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横向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六章 横向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六章 横向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六章 横向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6章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6.1活荷载作用下各层计算简图

6.1.1第一至四层楼面梁布置图

如图6.1所示:

图6.1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楼面梁布置简图

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楼面板布置简图如图6.2所示:

图6.2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楼面板布置简图

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6.3所示:

图6.3 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

分析图6.1、图6.2荷载传递,6轴线第一层至第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6.3

所示。图中集中力作用点有A、B、C、D、E、F六个,F

A

表示作用在A点的集中力,

q

AB

表示作用在AB范围的均布线荷载。

6.1.1.1 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

计算(相同情况)

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2.5×1.825=4.56(KN/m)

则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4.56×2=9.12(KN/m)

6.1.1.2 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

计算(相同情况)

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2.5×1.825=4.56(KN/m)

则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4.56×2=9.12(KN/m)

6.1.1.3 F

A

计算

F

A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4所示:

图6.4 KL-1计算简图

①q1计算

q1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q1=2.5×(2.95+6.6)×1.825/2=21.79(KN)

则=21.79/2×2=21.79(KN)

计算

6.1.1.4 F

B

是由LL-1传递来的集中力;LL-1的计算简图如图6.5所示:

图6.5LL-1计算简图

①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5×(2.95+6.6)×1.825/2=21.79(KN)

②q

计算

2

q 2计算计算同即:

q2=2.5×(2.95+6.6)×1.825/2=21.79(KN)

则=21.79/2×4=43.58(KN)

6.1.1.5 F

计算

C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6所示:

F

C

图6.6 KL-1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

是由单向板B传递的矩形荷载组成。板B的活荷载为3.5KN/m2故=3.5×1.65×6.6=38.12 (KN)

②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5×(2.95+6.6)×1.825/2=21.79(KN)

则=38.12/2×2+21.79/2×2=59.91(KN)

计算

6.1.1.6 F

D

F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7所示:

D

图6.7 KL-1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

是由单向板B传递的矩形荷载组成。板B的活荷载为3.5KN/m2故=3.5×1.65×6.6=38.12 (KN)

②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5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5×(2.95+6.6)×1.825/2=21.79(KN)

则=38.12/2×2+21.79/2×2=59.91(KN)

6.1.1.7 同理F

E 计算同F

B

计算 F E=F B=43.58(KN)

6.1.1.8 同理F

F 计算同F

A

计算 F F=F A=21.79(KN)

6.1.1.9 第一层到第四层最终计算简图最终活载计算简图如图6.8所示:

图6.8第一层到第四层最终活载计算简图

6.1.2第五层框架计算简图

轴线第五层楼面梁布置简图如图6.9所示

图6.96轴线第五层楼面梁布置简图

6轴线第五层楼面板布置简图如图6.10所示:

图6.10 6轴线第五层楼面板布置简图

6轴线第五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6.11所示:

图6.11 6轴线第五层框架计算简图

分析图6.9、图6.10荷载传递,6轴线第一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6.11所示。

图中集中力作用点有A、B、C、D、E、F六个,F

A 表示作用在A点的集中力,q

AB

表示

作用在AB范围的均布线荷载。

6.1.2.1 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

计算(相同情况)

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2.0×1.825=3.65(KN/m)

则q AB三角形=q EF三角形=3.65×2=7.30(KN/m)

6.1.2.2 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

计算(相同情况)

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为板A传递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 KN/m2。板A传递的为三角形荷载,荷载最大值为:2.0×1.825=3.65(KN/m)

则q BC三角形=q DE三角形=3.65×2=7.30(KN/m)

6.1.2.3 F

A

计算

F

A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12所示:

图6.12 KL-1计算简图

①q1计算

q1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q1=2.0×(2.95+6.6)×1.825/2=17.43(KN)

则=17.43/2×2=17.43(KN)

6.1.2.4 F

计算

B

是由LL-1传递来的集中力;LL-1的计算简图如图6.13所示:

图6.13LL-1计算简图

①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0×(2.95+6.6)×1.825/2=17.43(KN)

计算

②q

2

q 2计算计算同即:

q2=2.5×(2.95+6.6)×1.825/2=17.43(KN)

则=17.43/2×4=34.86(KN)

计算

6.1.2.5 F

C

F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14所示:

C

图6.14 KL-1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

是由单向板B传递的矩形荷载组成。板B的活荷载为2.0KN/m2故=2.0×1.65×6.6=21.78 (KN)

②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0×(2.95+6.6)×1.825/2=17.43(KN)

则=21.78/2×2+17.43/2×2=39.21(KN)

计算

6.1.2.6 F

D

F

是由KL-1传递来的集中力;KL-1的计算简图如图6.15所示:

D

图6.15 KL-1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

是由单向板B传递的矩形荷载组成。板B的活荷载为2.0KN/m2故=2.0×1.65×6.6=21.78 (KN)

