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事业的地位日益得到提升,总体上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有效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在我国,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特殊需要儿童有了入学的机会,随班就读有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随班就读的研究工作也进一步展开并取得了成就。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随班就读的支持体系不完善、班额过大、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等。如何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因素。本文就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

Teachers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trai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social progress, the status of special educ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improved, overall China's special education has made effective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ome weak links. In China,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teaching,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help popularize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enrolled; research work for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further expanded and made achievement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also expo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support system is imperfect, class size is too larg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other times not.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the leve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city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This paper makes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eachers in regular class.

key words teachers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目录

前言 (4)

一、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与随班就读教师现状 (4)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 (4)

(二)随班就读教师的现状 (6)

二、针对以上随班就读及随班就读教师现状,提出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7)

(一)随班就读教师现状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7)

(二)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 (9)

1.随班就读教师要掌握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情感 (9)

2.转变随班就读教师的态度,树立全纳教育思想 (11)

3.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 (12)

4.增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合作能力 (13)

三、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人们对特殊需要儿童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上个世纪中,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入,使特殊教育渐渐从隔离教育走向了全纳教育。自1994年萨拉曼卡会议以来,全纳教育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前沿话题,深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期待。我国政府依据国情制定了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的政策,即我国现阶段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模式,这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我国自1987年至今,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实践,特殊教育工作者经过艰难摸索,形成了我国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并随着特殊教育的深入发展,随班就读模式也得到了不断完善。然而,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也出现了问题。“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混读”,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并未得到应有的教育。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随班就读教师是主要因素,随班就读教师的责任心、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观念等直接影响随班就读的质量。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与随班就读教师现状

(一)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

人类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从开始的残酷对待,并认为特殊需要儿童是恶魔缠身,到理性的医学认识,特殊需要儿童是由于身体的某种缺陷造成的,再到给予他们有限的教育。在西方国家,特殊需要儿童正常化教育的兴起,回归主流社会思潮的提出,一体化教育的发展,以及全纳教育的理念,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全纳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纳教育思想是以西方平等、自由、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为基础, 倡导零拒绝的哲学;通过学校资源重组,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单一的、整合的系统;使普通学校能够为社区内所有儿童提

供高质量的适合儿童不同学习特点的、没有歧视的教育。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上发布的行动纲领中呼吁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全纳学校, 并通过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确保特殊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该会议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萨拉曼卡宣言》指出:“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全纳教育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和变革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社会中,全纳教育的实施便是以随班就读的形式进行的,事实上随班就读这种教育形式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就早已存在,在四川大巴山区的农村在20世纪50年代就接受了当地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就是将特殊需要儿童安排进普通学校,让他们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班级内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它不是把特殊需要儿童简单的放进普通班里,而是创造条件,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应的教育。目前,我国安置特殊需要儿童共有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设置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三种安置形式。与前两种相比,随班就读最大优点就是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尽可能的正常场所,使特殊需要儿童最大限度与普通儿童一起生活、学习,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加接近正常社会的环境,避免在专门教育机构中造成的隔离。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便倡导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1988年教育部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进行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1989年原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1992年原国家教委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自1990 年起原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或部分省市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研讨会。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了全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公议,总结了几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经验。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于此同时,随着随班就读发展,也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如: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需要;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等。其中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是影响随班就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普通学校有经验的随班就读教师数量不足。由于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所以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是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的代课教师担任的。其次,师资质量有待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缺乏“全纳教育”的意识,也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资源教师的培训,资源教室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第三,师资力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教育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明显比相对不发达地区强很多。由此可见,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发展问题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困难,采取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如何培养和发展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随班就读教师的现状

