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课程设计指导书_数据结构与算法_哈工大

_课程设计指导书_数据结构与算法_哈工大

_课程设计指导书_数据结构与算法_哈工大
_课程设计指导书_数据结构与算法_哈工大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指导书

李治军 张岩 李秀坤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5年7月

前 言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专业许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尤其是对其它软件系列课程更是不可或缺。那么如何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许多内容如果只进行单纯的课堂讲授是根本不能够深刻认识的。比如线性表多种存储结构的对比分析,如不进行实际的上机练习就不能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学习就只能变成死记硬背了。所以实践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能否处理好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成败。

目前,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实验和课程设计。其中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所以实验内容一般都集中在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基本算法上。而课程设计则不同,课程设计都安排在课程讲授完毕之后,是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的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课程设计的授课方式存在特殊性,一般不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而是采用单独指导、单独答疑的方式,不易于完成教学过程的控制。为此,特编写该指导书以更好的完成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选题;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等等。

目 录

前 言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概述 (1)

1.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1.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2)

1.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特点分析 (2)

1.2.2面向问题求解的教学模式 (3)

1.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手段 (4)

第2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内容 (5)

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过程 (5)

2.1.1设计选题 (5)

2.1.2题目分析 (5)

2.1.3系统设计 (6)

2.1.4系统实现 (7)

2.1.5结果分析 (8)

2.1.6报告撰写 (8)

2.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与撰写规范 (8)

2.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规范 (8)

2.2.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规范 (9)

2.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考核 (10)

第3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范例分析 (12)

3.1范例分析1——传感器网络的单机模拟与分析 (12)

3.1.1题目分析 (12)

3.1.2概要设计 (12)

3.1.3数据结构设计 (12)

3.1.4算法设计 (12)

3.1.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12)

3.2范例分析2——Gossip模型的分析 (13)

3.2.1题目分析 (13)

3.2.2概要设计 (13)

3.2.3数据结构设计 (13)

3.2.4算法设计 (13)

3.2.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13)

3.2范例分析3——应用遗传算法解决函数极值问题 (13)

3.3.1题目分析 (14)

3.3.2概要设计 (14)

3.3.3数据结构设计 (14)

3.3.4算法设计 (14)

3.3.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14)

第4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题目汇编 (15)

附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 (48)

附录2 课程设计中期检查结果表 (49)

附录4 课程设计报告样例 (50)

参考文献 (6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应该完成如下基本目标:应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能够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是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结束时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学会如何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工作,尤其是从事软件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而更有一些问题是较为复杂的,可能是触及计算机的前沿问题,可能是和现实生产紧密相关的,也可能是需要数学建模以及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实现能力的理论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势必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激发了探索热情。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设计这一环节,特在本章阐述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和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希望能够帮助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的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清晰的定位。

1.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以及相关转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软件系列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中心地位。大量的实践表明是否学好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对能否学好计算机本科课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后续的工作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今,各大学在该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教材内容上,都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基本方面:(1)基本数据结构的阐述和分析;(2)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3)典型算法的适当渗透。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辅以大量的课程实践。所以通常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教学中都有大量的课程实验作为辅助。但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出,上述基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最终目标,只是为到达最终目标打下的基础,而学习该课程更深层次的目标应该是: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来选择、扩展甚至是设计全新的数据结构,然后设计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加以实现,从而最终完成问题的求解。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只通过课程实验是不能完成的,而在课程学完之后的课程设计就为完成这一需求而设定的。

因此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就应能够达到如下基本目标:

(1)训练学生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设计方法,具备独立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据结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问题求解的全局意识,主要是通过认识数据结构在问题求解中的地位来完成全局认识的建立(这一全局认识如图1-1所示);

(4)训练学生从系统的、规范的观点来完成计算机问题的分析、设计、编码及测试优化等;

(5)培养学生养成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严谨工作作风,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

系统化工作方法以及年轻学者所应具备的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图1-1 数据结构在问题求解中的地位

1.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都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也是一样的。和许多其它课程的课程设计一样,它有着课程设计课程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上面阐述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基本目标,是符合一般的课程设计规律的。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具有

自身的区别于其它课程的地方,再加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在其进行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特殊性来适应课程的需要,这一特殊性尤其显著的体现

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上。

1.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特点分析

经过和其它课程的课程设计相对比,本文认为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主要具有如下特殊性:

(一)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这是由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各种数据结构的认识上,虽然各种数据结构之间总是存在许多内在的联系,但总的来说还是自称体系、较为独立的。

