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组培及农杆菌侵染的具体注意事项

水稻组培及农杆菌侵染的具体注意事项

水稻组培及农杆菌侵染的具体注意事项
水稻组培及农杆菌侵染的具体注意事项

水稻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2) (2007-05-14 15:02:48)

转载▼

二、水稻愈伤组织培养

(一)实验室的建立

组织培养的实验室建立可以按照以下的草图进行规划,图例可以按照表1:

图2.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平面设计图

4.水稻愈伤组织的分化

挑选生长良好、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先转到分化培养基上,26℃±2℃黑暗条件下培养2周。然后转至26℃±2℃光照条件下培养,光强为400μmol/m2·s,每日光照16h,培养30~50 d,诱导不定芽,将产生绿芽的组织转至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的无激素的壮苗培养基中,26℃±2℃光照条件下培养,使其生根长成完整植株[12]。

三、讨论

水稻胚性愈伤的诱导是水稻遗传转化中的重要环节,胚性愈伤的状态直接影响着遗传转化频率,所以提高良好生长状态的胚性愈伤的数量是提高转化频率的关键[13]。为了提高水稻愈伤的出苗率,有采用干燥处理,辐射处理,添加铜[14-15]、银元素,添加脯氨酸,添加MET(多效唑)和添加活性碳等方法。

[16]

理论上愈伤组织是可以无限制继代,但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增加,形态发生能力逐渐丧失。原因是遗传因素即继代培养中通常出现染色体紊乱。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是组织培养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它们涉及到外植体的脱分化过程和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过程[17]。影响水稻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源激素、渗透压、外植体来源、固化剂、培养基其它成份以及温度、光周期和继代时间等多个方面,其中材料的基因型和外源激素的种类、浓度和配比是最主要的因素[18]。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合适的植物生长物质配比在器官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照是离体培养中比较复杂的调节因子,光照时间,强度以及光质对器官分化均有影响。因为光照容易引起愈伤组织的老化坏死,所以对后续实验有很大的影响[19]。

认为除选择了合适的培养条件外,也与我们使用的是无菌苗作材料很有关系。因为通过无菌苗的培养,可以提高烟草细胞对离体培养环境的适应性,实际上它相当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过程中材料的预处理,预处理能增进细胞活力,从而提高存活率。[20]

四、参考文献

[1]、Hiei Y ,Ohta S , Komari T ,et al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DNA[J].Plant Journal ,1994 ,6 :271-282. [2]、刘巧泉,张景六,王宗阳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

1998 ,24 ,3 :259-271

[3]、周玲艳,秦华明,谢俊平,黄天华等,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J],种子,第25卷第7期2006年7月28-35

[4]、刘香玲,王玉珍,罗景兰等,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因素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5):5-7

[5]、王蒂主编,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284页

[6]、赵成章,孙宗修,郑康乐等,水稻体细胞组织培养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5) : 35~40

[7]、刘清波,刘选明,周朴华等,水稻幼穗胚轴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第23卷第6期,Vol.23 No.6,504~507

[8]、郑贵朝,胡事君,杨跃生等,提高水稻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几种方法的评价[J],杂交水

稻,2005,20(2):54-57

[9]、周晓丽,王宇,张明宇等. 不同浓度激素对蕨菜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6月第20卷,第2期.70-71

[10]、杨跃生,简玉瑜. 影响水稻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数量和质量的因素[J].农业生物技术学

报,1996,4(2):124 - 128.

[11]、安利佳,姜长阳. 植物组织培养导论[M] .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8 - 30.

[12]、李霞,陈婷,周月兰等,籼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第4期(2005年)

[13]、沈革志,张建军,殷丽青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J],上海农业学报,1998 ,14 (4) :7-12

[14]、Yang YS , Jian Y Y, Zheng YD. Copper enhances plant regeneration in callus culture of rice [J] .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 1999 ,13(2) : 95 - 98.