实践证明,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师资成为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据1998年统计资料,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中从高师和中师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比例分别为0.7%和20.6%,经过半年以上特殊教育培训比例为14.9%,而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中几乎100%是普通师范毕业(华国栋2001)。对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学校、教师表现出教育无能的现象, 致使随班就读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帮助,出现学生随班就坐或随班就混的情况( 陈云英,2003)因此分析随班就读教师的现状,对于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随班就读教师的现状分析是人们在认识某一地区随班就读教师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相关方面研究的基石。在2010年马红英、谭和平做的《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最为详尽,具体包括:随班就读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教授过的残疾学生类别和所承担的教学科目)、随班就读教师对于随班就读的总体认识(基本认识和对于特殊教育知识的了解)、针对随读生所展开的教育训练的内容、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现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随班就读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态度、随班就读教师对不同类型随班就读学生的态度、随班就读教师的困难和教育支持需求等等。这些调查结果的共同发现有:教

师们对随班就读持理性认识,对残疾学生的接纳度较高,愿意接受特殊教育相关培训.但是总体上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倾向于接纳肢体残疾、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学习障碍的学生,而对脑瘫、自闭症以及情绪行为障碍的学生接纳程度较低。

二、针对以上随班就读及随班就读教师现状,提出对提高教师专

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随班就读教师现状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还需要大力前行。而随班就读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要解决随班就读教师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产生随班就读教师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目前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随班就读教师自身的原因,如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等。目前随班就读教师多数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知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关注到随班就读生的特殊需要,致使随班就读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中,多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只是接受表面信息或听过则忘,当再次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茫然失措,或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教学,这样培训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在教师培训中,

教师应当转变成为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不仅记录笔记内容还要加以记忆,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使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培训过程中互动交流,听课时要带着问题,然后进行教师间的讨论交流,然后写出自己心得体会,改变以往培训中只注重信息输入过程,而不注重信息输入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培训中互动氛围,又能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及积极性,更为重要的可以帮助教师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最终,让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儿童得到应有的发展。

其次,随班就读教师态度及接纳程度不高。态度先于行动,只有态度发生改变了,才能有真正的行动、才能做的更好。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有特色安置形式,是全纳教育在我国的体现。虽然随班就读的教师绝对数量不少,但是这些教师却是相对较少接受与普通儿童相比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的专业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不甚了解,因此相关人员的观念还没有从普通儿童转变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对随班就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最后,关于随班就读教师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且执行不足。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未真正落实。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三十六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该法规执行已经十五年

了,但是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并未得到严格执行,主要是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起点较晚,到目前中等特殊师范毕业生仍然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并且很多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进入到特殊教育的队伍中来,这些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大,而且只是通过简单的职前培训,取得特殊教育课程的结业证书,并没有真正获得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证书,特殊教育教师的水平提高不大。另外,相关法律规定对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的条件表述不清楚;相关法律、文件对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

(二)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

1.随班就读教师要掌握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情感

掌握一些基础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是胜任随班就读教师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基本的理论基础作指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 特殊需要儿童的含义及类型;全纳教育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如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特定班级的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与自己班上的特殊需要儿童有关的基础知识。此外,教师掌握一些必须的基本技能。教师不仅仅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训练,也要善于将各个领域的活动整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基本的音乐、舞蹈、器乐演奏能力、技巧。实施全纳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口语表达、游戏技能以及运用身体语言,与特殊需要儿童进行交流, 沟通的技巧等。如果课堂中有听力障碍儿童或视力障碍儿童,就需要教师具备特殊沟通技能,如懂得手语或盲文等.

为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随班就读教师职前特殊教育的培养。职前培养对于教师的任职后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教师在职前

学习特殊教育知识、技能是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普通师范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渗入特殊教育专业的知识,特别应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中穿插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知识,为从事随班就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普通师范教育中的特殊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或设为必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课程或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把普通师资培养和特殊师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普通师资培养特殊化,特殊师资培养普通化。这种做法有益于教师未来的发展,有益于提高残疾儿童的受教育质量,也有益于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同发展,这种做法应得到大力提倡。

