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讲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与文学艺术

第7讲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与文学艺术

第7讲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与文学艺术
第7讲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与文学艺术

第7讲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与

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经典力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该体系不包括() A.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B.物理学的相对论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

2.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3.下列表格是对美国一些大科学家所做调查的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A

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

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

4.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坐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5.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

B.欧洲是当今世界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6.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对现实社会的不满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7.有一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你认为他的画应属于何种流派() A.写意画派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D.风俗画派

8.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A.《唐璜》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D.《日出·印象》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二读下列一组图片:

图一普朗克图二爱因斯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又有什么新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各有何重大意义?

10.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春。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故总谱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非常生气,他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材料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简

述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贡献。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

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 1.B 2.B 3.C 4.C 5.D 6.A 7.B 8.B

9.(1)经典物理学。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

(3)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推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10.(1)说明了贝多芬对专制的憎恶和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

贡献:对交响乐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是架起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伟人。(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运用游击战等方法抗击日军侵略者。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七讲 潮汐

第七讲潮汐 一、潮汐现象 1.1潮汐和潮流 1.1.1潮汐现象: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海水周期性运动现象。 1.1.2潮汐:习惯上指铅直向涨落。 1.1.3潮流:专指与潮汐共生的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 1.2潮汐要素 1.2.1高潮(高):潮位上涨到最高位置称为高潮;其高度(一般指由基准面起算)为高潮高。 1.2.2低潮(高):潮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 1.2.3潮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的潮位高度差。 1.2.4平潮: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 1.2.5停潮: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 1.2.6高潮时:平潮的中间时刻。 1.2.7低潮时:停潮的中间时刻。 1.2.8涨潮时: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 1.2.9落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

1.3潮汐的类型 1.3.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1.3.2正规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象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1.3.3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1.3.4不正规日潮:这类潮汐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具有日潮型的特征,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 1.3.5在环境评价和工程中实用的判据是依平均振幅之比(潮型系数,型态比) 来划分。分界点:0.5, 2.0和4.0

1 第二讲 科技史概要

第二讲科技史概要 吴国林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古代自然观 1、古希腊(Ancient Greek):世界的本原/基质/始基问题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公元前547)认为万物本原是水; 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公元前610~公元前546):无限定/无限/阿派朗apeiron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 公元前585~公元前525)认为万物本原是气;air.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40~公元前470)认为火是万物本原;Fire is the primordial element. Perpetual change was he believed in. “You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for fresh waters are ever flowing in upon you.” “The sun is new every day.” 留基伯(Leucippus, 约公元前500~公元前440)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最早提出了原子论(Atomism)观点,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古希腊后期的伊壁鸠鲁和古罗马时期卢克莱修继承并发展了原子论思想。

A tom 端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四元素说(four elements火法),土earth、水water、气air、火fire。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认为火、气、水、土四元素是自然界原始物质; 5 phases 求知乃人之本性。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0~公元前500则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All things are numbers. Some of rules of the Pythagoras order were: Not to eat the heart; Not to pick up what has fallen; To abstain from beans. 数的和谐:harmonic mean 勾股定理:right-angled triangles: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n the sides adjoining the right angle is equal to the square on the remaining side. 电子是什么? 怀疑主义:皮罗(Pyrrho,365-275,BC)

5 第五讲 中国古代算学发展(考研讲义)