[15] 、Yang Y S , Zheng G Z , Jian Y Y. A further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opper in rice callus culture [J] .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1999 , 13 (4) : 245 - 247

[16]、陈兴春,牛蓓等,水稻愈伤组织分化与不同激素配比关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月,第43卷,第1期,222-227

[17]、易自力, 曹守云, 王力等,提高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研究[J],遗传学报,2001, 28(4) : 352—358.

[18]、易自力, 严钦泉, 邓启云等,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 (1) : 1—7

[19]、王荔,邱崇力,李本逊,文国松等,继代培养中烟草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和染色体的变异[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2:193-198.

[20]、王煜,杨雨晗,罗英,陈今朝,韩善华等,烟草叶细胞植株再生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2,4:4-7.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教案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病程是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环节,既是病原物侵染致病的过程,又是寄主发生病变而受害或同时发生种种抵抗反应的过程。病程是个连续过程,为便于研究,人为的分为3个阶段,即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1、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真菌接触期的长短不一,一般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较短,同寄主接触后如不能在短期内萌发,即失去生命力;而当条件适宜时,孢子在几小时内即可萌发侵染。在接触期,病原物在寄主体表的活动受外界环境条件,寄主的外渗物质,根周围和茎、叶表面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这些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产生明显的颉抗作用或刺激作用。因此,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触并不一定都能导致侵染的发生。 2、侵入期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各种病害不尽相同。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不同的病原物其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不同。 伤口侵入伤口的种类很多,如修枝伤、叶痕、虫伤、灼伤、冻伤及机械损伤等。病毒和植原体从伤口侵入,寄生性较弱的细菌如棒杆菌、野杆菌、欧氏杆菌多从伤口侵入,许多兼生真菌也从伤口侵入,内寄生植物线虫多从植物的伤口和裂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有些真菌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侵入。如锈菌的夏孢子,许多叶斑病的病原菌都是从气孔侵入的。寄生性较强的细菌如假单孢杆菌、?黄单胞杆菌多从自然孔口侵入,少数线虫也从自然孔口侵入。 直接侵入真菌孢子萌发以后,可借助芽管的机械压力或酶的分解能力,直接穿透表皮层和角质层而侵入植物体内。大多数锈菌的担孢子都能钻透角质层而侵入。苗木立枯病菌可以从未木质化的表皮组织穿透侵入。寄生性种子植物以胚根直接穿透枝干皮层,少数植物线虫从表皮直接侵入。 侵入所需外界条件,首先是湿度,指的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膜和空气湿度。细菌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入。绝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必须吸水才能萌发,雨、露、雾在植物体表形成水滴或水膜是它们侵入的首要

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标准

浸种催芽技术标准 推广智能化程控系统设备进行种子处理,为培育壮秧集中统一提供优质标准芽种。种子处理必须严格依据农艺要求做好。 1、种衣剂包衣 种衣剂采用18%的米欢多咪福米双,10公斤药加2公斤水,拌500公斤种子,搅拌五分钟,达到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标准。 2、消毒剂使用 杀菌剂采用亮地,按照种箱水的比例1:4000,水箱中的水在调温箱里循环加药,循环10到20分钟,调好温度,保证充分拌匀再加入浸种箱。 3、浸种操作规范 浸种时用沙网袋装2/3种子,整齐码放在浸种箱内(距箱边10cm~15cm),加入清水没过种子15cm~20cm。浸种温度11℃~12℃,时间7天~8天,浸种积温100℃以上,烘干种子要延长浸种时间2天~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严防温度过高浸种过度,种子内含物外渗,影响浸种质量。智能化浸种技术,设备可自动监测调节浸种温度。集中浸种时每天进行1次~2次浸种液循环,调温增氧;常规浸种装置袋装浸种时,可以上下翻动浸种袋,但要轻拿轻放,不允许散放浸种。 4、浸好种子的标志 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皮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米粒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即可直接催芽。 5、智能化催芽技术 将浸好的种子整齐码在催芽箱内(距催芽箱边缘10cm~15cm),先加入35℃~38℃的温水(或经过加热的浸种液)没过种子5cm~6cm,待种子表面温度不再升高时,将水抽出,重新加入35℃~38℃温水(或加热后的浸种液),至种子表面温度达到30℃~32℃时,抽净催芽箱内所有的水分,将催芽箱上部盖好,防止顶部因温度散失过快温度过低出芽不齐;种子破胸时,温度上升很快,当温度超过32℃时,立即用25℃~26℃的温水进行降温,保证种子在25℃~28℃适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时间20~24小时左右;催芽时要保证种子内外、上下温度均匀一致。当种子芽长达到1.5mm~1.6mm时,再注入18℃~20℃温水一次,以降低种子表面温度,减缓芽种生长速度,并使其接近外界温度;当种子芽长达到1.8mm时即可出箱,种子内部的余温即可使种子芽长达到2mm左右。 6、晾种