另一方面强化随班就读职后的特殊教育培养。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全区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增强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的交流,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结合举办特教骨干培训班,进行随班就读教学、差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以及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理论培训,将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同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多层次指导,提高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普通学校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一般教育的能力,还要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制订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随班就读工作教师必备的能力。为了使普通学校教师掌握这一技能,特教学校安排巡回指导教师,多次组织专题培训班,请特教专家讲解制订个别教育计划的意义、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咨询、个别辅导、现场指导、下校听课等形式进行全员、全方位指导,使随班就读教师全部达到合格标准。让随班就读教师为特殊需要学生制订包括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个别教育计划,以保证特殊需要学生学有所得,真正做到既“随班”又“就读”。随班就读教师做公开课,展示分组分层教学、协同教学等教学模式,听随班就读教师的研究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相结合,提高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随班就读教师要具有帮助特殊需要儿童的良好情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在心理方面也常常有与普通儿童不同的问题。如不同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总是很敏感, 自尊心很强, 不甘落后,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管理, 也要区别对待。教师应更多采用柔性管理方式, 注重情感投入, 以理化人,以情感人, 在了解特殊儿童心

理和需求的基础上, 更多地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这些孩子逐步地适应环境,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贯彻成功教育原则,通过改革教育管理观念和方法,不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生活的强者。

2.转变随班就读教师的态度,树立全纳教育思想

如果教师的观念一直停留在以前的层次,那么要让这些特殊需要儿童得到充分发展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对随班就读所持的态度比较消极,具体到各类学生,学生的残疾程度越高,教师的这种倾向性就越明显。教师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到班里来随班就读,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担心随班就读学生的成绩若上不去,会影响本班或本校的升学率,影响自己的教学成果;有些教师担心教随班就读学生会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则害怕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处理不好关系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由于特教知识的缺失,担心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因此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这些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也是极其必要的。对于教师来讲,,在管理上已经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几个特殊孩子,那么教学的难度会明显加大,所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随班就读的老师更大的支持,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支持,物质上也一样应给与帮助。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本身对特殊儿童态度的转变。

教师要树立一种全纳教育的思想,不仅是表面的,浅层的接纳特殊需要儿童,更应该中在内心中真诚的接纳他们,是他们为班级的一份子,在管理中平等对待,民主一致。全纳教育是一种态度、信仰, 它强调尊重每个儿童特殊的禀赋和需要, 努力使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都感到被接纳、安全及成功。它以所有的特殊需要儿童都有权与同龄儿童一起在自然的、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为前提,强调给予学生平等参与所有学校活动的机会。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纳入学校的相应班级后, 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教育, 教师要具备接纳这些学生的真诚态度,或者说, 从他们内心来讲, 对这些学生的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给予这些学生特殊的支持和帮助。在我国传统的课堂里,几乎每个班

级都存在着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我们要改变特殊需要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的状况。教师从根本上要有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和态度, 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漠然视之的态度, 教师多让让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多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也去发动班里的其他同学与这些孩子进行交往, 帮助这些孩子。如果教师的全纳态度,仅仅是让特殊需要的儿童争取到了这样有限的关照,实际上只达到了物理环境上的回归, 而没有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接纳和平等对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毫无裨益, 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特殊儿童回归普通课堂还不如留在特殊学校里得到的关照更多。因此,教师对全纳教育确立正确态度,从事全纳教育的教师要特别具备热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做不到这一点, 随班就读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3.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

随班就读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他不仅含有普通儿童还有特殊需要儿童,不同的儿童见明显的差异,学习的接受能力及其他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随班就读教师应该有分层教学的能力。所谓分层教学能力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知识的能力等,分成程度不同的层次,对于不同的层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这种分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甚至是他们的想法与观念。对于分层的形式教师不要过分明显展露,以免造成学生的自卑感、过分自豪感或骄傲感。

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于不同的儿童设定相应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成功的期待及自我评价,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目标设置过高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信心,教师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烦恼;如果目标设置过低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积极性,甚至学生会感到自大,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此外,教师也会感到缺乏挑战性。换句话说,随班就读班级教学目标不能大一统,要富有一定的弹性。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特殊需要儿童应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并给以即使帮助与反馈,以形成合理的期望为目标。二、教师分层教学能力不仅体现在目标设置上,还应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策略选择。以班级的形式进行教学必然有其突出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课程进度一致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却不同,特别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如何克服及减小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及不利影