②计算

为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板A的活荷载为2.0 KN/m2。板A传递的梯形荷载为:=2.0×(2.95+6.6)×1.825/2=17.43(KN)

则=21.78/2×2+17.43/2×2=39.21(KN)

6.1.2.7 同理F

E 计算同F

B

计算 F E=F B=34.86(KN)

6.1.2.8 同理F

F 计算同F

A

计算 F F=F A=17.43(KN)

6.1.2.9 第五层最终计算简图

最终活载计算简图如图6.16所示:

图6.16第五层最终活载计算简图

6.1.3活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

汇总前面各层的计算简图,画出活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如图6.17所示:

活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计算简图6.17

6.2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6.2.1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弯矩

根据“图6.14活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6轴线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1、框架梁柱的线刚度、相对线刚度和弯矩分配系数与计算恒载时相应数值相同。

2、计算固端弯矩,方法与恒载计算相同。

6.2.2 绘制内力图

6.2.2.1弯矩图

根据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结果,画出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弯矩图,如图6.18所示。

图6.18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单位:kN.m)

6.2.2.2 剪力图

根据弯矩图,取出梁柱脱离体,利用脱离体的平衡条件,求出剪力,并画出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柱剪力图,如图6.19所示。

图6.19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单位:kN)

6.2.2.3 轴力图

根据剪力图,根据节点的平衡条件,求出轴力,并画出恒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柱轴力图,如图6.20所示。

图6.20横向框架在活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单位:kN)

一榀框架结构荷载计算书

毕业设计 题目一榀框架计算书 班级土木工程2006级高本学生姓名孟凡龙 指导老师

2011.5 摘要 本工程为济南某综合教学楼楼,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3000m2,宽35米,长为60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

目录 第一章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2) 1.3设计内容 (2) 第二章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图确定 (2)

2.1梁柱界面确定 (2) 2.2结构计算简图 (2) 第三章荷载计算 (5) 3.1恒荷载计算: (5) 3.1.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1.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7) 3.1.5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 (8) 3.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9) 3.2.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9) 3.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9) 3.2.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0) 3.2.5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 (10) 3.3风荷载计算 (11) 第四章结构内力计算 (15) 4.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15) 4.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5) 4.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33) 第五章内力组合 (34) 5.1框架横梁内力组合 (38) 5.2柱内力组合 (46) 第六章配筋计算 (60) 6.1梁配筋计算 (60) 6.2 柱配筋计算 (75) 6.3楼梯配筋计算 (80) 6.4基础配筋计算 (84) 第七章电算结果 (80) 7.1结构电算步骤 (86) 7.2结构电算结果 (87) 参考文献 (112)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第6章竖向荷载作用下力计算 §6.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 §6.1.1.板传荷载计算 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 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图6-1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

图6-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 一.B~C, (D~E)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 ??+? 6.09KN/m 1.5m[1-2(1.5/6)(1.5/6)]2=1 7.128KN/m 活载:222 ???+? 2.0KN/m 1.5m[1-2(1.5/6)(1.5/6)]2=5.625KN/m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 ???+? 3.83KN/m 1.5m[1-2(1.5/6)(1.5/6)]2=10.772KN/m 活载:222 ???+? 2.0KN/m 1.5m[1-2(1.5/6)(1.5/6)]2=5.625KN/m 梁自重:3.95KN/m B~C, (D~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17.128 KN/m+3.95 KN/m=21.103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3.95 KN/m+10.772 KN/m=14.747 KN/m 活载=板传荷载=5.625 KN/m 二. C~D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 ??? 6.09KN/m 1.2m5/82=9.135KN/m 活载:2 ??? 2.0KN/m 1.5m5/82=3KN/m 楼面板传荷载:

一榀框架计算内力计算

第8章 一榀框架计算 8.7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有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载为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为水平作用。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时,采用近似方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分层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反弯点法、D 值法。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下的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7.2框架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计算简图 将图8-12(a )中梁上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其中a=1.8m ,l=6.9m , =1800/69000.26a l α==,顶层梯形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值: 2 3 2 3 12+=120.26+0.2621.31=18.8kN m q αα-?-??()(),顶层总均布荷载为18.8+4.74=23.54kN m 。其他层计算方法同顶层,计算值为21.63kN m 。中间跨只作用有均布荷载,不需折算。由于该框架为对称结构,取框架的一半进行简化计算,计算简图见8-19。 (2)弯矩分配系数 节点A 1:101044 1.18 4.72A A A A S i ==?= 111144 1.33 5.32A B A B S i ==?= 12120.940.94 1.61 5.796A A A A S i =?=??= ()0.622 1.3330.84415.836A S =++=∑ 1010 4.72 0.29815.836 A A A A A S S μ= ==∑

