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人民版)(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人民版)(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人民版)(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人民版)(历史)

专题五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必修三)(人民版)(历史)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内容分文化、教育、科技三部分。

总体发展特征:由蜕变到挫折再到振兴的曲折过程。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内容

年轻的新中国面临着反动派留下的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百废待兴,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重新探索、重新建设,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本课就是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文化事业建设的方针、措施、成就(曲折)以及文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社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的内容以及贯彻“双百”方针的意义;

“二为”方向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思路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艺领域的探索发展历程,本课围绕文艺体育等各方面发展的成就及发展中的曲折表现来展开教学,教学中设计的线索为:通过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后、文革中、新时期等不同阶段文艺发展的状况、特点及原因分析来认识贯彻“双百”方针的价值,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908年,4月27日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召开前夕,一位美国基督教青年体育干事在中国天津

基督教青年会会刊《天津青年》上发表署名文章《竞技运动》,向中国人提出三个问题:(1)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2)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3)中国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

如今一百年过去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早已经揭晓了, 2008年,中国人给出了完整的答案,今天的中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成绩斐然,那么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艺术方面发展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就会找到答案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意义、经验教训,了解“文革”对文化事业的摧残,了解“二为”方向提出的背景、成就、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2)结合实际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与意义,利用课本图片理解“文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结合资料理解“二为”方向的实质与意义;结合现实分析理解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3)体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的道理,体会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实质,进一步体会共产党的先进性于进步性;了解体育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目标,同时边看本课内容边完成下列填空,让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历史原因

第一,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制度初步建立。党中央提出让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问题的会议。代表中央作报告,肯定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的一部分,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他还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中,实行“”的方针。并说:上“百花齐放”,上“百家争鸣”。

二、“十年动乱”

1.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

2.动乱中“文化的凋零”

(1)原因:江青等推行

(2)表现:①破“”,文化典籍付之一炬;②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甚至迫害致死;③文艺作品遭封杀;“八亿人口八个戏”;

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二为”方向的提出

(1)含义:文艺为服务,为服务

(2)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中国第四次文代会1979

(3)意义:1)概括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

2)反映了的要求

3)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

2、体育成就引入注目

(1)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

(2)20世纪80年代,中国赢得“五连冠”

(3)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

(4)1992年和1996年,和奥运会,中国均获16枚金牌

(5)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6)年,北京申奥成功

【构建结构】

再现

繁荣

文化

凋零

文化

繁荣

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纪

文革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文革前(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理解历史】

活动探究“走进历史博物馆”认识文化建设的“曲折”

步骤一:参观“尘封的照片”,了解文化建设的曲折历程

第一展览馆:

材料一:

1964年《东方红》在北京首演电影《上甘岭》老舍话剧《龙须沟》

材料二: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述

探究:

(1)材料一中的三幅照片所体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字是谁题词?

(2)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据此谈谈毛主席提出的“双百”方针有何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一中的图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8个字?

(3)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双百”方针中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第二展览馆:

材料一:

图一:焚烧古籍字画图二:破“四旧”图三: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材料二: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发,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出材料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历史现象对我国的文化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第三展览馆:

材料一:

1982年12月6日首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中国电影百年”金鸡奖揭晓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材料二: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宗旨,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还强调,“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邓小平还指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的重要方针。

探究:

(1)材料一的照片分别反映了新时期在文艺领域的哪些方面的成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这些成就取得对“和谐”社会的创建有何意义?

(2)通过材料二的学习,你认为“二为”方向的实质是什么?“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步骤二:反思照片的“曲折”,认识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思考:

⑴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三者关系和“双百”方针的贯彻力度等方面来探讨建国以来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步骤三:感悟文化建设“曲折”,为防止“曲折”献策

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工作规律的准确把握。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文化工作的水平,是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方法,比如,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鼓劲,重在建设;坚持充分发挥作协、文联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文艺界人民团体按照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坚持尊重文化艺术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大力营造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针原则和基本方法,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得到广大作家艺术家的的衷心拥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贯彻好、落实好,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

————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在中国作协七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探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为了使我国文化的“曲折”悲剧不在重演,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通过上述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同时学会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步骤,本环节的探究主要完成第二三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板书形式)

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经验教训

建设意义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进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基本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健康而又丰富多采的精神食粮,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县文化立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

容村貌等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的上调,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广播电视为主,以报刊杂志、网络传播、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为补充,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纳入“xxx”规划,国家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Word版含解析