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 一、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地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新品种。 经两年实验示,选出绥粳4,龙洋16,180,旱香74,旱香52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 2、种子处理 晒种 3月25日——3月30日,室外晒种1—2天,增加种子活力。 盐水浸种,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营养床土配制 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偏酸、无草籽的腐殖土或旱田土,风干过筛,最好加15-20%草碳土,按照每平方米苗床需要20kg原土,加入适量75%浓硫酸使PH值达到5-6.0,制成营养土。 4、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 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5、播种 4月5日——4月12日,首先在浇透水的置床上铺有孔地膜或软盘,然后铺撒3cm厚的营养土,刮平,浇透水,盘育苗每盘播70克左右,合理密植,稀播育壮秧。 6、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棚温控制在30℃左右,苗出齐后及时撤去地膜。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低温大床苗,严防高温烧苗和徒长。降温主要靠通风大小来调节。 水分管理

6、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600公斤以上。 按照绿色食品优质米要求,四月下旬在耙地时施用em 菌发酵好的农家肥2吨/亩,施底肥磷酸二胺5公斤/亩,农家肥要施均匀,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状。 一次性深施,这样不仅节省施肥次数,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分蘖率和有效穗数及穗大粒饱,减少垩白率,提高稻米品质。 4月25日——5月1日泡田。 耙地 春季耙地以旱耙为主,泡田后水耙找平为辅,水耙地以寸水不露泥为准。 (二)插秧 5月9日——5月28日,当气温稳定在13℃时,就可开始插秧,插前3—5天整好地耙细耙平,寸水不露泥,沉淀适宜时,就可以插秧,插秧时要保证插秧质量,浅插,插秧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及验证