就这一点而言,就和其它许多课程存在不同,从而也就使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具有相应的特点。比如像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就可以做一个完整的简化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的简化的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等部件)以完成课程内容的全面训练,并建立整体认识。而像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内容就可以集中在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上,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大多数也都能完成对机械原理各部分内容的综合训练。

而对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几乎不可能构造一个题目能够使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参与其中。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数据结构本身就是在不断扩展的,在学习、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对知识加以扩展并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中应强调以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二)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

由数据结构课程的历史以及当今的发展现状来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内容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不断出现新的数据结构,不断涌现新的算法,而且针对不同的问题,数据结构及算法可以做出非常灵活的调整。在这一点上它和许多其它课程不同,如就操作系统而言,可能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调度算法,但都集中在进程管理中,并总归结于资源管理这一基本框架下,只要冯?诺伊曼体系结构不变,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框架就不会改变。而数据结构就不同,如就树结构而言,二元树虽然在概念上较为规整,但在实际问题中,大多数采用的结构都是树结构的变形,如B-树以及其它新型变形等,似乎两者都可成为教学的重点。

正是因为这一可收缩性,培养针对问题的数据结构设计能力才是重要的。

(三)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

在计算机问题中,也包括许多其它行业的问题,如经济领域问题,只要涉及到对数据的组织与处理,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数据结构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所以培养依托数据结构完成各类问题求解的嗅觉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基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特点,只有建立适合其特点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

1.2.2面向问题求解的教学模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问题求解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如图1-2所示。

图1-2 面向问题求解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一)问题可以具有及其广泛的来源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中的问题可以来自各个领域,但考虑到授课的对象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其来源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基本方面:

(1)基本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基本的算法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3)新兴数据结构的相关问题;

(4)新兴算法的相关问题及实践;

(5)经典问题的求解及经典算法的实践和分析研究;

(6)典型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7)须自行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等。

(二)问题的描述和问题定义

在问题的描述上,侧重于用半自然语言进行描述。完全的形式化描述将减少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完全的自然语言描述有包含太少的启发信息。

一般要求问题的描述必须清晰的说明问题的含义和目标,并适当就采用的数据结构给出启发。但也可以设计一些题目故意将问题的目标隐去,加大学生问题定义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的迭代性

问题求解一般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设计(选取)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建立逐步求精、多次迭代的问题求解思维是必要的。

为此需在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其解决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并大胆提出优化方案,鼓励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四)结论的形成应体现出数据结构思维

最终的结论(体现为课程设计报告)应以数据结构的描述为核心并集中体现如何针对问题来完成数据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其中数据结构的描述应以抽象数据型(ADT)为基本手段,并在抽象数据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性质、特点、基本操作;以及存储结构的特点、实现和优化上。并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意识地为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存储表示。

结果分析应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并重,并适当加大实验分析的力度,能对分析结果基础上形成总结并产生启发。

最终能形成问题求解过程的全局意识。

1.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手段

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课程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并不采用集中式教学,而是采用分散式教学和集中检查答辩相结合的方法。正是因为采用的是分散式教学方式,设计过程不易于控制,也就难于保证每个同学的课程设计质量。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我们在目前的课程设计教学基础上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完成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以综合网上指导系统和指导老师指导答辩等两个方面而形成的全程监控系统为基本教学手段,如图1-3所示。

图1-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手段

第2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是在两周之内完成的一项完整性实践活动。首先,其设计时间长度是固定的,必须在两周之内完成,但同时也必须是完整的,即在两周时间内需要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从题目分析到结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物理实现,然后撰写报告并答辩。

所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就解决某一题目所进行的完整过程,而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该过程的每一步骤就是完成该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

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过程

为保证课程设计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培养学生在软件工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特在此明确制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基本过程,要求学生严格的按照这一过程完成课程设计。

这一设计过程是根据问题求解的一般过程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建立的,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基本阶段。

2.1.1设计选题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选定一个题目,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一人一题,且题目的选取是自主进行的。由于题目有难易之分,且知识点覆盖面又有所不同,所以题目的选取虽然是自主的,是任意的,但所选题目本身将必然影响最终的成绩,其原则类似跳水比赛中动作起评分。但选择难的题目可能会导致将来的设计工作变得较为粗燥,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的成绩也会较低。

所以题目选取的原则应该是: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量力而为,一旦选定题目后就需努力克服困难,必须争取完成。这里需要强调是的自己一定要对自己选取的题目抱有热情,不能从选题的一开始就产生抵触情绪。

