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课后简答

食品课后简答

食品课后简答
食品课后简答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③呼吸;④蒸腾和失水;⑤成熟与后熟。

2.食品的质量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①物理因素(外观因素、质构因素、风味因素);

②营养因素;③卫生因素;④耐储藏性。

3.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以饼干、方便面、冷冻食品、罐头食品、饮料等为例来说明。

第二章食品的热处理与杀菌

1.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

答:PH=4.6,Aw=0.85。

因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肉毒杆菌在PH≦4.6时不会生长,也不会产毒素,其芽孢受到强烈的抑制,而且肉毒杆菌在干燥环境中也无法生长。所以PH=4.6,Aw=0.85定为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

2.罐头食品主要有哪些腐败变质现象?

答: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现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

3.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微生物生长繁殖,由于杀菌不足,罐头裂漏;②食品装量过多;

③罐内真空度不够;④罐内食品酸度太高,腐蚀罐内壁产生氢气;

4.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①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②热处理温度;③罐内食品成分。

5.D值、Z值、F值的概念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三者如何互相计算?

答:D值:单位为min,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D值越大,表示杀灭同样百分数微生物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Z值:单位为℃,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在计算杀菌强度时,对于低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如肉毒杆菌等,一般取Z=10℃;在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采取100℃或以下杀菌的,通常取Z=8℃。

F值:在某一致死温度下杀灭一定浓度的对象菌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为F值。

三者关系:D=(F/n)×10(121-T)/Z。

6.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影响热加工时间的因素,热加工时间的推算方法?

答:①质构(渗透膜的破坏、细胞间结构的破坏并导致细胞的分离);

②颜色;③风味;④营养素。

因素: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酶的耐热性;②加热或杀菌的条件;

③食品的PH;④罐头容器的大小;⑤食品的物理状态。

要确定热加工时间就必须知道微生物或酶的耐热性及热传递率。?

7.罐头加工过程中排气操作的目的和方法?

答:排气的目的:

(1)降低杀菌时罐内压力,防止变形、裂罐、胀袋等现象。

(2)防止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3)减轻罐内壁的氧化腐蚀。

(4)防止和减轻营养素的破坏及色、香、味成分的不良变化。

排气方法:

(1)热灌装法;(2)加热排气法;(3)蒸汽喷射排气法;(4)真空排气法。

8.封口的要求,反压力的概念,余氯量的概念?

答:要求:叠接率或重合率一般应大于45%或50-55%;盖身钩边和底盖钩边不得有严重皱纹。

反压力:为了不使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必须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称为反压力。

余氯量:

9.热烫的目的与方法,蒸汽热烫方法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目前有什么方法解决?答:目的:钝化食品中的酶,经过热烫处理,产品获得了贮藏的稳定性,避免了在冷藏食品、冻藏食品或脱水食品中因为酶促反应而造成的品质下降,这也是热烫处理的首要目的。同时,热烫处理可以减少残留在产品表面的微生物营养细胞,可以驱除水果或蔬菜细胞间的空气,还有利于保持或巩固大部分水果和蔬菜的色泽。

10.杀菌工艺条件如何选择?各种杀菌方式的主要特点,设备,优缺点。

答:时间和温度的选择:正确的杀菌工艺条件应恰好能将罐内细菌全部杀死和使酶钝化,保证贮藏安全,但同时又能保住食品原有的品质或恰好将食品煮熟而又不至于过度。

第三章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1. 冷藏和冻藏的概念。

答:冷藏是指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食品的贮藏方法。

冻藏是指冻结后的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食品的保藏方法。

2.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原理: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生化变化以及其他变化的一种方法。

3.低温对酶的影响。

答: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大多数酶的适应活动温度为30~40℃,高温可使酶蛋白变性、钝化,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使其钝化。大多数酶活性化学反应的Q10值为2~3,也就是说温度每下降10℃,酶活性就削弱1/2~1/3。

4.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答:①温度的高低;②降温速度;③结合状态和过冷状态;④介质;⑤贮期;⑥交替冻结和解冻。

5.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

答: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和活动下物质代谢的结果,因此温度下降,酶活性随之下降,物质代谢缓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随之减慢。

①降温时,由于各种生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不同,破坏了各种反应原来的一致性,影响了微生物的生活机制;②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黏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并且最后还可能导

致了不可逆性蛋白质变性,从而破坏正常代谢;

③冰冻时介质中冰晶体的形成会促使细胞内原生质或胶体脱水,使溶质浓度增加促使蛋白质变性;

④冻结时冰晶的形成还会使细胞遭受机械性破坏。

6.冷藏的常用温度。

答:一般为-2~15℃,常用冷藏温度为4~8℃。

7.食品冷却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1)冷风冷却:

(2)冷水冷却:优点:可避免干耗、冷却速度快、需要的空间减少,对于某些产品,成品

质量较好。

(3)接触冰冷却:优点:有较高的冷却速度,而且融冰可一直使产品表面保持湿润。(4)真空冷却:优点:在所有的冷却方法中是最迅速的。

8.影响冷藏食品冷藏效果的因素(包括新鲜和加工食品)。

答:①原料的种类及生长环境;②储藏及零售时的温度、湿度状况。

9.冷藏工艺条件有哪些?如何影响冷藏加工的?