农杆菌电击感受态的制备及电击转化 表达载体pB-2mb-FRO-1.7A和pB-2mb-1.7A空载体的农杆菌(EHA105)电击转化 (1)抽提纯化pB-2mb-FRO-1.7A和pB-2mb-1.7A空载体的重组质粒 pB-2mb-FRO-1.7A重组载体和pB-2mβ-1.7A空载体的(DH5α)菌种接种于5ml LB(含卡那霉素50mg/L)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震荡培养过夜。按V-GENE公司的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pB-2mb-FRO-1.7A重组质粒。 (2)取200ml型号的电击杯用无水乙醇浸泡,晾干。 (3)农杆菌EHA105电击预备处理。 I. 接种于5ml YEP(含链霉素Sm50mg/L)液体培养基中,28℃,200rpm震荡培养过夜至OD600值为0.4。EHA105 II. 离心管中收集1ml菌液,4℃,8000rpm,离心30s。1.5ml III. 去残液,沉淀用200μl ddH2O充分悬浮,4℃,8000rpm,离心30s。 IV. 重复步骤ⅲ三次。 V. 去残液,沉淀用200ml ddH2O充分悬浮,即为电击用农杆菌EHA105感受态。加入200μl灭菌甘油混匀后置于-80℃备用。 (4)电击 I. 分别取10ml pB-2mb-FRO1-1.7A和pB-2mb-1.7A重组质粒至200μl EHA105感受态中,轻打混匀,然后转移至电击杯中,置冰上。 II. 准备好电击装置(BioRad),电压为2.5V,用手按住电击按钮,直到啪的一声电击完毕。 III. 室温静置2min后加入800ml YEP培养液,28℃静置1h,然后28℃,200rpm培养2h。IV. 离心30s,收集菌液,沉淀用200ml ddH2O悬浮,用玻璃棒涂布含含卡那霉素50mg/L 和含链霉素Sm50mg/L的YEP固体培养基平板,28℃培养48h。8000rpm 1.制备农杆菌电转感受态 (1)挑取根癌农杆菌EHA 105单菌落,接种于5mlLB〔含利福平(Rif) 50mg/L,;链霉素 100mg/L)液体培养基中,28'C, 220rpm震荡培养过夜。 (2)将2m1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到50ml含同样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28'C, 220rpm震荡 3-4小时,至OD560=0.5左右。 (3) 5000rpm离心5分钟,去上清。 (4) 加入40m1 10%甘油悬浮菌体,冰浴30min. (5) 4'C, 5000rpm离心5分钟,去上清。 (6 加入30mL10%甘油重悬浮菌体,4'C, 5000rpm离心5分钟, (7)重复步骤6一次,去上清,加入2ml10%甘油悬浮,分装于1.5ml的离心管中(200 p 1/ 管)备用。 2 农杆菌感受态的电转化 〔I)取2 ul质粒加到200 u I EHA 105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匀,冰浴 30分钟。 (2)把质粒和感受态混合液吸入电极杯,电击转化。 (3)马上加入lml新鲜的LB液体培养基,28'C, 150rpm轻摇4-6小时。 (4)收集菌体涂布于含有链霉素100mg/L),利福平(50mg/L)及质粒所含的抗性的LB固体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资料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 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 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最适喷浇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2981149.html,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刘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 摘要:水稻生产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水稻插秧后的管理与产量的高低 关系紧密,如何做好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不同时期水稻种植的特点;插秧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已经实现了全民基本小康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在受困于温饱的问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如何优质种植作物,仍然关系重大。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种植水稻,大米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掌握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笔者将在本文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水稻种植分为四个阶段:选苗,育苗;插苗;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最终收获阶段。水稻种植的四个阶段各有各的特点,选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阶段。接下来笔者将对插苗后的田间管理这一阶段进行详细地介绍,表明其重要性,从而表明本文讨论介绍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重要性。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也最长,内容也最丰富。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所用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基本上设计到了水稻种植的所有重要的工作。这一阶段是最需要农民科学管理田间经验技术的阶段,仅仅勤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2 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施肥的误区 很多农民在插秧之后进行施肥的工作存在一些误区。把握不好施肥的准确时间;把握不好施肥的量。把握不好施肥的时间以及不能准确把握施肥的量往往不仅不能起到追肥应有的作用,反而对稻田的稻苗会有损害。 2.2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很多农民为节约成本而忽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或者,有的农民对病害虫的预防工作不是很重视,认为该环节非必需。等到稻田出现了病虫害才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灭虫害的工作。此时,不仅经济投入更大,而且稻田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大降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 一、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遇到阶段性低温,又遇绵绵细雨。花粉吸水容易破裂,空壳增加,9月上旬若出现早霜,使水稻不能正常灌浆、乳熟。风速过大时,造成水稻器官直接损害而增加了空秕粒,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结实率,造成减产。 1.选择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壮秧,增施硅肥,增加叶片韧度,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叶片下垂,减轻遮敝,创造良好的受光环境。提高抗逆性。 2.在水稻抽穗期,注意天气变化。当气温低于17℃时,要加深水层15~17厘米,以水保温,气温回升后恢复原水层,以利水稻正常成熟。 3.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钾肥,从促花肥开始,每一个叶龄同期施一次,可以增强稻株吸收钾肥的能力,减少副作用,穗大增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三、适期收获 收获时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收获过晚。籽粒养分倒流,产量降低,易受早霜危害,茎秆倒伏,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不能适时收获对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穗轴上下干黄,穗上部三分之二的枝梗变黄.穗下部的谷粒定型变硬时是最佳的收获期。 防治稻曲病,一般应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施药。据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多年前的试验研究,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药效果最好,到破口期再施药,几乎没有防治效果。从近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用药情况看,适用于防治稻曲病的苯