图8-19 恒载作用下计算简图(括号内数值为梁柱相对线刚度) 1111 5.32 0.33615.836 A B A B A S S μ= ==∑ 1212 5.796 0.36615.836 A A A A A S S μ= ==∑ 节点B 1:11112 1.12 2.24B D B D S i ==?= 18.076B S =∑

框架结构一榀框架手算计算书

某培训中心综合楼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拟建5层培训中心,建筑面积4500m 2,拟建房屋所在地的设防参数,基本雪压S 0=0.3kN ·m 2,基本风压ω0=0.45kN ·m 2地面粗糙度为B 类。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主体5层,首层高度3.6m,标准层3.3m,局部突出屋面的塔楼为电梯机房层高3.0m,外墙填充墙采用300mm,空心砖砌筑,内墙为200mm 的空心砖填充,屋面采用130mm ,楼板采用100mm 现浇混凝土板,梁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且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截面宽度可取梁高的1/2~1/3,梁宽同时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柱截面尺寸可由A c ≥ c N f N ][μ 确定本地区为四级抗震,所以8.0=c μ,各层重力荷载近似值 取13kN ·m -2,边柱及中柱负载面积分别为7.8 6.9226.91?÷=m 2 和7.8(6.92 2.72)37.44?÷+÷=m 2. 柱采用C35的混凝土(f c =16.7N ·mm 2,f t =1.57N ·mm 2) 第一层柱截面 边柱 A C = 31.326.9113105 1702810.816.7????=?mm 2 中柱 A C = 31.2537.4413105 2276950.816.7 ????=?mm 2 如取正方形,则边柱及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39mm 和399mm 。 由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其它因素,本设计取值如下: 1层: 600mm ×600mm ; 2~5层:500mm ×500mm 表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等级强度 1 3.60.45 2. 2 1.10.1 5.05h m =++--=。

第三章 框架内力计算

第三章 框架内力计算 3.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3.1.1 弯矩分配系数 (1)弯矩分配系数: 节点:A1 10 3.472 0.2394(0.868 1.3330.424)A A μ= =++ 11 5.332 0.3684(0.868 1.3330.424) A B μ= =++ 12 5.696 0.3934(0.868 1.3330.424) A A μ= =++ 节点:B1 11 5.332 0.24721.612 3.555B A μ= =+? 12 5.696 0.26321.61B B μ== 117.11 0.32921.61B D μ== 1040.868 0.16121.61 B B μ?== 节点:A2 2123 1.424 0.3414.181 A A A A μμ== = 22 1.333 0.3184.181A B μ== 节点:B2 22 5.332 0.22423.834 B A μ= = 2123 1.4244 0.23923.834 B B B B μμ?== = 22 3.5552 0.29823.834 B D μ?= = 节点:A4 44 1.3334 0.484(1.333 1.424)4 A B μ?==+? 43 1.424 0.5172.757A A μ= = 节点:B4 44 5.332 0.29418.138B A μ= = 43 1.4244 0.31418.138 B B μ?==

44 3.5552 0.39218.138 B D μ?= = A3与B3与相应的A2,B2相同。 (2)杆件固端弯矩 横梁固端弯矩: i)顶层横梁 自重作用: 22444411 4.087.217.631212 A B B A M M ql kN m =-=-=-??=-? 2244 11 2.84 1.35 1.7333 B D M ql kN m =-=-??=-? 44441/20.863D B B D M M kN m ==-?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 223344441(12//)12 A B B A M M ql a l a l =-=--+222331 20.57.2(12 2.1/7.2 2.1/6)75.6912 kN m =- ??-?+=-? 224455 11.80 2.7 4.489696B D M ql kN m =-=-??=-? 224411 11.8 2.7 2.693232 D B M ql kN m =-=-??=-? ii)二~四层横梁 自重作用: 22111111 4.087.217.631212 A B B A M M ql kN m =-=- =-??=-? 221111 2.84 1.35 1.7333 B D M ql kN m =-=-??=-? 11111/20.863D B B D M M kN m ==-?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 223344441(12//)12 A B B A M M ql a l a l =-=--+ 21 15.517.20.85557.2912 m =- ???=- 221155 8.62 2.7 3.279696B D M ql kN m =-=-??=-?kN ? 221111 8.62 2.7 1.963232 D B M ql kN m =-=-??=-? 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中框架梁偏向内侧)

面板内力计算书 双向板.(DOC)

码头面板内力计算书 1. 设计条件 (1) 1.1构件尺寸 (1) 1.2荷载条件 (1) 1.2.1永久荷载 (1) 1.2.2可变荷载 (1) 1.3材料 (1) 1.4其它 (1) 2. 面板内力计算 (1) 2.1计算原则 (2) 2.1.1 施工期计算原则 (2) 2.1.2使用期计算原则 (2) 2.2计算跨度 (2) 2.2.1 简支板计算跨度 (2) 2.2.2 连续板计算跨度 (2) 2.3内力计算 (3) 2.3.1 施工期吊运阶段 (3) 2.3.2施工期安装阶段内力计算 (4) 2.3.3使用期内力计算 (5)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 3.1施工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 3.1.1施工期预制板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0) 3.1.2 施工期预制板支座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1) 3.2使用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3.2.1 使用期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3.2.2 使用期支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2)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3)

