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5.运动与摩擦力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

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皮球、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实验用纸盒、粗线一根、托盘、铁垫圈若干、圆铅笔、四个小车轮、两根车轴、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

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4.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

提问: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预设:使用滚木。)

提问: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将学生说的方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5.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板书)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活动一:直接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我们直接拉动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纸盒装载重物是如何前进的?垫圈很少时,纸盒为什么不滑动呢?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

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铅笔5只、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动重物?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滚木是如何带着重物前进的?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

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轮子四个、车轴两根、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我们有比使用滚木更好的办法搬运重物吗?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轮子是如何运动的?用轮子和滚木相比有什么好处?

(预设:像滚木一样滚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记录、班级记录表]

1.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馈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较省力?

(预设:使用滚木或轮子。)

2.为什么?(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力大。)(板书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3.提问: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搬运重物的方法最好?为什么?(预设:

略)

4.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预

设:略)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预设5分钟)

出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图片。讨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行驶得更快?

【板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大

运动方式

滚动摩擦力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数据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中“我的发现”是开放性的,只要学生表达的内容与研究内容相关即可。

【作业设计】

1.下面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最省力,最方便?( C )

A.直接拉动

B.使用滚木

C.使用轮子

2.下面哪种情况是减小摩擦力?( B )

A.冰面上铺稻草

B.拉链上涂润滑油

C.跑步用的钉鞋

3.为什么使用轮子拉动重物比直接拉动重物更省力?( A )

A.改变运动方式

B.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

C.改变了重物的轻重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天气 1. 我们关心天气(P2) 一、填一填:(1)云量、气温、风向(2)降雨量、风向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2. 天气日历(P4) 一、填一填:多云、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天气日历上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了时间、 云量、风速等容;不足的是没有记录气温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P6-7) 一、填一填:(1)温度(2)一致(3)保持水平、不再升高或降低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①略②B (2)①略②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而下降直到凌晨。 4.风向和风速(P8-9) 一、填一填:(1)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八(2)风向、风速(3)风吹来的 (4)指南针、周围的自然景物 二、选一选:(1)B (2)D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对。我认为此时的风级为3级,风速为3.4~ 5.4米∕秒 5.降水量的测量(P10-11) 一、填一填:(1)雨量器、50~100 (2)雨、雪、冰雹(3)10、25~50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略 (2)大风、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降雨、细雨蒙蒙、天气转晴、东南风(3)略 6.云的观测(P12-13) 一、填一填:(1)小水滴、冰晶(2)晴、多云、阴(3)积云、层云、卷云(4)积云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阴天×(晴天)晴天×(多云)多云×(阴天) 7.总结我们的天气(P14-15) 一、填一填:(1)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2)某些特征、一些规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 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辨产音 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听声音,描述声音 1、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 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 生听声音,并记录 1、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步的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四、听音乐,辨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A、积云 B、层云 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通常是灰色的。()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四、判断题。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8、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10、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在下图中标注出风向。9页图 2、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月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观察下图并标注天气状况。 14页图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必须背诵的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天气 1、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3、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4、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13个等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5、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6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7、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8、云可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9、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去是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第二单元(溶解) 10、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11、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12、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

搅拌才能溶解。 13、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15、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搅拌的方法。 16、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17、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18、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数外焰的温度最高。 20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 -----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 第三单元(声音) 2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振动次数。 22、什么是振动物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的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2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4、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声间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5.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7.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8.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9.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0.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21.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搅拌棒,搅拌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刚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科学直通车: 1、能够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向标和风速仪这两种装置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风的消息。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以(声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强),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高),他们分别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 5、人体需要的(氧气)从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二、细心排万难: 1 、小明在他的天气日历中画有这个天气符号,我们可以知道( C )。 A、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9毫米。 B、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19毫米。 C、用雨量器测到的24小时降水量可能是29毫米。 2、我们用力弯曲尺子,尺子却没有发出声音,因为它没有( C)。 A、受到力 B、改变形状 C、振动 3、把天空当作一个圆,下列哪幅图不属于阴天天气?(B) A、 B 、 C 、 4、下列物体中,( C )刚放下去时不能马上就能溶解,并且还有沉淀,但充分搅拌后就溶解了?

A、沙子 B、酒精 C、洗手液 D、醋 5、100毫升水最多大约能溶解食盐的量为( C )。 A、小于10克 B、小于20克 C、小于50克 6、我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高锰酸钾溶解了?(D) A、水面上升了 B、浮在了水面 C、沉在了水底 D、均匀稳定地分 布在水中 7、下列说法中,( B )是不正确的。 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 B、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C、 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D、人体运动量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 8、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A )。 A、小肠 B、口腔 C、大肠 D、胃 9、下列关于音叉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B、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大的音叉声音要强。 C、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小的音叉声音要弱。 D、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高低相同。 10、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4只试管吹,下列哪个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D ) A、不放水的试管 B、放1/2水的试管 C、放1/4水的试管 D、放3/4水的 试管 三、慧眼识真伪:(对的打“√”,错的打“×”) 1、酒精灯火焰的熄灭可以用灯帽盖,也可以用嘴巴吹。(×) 2、骨骼、关节、肌肉其组织结构不同,往往是单独参与人体活动的。(×)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食用油不能溶解与水,也不能溶解于其他液体当中。(×) 5、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2个等级。(×) 6、丁丁与红红分别拿1只同一型号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可测量结果不同,这并不一定是有一个温度计坏了。() 7、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8、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子在振动,所以桌子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9、我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既不影响消化,也可以节约时间。(×) 10、在影响溶解快慢的各因素中,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要比搅拌对溶解速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编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 简易风速等级: 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 常见天气符号: 晴天 多云 阴天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 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 旗、炊烟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 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 (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 11、天空中的云是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扁 平状云是(层云),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 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 把上表中记录的气温画成气温柱状图 1 2 3 4 5 6 二、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 来。

【配套K12】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天气总是在,它影响着我们的,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4、气温是指,每天应选择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的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 8、风的速度是以来计算的。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10、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是小雨,10~25毫米是,25~50毫米是,50~100毫米是,100~200毫米是,大于200毫米是。 11、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通常是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

系。纤细的羽状云是。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云量超过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

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 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 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 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 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意力集 中到声音 上。 二、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 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 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聚焦声音的 描述

第1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阴差几个豆子或细沙。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人们通常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4.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6.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平行。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8.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9.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0.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11.不容易用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