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功率预测问题_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论文

风电功率预测问题_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论文

风电功率预测问题_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论文
风电功率预测问题_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论文

答卷编号:论文题目:风电功率预测问题

指导教师:金海

参赛学校:北京理工大学

报名序号:1550

证书邮寄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徐厚宝(学校统一组织的请填写负责人)

风电功率预测问题

摘要:

本文着力研究了风电功率的预测问题。根据相关要求,本文中我们分别利用ARMA模型、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该风电场的风电功率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最高;单台风电机组预测误差与总机组预测误差成正相关性;多个风电机组的汇聚会使得总体的预测误差减小。另外,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突加扰动是阻碍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精度进一步改善的主要因素,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不可能无限提高。

对于问题一,我们分别建立了ARMA、卡尔曼滤波、小波神经网络三种预测模型对指定的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ARMA 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为75.4%—79.3%,卡尔曼滤波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为

81.3%-95%,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确度为92.1%—94.7%,故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

对于问题二,我们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下单台机组和多机组5月21日至6月6日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得知风电机组的汇聚会使得总体的预测误差减小。

针对问题三,我们在问题一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经过仿真,我们发现该模型能显著减小峰值误差,有力地抑制时间延迟现象,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对仿真误差进行分析,我们指出突加的扰动是阻碍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精度进一步改善的主要因素,预测的精度不可能无限提高。

关键词:ARMA,卡尔曼滤波,小波神经网络,遗传神经网络

一、问题重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因为风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能量密度低等特点,风电功率也是波动的。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运行时,大幅度地风电功率波动会对电网的功率平衡和频率调节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风电场的发电功率进行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某风电场58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数据的基础上,需解决以下问题:

(1)至少采用三种预测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风电功率实时预测并检验预测结果是否满足预测精度的相关要求。

(2)比较单台风电机组功率的相对预测误差与多机总功率的相对预测误差,分析风电机组的汇聚对于预测结果误差的影响,并做出预期。

(3)在问题(1)的基础上,构建有更高预测精度的实时预测方法,并用预测结果说明其有效性。

(4)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论证阻碍风电功率实时预测精度进一步改善的主要因素。判断风电预测精度能否无限提高。

二、问题分析

本题是一个预测类问题,它以风力发电为背景,主要考察对于风电发电功率进行预测的能力。

首先,被预测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序列,被预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因此我们采用的算法不仅要能够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非线性处理能力。

针对问题一,我们建立三种模型,可以得到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根据所给定的考核要求,能够计算得到模型的准确性。我们以准确性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给出我们推荐的模型。

在问题一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单台风电机组与多台发电机组功率的预测误差。进一步处理,我们可以给出单台发电机组与多台发电机组的相对误差。我们对所得相对误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

三、模型假设

(1)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2)短期内不存在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以及台风等等

(3)预测期间风电机组分布不变,发电机组性能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四、参数说明

L ——滞后延迟算子

t y ——风电功率的时间序列

p ——自回归的阶数

t ε——零均值的系统白噪声

q ——移动平均的阶数

MSPE ——均方百分比误差 Cap ——风电场的开机容量

MAPE ——平均百分比误差

1r ——精确度

2r ——合格率

Mk P ——k 时段的实际平均功率 Pk P ——k 时段的预测平均功率 N ——日考核总时段数

m 1I -——状态空间模型的自回归系数 12,,,k X X X ——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

12,,,m Y Y Y ——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输出

ij ω、jk ω——小波神经网络权值

()h j ——隐含层第j 个节点输出值

ij ω——输入层和隐含层的连续权值

j b ——小波基函数的平移因子 j a ——小波基函数j h 的伸缩因子 j h ——小波基函数

()h i ——第i 个隐含层节点的输出

l ——隐含层节点数 m ——输出层节点数 ()yn k ——期望输出

()y k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输出

η——学习效率

i y ——BP 神经网络第i 个节点的期望输出

i o ——BP 神经网络第i 个节点的预测输出

max a ——基因ij a 的上界 min a ——基因ij a 的下界

g ——当前迭代次数

max G ——最大进化次数

五、模型建立

1.风电功率实时预测及误差分析

目前,风电功率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持续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包括AR 、MA 、ARMA 、ARIMA 等)、神经网络法(ANN )、小波分析法、支持向量机法(SVM )等。综合考虑风电功率的随机性特征和各算法的优缺点,我们选择了ARMA 法、卡尔

