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3)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3.小柴胡汤

(1)功用:和解少阳

(2)主治证:A.伤寒少阳证B.妇人中风,热入血室C.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3)临床表现:(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4.逍遥散

(1)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主治证:肝郁血虚脾弱证

(3)临床表现: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or往来寒热or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5.白虎汤

(1)功用:清热生津

(2)主治证:阳明气分热证

(3)临床表现: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6.仙方活命饮

(1)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2)主治证: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3)临床表现:红肿焮痛,or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7.青蒿鳖甲汤

(1)功用:养阴透热

(2)主治证: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3)临床表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8.四物汤

(1)功用:补血和血

(2)主治证:营血虚滞证

3.黄土汤VS归脾汤

(1)同:黄土汤和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共用甘草、白术。(2)异:黄土汤以灶心黄土、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用黄芪、龙眼肉为君,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远志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四.治疗不同病证方剂间的比较

1.咳喘

(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2)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

(3)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4)麻杏甘石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5)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6)十枣汤:悬饮&水肿

(7)泻白散:肺热喘咳证

(8)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9)生脉散: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另治: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

(10)百合固金汤: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11)炙甘草汤:虚痨肺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12)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13)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14)咳血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15)杏苏散:外感凉燥证

(16)桑杏汤:外感温燥证

(17)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证

(18)麦门冬汤:虚热肺萎&胃阴不足证

(19)真武汤:阳虚水泛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20)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2.崩漏

(1)理中丸:脾胃虚寒证&阳虚出血证&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气不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之小儿慢惊

(2)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3)归脾汤:脾不统血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4)固冲汤: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

(5)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6)桂枝茯苓丸:瘀阻胞宫证

(7)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3.泄泻

·痛泻要方:脾虚肝郁之痛泻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之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