一旦题目选定以后,学生需要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它将成为最终结果的一部分,其格式见附录1。

2.1.2题目分析

题目的深入分析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需首先充分地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定义,并在给出问题定义之外,还就该题目所需完成的基本任务、基本输入、基本限制条件等问题给出明确的说明,所有这些工作最终将形成该问题的需求分析,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一)问题定义

问题的定义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只有明确的给出问题的定义之后,才能一步一步深入的分析,最终求解问题。

问题的定义不是可以一次就能完成的,通常也需要从直观认识到深入理解,最后给出问题到形式化定义,其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问题定义的基本过程

其中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在这里,问题描述是老师给出的题目描述;问题的总任务就是系统所应包括的基本功能结构,其结果应该是一个总体功能结构图;需求描述是在总功能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陈述设计任务的结果,这些任务可能包括各子功能的基本描述,输入、输出的格式和范围以及测试数据等,其最终结果应该是规格化的需求描述;而最后的问题定义应该是形式化定义,即尽量形成基于符号化系统的有机描述(当然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核心问题而言的),这一形式化定义为将来的问题的求解定下了基调。

这些输出的部分需要学生记录下来,因为在题目分析以后我们要求填写一个题目分析结果表,它将作为最终考核的一部分。

(二)模型化

问题最终的求解一般都将转化成若干基本算法,而这些算法一般都是针对某些运算对象来进行处理的。为进行问题的计算机解决,需要将这些运算对象进行结构化。显然只有将问题进行模型化之后才能完成抽取出其中的结构,也才能进一步设计数据结构、编写算法完成问题的求解。

问题的模型化有难有易,有些问题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运算对象的结构,而另外一些问题可能需要经过复杂的数学建模过程。比如在《数据结构与算法》书中经常出现的交通灯管制问题,从问题的描述中很难看出问题到底是什么,该如何求解,但将该问题通过图论知识转换为图的着色问题后,一切就变得明朗多了。由此可见模型化在问题求解,尤其是在复杂问题求解中的巨大作用。

模型化是一个较富创造型的过程,可能会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也是我们课程设计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部分。

在模型建立并完成清晰的问题定义以后,需要就题目的分析作出总结,以形成对问题的清晰认识。这一总结是结果考核的一部分,考核内容为题目分析结果表,关于考核的具体细节见本书2.4节——数据结构与算法结果考核。

2.1.3系统设计

题目分析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系统的设计了,主要由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结构设计以及核心算法设计等三个部分组成。

(一)总体设计

此部分主要完成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设计,并能清晰的设计每个子模块的功、接口等,以及各功能子模块之间关系的设计。

此外,系统和用户的交互也应在这一部分设计完成,既要考察系统的用户界面,以及系统的输入、输出等。

(二)数据结构设计

这一部分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完成:

(1) 对问题中所涉及的对象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2) 就每部分数据设计出相应的数据结构。

此处只需设计数据的逻辑结构即可,并针对系统功能在此逻辑结构上构建相应

的操作,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数据结构的抽象数据型。

(三)算法设计

此部分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算法设计。

(1) 系统核心模块的算法设计

(2) 数据结构核心操作的算法设计

算法的设计可以逐步求精的方法,首先给出算法的基本思想,然后给出自然语言描述,接下来基于问题定义给出符号化描述,最后基于抽象数据型给出细致完整地描述。

在算法设计完成之后,还应对基本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如果某些算法的复杂性较高,而且该算法又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基本性能时,应该考虑算法的优化,给出优化方案:可能是新算法构造,也可能是局部的该进(就处于目前水平的学生,一般只能进行这一层次上的优化)。无论对哪种改进,都应在将来系统实现后构造对比性实验,并给出实验结果。

2.1.4系统实现

在完成了系统设计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上面的设计工作在计算机上具体实现出来。系统实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物理结构的设计与实现;具体算法的实现以及系统相关部分的实现。

(一)物理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上面设计得出的是逻辑上的数据结构(比如逻辑结构采用树结构),但这一逻辑结构是如何存放在计算机中的(是采用链式存储还是采用顺序存储),即其采用什么样的物理结构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设计。此处就针对数据结构的物理存储给出详细的设计。

这一部分的最终体现是用高级语言将这一结构定义出来,并适当的附以图表说明。

(二)具体算法的实现

一旦存储结构确定下来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算法了。

和算法设计一样,实现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两个部分的实现:抽象数据型中基本操作的实现;和系统核心算法的实现。