曼滤波法和小波神经网络等三种方法对风电功率进行了预测。

1.1. ARMA 预测模型

1.1.1.ARMA 模型的基本原理

ARMA 模型是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其基本的类型为: (1) 自回归(AR )模型。()AR p 为

j (L )y t =e t (1)

其中,L 为滞后延迟算子;t y 为风电功率的时间序列;1t t Ly y -=;p 为自回归的阶数;t ε为零均值的系统白噪声。

(2) 滑动平均(MA )模型。()MA q 为

()()t y t L θε= (2)

其中,q 为移动平均的阶数。 (3)ARMA 模型。(,)ARMA p q 为

()()t t L y L ?θε= (3)

由以上三式可见,AR 模型和MA 模型可视为ARMA 模型的特殊情况。ARMA 模型的平稳条件是滞后多项式()L ?的根在单位圆外,可逆条件为()L θ的根都在单位圆外。ARMA 模型对数据平稳性有要求,要在平稳时间序列的大前提下建模,所以要用ARMA 模型预测风电功率,首先要检验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常用的方法为增广Dickey-Fuller (ADF )检验,ADF 检验包括一个回归方程:

111122112t t t p t p t yt y c y c y c y t

βεβ-----+?=+?+?++?++ (4)

上式左边为序列的一阶差分项,右边为序列的一阶滞后项、滞后差分项,有时还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在进行ADF 检验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回归中是否包括常数项、线性时间趋势及回归中的滞后阶数p 的选择可根据保证t ε是白噪声过程的最小p 值的标准进行选择。在每种情况下,单位根检验都对回归式中1

t y -

的系数进行检验,如果系数显著不为零,那么t y 包含单位根的假设将被拒绝,t y 序列即是平稳的。

1.1.

2.平稳性检验

我们取该风电场2006年5月10日至6月6日共28天的风电功率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前21天地风电功率数据建立模型。首先采用ADF 及ACF 检验来检验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如该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则满足ARMA 模型前提;如该序列不平稳,则对差分后序列建立ARMA 模型,如仍不平稳,则继续做差分,直到差分后序列平稳,ARMA 建模前提满足为止。

各风电机组的ACF 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a 时间段机组ACF 图 图(2)b 时间段机组ACF 图

各风电机组的ADF 检验结果见表1。

比较ADF 检验统计量与临界值大小,可判断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由表1可见,以上六种情况的风电功率时间序列ADF 检验统计量均小于1%临界值的显著水平,所以,在95%置信水平下有理由拒绝原假设,即本序列是平稳的,满足ARMA 建模的前提条件,因此,可考虑将风电功率时间序列t y 识别为(,)ARMA p q 结构。

1.1.3.建立ARMA 模型

鉴于模型(,)ARMA p q 的识别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了得到最合理的模型,

本文采取了定阶步骤,根据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偏相关函数分析图,对多组可行阶数进行了参数估计,对所有备选模型进行模型诊断,筛选出备选模型集。由于许瓦兹信息准则SIC的强一致性,在理论层面上能够渐进地选择真实模型,所以计算备选模型集中所有模型的SIC。考虑模型的可逆性和稳定性条件,得到数据样本的ARMA模型的参数如表2。

依照经典时间序列分析的步骤,在完成模型阶数识别后,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获得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分别为:

P A :

1212 269.4057 1.88810.88844 1.27650.30239 t t t t t

y y yεε

∧∧∧∧∧

----=-+-+(5)

P B :

1212 231.7165 1.87620.87663 1.29530.32144 t t t t t

y y yεε

∧∧∧∧∧

----=-+-+(6)

P C :

1212 222.7115 1.88680.88712 1.28550.30922 t t t t t

y y yεε

∧∧∧∧∧

----=-+-+(7)

P D :

1212 236.1261 1.88180.88224 1.27820.30509 t t t t t

y y yεε

∧∧∧∧∧

----=-+-+(8)

P 4:

1212 959.9598 1.89370.89401 1.07670.10732 t t t t t

y y yεε

∧∧∧∧∧

----=-+-+(9)

P 58:

121

12265 1.90130.901620.9674

t t t t

y y yε

∧∧∧∧

---

=-+-(10)

1.1.4.预测结果及误差分析

运用ARMA模型分别对5月31日0时0分至5月31日23时45分(记a时

域)、5月31日0时0分至6月6日23时45分(记b时域)的P

A , P

B,

P

C,

P

D,

P

4,

P

58

进行预测,得到原始风电功率和预测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a时段P

A

功率预测曲线

图(5)a时段PB功率预测曲线

图(7)a时段PC功率预测曲线

图(4)a时段PD功率预测曲线

图(6)a时段P4功率预测曲线

图(8)a时段P58功率预测曲线

图(9)b时段PA功率预测曲线

图(10)b时段PB功率预测曲线

图(11)b时段PC功率预测曲线

图(12)b时段PD功率预测曲线

图(13)b 时段P4功率预测曲线

图(14)b 时段P58功率预测曲线

为了对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分析,我们采用以下判断指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1)均方百分比误差:1