5.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 5.1施工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 5.1.1 施工期跨中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 5.2使用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4) 5.2.1使用期跨中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5) 5.2.2使用期支座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6) 6. 单个吊环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18) 7.配筋方案汇总 (18) 8.最小配筋率验算 (18)

1. 设计条件 1.1构件尺寸 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横向排架间距为9.0m,纵梁间距为5.3m。;面板采用预制叠合板,预制板部分高0.35m,搁置长度0.25m;现浇板部分高0.20m。 1.2 荷载条件 1.2.1永久荷载 γ=; (1)预制板及现浇板自重:3 25/ kN m γ=; (2)面层自重:3 kN m 24/ 1.2.2可变荷载 (1)码头联系桥上的均布荷载3kN/m2。 (2)工作平台均布荷载10kN/m2;靠船墩、系缆墩上的均布荷载5kN/m2。 (3)工作平台16"装卸臂荷载: 装卸臂垂直荷载标准值:320kN,侧向荷载标准值:150kN; 倾覆力矩标准值850kN·m,其中侧向荷载及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下产生。(4)工作平台登船梯荷载: 垂直荷载100kN,最大倾覆力矩为250 kN·m。 (5)工艺管线荷载。 1.3 材料 1.3.1混凝土 C40:f c=19.1MPa f tk=2.39MPa f t=1.71MPa Ec=3.25×104MPa 1.3.2钢筋等级 HRB335钢筋:f y=f y’=300MPa Es=2.0×105MPa HPB300钢筋:f y=f y’=270MPa Es=2.1×105MPa 1.4 其它 面板底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60mm,顶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设计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max]=0.2mm。 2. 面板内力计算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全过程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 计手算全过程

一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万达购物广场----成仁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5750m2,宽27米,长为45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图1-1 计算平面简图 1.2 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3155KN/m2 2)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7度 3)屋面做法: 20厚水泥砂浆面层 一层油毡隔离层 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15厚高分子防水卷材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1:6水泥焦渣1%找坡层,最薄处30厚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粉底 4)楼面做法: 8~13厚铺地砖面层

100厚钢筋砼楼板 吊顶 1.3设计内容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6)节点验算。 二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确定 2.1 梁柱截面的确定 通过查阅规范,知抗震等级为3级,允许轴压比为[μ]=0.85

由经验知n=12~14kn/m2 取n=13kn/m2 拟定轴向压力设计值N=n?A=13kn/m2×81m2×5=5265KN 拟定柱的混凝土等级为C30,f c=14.3N/mm2柱子尺寸拟定700mm× 700mm μ===0.75<[μ]=0.85 满足 初步确定截面尺寸如下: 柱:b×h=700mm×700mm 梁(BC跨、CE、EF跨)=L/12=9000/12=750mm 取h=800mm,b=400mm 纵梁=L/12=9000/15=600mm 取h=600mm,b=300mm 现浇板厚取h=120mm