考虑到软件重用性以及系统模块化等因素,在算法实现时需将这两个部分分开来实现,并将抽象数据型进行较好的封装。

(三)系统相关部分的实现

系统除了核心算法以外,可能还包括一些辅助的功能模块需要实现。主要包括:

● 用户界面的实现

可以是图形界面,也可以是字符界面,但无论是哪种界面,用户接口一定要清晰、友好。

●实现结果采集

许多题目要求学生需在最终的实现结果上提取一定的数据,如何收集数据也是比较关键的实现内容。

●辅助函数的编写

在系统中可能需要一些辅助函数,比如字符串比较等,这些内容如果不属于课程设计题目要求范围,可以应用编译环境提供的现成函数。

对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工作,系统的实现是其中最费时间的核心工作,在实现过程中可能需要经过反复调试、反复修正等工作,这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

2.1.5结果分析

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以后,就需对实现的结果给出分析。

结果分析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是否达到了课程设计题目所提出的功能要求

比如题目要求对某一系统给出计算机模拟,那么就需分析是否能够完成该系统全部工作过程的模拟。其体现结果为实现结果的屏幕抓图。

●对数据结构(包括其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其上的基本操作)的设计给出优劣分析,可从其效率、可扩展性、封装性等角度给出分析。

●对系统核心算法给出分析,可从其正确性、时空复杂性、实验验证结构等角度给出分析。

●对系统整体进行分析

包括对系统整体的优缺点分析,该进方案的提出等等。

2.1.6报告撰写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整理结果并撰写设计报告。

撰写该课程设计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训练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内容及结果清晰、规范的写出来。其基本要求是将设计的重点内容清楚的给出,并能将这些内容用语言流畅的组织出来。

这些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1)题目的分析和定义。

(2)模型化以后的结果。

(3)数据结构的设计及ADT描述。

(4)算法的设计。

(5)物理实现中的关键部分。

(6)设计结果及分析。

由于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书的下一节将就其具体规范进一步深入的阐述。

2.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与撰写规范

2.2.1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规范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一、题目分析

该部分主要阐述学生对题目的分析结果,需撰写的基本内容包括:

题目描述;分析得出的有关模型;相关定义及假设等。

二、总体设计

此部分需阐述最终系统的总体结构(基本结构),主要阐述该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各部分所完成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三、数据结构设计

此部分主要阐述系统主要部分所需用到的数据结构,并且集中在逻辑结构的设计上。比如分析得出要用到集合结构,此处只需描述集合的逻辑结构及该逻辑结构上所需的基本操作,如交、并、补等。这一部分的基本描述方法是抽象数据型和逻辑结构图示。

四、算法设计

仅仅完成结构的设计还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对于复杂的问题,可能就某些子问题需要在基本数据结构之上设计(构造)复杂的算法,比如在图结构上贪心着色算法。

考虑到篇幅的限制,这一部分要求给出若干复杂问题(2-4个,当然可以扩展,需就具体问题而定,但不能没有)的求解算法,其基本描述语言是采用了ADT的伪代码。

五、物理实现及结果

这一部分给出上述所有设计的物理实现,并写出实现结果。

系统的物理实现主要包括:

(1)数据结构的物理存储,基本内容是数据结构的存储定义;

(2)算法的物理实现,基本内容是程序流程图或核心代码;

(3)系统相关部分的实现,包括主程序的实现,用户界面的实现等。

系统的实现结果主要包括:

(1)系统实现的重要结果抓图;

(2)测试用例下的结果数据等;

(3)核心算法的实现结果等。

六、结果分析

此部分需对第五部分给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可适当的给出该进方案和对比实验结论。

结果分析包括:

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正确性分析;功能结构分析;复杂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等。

七、结论

学生需在结论部分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工作做出总结,给出评价,并适当的写出设计体会。

八、附录

就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而言,学生需在设计报告附录中附上如下内容:

(1)附录1:带有注释的系统源代码(如果源代码太多,可以只附部分重要代码);

(2)附录2:系统使用说明(可选);

(3)其他附录(如果需要)。

九、参考文献

列出在撰写该设计报告中所需用到的参考文献。

2.2.2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规范

上面给出的是设计报告所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本节就其格式规范给出详细定义。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应从前往后按顺序包含如下内容:

一、封面

封面应包括:课程设计题目、院系、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报告撰写时间。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见附录1。