响,则需要动用教师的聪明才智,教师的创造力了。在课堂采取合理的策略,讨论与讲授结合、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并行等。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多关注在课堂的表现,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与表扬,提高其自信心。在课后进行适当的辅导逐步提高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羊肠自我教育的习惯。

随班就读教师分层教学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学生家长的配合程度,学校资源配备不足,工作时间紧张,学习机会较少,教育评价不合理,自身缺乏知识技能及恰当的教学方法等,对于以上因素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较为详细,该文中认为“缺少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紧张”是教师展业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存在着护卫制约的关系,因为教学方法不恰当,导致随班就读生课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与学生有效沟通”“知识技能缺乏”和“教学目标制定”等也是随班就读教书所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支持,专业能力不足,容易导致教学工作中焦虑情绪。所以鉴于此,我们应该为随班就读教师寻求和提供持续、有力的专业支持。即尽快建立结构合理、能真正提供教育教学支持的专家团队,并开展不定时的定点支持工作。要求专家团队必须深入随班就读课堂与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以保证提供的支持和专门的知识符合教师的实际的需要。

另有关于“教育评价的合理性问题”也是影响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因素。目前教育质量监控都是使用一张试卷,因此不可能专门为随班生特别设计或这调整,导致随班生的成绩整体上跟班上其他学生的差距很大,“偶尔考试考的比别人好,也是因为老师在她身上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很多。"所以大部分随班就读教师都对现有的针对随班生的评价方式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和不满,“对随班就读工作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评价很容易导致老师的急功近利,牵扯精力太多,太累,应该考虑随班生的特殊性,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评价。"对此,不同学校和老师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4.增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合作能力

全纳教育思想强调“合作学习,共同生活”的理念,随班就读是全纳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我国的一种创新,也应坚持这一信念。共同生活就是所有儿童,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需要儿童,都在一起生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是通过团体合作方式,形

成团体内合作学习,并在团体间形成积极正向的竞争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机制。合作学习是竞争方法的代替,强调共同协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儿童间的合作,还有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教师拥有合作教学的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拥有指导学生间合作的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倡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氛围,小组间的同学要积极合作,交流经验和意见,教师并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当小组同学在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方面有进步时,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建议;当小组同学忽略或漠视同组的特殊需要儿童是,教师也应给予批评,以改变这种状态。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合作。教师如何才能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主动交流,谈心是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办法。特殊需要儿童心底敏感,自信心,自尊心较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主动与他们交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学业上给予课外的辅助,如课前给予新课的内容材料预习,课后练习。形成特别融洽的合作关系。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伙伴的关系,课堂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在生活方面,教师使学生的知心伙伴,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适当帮助,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到家的温暖,亲人般的关爱。在学习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设计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和鼓励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小组的学习中来,在获取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给以援助, 暗示解题途径, 但不代替学生思考。

最后,教师与教师、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随班就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不同的教师会采取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教学状况也会有独特的感受与领悟,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教师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有益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间有意识地开展行动研究,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之法,共同进步,提高合作的能力。学校之间要经常开展随班就读教师经验交流会,使教师们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切磋,共同提升进步,更好的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促进随班就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关系到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能力。本文就培养随班就读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方面做出了初步探讨。特殊教育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是胜任教师工作的基础要素,随班就读教育思想改变,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则是教师培养的关键点,如若思想不改变,就很难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发展。此外教师的合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这几方面的探讨还尚未改变随班就读的现状,还需进一步加深探究,并辅以实践,以求获得更全面的、系统化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马红英,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2.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3,2

3.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群文天地.2011.5

4.曾文雅,叶增编.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初探.教师教育研究.2004.11

5.康红云.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研究述评.绥化学院学报.2012.10

6.马红云,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基础教育2012.4

7.王琳琳.随班就读教师职业幸福感初探.研究实践

8.郝振军,兰继军.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中国特殊教育.2004.7

9.周强.论教师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江苏高教.2008年第4期

10.孙宏燕.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

11.邓猛.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2.周卫,汤盛钦.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中国特殊教育.1997(4)

13.李泽慧.近二十年我国随班就读教师培养研究回顾和反思.中国特殊教育.2010(6)

14.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调整策略的城乡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4)

