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匆匆》重点字词意思

《匆匆》重点字词意思

《匆匆》重点字词意思

《匆匆》重点字词意思

确乎:的确。

涔涔(céncén):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shānshān):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各具特色的民居》 重点字词意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重点字词意思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崇尚:尊重,推崇。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热:形容非常热。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小学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

小学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_四年 级语文知识点_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察:察哈尔省,现已撤消。冀:河北省。晋察冀边区指这三个省交界的一块地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苇絮芦苇开花以后,从花上飘出一种像棉絮一样的东西。 芦花芦苇的花轴上生长着的一层密密的白毛。 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例:秋风吹来,树叶儿飘飘悠悠地落了一地。 耍水玩水。本课是指游泳。 死命拼命。 泥鳅一种鱼,身体为圆柱形,尾端侧扁,身上有黏液,很滑。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地方,常潜伏在泥中。本课用泥鳅来形容雨来,是指他身上光溜溜的,很滑,同时也含有动作敏捷的意思。 夜校夜间上课的学校。本课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因边区经常有鬼子来扫荡,抗日小学白天上课有困难,才改在夜间上课。 闹个睁眼瞎闹:弄。睁眼瞎:比喻不识字的人。闹个

睁眼瞎是指弄成个文盲。 揉坏揉:擦或搓。坏:破损。揉坏指把东西放在手里来回擦或搓而破掉。 书皮在书本外面再包的一层纸,用来保护书。本课指用布包书的书皮。 步枪步兵用的一种枪,枪管比较长。 晌午午饭后这段时间。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落脚指临时停留或暂时住一些时候。例:考察队员们走了一天,晚上就在山脚下的小村庄落脚。 糠皮从麦粒、稻谷等上面脱下来的皮或壳。 枪栓枪上的一种击发枪弹的装置。 冷汗由于惊恐或休克等原因而出的汗。出汗时手脚发冷,所以叫冷汗。 推推搡搡搡:用力推。推推搡搡指狠命推的样子。例:排队时要安静些,不要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 劫难灾难。例:在旧中国,淮河两岸人民时常遭受洪水造成的劫难。 嘟嘟囔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例:孩子见精彩的电视节目结束了,嘟嘟囔囔地说:“这节目结束得太快了”! 鞘放刀、剑的套子。 趔趄脚步不稳,身体歪斜。例:老奶奶被一块木头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1、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2、摧枯拉朽: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3、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4、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5、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6、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7、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8、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9、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0、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1、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12、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13、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14、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15、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6、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17、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

《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意思

【所欲】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向为身死而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èi,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鱼我所欲也》词语古今异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般“得”名词,恩惠,在这里活用为动

词,感激 《鱼我所欲也》多义词辨析: 【为】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接受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最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二、知识梳理 (一)命题角度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 2、词语的指代义 3、词语的语境义 4、词语的联想义 (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 以《童年的朋友》为例: (一)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例】语段中“可爱的动物”和“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二)依据具体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平时对某个词语的认知和掌握,结合前后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体会词语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含义。 【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练习一 童年的朋友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给弄坏了。它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住,勤奋学习永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9.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立于河边说:“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11.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

《伤仲永》重点字词解释

5、伤仲永 1、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 2、民:老百姓 3、世隶耕:世代以耕田为业 4、隶:属于 5、未:不 6、尝:曾经 7、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8、忽啼求之的“之”:代词,指书具 9、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10、异焉的“焉”:兼词,于之 11、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2、借旁近与之的“与”:给 13、借旁近与之的“之”:代词,指仲永 14、即书诗四句的“书”:名词→动词,写 15、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16、自为其名的“为”:写上,题上 17、其诗以养父母的“其”:代他的 1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19、收族的“收”:聚、团结 20、意:主旨,内容 21、传:传送 22、一乡秀才的“一”:全 23、传一乡秀才观之的“之”:代这首诗 24、自∣是: 从∣此,这 25、立∣就 立刻∣完成 26、文理:文采和道理 27、皆:都 28、可观者:值得赞赏的地方 29、者:……的地方 30、邑人:同县的人 31、奇:以之为奇 32、稍稍:渐渐 33、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34、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35、或:有的人 36、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37、利:认为……有利可图 38、日:每天 39、扳(pān):通“攀”,牵引 39、环谒(yè):四处拜访40、于:介词,向 41、不使学:不让他学习 42、余闻之也久的“闻”:听说 43、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 44、中:年间 45、从:跟从 46、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47、于:在 48、称:相当 49、不能称前时之闻的“闻”:传闻 50、还自扬州=自扬州还 51、复到舅家问焉的“焉”:代词,代方仲永的情况 52、泯然:消失 53、众人:常人 54、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55、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56、仲永之通悟的“之”:的 57、通悟:通达聪慧 58、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9、贤:胜过,超过 60、贤于材人的“于”:比 61、材人:有才能的人 62、卒:最终 63、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64、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65、彼其:他 66、如此之贤的“贤”:聪明的 67、且:尚且 68、固:本来 69、得为:想成为 70、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