答:①贮藏温度;贮藏温度不仅是指冷库内的空气温度,更重要指的是食品的温度。在保证食品不至于冻结的情况下,冷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贮藏期越长;

②空气相对湿度。冷藏室内空气中水分含量对食品的耐藏性有直接的影响。低温食品表

面如与高湿空气相遇,表面就会有水分冷凝,冷凝水越多,不仅容易发霉也容易霉烂。

③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大,食品水分蒸发率也越高。

10.冷耗量的计算。

答:食品冷却过程中总的冷耗量,即由制冷装置所带走的总热负荷Q T:

Q T=Q F+Q V

Q F:冷却食品的冷耗量;Q V:其它各种冷耗量,如外界传入的热量,外界空气进入造成的水蒸气结霜潜热,风机、泵、传送带电机及照明灯产生的热量等。

食品的冷耗量:

Q F=Q S+Q L+Q C+Q P+Q W

Q S:显热;Q L:脂肪的凝固潜热;Q C:生化反应热;Q P:包装物冷耗量;Q W:水蒸气结霜潜热;

食品的显热:

Q S=GC O(T I-T F)

G:食品重量;C O:食品的平均比热;T I:冷却食品的初温;T F:冷却食品的终温。

11.食品冷藏时的变化(这个题目很大,需要仔细回答)。

答:(1)水分蒸发:食品在冷却时,不仅食品的温度下降,而且食品中所含汁液的浓度增加,表面水分蒸发,出现干燥现象。当食品中的水分减少后,不但造成重量(俗称干耗),而且使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当减重达到5%时,水果、蔬菜会出现明显的凋萎现象。肉类食品在冷却贮藏中也会因水分蒸发而发生干耗,同时肉的表面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色也有变化。

(2)冷窖: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窖。

(3)生化作用:水果、蔬菜在收获后仍是有生命的活体,为了运输和贮运的便利,一般在收获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收获后还有和后熟过程。在冷却贮藏过程中,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仍能继续进行,体内所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

(4)脂类变化: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会氧化、聚合等复杂的变化,同时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变化进行得非常严重时,就被人们称为“油烧”。

(5)淀粉老化:淀粉大致由20%直链淀粉和80%支链淀粉构成,这两种成分形成微小的结晶,这种结晶的淀粉叫β-淀粉,它在适当温度时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这种作用叫糊化作用。糊化作用实质上是把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水分子与淀粉的氢键形成胶体溶液。糊化的淀粉又称α-淀粉。在接近0℃的范围内,糊化了的α-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的高度晶化的不溶性的淀粉分子,迅速出现了α-淀粉的β化,这就是淀粉的老化。

(6)微生物增殖:冷却贮藏中,当水果、蔬菜渐渐变老或者有伤口时,霉菌就会在此繁殖。肉在冷却贮藏中也会有细菌、霉菌增殖,细菌增殖时,肉的表面就会出现粘湿现象。

冷却贮藏温度下,微生物特别是低温微生物,它的繁殖分解作用就并没有充分被抑制,只是速度变得缓慢些,长时间后,由于低温细菌的增殖,就会使食品发生腐败。

(7)寒冷收缩:新鲜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称为寒冷收缩。

12.冷害的概念。

答: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窖。

13.气调贮藏的概念、条件、方法。

答:概念:气调贮藏即是人工调节储藏环境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比例,以减缓新鲜制品的生理作用及生化反应速度,比如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条件:比普通冷藏更高的相对湿度(90-95%),这可以延缓新鲜制品的皱缩并降低重量损失。

方法:采用高比例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蛋糕及其它焙烤制品的货架期。

14.影响冻制食品最后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15.速冻的定义,速冻与缓冻的优缺点。

答:采用快速的方法迅速通过-1~-5℃的最大冰晶生成带的冻结方法称为速冻。??

速冻优点:(1)形成冰晶的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也比较小;

(2)冻结的时间越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时间也随之缩短;

(3)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就能及时地阻止冻结时食品的分解。

速冻的缺点:费用比缓冻高。

缓冻优点:费用相对速冻低。

缓冻缺点:在缓冻食品中形成的冰晶体较大,并且由于细胞破裂,部分食品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且冻结速度慢。

16.影响冻结速度的因素。

答:(1)食品成分:不同成分比热不同,导热性也不同;

(2)非食品成分:如传热介质、食品厚度、放热系数(空气流速、搅拌)以及食品和冷却介质密切接触程度等。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冻结速度越快,一般传热及

至温度为-30~-40℃。空气或制冷剂循环的速度越快,冻结速度越快。食品越厚,

热阻将增加,冻结速度就越慢。食品与制冷介质接触程度越大,冻结速度越快。17.最大冰晶体形成带的概念。

答:指-1~-5℃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研究表明:应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18.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食品组织瓦解、质地改变、乳状液被破坏、蛋白质变性等。

19.食品冻结冷耗量的计算。

答:(1)冻结前冷却时的放热量:

Q1=C0(T初-T冻) C0:温度高于冻结点时的比热

(2)冻结时形成冰晶体的放热量:

Q2=Wωγ冰ω最终冻结食品温度时水分含量(在总水分含量中水分冻结量占的百分比)

γ冰水分形成冰晶体时放出的潜热;

(3)冻结食品降温时的放热量:

Q3=C1(T冻-T终) C1温度高于冻结点时的比热

冷耗量Q=(Q1+Q2+Q3+Q门(人员进出)+Q灯光+…)×安全系数

20.食品冻结有哪些方法?

答:生产过程的特性分:批量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三类;

从产品中取走能量的方式:吹风冻结、表面接触冻结和低温冻结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

21.冻结食品解冻有哪些方法?

答:空气解冻、水解冻、接触式解冻、内部加热式解冻、组合式解冻。

22.影响解冻的因素有哪些?

