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城市案例】“大巴黎改造计划”

巴黎正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大巴黎改造计划”。通过这一投资额高达1000亿欧元的计划,法国希望将巴黎现有的地铁规模增加一倍,并期待这一计划每年为“大巴黎”地区创造600亿欧元的公共收入。

我们所谈论的“大巴黎”并不是“巴黎市”。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巴黎市和巴黎大区是相互独立的。狭义的巴黎城是法国的第75省,只有20个街区,分布在如今巴黎市区的环城路内,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上塞纳省、塞纳-圣但尼省、瓦勒德马恩省这三个与巴黎环城路紧邻的省份,构成了巴黎的“小皇冠”区域。再往外,则是巴黎的“大皇冠”区域,包括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的内侧部分。上述整个区域共8个省,共同组成了“法兰西岛”大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巴黎”。在历史上,巴黎经过了两次脱胎换骨,从而形成了今天巴黎市和巴黎大区的模样。

巴黎城的第一次大变身,是在拿破仑三世时代。当时的那次巴黎改造计划由奥斯曼男爵统领,这一计划最主要的审美取向是以“大”为美。奥斯曼拆除了大量的旧建筑,像切蛋糕

似的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种设计具有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但是,奥斯曼的计划也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严重破坏。

到了20世纪60年代,巴黎开始了第二次改造。这次改造不再在老城区上“动刀子”,而是通过建设新城区,将工业、金融业等行业迁出中心区域,并通过修建配套工程、高等级公路、高速地铁等措施,将巴黎市与巴黎大区联系起来。

如果眼下这项“大巴黎改造计划”进展顺利,将让巴黎迎来第三次大变身。

去年11月,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负责交通、海洋和渔业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维达利斯来华访问期间,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巴黎改造计划”中,公共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每天在法兰西大区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超过850万人,人们每天花在路上的平均时间已从60年前的10分钟攀升至如今的80分钟;法兰西大区以全法国10%的交通路网承担着40%的交通流量。

据悉,在“大巴黎改造计划”中,仅地铁改造的投资就高达

270亿欧元。地铁增改工程预计将在2017年动工,2030年全部完工,届时,巴黎的地铁规模将翻一番,从200多公里增加至400余公里,新建地铁站70个。另外,还将有60亿欧元将用于已有线路的升级和改造。这项工程完成后,将可以使90%的大区居民居住在离地铁站2公里以内的区域。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也将有助于缩小法兰西大区内部不同区域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

除了修路,还要建房。在未来25年内,大巴黎地区计划共新建超过150万套住房。这些新建住房的选址和建设都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量与办公、学校、文化和其他各功能区域临近,以方便居民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控制污染;同时将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

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大巴黎改造计划”的出发点和目标。法兰西大区占法国经济总量的30%。据估计,大型工程建设、公共交通网的扩展和升级换代,将每年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另据法兰西大区工商会预计,到2030年,“大巴黎改造计划”将为大区带来每年600亿欧元的公共收入;2015~2020年的地方经济增速将从1.5%增加到2%,

2020~2030年的增速将从2%提高到2.5%,2030年以后达到3%。

说完“大巴黎”,再来看看“小巴黎”。对“小巴黎”来说,近年来城市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比如巴黎城区内房屋的租金呈连年上涨趋势,非洲裔和阿拉伯裔移民聚集区域社会治安状况依然堪忧,幼儿园和养老院逐渐面临饱和,等等。

面对挑战,巴黎市也有一些新举措。

为努力变得更“绿色”更“生态”,巴黎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和电动小汽车供市民使用,在塞纳河两岸开辟更多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给汽车提供的道路资源减少,交通拥堵的情况更加频繁地出现。

作为首都的巴黎,一直是法国大部分政府部门的所在地。但近年来,为了节约开支、提升办公效率,法国的各个部委纷纷将自己分散在巴黎城各处的办公地点出售,改为“集中办公”。例如,法国外交部就将自己的14个办公地点缩减到了3个。