1N t t t MSPE y y N ∧

==-∑ (11)

(2)平均相对误差:1

1100%n

t

t t t

y y MAPE N

y ∧

=-=

?∑

(12)

(3

)精确度:11100%r ??=??? (13)

其中,Mk P 为k 时段的实际平均功率;Pk P 为 k 时段的预测平均功率;N 为日考核总时段数(取96点-免考核点数);Cap 为风电场的开机容量。

(4)合格率:21

1100%N

k k r B N ==?∑ (14)

其中

(1)100%75100%,1Mk Pk

k P P B Cap --

?≥?= (15) (1)100%75100%,0Mk Pk

k P P B Cap --

?

通过Matlab 的计算,我们得到各项指标结果如表3,表4。

表3 ARMA 模型时段a 各项指标结果

表4 ARMA 模型时段b 的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ARMA 模型对于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的趋势是好的。比较

a 时段和

b 时段的预测结果,a 时段的预测精度相对高些,这是因为预测时间越长,风电功率波动性越强,因而建立的ARMA 模型更难以描述风电功率的变化规律。另外,比较ARMA 模型预测功率曲线和实际曲线,在变化规律发生改变时,预测曲线常常不能提前变化,而是存在一个“时滞”,所以,虽然ARMA 模型基本能捕捉到风电功率曲线的变化规律,但该预测存在明显的延时性,而且精度不高。 1.2. 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

1.2.1.模型建立

卡尔曼滤波法是采用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组成的线性随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滤波器,并利用状态方程的递推性,按线性无偏最小均方差估计准则,采用递推算法对滤波器的状态变量做最佳估计,从而求得滤掉噪声的有用信号的最佳估计。卡尔曼滤波算法可用于滤波、预测和平滑方面。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法对风电功率进行预测。

要实现卡尔曼滤波法预测风电功率,首先必须推到出正确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因已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ARMA 模型,故可将ARMA 模型转换到状态空间,建立卡尔曼滤波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

对于一般的ARMA 模型,可设为(,)ARMA p q ,其方程为

1111t t p t p t t q t q

y u y u y v v εεε----=++++++ (17)

假定扰动项t ε都是关于t 的白噪声,为了更容易转换,首先将上式改写为

111111t t m t m t t m t m y u y u y v v εεε-----+=++++++ (18)

其中,max(,1)m p q =+。当i p >时,0i u =;当i q >时,0i v =。此时,t

y 是经过零均值化所得时间序列。式(17)、(18)为(,1)ARMA m m -模型,可写成状态空间模型为

1t t t

t t X UX VE Y CX -=+??

=? (19)

其中,11(,,,)'t t t t m X y y y ---= ,11(,,,)'t t t t m E εεε---= ,

(1,0,,0)C = ,m 1*I 0m m m

u u U ?-??= ???

,*0v V ??

= ???, 且121*(,,,)m u u u u -= ,121*(,,,)m v v v v -= ;m 1I -为状态空间模型的自回归系数。

即状态方程为:

t t-1121112t-1t-211t-m 1y y 1y y 10000000**01000y 00100000t m m m m t t m t m u u u u v v v y εεε-----+-+??????

????????????????????

???

???????

????=+?????

????????????????????????

???????????

(20)

测量方程:

11(1,0,,0)*(,,,)'t t t t m y y y y --+= (21)

状态空间方程和测量方程已经确立,只要确定相关的初始状态(0)y 和(0)P ,就可以利用递推方程进行迭代预测,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掌握初始状态(0)y 和

(0)P 。卡尔曼预测在递推中不断用新的信息对状态进行修正,所以当预测时间

足够长,初始值(0)y 和(0)P 对预测的影响将会衰减为零。考虑到收敛的速度和参考工程习惯,取初始值(0)[10]y =和(0)10*P I =。取系统噪声和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阵,应用Matlab 软件实现卡尔曼波预测风电功率。