15.黎龙辉.试论随班就读师资培养.中国特殊教育.2001(1)

16.柳树森.湖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研究报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17.陈娜.大学间为全纳教育在教师教育上的合作.教育理论研究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发展计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发展计划 为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需求有个比较充分的认识与思考,通过对美术教育理论研读、专业课程指导交流、公开课教学研究、讲座等学习形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创建崇明美术教育特色。为此,拟定升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发展的计划。 一、专业发展主要内容: 1、美术教育理论学习与指导 2、美术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 3、美术专业技能辅导与点评 4、美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文、案例 5、小学美术公开课课堂教学研究 6、升华小学美术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7、引领学生参加美术艺术创作比赛 二、美术教师发展目标与方向 1、通过对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了解美术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全面掌握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能积极参与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并能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学术交流资料。在校的层面上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我校的美术教育进程。 2、在专业指导方面,要努力研究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把握美术学习与考试的方向,认真探讨和交流相互的教学经验,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3、在校的范围内,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某领域内有很好的研究与成果。 三、实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阅读有关美术教育理论书籍,集中与自学结合,每年精读一本自选美术欣赏或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撰写学习心得,并进行专题学习交流。 2、每学年上一次有质量的教学公开课,和写一篇有思考的教学论文或案例。分小组或年级进行听课与评课,并写好课后反思与提高对策。

3、美术教师按不同特长或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归类,组建美术教师学科发展小组:1、美术教育专业理论研究2、小学艺术欣赏课堂教学研究3、美术辅导与学习指导研究。 4、从课堂教学能力着手,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指导能力,在行为方法上下功夫,形成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内化教改理论,并用于课堂实际。 5、学生习作展 四、分二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1、教师达成共识,对提升美术教师的学习内容及过程进行调整与完善。 2、以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方向,进行自我的目标设定,并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 3、对不同特长的专业教师进行归类与摸底,组建不同的发展小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术空间,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的探究积极性。 5、在教育教学同时,开展研讨课、公开课等不同形式的主题研讨,开展集体备课、写教案、写教学设计、写课后反思、写评课报告等,倡导教师科研成果意识及反思意识。 第二阶段: 1、每年在校刊、市级以上教研刊物上发表专题研究论文。 2、联系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比较与改进。 3、每学年教师有一堂公开课。 6、对小学美术有一份质量分析。 7、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展以课题带动教师发展的模式,每个研究小组要有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并定时与课题组成员沟通。 五、考核形式 由美术组各成员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学校审核小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教师业务档案。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教师,从古至今有很多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教师观,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教师是社会化了的普通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是在与学生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四种: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我主要说一下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一.教学管理能力 作为专职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课堂管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呢?首先,要求教师对教育对象做全面的了解,包括性格、学习、交友、家庭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其次,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要坦诚、耐心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激励的前提;最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对学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我的做法: 1.知人、识人:每接手一班新学生,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再通过侧面了解等方式认知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先培训再开班:任教十多年了,我真正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只有两届学生,其他的就是每年接手新初三。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教育环境,初三学生是经过初一初二到重新分班,换老师。如何让生生、师生最快融合,学期初我不是先开课而是先开会,对学生进行培训。如:我的课堂宗旨、课堂标准、课堂规范、课堂要求等。并达成君子协定。 3.把尊重、关爱放在首位:凡事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有事就和学生商量,充分信任学生。 4.家校联合:“走出去”必要时走进学生家庭,以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请进来”有计划的邀请家长到校,进入到课堂听听课,坐下来和老师谈谈天。这样和家长融洽了感情,为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所谓“教无定法”,教育教学要做到因班制宜。 二.教学操作能力 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动口动手,更要动脑动心。这种能力对教师提出了两个要求: ①语言能力; ②非言语能力; 苏联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还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表达能力之一。 我校的做法:采用“国旗下演讲”“教师论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 “国旗下演讲”:由德育处按照计划安排好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主题内容及师生演讲顺序。教师按照由班主任到任课教师的顺序,学生按年级按班的顺序。 “教师论坛”:由教导处牵头,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以高校课堂为背景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师论坛。全体任课教师抽签抓号分组,按照每周学校拟定的主题分组进行,设专门评委打分。一组一公布分数,最后汇总排名,按照一定比例列入年度考核。 体态语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手势可以强调所要讲述的内容。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身体动作,这些动作能带动学生的活力,有的同学会在下面附和这些动作,或者发挥想象,作出类似的另外一个动作,让课程充满活力,而不会觉得呆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时刻保持真心的微笑,因为微笑是可以感染人的,能让学生觉得你是