巴黎也不是一味疏解。为提升自己在与伦敦、柏林等欧洲大城市竞争中的竞争力,巴黎也十分着力于吸引更多的国际大

型企业和创新性小企业将办公室设在巴黎城内。巴黎的未来城市规划还与一些国际大型活动密不可分,巴黎已经正式提出了主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2025年世界博览会的申请,这些申办活动都将对巴黎的城市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法国人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一些理念和经验可资借鉴。法国建筑大师、建筑新未来主义创始人德尼斯·岚明(Denis Laming )去年11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解决“城市病”,一定不要再将城市“平铺”出去,因为城市越来越大之后会带来许多弊病。公共交通本来就很难组织,即使公共交通系统建立起来,人从住所或办公地到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往往也会很大。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和碰撞会越来越少,会减少个体的团体归属感。岚明所倡导的“新未来主义”,就是将“人”作为主要的衡量尺度。他说:“一个城市给人提供的功能,不仅是一个屋檐,而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错误!未定义书签。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蔡屋围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岗厦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渔农村改造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冲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鹿丹村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旺多姆城市广场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2015-2016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城市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旺多姆广场 姓名: 阮林 班级: 景观建筑设计 学号: 20121150124

在全世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表现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含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案就以巴黎的旺多姆广场为例对城市广场进行初步的解析。 一、城市广场简介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的历史沿革 古希腊城市广场,如普南城的中心广场,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古罗马建造的城市中心广场开始时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

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开波广场就是一例。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后者是一个市政广场,雄踞于罗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气势雄伟,是罗马城的象征。威尼斯城的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被誉为“欧洲的客厅”。17~18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产生了像巴西利亚三权广场这样一种新的空间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城市缺乏公众活动的广场。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此外,很多小城镇上还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广场。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众活动使用,相反,还要求他们肃静回避。这在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中更为突出,如宫城或皇城前都有宫廷广场,但不开放。明清北京城设置了一个既有横街又有纵街的“T”字形宫廷广场(在今天安门广场)。在纵向广场两侧建有千步廊,并集中布置中央级官署。广场三面入口处都有重门,严禁市民入内,显示宫阙门禁森严的气氛。 三、案例分析 (一)简介 旺多姆广场(Place

巴黎城市规划

巴黎城市规划 如今巴黎的城市风貌八成都是来自于19实际的奥斯曼男爵著名的“巴黎大改造”。在他18 年的规划设计师任期内,启用了著名的城市建筑师欧仁·贝尔格朗德等一批建筑师、规划专家和水利专家,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改造。 巴黎城市规划中最富特色的就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拆除了大量的旧建筑,切蛋糕似的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并在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总体层面属于一套切口(percee)系统,即将城市切开,也将城市与大型纪念物如广场,火车站,重要公共建筑联系在一起。 这一切口与纪念性建筑的双重网络有三个目的:将纪念物孤立,相互之间以视觉相联系以提高价值;反对不卫生和破败之物,四处树立现代性的图像:空间与光明;从火车站到火车站,从片区到片区的交通方式。 附上一张图:以戴高乐广场Place de l’Etoile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街道。“巴黎大改造”中的路网采用了西克斯图五世的罗马规划方案。连接城市范围内相距遥远的中心,,一端是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另一端为卢浮宫、奥塞博物馆等重要地标,道路的延伸也同样如此,每一条都对准纪念性建筑或标志。他们仅仅作为视线尽端的一个焦点来感知,没有在城市空间和建筑之间形成任何关联。

街区的产权地块划分遵循了几条特别明显的原则:1)每个地块的布局严格垂直于街道2)街区内部的中央划分线是街区锐角的等分线,在三角形的街区中和转角处,这条中线调和了街区几何上的不规则性。3)如果不考虑那些进深方向伸展的地块,各个地块均居有大致的规模。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和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有意识地营造城市景观。巴黎形成了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网、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的格局。 这次城市规划十分重视公共绿地建设,新规划建设了数个大型公园,使之成为“城市之肺”,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例如,将采矿场改造成山丘公园,此举让市民大加赞赏。这次规划在水利专家的主持下,还创立了巴黎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个系统工程至今被公认为最完美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其中部分下水道系统后来被规划为博物馆,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提要: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某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实践,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模式;生态结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work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renewal city work practice,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the city update; mode; ecological structure 1 工程概况 某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城市更新已经成为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课题。突出表现为“大拆大建”的粗暴改造方式。城市更新是该城市空间资源紧缺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对于“尚且年轻”的该市而言,物质性空间老化带来的旧城更新需求并不大,相反以功能性老化为主要诉求。一味地采取拆建模式,可能带来大量的碳成本,包括拆除中形成的建筑垃圾、巨大的建设成本以及建筑使用者转移带来的各类成本。因此,该市更应倡导由传统“大拆大建”的旧城模式向渐进式、适应式的综合环境整治的城市更新模式转型。另外,城市更新中的各类利益短视的行为也可能带来“非低碳”的问题。比如开发商对地产利润的片面追求,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压力的增加。而好大喜功的政绩