并行计算环境搭建

并行计算环境搭建 一.搭建并调试并行计算环境MPI的详细过程。 1.首先,我们选择在Windows XP平台下安装MPICH。第一步确保Windows平台下安装上了.net框架。 2.在并行环境的每台机子上创建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使该平台下的各台主机在相同的工作组中。 3.登陆到新创建的帐号下,安装MPICH软件,在选择安装路径时,每台机子的安装路径要确保一致。安装过程中,需要输入一致的passphrase,也即本机的用户名。 4.安装好软件后,要对并行环境进行配置(分为两步): 第一步:注册。在每台机器上运行wmpiregister,按照提示输入帐号和密码,即 本机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第二步:配置主机。在并行环境下,我们只有一台主机,其他机子作为端结点。 运行主机上的wmpiconfig,在界面左侧栏目中选择TNP工作组,点击“select”按 钮,此时主机会在网络中搜索配置好并行环境的其他机子。配置好并行环境的其他 机子会出现绿色状态,点击“apply”按钮,最后点击“OK”按钮。 5.在并行环境下运行的必须是.exe文件,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并行程序进行编译并生成.exe文件。为此我们选择Visual C++6.0编译器对我们的C语言程序进行编译, 在编译过程中,主要要配置编译器环境: (1)在编译器环境下选择“工程”,在“link”选项卡的“object/library modules” 中输入mpi.lib,然后点击“OK”按钮。 (2)选择“选项”,点击“路径”选项卡,在“show directories for”下选择“Include files”,在“Directories”中输入MPICH软件中“Include”文件夹的路径; 在“show directories for”下选择“Library files”,在“Directories”中输入 MPICH软件中Library文件夹的路径,点击“OK”。 (3)对并行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并生成.exe文件。 6.将生成的.exe文件拷贝到并行环境下的各台机子上,并确保每台机子的存放路径要相同。 7.在主机上运行“wmpiexec”,在Application中选择生成的.exe文件;输入要执行此程序的进程数,选中“more options”选项卡,在“host”栏中输入主机和各个端结 点的计算机名,点击“execute”执行程序。 二.搭建并调试并行计算环境MPI的详细过程。 1.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每台计算机,在所有连接的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同样的工作组,命名为Mshome,并在该工作组下建立相同的帐户,名为GM,密码为GM。 2.安装文件Microsoft NET Framwork1.1,将.NET框架安装到每台计算机上,再安装MPI到每台主机。在安装MPI的过程中,必须输入相同的passphrase,在此输 入之前已建好的帐户名GM。 3.安装好MPI后,再对每台计算机进行注册和配置,其中注册必须每台计算机都要进行,配置只在主控计算机进行: (1)注册:将先前在每台计算机上申请的帐号和密码注册到MPI中去,这样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在专业知识上面的一次检验,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求要学会综合应用以前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课程,还有必要的设计规范和施工图集。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延伸。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特点、结构传力途径以及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实用方法;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框架的截面设计原理、抗震构造要求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熟练阅读工程地质报告,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工作步骤及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要求布图合理,图线清晰,尺寸齐全,注文工整,能最大程度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结构设计计算书要求方法合理,计算正确,排版工整,逻辑通顺。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Ⅳ 目录 第1章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条件 (1) 1.3气象资料 (2) 1.4抗震设防烈度 (2) 第2章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 2.1材料 (3) 2.2结构平面布置 (3) 2.2.1结构平面布置 (3) 2.3框架梁截面尺寸初步估算 (4) 2.3.1横向框架尺寸 (4) 2.3.2 纵向框架梁尺寸 (5) 2.3.3纵向次梁 (5) 2.3.4卫生间纵向次梁 (5) 2.3.5框架柱截面估算 (6) 第3章现浇楼板设计 (8) 3.1现浇楼板计算 (8)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4-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1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选取平面结构单元,按平面计算简图进行内力分析,根据结构布置和楼面荷载分布情况,本设计取6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本设计中所有板均为双向板,为了简化计算,对板下部斜向塑性绞线与板边的夹角可近似取45°角,由于框架柱的间距不相等,通过主梁和次梁对板的划分不同,计算单元宽度应按照各个板的实际传荷情况而确定,如图4-1。图中横向阴影所示荷载传给横梁,纵向阴影所示荷载传给纵梁。 图4-1 标准层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4.2恒荷载计算 由于本设计次梁较多,在计算框架梁上荷载时应该先计算次梁自重和次梁传递的荷

载,再将次梁自重和次梁传递的荷载,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可近似地看成一个集中力,因此在框架节点处还应作用有集中力矩。 4.2.1 标准层次梁恒荷载计算 1、5或7轴线次梁上线荷载 1)AB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4-2所示。 图4-1 AB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 次梁自重:m kN m m m kN q /13.350.025.0/253 =??=次; 根据《实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对于双向板楼面荷载传递按45°塑性绞线方向分为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均折算成等效均布面荷载。 三角形荷载:q 8 5,梯形荷载:() q αα?+-3 221,其中,0l a α=。 对于BC 跨中有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同时在同一跨中出现,按理应该按照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求解,但为了简化计算,本设计中的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按上述方法计算,且按上述方法计算的荷载也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44.04800/21001==mm mm α; ( ) () 22323 1211 /18.3/54.444.044.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68.61.2/18.3201 1=?=?'=; m kN m kN m kN q q q AB /49.162/68.6/13.31=?+=+=次; 2)BC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4-2所示。 图4-2 BC 跨的次梁上的荷载分布 31.02400/7502==mm mm α; ()()2232322 /79.3/54.431.031.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84.275.0/79.3202 2=?=?'=; 25.03000/7503==mm mm α; ()()2232323 /04.4/54.425.025.02121m kN m kN q ααq =?+?-=?+-='; m kN m m kN l q q /03.375.0/04.4203 3=?=?'=;

码头面板内力及配筋计算书

码头面板单向板内力计算书 目录 1. 设计条件 (1) 1.1构件尺寸 (1) 1.2荷载条件 (1) 1.2.1永久荷载 (1) 1.2.2可变荷载 (1) 1.3材料 (1) 1.3.1混凝土 (1) 1.3.2钢筋等级 (1) 1.4其它 (2) 2. 面板内力计算 (2) 2.1计算原则 (2) 2.1.1 施工期计算原则 (2) 2.1.2 使用期计算原则 (2) 2.2计算跨度 (2) 2.2.1 简支板计算跨度 (2) 2.2.2 连续板计算跨度 (3) 2.3内力计算 (3) 2.3.1 施工期吊运阶段 (3) 2.3.2施工期安装阶段内力计算 (5) 2.3.3使用期内力计算 (5)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8) 3.1施工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8)