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培训 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5年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11月24日上午8:30,我们首先走进了特教课堂,感受了特教。在特教中心,到处都充满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里的孩子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和过去,但他们却拥有比普通孩子更执着的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一个手势,一声不太清晰的问候,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无不牵动你的心,提醒你对他们的关注,对残疾失业的关爱。教室内,师生互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着。人虽少,但气氛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和谐。老师是在上课吗那分明是师生共同协奏一曲动人的爱之曲吧在这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主心骨。孩子走到那里,老师就跟到那里。教室里、操场上、休息室孩子与特教的老师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1月24日上午11:00,我们参观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当时正是课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11月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是几个特殊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非常细致地论述了随班就读中个别化教育和支持系统,智障儿童的早期筛查,以及借双慧眼看待特殊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些为我们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残疾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专家关于“随班就读中个别化教育和支持系统”的讲座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不仅让我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还让我明白残疾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教师该怎样针对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老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残疾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老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说到智障儿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关于智障儿童的信息。专家的“智障儿童的早期筛查”的讲座让我了解到智障儿童由于遗传代谢异常、产前或分娩异常及生后患病等原因造成脑损伤,因而导致患儿在理解事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不及正常同龄儿。智障儿童相对于同年龄的孩子会显得笨拙,家

随班就读家长培训记录

随班就读家长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0年9月14日培训地点克力代小学 参加人员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和学生家长(刘维丰徐彦成) 培训内容: 一、班主任介绍家长与随班就读教师认识 二、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三、张校长就随班就读的一些事宜对家长培训。 对随读智残学生的教育只依靠教师是难以奏效的,一定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自食其力,所以多数家长也会积极与学校配合。 (一)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环境对随读智残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有的家长对残疾子女抱遗弃的态度,歧视他们,不关心他们,不能平等对待智残子女和正常子女;有的家长对智残子女过分溺爱,家长有一种负罪感,对智残子女缺少应有的要求和锻炼;也有的家长碍于面子,不让智残子女外出参加活动,这些都是不利于智残学生进步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家长能正确理解智残、 理解智残子女,关心他们,对他们有一定期望。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和训练,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同时也坚持正面鼓励为主,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有利于智残学生的成长。 2.培养智残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智残儿童最终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人不可替代的。由于智残儿童认识水平比较低,家长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从认识家庭、学校到认识到社区及社区的发展;要帮助他们认识最基本的一些自然现象,如一年四季、闪电打雷等;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如怎样过马路,怎样使用火柴等;学会人与人交往,如怎样待人接物,说话 要守信用,以及努力遵守社会行为的规范等。要培养他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系鞋带、洗简单的衣物等。由于一些智残儿童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分不 清是非,容易受坏人利用,上当受骗,所以家长还要重视对他们进行道德行为方 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增强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另外家长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能给智残儿童起到示范的效果。 3.配合学校对智残儿童进行缺陷矫正补偿。 对智残儿童缺陷的矫正和补偿,进行得愈早愈好,如能在入学前对智残儿 童智力、语言进行开发训练,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入学后就要顺利得多。智残儿 童随班就读期间,家长要配合教师有计划地对智残儿童的缺陷矫正补偿,进行感知训练、活动训练。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