1.2.2.卡尔曼滤波法预测结果

通过Matlab

程序实现卡尔曼波预测算法,我们得到预测结果。

图(15)a 时段P A 功率预测曲线

图(16)a 时段PB 功率预测曲线

图(17)a 时段PC 功率预测曲线

图(19)a 时段PD 功率预测曲线

图(18)a 时段P4功率预测曲线

图(20)a 时段P58功率预测曲线

图(21)b 时段PA 功率预测曲线

图(22)b时段PB功率预测曲线

图(23)b时段PC功率预测曲线

图(24)b时段PD功率预测曲线

图(25)b时段P4功率预测曲线

卡尔曼滤波模型得到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如表5,表6。

表5 卡尔曼滤波模型a时段各项指标结果

表6 卡尔曼滤波模型b 时段各项指标结果

通过分析该模型得到的功率预测曲线图及相关数据,我们发现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曲线和实际功率曲线在形状上比ARMA 预测结果更为接近,在风电功率变化规律改变时,卡尔曼滤波有时能捕捉到变化信息,模型给出的预测值t y 滞后于实际值的概率相对降低,使“时滞”问题较为缓和,所以,应用卡尔曼滤波法预测风电功率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序列分析法的预测时延问题。但由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受到ARMA 方程的限制,使得在预测效果上仍有上升的空间。

1.3.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上文的ARMA 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都属于线性模型,都必须先对模型结构做出假设,然后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得到预测值。因此,模型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最终预测的精度。由于风电场功率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单一的线性预测模型不足以挖掘风电功率数据中的所有信息。而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性,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以本文选择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风电功率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

1.3.1.小波神经网络法基本原理

小波神经网络是一种以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把小波基函数作为隐含层节点的传递函数,信号前向传播的同时误差反向传播的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27)。

输入层

隐含层预测输出

图(27)小神经网络拓扑结构

图(15)中,12,,,k X X X

是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12,,,m Y Y Y 是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输出,ij ω和jk ω为小波神经网络权值。

在输入信号序列为(1,2,,)i x i k =

时,隐含层输出计算公式为

1

()1,2,,k ij i j i j j

x b h j h j l

a ω=??

-???

?==??????

∑ (22)

其中,()h j 为隐含层第j 个节点输出值;ij ω为输入层和隐含层的连续权值;j b 为小波基函数的平移因子;j a 为小波基函数j h 的伸缩因子;j h 为小波基函数。

该模型中采用的小波基函数为Morlet 母小波基函数,数学公式为:

2

/2cos(1.75)x y x e -= (23)

小波神经网络输出层计算公式为:

1()()

1,2,,l

ik i y k h i k m

ω===∑ (24)

其中,ik ω为隐含层到输出层权值;()h i 为第i 个隐含层节点的输出;l 为隐含层节点数;m 为输出层节点数。

小波神经网络权值参数修正算法采用梯度修正法修正网络的权值和小波基

函数参数,从而使小波神经网络预测输出不断逼近期望输出。小波神经网络修正过程如下。

(1) 计算网络预测误差

1()()

m

k e yn k y k ==-∑ (25)

其中,()yn k 为期望输出;()y k 为小波神经网络预测输出。 (2) 根据预测误差e 修正小波神经网络权值和小波基函数系数

(1)(1),,,i i i n k n k n k

ωωω++=+ (26)

(1)(1)i i i k k k

a a a ++=+ (27)

(1)(1)i i

i k k k b b b ++=+ (28)

其中,(1),i n k ω+ 、(1)

i k

a + 、(1)i k

b + 是根据网络预测误差计算得到:

(1),()

,i n k i n k

e ωη

ω

+?=-? (29)

(1)()

i k i k e

a a η

+?=-? (30)

(1)()

i k i k

e

b a η

+?=-? (31)

其中,η为学习效率。

小波神经网络算法训练步骤如下。

步骤1:网络初始化。随机初始化小波函数伸缩因子k a 、平移因子k b 以及网络连接权重ij ω、jk ω,设置网络学习速率η。

步骤2:样本分类。把样本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训练样本用于训练网络,测试样本用于测试网络预测精度。

步骤3:预测输出。把训练样本输入网络,计算网络预测输出并计算网络输出和期望输出地误差e 。

步骤4:权值修正。根据误差e 修正网络权值和小波函数参数,使网络预测值逼近期望值。

步骤5:判断算法是否结束,如没有结束,返回步骤3. 1.3.2.模型建立

首先采集28天的风电功率数据,每隔15min 记录一个时间点,共有2688个时间节点的数据,用前22天的风电功率数据训练小波神经网络,最后用训练好多的神经网络预测之后的功率数据。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算法流程图如图(28)所示。

