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与病毒性出血病之区别及防治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与病毒性出血病之区别及防治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与病毒性出血病之区别及防治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e412096834.html,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败血症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败血症是病原菌入血导致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B.少量细菌入血无症状为菌血症。 C.少量细菌入血有中毒症状为败血症。 D.败血症伴全身多处脓肿为脓毒血症。 E.感染性休克伴2个或以上器官衰竭为严重败血症。 2、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氧氟沙星 D.红霉素 E.万古霉素 3、休克的实质是() A.收缩压下降 B.舒张压下降 C.脉压下降 D.微循环灌注不足 E.中心静脉压下降 4、中心静脉压(CVP)是指 A.左心室的压力 B.左心房的压力 C.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D.主动脉内的压力 E.肺动脉内的压力 5、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的是() A.革兰氏阴性细菌 B.革兰阳性细菌 C.原虫 D.病毒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下面错误的是: A.肠杆菌科细菌。B.不发酵杆菌。C.脑膜炎球菌。 D.梭状芽孢杆菌。E.类杆菌。 7、反映休克扩容治疗效果最简单明确的指标是()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8、治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 ) A.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应用强心药物 E.应用升压药物 9、扩容治疗的有效指标不包括() A.收缩压>90mmHg B.脉压>30mmHg C.脉率<100次/分 D.呼吸<18次/分 E.尿量>30mml/h 10、感染性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 A.10%碳酸氢钠B.11.2%乳酸钠C.22.4%乳酸钠 D.5%碳酸氢钠E.10%葡萄糖酸钙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几种鱼类出血病原因分析

几种鱼类出血病原因分析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生病出血情况主要有下面四种:应激性出血、中毒性出血、细菌感染性出血、病毒性出血。有时会有两种、三种情况并发现象。 1、应激性出血 当养殖鱼类受到撒网、拉网捕捞而惊吓且剧烈活动、天气突变、雷暴雨、池塘大量换水或加水时水流量太大、长途运输等情况时,会出现全身性体表(尤其是腹部)和鳃部出血现象,严重者短时间便会出现大量死亡。即使未死亡,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发红、僵硬,体表少粘液、手感粗糙,失去商品价值。 发病主要原因 1、放养密度过高; 2、池塘长期溶氧不足; 3、饲料营养水平过高,鱼类生长太快,鳃部、体表毛细血管脆而薄; 4、个别饲料厂家生产不规范,违规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等;

2、中毒性出血(充血) 发病主要原因 1、过量使用消毒剂、絮凝剂以及不合格的改底调水产品; 2、过量泼洒或投喂杀(驱)虫药; 3、饲料生产时违规添加三聚氰胺、氧化酸败的劣质油脂、抗生素、促生长素,饲料原料霉菌毒素、重金属离子超标; 4、池塘水体蓝藻大爆发。 5、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症状表现 中毒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头部、口腔、鳃盖、鳃丝出血或充血,腹部出血。对病鱼解剖,都会有肝脏、肾脏等出血或充血现象,无一例外。 3、细菌性出血病 1、单一养殖品种细菌性出血病 池塘底质污染恶化、气温、水温过高导致池塘水体中有害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各种弧菌、链球菌(主要危害罗非鱼、石斑鱼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鮰鱼引起套肠病)等大量滋生繁殖,感染并危害鱼类,

导致鱼类体表、上下颌、口腔、鳃盖、鳍条、肠道等严重出血,尤以腹部和头部出血最为严重,甚至肌肉、肠道等充血、出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腹水。解剖可见肝、脾、肾脏肿大,严重出血,瞟充血,肠粘膜出血、肠道发炎出血。 2、多品种爆发性出血病(败血症) 在高温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引起的一种爆发性疾病,症状同上,危害面更大。池塘中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鲮鱼、鲢鱼、鳙鱼等所有鱼类均会爆发感染,而且死亡率能高达80%以上。