3.1.1施工期预制板跨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 3.1.2 施工期预制板支座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 3.2使用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 3.2.1 使用期跨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 3.2.2 使用期支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0) 5.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0) 5.1施工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0) 5.1.1 施工期跨中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1) 5.2使用期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1) 5.2.1使用期跨中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1) 5.2.2使用期支座截面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12) 6.单个吊环钢筋截面面积计算 (13) 7.配筋方案汇总 (13) 8.最小配筋率验算 (13)

1. 设计条件 1.1构件尺寸 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横向排架间距为9.0m ,纵梁间距为5.3m 。;面板采用预制叠合板,预制板部分高0.35m ,搁置长度0.25m ;现浇板部分高0.20m 。 1.2 荷载条件 1.2.1永久荷载 (1)预制板及现浇板自重:325/kN m γ=; (2)面层自重:324/kN m γ=; 1.2.2可变荷载 (1)码头联系桥上的均布荷载3kN/m 2。 (2)工作平台均布荷载10kN/m 2;靠船墩、系缆墩上的均布荷载5kN/m 2。 (3)工作平台16"装卸臂荷载: 装卸臂垂直荷载标准值:320kN ,侧向荷载标准值:150kN ; 倾覆力矩标准值850kN·m,其中侧向荷载及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下产生。 (4)工作平台登船梯荷载: 垂直荷载100kN ,最大倾覆力矩为250 kN·m。 (5)工艺管线荷载。 1.3 材料 1.3.1混凝土 C40混凝土 19.5c f Mpa =; 1.3.2钢筋等级 热轧I 级钢筋 ,210y y f f Mpa ==; 52.110s E Mpa =? 热轧II 级钢筋 ,310y y f f Mpa ==; 52.010s E Mpa =?

毕业设计新规范框架内力计算

6.3.8 基础顶面恒载计算 由于本工程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较低,跨度基本相等,刚度比较均匀,风荷载影响较小。因此,为了简化计算,本设计的风荷载仅按一榀框架单独承担其受荷面积,忽略空间整体作用。 6.3.8.1 设计资料 基本风压:ω0=0.30KN/m 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KJ6承受风荷载的计算宽度B =(6+6)÷2=6m 6.3.8.2 荷载计算 风荷载近似按阶梯形分布,首先应将其简化为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节点荷载。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2k z s z o i j W h h B 式中 基本风压ω0=0.30KN/m 2 βZ —风振系数,因为建筑物高度H =21m<30m ,因此βZ =1.0;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物体型查得 1.3s ;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建设地点位于城市郊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B 类; h i —下层柱高; h j —上层柱高,对顶层取女儿墙高度的2倍,即1.24m ; B —迎风面宽度,B =(6+6)÷2=6m 。 计算过程如表6-1所示:

风荷载受荷简图见图6-26所示。 图6-26 框架风载受荷简图 6.3.8.3 框架柱D值计算 梁、柱的相对线刚度见表6-2 所示,侧移刚度D值计算如表6-2 、表6-3所示: 表6-2 KJ-3 2~5层柱D值计算 D 2 b c k K k2K K2 12 ** c D i h (KN/m) 边柱(A轴柱)2.08 2.08 1.68 2 1.24 1.68 0.457 2 1.68 4 2 12 0.457 1.24103855 4.2 中柱(C轴柱)2.082 5.582 6.18 2 1.24 6.18 0.756 2 6.18 4 2 12 0.756 1.24106377 4.2 中柱(D轴柱)2.082 5.582 6.18 2 1.24 6.18 0.756 2 6.18 4 2 12 0.756 1.24106377 4.2

