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 大气层(第2课时)

第1节 大气层(第2课时)

第1节 大气层(第2课时)
第1节 大气层(第2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2.1 大气层(第2课时)

教材解读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说出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难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学情

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则是地球大

气的主要特征,其中,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层次;各层大

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特征,它影响气流运动状况,

进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二、讲述:对流层、对流运动

1、对流层

(一)、对流层的特点

1.大气的最底层。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

汽、固体杂质。

2.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

赤道对流层最厚: 17~18千米;

两极对流层最薄: 8千米

3.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二)、对流运动

活动:1.在回形对流管中加满水,用酒精灯在一侧加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如何增加实验的可视度?

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或者放入几片彩色纸屑。

现象:水以一定方向开始流动。

液体形成对流现象。

思考: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回形

管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

活动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

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

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

的烟

中间上升,沿四周器壁下沉,形

成对流。

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

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的对流。

活动3: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1.空气对流运动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____,冷空气_____,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___的地方流向___的地方

思考: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对流层的气温特点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中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地面热空气上升,在高空遇冷下降,容易发生空气对流运动。

思考:(1)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2)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3)如果只有一块冰块,请你想一想放在鱼的上方还是下方效果好?

冰块放在上方,便于空气对流,冷却效果好。

(4)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热空气上升在冷凝管上遇冷下降,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使冷藏室内温度较均匀。

(三)对流层对天气的影响

1.对流层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从窗口中可以看到下面对流层的云朵。

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2.阅读: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2.一架科学考察飞机在万米高空从赤道飞往北极上空,若飞行的高度不变,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A.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

3.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_____,冷的地方空气的垂

直运动呈 _____。

4.对流层因为有显著的________和_________,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5.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地球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培优

扶差

1.作业本

2.1 大气层(第2课时)

作业

2.1 大气层(第2课时)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选修三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案

键角 二、 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1.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 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 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 发生反应,而F 2与H 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b 键、n 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 收能量。反过来, 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 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 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 I mol H — H 键 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436. 0 kJ ,形成1 moIN 三N 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 授课班级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与 2.能用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技能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教学步骤、内容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大气层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知识点练习 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被破坏,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大 B、地面失去保护层,全球气温变暖 C、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人类和其他生物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将于2017年下半年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走完了它辉煌的一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天宫一号”坠落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且机械能守恒 C、“天宫一号”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和“天宫一号”的总质量相同 D、下半年是指7-12月,此时浙江地区均是昼短夜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及作用,以下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气温变化——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B、垂直分层——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C、物质组成——原始大气层里含有氧气 D、保护作用——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 B、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 C、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D、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碧蓝的,自云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不舒服,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的缘故

第2章第1节《大气层》导学案

第1节大气层1.大气的温度 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 500 ℃。 2.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把地球大气层划分为_层、层、_ 层、_ _层和_ _层。 1.(3分)下列大气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反而呈下降趋势的是( ) ①0~12千米②12~55千米③55~85千米④85千米以上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3分)爬山时你会感觉到( ) .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3.(12分)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_ 层(填序号和名称), 温度变化规律为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C ]_ 层(填序号和名称)。 4.(4分)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的是_ 层、_ 层,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上升的是_ 层和_ 层。 .

5.(3分)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 B.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C.降水的垂直变化特点 D.以上三项都是 6.(3分)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B.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主体在1 000千米高度以下C.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D.大气层的厚度为5 000千米,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7.(3分)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女口: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 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 度以及大气分层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 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 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 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 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 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这一层空

第二章大气层、天气和气温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 考点1:大气层 1知识梳理

一、大气层 1.大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到l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侵袭,温差增大等。 2.大气的分层及其温度变化。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 (1)对流层的分布: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l7~l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2)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3)对流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受热的水上升。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上升。 (4)空气对流形成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向上运动;上方空气湿度低,密度大,下沉,形成对流。 2典型例题 [例1]“神舟五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层次是________,大气的运动方式以_______运动为主。 (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层次是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注意飞船降落时依次穿过大气层时从上到下的顺序。[答案] (1)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2)平流层平流 (3)对流层地面是热源 (4)对流层 [例2]气象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km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气温的蛮化为(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和大气分层的知识。气温在对流层内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平流层内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对流层的高度在最高的赤道地区也只有l7~l8千米,所以探空气球上升30千米的升空高度已经达到平流层,气温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 D 3知识概括、方法总结与易错点分析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学习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授新课: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2、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018年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节 大气层.docx

