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

A.60° B.90° C.120° D.150°

Image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 的形状是()

A.等边三角形 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等边三角形

4.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

是()

A.2cm B.4cm C.8cm D.16cm

Image

5.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对△ADE 的形状最准备的判断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

6.△ABC中,AB=AC,∠A=∠C,则∠B=_______.

7.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则

∠AFE=______.

8.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

9.△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度是_______.

11.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

Image

12.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于F,AD交CE于H,①求证:△BCE≌△ACD;②求证:CF=CH;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Image

13.如图,点E是等边△ABC内一点,且EA=EB,△ABC外一点D满足

BD=AC,且BE平分∠DBC,求∠BDE的度数.(提示:连接CE)

Image

14.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

(1)求△ABC的面积S;

(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15.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 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

(1)求证:DP=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 A.157 B. 125 C. 207 D.215 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边上,且 , 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 , ,下列结论: ①;② ; ③ ;④△ ≌△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cm ,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A.5 cm B.6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 ,下列条件 能使△≌△的是(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高考试题练习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 1.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 3 400 B. 33400米 C. 2003米 D. 200米 3.在?ABC 中, 已知sinA = 2 sinBcosC,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ABC 是简易遮阳棚,A 、B 是南北方向上两个定点,正东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 成40°角,为了使遮阴影面ABD 面积最大,遮阳棚ABC 与地面所成的角为……………….( ) A C D B 阳光地面 A.75° B.60° C.50° D.45° 5.台风中心从A 地以20 km/h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 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的正东40 km 处,B 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 A.0.5 h B.1 h C.1.5 h D.2 h 6.在△ABC 中,已知b = 6,c = 10,B = 30°,则解此三角形的结果是 …………………( ) A 、无解 B 、一解 C 、两解 D 、解的个数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7. 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8.我舰在敌岛A 南50°西相距12nmile 的B 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10°西的方向以10nmile/h 的速度航行,我舰要用2小时追上敌舰,则需要速度的大小为 9.有一两岸平行的河流,水速为1,小船的速度为2,为使所走路程最短,小船应朝_______方 向行驶. C D 12 A B D 6045 0 m o o 10..在一座20 m 高的观测台顶测得地面一水塔塔顶仰角为60°,塔底俯角为45°,那么这座塔的 高为_______.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 识点梳理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 一、选择题 1. △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海上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则B 、C 间的距离是……………………………………………………….( ) A.103海里 B.3610海里 C. 52海里 D.56海里 3. 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0)()(=-?+→ -→-→-→-AD AB AD AB ,则该四边形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任意平行四边形 5. 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 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只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 ( ) A.5海里 B.53海里 C.10海里 D.103海里 6.某人站在山顶向下看一列车队向山脚驶来,他看见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俯角差等于他看见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俯角差,则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1d 与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距离d 2之间的关系为 ………………………………………………………………………..( ) A. 21d d > B. 21d d = C. 21d d < D. 不能确定大小 二、 填空题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DGE=∠2又∵CD=DE∴⊿ADC≌⊿GDE (AAS )∴EG=AC∵EF//AB∴∠DFE=∠1∵∠1=∠2∴∠DFE=∠DGE∴EF=E 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EAD=∠BAD 又∵AE=AB ,AD=AD ∴⊿AED≌⊿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C=∠EDC∵∠AED=∠C+∠EDC=2∠C∴∠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AB 所以∠CEB=∠CEF=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CFA=180° 所以∠D=∠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AFC(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ABE≌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 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 C D B D E A B A C D F 2 1 E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综合测 试题(含答案)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同步练习 1.在△ABC中,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ab =sinBsinA B.asinC=csinB C.asin(A+B)=csinA D.c2=a2+b2-2abcos(A+B)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a2+ab+b2 ,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A.135 B.120 C.60 D.90 3.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 nmile,从A岛望B岛和C 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A岛和C岛成75角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A.52 nmile B.103 nmile C. 1036 nmile D.56 nmile 4.如下图,为了测量隧道AB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应当用数据 A.、a、b B.、、a C.a、b、 D.、、 5.某人以时速a km向东行走,此时正刮着时速a km的南风,那么此人感到的风向为,风速为. 6.在△ABC中,tanB=1,tanC=2,b=100,则c=. 7.某船开始看见灯塔在南偏东30方向,后来船沿南偏东60 的方向航行30 nmile后看见灯塔在正西方向,则这时船与灯