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考点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考点二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原子弹②原子弹③“东方红一号”④“神舟五号”⑤“南优2号”⑥“银河-Ⅰ号”⑦结晶牛胰岛素 考点二①“百花齐放”②“百家争鸣”③《茶馆》④阶级斗争⑤社会主义⑥“伤痕文学”⑦广大工农⑧全面发展⑨国民教育⑩“工农兵学员”?高考制度?“三个面向”?科教兴国 考法1“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 【考题1】(2016·湖南四大名校联考)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答案 A 『方法突破』赫鲁晓夫下台是在1964年,而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可以排除。 『史论链接』“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考法2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考题2】(2016·山西太原模拟)“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心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 B 『方法突破』由“1978年春天”“科学的春天”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复出后,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众多青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的情形。『史论链接』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1)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 (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3)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立法,先后制订《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逐步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2006年,重新修订《义务教育法》。 考法3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史料一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关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 摘要 ]农村文化产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文化经费普遍投入不足、认识偏差、缺乏人才、农民文化消费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 关键词 ]农村文化产业;因素;措施 一、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众多,拥有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农村文化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多等特点,有望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农村文化产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上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就业;三是随着人们对娱乐性、消费性文化产品需求上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满足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四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不仅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进文化交流。 二、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较大。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只有经济实力增强,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文化消费才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农村文化建设才能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农村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由于资金

缺乏而无力开发。同时,由于经济贫困,许多农民还在为温饱苦苦挣扎,对文化的消费便成为奢望了。 (二)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发展氛围不浓。目前,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多数农村,特别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大都比较封闭,交通不便;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小农意识严重,文化精品意识淡漠。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浓厚的氛围,一些农村,农民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娱乐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不多,健康地、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未能占领文化市场的主阵地。 (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条件差,城乡公共服务分配的不均等,导致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路、电力、广播电视、通讯等建设滞后。例如,我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发展文化产业,但是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交通闭塞的山区,基础设施的落后致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条件不能满足,导致文化产业发展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较好的发展也很难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四)管理相对薄弱,服务还不到位。对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机构缺失,有的地方虽然设立的管理机构,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手段滞后,服务还不到位。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没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加强管理,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法制法规还不健全。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1)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自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成为江泽民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2)文化使科技更具人性。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引导因素,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科技进步创新的思想基础,成为主导科学家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创新力、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关键力量。尽管任何一项科技在其开发过程本身只是一个科技问题,但在其开发的背景、目的和过程背后,又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高技术”人才必须通过“高文化”凝聚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的,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要驾驭它们实现结合并在结合中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的现代传播力与表现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练《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对此,毛泽东提出(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解析:B 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56年初”“科学和文艺工作……的总方针”可知B项正确。 2.如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 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解析:C 结合史实可知“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步展开,C项正确。 3.“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解析:D “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看待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4.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5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人教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05年11月,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宋应星 D.徐光启 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5.与右图相关的信息是( ) A.唐朝毕升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D.唐朝张仲景发明火药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8.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9.“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10.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 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很薄弱,发展不平衡;文化队伍建设步伐虽然也得到了加 快发展,但多数乡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还不够全面,普及率不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有待于加快步伐,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艺术人才大量缺乏;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还很有限,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 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不够专业化、规范化。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

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看电视、打牌、上圩、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在各县、乡镇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牵涉到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资金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正确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应更加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开展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乡村两级还应努力争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及外资投入或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 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火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 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 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 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一、四大发明 1 2.

《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何时?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成就:火药。时间:唐朝末年。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二、其他成就 1.数学 (1)先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了筹算计数法。 (2)东汉: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魏晋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大约1000年。 2.天文历法 (1)天象观测 ①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天体观测仪器:郭守敬创制简仪。 (3)历法: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 其中《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为什么中国古代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就突出? 提示: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1.(经典再现)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答案:C 2.(经典再现)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