第2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01 知识管理) 1.大气的存在 概念理解: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就叫一大气层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组成,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 000千米左右的髙度内。 大气作用:⑴保护地球;(2)保温作用;(3)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4)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形成云的重要条件;(5)为飞机的飞行、鸟类的飞翔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一84?2, 500卫一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隆低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荷―。 3?大气的分层 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对流层—、—叩流层—、—虫间层—、—暖层—和—外层一各层的温度随高度上升的变化分别是_上隆_、—升髙—、―丁降—、—升高—、一升尚—。 4.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_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千米。 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_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冗_。 拓展:⑴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C/100米。 (2)平流层是澳氧一集中层,能大量吸收太阳一紫外线一,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hit-。 (3)暧层里的气温高达1 000 °C以上。 (4)外层的空气稀薄,在1 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 000千米处接近真空。 02 基础题) 1.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C)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一架飞机从杭州起飞后,始终保持在万米高度向北飞行,则飞机(D) A.始终在平流层 B.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3.火山喷发会影响到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能够进入到大气层中的(A)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 111间层和暧层 D.暧层和对流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C)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适于高空飞行 5.平流层顶部温度较底部高的原因是(D) A.云层反射 B.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C.空气散射 D.臭氧吸收紫外线

八年级10讲义第1节 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 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五、课后反思 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对于飞机和卫星在大气中的分布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包括老师也难以理解。 第1节大气层 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 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 D 受陨石袭击 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 教案

(一)、大气的重要性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大气的成分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 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图片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巡 视,学生概括规律遇到困难时,教师参与并给予一定 提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外太空气温高、辐射强 比较什么颜色容易吸热? 步骤:你认为白色纸和黑色纸哪种吸热快?遵循以下的步骤来验证你的猜想; 按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记录数据。 时间/分白色纸袋温度深色纸袋温度 开始 刻度朝上 1分钟后 结论:黑色纸比白色纸吸热_______(快/慢)

八年级科学备课组总第19课时主备课者:余雪欢2011-9-16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共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认识地球”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被安排在第一节,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又是第一节的前两个问题,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地理过程的热情,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教材内容又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一些活动和材料,以减轻难度。 【教学分析】 新课程倡导构建开发式的地理教学课堂,提倡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积极探究,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正是一个由直观感受到观察猜想,再到实践探险和科学探测的过程。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有好奇心,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结合教学的实际条件,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 转。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的大致过程,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 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5.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的密度,向运动;而上方空气的温度低,密度,下沉,形成对流。 6.对流层是大气的,它集中了地球3/4的和几乎全部的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 B类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 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3.大气的作用是( )。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 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D.以上各项都是 4.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5.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 A.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C.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6.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 )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7.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明白保护地球的原因及做法。 2、随文学词,掌握裹着、渺小等9个词语,了解汉语言的丰富。 3、在初步运用中感悟说明性文字,掌握规范化的语言。 【教学准备】 投影片、VCD《保护生态环境》、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板书:猜谜)想猜吗?谜语是我国一种经典的文字游戏,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现在还有许多人用它来训练思维。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学生板书:地球)2、投影出示地球: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提醒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3、今天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我们就能全面解开这个谜。

二、据意读文,随文学词,解决问题 1、明确读文要求: ⑴根据段意朗读相应的段落,投影出示段意: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段: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号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⑵划出生字词。(词语学习中,生词学习最重要。) ⑶像课题一样给每段列个小标题。 2、请学生朗读段意。 3、每位学生根据段意找到相应的段落,用//()表示。 4、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每组请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棒,棒的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5、师组织学生相机学习生词: 第一段:裹着:师范写,解说,衣字中间夹个果。能换个其它词吧(披、包、穿)。纱衣指(大气层)为什么不直接说成大气层呢(为了美)美美地读。还有表现地球美的句子吗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教师想想一首诗:《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草原、河流和山谷, 森林、小路和稻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 教案

大气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3.能用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给大气分层; 4.探究大气的对流的形成; 5.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2.学习并初步学会“尝试分层、体验分类”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中国“神七”发射成功以及奥运圣火的传递,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有关地球、宇宙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风和降水知识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转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层特点,大气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 难点: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通过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理解对流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大气层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烧毁的痕迹? 第一节大气层。大气层指的是包围地球的所有大气的总称,又称大气。 活动2【讲授】大气的作用 展示:幻灯片---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大气的厚度图片。 :哪些自然现象能证明大气的存在? 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总结:(保护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温差减小、减少紫外线、陨石伤害等) 活动3【讲授】大气温度 观看视频《圣火登珠峰》 :珠穆朗玛峰山顶冰天雪地山脚却是青草葱葱?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如果高度继续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 讲述: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乘上热气球一起进行太空旅行,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总结: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呈垂直分布的特点。 活动4【讲授】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教师巡视、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小组汇报 讲述:其实科学家就是像你们这样分层的,只不过他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他还考虑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从下至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观看视频:《大气的分层》,在看视频的同时完成2个学习任务。 教师巡视、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请学生回答有关问题。 活动5【活动】对流运动 教师巡视、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小组汇报 1、加热后的烟(空气)为什么会上升?你能用第一章中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它吗?