答:(1)缓慢冻结的食品经过长期冻藏后,在解冻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失去;

(2)冻藏温度对解冻肉汁损耗量也有影响;

(3)动物组织宰后的成熟度(PH)在解冻时对汁液流失有很大影响;

(4)解冻速度对解冻肉汁也有损失。

第四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1.水分活度

答: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只比称为水分活度A W。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答:食品的腐败变质通常是由微生物的作用和生化反应造成的,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都需要以水分作为溶剂或介质。干制后食品和微生物同时脱水,微生物所处环境水分活度不适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就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一旦适宜又会重新吸湿恢复活动。

3.水分活度对酶及其它反应的影响。

答:水分减少时,酶的活性也就下降,然而酶和底物同时增浓。在低水分干制品中酶仍会缓慢活动,只有在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酶在湿热条件下易钝化,为了控制干制品中酶的活动,就有必要在干制前对食品进行湿热或化学钝化处理,以达到酶失去活性为度。

4.干燥机制。

答: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

5.预测微波干燥的干制过程特性。

答:(1)加热速度快;

(2)均匀性好,内部加热,避免表面硬化;

(3)加热效率高;

(4)选择性吸收。

6.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干燥过程?

答:(1)提高空气温度;(2)加快空气流速;(3)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4)提高大气压力和真空度;(5)加快蒸发,提高温度。

7.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简述干藏原理。

答:(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食品的腐败变质通常是由微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以水作为溶剂或介质。

(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后食品和微生物同时脱水,微生物所处环境水分活度不适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就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一旦适宜,,又会重新吸湿恢复活动。干制并不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其活动,但保藏过程中微生物总数会稳步下降。由于病原菌能忍受不良环境,应在干制前设法将其杀灭。

(3)干制对酶的影响:水分减少时,酶的活性也就下降,然而酶和底物同时增浓。在

低水分干制品中酶仍会缓慢活动,只有在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

全消失。酶在湿热条件下易钝化,为了控制干制品中酶的活动,就有必要在干制

前对食品进行湿热或化学钝化处理,以达到酶失去活性为度。

干藏原理:就是通过对食品中水分的脱除,进而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从而限制微生物活动、酶的活力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8.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答:这是因为北方和南方空气的水分活度不一样。北方空气的水分活度低,而南方空气的水分活度高。北方干燥的空气抑制了霉菌的生长繁殖,而南方的湿润空气促进了霉菌的生长繁殖,出现霉变。

控制方法:(1)彻底灭菌,杀灭其中使其霉变的微生物;(2)在产品中加入干燥剂。9.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答:(1)温度:对于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率因而加速。对于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这会使水分从食品表面扩散的动力更大。另外,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加速。

(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不仅因为热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将高于冷空气而吸收较多的水分;还能及时将聚集在食品表面附近的饱和湿空气带走,以免阻止食品内水分进一步蒸发;同时还因和食品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而显著加速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3)空气相对湿度:脱水干制时,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近于饱和的湿空气进一步吸收水分的能力远比干燥空气差。饱和的湿空气不能在进一步吸收来自食品的蒸发水分。

(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气压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气压下降,水沸点相应下降,气压愈低,沸点也愈低,温度不变,气压降低则沸腾愈加速。

(5)蒸发和温度:干燥空气温度不论多高,只要由水分迅速蒸发,物料温度一般不会高于湿球温度。若物料水分下降,蒸发速率减慢,食品的温度将随之而上升。

10.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

答:(1)表面积:水分子从食品内部行走的距离决定了食品被干燥的快慢。

小颗粒,薄片易干燥,快。

(2)组分定向:水分在食品内的转移在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这取决于食品组分的定向。

(3)细胞结构:细胞结构间的水分比细胞内的水更容易除去。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溶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子迁移,降低水分转移速率,干燥慢。

11.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

答:使干制时间最短、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干制品的质量最高。它随食品种类而不同。

12.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

答:干制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第五章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

1.腌制速度的影响因素(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答:dc/dx:浓度梯度(c—浓度、x—间距);F—面积;τ—扩散时间;D—扩散系数。

2.腌渍保藏原理。

答: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它们的水分活度,提高它们的渗透压,借以有选择

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食用品质。

3.腌制剂的作用。

答:食盐:(1)脱水作用;(2)离子化的影响;(3)毒性作用;

(4)对乜活力的影响;(5)盐液中缺氧的影响。

食糖:主要是降低介质的水分活度,减少微生物生长活动所能利用的自由水分,并借渗透压导致细胞壁分离,得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

4.腌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1.组成

现代腌制剂除了食盐外还加:

硝酸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色;

磷酸盐——提高肉的持水性;

抗坏血酸(烟酸、烟酰胺)——帮助发色;

糖、香料——调节风味。

2.食盐纯度对腌制的影响

(1)金属离子

CaCl2和MgCl2等杂质含量高,腌制品有苦味,当钙离子和镁离子在水中达到0.15-0.18%,可察觉到有苦味,相当于在NaCl中含有0.6%,此外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存在会影响NaCl向食品内的扩散速度。如精制盐腌制鱼,5天半就可达到平衡。若用含1%CaCl2的NaCl则需7天,含4.7%的MgCl2则需23天。

Cu、Fe、Cr离子的存在易引起脂肪氧化酸败。

Fe离子与果蔬中的鞣质反应后形成黑变,如黄瓜变黑。

K离子含量高,会刺激咽喉,严重时会引起恶心和头痛。

(2)微生物

低质盐和粗制盐都是晒盐,微生物污染严重,如嗜盐菌易引起腌制食品变质。

5.腌制方法。

答:干腌法、湿腌法、混合腌制法、肌肉(或动脉)注射腌制法。

6.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1)改变食品的风味和香气;(2)提高营养价值;(3)改变组织质构;(4)色泽的变化。

7.食品发酵保藏的原理。

答:发酵保藏食品利用能够产酸和酒精的微生物的生长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1)有利菌一旦能大批生长,在它们所产生的酒精和酸的影响下,原来有可能被腐败菌所利用的食物成分将被发酵菌作利用;

(2)有利菌的产物如酸和酒精等对有害菌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得有害菌得生长不能大量进行,而保持食品不腐败;

(3)有利菌一般能耐酸,大部分腐败菌不耐酸。

8.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

答:(1)酸度;(2)酒精;(3)酵种;(4)温度;(5)氧气供应量。

9.烟熏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烟熏可以(1)形成特殊烟熏风味和增添花色品种;(2)带有烟熏色并有助于发色;