病理学-败血症

败血症 概念:败血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内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也称为“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一般是在机体抵抗力极度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很快突破机体的免疫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大量生长繁殖,散布到全身各器官,使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状态。 细菌一般不在机体的循环系统内繁殖,血液内出现细菌,是细菌感染灶内的细菌向血液倾注,而机体一时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的结果。 败血症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许多传染病或非传染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死因。败血症和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败血症的区别 菌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突破防卫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但在血液中并不生长繁殖,而是呈一过性的,这可能是败血症的早期症状或带菌现象。 毒血症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机体中毒(例如:破伤风)。毒血症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次也和全身物质代谢,肝肾的解毒,排毒障碍有关。 脓毒败血症:如局部感染化脓,化脓性细菌以栓子的形式进入血液,随血转移到全身,在其它组织、器官形成转移性化脓病灶。与败血症具有相似的病理变化。 不同是:化脓性细菌从病灶侵入血液和淋巴,以栓子的形式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形成颗粒不一、大小不等的转移性化脓灶。 由于感染引起脐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液转移到肺脏和四肢关节等部位。形成化脓性肺炎或化脓性关节炎。 脓毒败血症也可常在某些传染病中看到,马腺疫和坏死杆菌病时,在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往往出现转移性化脓灶。 除此以外,还有病毒血症和虫血症。 病毒血症是指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病毒性败血症。 虫血症是指原虫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现象,可以发展成败血性原虫病。 二、败血症的机理 无特定的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入机体,均可以引起败血症。 很多的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都可以造成败血症,如,炭疽、猪丹毒、鸡新城疫等,常常都以败血症为死亡的结局。 一些慢性传染病(鼻疽、结核)。虽然表现为局部炎症,但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以出现败血症形成。这种败血症,我们称之为“传染病型败血症”。 还有一种败血症是由非传染性病原体引起,不属于传染病的范畴,这种败血症不传染其他动物。而是由于机体局部病变,继发感染了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腐败杆菌所引起,在局部炎症的基础上发展为败血症,称为“感染型创型败血症”。 由非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在局部产生一个综合的复症,称为“侵入门户”。 首先在侵入门户表现充血、淤血、肿胀和炎症反应。 然后由于病原的扩散,感染门户周围的淋巴管和静脉管发炎,局部结肿胀。 有时机体极度衰竭时,往往局部炎症反应不明显,病原即可侵入血液循环发生败血症,这时侵入门户表现不明显。由于传染性病原菌和病毒引起的败血症侵入门户一般不明显“隐原性败血症”。 三、败血症的分类和病变特点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败血症可分为两类:传染病型败血症、感染创型败血症。(一)传染病型败血症 传染病型败血症由于动物呈现菌血症败血症状态,机体处于严重的中毒,出现一系列的

草鱼出血病标准

ICSXX.XXX BXX DB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T XXX (200x) 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quarantine for 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2006-XX-XX发布2006-XX-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样质量要求 (1) 4 检疫方法 (1) 4.1 群体检疫 (1) 4.1.1 免疫核实 (1) 4.1.2 现场检查 (1) 4.2 流行病学调查 (1) 4.3 解剖检查 (1) 4.4 病理学检查 (2) 4.5 病原电镜检查 (2) 4.6 免疫学检验 (2) 4.6.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2) 4.6.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2) 4.7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2) 5 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 (2) 6 无害化处理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行病学调查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4) 附录C(规范性附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5)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6) 参考文献 (8)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光明,江为民,肖克宇,黄兴国。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水产消息 在生产中,鱼的细菌性疾病时有发生, 尤以草鱼细菌性肠炎多发,主要侵害草鱼的消化 道,其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近年来,笔者 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贺纛1,林以相2 一些防治介绍如下。(1.贵州省兴义市畜牧兽医局,兴义562400;1流行情况2.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百德兽医站,兴仁562300)细菌性肠炎主要危害草鱼、青鱼。该病一直 ⑵定期加注新水,科学地开动增氧机。合理全池泼洒生石是我国鱼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而且此病常和细菌 灰,保持水体弱碱性,严格执行“四消”措施。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条件恶劣常常是诱发本病的原因。如

⑶发病期间每月投喂中草药1~2疗程。如每100kg鱼每天水质恶化、溶氧低、吃食不均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导 用大蒜头500g捣烂或穿心莲2kg,粉碎后同食盐200g拌料致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而发病。 投喂。3d一个疗程2症状 5.2治疗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 ⑴外泼氯消毒药,同时将呋喃西林拌料投喂,每100kg鱼重泳缓慢,食欲减退或不食。肛门红肿,有的腹部膨大,将病鱼 第1d10g,第2~6d用量减半。头部拎起,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⑵每100kg鱼每天用10g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呋喃唑酮拌料3病理 投喂,第2~7d用量减半。疾病早期,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