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捕捉孩子的信息。 1 、教师应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同生共长,要善于倾听孩子、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如:“在一些游戏中常常可听到有的孩子告诉老师,我不想参加xx 活动,”这时教师可征求孩子的意见(目的是了解孩子的兴趣),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在活动时,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用不一样的方式、通过不一样途径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建议,帮助孩子达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的让幼儿接受这一活动。 2 、在课程方面,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等形式,让幼儿来参与、积极创造、大胆表现,通过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人的接触与相互作用,通过观察来体验,获得知识经验,教育的形式要情景化、游戏化、多样化,教师要适时适度的介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 (二)、教师应积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明确教育目标,以及班级、幼儿园、家长中可利用的资源,而且应该善于运用社会、社区中的各种不同资源来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地扩展儿童的学习资源与空间。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在与家长关系中应更处于主动、积极的位置,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广大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对儿童教育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另一方面要以专业化的知识、判断和反应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增进亲自间的积极互动,提高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追求使幼儿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多了解关注幼儿的能力 1 、把一些游戏作为自主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创游戏,有选择的能力。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探索和活动时间,教师多提供的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刺激挑战性,让幼儿进行自发、自主学习。教师还可建立幼儿的成长档案,为每一个幼儿都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以纪录每位幼儿的成长历程,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承认幼儿的差异。 2 、教师还可以开设班级或园有特色的课程,如剪纸、讲故事、唱歌比赛等让幼儿有自主的选择喜欢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利用广播、宣传窗等展示幼儿素质发展的情况,给幼儿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朋友

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方法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 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计划、系统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学习培训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近年来,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四、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如磨课、沙龙和展示等。 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校内同层级教师的横向支援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因此,教师还必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 提倡校本教研与大学牵手,各级中小学教研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建立起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关系,人人平等,能者为师。 六、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课题是某一领域里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研究项目,它有效整合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能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使学生获益。 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挤时间加强专业性知识学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苦练专业知识基本功,使自己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这门学科上的复杂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研究课题有所研究,直接参与到重大课题研讨之中去,具备足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而完美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做出成绩。 2、要学会广博丰富的多种学科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影响的趋势,各学科内部的专业知识也出现相互渗透的走向。因此,教师要想把自己担任的专业课知识教好,就要钻研本学科之外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多种学科多方面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 3、要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 教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按新课程标准大胆执教,从电子计算机中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和数据,制作多种教学课件,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科技现代化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对于怎样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一下几点看法: 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方面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从心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 三方面是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都羡慕、向往的职业。 二、是创建广泛的成长平台。 学校要牢固树立成就教师就是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几代学生的理念。为教师的成长广铺路子,广搭载体。 其一是建立科学的培训学习制度。每次培训学习都让教师带着思考、疑惑、任务去参加培训,训后要带着收获回来,再把所得写成心得感悟与教师交流,产生辐射的作用。切实保障培训学习的有效性。其二是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更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建立营造“研修场”;其次

随班就读教师管理制度

xx中学随班就读教师管理制度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教师职责 4、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应由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能胜任个别化教学的教师担任。未受过特殊教育业务培训的教师,上岗前应进行短期培训。 5、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师应具备特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目标: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

和训练,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3)正确理解、灵活掌握和处理教材; (4)具有初步鉴别残疾儿童的能力; (5)会制订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健残兼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7)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6、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为特教事业作出贡献。 7、学校对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应当包括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并应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 8、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局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补贴办法,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应当给予表彰。 9、学校应当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对随班就读班级在教具、学具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先。 10.教师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11、教师应当指导残疾学生正确使用助听器、助视器等辅助用具,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新教材教法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内容设计: 研修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优质课堂 模块一:主题学习与研讨 专题讲座:《抱团式成长——教师专业标准及研修范式》 专题讲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 模块二:主题教学设计 备课内容:语文(数学)XX版X年级《》 备课要求:教师根据备课内容及研修主题独立完成备课任务。 模块三:主题课例实践研究 课例观摩:语文(数学)XX版X年级《》 模块四:主题辩课 模块五:研修活动总结提升 专题讲座:《走进深度学习的优质课堂建构》

模块一主题学习与研讨 专题讲座:《抱团式成长——教师专业标准及研修范式》 教师专业标准 2012年2月10日,为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了《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是一个历史性的定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宗旨与原则: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时代性和引领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二、意义作用: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基本准则,基本依据。 三、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一)师德为先 1.师德高尚的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典型代表---、孔子、陶行知........。 陶行知名言名句: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爱满天下。好的老师,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冬日的暖阳,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田 2.师德丧失的人对社会的危害。