七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 重点字词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讯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ǎo:这里有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quèzáo:确实。菜畦cài 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葚sānɡshèn:桑树的果实。轻捷qīnɡjié:轻快。动作轻快敏捷。 蟋蟀xīshuài:蟋蟀臃肿yōnɡzhǒnɡ:肌肉肿胀。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脑髓nǎo suǐ:脑浆。相宜xiānɡyí:适宜。 书塾shū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臭氧。方正fānɡzhènɡ:正派。 博学bóxué:知识渊博。蝉蜕chán 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里所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rén jìhǎn 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声鼎沸rén shēnɡdǐnɡ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象烧开的水在沸腾一样。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xx 肿胀zhǒnɡzhànɡ: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叮嘱dīnɡzhǔ:再三嘱咐。 恐惧kǒnɡjù:害怕。骊歌líɡē:告别的歌。花圃huāpǔ:花园。 第3课《丑小鸭》xx

丑陋chǒu lòu:难看。讪笑shàn xiào:讥笑。嫉妒jí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来势汹汹lái shìxiōnɡxiōnɡ: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第4课《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瞬息shùn xī:比喻极短的时间。延绵:yán mián:绵延伸展。 荒草萋萋huānɡcǎo qīqī: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幽寂yōu jì: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忧郁yōuyù伫立zhùlì 第6课《xx》光未然 山巅shān diān:山顶。澎湃pénɡpài:形容波浪猛烈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狂澜kuánɡlán:巨大的波浪。 屏障pínɡzhànɡ:屏风。 哺育bǔyù:喂养。 九曲连环jiǔqūlián huán:九曲:有很多曲折的。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宛转wǎn zhuǎn 第7课《最后一课》xx 踱来踱去duólái duóqù xxhǎo sǒu:法文人名的音译。 懊悔ào huǐ:因过错而自恨。 祈祷qídǎo:向神祷告求福。 惨白cǎn bái:形容面容苍白,或景色凄凉暗淡。哽住ɡěnɡzhù:堵塞。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意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字词意思3.词语 【近义词】 领导──引导、领袖 想念──挂念、思念 解放──解救 【反义词】 想念──忘记、忘怀 解放──束缚、奴役 4.造句 【领导】 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 ⑵我们邀请学校领导参加我们班的元旦联欢会。 【革命】 我们要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带领】

⑴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 ⑵春游途中,我带领大家唱起了歌。 【解放】 ⑴解放了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⑵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想念】 ⑴我常常想念在乡下的爷爷奶奶。 ⑵远在美国读书的姑姑很想念家里的人。 【时刻】 ⑴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时刻都不敢忘记。 ⑵我们一切都收拾好了,时刻准备上车出发。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阅读——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含义及作用

精锐教育1对3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 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一讲:阅读——如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篇文章,很感人,推荐你看看吧!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

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兰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里是对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坚持上学而倾尽所有的一种感激) 【专题讲解】 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①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②指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③在内容或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词语;④在文中具有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词语等。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等具有重要意义。 体会词语的作用在考试中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①某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②中心词或修饰性词语表意的准确性;③某些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等。 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技巧 (一).理解字面义 字面义是文字表面上的意义,是相对于隐含义、引申义而言的。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内容,一般分为概念意义、附加意义和言语意义三种,字面义主要是指词语的概念意义。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词义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要选择正确选项,其技巧有如下几点: 1、查字典法 在学习了音序和部首查字法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及时查阅不理解的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清楚了词与句的关系。因为在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时,往往一个词在字典中有多中解释,这时就要告诉学生,理解词语要放到特定的句子中去,要放到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例如《翠鸟》一文中一句“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灵活”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1)敏捷,不呆板;(2)善于随机应变。引导学生理解,“灵活”在这一句中是对“眼睛”的描写,那么只能选择第(1)种解释。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2、拆拼法 所谓“拆拼法”,就是将一个词中的几个词素先分别解释,然后再将每个词素的含义结合起来,组成这个词的意思。这一方法适用于词素含义较简单的词。如“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情”是感情。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这个词语的解释就完成了。 3、找近、反义词法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的意思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的意思 神机妙算shénjīmiàosuàn 【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自】:《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示例】:(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吾不如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锦囊妙计 【反义词】: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呐喊nàhǎn 【解释】: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甚么人鸣锣击鼓,呐喊摇旗?《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领了将令,放起三个轰天大炮,众军一声呐喊,遍地锣鸣,离了教场,望陕西而进。 【示例】:鲁迅《呐喊自序》: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委托wěituō 【词语】:委托