(3)防止腐败变质;(4)预防氧化。从而可以达到保藏的效果。

10.熏烟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1. 酚:作用:(1)形成特有的烟熏味;(2)抑菌防腐作用;(3)有抗氧化作用

2. 醇:醇主要起到一种为其它有机物挥发创造条件的作用,也就是挥发性物质的载体。

3. 有机酸:有机酸能促进肉烟熏时表面蛋白质凝固,使肠衣易剥除。

4. 羰基化合物:有非常典型的烟熏风味和芳香味。羰基化合物与肉中的蛋白质、氨基

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烟熏色泽。

5. 烃类:主要指产生的多苯环烃类,其中至少有两类二苯并蒽和苯并芘,已被证实是

致癌物质。与防腐和风味无关。

11.熏烟发生的条件。

答:1.较低的燃烧温度和适量空气的供应是缓慢燃烧的条件。

2.熏烟成分的质量与燃烧和氧化发生的条件有关。

第六章食品辐射保藏

1.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

答:化学效应:由电离辐射使食品产生各种粒子、离子及质子的基本过程有二:

初级辐射:是使物质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

次级辐射:是使初级辐射的产物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生物学效应:指辐射对生物体如微生物、病毒、昆虫、寄生虫、植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是由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造成的。

(1)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的发言,可使微生物死亡。间接效应。

(2)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

2.辐射保藏食品的原理?从辐射效应对微生物、酶、病虫害、果蔬等的影响角度回答。

答: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

3.辐射的诱惑放射性概念。

答:一种元素若在电离辐射的照射下,辐射能量将传递给元素中的一些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激发反应,引起这些原子核的不稳定,由此而发射出中子并产生γ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使物质产生放射性,称为诱惑放射性。

4.辐射食品的主要检测方法,各种检测方法的依据?答:(1)热释光;(2)化学发光法。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06一.名词解释 1.食品分析 2.感官评价 3.光学活性物质 4.水分活度 5.灰分 二.填空 1.以波美度表示液体浓度单位如何表示:__________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以符号,_________表示,高于20℃时,糖液相对密度减小,即锤度_____________。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使防止脂肪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时,样品处理液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糖精易溶于乙醚,而糖精钠难溶于乙醚。 4.凯氏定氮法共分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时还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氧化剂。消化加热应注意,含糖或脂肪多的

样品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作消泡剂。消化完毕时,溶液应呈 _________________颜色。 5.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前者是_______,后者是_______。 6.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使分离机理不同而构成各种色谱类型,主要有、、、和等。 三问答 1.试简述巴布科克法测定乳中脂肪含量的原理。 2.试比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巴布科克氏法、罗紫—哥特里法、氯仿—甲醇法测定脂肪的原理、适用范围。 四计算 1.现要测定某种奶粉的灰分含量,称取样品,置于干燥恒重为 的瓷坩埚中,小心炭化完毕,再于600℃的高温炉中灰化5 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重新置于600℃高温炉中 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再置于 600℃高温炉中灰化1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 称重为。问被测定的奶粉灰分含量为多少? 2.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试样溶液中Cd含 量。取两份试液各,于2只50ml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 2ml镉标准溶液(1ml含Cd10ug)另一容量瓶中不加,稀释 至刻度后测其吸光度值。加入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不加的 为,求试样溶液中Cd的浓度(mg/L)?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 食品检验工作总结范文1流程方面 原料采购质量情况; 花生米的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花生米227.5吨,共检验样品39个,检验平均杂质为1.67%,最高杂质6.7%,最低杂质0.27%,检验合格率为30.77%其中杂质超标的扣重后,全部让步接收。 花生饼的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花生米227.5吨,共检验样品39个,检验平均杂质为1.67%,最高杂质6.7%,最低杂质0.27%,检验合格率为30.77%其中杂质超标的扣重后,全部让步接收。 油脂进货检验;上半年共采购大豆油60.5吨,共检验样品8个,检验平均av:0.153mgkoh/g,最高0.190mgkoh/g最低0.097mgkoh/g平均pv为0.67mmol/kg,最高1.02mmol/kg最低0.27mmol/kg,接收合格率为100% 共原煤进货检验19车,平均水分9.14%已超出内控标准8.0%,最高水分15.62%,最底水分4.25%合格率为31.58%,其中水分超标,全部降级使用。 小包装包装物的检验(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生产过程控制质量 共检验车间生产花生饼4679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共检验花生粕4364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

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清油车间二级油(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 灌装车间质量控制共检验油品280吨(同上将各指标的平均值,最高,最底进行分析,同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库存质量情况 出厂检验情况 共检验出厂油脚57吨,生产处理完皂脚后通知化验室取样化验皂脚无明油后出厂。 学习与能力方面 组织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在法规宣贯与实施方面,积极配合销售公司的计划,送检“***”浓香花生油、调和油,取得合格检验报告避免了市场风险。 培训与提升方面 组织三名检验员参加市质检局的检验员培训,并分别取得了市质检局搬发的检验员资格证书。 组织参加电子监管质量培训,并取得了电子监管资格已取得电子监管密钥。 以上是上半年品管部工作总结的内容,下面我个人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学习和了解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 食品分析练习题 一、判断并改错: (√)1、配制标准溶液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2、测定牛乳中乳糖含量时,费林氏液的用量为甲、乙液各10mL。 (√)3、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 (√)4、复合电极一般是将其浸入蒸馏水中保存。(√)5、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1mg。 (√)6、蛋白质测定,样品消化加硫酸铜是起催化作用,加速氧化分解并做蒸馏时样液碱化的指示剂。 (√)7、测定酸性样品的水分含量时,不可采用铝皿作为容器。 (√)8、测定乳制品总糖含量时,应将样品中的蔗糖都转化成还原糖后再测定。 (√)9、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时,加显色剂后必须在6秒测定吸光度,否则会因产物不稳定而造成很大误差。 (√)10、凯氏定氮法测牛乳蛋白质时,蒸馏装置冷凝管应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 (×)11、测定灰分含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2mg。 (√)12、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高锰酸钾滴定法在准确度和重现性方面均优于直接滴定法。 (√)13、当溶液中无干扰物质存在时,应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14、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总抗坏血酸含量。 (×)15、用酸度计测得果汁样品的pH值为3.4,这说明该样品的总酸度为3.4。 (√)16、直接滴定法配制试剂时,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贮存,不能事先混合。