甲·丙环唑、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铜高尚碱式硫酸铜、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以及咪鲜胺等药剂,在水稻抽穗期使用,对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效。水稻破口前1周没有用药防治稻曲病的田块,可以考虑在抽穗期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药剂防治稻曲病。 避开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要适期播种,避开炎热高温。将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有效地避开7月下旬~8月上旬存在的常发性高温伏旱天气。合理筛选应用抗高温力较强的品种,调整水稻后期追肥,提高施肥中磷钾比例。当水稻处于抽穗扬花等高温敏感时期,如35℃以上高温天气有可能形成热害时,可以在田间灌深水,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加稻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高温伤害。如已遇高温,则加强受灾田块的后期管理,首先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止夹秋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收获前7~10天断水为宜,其次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另外,还可蓄养再生稻。根据不同的受灾程度,因地制宜蓄养再生稻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看了“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方法介绍”的人还看了:

水稻种植技术1

目录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 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2) 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因素 (3) 第二章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4)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4)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5)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6) 怎样加强水稻苗期分蘖率 (6) 第三章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7) 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7) 水稻移栽标准 (9) 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9) 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10) 第四章水稻施肥技术 (10)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1)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2)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13) 水稻施肥四注意 (13) 第五章水稻水分管理 (14) 水稻全生育期如何管水 (14)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15)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15)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16)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16) 晚稻后期重管水 (17) 第六章水稻高产管理 (17) 水稻栽后加强田管 (17)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18)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措施 (18) 水稻生长后期高产栽培要点 (19)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 (20)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21) 水稻倒伏防治 (22) 第七章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23)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有的在秧田已开始分蘖),就开始穗分化(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 是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一般又分为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30℃—32℃,最高温度可达40℃—42℃,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或0℃,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首先秧田要选择向阳、避风、水灌、排放等的田地块,如遇低温还可加盖薄膜等措施,避免少烂或不烂。 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都可顺利出苗。 二、返青期与分蘖对环境的要求: 返青期是移栽后,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阶段太约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浅水,因水太深,淹没了生长点(心叶),透气性不好,也会烂秧,或成活缓慢,返青后接着以分蘖为中心,生长根和叶片的营养生长期。 1、温度的要求: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4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3、水份的要求: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也会停止分蘖。 4、营养要求: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三、拔节孕穗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孕穗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亩有效穗数的巩固时期,及粒重的决定时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条件影响。 1、养分要求:幼穗分化过程中,水根的根群不断增加,最后3片叶相继长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养份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缺乏营养,对幼穗分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生产上要进行中耕追肥,约在抽穗前30~40天的时期,以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这次肥也可称“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天可喷施肥一次,即是雌雄花芯形成期与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速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一特性成为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理论基础。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①受伤的植物细胞为修复创伤部位,释放一些糖类、酚类等信号分子。②在信号分子的诱导下,农杆菌向受伤组织集中,并吸附在细胞表面。③转移DNA上的毒粒基因被激活并表达,同时形成转移DNA的中间体。④转移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方法:(根据不同受体环境基因要求而不同) 1.农杆菌准备 2.外植体的准备(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系、幼嫩茎段或叶片); 3.用 MS-AS液体培养基稀释原菌液15倍(1.5ml / 20ml)或离心后稀释3倍; 4.外植体与菌液共培养20 分钟; 5.放置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注意充分吸干多余的菌液); 6.将外植体接种到MS-AS固体诱导培养基,培养2-3天 ; 7.移至含卡那霉素(Kan)300mg/L和羧苄青霉素(Cb 300mg/L)的固体筛选培养基上进行Kan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8.隔20天,进行第二次筛选; 9.抗性愈伤组织在固体筛选培养基上分化成苗; 10 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获得完整的再分化植株。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

水稻种植技术(精选.)