6小结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内多淡黄色液体。镜检肠腔内红细胞 鱼类疾病防治贯彻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原则。较少,有部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⑴细菌性肠炎,以草鱼多发,主要流行在高温季节,由此要4诊断 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即机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根据以上症状及病理解剖不难作出诊断,为进一步确 毒、食场消毒;饵料投喂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诊,取病鱼的肝、肾接种在R-S选择和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 ⑵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调节,有效开动增氧机;作好黄色,即可确诊。 天气、水温、投饵、鱼病防治等记录。5防治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 1.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常用绵羊或家兔脱纤血液上的菌落与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基本一致,但稍大些。在麦康凯琼脂、SS琼脂、胆盐硫化氢乳糖琼脂(DHL)、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琼脂等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可形成较小菌落因其产生硫化氢能使菌落中央为黑色。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危害:德华氏菌感染症,鳖发生白板病,鳗鲡红头病,鳝鱼的红病和渠道鲇鱼的气肿性腐烂病等 感染:感染可发生于全年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在水温20℃以上时均可发生,但一般认为水温在15℃时,就能发生高峰期多出现在水温25-30℃时,一般于春季和夏季易发流行。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和海水鱼中均发现有该菌感染的发生如鲫、金鱼、虹鳟、大鳞大马哈鱼、黑鲈、真鲷、丽鲷、黑鲷、鲻鱼、川鲽、牙鲆等均可被感染发病,实验性可感染鲤鱼和青蛙。 分离培养:对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培养,常见的临床标本材料是表皮肌肉坏死组织及内脏器官组织等。通常将被检材料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液琼脂及某种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DHL琼脂、XLD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平板,置28℃或37℃恒温培养18-24h。 形态特征检查:包括对标本材料中及纯培养物的爱德华氏菌形态检查,常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按该菌相应形态特征予以判定。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和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和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

病毒导致鱼病与防治

病毒导致鱼病与防治 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叫水产动物病毒病 病毒及病毒病 病毒(virus): 是一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含一种类型核酸(DNA or 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病毒的主要特点: 1)个体徽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病毒颗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3)以寄主活细胞内寄生,寄主死亡,病毒扩散或死亡 4)病毒对水产动物养殖危害较大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传播快,难控制; 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水产动物病毒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草鱼出血病 1.1 病原体:草鱼呼肠弧轮状病毒,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 1.2 流行情况:草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发病率高,5-9月主要危害草鱼种,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种,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1.3症状:病鱼各种器官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鳍红鳃盖型:鳍条,鳃和口腔发红;“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肠炎”型:病鱼肠道充血,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1.4病理变化:病鱼严重贫血,血量减少;骨骼肌出现红血胞浸润,肠上皮细胞脱落 1.5 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进行初步诊断 诊断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注意区分:肠炎型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 2)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3)免疫学诊断 1.6 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病毒活细胞内寄生;病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通过水体传播;并且该病毒抗药性强。这样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 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1)注射灭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厘米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百分比浓度疫苗0.2毫升,1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kg鱼每天用克列奥-鱼复康100克或鱼复药2号2.5-5g拌饲投喂,

鱼出血病用什么药

淡水养殖鱼类的出血病是夏季高温常发的一种病害,造成鱼类出血病的情况有好几种,所以出血病治疗时一定要分清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减少损失。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出血情况主要有以下五种:应激性出血、中毒性出血、寄生虫性出血、细菌性出血、病毒性出血。有时会多种情况同时发生,其中病毒性占30%~50%,细菌占30%~50%,寄生虫占5%~10%,由此可见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占主导地位。 下面就这几种出血情况进行一一分析: 一、应激性出血:应激性出血病是因为外界变化引起鱼体的出血反应,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多雨、台风、拉网时会出现应激性出血。应激性出血的鱼类大都是体质差的,其应对外界变化能力差,而且应激性出血病经常会出现治愈后很快反复。对于应激性出血病的防治思路是增强鱼体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二、中毒性出血:使用不合格的改底产品,水体亚硝酸盐超标,都会造成水体中毒;另外投喂劣质饲料,频繁滥用杀虫药、消毒剂等,造成鱼体中毒。内外相结合引起的中毒会造成鱼类出血病,建议不要盲目用药。

