一条规定:你们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如果是真

【教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案(一) 【第一部分】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 一、总目标 (4) 二、学段目标 (5)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6) 第三学段(7~9 年级) (6) 一、数与代数 (6) 二、图形与几何 (8) 三、统计与概率 (12) 四、综合与实践 (12)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3) 一、教学建议 (13) 二、评价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4) 附录 (26)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26)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26)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 年级)、第二学段

初中数学拓展课的有效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拓展课的有效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5-08-19T15:50:17.4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5期供稿作者:肖鸿斌 [导读]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经历、智力、数学知识基础等不同,导致学生差异较大。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肖鸿斌 近几年来,由于一直号召均衡义务发展,强调“平均分”等因素而忽略了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了对数学有极大兴趣者,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培养“优等生”,如何开展好初中数学拓展课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之一。 拓展型课程是为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数学拓展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动脑、动手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优秀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主、自我表现的愿望。由于智力、家庭环境、学生自身努力等各种因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十分显著!就在我班级,叶同学几乎每次数学考试都是满分;张同学酷爱数学,善于思考问题,认为老师平时课讲得太简单……这些学生显然满足不了现有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而拓展型数学教学可以为这类中上等、优秀学生提供学习更多更深奥知识的机会;领悟数学思维的奥妙,同样可以利用简单有趣味的数学游戏来提高数学成绩偏差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一、开展初中数学拓展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学生差异显著。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经历、智力、数学知识基础等不同,导致学生差异较大,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数学拓展项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为学校的财力、物力提出了要求,也为教师才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完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等重新分班教学,每个礼拜安排1—2课时供学生选学。可以分:数学思维、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物理(化学)、数学故事、趣味数学、数学与做人等,然后统一组织教学。这和目前大学阶段开展的选修课程教学模式一样, 2.缺乏具有系统知识发展的教材。这个问题是目前数学拓展课程实施起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习惯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在基础性课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教学参考,基本上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看书或培训来补救。而拓展型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及教学参考。没有教材,许多老师就觉得上课没有内容;没有教参,就觉得上课没有目标。例如在数与代数一章中,可以设置“尾数常用的处理方法”、“计算工具的发展”、“几月几日是星期几的计算”、“用试探法、倒推法、代换法等解决实际问题”、“等量代换”、“比赛中的数学”等为课题,选好课题以后,根据目标,可以自己或和兴趣小组教师交流合作编写教案与习题,也可以从网上、图书馆等搜集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或补充,并注意保存。实际上通过一两年的编写、收集、修改,就可以形成积累一些较好的数学拓展教学资料。 3.缺乏相配套的学生练习。首先拓展型作业有别于传统作业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练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参与到作业中来。拓展性作业,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具体有如下几种设计方法: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一题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达到举一反二。 4.缺乏评价学生和教师标准。没有好的学习评价,就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和调控。其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二、几点思考与困惑 1、如何在师生考试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开展好拓展型教学?虽然“减负”政策相应出台,但由于落实不力、监督不严,加上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普遍重视学历的大环境,教师与学生仍对考试感觉压力甚重。面对“要分数还是要能力”的两难问题,一些教师便提出“考试难,时间紧,没空进行拓展教学”的理由,“坚守”教材,反复运用反复操练,务必人人都要将教材知识烂熟于胸!对于这些教师,我们又该如何让他们转变教材观、教学观,开展拓展型教学呢? 2、如何在尊重学生差异和学校财力、物力、人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学生的差异显著,如果更多更好的照顾、尊重学生,就得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更多的数学拓展项目,这样就需要学校更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出,增大了教育成本;如果开展的项目太少,就失去了开展数学拓展项目的意义或者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或方法来找这个平衡点,值得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索。 3、如何去评价老师?在数学拓展项目中,教师也是该项目的参与者、指导者以及项目的推进着,为数学拓展的顺利实施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谁来给教师一个评价?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老师开展的数学拓展项目成功与否,合不合格?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总之,通过“初中数学拓展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不断的深入,广大教师提高了自身建设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一切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做踏实,并达到一定效果,这对我们数学老师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

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案例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与数学拓展课课例的实践研究 东林中学——初一年级组关键词:运用数学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实践研究的反思教科研成果的引成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脑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反映,是人脑思维加工的产物,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识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这些知识的共同本质,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更深刻、更本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学具有更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也有了明确的要求,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基于上述标准,可见中学阶段对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渗透”、“介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必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去“挖掘”、“体现”、“拓展”和“提升”。 数学方法的要点:关注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合理的联系”就是要寻找可以关联新旧知识的“知识固着 点”,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铺垫。而关注过程性变式正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合理的联系”实践可表示为: 课程目标 一、根据学生解题的认知局限,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正确方法。 三、进行专题性、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 课程实施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 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 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 方面) 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 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 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 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对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 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 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 养等) 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 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 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 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拓展课程精品教案:《四点共圆巧解难题》