第五章.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5.1 计算单元的确定 取6号轴线一榀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宽度为(6.6+6.6)/2=6.6m 。如图下图所示 横向框架荷载传递图 5.2 荷载计算 5.2.1 恒荷载的计算 1、五层、 (1)q 、q 0、q 0′、q 0″分别为女儿墙、边跨横梁(走道纵梁)、走道横梁、次梁自重(扣除板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β为考虑梁粉刷自重时的放大系数,取β=1.05。 女儿墙:q=3.47×0.9=3.12 kN/m 边跨横梁(走道纵梁):q 0=1.05×0.3×(0.6-0.1)×25=3.94kN/m 走道横梁:q 0′=1.05×0.3×(0.4-0.1)×25=2.36kN/m 次梁:q 0″=1.05×0.2×(0.5-0.1)×25=2.1kN/m (2)q 1、q 1′分别为屋面板自重传给横梁的梯形和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值 q 1=[1-2×(3.3/6.6×2) 2+(3.3/6.6×2) 3]×4.38×3.3/2=6.44kN/m q 1′=8 5 ×4.38×3.0/2=4.11kN/m (3)q 2、q 2′分别为屋面板自重传给纵梁上的梯形和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值 梯形:q 2=[1-2×(3.0/6.6×2) 2+(3.0/6.6×2) 3]×4.38×3.0/2=5.96kN/m 三角形:q 2′=8 5 ×4.38×3.3/2=4.52kN/m P 1为由板传给次梁及次梁自重传给纵梁的集中力 P 1= q 1×6.6+ q 0″×6.6/2=49.43kN P 2为由板传给外纵梁及外纵梁、女儿墙自重传给柱子的集中力 P 2=( q 2′+ q 0+q )×3.3×2=76.42 kN P 3为由板传给内纵梁及内纵梁自重传给柱子的集中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D值法资料讲解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D值 法

第五章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1.框架结构计算简图是如何确定的? 答: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屋)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均简化成节点水平集中力。 2.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什么方法?其基本假定与计算步骤如何? 答: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分层法的基本假定: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单元的确定 根据计算假定,计算时先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所组成的框架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单元,而按无侧移的框架进行计算(上下柱的远端均假设为固定端)。 (2)各杆件弯矩的计算 一般用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分别计算每个单层框架中梁与柱的弯矩。 在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之前,应先计算各杆件在节点处的弯矩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对底层基础处,可按原结构确定其支座形式,若为固定支座,传递系数为1/2;若为铰支座,传递系数为0。至于其余柱端,在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而实际上,上下柱端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一定转角,是弹性约束端。对这一问题,可在计算分

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6章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 §6.1.1.板传荷载计算 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 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用双向板,可沿四角点沿45°线将区格分为小块,每个板上的荷载传给与之相邻的梁,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可等效为均布荷载。 图6-1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

图6-2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 一.B ~C, (D ~E)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6.09KN/m 1.5m [1-2(1.5/6)(1.5/6)]2=17.128KN/m ??+? 活载:2222.0KN/m 1.5m [1-2(1.5/6)(1.5/6)]2=5.625KN/m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2223.83KN/m 1.5m [1-2(1.5/6)(1.5/6)]2=10.772KN/m ???+? 活载:2222.0KN/m 1.5m [1-2(1.5/6)(1.5/6)]2=5.625KN/m ???+? 梁自重:m B ~C, (D ~E)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二. C ~D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26.09KN/m 1.2m 5/82=9.135KN/m ??? 活载:22.0KN/m 1.5m 5/82=3KN/m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23.83KN/m 1.25/82=5.745KN/m ??? 活载:22.0KN/m 1.2m 5/82=3.75KN/m ??? 梁自重:m C ~ D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 面 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 KN/m= KN/m 活载=板传荷载=3 KN/m 楼面板传荷载: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KN/m+m=m 活载=板传荷载= KN/m 三.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 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900㎜,100㎜的混凝土压顶) 330.240.918/25/0.10.24m m kn m KN m m m ??+??+ ()1.220.240.5 5.806/m m m KN m ?+?=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 = 5.806/6 3.975/(60.6)KN m KN m m m ?+?-? ()()2212 1.5/6 1.5/66/42 6.09/ 1.55/832123.247KN m m KN ??-?+??+????=?? 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222.0/ 1.512 1.5/6 1.5/66/42KN m m ????-?+??+?? 2.0/ 1.55/83219.688KN m m KN ????=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 7.794/(60.6) 3.975/(60.6) 3.83/ 1.55/832KN m KN m KN m m ?-+?-+???? (2.332311.52)61/42 2.3325/61/42KN m ++???+???+ ()()223.83 1.512 1.5/6 1.5/66/42124.172m m KN ????-?+??=??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荷载