追求,可能会造成城市空间的低效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空间权益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从以往城市更新的教训来看,往往是更多的道路被不当地拓宽,以接纳更多的小汽车使用。房地产商也倾向于那些具有高回报价值的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而公共配套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则可能被挤占或忽略。另外,一些本应得到挖掘和提升的空间并未城市更新中受到重视,比如小型的街头绿地、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被污染的河流、不安全的地下通道等等。相反,一些生态景观或视线通廊被遮挡,公共的景观和服务空间被私有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偏颇的城市空间服务对象仍缺乏有效的校正。 虽然许多建筑被推倒重建,建筑功能得以修缮或破败的外观焕然一新,然而建筑节能标准并非都能得到更新,甚至一些非节能材料的运用可能导致建筑能耗的大幅提升。 上述各类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非低碳”问题,究其实质是指导城市更新的空间价值观并未得到更新,生态低碳的目标并未成为衡量更新成败的关键“标尺”。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更应是城市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更新、乃至空间服务对象的更新。城市更新的过程,是重新分配空间利益的过程,也是城市重新选择生态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机会。 2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寻求城市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城市更新案例集萃

Multicultural built environment Energy efficiency & conservation Globalisation & local cultures Water & sustainability Cultural tourism & sustainability Heritage conservation Pedagogy for sustainability 相关信息见https://www.doczj.com/doc/e414672916.html,/gben2006(于立供稿) World Class Cities: Environmental Impacts, Planning Opportunities? 国际城市规划和环境协会第7届国际研讨会(UPE7) ——“世界城市:环境影响,规划机遇?” 时间:2007年1月3~5日 地点:泰国曼谷 承办:泰国Kasetsart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 研讨会汇聚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专业和学术界人士,共同探讨近期有关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城市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方法。2007年研讨会将集中讨论“世界城市”的问题。 征集论文议题: ●“世界等级”现象如何与我们城市复杂的环境成功地联 系在一起? ●这种现象会给规划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给城市区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某个“世界城市”的存在是否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其他城 市缺乏资源? ●获取“世界城市”地位的城市是否能够改善市民的生活 质量,而且这些城市发生的改变是可持续的吗? 相关信息见http://www.arch.ku.ac.th(于立供稿) 2006世界规划师大会 时间:2006年6月17 ~20日 地点:加拿大温哥华 由加拿大规划师学会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规划协会联合承办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化概念为行动”,其中4个子议题分别是:“提高规划绩效:为基础需求规划”,“为无规划的区域规划:自然世界和突发事件”,“为创造性的变革规划:多样性与社会变革”,“规划的衔接:管治、程序和专业特性”。会议注册程序已经启动,相关信息可在其官方网页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e414672916.html,/上获得。(徐苗供稿)>>>案例集萃 Cases 主持人:郭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gj510gj@https://www.doczj.com/doc/e414672916.htm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城市从空间形态的外部拓展为主转变为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拓展同时进行,城市建设从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质和量齐头并进。在这种背景下,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实践越来越多,有关旧城改造的模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方面,国外城市显然比我们早几十年经历了这个阶段,学习和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案例,对我国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之路的探索大有裨益。为了方便同行借鉴,介绍三种典型的城市功能区(旧居住区、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滨水区)改造与更新的案例。 ——主持人 国外城市规划2006 Vol.21, No.2105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大巴黎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大巴黎 规划规划新方法之新方法之新方法之尝试尝试 为了更好的规划大巴黎城市群,法国政府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不同尺度、不同领域的规划。包括从区域,省,城市以及到城镇各个尺度,街区; 涵盖从土地利用,住宅及设施建设,气候,大气环境,能源方面各个方面。 