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摘要:随着对文化产业发展特别重视的“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文化产业的落后也将制约广大农村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实例湖南祁东渔鼓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产业的发展,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鉴于其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拉动就业、开辟脱贫致富新途径等方面的社会价值,文化产业被视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当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尤其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宏调思路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十二五”时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1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表现在: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第三,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土壤荒漠化,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和文化竞争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民族存在主体的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相互之间角逐,被置于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广阔和开放的世界历史舞台上,这种竞争和发展的共存使各个国家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空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各个领域,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着激烈地碰撞与磨合,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巨大作用被凸显出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学技术的实力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这个世界历史大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其所处的地位。 当今的世界大舞台无疑是全球化的,从有形的人口、产品、资本到无形的理念、文化、意识形态,这些介质在世界范围内无比自由的得以流通。这种流通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物理概念的消失,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在这里,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受到了冲击,每一个个体与世界整体无比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人类面临着的是全球问题,接触到的是全球资讯。而这样的世界地球村的形成无疑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伴生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指数函数速度的增长,把人类从记忆中的农耕劳作、手工经济、祭天祈福、兵车马行的古代社会带入到了如今的现代化大生产、电子化生活、交通便利的全球社会。 然而,国家仍然是民族的存在主体,仍然是国际活动的主体,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仍然是各个国家民族不变的主题。各国在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武器强大自己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同样成了各个民族用作保护自己的特色化发展、抵制全球化浪潮的另一件武器,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了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两把利器。 传统的国家主权主要是指领土、领海、领空的主权。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肆虐、大国关系的新的变化,国家主权问题更涉及到信息主权、生态主权、文化主权等更广阔的范围。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共同的保障。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都有其不可抗拒的规律。历史总是有章可寻,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强者生存有着可以比照的相同历史痕迹。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潮流中仍然具有普适性。 各个国家只有在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硬实力提升的同时,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来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在适者生存的国家丛林中立足。 二、不平衡发展下的文化侵略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存在于国际交往中的仍然是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各国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不同的形式依旧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世界的永久和平,“弱肉强食”在经济繁荣、世界大同的面具下悄然进行。 文化帝国主义成了让世人担忧的新的名词,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所谓“新帝国主义”,指的是在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 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 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 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 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 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1.《皇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训练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培优点五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典例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一、选择题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3.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4.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科学家论述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 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5.下图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某一成就,与图片对应的文字材料应为() (第4题) A.“竹火鹞,编竹为疏眼笼,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 B.“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C.“水浮多荡摇,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D.“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杭锦后旗文体局 按照要求,我局对全旗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围绕新农村建设,实行项目捆绑、集中投入,建成了6个镇综合文化站、97个“农家书屋”和一批高标准综合活动室及农民文化广场,争取到价值200多万元的图书、声像设备和体育器械;新建塞上星、园子渠文化健身广场两处;投资2000万元的文化会展中心,成为全旗标准性建筑,旗图书馆整体搬迁到楼内办公,新购置了桌椅、电脑、书架及图书3.8万册;2009年,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杭锦后旗支中心,并投入运行,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绿色的信息网络环境。“十一五”期间,是杭后历史上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时期。 2、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是节日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在每年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和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都精心组织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灯谜竞猜、迎春灯展、大型广场晚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喜庆的氛围。二是组织举办全旗业余歌手大奖赛、书画作品展评、少儿才艺展示等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连续三年与陕坝镇共同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持续一个月。每年组织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了基层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十个一工程”带动下,全旗组建了30多支农民文艺队,以二人台、秧歌高跷为活动形式,在宣传政策法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创作了一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品、舞蹈、歌曲等优秀作品。其中,河套艺术团编创的大型歌舞晚会《水源·酒缘·情圆》获全旗第二届专业文艺汇演金奖、优秀组织奖,新创作的歌曲《河套新娘》、《河套话》及舞蹈《古泉恋》、《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李小平作品《庄户人家》获2009感动中国新歌新曲二等奖、《摘枸杞的姑娘》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河套人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萨日纳”奖;文化馆长崔瑞军很多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书画展中获奖。 3、文化产业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全旗文化市场出现了档次逐步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的局面。全旗有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实体200多家,经营项目涉及音像租赁、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摄影摄像、书刊租售、印刷、文化艺术培训、体育彩票销售、健身美体和文化用品经营等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旗镇两级财政紧困,对发展文化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旗图书馆藏书不足,报纸、期刊等资料也不齐,读者日趋减少;文化馆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文化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旗8个乡镇,有6个建起了高标准文化站,但是由于文化活动场所设备与书籍资料等严重缺乏,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文化办公活动场所,“一块牌子、一张桌子”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镇村两级没有可靠的文化建设资金来源。目前,除中山影剧院外,再没有一处大型场馆,且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文化活动难以开展。镇村两级虽有许多闲置房舍,

创新设计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 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 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高峰,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本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20世纪以来出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计算机如虎添翼,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突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梦想,之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 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措施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获得较大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像《青春之歌》等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文艺发展遭遇曲折,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的指导地位,文学、戏剧、小说、影视等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例题】(2011·安徽文综·T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