塔的距离是. 8.甲、乙两楼相距20 m,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9.在塔底的水平面上某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由此点向塔沿直线行走30米,测得塔顶的仰角为2,再向塔前进103 米,又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则塔高是米. 10.在△ABC中,求证:cos2Aa2 -cos2Bb2 =1a2 -1b2 . 11.欲测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A、B两点,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45,CBA=75,AB=120 m,求河宽.(精确到0.01 m) 12.甲舰在A处,乙舰在A的南偏东45方向,距A有9 nmile,并以20 nmile/h的速度沿南偏西15方向行驶,若甲舰以28 nmile/h的速度行驶,应沿什么方向,用多少时间,能尽快追上乙舰? 答案 1.C 2.B 3.D 4.C 5.东南2 a 6.40 7.103 8.203 ,203 3 9.15 10.在△ABC中,求证:cos2Aa2 -cos2Bb2 =1a2 -1b2 . 提示:左边=1-2sin2Aa2 -1-2sin2Bb2 =(1a2 -1b2 )-2(sin2Aa2 -sin2Bb2 )=右边. 11.欲测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A、B两点,望对岸的标

24等边三角形教学案(含答案)

2.4 等边三角形 我预学: 1.在△ABC中,AB=AC=3cm, ∠ABC=60o,发现∠ACB= , ∠CAB= ,BC=,我们称△ABC为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所有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共计条.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条.我们把等边三角 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G叫做正三角形的中心,那么等边三角形绕点G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和原图形重合了次,重合一次至少需要旋转度. 3.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边长为2cm的等边三角形,说说你认识的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想一想判断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有哪些,请写下来. 思考:已知三边长该怎么画三角形? 小贴士: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 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我求助:预习后,你或许有些疑问,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我梳理 个性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和收获,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我达标 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 满足 0)()(2 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 至D,使CD = AC ,连结AD,则∠BAD= . 3.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是60°;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腰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腰上的高线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4.正△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 E 交于点I ,则∠BIC 等于( ) A . 60° B . 90° C . 120° D . 150° 5.已知,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D ,E ,F 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 .说明△DEF 是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有两个角是 的三角形. 边 角 三线合一 有一个角是 的 三角形. 三个角 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初中三角形总复习专题典型例题经典测试题2套

三角形资料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 (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1)构造平角 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 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 (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 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最新衡水中学自用精品教学设计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主标题: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副标题:为学生详细的分析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的高考考点、命题方向以及规律总结。 关键词:距离测量,高度测量,仰角,俯角,方位角,方向角 难度:3 重要程度:5 考点剖析: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方向: 1.测量距离问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既有选择、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适中,属中档题. 2.高考对此类问题的考查常有以下两个命题角度: (1)测量问题; (2)行程问题. 规律总结: 1个步骤——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种情形——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2个注意点——解三角形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1)画出示意图后要注意寻找一些特殊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这样可以优化解题过程. (2)解三角形时,为避免误差的积累,应尽可能用已知的数据(原始数据),少用间接求出的量.

知识梳理 1.距离的测量 背景可测元素图形目标及解法 两点均可到达a,b,α 求AB:AB= a2+b2-2ab cos α 只有一点可到达b,α,β 求AB:(1)α+β+B=π; (2) AB sin β= b sin B 两点都不可到达a,α,β, γ,θ 求AB:(1)△ACD中,用 正弦定理求AC; (2)△BCD中,用正弦定理 求BC; (3)△ABC中,用余弦定理 求AB 2.高度的测量 背景可测元素图形目标及解法 底部可 到达 a,α求AB:AB=a tan_α 底部不可到达a,α,β 求AB:(1)在△ACD中用正弦 定理求AD;(2)AB=AD sin_β 3.实际问题中常见的角 (1)仰角和俯角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1).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1.(2012?深圳)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 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 2 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 =S1=2S2 cm