2020—2021年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

2020—2021年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大气层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长兴月考)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2019八上·柯桥月考)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A. 大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 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以上都是 3.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 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C. 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4.下图为气温垂直分布图,对照该图,分析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据英国媒体《BBC》报道,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39 043.9米纵身跃下并成功着 陆,成为这个星球上首位成功完成超音速自由落体的跳伞运动员。这一高度属于大气层中哪一层(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6.(2018八上·绍兴期中)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暖层 D. 外层 7.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 A. 大气的厚度 B. 大气的质量 C. 大气的物质组成 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8.(2018八上·湖州期中)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 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C. 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9.大气垂直分层中,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高层大气 B. 电离层 C. 平流层 D. 对流层

大气层教案

§2.1 大气层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和发展能力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感受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大气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天气与温度及大气压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特点 教科书首先简略的介绍了大气的厚度,然后通过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怎样,从而领悟大气层的重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读图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意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掌握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将大气层进行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尚未成熟,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作用,而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思维障碍,例如水的对流现象和空气的对流现象等,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形象的物理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3.掌握对流层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播放课堂演示实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释现实问题; 3. 通过举例,学生体会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的学习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二、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流层的特点;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

《大气层》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初二学生 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完整版)第二章__大气_总复习知识点

老师 姓名 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科 名称 科学年级八上上课时间2011年10月15日23:07:06 课题 名称 第二章重点内容知识点必备 教学 目标 分节记忆并且理解 教学 重点 大气分层以及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 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 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 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 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 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1课时 含答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微观的思想,从反应物分子和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在本质上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一断开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3.断开或形成1 mol H2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在1 mol氢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含有1mol H—H键。 (2)已知在25 ℃和101 kPa条件下,由2 mol H原子形成1 mol H—H键时,放出436 kJ的能量。若要使1 mol氢分子变为2 mol氢原子时,需要断开1 mol H—H键,其能量变化是吸收436_kJ的能量。 4.断开或形成1 mol CH4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CH4的电子式是,结构式是,1 mol CH4分子中含有4mol C—H 键。 (2)在CH4中,断开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J的能量。若要形成1 mol CH4中的C—H键其能量变化是放出4_mol×415_kJ·mol-1=1_660_kJ的能量。 归纳总结

在25 ℃和101 kPa 的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 化学键时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 相同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相等的。 1.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答案 C 解析 由1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121 kJ 可知:2 g H 2(即含1 mol H —H 键)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能量为121 kJ ×2=242 kJ 。由化学方程式H 2(g)+12O 2(g)===== 点燃 H 2O(g)可设1 mol H —H 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Q ,则:Q +1 2 ×496 kJ -2×463 kJ =-242 kJ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1.国庆期间,小科从台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 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2.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几种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人造卫星在其中运行;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某层大气层具有以下特点: (1)对流运动剧烈; (2)占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3)高度升高,温度降低; (4)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这对应的是图中的哪一层大气层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哪一个不是对流层的特性?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气温、湿度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 D. 对流层中部有臭氧层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仍然存在的现象是( ) A. 狂风暴雨 B. 雷电交加 C. 火山喷发 D. 碧海蓝天 6.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 相关叙述:①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7.小柯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下着蒙蒙细雨,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窗外 阳光明媚,白云尽在脚下。对此过程中出现的情境有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气候 B. 飞机起飞时,飞机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 “窗外阳光明媚,白云尽在脚下”,说明飞机进入了大气层的中间层 D. 飞机上升过程中,小柯感到耳朵有点疼,说明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减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8.0分) 8.由“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A层大气以运动为主,(填字母)是平流 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 9.小明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填“顺时针”或 “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冬天在房间安装取暖器,应将 取暖器装在房子的(填“上端”或“下端”)。 10.大气层的底层是对流层,该层的特点是______显著;标准大气压 的数值接近于______帕,相当于______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实验;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11.奥地利跳伞牛人佛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硬哥州东南部罗斯韦尔地区曾成 功完成高空极限跳伞,从3.65万米高度做自由落体,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 (1)鲍姆加特纳跳伞下降时,他依次经过了大气层的平流层和; (2)距地面3.65万米高的平流层接近真空,气压只有地球的1%。如果宇航服或头盔在平流层破裂,超低气压会使人的血液,危及生命。 12.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选填“A”或“B”)曲线 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探测器外面有 一测大气温度的仪器,当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 度的增加而。 13.由“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A层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 上升而______,B层叫________,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