二、题目分析结果表

见附录2。

四、课程设计中期检查结果

见附录3。

五、目录

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号。

六、课程设计报告正文

包括上节所描述的九个部分。

每一部分的具体格式可参见附录4的课程设计报告样例或下载课程网站上提供的报告模板。

最后,课程设计报告用B5纸打印上交。

2.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考核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考核准则是:在规范性评价的基础上灵活全面的对学生给出科学的综合评价。

为此,我们采用如图2-2所示的考核模式:

图2-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考核模式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结果考核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基本成绩和浮动成绩两部分。基本成绩最高90分(百分制),也就是说计算没有浮动成绩的加入,学生也可以拿到优秀,但需要在文档撰写、实践工作揖及答辩表现等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且最多只能拿到90分。

其中撰写的文档包括题目分析结果表(5%)、中期检查结果表(5%)和课程设计报告(30%)。这三个部分除了会在最终的成绩中有所体现外,还有一个基本要求:缺少上述任何一个文档将不允许答辩,而凡是没有答辩的学生将会扣掉基本成绩的50%和所有的浮动成绩。

其中的实践部分主要体现在软件系统的程序设计上,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软件系统必须是完整的,即完成了课程设计题目描述中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凡是不能提交完整软件系统的学生将至少扣除实践部分成绩的50%,并且指导老师可以酌情不予答辩。在系统完整这一前提下可以就软件系统的相关性质(见图2-2)作出评价。

答辩表现的成绩将根据其叙述和回答问题综合定出。

浮动成绩部分至多30分(百分制),也就是说在基本成绩不足的时候,也有机会拿到优秀。当然前提是,该同学解决了较难的问题,并且在解决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我们采用上述考核模式的基本动机是:

① 在培养基本问题求解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软件开发的规范性。

② 鼓励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如鼓励设计新型数据结构(至少需要对已有数据结构做出修正)来解决问题;鼓励优化方案的提出、分析和验证。

③ 鼓励学生扩展知识体系,并建立问题求解的修养。

第3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范例分析

借鉴他人的成果是一种基本学习方法。为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工作,本章给出三个较为典型的课程设计范例以资借鉴。

3.1范例分析1——传感器网络的单机模拟与分析

题目要求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单机模拟,并适当的就其某些性能给出实验分析。

3.1.1题目分析

在拿到这样一个题目后,显然首先需要查阅有关文献来了解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工作方式,从而分析得出单机模拟的基本任务和模块构成,并能就其中的核心问题给出形式化定义。

3.1.2概要设计

3.1.3数据结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这一模拟系统需要管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3.1.4算法设计

3.1.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3.2范例分析2——Gossip模型的分析

3.2.1题目分析

3.2.2概要设计

3.2.3数据结构设计

3.2.4算法设计

3.2.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3.2范例分析3——应用遗传算法解决函数极值问题

3.3.1题目分析

3.3.2概要设计

3.3.3数据结构设计

3.3.4算法设计

3.3.5物理实现及结果分析

第4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题目汇编

1.Skip List的实现及分析

(1) 问题描述

Skip List作为有序链表结构的一种扩展,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普通的单链表;

而b是在次基础上加上第二层(level 2)的额外指针,这些额外的指针指向间隔为2的下一个结点,skip list因此得名;类似的c是加上level 3后的skip list;d是加上level 4后的skip list。

图4-1 Skip List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Skip List上查找的基本思想是先从最高的Level层上查找,找到key所在的范围后,再从较低的层次继续重复查找操作,直到Level 1。

Skip List上的插入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4-2 Skip List上插入操作的示意图

Skip List上的删除操作只需直接删除元素即可(包括指针的修整)。

构造并实现Skip List的ADT,同时实现双向Skip List的ADT及循环Skip List的ADT。

(2) 课程设计目的

认识并应用Skip List数据结构,并体会线性结构的变形。

(3) 基本要求

① ADT中应包括初始化、查找、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② 分析各基本操作的时间复杂性。

③ 针对一个实例实现Skip List的动态演示(图形演示)。

2. B-Trees的实现及分析

(1) 问题描述

B-Trees是一类满足特殊条件的M路查找树。首先说明M路查找树,M路查找树是二元查找树的一般化,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3路查找树:M路查找树中的任一结点至多存放M-1个数据,并至多拥有M棵子树;每个结点中的数据按升序排列V1 < V2 < ...

