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 悰(cóng):欢乐;乐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沧浪独步”“无悰”是“聊上危台四望”的原因,这里明扣标题中的“沧浪”,暗扣“怀”,动词“步”“上”“望”运用更是环环相扣。

B.第二联描写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打破了竹林的宁静。

C.第三联比喻手法运用十分独到。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坚贞。

D.诗歌的后三联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留下了足迹,酒友离散、诗社凋零,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等,都充满朋友对“我”的怀念之情。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3.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D.“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E.“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见不到乳儿的遗憾。

4.诗中说“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如果大堰河的梦能够做醒,那么,将是怎样的一个梦?请联系作品,展开想象,谈谈你的看法。

忆秦娥娄山关(注)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取得胜利。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5.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

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

望秦川①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10.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1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诗句

作简要分析。

12.“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差异?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13.

(1)下列对这首诗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事物特征,十分准确地叙写了自己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语言含蓄隽永,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诗情的表达,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做了无情的讽刺。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四,问湘灵”,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B.“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C.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D.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在金秋时节于蓦山溪边兴慨伤时、有志难伸的情怀。

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浣溪沙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②莫惊眷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6.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做简要分析。

17.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

3.BE

4.在乳儿的婚礼上,大堰河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吃着乳儿的婚酒,乳儿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5.(1)C

(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6. B

7.①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诗人将离长安时,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

②表现了诗人官场的失意。本诗前两联通过描写“秦川”、“日出”、“山河”、“城阙”之景渲染了一种明净、壮丽的氛围,反衬出诗人的官场失意之感;

③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和辞官归乡之前的怅惘、凄凉之情。

后两联通过描写“竹之声”、“松之色”、“霜露之浓”,营造了一种萧条、清冷之境,同时尾联中“归欤叹”和“凄”字又直抒胸臆。

8.(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等。②对偶,一对二,三对四,五对六。③比拟,如新月初“学”扇。④排比,如前四句。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从前四句写白天转到晚上,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句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

9.C10.D

11.比喻。“金柳”是对夕阳下柳树色彩的生动描绘,它秀美婀娜,随风摇摆,好似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样写既描绘出了其形态美好,又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2.“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13.(1)D ,

(2)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

实”“不隐瞒缺点”“忠于寻找它的人”表现了镜子的直率与忠诚。

14.B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

16.第一问: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中的词人形象。第二问:先是直接描写,以“西风”中的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后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沉落的“斜阳”与之呼应,渲染氛围的孤寂、凄清,衬托词人的孤单、哀愁。

17.[示例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西风习习,斜阳余晖,这深秋黄昏的凄清之景,正和词人对亡妻的哀思相映衬。

[示例二]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秋景萧瑟;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充满情趣的生活。

[示例三]对比:全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是眼前自己孤单的情形,一是与妻子生活时美好的时光,两相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突出了对亡妻的思念。

[示例四]用典:“赌书消得泼茶香”一句,借用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与卢氏情投意合、文雅闲逸的昔日生活场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