三、病毒性出血:顾名思义,该病由病毒引起。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以疫苗注射、水质调节、预防为主,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四、细菌性出血:是细菌侵入鱼体造成,一般伴有肠炎和烂鳃,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或饲料微生物超标等导致。 五、寄生虫性出血:夏季水温偏高,正是寄生虫繁殖的高发时期,随着寄生虫不断的寄生在鱼类的鳃、体表、肠道等部位,这些寄生部位不断的形成伤口,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数量的增多,细菌的感染机率就会增加,进而感染出血病。

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往往并发,因而其防治应做到菌虫双抗、双管齐下。总而言之,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出血病,我们都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调节水质、改善底质、增强体质、提前预防,才能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损失。 瑞正生物一直以来专注水产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和服务,主要提供水产健康生物制剂,水产菌种系列,水产藻种系列,水产水质改良系列,水产营养保健等系列产品技术及服务。感谢您的阅读!

鱼塘鱼出血病怎么治疗

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症状主要是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种鳍条中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肉呈红色。肠道、肾、肝也有充血现象。那当出现这种病害时,如何进行治疗呢? 需要养殖者先查明病因,然后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下面,是一些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应激性出血:当养殖鱼类受到撒网、拉网捕捞而惊吓且剧烈活动、天气突变、雷暴雨、池塘大量换水或加水时水流量太大、长途运输等情况时,会出现全身性体表(尤其是腹部)和鳃部出血现象,严重者短时间便会出现大量死亡。即使未死亡,也表现为生命垂危、全身发红、僵硬,体表少粘液、手感粗糙,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根据塘口自然条件,合理掌控放养密度及搭配品种数量; 合理使用增氧机等增氧设备,及时使用安进巨能氧、降硝底安或强氧底净,确保池塘水体有较高的溶氧水平;

选择正规饲料厂家的饲料产品,不要贪图便宜、省钱而用小厂家、生产不规范的厂家的饲料产品;科学合理进行喂养管理;切忌加料太猛和过量投喂。 2、中毒性出血(充血):主要表现为头部、口腔、鳃盖、鳃丝出血或充血,腹部出血。 处理措施:在池塘大量换水、使用消毒剂、杀虫剂以及调水改底的化工产品之后,用颤藻分解素全池泼洒,进行水体解毒。 3、细菌性出血病 预防与治疗措施:鱼种放养之前,使用药剂消毒; 定期使用药剂改底调水,维护水体藻相平衡与菌相平衡,抑制有害藻类和菌类滋生繁殖。 4、病毒性出血病;常见的有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青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由弹状病毒引起的鲤鱼鲤春病毒性出血病。 预防与治疗:根据塘口自然条件,合理掌控放养密度及搭配品种数量; 合理使用增氧机等增氧设备或适时使用增氧药剂进行增氧;