四点共圆巧解难题 一、知识准备 四点共圆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 二、拓展导学 【问题解决】 例1:如图,在矩形ABCD 中,延长CB 至点E ,使CE=CA ;F 为AE 中点,连结BF 、DF. 求证:BF ⊥DF 解法1:连结CF ,在等腰△ACE 中,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CF ⊥AE ,即∠CFA=90° ∴可证∠CFA+∠ADC=180°,得点A ,F ,C ,D 共圆, 即F 在△ACD 的外接圆上 又∵在矩形ABCD 中,可证∠ABC+∠ADC=180°, 得点A ,B ,C ,D 共圆,即B 在△ACD 的外接圆上 ∴可得点F ,B ,C ,D 四点共圆,由圆内接四边形 对角互补的性质可证∠BFD+∠BCD=180°,可得∠BFD=90°,即BF ⊥DF. 解法2:①图形所在平面内找出一点,如果能使这一点到点F ,B ,C ,D 的距离都相等,那 么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这四点共圆; ②连结BD ,与AC 交于点G ,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 平分的性质可得BG=DG=CG ; ③连结FG ,由点F ,G 分别是AE ,AC 的中点得FG 是 △AEC 的一条中位线,所以可证 FG = CE =CA=CG , 即FG=BG=DG=CG ; ④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点F ,B ,C ,D 都在以点G 为圆心、FG 的长为半径的圆G 上,即点F ,B ,C ,D 四点共圆(后续过程同解法1). 【难题呈现】 例2:如图,锐角△ABC 中,∠A=60°,BC=4,△ABC 的面积等于6,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PD ⊥AB 于点D ,PE ⊥AC 于点E.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简单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答:检验并答话.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

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三、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四、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分别是什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简要)

2013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目录(最新 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一、总目标 (7) 二、学段目标 (8)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三学段(7--9年级) (9) 一、数与代数 (9) 二、图形与几何 (12) 三、统计与概率 (17) 四、综合与实践 (18)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 一、教学建议 (19) 二、评价建议 (25) 三、教材编写建议 (3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5) 附录 (38) 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38) 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39)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 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 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议初中数学拓展课程的原则及可行途径-4页word资料

小议初中数学拓展课程原则及可行途径 一、背景介绍 今年3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意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分类基础上,首次从教育功能层面将义务教育课程划分成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两类。拓展性课程提出与建设,将在落实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与公平性基础上,强化学生个性化发展。此举是深化现阶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重要举措,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迫切要求,也是总结与推广本世纪初开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现实需要,更是对我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尤其是去年9月开始实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种呼应。 二、基本问题 作为深化义务教务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带领与支持下,积极响应号召,于本学期开始尝试展开初中数学拓展课程教学剖析。 (一)何为拓展课程 在初步剖析阶段,首先明确什么是拓展课程。按照《意见》表述,基础性课程指国家与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则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意见》还将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大类。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延伸、应用与整合,这类课程应基于地方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据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拓展课程可作如下定义:即以学校为教研主阵地,以初中数学课程知识为载体,从数学学习意义空间、文化内涵、生活底蕴中去延伸与开拓,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数学知识拓展型课程。 (二)拓展课程与课堂教学拓展 弄清楚拓展课程与课堂教学拓展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拓展课程地位,更为深入地贯彻实施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数学拓展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补充,应当是拥有包含指导思想、教学原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条件保障在内,既联系数学基础课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课程体系。而数学课堂教学拓展是基于某一堂数学课而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与深度上同外部相关内容密切联系起来教学活动,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与实施,将有效缓解现行初中数学基础课程统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学习基础性、对学生兴趣培养与个性发展不够重视问题。 三、拓展原则 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建设拓展课程意见中指出,拓展课程应满足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四个基本原则。数学拓展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满足上述四条拓展课程共性,同时,笔者认为,因数学学科个性,还需要具体剖析具体制定数学拓展课程相关原则。本学期以来,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尝试数学拓展课程开发与实践。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数学拓展课程观摩与交流经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数学拓展课堂建设提出以下三个原则。 (一)横向拓展,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表现有二:某个知识往往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前后知识逐步递进、有序展开;不同知识间也存在联系,例如数形结合。数学知识相互关联,横向交织,形成网络。因而在设计数学拓展课程时,可利用现阶段数学基础性课程尚未涉及,且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内容进行横向拓展。可以找到基础性课程延伸内容或者跨界联系知识点所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如,我们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证明时,在完成了基础性知识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数学拓展课堂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并结合一些简单练习进行强化,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横向迁移。横向且正向学习迁移可以为以后数学学习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二)纵向拓展,深化知识理解 所谓纵向,从内容难度与学习层次深度上说。就难度而言,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当

初中数学九年级《数学活动: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数学活动 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导学案 一、导学 (一)活动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1个点,说明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许多点排列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点阵,点阵是非常有趣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点阵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点阵(数学模型),了解并掌握一些点阵及数学模型的变化规律 2.探索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 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角及正多边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及正多边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过程 探究一三角形点阵 1.活动指导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③该三角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其行数n;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④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2,4,6,…,2n,…,你能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 的和满足什么规律吗? ⑤在④中,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的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 方程说明道理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助学:(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的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困难学生从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进行指导. (2)生助生: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初一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案例

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与数学拓展课课例的实践研究 东林中学——初一年级组关键词:运用数学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实践研究的反思教科研成果的引成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脑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反映,是人脑思维加工的产物,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识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这些知识的共同本质,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更深刻、更本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学具有更高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也有了明确的要求,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等基本数学思想。基于上述标准,可见中学阶段对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渗透”、“介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必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去“挖掘”、“体现”、“拓展”和“提升”。 数学方法的要点:关注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合理的联系”就是要寻找可以关联新旧知识的“知识固着点”,就是要找到合适的铺垫。而关注过程性变式正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合理的联系”实践可表示为:

课程目标 一、根据学生解题的认知局限,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正确方法。 三、进行专题性、系统性训练,提升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 课程实施 第1讲 分类讨论方法在绝对值中的应用 当一个数学问题涉及多种情况,有时可按某一标准把这个问题分成若干种不同的情况,然后对每一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这种分析、分类、讨论、归纳的解题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方法。 分类讨论要根据引发讨论的原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分类的方法,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同时,分类讨论还要善于观察分析,善于根据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把握分类的标准,做到正确分类。其中的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 例1、化简 a a + (a 为实数)。 分析:对于a 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 ???<-=>=0000a a a a a a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