一、规划城市和规划城市和治理交通治理交通治理交通同步进行同步进行 众所周知,城市发展和交通之间的存在着最本质、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大巴黎地区,1965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包括, 5个新城规划, 4条放射线路的快速铁路系统(RER )规划,以及高速公路系统的规划,根据此规划,线路服务于700万局民,并且其辐射地区将在30内年吸引700万新的居民。 如今--五十年之后 ,大巴黎地区正在规划,8项国家级建设项目,6条高速铁路以及一个双核心“8"字形的快速铁路交通系统。此系统服务于1200万居民,并在20年时间里,吸引100万新居民。此系统沿线新车站附近地区(之前为城市建成区或是农业用地)的开发建设,得到国家法律,与当地政府或者区域联合政府土地开发合同的共同保障。 二、新的政策和手段新的政策和手段::@d aménagement durable? 短短几年,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思想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大巴黎地区的发展面貌。 巴黎700万甚至900万居民的日常消费,投资及生活模式直接影响其所在城市的发展。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经济可持续,生活可持续,环境可持续, 提出一个综合的研究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关注于决策者,这些决策者包括城市居民,公司,政府和其行政部门。总的来说,大巴黎区域内包括500万决策人, 他们可能是个人或集体,可能是代表大众的,也可能是私人, 每个决策人都有自己的决定,其中的一些可能受到政策,及国家行政手段的影响。 如何整合这大量的独立决策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为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督的补充,建立一种机制,一种手段以使所有的决策人更好了解可持续发展 ,以地方的利益出发做出一个慎重的、有远见的决定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提出@d aménagement durable?这一工作方法,从地区的利益为出发点,将重要问题归纳简化成12 个可以量化指标体系。应用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优势,第一,它可使决策者--居民,企业,当权政府及行政部门更易了解相关问题并做出选择;第二,从资金投入到项目实施,总资金的管理以及土地使用,此方法可以在项目进程的各个阶段综合考量项目的各个方面,以做出最好的决策。 因此,我们将各地市长、区域长官也作为影响当地决策的关键要素予考量。和当地其他他决策者--居民、公司等一起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决定当地的政策实施,包括政府资金的投入,信息传播,主要工程建设等。 具体来说,这个评价系统包含12 个主要的评价方面,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 巴黎,一座爱情之城、浪漫之都,是塞纳河畔的艺术与历史之都。巴黎的城市规划而是极其经典也是各地城市规划效仿的典范。 谈起巴黎的城市规划,溢美之词已泛滥至陈腔。巴黎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其中拿破仑三世时代的第一次改造由奥斯曼主持,这次改造以大规模的规划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城市格局,使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小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但是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破坏;第二次改造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十九世纪,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在巴黎市区加盖房屋,城市中出现了密度过高的现象。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男爵在1858年到1871年之间的18年间进行了对巴黎的改造工程,这次改造使巴黎脱胎换骨,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奥斯曼在任塞纳省省长之前,巴黎已经“病了”。巴黎面临着严重的交通的问题,水的供应不足,建筑破旧,而巴黎的市中心西堤岛已经成为娼妓、犯罪的中心。所以奥斯曼的任务就是“净化巴黎”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毫不迟疑地开辟道路、大街和公共空间,在原有的建筑和区域中完成了160公里的大街与道路。他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在新建的道路两旁建造了新的建筑,严格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 基础建设是奥斯曼改造巴黎的又一大难题。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没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奥斯曼设计的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高度足以让人通过,也设有街名。现在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篇一: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 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见图3-1 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其中常绿乔

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见图3-2、3-3、 3-4 图2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1) 图3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2) 图4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3) 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造景的另一特色就是观赏和实用并重,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整个甜城湖湖岸拥有贯穿全境的亲水步行道、石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与种类、大小、姿态、色彩和疏密不同的植物群落像珍珠项链般者串连起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线效果和感受,形成了一个优美、和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见图3-5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旧住宅改造案例分析