细菌性败血症和出血病的区别

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的研究报道不少,提出的病原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病原菌,此病的名称也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的。也有叫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出血病的,由于以前病因未查明,在1990年暂时统一用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这一名称。目前基本查明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故有些学者建议称该病为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体] 迄今报道的病原菌有多种,但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 孙其焕等(1991)报道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徐伯亥(1991)报道,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在3-4月份,鲢鳙鱼的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是鲁克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5月底以后整个高温季节为气单胞菌和弧菌。汪开毓等(1992)报道,鲤鱼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这种嗜水气单胞菌呈杆状,两端钝圆,中轴端直,0.5-0.9×1.0-2.0微米,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能运动,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少数染色不均,呈两极染色。琼脂平板上,菌落圆形,培养24小时,直径0.9-1.5毫米,48小时增至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微凸,边缘整齐,不产生色素。R-S选择培养基上呈黄色圆形菌落,在假单胞菌分离培养基上不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阳性,2,3-丁二醇脱氢酶测定阳性。 据陆承平(1991)报道,此种病原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毒性及细胞毒性;将该毒素注射小白鼠和鲫鱼均有强烈的致死性。 [流行情况] 本病曾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国内个别养殖场(如北京、浙江、江苏)有所发生,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1986年10月又在上海市崇明县个别养鱼场的一足龄半异育银鲫发生大批死亡,其特征是病鲫充血、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并发生溶血,故当时称为银鲫溶血性腹水病。接着于1987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流行,至1991年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川、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山东、辽宁、吉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危害的对象主要是白鲫、普通鲫、异育银鲫、团头鲂、鲢、鳙、鲤、鲮及少量草、青鱼等。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以2龄成鱼为主,且不仅是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水库养鱼等也都发生。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10月份后病情有所缓和。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 此病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经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 (1)近年来放养密度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大幅度提高,但鱼病的预防工作未能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青鱼在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淡水鱼类病毒病。 (一)病原 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和5:3:2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无囊膜;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股核糖核酸组成。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56℃)。能在草鱼肾细胞株(CIK)、草鱼吻端细胞株(ZC—7901)、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株(PSF)等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能形成晶格状排列,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毛树坚等(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无囊膜,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二)流行情况 草包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病。此病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四川、重庆等主要淡水鱼类养殖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阶段。 1.潜伏期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无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病毒的毒力和侵入鱼体的数量、鱼体的抵抗力、水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如水温高(在该病的流行温度范围内)、病毒的毒力强、侵入鱼体的病毒数量多、鱼体的抵抗力低、水环境差,潜伏期就短;反之,则潜伏期长。检疫隔离期的长短是根据潜伏期的长短而定的。 2.前趋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病鱼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草鱼出血病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六角形。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为68~72毫微米,比最小的细菌还小得多。 (1)病症病鱼主要是充血。外部症状一般微带红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口腔、下颚、鳃盖、鳍条基部也表现充血。将病鱼皮肤剥开,肌肉有的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有的全身肌肉呈充血现象,鳃部贫血,出现“白鳃”,也可能出现鳃瓣呈斑状充血,但有的病鱼鳃部无此症状。内部器官的症状常见的是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也常伴有明显的点状充血,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出现.少数病鱼的肝、脾、肾等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充血,缥壁及胆常充满血丝。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 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有的表现为全身肌肉充血,有的表现为斑点状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贫血,出现“白鳃”症状。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也就是在规格7~10厘米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菌克+VK3粉+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进行全池泼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肠炎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病鱼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有时可挤出黄色粘液,肛门后拖一粪便团,腹部有时有积水。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中仁金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用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连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败血症

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英文名称septicemia 就诊科室内科,传染科,外科 常见病因细菌,真菌 常见症状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大,神志改变,休克等 白血病与败血症在临床上可有相似的表现,但两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 英文名称septicemia 就诊科室内科,传染科,外科常见病因细菌,真菌常见症状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大,神志改变,休克等 病因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临床表现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 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 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 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常见草鱼鱼病及其治疗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 病因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 病症体内外各部位(体表、肌肉、肠道)点状或片状出血。鳃丝出血或苍白,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主要危害草鱼鱼种。 防治使用“鱼康”适量加大用量全池泼洒或使用“鱼康水中宝”全池泼洒。 烂腮病 病因柱状曲挠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鳃丝腐烂带污泥,鳃丝末端有许多粘液。鳃盖骨内表中央部分被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透明圆形。 防治使用“鱼康”或“鱼康水中宝”或“速效鱼康”泼洒或浸洗。 肠炎病 病因肠形点状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肛门外产红肿,用手轻按腹部, 有脓状液体出;腹腔骨有腹水,肠道明显充血,尤其以后肠充血发红最为明显。 防治使用“鱼康内服灵”或“鱼康水中宝”拌食投喂. 赤皮病 病因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体表局部或大部份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 防治使用“鱼康”或“鱼康水中宝”或“速效鱼康”全池均匀泼洒。 细菌性败血病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病症病鱼体表、肌肉和内脏器官充血,肝脾、肾肿胀,体腔 腹水,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 防治使用“鱼康水中宝”配以0.5ppm的硫酸铜均匀泼洒,病情严重的连用两天。 白头白嘴病 病因粘球菌感染引起。 病症鱼体表尾端至眼球皮肤变成乳白色,唇肿胀,口周围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 防治使用“鱼康”或“速效鱼康 白皮病 病因白皮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发病初期,尾柄处出现一个白点或白斑,并蔓延扩大直至尾部体表全部呈现白色;皮肤无充血、发红症状。 防治使用“鱼康水中宝”“鱼康”分两天各泼洒一次。或“鱼康水中宝”配0.2ppm的食盐外用或内服。 打印病 病因点状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病症通常在肛门两侧皮肤出现红斑,似脓泡状,之后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穿孔,病灶呈圆形,边缘充血且发红。 防治使用“鱼康水中宝”或“速效鱼康”加大用量泼洒全池或将病情严重的进行浸洗。疖疮病 病因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病症发病部位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呈现脓肿和稍微突起,脓疮内部充满血脓,鳍基充血,鳍条裂开。 防治使用“鱼康”配以0.5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或连用两天“鱼康水中宝”均匀泼洒