水稻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如下: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 (1)秧苗期。播种——移栽 (2)返青分蘖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 (1)营养生长期。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 (2)生殖生长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种子发芽 (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二是种子休眠期。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种子寿命。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

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 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 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 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 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否则就是无效分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的原理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的原理? 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生物定向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基因工程和育种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转基因技术有农杆菌介导法、花粉通道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离子束介导法等等,其中农杆菌介导法以其费用低、拷贝数低、重复性好、基因沉默现象少、转育周期短及能转化较大片段等独特优点而备受科学工作者的青睐。农杆菌介导法主要以植物的分生组织和生殖器官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受体,通过真空渗透法、浸蘸法及注射法等方法使农杆菌与受体材料接触,以完成可遗传细胞的转化,然后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出转基因植株,并通过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转基因植株后代。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转化的详细机理已有大量综述, 并介绍新进展. 野生型根癌农杆菌能够将自身的一段DNA转入植物细胞. 因为转入的这一段DNA含有一些激素合成基因, 因而导致转化细胞自身激素的不平衡从而产生冠瘿瘤. 这些致瘤菌株都含有一个约200 kb的环状质粒, 被称为Ti(tumor inducing)质粒, 包括毒性区(Vir 区)、接合转移区(Con区)、复制起始区(Ori区)和T-DNA区4部分. 其中与冠瘿瘤生成有关的是Vir区和T-DNA区. 前者大小为30 kb, 分virA~J等至少10个操纵子, 决定了T-DNA的加工和转移过程. T-DNA可以将携带的任何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但这些基因本身与T-DNA的转移与整合无关, 仅左右两端各25 bp的同向重复序列为其加工所必需, 其中14 bp是完全保守的, 分10和4 bp不连续的两组. 两边界中以右边界更为重要. VirA作为受体蛋白接受损伤植物细胞分泌物的诱导, 自身磷酸化后进一步磷酸化激活VirG蛋白; 后者是一种DNA 转录活化因子, 被激活后可以特异性结合到其他vir基因启动子区上游的一个叫vir框(vir box)的序列, 启动这些基因的转录. 其中, virD基因产物对T-DNA进行剪切, 产生T-DNA单链. 然后以类似于细菌接合转移过程的方式将T-DNA与VirD2组成的复合物转入植物细胞], 在那里与许多VirE2蛋白分子(为DNA单链结合蛋白)相结合, 形成T链复合物(T-complex). 在此过程中VirE1作为VirE2的一个特殊的分子伴侣具有协助VirE2转运和阻止它与T-DNA链结合的功能. 实验表明, 转基因植物产生的VirE2蛋白分子也能在植物细胞内与VirD2-T-DNA形成T链复合物. 之后, 这一复合物在VirD2和VirE2核定位信号(NLS)引导下以VirD2为先导被转运进入细胞核. 转入细胞核的T-DNA以单或多拷贝的形式随机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 研究表明T-DNA优先整合到转录活跃区, 而且在T-DNA的同源区与DNA的高度重复区T-DNA的整合频率也比较高. 整合进植物基因组的T-DNA也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重复、填充和超界等现象发生, 例如在用真空渗透法转化的拟南芥中有66%出现超界现象, 甚至有整个Ti质粒整合进植物基因组的报道, T-DNA超界转移现象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其左边界周边序列有关. 现在, 对农杆菌感染过程中其本身因子的转录与调控已研究得相当深入, 但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 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 (1)秧苗期。播种——移栽 (2)返青分蘖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 (1)营养生长期。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 (2)生殖生长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种子发芽 (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二是种子休眠期。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种子寿命。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 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

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 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 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 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否则就是无效分蘖。 生产上为了准确掌握分蘖期,合理利用分蘖,必须掌握成穗规律。水稻生长在3叶期以前,养分由主茎供给,称异养阶段。水稻生长在4叶时,具有独立的根系,称自养阶段。拔节以后对小分蘖的营养供应不足,就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特性,是个体正常生长的表现,一般带分蘖植株的穗部性状比不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是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其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有: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㈠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㈡看苗灌水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㈢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㈣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㈠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㈡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