9.(2006?天津)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 10.(2006?南宁)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甲虫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h,则d与h的大小关系是 12.(2006?曲靖)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 DF=DE,则∠E=_________度. 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5.(2005?扬州)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 16.(2004?茂名)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 n B n C n.则: (1)△A3B3C3的边长a3=_________; (2)△A n B n C n的边长a n=_________(其中n为正整数). 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 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 AE=CD=BF,则△DEF为_________三角形.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最新考纲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 识 梳 理 1.仰角和俯角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 2.方向角 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 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不要搞错各种角的含义,不要把这些角和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弄混.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 诊 断 自 测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 (2)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0,π2.( )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解析 (2)α=β;(3)俯角是视线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 答案 (1)√ (2)× (3)× (4)√ 2.若点A 在点C 的北偏东30°,点B 在点C 的南偏东60°,且AC =BC ,则点A 在点B 的( ) A.北偏东15° B.北偏西15° C.北偏东10° D.北偏西10° 解析 如图所示,∠ACB =90°, 又AC =BC , ∴∠CBA =45°,而β=30°, ∴α=90°-45°-30°=15°. ∴点A 在点B 的北偏西15°. 答案 B 3.(教材习题改编)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 者在A 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 距离为( ) A.50 2 m B.50 3 m C.25 2 m D.2522 m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ACB =AC sin B , 又∵B =30°,∴AB =AC sin ∠ACB sin B =50×2212 =502(m). 答案 A 4.轮船A 和轮船B 在中午12时同时离开海港C ,两船航行方向的夹角为120°,两船的航行速度分别为25 n mile/h ,15 n mile/h ,则下午2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n mile. 解析 设两船之间的距离为d , 则d 2=502+302-2×50×30×cos 120°=4 900, ∴d =70,即两船相距70 n mile.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________cm.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求证: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其可以确定△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经典习题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正△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E 交于点I ,则∠BIC 等于( ) A .60° B .90° C .120° D .150°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3.如图,D 、E 、F 分别是等边△ABC 各边上的点,且AD=BE=CF ,则△DEF?的形状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不等边三角形 题3 题5 4.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B=30°,AD=2cm ,则AB 的长度是( ) A .2cm B .4cm C .8cm D .16cm 5.如图,E 是等边△ABC 中AC 边上的点,∠1=∠2,BE=CD ,则对△ADE 的形状最准确的判断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不等边三角形 D .不能确定形状 二、填空题 1.△ABC 中,AB=AC ,∠A=∠C ,则∠B=_______. 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如果A B ∠=∠2,那么=∠A ______,=AB ________BC . 3.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cm AB 5=,BC AD ⊥,AB DE ⊥,AD AF =, 则=∠BAD ________,=∠ADF _______,=BD _________cm ,=∠FDC _____. 3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4.一辆汽车沿?30角的山坡从山底开到山顶,共走了4000米,那么这座山的高度是____ _米. 5.一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30,底边上的高为cm 9,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________cm , 顶角是_______. 6.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BC 边上的一点,AB DE //,交AC 于点E ,则EDC ?为______三角形. 7.在ABC ?中,?=∠30B ,?=∠45C , 若BC AD ⊥,D 为垂足,1=CD ,则=AB ______. 8.已知AD 是等边△ABC 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AD 与BE 交于点F ,则∠AFE=______. 9.△ABC 中,∠B=∠C=15°,AB=2cm ,C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则CD?的长度是_______. 10. 如图,Δ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BA 的中点,DE ⊥AC ,垂足为点E ,EF ∥AB ,AE=1,则AD= ,ΔEFC 的周长= 。 11.如图,已知:在ABC ?中,cm AC AB 4==,?=∠15ABC ,AC BD ⊥于点D ,则=BD 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ABC 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于点D ,?求证:?BC=3AD. 2. 如图,已知:在ABC ?中,?=∠=120,BAC AC AB ,D 是BC 上的一点,AB DE ⊥, AC DF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C DF DE 2 1= +。 3. 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AB =,?=∠120BAC ,P 为BC 边的中点,AC PD ⊥。 E D C A B F