旧住宅改造应以人为本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关键字:旧住宅,改造,以人为本,和谐改造 前言: 上海旧住宅有各种难处,是全国出了名的。上海是个大都市,可很多居民居住的房屋小得挤的无法想象。 不过,近年来上海旧房改造工程搞得轰轰烈烈。上海市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内各式旧住宅进行改造。其初衷定是好的。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居民需要改造什么?怎样的改造方式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对比一个正在改造中的小区和一个已经完成改造的小区,虽然这两个小区离得很近,但由于改造进度与改造方式等的不同,两个小区的居民对“旧住宅改造”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小区改造过程与结果的比较分析,找出旧住宅区改造的问题症结,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案例调研: 鞍山四村二区(59-79号)、鞍山四村三区(80-116号) 小区区位图 小区简介: 这两个小区同属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分属不同的居委会。它们在1999年改造前

的历史沿革大体上是一样的。 鞍山四村始建于1954年,建于著名的上海“两万户”建成之后,为三层砖木结构。当时国家正处于解放后经济恢复期,当时的上海居民普遍居住在石库门之类的旧式里弄里,非常拥挤,公共设施条件也相当差。而鞍山四村之类工人新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小区设计标准低、间距宽、占地广。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的进步,居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也要求政府对这片小区进行改建。改建主要在原本三层的砖木结构房屋上加建了两层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并在小区内加建了一些公共设施,在小区外加建了菜场。户型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外也加建了一些混合结构的住房,为四至六层。 1999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的“平改坡”旧房改建工程,改造重点为环境改造、房屋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据居民讲,由于二区内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改建难度较大,第一次大规模改建中并没有进行到这里。而三区则从房屋,到环境,再到配套设施良都进行了良好的整改。 调研情况: 1.居民和社会结构 两个小区的居民大都为中低收入者,上海本地人占大多数,年龄成份偏老龄化。这两个小区建造得比较早,有些居民从小区建成起就居住在这里,更有许多居民就出生在这里。尤其在一到三层,有很多“看着小区成长起来”的居民。 这里的住房条件不大好,年青一代有能力的都搬了出去。致使这里老龄化程度重。 三区也是同样。黄昏时分,小区活动广场和公共绿地里,随处可见散步锻炼、下棋聊天的老人。他们在小区里的生活自由而安全。 2.小区住房的户型、面积 两个小区在“平改坡”改造前,都为不成套的住宅,为上海典型的“新工房”。两户为一个单位,共用一间厨房(8.5m2)、一个卫生间(1.2 m2)。每户拥有一间卧室,有大小间之别(大间20.4m2,小间15.3m2)。 三区在改造后大部分房屋成了外楼梯连廊式。 而二区正在改建的住宅将要改为“独门不独户”的住宅。 3.改造重点和方式 三区改造重点:建造独门独户,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平改坡,外楼梯。 三区从2000年起进行旧房改造,历时两年多,对小区内几十幢工房进行了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平顶山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班级 ——平顶山市的城市设计美学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一个集约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一定地域中的经济实体、政治社会实体、科学文化实体的统一。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对探讨城市美学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有重要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对于城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美的城市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焦点,无论是想象的美还是感觉的美,都会让人因陶醉而向往的。城市规划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来做出发点的,其构思的中心就在于怎样构造意象、经营意向,而往上延伸还要体现审美的意象,也就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最大限度的感受到美的存在,所以说城市功能的美是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美是必要的。审美的意象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设计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向往。而其城市规划的思想,主要有体现城市的对称美、整体美。对于平顶山和深圳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体现城市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周围环境融合的一种思想,它同样有着自己的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同时实现了人对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 城市的美由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宗教信仰和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能用一条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城市,只要城市所具有的特征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就是美的表现。纵观各国、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美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美的城市是始终存

在的,这些想法造就了过去很多城市的辉煌和伟大,展现城市的美是城市规划者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1.平顶山总体美 平顶山市的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平顶山市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苏坟、风景如画的II 尧山自然保护区、集山、林、湖、城为一体的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烟波 浩淼的昭平湖、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 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 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 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 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及实施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1年01月26日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林肯纪念堂和倒影池,次轴线南端正对白宫处建成杰弗逊纪念堂,林荫道两侧建造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在空间设计上,除方尖塔是制高点外,国会大厦高45米,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古典柱式。由于有大片绿地、水面,因此整个空间布局开放、舒展、活泼,体现了城市的性质和主题。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与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 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 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