(×)17、凯氏定氮法实验过程中蒸馏结束应先关电源后移走吸收瓶。 (√)18、常压烘箱干燥法的温度一般在95℃~105℃。(×)19、茶叶一般采用常压干燥法测水分。 (√)20、减压干燥法适合于热稳定性不好或受热表面易结壳的样品。 二、单选题: 1、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时,加入的活性炭为(D) A.干燥剂 B.还原剂 C.吸附剂 D. 氧化剂 2、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脂肪,要求样品中不含(C)A淀粉 B.可溶性糖 C..水 D.蛋白质 3、测定鲜鱼、蛋类等含磷脂及结合脂类较多的样品中的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是(C) A甲醇 B.乙醚 C.氯仿-甲醇 D. 氨-乙醇 4、由于氨基酸分子中的( A )可用甲醛掩蔽,所以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可以用滴定法。 A. 羧基 B. 氨基 C. 酮基 D. 羰基

食品分析练习题讲解

第1~2章绪论与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食品分析必须懂得正确采样,而要做到正确采样则必须做到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_,否则检测结果不仅毫无价值,还会导致错误结论。 2.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样是指从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少量的物料,原始样品是指_将所有获取的检样综合在一起_,平均样品是指抽取原始样品中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检验的样品。采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_ ,通常采用_二者结合的_方式。样品采集完后,应该在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贴好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的项目有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3.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其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使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4.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质,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预处理的方法有_有机物破坏法、化学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萃取法、蒸馏法、色谱分离法、浓缩法。 5. 食品分析的内容包括食品营养成份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食品有害物质的分析,微生物检验,食品的感官鉴定,其中的感官鉴定不属于理化检验的内容。 6.干法灰化是把样品放入高温炉中高温灼烧至残灰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湿法消化是在样品中加入强酸和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_有机___物质分解、氧化,而使_待测组分物质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7.溶剂浸提法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的某种被测组分浸取出来,又称为液-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在样品液中加入一种与样液互不相溶的_溶剂,这种溶剂称为_萃取液,使待测成分从一相_中转移到_另一相中而得到分离。 8.蒸馏法的蒸馏方式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等。 9.色谱分离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有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色谱分离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分离方法。 10.化学分离法主要有_磺化法、皂化法和沉淀分离法、掩蔽法。 11.样品经处理后的处理液体积较大,待测试成份浓度太低,此时应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常用的浓缩方法有常压浓缩、减压浓缩。 12.称量样品时,使用的容器越大,称量出的样品误差越大(大或小)。 二、选择题: 1.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A ) A.代表性 B.典型性 C.随意性 D.适时性 2.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B ) A.湿法消化 B.干法灰化 C.萃取D .蒸馏 3.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B ) A.100~150℃ B.500~600℃ C.200~300℃ 4.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A ) A.稻谷 B.蜂蜜 C.鲜乳D .苹果 5.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C ) A.强还原剂 B.强萃取剂 C.强氧化剂D .强吸附剂 6.选择萃取的溶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B )。 A.以任意比混溶 B.必须互不相溶 C.能发生有效的络合反应D .不能反应 7.当蒸馏物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选用(B )方法从样品中分离。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高压蒸馏 8.色谱分析法的作用是(C ) A.只能作分离手段 B.只供测定检验用 C.可以分离组份也可以作为定性或定量手段 9.防止减压蒸馏暴沸现象产生的有效方法是(B ) A.加入暴沸石 B.插入毛细管与大气相通 C.加入干燥剂 D .加入分子筛 10.水蒸汽蒸馏利用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混合成份的沸点(B)而有效地把被测成份从样液中蒸发出来。

食品分析重点总结word版本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只供学习与交流 食品分析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2.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常见的六大营养要素以及食品营养标签所要求的所有项目)-经常性项目和主要内容。 3.食品安全性检测(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限量或有害元素、各种农药、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食品分析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品分析的发展方向是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1、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误差大小可测,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仪器系统误差一一对照实验试剂系统误差一一空白实验 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2. 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制品。 3. 外埠食品应结合索取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了解发货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如在食品厂、仓库或商店米样时,应了解商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方检验记录及现场卫生情况,同时注意食品的运、保存条件、外观、包装容器等情况。 4?液体、半流体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样品分别盛放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 5.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得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6.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7.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不得少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 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要具有典型性。 9. 检验后样品的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检验取样一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样品计算。 10. 感官不合格出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2、样品预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及应用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处理方法:①粉碎法②灭菌法③有机物破坏法④蒸馏法⑤溶剂抽提法⑥色层分离法⑦化学分离法⑧浓缩法 四分法采样及操作: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 ”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① 消除干扰因素;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有机物破坏法(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二、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蒸馏方式。) 三、溶剂提取法四、色层分离法五、化学分离法六、浓缩法磺化和皂化:除去油脂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农药分析中样品的净化。 1 .硫酸磺化法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特点:简单、快速、净化效果好。 适用范围:农药分析时,仅限于在强酸介质中稳定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中六六六、DDT )提取

食品分析实验考试计算题(答案版)