图(28)小波神经网络测试

小波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论文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摘要 由于警务资源有限,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来合理地确定交巡警服务平台数目与位置、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设置平台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平台出警次数均衡,缩短出警时间。用出警次数标准差衡量其均衡性,平台与节点的最短路衡量出警时间。 对问题一,首先以出警时间最短和出警次数尽量均衡为约束条件,利用无向图上任意两点最短路径模型得到平台管辖范围,并运用上下界网络流模型优化解,得到A区平台管辖范围分配方案。发现有6个路口不能在3分钟内被任意平台到达,最长出警时间为5.7分钟。 其次,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得出20个平台封锁13个路口的最佳调度方案,要完全封锁13个路口最快需要8.0分钟。 最后,以平台出警次数均衡和出警时间长短为指标对方案优劣进行评价。建立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以对出警次数均衡的权重u和对最远出警距离的权重v 为参数,得到最优的增加平台方案。此模型可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设定权重参数和平台增数,由此得到增加的平台位置,权重参数可反映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确定增加4个平台,令u=0.6,v=0.4,则增加的平台位置位于21、27、46、64号节点处。 对问题二,首先利用各区平台出警次数的标准差和各区节点的超距比例分析评价六区现有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模糊加权分析模型以城区的面积、人口、总发案次数为因素来确定平台增加或改变数目。得出B、C区各需改变2个平台的位置,新方案与现状比较,表明新方案比现状更合理。D、E、F区分别需新增4、2、2个平台。利用问题一的基于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型确定改变或新增平台的位置。 其次,先利用二分图的完美匹配模型给出80个平台对17个出入口的最优围堵方案,最长出警时间12.7分钟。在保证能够成功围堵的前提下,若考虑节省警力资源,分析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特点,我们给出了分阶段围堵方案,方案由三阶段构成。最多需调动三组警力,前后总共需要29.2分钟可将全市路口完全封锁。此方案在保证成功围堵嫌疑人的前提下,若在前面阶段堵到罪犯,则可以减少警力资源调度,节省资源。 【关键字】:不同权重的平台调整评价模糊加权分析最短路二分图匹配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设计模版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 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 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 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题目(黑体不加粗三号居中) 摘要(黑体不加粗四号居中) (摘要正文小4号,写法如下) (第1段)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些特点对问题 1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 2 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3 用······的方法解决。 (第2段)对于问题1,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 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 组数据(每组8 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第3段)对于问题2用······ (第4段)对于问题3用······ 如果题目单问题,则至少要给出2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 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 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第5段)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想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别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字里出现,5~7个较合适。 注:字数700-1000 之间;摘要中必须将具体方法、结果写出来;摘要写满几乎 一页,不要超过一页。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执行!。 页码:1(底居中)

数学建模比赛论文格式要求

比赛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2.5厘米的页边距。 2、论文第一页为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附件1,参赛队必须在竞赛承诺书上签名。 3、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二页上,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4、论文从第二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5、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6、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4号黑色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图形应绘制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比例适当。 7、提醒大家注意:摘要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摘要(最好在300字以内,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8、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 (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1)参考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3)参考网上查到的资料的表达方式: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比赛流程: 参赛队伍利用2013.5.11到2013.5.13三天的时间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老师根据参赛队伍提交的论文,根据评奖标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评出的优秀队伍将送去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注意:比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1、每个参赛队队员不得超过三名,参赛队队员应是具有泉州师范学院正式学籍的本、专科生,参赛队允许参赛队员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组成,三人之间分工明确、协作完成。比赛期间参赛队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比赛。 2、教师可以从事赛前辅导及有关组织工作,但在比赛期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参赛队员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 3、比赛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比赛期间,参赛队队员可以利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 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 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 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摘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建立的什么模型; ③用的什么求解方法; ④主要结果(简单、主要的); ⑤自我评价和推广。

摘要中不要有关键字和数学表达式。 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规定,对竞赛论文的评价应以: ①假设的合理性 ②建模的创造性 ③结果的正确性 ④文字表述的清晰性 为主要标准。 所以论文中应努力反映出这些特点。 注意:整个版式要完全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书写,否则无法送全国评奖。 一、问题的重述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解决给定的问题,所以一般应以“问题的重述”开始。 此部分的目的是要吸引读者读下去,所以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要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 这部分的内容是将原问题进行整理,将已知和问题明确化即可。 注意: 在写这部分的内容时,绝对不可照抄原题!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官方要求