【释义】:1、亦作委托。2、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3、交结,结纳。4、犹依托,依靠。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完整word版)6《石涧记》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走到尽头 【知识点】 一、通假字 流若织文“文”通“纹” 二、词类活用 民又桥焉名词用作动词,筑桥 流若织文,响若操琴形容词用作名词,流水,响声三、定语后置 可罗胡床十八九可以排列十八九张交椅 四、一词多义 其:均荫其上:它们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推量之词 上:上由桥西北:上面 其上深山幽林:登上 【寓意/主旨】 此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 【写作特点】 善用比喻。 文中所写石涧很有特点:“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连用六个“若”字,比喻形象生动,比喻之外,又生联想。这段文字,使石涧的奇妙一下就显出情味来,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丽、明朗的。 涧以石名,景以石美,此文以层出叠见的比喻,直接描摹出涧石的情状,与小石潭底之石绝无雷同。还用水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侧面描写涧石的奇特。又边用两个反问句,抒发了罗床涧中,水流声响于其下,木石荫蔽于其上,此乐何极的情趣。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 【译文】 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桥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坎隔开的内外屋。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我们撩起衣襟,赤着脚涉水而过,折断竹箭,扫除陈叶,除去腐朽的树木,清出一块可排放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都在交椅的下面了;而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了。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发现石涧的这一天,和发现石渠是同一天。 从袁家渴一路过来,先发现石渠,后发现石涧;从下游百家濑上来,就先发现石涧,后发现石渠。要穷究石涧这个地方,一直要走出石城村并向东南方向去,这一路上可以引起人观赏愉悦的景致有好几处。登上深幽的山林,翻过峻峭险要的地方,道路很狭小不能够走到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重点字词意思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字词整理 一、邓稼先 1、至死不懈xia: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2、蓬断草枯:蓬草断了,草枯干了,形容极荒凉。 3、选聘pìn:挑选聘用。 4、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5、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6、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7、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8、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9、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10、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11、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12、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13、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14、截ji?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15、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16、阔ku?别:长时间的分别。 17、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18、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诗兴不作:作,起。写诗的兴趣减少。 2、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3、锲qia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5、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6、沥lì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全部的精力。 7、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8、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9、迭di?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10、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11、潜心贯注: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1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13、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项脊轩志》归有光重点字词解释

《项脊轩志》归有光重点字词解释 1、轩:窗,引申为有窗的小室。 2、方丈:一丈见方。 3、尘泥渗漉:渗,透过。漉,漏下。 4、雨泽下注:下,往下。雨泽:雨水。 5、案:几案,桌子。 6、顾视:环看四周。 7、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8、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9、修葺:修缮、修理。 10、辟:开。 11、垣墙周庭:周庭,把院子四周围住。 12、当:抵挡。 13、洞然:透明敞亮。 14、栏楯:栏杆。 15、增胜:增添了光彩。 16、偃仰:安居。偃,仰卧。 17、啸歌:指吟诵诗文。 18、冥然兀坐:静静地端坐。兀坐,端坐。 19、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 20、三五之夜:农历十五的夜晚。 21、珊珊: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2、束发:15岁。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盘到头顶上,谓之束发。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长号不自禁:自己忍不住放声大哭。禁,忍得住。 25、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对着西家的狗叫

26、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27、已:已而,随后不久。 28、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0、相为应答:对她作出回答。 31、阖(hé):关闭。 32、扃(jiōng)牖(yǒu):扃,关闭。牖,窗户。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3、殆: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修葺:修缮,修理。 34、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女子出嫁。 35、凭几学术:伏在几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36、归宁:出家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7、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38、手植:亲手种植。 39、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40、制:规制,格局。 古今异义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2.南北为一(一,整体) 3.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4.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5.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7.久不见若影(若,你) 8.日过午已昏(昏,暗) 9.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10.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11.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12.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13.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14.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15.三五之夜(三五,即农历十五) 1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六年级语文重点字词解释