Vk (k <= M-1),每个数据Vi都存在一棵左子树和一棵右子树,如果左子树不空的话,该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值都小于Vi,如果右子树不空的话,该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值都大于Vi。

图4-3 3-路查找树的结构示意图

B-Trees是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M路查找树:

①所有叶结点的高度相同。

② 除根之外的所有结点都至少是半满的,即该结点包含M/2或更多的值。

下图是一个B-树的实例。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doczj.com/doc/ef4751083.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内容: 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分析 编写工程概况应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等作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 2.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其内容应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制定保证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该单位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全部竣工的所有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4.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条件,正确地确定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所需各种临时设施与拟建工程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二.设计方法及要求: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所作的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和建设目的;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情况;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2.工程特点分析 应根据施工图纸,结合调查资料,简练地概括工程全貌,综合分析工程特点,突出关键重点问题。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施工的难点尤应重点说明。具体内容为: (1)建筑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层高、总高度;平面形状和平面组合情况;室内外装修的情况;屋面的构造做法等。为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应附上拟建工程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简图,图中要注明轴线尺寸、总长、总宽、总高及层高等主要建筑尺寸。 (2)结构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基础类型、埋置深度、桩基的根数及桩长,主体结构的类型,柱、梁、板、墙的材料及截面尺寸,预制构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楼梯的构造及型式等。 (3)建设地点特征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位置、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温条件、冬雨期施工起止时间、冻层厚度、主导风向、风力和地震设防烈度等。 (4)施工条件 主要说明:水、电、气、道路及场地平整的情况,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生产及供应情况,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劳动力的落实情况,劳动组织形式及施工管理水平,现场临时设施、供水、供电问题的解决等。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设题目一1

2013年秋季学期,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题目 1.扫雷问题。有些个人计算机会带有一个名为Minesweeper的游戏。该游戏界 面是一个网格,网格中的有些方块是雷。编写一个程序以读取文件,该文件中存放着网格中的行数、列数以及网格本身。网格会含有一些标记为o的方块,这些就是雷。其他方块不是雷,将会标记上问号(?)。程序的输出就是输出这个网格。雷依然会标记成o,而那些不含雷的方块会替换成一个数字,以表明邻近雷的个数。最大数字将是8。(4) 例如: 15 5 2?o??? 2 2o211 3o??o? 3 o33o2 4??o?o 4 34o4o 5oo?o? 5 oo4o2 6?o??? 6 3o311 2.求素数问题。埃拉托色尼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是一种用来求所有 小于N的素数的方法。从建立一个整数2~N的表着手,寻找i?的整数,编程实现此算法,并讨论运算时间。(1) 3.方程求解问题。方程A5+B5+C5+D5+E5=F5刚好有一个满足0≤A≤B≤C≤D≤E≤F ≤75的整数解。请编写一个求出该解的程序。(3) 4.最短字符串问题。编写一个程序,从输入中读取字符串,并按长度顺序,最 短字符串优先的原则输出它们。如果有若干字符串具有相同的长度,就按字母顺序输出它们。(3) 5.计算1的个数问题。编写递归程序,返回十进制数N的二进制表示中1的个 数。(2) 6.排序重构问题。令A为一个由N个已特殊排序数组成的数列:A 1,A 2 ,…,A N , 其中A 1=0。令B为N(N-1)/2个数(定义为B ij =A i -A j (i>j))组成的数列。 例如,A=0,1,5,8,那么D=1,3,4,5,7,8。请完成:a)编写程序,根据A构造D;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哈工大2009年春季试卷-数据结构与算法-带答案

哈工大2009年春季学期数据结构与算法 试 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在 情况下,等长编码是最优前缀码。2.设有两个算法在同一机器上运行,其执行时间分别为100n 2和2n ,要使前者快于后者,n 至少为 。3.采用堆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对初态有序的表,最省时间的是_ 。4. 设二叉树结点的先根序列为ABDECFGH ,中根序列为DEBAFCHG,则二叉树中叶结点是_________.5. 用下标从0开始的N 个元素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时,为实现下标变量m 加1后在数组有效下标范围内循环,可采用的表达式是m= 。6. 由带权为3,9,4,2,5的5个叶子结点构成一棵哈夫曼树,则带权路径长度为 。7. 对n 个记录的表进行选择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进行的关键字的比较次数为 。8. 任意一个有n 个结点的二叉树,已知它有m 个叶结点,则度数为2的结点有 。9. n 个顶点的连通图用邻接矩阵表示时,该矩阵至少有 个非零元素10. 举出两种磁带文件的分类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 分) 注意 行为 规范 遵守 考场 纪律