一龄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预防措施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最早、最全面系统研究过的一种鱼类病毒性疾病,也是一直危害我国草鱼养殖的一种特别严重的草鱼病毒性疾病,临床以红鳃盖、红肠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显现为特征,对一龄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8年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从近几年现场调查和诊断结果来看,该病仍然是危害一龄草鱼鱼种最严重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由于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及养殖人员缺乏一定临床技术经验,很多病毒性疾病几乎误诊成其他细菌性疾病而错误用药;大部分养殖户也因为对草鱼病毒出血病缺乏认识而盲目乱用药和错误操作,反而刺激鱼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病毒为二十面体的球形颗粒,双层衣壳,无囊膜。此病毒为我国分离的第一株鱼类病毒。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水和外寄生虫)。传染源是已经感染或带病毒的草鱼,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二、症状流行特点 草鱼出血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是草鱼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出斑点状或块状充血,鳍条、鳃盖、眼眶、口腔、下颚等表皮组织不用解剖就可以看到充血现象。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或充血。肌肉、肠道、肠系膜、鳔壁、胆囊、肝、脾、肾等器官,也往往出现充血现象,故依症状定名为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比较长,主要发生在每年5―10月、水温在20~30℃的季节,以25~28℃最为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5―6月和9―10月两个主要流行季节,对于高密度饲养、高蛋白质饲料投喂草鱼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全塘大部分死亡,对提高单位池塘草鱼产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素。 三、发病原因 1.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过大 许多养殖户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随意加大投放密度。由于投放密度过大,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鱼类负载量的加大以及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难以控制,容易老化、恶化。由于水体环境不良,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草鱼体质变弱,导致出血病的发生。 2.投喂的饲料不符合草鱼鱼种的营养需求 从整体上看,一龄草鱼鱼种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的需求较一般其他鱼种低。在草鱼整个养殖期内,全程投喂高蛋白质的鱼饲料往往导致草鱼营养性疾病(如脂肪肝、肝脏变性等)的发生。其次,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不足,一龄草鱼在池塘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受密度、环境条件、生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显著提高,如果长期不能满足其需要则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饲料过量投喂、饲料中的氯化胆碱含量不足时很容易引起草鱼鱼种脂肪肝病的发生,使鱼种抗病能力变弱,导致各种细菌疾病的暴发,并发出血病。 3.饲料投喂不科学 许多养殖户在前期3-4月份追求生长速度,投喂量过大,忽视了草鱼自身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结果往往是养殖前期草鱼的生长速度很快,鱼体免疫系统发育跟不上鱼的生长速度,对细菌及病毒性疾病几乎没有抵抗力了,导致草鱼后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4.防病措施不合理 有的养殖户防病意识较差,往往被养殖前期草鱼鱼种摄食良好、生长较快所麻痹,而忽视了正常的鱼病预防工作,不调水,极少用微生物制剂,忽视池塘水环境管控。一旦发病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有的养殖户过分依赖、相信药物的作用。发病季节大量使用杀虫剂、消毒剂来杀虫和治疗细菌病(误诊)是诱发草鱼出血病大量死 亡的重要因素,很多发病池塘也因此日死亡量暴增。还有许多水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唯恐草鱼发病,几乎每天在使用不同的药物,特别是一些内服抗菌药物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由于用药过多,不仅导致病原体产生强烈的抗药性,也对 67 2018.2

草鱼三大疾病

草鱼三大常见疾病(内容来源:《水产动物病害学》)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呼肠孤病毒,又叫草鱼出血病病毒。 病状: 患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尤其头部,有时可见尾鳍边缘退色。 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有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 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 2,红鳍红鳃盖型: 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 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 亩·米

草鱼赤皮病 病原:营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并出现“蛀鳍”。 诊断方法: 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患病草鱼体侧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发炎。 防治方法: (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 (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 草鱼烂鰓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