六年级语文重点字词解释上册: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名望,声望。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年过花甲:花甲:六十岁。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 攘攘:纷乱的样子。 惹人讥笑:惹,引起。 和蔼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风雨同舟:舟:船。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 张冠李戴:冠,帽子。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悟,明白。 饱经风霜:饱:足足的,充分;经:经历; 风霜,指艰苦的生活。 大病新愈:新:刚刚;愈:康复。 横遭不幸:横,意外地,平白无故地。 震耳欲聋:欲,将要,快要。 不解之缘:解,分开。缘,缘分。 为所欲为:为:做。 窃窃私语:窃窃,暗地里,偷偷地。 日积月累 引人入胜: 胜:优美的境界。引:引导。 不落窠臼: 窠:鸟兽的窝。 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 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美不胜收: 胜:尽;收:接收,领受。 脍炙人口: 脍,指切细切薄的肉。 炙,用火烤的肉。 曲高和寡: 和,唱和。别具一格:别:另外。 下册: 莫名其妙:名:说明,说出。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无缘无故:缘,故:原因。 勃勃生机:勃勃:旺盛的样子。 座无虚席:虚:空。 养尊处优:养:指生活。优:充足,富裕。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更新:除去旧的换成新的。 灯火通宵:通宵:整夜。 截然不同:截:割断。 赞叹不已:已,停止。 开山鼻祖:鼻祖:比喻创始人。 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陡。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疾病,也指灾祸。 和睦相处:睦:和好。 肃然起敬: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美不胜收:胜:尽,完。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 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 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鸿毛:大雁的毛。 如此而已:如此,这样。而已,罢了。 聊以自慰:聊,姑且。 若无其事:若:好像。 衣衫褴褛:褴褛:指衣服破烂。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 闻所未闻:闻:听到。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 一如既往:一:全,都。既往:过去。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上 1、俄而雪骤(顷刻两毙)不久,一会儿 2、因风起趁、乘 3、与友期行约定 4、相委而去舍弃 5、下车引之拉,牵拉 6、入门不顾回头看 7、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8、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10、温故而知新旧的 1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12、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3、饭疏食吃 14、博学而笃志坚定 15、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16、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 17、将复何及来得及 18、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19、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20、狼不敢前向前 21、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22、意暇甚从容、悠闲 23、方欲行正,刚刚 24、洞其中挖洞 25、国人道之讲述 26、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27、若屈伸呼吸你 七下 28、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29、过寻阳经过 3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31、但当涉猎只是 32、赏赐百千强有余

33、双兔傍地走靠近 34、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35、释担而立放下 36、但微颔之点头 37、笑而遣之打发 38、无丝竹之乱耳扰乱 39、谈笑有鸿儒大 40、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41、香远益清更加 42、予谓菊认为 43、陶后鲜有闻少 44、宜乎众矣应当 45、山门圮于河倒塌 46、阅十余岁经过 47、求之下流,固颠本来 48、曳铁钯拖着 八上 49、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50、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51、哀转久绝消失 5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53、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类;通“嘱”,嘱托 54、月色入户门 55、良多趣味甚,很 5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7、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指作动词,向高处远处延伸 58、经纶世务筹划、治理 59、鸢飞戾天至,到达 60、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61、往之女家同“汝”,你 62、与民由之遵从 63、富贵不能淫使惑乱,使迷惑 64、所以动心忍性所用来

重点词语解释

重点词语解释 1.1《一夜的工作》 1、审阅:审查阅读。 2、陈设:房间里摆设的东西。 3、极其:非常;极端。 4、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5、咨询:询问;征求意见。 6、浏览:大略地看。 7、简朴:简单朴素。 8、劳苦:劳累辛苦。 1.2《穷人》 1、汹涌澎湃: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声势浩大。 2、心惊肉跳: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预感有灾祸临身而极其内心、忧愁。 3、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 4、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担后果。 5、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6、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7、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8、保佑:指神佛保护和帮助。 9、张罗:料理。 10、眼帘:指眼皮或眼内。 11、蜷缩:蜷曲而收缩。 1.3《白桦林的低语》 1、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2、还念:时时记得,不能忘记已经不能再见的人和事。

3、摇曳:摇荡。 4、低吟浅唱:低声吟咏,轻轻歌唱。形容安乐的样子。 5、纯洁:纯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 6、涤荡:洗涤;清除。 7、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 8、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9、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10、激励:激发鼓励。 11、絮絮低语:低声说话,说个不停。 12、专注:专心注意。 13、倾诉衷肠:倾吐心事,诉说心里话。 2.1《丑石》 1、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 2、黑黝黝:黑得发亮。 3、细腻:细致光滑。 4、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5、嫌弃:厌恶而不愿接近。 6、翘望:抬起头来望。 7、小心翼翼:形容小心,一点不敢疏忽懈怠。 8、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9、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10、世俗:大众化的。 11、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12、误解:不正确的理解。 13、寂寞:孤单冷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