1.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为(45,80,55,40,42,85),则以第一个记录关键字45为基准而得到一趟快速排序的结果是( )。 (A) 40,42,45,55,80,83(B) 42,40,45,80,85,88 (C) 42,40,55,80,45,85(D) 42,40,45,85,55,80 2.数据的最小单位是( )。 (A) 数据项(B) 数据类型(C) 数据元素 (D) 数据变量 3.关键路径是AOE网中( ) 。 A.从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B.从始点到终点的最长路径 C.从始点到终点的边数最多的路径 D.从始点到终点的边数最少的路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生成树也是哈夫曼树 B.最小生成树是唯一的 C.对于n 个顶点的连通无向图,Prim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2) D.Kruskal 算法比Prim算法更适合边稠密的图 5.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和E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Q,若6个元素出列的 顺序为E2、E4、E3、E6、E5和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是( )。 (A) 6(B) 4(C) 3(D) 2 6. 将10阶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到一维数组A中,则数组A的长度最 少为( )。 (A) 100 (B) 40(C) 55 (D) 80 7.若数据元素序列11,12,13,7,8,9,23,4,5是采用下列排序 方法之一得到的第二趟排序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 )。 A. 插入排序 B.冒泡排序 C. 选择排序 D. 二路归并排序 8.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key)=key%11。表中已有4个结 点:addr(15)=4,addr(38)=5 , addr(61)=6 , addr(84)=7 其余地址 为空。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的地址 是() A.8 B .3 C. 5 D. 9 9. 有组记录的输入顺序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堆排 序方法建立的初始堆为( ) A.79,46,56,38,40,80 B .38,40,56,79,46,84 C. 84,79,56,46,40,38 D. 84,56,79,40,46,38 10.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m阶B树定义要求的是()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哈工大数据结构线性结构及其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类型:必修 实验项目名称:线性结构及其应用 实验题目:线性结构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及实验环境 三、设计思想(本程序中的用到的所有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图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1.逻辑设计 2.物理设计 四、测试结果 五、系统不足与经验体会 六、附录:源代码(带注释) 一、实验目的 输入中缀表达式保存并显示,之后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并且求出表达式的结果。 二、实验要求及实验环境 实验要求 (1)从键盘输入任意一个语法正确的(中缀)表达式,显示并保存该表达式。 (2)利用栈结构,把上述(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并显示栈的状态变化过程 和所得到的后缀表达式。 (3)利用栈结构,对上述后缀表达式进行求值,并显示栈的状态变化过程和最终结果。 实验环境 Dev-C++软件中运行 Win7系统 三、设计思想 本实验中定义了int 型,char型,struct 型,char *型,struct型

逻辑设计:应用栈后进先出的规律,在转换为后缀表达式时,

将操作运算符压入栈中,碰见更高级运算符时栈中元素出栈,继续比较;否则压栈。这样可以完成表达式的转换。在利用得到的后缀表达式计算结果时,将操作数压栈,遇见符号直接计算,这是后缀表达式的特点。 物理设计:建立一个结构体数组的栈,数组中存放运算符。数组的添加和减少都在数组末尾元素进行。可以视为一个栈。 四、测试结果 样例1. 输入1+2*(3-4/2) 输出为1+2*(3-4/2) ->此为保存并输出的中缀表达式 12342/-*+ ->此为输出后缀表达式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数据库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New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指导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是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如下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学生如有事不能上课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并且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超过课程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按照缺勤次数/考核次数比值计算),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二.适用专业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课程设计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在具体的DBMS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建立表及必要的其它部分(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可选)。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四.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首选SQL SERVER 2000,不得使用ACCES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设计。 1.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自选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多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绘制操作流程图、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详细的E-R图,由指导教师师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3.逻辑结构设计

2019年哈工大计算机基础考生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计算机基础考试科目代码:[854] 本考试科目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包括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部分,每部分各75分。 数据结构部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1.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和 存储结构及操作算法,并能灵活运用;能够利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知识,为应用问题设计有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分析算法的复杂性。 2. 要求能够用C/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描述数据结构和算法。 注:考试内容范围主要以参考书目1为标准,带*号部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二、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念 a:数据结构与算法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b: 算法及其复杂性分析 2)线性表 a:线性结构及其操作算法 b: 线性表的应用及算法 3)树与二叉树 a:二叉树的定义、性质、表示、遍历算法 b: 树的表示、操作算法 c: 森林与二叉树关系 d: 树与二叉树的应用及算法 4)图及其相关算法 a:图的相关概念 b: 图的存储结构与搜索算法 c: 图的应用及算法 5)查找与排序