等腰三角形经典拔高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 BE=AC,BD=2 1 ,DE+BC=1, 求∠ABC 的度数 A B C D F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C B D F E A D B C A B C D E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 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9. 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 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E+CD=AC 11. 如图,△ABC 中,AB=AC, ∠A=100°,BD 平分∠ABC, 求证:BC=BD+AD 12. 如图,△ABC 中,AB=AC,D 为△ABC 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 C B A D E P A B C D A D F E O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例题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DE ⊥BC 、EF ⊥AC 、FD ⊥AB ,则△DEF 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试说明△DEF 是等边三角形. 变式2:△ABC 为正三角形,∠1=∠2=∠3,△DEF 为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A C B A ′ C ′ B ′ https://www.doczj.com/doc/e414709221.html,.c B A D C E 变式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CA 、AB 、 BC 到A ′、B ′、C ′,使AA ′=BB ′=CC ′,则△A ′B ′C ′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已知:AB=BC=AC ,CD=DE=EC ,求证:AD=BE . 1:如图,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长均为a ,现把它们拼合起来,E 是AD 上异于A 、D 两点的一动点,F 是CD 上一动点,满足AE+CF =a . (1)E 、F 移动时,△BEF 的形状如何? (2)当E 、F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EF 面积的最

小? 2: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 、MC 交于点E ,直线BM 、CN 交于点F . (1)求证:AN=BM ; (2)求证:△CEF 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是BC 上一点,点F 是C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 ,若BE =DF ,点P 是EF 的中点. (1) 求证:AE = AF ; (2) 若75AEB ∠=?, 求CPD ∠的度数. 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P 在对角线BD 上,E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PE=PC ,过点P 作PF ⊥AE 于F ,直线PF 分别交AB 、CD 于G 、H , (1)求证: DH =AG+BE ; P G F D A

解三角形公式汇总

解三角形公式汇总一、正弦定理 公 式 正弦定理: 推论1:(边化角) 推论2:(角化边) 题 型 (1)已知sinB求B:一题多解型 判断依据:大角对大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asin B=2b: 方法:边化角,推论1,a:b=sinA:sinB (3)3sin A=5sinB或sinA:sinB:sinC=1:2:3 方法:角化边,推论2,sinA:sinB=a:b 二、余弦定理 公 式 余弦定理: (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 推论1: (已知三边,求角) 推论2: (三边的平方关系) a2+b2-c2=2abcosC b2+c2-a2=2bccosA a2+c2-b2=2accosB 题 型 (1)已知a,b,角C,求c 方法: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 (2)已知a:b:c=1:2:,求cosB 方法:已知三边求角,余弦定理推论1, (3)已知,求cosA 方法:已知三边平方关系,余弦定理推论2,b2+c2-a2=2bccosA 三、求三角形面积 公式:

题型1:已知a,b,c,A 求△ABC的面积. 方法:带公式 题型2:已知A,a,b+c,求△ABC的面积. 方法: 四、判断三角形形状 题型:cos cos sin +=,判断三角形形状 b C c B a A 方法1:角化边 公式:sinA:sinB:sinC=a:b:c 或 结论: 方法2:边化角 公式:a:b:c = sinA:sinB:sinC 将原式转化为sinBcosC+sinCcosB=sin2A,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求解。注: 三角形内常见角度转化: 五、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仰角: 俯角: 坡度: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

等边三角形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 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A.30°B.20°C.15°D.100° 3.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 B.12 C.32 D.64 4.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依次在边AB、BC、CA上取点A1、B1、C1,使AA1=BB1=CC 1=1,则△A1B1C1的面积是() A.3/4 B.3√3/4 C.9/4 D.9√3/4 5.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 △BAE,连接ED,若BC=5,BD=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E∥BC B.∠ADE=∠BDC C.△BDE是等边三角形D.△ADE的周长是9 6.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A.1/3 B.1/2 C.2/3 D.不能确定 7.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O的边OB在x轴上,将△ABO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30°得到三角形OA1B1,则点A1的坐标为()A.(√3,1) B.√3,-1) C.(1,-√3) D.(2,-1) 8.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1/3×1/2)5a B.(1/2×1/3)5a C.(1/3×1/2)6a D.(1/2×1/3)6a 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S△EBC=1,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下列结论:①?ACE≌?DCB②∠AFD=60③?CMN是等边三角形④FC平分∠AFB⑤MN∥AB.,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