14级无机及分析下即食品分析实验考试笔试部分复习题 测定计算题: 1、欲测某水果的总酸度,称取5.0000g 样品,研磨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移取20.00mL 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514 mol/L 浓度的NaOH 标准溶液溶液滴定至终点,4次滴定消耗标准碱溶液分别为15.11 mL 、15.16 mL 、13.12 mL 、15.09 mL ,另滴一份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此水果的酸度值(以苹果酸计,K=0.067)。 解:因为数据13.12mL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应舍去。 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2.153 09.1516.1511.15=++=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故此水果的酸度值为 mL g g ml ml L mol M K V V C X 100/20.5100100 00.200000.5067.0)02.012.15(/0514.0100 100 00 .20)(0=???-?=???-?= 2、欲测定苹果的总酸度,称得一苹果样品重30.00g ,经组织捣碎机搅拌后过滤,用水定容至100mL ,分别取滤液10mL 放入三个同规格洁净的锥形瓶内,然后分别加入经煮沸后冷却的水50mL ,2滴酚酞指示剂,用0.05020mol/L 的标准氢氧化钠滴定,3个样品分别消耗标准碱溶液3.18mL 、3.16 mL 、3.20 mL ,另滴一份空白消耗标准碱溶液0.02mL ,求苹果中总酸度含量?(K 乳酸=0.090、K 苹果酸=0.067、K 柠檬酸=0.064) 解:由题意得,平行实验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ml ml ml ml V 18.33 20.316.318.3=++= 空白样消耗标准碱溶液体积为ml V 02.00= 因为苹果中主要的酸是苹果酸,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以苹果酸计,则K=0.067故苹果中总酸度含量为

食品分析题库

名词解释 1.食品分析 2.食品总酸度 3.食品防腐剂 4.水分活度 5.牛乳外表酸度 6.食品分析 7.感官评价 8.光学活性物质 9.水分活度 10.样品 11.食品添加剂 12.相对密度 13.水分活度 14.总酸度 15.水分活度 16.总酸度 17.灰分 18.菲林试剂 19.紫外分光光度法 1.水活度 2.总灰分 3.膳食纤维 4.非蛋白氮 选择 1.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 (1)代表性(2)典型性(3)随意性(4)适时性 2.选择萃取的试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 (1)以任意比混溶(2)必须互不相溶 (3)能发生有效的络合反应(4) 不能反应 3.在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时,采用的行业标准应该比国家标准的要求()(1)高(2)低(3)一致(4)随意 4.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因为()。 (1)残留物的颗粒比较大 (2)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 (3)灰分可准确地表示食品中原有无机成分的总量 5.总灰分测定的一般步骤为()。 (1)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灰化、冷却、称重

(2)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3)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6. 30.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 (1)95~105℃(2)120~130℃(4)500~600℃(4)300~400℃ 7. 测定食品样品水分活度值的方法是() (1)常压干燥法(2)卡尔.费休滴定法 (3)溶剂萃取+卡尔费休滴定法(4)减压干燥法 8. 用乙醚提取脂肪时,所用的加热方法是()。 (1)电炉加热(2)水浴加热(3)油浴加热(4)电热套加热 9. 凯氏定氮法碱化蒸馏后,用( )作吸收液. (1)硼酸溶液 (2)NaoH液 (3)萘氏试纸 D蒸馏水 10.费林氏(1)液.(2)液()。 (1)分别贮存,临用时混合(2)可混合贮存,临用时稀释(3)分别贮存,临用时稀释乒混合使用。 1.以波美度表示液体浓度单位如何表示:__________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以符号,_________表示,高于20℃时,糖液相对密度减小,即锤度_____________。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使防止脂肪氧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如何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大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时,样品处理液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糖精易溶于乙醚,而糖精钠难溶于乙醚。 4.凯氏定氮法共分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时还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氧化剂。消化加热应注意,含糖或脂肪多的样品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作消泡剂。消化完毕时,溶液应呈_________________颜色。 5.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前者是 _______,后者是_______。 6.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使分离机理不同而构成各种色谱类型,主要有、、、和等。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酸价 .水蒸汽蒸馏法2 .淀粉糊化3由整批货料中采得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4.检样: °5.T .淀粉乳6 .膳食纤维7.固形物8 )9.无氮抽出物(%从待测样品中抽取其中一 部分来代表被测整体的方法称为采样。: 10.采样.粗脂肪11 .低聚糖12 13.皂化反应14.牛乳°T.粗灰分15 16.单糖将锥17.四分法:将原始样品置于大而干净的平面上, 用洁净器具充分混匀并堆成圆锥形,顶压平后用划十字的方法将其等分为四份,弃其对角两份, 将剩余的两份再次按照上述次,原始样品量减少一半,直至剩余量满足实验所需为方法进行混匀、 缩分,每缩分1 止。利用固体固定相表面对样品中各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分析 的18.吸附色谱: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溶液中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用.水分活度: 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19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近似表示。可用20.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离解酸的浓度和已离解酸的浓度。碱标准 溶液进行滴定,故又称为可滴定酸。.油脂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 钾的质量(mg)。21形状所产生阻滞作用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凝胶色谱:利用某些凝胶 对分子大小、22 析法称为凝胶色谱。表示。pH23.有效酸度:指食品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常 用所需氢氧化(甘油酯)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24.皂化价: mg)。 钾的质量(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25.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 行测定,程度。 二、判断改错题 1.)乳糖可以用还原糖法测定。( 2.酸的浓度的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有效酸度。()试样消化时 常加入K) SO3.作催化剂。(42重量法测定果胶物质常用 碳酸钠作沉淀剂。()4.)5. 有机物破坏法是分离组分的方法。( 6.试样干燥后其重量差≤2mg即为恒重。 () )((1007.无氮抽出物%=-水分+粗蛋白+粗脂肪+ 灰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真空干燥法是测定香料水分的最好方法。()8. 支链淀粉与碘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9. 凯氏定氮法常加入K2SO4作催化剂。(10. ) 旋光法测定淀粉,其旋光角度数即淀粉百分含量。()11. 折光法是测定油料种子脂肪的物理测定方法。()12. 用75~80%乙醇作糖分的提取剂,可防止蛋白质及多糖溶解。() 13.有效酸度是 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14. 试样灰化前后其重量差≤0.2mg即为恒重。() 15.氯仿-甲醇 法采用干法提取脂肪,采用容量法定量。() 16.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酸 性成分的总量。()17. 冷冻干燥是指样品真正冻结成固体的温度。()18. 三、填空题1. 。,和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 要来源于 2. 。有机物破坏可用或 3.pH 。值的方法有测定和 4. 总称为脂类。和类脂脂肪 5.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