二、论文格式规范 (一)“论文首页”编写 竞赛论文首页为“编号页”,只包含队号、队员姓名、学校名信息,第二页起为摘要页和正文页。参赛队有关信息不得出现于首页以外的任何一页,包括摘要页,否则视为违规。 (二)“论文摘要页”编写 竞赛使用“统一摘要面”。为了保证评审质量,提请参赛研究生注意摘要一定要将论文创新点、主要想法、做法、结果、分析结论表达清楚,如果一页纸不够,摘要可以写成两页。

(三)“论文文本”要求————“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格式规范” ●每个参赛队可以从A、B、C、D、E题中任选一题完成论文。(赛题类型以 比赛下载为准) ●论文用白色A4版面;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封面上,封面页的下一页开始论文正文。 ●论文从编号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 “1 ”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 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程序执行文件,和源程序一起附在电子版论文中以备检查。 ●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请认真 书写(注意篇幅一般不超过两页,且无需译成英文)。全国评阅时对摘要和论文都会审阅。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甚至在“博客”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评审委员会 2011年9月20日修订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 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 消评奖资格。) 日期:2014 年9 月 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doc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2019年修订稿) 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便于竞赛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根据评阅工作的实际需要,竞赛要求参赛队分别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论文,特制定本规范。 一、纸质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一条,论文用白色A4纸打印(单面、双面均可);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第二条,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具体内容见本规范第3、4页。 第三条,论文第三页为摘要专用页(含标题和关键词,但不需要翻译成英文),从此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摘要专用页必须单独一页,且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第四条,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不要目录,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正文之后是论文附录(页数不限)。 第五条,论文附录至少应包括参赛论文的所有源程序代码,如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可运行的源程序(含EXCEL、SPSS等软件的交互命令);通常还应包括自主查阅使用的数据等资料。赛题中提供的数据不要放在附录。如果缺少必要的源程序或程序不能运行(或者运行结果与正文不符),可能会被取消评奖资格。论文附录必须打印装订在论文纸质版中。如果确实没有源程序,也应在论文附录中明确说明“本论文没有源程序”。 第六条,论文正文和附录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和所在学校及赛区的信息。 第七条,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必须按照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引用处予以标注。 第八条,本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如排版格式(字号、字体、行距、颜色等)不做统一要求,可由赛区自行决定。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 二、电子版论文格式规范 第九条,参赛队应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和参赛须知》的要求提交以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全国 评奖时,每个组别一、二等奖的总名额按每道题参赛队数的比例分配;但全国一等奖名额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本组别的每道题,另一半按每道题参赛队比例分配。)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二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赛区和全国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 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不要目录。 ●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 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二级、三级标题用小四 号黑体字,左端对齐(不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文字内容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必要的彩色图形、图表除外)。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 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 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论文应该思路清晰,表达简洁(正文尽量控制在20页以内,附录页数不限)。 ●在论文纸质版附录中,应给出参赛者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计算 机源程序(若有的话)。同时,所有源程序文件必须放入论文电子版中备查。论文及程序电子版压缩在一个文件中,一般不要超过20MB,且应与纸质版同时提交。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 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不违反本规范的前提下,各赛区可以对论文增加其他要求(如在本规范要求的第 一页前增加其他页和其他信息,或在论文的最后增加空白页等);从承诺书开始到论文正文结束前,各赛区不得有本规范外的其他要求(否则一律无效)。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模板

数码相机定位模型(题目) 摘要 此处为摘要正文 一定要写好。主要写三个方面: 1. 解决什么问题(一句话) 2. 采取什么方法(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 3. 得到什么结果(简明扼要、生动、公式要简单、必要时可采用小图表) 关键词:差分近似,误差补偿算法,Simpson积分公式3-5关键词即可

目录 1.问题重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模型假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符号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说明:目录页可以没有,如果内容比较多,可以有目录页

一问题重述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定 四问题分析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六模型检验 七模型评价 八模型推广结合社会实际问题

九参考文献 [1] 吕显瑞等,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来福,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如栋,于延荣,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梁炼,数学建模。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5.3。 [6] 周义仓,赫孝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8。 [7] 邓俊辉译,计算几何-算法与应用(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8]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北京: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5。 [9] 熊慧,论人口预测对上海市未来十年人口总数的预测,人口研究,28(1):88-90,2003。 [10]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www.doczj.com/doc/e411601841.html,。2008年9月20日。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模板(全国一等奖模板)