a:查找与排序的相关概念 b:典型算法的描述及复杂性分析 c: 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应用 6)外部排序与文件 a:外部排序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方法 b:文件的组织方式、特点及应用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a:填空题(0—15分) b:选择题(0—30分) c:简答题(0—30分) d:算法设计题(0—30分) 注:题型分数在以上范围内浮动,总分为75分 2)注意事项 算法设计题,必须包含算法的基本思想、存储结构设计和算法的描述四、参考书目 1.廖明宏,郭福顺,张岩,李秀坤,数据结构与算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9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系统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系统中总线、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I/O系统等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分析与逻辑设计方法,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二、考试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工程系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网络安全课程基础上,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理解、熟悉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针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对网络攻防进行验证和设计,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网络攻击的原理、预防措施、密码算法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2.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按照教学要求在一周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按时完成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题目: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实现 (1)设计任务 a、研究ARP地址欺骗的原理 完成ARP地址欺骗的基础理论学习。 b、完成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验证 (2)基础理论简介 在以太网中,ARP缓存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是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报文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一般情况下ARP表是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的: ①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 ②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另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有一种攻击方式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错误的ARP请求表。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时A发出一个ARP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可以这样构造:

(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资料标签 2015----2016 年第2 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时间: 2016年 6月日至201年6 月日指导教师:田敬民 成绩: 批改时间:

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专业: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物联网指导教师:田敬民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科专业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设计时间:1周学分数:1.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及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把理论课及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及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开发设计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散安排1周(合计20学时)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组织及交流,

进行考勤并督促组员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 要求如下: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 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5)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

哈工大2009年春季试卷A

哈工大2009年春季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情况下,等长编码是最优前缀码。 2.设有两个算法在同一机器上运行,其执行时间分别为100n2和2n,要使前者快于后者,n至少为。 3.采用堆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对初态有序的表,最省时间的是_ 。 4.设二叉树结点的先根序列为ABDECFGH,中根序列为DEBAFCHG,则二叉树中叶结点是_________. 5. 用下标从0开始的N个元素的数组实现循环队列时,为实现下标变 量m加1后在数组有效下标范围内循环,可采用的表达式是 m= 。 6. 由带权为3,9,4,2,5的5个叶子结点构成一棵哈夫曼树,则带 权路径长度为。 7. 对n个记录的表进行选择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进行的关键字 的比较次数为。 8. 任意一个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已知它有m个叶结点,则度数为2 的结点有。 9. n个顶点的连通图用邻接矩阵表示时,该矩阵至少 有个非零元素 10. 举出两种磁带文件的分类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为(45,80,55,40,42,85),则以第一个记录关键字45为基准而得到一趟快速排序的结果是()。 (A) 40,42,45,55,80,83 (B) 42,40,45,80,85,88 (C) 42,40,55,80,45,85 (D) 42,40,45,85,55,80 2.数据的最小单位是()。 (A) 数据项(B) 数据类型(C) 数据元素(D) 数据变量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遵 守 考 场 纪 律

3.关键路径是AOE网中( ) 。 A.从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B.从始点到终点的最长路径 C.从始点到终点的边数最多的路径 D.从始点到终点的边数最少的路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生成树也是哈夫曼树 B.最小生成树是唯一的 C.对于n 个顶点的连通无向图,Prim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2) D.Kruskal 算法比Prim算法更适合边稠密的图 5.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和E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Q,若6个元素出列的顺序为E2、E4、E3、E6、E5和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是()。 (A) 6 (B) 4 (C) 3 (D) 2 6. 将10阶对称矩阵压缩存储到一维数组A中,则数组A的长度最少 为()。 (A) 100 (B) 40 (C) 55 (D) 80 7.若数据元素序列11,12,13,7,8,9,23,4,5是采用下列排序方法之一得到的第二趟排序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 )。 A. 插入排序 B.冒泡排序 C. 选择排序 D. 二路归并排序 8.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key)=key%11。表中已有4个结 点: addr(15)=4,addr(38)=5 , addr(61)=6 , addr(84)=7 其余地址为空。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的地址是() A.8 B .3 C. 5 D. 9 9. 有组记录的输入顺序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堆排序 方法建立的初始堆为( ) A.79,46,56,38,40,80 B .38,40,56,79,46,84 C. 84,79,56,46,40,38 D. 84,56,79,40,46,38 10.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m阶B树定义要求的是() A. 根结点最多有m棵子树 B. 所有叶结点都在同一层上 C.各结点内的关键字有序 D. 叶结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