天籁影音制作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样品、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等。 样品(sample)是能够代表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误差(error):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准确度(accuracy):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2 有哪些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一、有机物破坏法 (一)干法灰化 原理: 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电炉中(一般为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二)湿法消化(消化法) 原理: 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测试用。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二、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一)索氏提取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溶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将被测成分提取出来。 溶剂用量少,提取完全,回收率高,操作麻烦需专用的索氏提取器。 (二)溶剂萃取法 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方法,叫溶剂萃取法。 三、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常压蒸馏 当被蒸馏的物质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加热方式: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 (二) 减压蒸馏 当常压蒸馏容易使蒸馏物质分解,或其沸点太高时,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三)水蒸汽蒸馏 某些物质沸点较高,直接加热蒸馏时,因受热不均易引起局部炭化;还有些被测成分,当加热到沸点时可能发生分解。 四、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分离效果好。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和皂化 ◇硫酸磺化 原理: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和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皂化法 原理: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的。 适用: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 六、浓缩

食品分析习题答案(天目2011)

1、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2) 样品的预处理 (3) 成分分析 (4) 分析数据处理 (5) 分析报告的撰写 2、什么叫样品的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六种? 对样品进行分离、掩蔽、浓缩等操作过程——一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6种: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层分离法、化半分离法、浓缩法。 3、采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采样遵循的原则: (1) 均匀,有代表性,反映全部组成,质量.卫生状况。 (2) 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损坏或带入杂质。 4、有完整包装的物料200件,采样件数应该为多少件? 采样件数√200/2 =10件 5、什么是样品的制备? 样品制备——一对样品进行粉碎或捣碎,混匀,缩分的过程 6、采样分为三步,分别得到哪三种样品? 采样分为三步,分别得到: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7、食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食品分析的方法有:感官检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生物鉴定法。 第三章作业: 1、什么是感觉?感觉的类型有哪些? 感觉是客观事物(食品)的各种特性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 经传导反映到人脑的中枢神经,从而产生的反应。感觉类型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 2、什么是感觉疲劳现象? 感官在同一种刺激作用一段时间后,感官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灵敏度降低,感觉变弱的现象。 3、什么是感觉相乘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感觉水平超出每一种刺激单独作用时叠加的效果。

4、什么是感觉消杀现象?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同时作用于感官时,而降低了其中一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发生改变的现象。 5、什么是嗅技术? 作适当用力的吸气(收缩鼻孔)或扇动鼻翼作急促的呼吸,并且把头部稍微低下对准被嗅物质使气味自下而上地通入鼻腔,使空气容易形成急驶的涡流,这样一个嗅过程就是嗅技术。 6、什么是“双盲法”感官检验? 对样品密码编号.提供样品顺序随机化的感官检验一“双盲法”感官检验。 第九章作业: 1、感官分析按方法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三类: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分析或描述性检验 2、什么叫差别检验?有哪些类型? 确定两种产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检验叫差别检验。差别捡验类型:a:成对比较检验,b:三点检验,c:二----三点检验,d:五中取二检验,e:“A”----非“A”检验 3、32人检验甜度差异(双边)(5%显著水平),22人选择“698”,10人选择“865”,问两样品间是否存在有甜度差异? 查316页表10-9-选择“698”的人数为22<表中5%显著水于的人数23,所以,两样品间的甜度没有明显差异。 4、什么是定量描述检验? 评价员对构成样品质量特征的各个指标强度,进行完整,准确的评价的检验方法---定量描述检验 5、什么是评分检验法? 根据样品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来进行鉴评的检验方法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 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 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G.R)> 二级纯(分析纯A.R)> 三级纯(化学纯C.P)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g/L) 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 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 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 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恒量:指一份样品先后两次烘干(或灰化)后的质量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就算达到恒量。是衡量样品烘干(或灰化)是否完全的指标。 8、掌握与水分有关的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计算公式:以脂肪为例 脂肪% (干)脂肪% (鲜) 脂肪% (风) ---------- = ----------- = ------------- 100% 1-水分% (鲜) 1-水分% (风) 9、了解为什么说减压干燥法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的水分含量,熟悉减压干燥法的适用样品因多数样品都含有胶态物质,直接干燥法完全除去束缚水较困难,而减压干燥法可以顺利地除去,所以该法是水分测定中最准确的方法。 适用样品: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食品分析期末复习题目