Haozl觉得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这么样设置 版权归郝竹林所有,材料仅学习参考 版权:郝竹林 备注☆ ※§等等字符都可以作为问题重述左边的。。。。。一级标题 所有段落一级标题设置成段落前后间距13磅 图和表的标题采用插入题注方式题注样式在样式表中设置居中五号字体 Excel中画出的折线表字体采用默认格式宋体正文10号 图标题在图上方段落间距前0.25行后0行 表标题在表下方段落间距前0行后0.25行 行距均使用单倍行距 所有段落均把4个勾去掉 注意Excel表格插入到word的方式在Excel中复制后,粘贴,word2010粘贴选用使用目标主题嵌入当前 Dsffaf 所有软件名字第一个字母大写比如E xcel 所有公式和字母均使用MathType编写 公式编号采用MathType编号格式自己定义

农业化肥公司的生产与销售优化方案 摘 要 要求总分总 本文针对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方法问题,运用二重积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模型,分别对三种不同变位情况推导出的油位计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 软件编程得出合理的结论,最终对模型的结果做出了误差分析。 针对问题一要求依据图4及附表1建立积分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表标定值。我们作图分析出实验储油罐出现纵向倾斜 14.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可能情况,即储油罐中储油量较少、储油量一般、储油量较多的情况。针对于每种情况我们都利用了高等数学求容积的知识,以倾斜变位后油位计所测实际油位高度为积分变量,进行两次积分运算,运用MATLAB 软件推导出了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关系式。并且给出了罐体倾斜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标定值(见表1),最后我们对倾斜变位前后的罐容标定值残差进行分析,得到样本方差为4103878.2-?,这充分说明残差波动不大。我们得出结论:罐体倾斜变位后,在同一油位条件下倾斜变位后罐容量比变位前罐容量少L 243。 表 1.1 针对问题二要求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α和横向偏转角度β)之间的一般关系。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 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我们根据实际储油罐的特殊构造将实际储油罐分为三部分,左、右球冠状体与中间的圆柱体。运用积分的知识,按照实际储油罐的纵向变位后油位的三种不同情况。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两次积分求得仅纵向变位时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的容积表达式。然后我们通过作图分析油罐体的变位情况,将双向变位后的油位h 与仅纵向变位时的油位0h 建立关系表达式01.5(1.5)cos h h β=--,从而得到双向变位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容积表达式。利用附件二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值,用matlab 软件求出03.3=α、04=β α=3.30,β=时总的平均相对误差达到最小,其最小值为0.0594。由此得到双向变位后油量与油位的容积表达式V ,从而确定了双向变位后的罐容表(见表2)。 本文主要应用MATLAB 软件对相关的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计算方便、快捷、准确,整篇文章采取图文并茂的效果。文章最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可靠,使得模型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罐容表标定;积分求解;最小二乘法;MATLAB ;误差分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在组委会公布的比赛时间内完成一篇论 文。 ●论文(答卷)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 页边距。 ●论文第一页为承诺书,具体内容和格式见本规范第三页。 ●论文第二页为编号专用页,用于评阅前后对论文进行编号,具体内容和 格式见本规范第四页。 ●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三页上,从第四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论文(从论文题目和摘要那一页开始,直到附录结束)每一页的顶部都 需要有参赛队的参赛报名号以及页码。我们建议在每页上使用页眉,例如: 参赛报名号 # 321 第 1 页 共 20 页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 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 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不应该包含图表,且无需译成英文)。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 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必须以附录的形式提供论文中所用到的程序的全部源代码。计算结果和 相关的图表如果篇幅过长,也可以放入附录。 ●参赛队按组委会的规定提交的论文电子版,必须与打印版一致。承诺书 和编号专用页为第一个Word文件,以“承诺书”加参赛报名号为文件名,例如: 承诺书

数学建模全国赛07年A题一等奖论文

关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Logistic、灰色预测、动态模拟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对2007至202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得出在2015年时,中国人口有13.59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2007至205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1990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得出2030年时,中国人口有14.135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为了对人口结构、男女比例、人口老龄化等作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建立模型三,并对数据作了如下处理:取平均消除异常值、对死亡率拟合、求出2001年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目、城镇化水平拟合。在此基础上,预测出人口的峰值,适婚年龄的男女数量的差值,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人口抚养比以及我国“人口红利”时期。在模型求解的过程中,还对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此模型可以对未来人口做出细致的预测,但是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并且对初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接着,我们对对模型三进行了改进,考虑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入控制因子,使得所预测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灵敏度分析中,首先针对死亡率发展因子θ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人口数量对于θ的灵敏度并不高,然后对男女出生比例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其灵敏度系数为0.8850,最后对妇女生育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在生育率在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其灵敏度在不断增大。 最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特别指出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同时也对模型进行了合理性分析,针对我国的人口情况给政府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Logistic模型灰色预测动态模拟 Compertz函数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和规则