花园实验小学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说课讲解

花园实验小学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 -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需要,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力措施。 2、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有利于普教带特教,特教促普教,相互结合,共同提高。 3、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其逐步完善。 二、对象 4、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指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 .03,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低视力儿童少年。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双耳听力损失,其中听力损失轻的一耳听力损失程度在41-70分贝,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重听儿童少年。 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条件应是:智商(IQ)值在50-70之间,而且没有其他残疾的轻度弱智儿童少年。 5、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应当对其残疾类别和程度进行检测鉴定和筛查,未经严格鉴定的儿童不得视为随班就读对象。 (1)视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2)听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3)肢残儿童:经医院鉴定或以残疾证为准。 (4)对智残儿童少年的确认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长和或教师提出名单,经校领导批准,由学校特教资源室筛查。 (5)智残儿童少年的鉴定或筛查结论,仅作为对其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依据,不得移作他用。其姓名和档案材料应该严格保密,由有关干部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聚焦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各种研究和讨论。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至20XX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师需要进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开启怎样的专业发展之路。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由不完善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渐进化发展过程。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三个主要方面之一,“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

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应当说,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的建立和培育,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成长。关于教师自主成长的界定,众所纷纭,莫衷一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有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师自主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既有差异,又有联系。教师成长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成长和专业成长。自主成长多与教师个体发展历程有关,以生活经验、成就或挫折、性别、年龄、社会状况、人格特质等因素为主导。专业成长更多突出工作性质与职责要求、文化氛围、外部制度等因素有关。自主成长与专业成长之间也有交叉,“一个人专业成长,未必会实现自主成长,而一旦实现自主成长,必定实现了专业成长。因为自主成长,意味超越出自教师本身的意识和决定,它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内在需求,同时向着教师认为美好或理想的方向循环往复的发展下去。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既需要外部动力,更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需要激发和推动,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否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关键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激发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素养”界定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

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变成自来水。要想教好书、育好人,自身必须加强专业素质,刻苦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干到老,学到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不辜负社会和家长的殷殷期望。 一、爱岗敬业,坚守信念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剧增,随之而来的是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的空虚。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源自教学工作的繁重,安全责任的重大,部分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早熟多变等等。还有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成见,认为教师就应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认为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默默付出;认为教师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不理俗事。殊不知,教师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有情的人,教师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我们需要职业的满足感,也需要现实生活的幸福感,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另一方面,虽然党和政府想尽办法提高教师待遇,但不可否认,教师工资比起其他行业并不算高,且地区差异明显。 这一切的一切,都容易让意志不坚定的人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排除诱惑,放弃埋怨,千

锤百炼出一颗强大的心,坚守岗位,教书育人,坚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直和职业理想,让我们的信念在平淡却感人的坚守中得到升华。 二、提高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我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我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三、灵活利用教材,大胆取舍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7月26日上午,国家督学、国培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李帅军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为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把教师业务培训作为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平民中心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员,立足岗位,注重实践,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赛评结合,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业务培训领导小组 三、培训原则 1、引领性原则 为使培训有实效,要充分发挥中心小学教研组长及教导主任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 2、全员参与性原则 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都必须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学基本能力、基本素

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全员参与培训并积极投入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自主性原则 学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载体,为了夯实教师业务培训,学校必须加强自主培训的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师业务培训。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培训活动充满活力,是培训工作持久开展的关键。 5、实效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国培”,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效性。 四、培训内容与目标 1、培训内容 ①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 ②新课程教材培训。具体内容为教材编排解读和教材处理培训。 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导入、提问、教法使用、学法指导、评价、结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④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载体,鼓

教师专业素质自我发展计划

教师专业素质自我发展计划 教师专业素质自我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在班主任工作,还是在英语教学中,我都与其他老师一样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惑,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工作是极富挑战性的。我一直很喜欢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发展目标: 、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同。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我不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他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但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古人曾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

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 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4、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动手制作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