第四章 1 、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① )。 ① 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 ② 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 ③ 可确定干燥情况 ④ 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 注:干燥瓶(内装硅胶起吸收水分的作用,内装苛性钠起吸收酸气的作用); 2 、在实验中观察干燥器中硅胶的颜色;若硅胶变红,说明什么应如何处理 答: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 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第五章 1 、称取一含有%水分的粮食 ,样品放入坩埚中,灰化后称重为,计算样品中灰分的百分含量:(a)以样品标准重计, (b)以干基计。 (a) 灰分= ×100 % = ( —)÷ ×100 % = % (b) 灰分= ×100 % =( -)÷ [ ×(1-%)]×100 % = % 2 、蔬菜中含有酸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 ÷ ×100 % = % 3 、假如想得到100mg 以上的谷物灰分,而谷物的平均灰分含量为%,那么应该称取多少克谷物样品进行灰化 谷物样品 = 100mg ÷ 1000 g/mg ÷ % = 4 g 4 、以下是对汉堡包灰分含量测定的数据:样品重;干燥后重;乙醚抽提后重;灰化后重 。求灰分的含量:(a)以湿重计,(b)以除脂后干重计。 (a)灰分的含量= ÷ ×100 % = % (b) 灰分的含量= ÷ ×100 % = % 第七章 1 、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半干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首先用真空烘箱干燥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是25%。再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干燥后样品的脂肪含量,干燥食品的脂肪含量是%,计算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100 ÷ (1 ﹣25% )] ×100 % = % 2 、牛奶脂肪和牛奶的密度分别是和,牛奶中脂肪的体积百分含量是%,计算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 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1×100 % =% 第八章 1 、称取某食物样品,经过处理后用水定容至60ml 。用浓度为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消耗10ml 。 用经处理后的样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时,消耗样液6ml 。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葡萄糖标准溶液中的葡萄糖= ml × 10ml = 2mg = 10ml 费林试剂所反应的葡萄糖 ∴6ml 样液中含有2mg 葡萄糖。 ∴60ml 样液中含有20mg 葡萄糖。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20mg ÷1000 g/mg ÷ ×100 % = 1%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一样品的粗蛋白含量,根据下列记录的数据计算: 水分含量=%,1 号样品重量=,2号样品重量=,用于滴定的标准HCl 浓度=L ,1号样品所用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2号样品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空白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分别以样品的干基和湿基计算粗蛋白质含量,假定该蛋白质含有%的氮。 31 21 m m m m --31 21 m m m m --

食品分析期末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分析内容:作业 (1)食品安全检测:如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 (2)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六大营养素 (3)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 第二章 采样:分析检验的第一步就是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P6 采样原则(主要两个)第一、采集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第二、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 第三、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样品的分类: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采样的一般方法:随机抽样、代表性取样 1、均匀固体物料(完整包装): 按√(n/2)确定采样件数 → 确定具体采样袋 → 每一包装由上、中、下三层取样 → 混合成为原始样品 →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混合、缩分) 2、散堆装: 划分若干等体积层 → 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各取少量样品 → 混合成为原始样品 → 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混合、缩分) 什么是四分法?作业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 (1)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使被测组分浓缩P9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1、粉碎法 2、灭酶法 3、有机物破坏法 4、蒸馏法 5、溶剂抽提法 6、色层分离法 7、化学分离法 8、浓缩法 有机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法和湿法消化法两大类P10 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相对密度(d ): 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ρt---密度 20204200.99823d d =?1122 4t t t t d d ρ=?

食品分析试题

食品分析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分析 2、样品制备 3、采样 4、原始样品 5、平均样品 6、检样 7、控制样 8、空白样 9、精密度 10、重复性 11、样品预处理 12、湿法消化 13、干法灰化 14、回收率 15、感官检验 16、物理学检验法 17、灰分 18、pH值 19、总酸度 20、总糖 21、滴定度 22、掩蔽剂 23、水分活度 24、烘箱干燥法 25、萃取 26、盐析 27、蒸馏 试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45分) 1:在许多食品研究论文中,常见有不少国际性组织的英文缩写,请写出下列几种英文缩写的中文意思。AO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O_____________,F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HO__________。

2:样品采样数目一般要求是_________,每份均需标注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灰分是表示食品中____________总量的一项指标,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准回归曲线Y=ax+b是定量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其中X代表______________,用于表示_______________。 5:食品分析实验你共做了_______个,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础实验,_________属于提高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设计实验。 6:湿法氧化法消化样品时,可选择许多种氧化剂,其中针对下列对象选择最常用的一种是:蛋白质_________,脂肪_________,碳水化合物__________,其它还可选择的氧化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所谓农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常见能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类。 8:测定食品中蔗糖含量时,可采用测还原糖的直接滴定法,其定量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分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移取时应先移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点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测定,达到终点时显色剂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由于蔗糖结构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首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测的量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才能计算出蔗糖含量。 9:食品中的酸度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表示,而牛乳及其制品的酸度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表示。 二: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正确否(每题2分,共10分) 1: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是指食品中水的总含量,可用%或Aw来表示。

食品分析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 一、食品分析概念、性质: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学科。 食品分析的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与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食品分析的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食品的物质组成,结合营养学、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知识食品营养及安全 成分。 ●控制与管理生产,保证与监督食品的质量。 ●为科研与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 二、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类。灵敏度低,误差小,常量组分的分析。 定量分析:解决这种组分含有多少的问题,就是食品分析的基础。包括重量法与容量法。 重量法:测水分、灰分、脂肪、果胶、纤维等。 容量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与沉淀滴定法。 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通过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法与物理化学分析法。灵敏度高,误差大,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 物理分析法:通过对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折光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比重等的测定,求出食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物理化学分析法:常用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生化分析法:以生化反应为定量基础。酶法、免疫分析、受体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PPM ——parts per million (10-6)( mg / kg )或( mg / L ) PPB —— parts per billion (10-9) PPT —— parts per trillion (10-12) 第二部分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一、采样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典型性适用于: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伪或怀疑掺伪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正确采样:1、要均匀,有代表性;2、要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采样: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检样:有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分析检验用的称平均样品 试样: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供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留作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由平均样品分出的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以备再次验证的样品。 缩分:指按一定的方法,不改样品的代表性而缩小样品量的操作。 一般程序:需检食品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每份样品数量>=0、5kg) 采样方法:颗粒状样品(粮食、粉状食品):应从某个角落,上中下各取一类,然后混合,用四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