间,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㈢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㈠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㈡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水稻一生需肥以亩产500公斤为例(N)12kg,(P2O5)5.5kg,(K2O)10kg左右。 水稻一生施肥一般可分为基肥,占总肥量的50%,一般结合移栽前的最后一次耕亩施用。分蘖肥占总肥量的30%,插秧后10天左右追施分蘖肥。穗肥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占总肥量的20%左右。抽穗花后期及浇浆期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60kg于傍晚喷施,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的作用。 水稻的水分临界期: 一是孕穗期,二是开花到浇浆期 孕穗至抽穗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这一时期植株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时期。做到浅水插秧,水活根;分蘖前期浅水勤浇,末期排水晒田。拔节后间歇、浇水;湿润水浆。蜡熟末期落干。 缺乏下列微肥对农作物的危害 一、腐植酸 腐植酸PH值为6。8偏酸性,可中和碱性,能消除碱性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是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激活残留的氮磷、钾和被作物吸收的微量元素,与氮混使后,氮释放的时间可

达60天以上,与磷肥混合使用,肥效可增加近一倍;与钾混合使用可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 二、有机质 有机质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标准中国生态农学报2006年03期发表秦加海等专家的论文,证实了农作物使用有机质亩穗数增加17万穗,穗粒数增加8。73个,干粒重增加7。24克,是形成一个高质量,高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硫肥 硫是组成植物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作物需硫量大致与磷相当,因此硫被认为是植物第四大元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作物单产提高,一些含硫的肥料用量减少,而不含硫的氮、磷肥增加,作物缺硫的地区逐渐扩大,在缺硫地区施用硫肥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据大田试验统计,施用硫肥平均水稻增产15%,小麦15。4%,花生、玉米及经济作物等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四、镁肥 镁是叶绿素分子中唯一的金属元素。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核心,植物缺镁,光合作用减弱,外观出现缺绿症。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镁是聚核糖体的必要成份。镁能促进作物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E的形成。80年代以来,随着作物产量提高,含镁化肥及农家肥使用比例减少,缺镁地区日渐放大,据大田试验统计,水稻、花生、玉米、小麦及经济作物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精)

一、目的及要求 了解和掌握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中,首先要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株。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是一项基本技术。感受态是细菌细胞具有的能够接受外源DNA 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农杆菌的感受态可用CaCl2 处理而诱导产生。将正在生长的农杆菌细胞在加入到低渗的氯化钙溶液中,0℃下处理便会使细菌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改变,此时的细胞呈现出感受态。 制备好的农杆菌感受态细胞迅速冷冻于70℃可保存相当一段时间而不会对其转化效率有太大影响。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冷冻高速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冰箱,70℃超低温冰柜,分光光度计,接种针,10ml 试管,50ml 离心管,1.5ml 离心管,冰浴,微量进样器及吸头。以上玻璃仪器和离心管需在用前灭菌,灭菌条件:120℃,15分钟。 材料:土壤农杆菌LBA4404菌株或其它农杆菌菌株 试剂: YEB 液体培养基(1升):酵母提取物1g ,牛肉膏5g ,蛋白胨5g ,蔗糖 5g , MgSO4.7H2O 0.5g, pH7.0,高压灭菌; 链霉素(Sm )储液:125mg/ml

0.15 N NaCl,高压灭菌。 20mM CaCl2,高压灭菌。 四、实验步骤 1. 挑取根癌农杆菌LBA4404 单菌落于3ml 的YEB 液体培养基(含Sm 125mg/l)中,28°C 振荡培养过夜; 2. 取过夜培养菌液0.5ml 接种于50mlYEB(Sm 125mg/l液体培养基中,28°C 振荡培养至OD600为0.5; 3. 5000rpm, 离心5min ; 4. 加入10ml 0.15N NaCl,使农杆菌细胞充分悬浮,5000rpm, 离心5min ; 5. 弃上清,置于冰上,加入1ml 预冷的20mM CaCl2,充分悬浮细胞,冰浴中保存,24小时内使用,或分装成每管200ml ,液氮中速冻1 分钟,置70°C 保存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