板的弹塑性计算问题

板的弹塑性计算问题 1.弹性理论计算法计算粱、板的内力,实际上是将钢筋混凝土粱、板作为 匀质弹性材料梁来考虑的,完全不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质,这在受荷载较小,混凝土开裂的初始阶段是适用的。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混凝土受拉区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受压区混凝土的塑性变形特别是受拉钢筋屈服后的塑性变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与荷载的关系已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连续梁的内力发生重分布,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理论计算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来计算连续梁的内力。 2.塑性理论计算法的适用范围:塑性计算法由于是按构件能出现塑性铰的 情况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计算方法,采用此法设计时,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和挠度一般较大。因此,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塑性计算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按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1)直接承受可动荷载或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 (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构件。 (3)采用无明显屈服台阶钢材配筋的构件。 (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 楼盏中的连续板和次梁,无特殊要求,一般常采用塑性计算。但主粱是楼盖中的重要构件,为了使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储备,一般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仍按弹性计算法计算。 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时,极限状态为结构中某一截面达到其承载力极限状态,不考虑钢筋屈服到受压区混凝土压坏存在一塑性变形过程,以及这一塑性变形对这整个结构受力的影响,即存在的内力重分配的问题。而按塑性理论则是充分考虑这一点来进行的。 对于调幅的问题: 我觉得就是1/8QL*2在整个梁的跨中和支座处是如何分配的, 按简支的话,就是跨中支撑全部1/8的弯矩, 按固支的话,就是支座处1/12的弯矩,跨中1/24弯矩,二者加起来也是1/8的弯矩。 关键是看如何设计了, 可以在跨中配足1/8弯矩所计算的底筋,负筋按构造。 也可以在支座配足1/12的弯矩所计算的负筋,跨中配足1/24弯矩所计算的低筋。 在设计时就要看采用那种支座假设了。 另外,关于弹性和塑性的问题,我们院的习惯都按弹性的算的,因为塑性的计算不好把握,好多东西在实际中说不清楚。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施工单位参差不齐,所以设计的相对保守。 弹性计算:是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假定进行的。一般通过调幅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属于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 塑性计算:假定板为四边支承的正交异性板,板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破

竖向荷载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第五部分: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一、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取③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如下图所示: 计算单元宽度为7.2m,由于房间内布置有次梁(b×h=200mm×400mm),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水平阴影所示。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由于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所以在框架节点上还作用有集中力矩。 二、荷载计算: 1、恒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图所示:

(1)、对于第6层, q1、q1,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 q1=0.3×0.6×25=4.5 KN/m q1,=0.25×0.4×25=2.5KN/m q2、和q2,分别为屋面板和走道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 q2=5.35×3.6=19.26 KN/m q2,=5.35×1.8=9.63 KN/m P1、P2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它包括主梁自重、次梁自重、楼板重等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P1=[(3.6×2.4/2)×2+(2.4+7.2)×1.8/2] ×5.35+4.5×7.2 +0.2×0.4×25×7.2=132.95 KN P2=[(3.6×2.4/2)×2+(2.4+7.2)×1.8/2+(2.7+3.6)×2×1.2 /2] ×5.35+4.5×7.2+0.2×0.4×25×7.2=173.39 KN 集中力矩M1=P1e1 =132.95×(0.65-0.3)/2 =23.27 KN·m M2=P2e2 =173.39×(0.65-0.3)/2 =30.34 KN·m (2)、对于2-5层, 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重,为均布荷载,其它荷载的计算方法同第6层。 q1=4.5+0.24×3.0×5.5=8.46 KN/m q1,=0.25×0.4×25=2.5KN/m q2、和q2,分别为楼面板和走道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 q2=3.95×3.6=14.22 KN/m q2,=3.95×1.8=7.11 KN/m 外纵墙线密度 [(7.2×3.0-1.8×2.1×2)×0.24×5.5+2×1.8×2.1× 0.4]/7.2=2.99 KN/m P1=(3.6×2.4+9.6×0.9)×3.95+(4.5+2.99)×7.2+0.2×0.4×25×7.2

桥面板计算

2.4.8 桥面板的计算 2.4.8.1 主梁桥面板按单向板计算 根据《公桥规》4.1.1条规定,因长边与短边之比为60/6.6=9.09>2,故按单向板计算。人行道及栏杆重量为8.5kN/m. 1、恒载及其内力的计算 每延米板的恒载g : 防水混凝土g 1: 0.08125 2.0/kN m ??=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g 2:0.021250.5/kN m ??= 将承托的面积平摊于桥面板上,则:cm 7.32660/603030t =?+= 桥面板g 3:0.327 1.025=8.175k /m N ?? 横载合计为:123g g g +g 10.915/kN m =+= (1)计算og M 计算跨径:00min(,)l l t l b =++ 00l +t=6.2+0.327=6.527l +b=6.2+0.4=6.6≤取l=6.527m 2201110.915 6.252.4588 ag M gl kN m ==??=? (2)计算g Q 支 00g l =6.2m 11Q =gl =10.915 6.2=33.84kN 22 ??支,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 2、活载内力 公路-II 级车辆荷载后轮轴重P=140kN ,由《桥规》查得,车辆荷载的后轮着地长度为0.20m,宽度为0.60m 。 板上荷载分布为:1212a =a +2H=0.2+20.1=0.4m b =b +2H=0.6+20.1=0.8m ?? 有效分布宽度计算:1a=a +l 3=0.4+6.527 1.4m >(两后轮轴距) 两后轮有效分布宽度发生重叠,应一起计算其有效分布宽度。纵向2个车轮对于单向板跨中与支点的有效分布宽度分别为: 1a=a +d 0.4 1.4 6.5273 3.98m 222 6.527l l l d +=++=+=?S 所以:a=5.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