东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和规则 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 1.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2.论文的第一页为封面页(本文档最后一页),根据中心安排的参赛编号填写参赛编号和选择题目,保留你选择的题目前的√号即可。 3.论文题目和摘要写在论文第二页上,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 4.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5.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6.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7.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8.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解答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不得引用文献类型(1)(2)(3)(4)中出现的数据,引用数据必须表明出处。 各类文献的表述格式如下(其它类型文献不得引用): (1)专著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年代:页码. (2)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论文名称[C]//会议名称,会议举办地,年度,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 编著者1,编著者2,编著者3等. 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页码. (5)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 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只考虑两种电子文献: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样例: [1]Peitgen H O, Jurgens H, Saupe D. Chaos and fractals[M].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2:202-213. [2]Zhao Shi, Wang Yi-ding, Wang Yun-hong. Extracting hand vein patterns from low-quality images: a new biometric technique using low-cost devices[C]//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Sichuan, 2007:667-671.

第五届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暨CAA 2015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第五届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暨CAA 2015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及提交规范 ●参赛队从A、B、C、D题中任选一题。(A题和B题为传统的数学建模竞赛题,C 题和D题为信息交叉学科的题目;评奖时,一、二、三等奖的总名额按每道题参赛队数的比例分配。) ●参赛队通过竞赛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论文(参见《第五届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 学建模挑战赛暨CAA 2015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和参赛须知》,以下简称“报名和参赛须知”)。参赛队统一提交压缩包,压缩包的名称为“***#.zip”或者“***#.rar”,其中“***”为参赛队号,“#”为题号。比如“0001B.zip”或者“0001B.rar”。 ●压缩包内必须包含承诺书(见《第五届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暨CAA 2015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论文的PDF文件。承诺书的名称为“***承诺书.pdf”,论文名称为“***.pdf”其中“***”为参赛队号。比如0001参赛队提交的压缩包名称为“0001B.zip”或者“0001B.rar”,压缩包内含有两个PDF文件,一个为“0001承诺书.pdf”,另一个为“0001.pdf”。 ●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写在论文第一页上(无需译成英文),并从此页开始编写 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请认真书写(但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论文第二页为目录页,所有参赛队论文必须包含目录(但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论文不能有页眉或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和所在学校 等的信息。 ●论文应该思路清晰,表达简洁(正文尽量控制在30页以内,附录页数不限)。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 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在论文纸质版附录中,应提供参赛者实际使用的软件名称、命令和编写的全部计算 机源程序(若有的话)。同时,参赛队的所有源程序文件必须保存至正式获奖名单公布。 ●本规范中未作规定的,如排版格式(字号、字体、行距、颜色等)不做统一要求, 但要保持页面美观。 ●不符合本格式规范的论文将被视为违反竞赛规则,无条件取消评奖资格。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组委会。 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组委会 2015年3月3日修订

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获奖论文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旨在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对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污染程度、传播特征以及污染源的确定进行有效的描述、评价和定位。 对于重金属空间分布问题,首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应用Surfer 8软件对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直观的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图形;随后,分别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模糊评价标准和模型对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判。 对于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问题,基于因子分析法、问题一的结果和对各个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分析等因素,判断出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石油加工并推测该区域是镍矿富集区。随后讨论了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金属的污染贡献率。 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模型一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基于污染传播的一般规律建立模型,求取污染源范围,模型作用更倾向于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模型二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拟合二次曲面方程,在有效确定污染源的同时也反映了其传播特征,模型更加清楚,理论性也更强。 在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问题中,我们对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所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建立了考虑了时间,地域环境和传播媒介的污染物传播模型,从而反映了地质的演变。 综上所述,本文模型的特点是从简单的模型建立起,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发展,逐步达到目标期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克里金插值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流程图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评价和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讨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并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建议,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 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1]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 记录采样点的位置。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1.2 目标任务 (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分析还应收集的信息,并进一步探索怎样利用收集的信息建立模型及解决问题。 二、 模型假设 1)忽略地下矿源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认为海拔对污染物的分布较小,故只在少数模型中讨论其作用; 3)认为题目中的采样方式是科学的,能够客观反映污染源的分布。 三、 符号说明 3.1第一问中的符号说明 i p ——污染物i 的环境污染指数 i C ——污染物i 的实测值 i S ——污染物i 的背景值 m ax (/)i i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i i avg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