第五讲中国古代数学发展 萌芽与奠基: 一、原始社会时期 数学的萌芽-事物的数量和形状 1)对具体的几何图形有一定认识2)会使用简单的画几何图形的工具3)通过织物,对形和数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概况:由于商品交换的扩大,防治洪水和开挖沟渠、建筑城市宫殿、测量地亩、编制适合农时的历法等都需要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因而数学知识获得比较大的发展。 表现:1)商代陶文和甲骨文里有很多记数文字; 2)计数法遵循十进制,含有位值制的意义,简洁明了; 3)用小木棍作为计算工具,叫做算筹;用算筹进行计算,叫做筹算; 4)西周时期,数学是士阶层”六艺”之一; 5)发明简单的四则运算 三、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背景:天文历法、赋税商业、工艺规范化和标准量器的使用,建筑水利工程,都对计算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提出要求。 数学进步主要标志:十位进制值的确立和筹算法的发展 表现:1)“十进”逢十进一,“位值”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位置上表示不同的值。我国是使用十进位值制最早的国家。(印度到6世纪) 2)筹算的四则运算已经完备,并有分数运算方法。 3)《考工记》涉及角度和标准量器容积的计算。 4)《墨经》对一些几何概念做了抽象概括,提出一些科学的定义,如点线面体圆。并有类似极限的观念的思想。 体系形成与完善: 四、秦汉到南北朝封建社会前期 (一)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最早的数学著作 1)最早出现的数学著作《许商算数》《杜忠算数》(西汉); 2)流传到现在的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骳算经》(西汉后期c.1):包括应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方面的计算;使用了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 3)流传到现在的我国的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①最后成书至迟在东汉前期(1),内容至迟在西汉后期成型(c.1); ②总结了周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数学,即包含古代已解决的数学问题,也有西汉中期人们的新成就。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期代表作; ③内容十分丰富,246个问题,分九大类,是世界上最早的对分数进行系统叙述的著作,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关于正负数的加减法法则。(“方”是指求解一次联立方程组时所列出的各方程系数恰好排成方形,“程”有求出多少的意思)特点是和当时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④叙述方式以归纳为主,先给出若干例题,再列出一般方程。这和古希腊数学的代表著作欧几里得(c.330-c.275)的《几何原本》以演绎为主的叙述方式有明显不同。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浙大建筑学考研笔记讲解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作者: 点击:437 发表时间:2011-4-6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

七年级第7讲 科学探究 讲义

启智培优教育中心 第七讲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例题:有些地方有一种风俗,过年的时候,对来走亲戚家的小孩总要泡上一杯蜂蜜水。但是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用热开水泡蜂蜜,蜂蜜会很快地溶解,整杯蜂蜜水甜甜的(这个现象叫做扩散);而用冷开水泡蜂蜜,蜂蜜很难溶解,有时会结成一团沉在杯底。这说明,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快慢程度跟温度有关。接下来,我们利用冷水、温水、开水、温度计、机械停表、滴管、红墨水、三只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扩散跟温度的关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提出假设; (2) 设计实验方案; (3)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扩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一些也属于扩散现象? 分析: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数据建立假设,再通过各种证据去验证假设,甚至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有关解释。 针对题目给予的具体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物质的扩散跟温度有关”这样一个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的假设。 依据所给予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 (2)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4)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记录所用时间。 实验表明:水的温度越高,红墨水的扩散越快。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也就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假设。 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扩散现象有关。比如: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等 猜测和假设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四号字作业带开课班号(71525)、学号、姓名 科学技术史 第一讲: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 乔治·萨顿:1912 创办科学史杂志 ISIS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技术: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 科学史的功能—— 科学史可以带来对科学本身及与其相关因素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基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教育功能——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两种文化之分裂的弥合。 内史:研究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 外史:研究学科发展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 【科学不等于正确:判断是否科学,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

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 (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古希腊文明是近代科学的思想之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科学的背景 1.吸取了巴比伦为你们能够和埃及文明的精华 2.城邦制造成的统一,但又具有多样性的文化 3.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有条件从事只是的创造 各科学家的理论与成就—— 泰勒斯:万物本源是水阿那克西莱尼:万物本源是空气齐诺弗尼斯:万物本源是土赫拉克利特:万物本源是火思培多克勒:四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学,公理化体系) 阿基米德:杠杆定律盖伦(医生):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医学的成就创立了自身体系的医学理论托勒密:天文学家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屈原《天问》,涉及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 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 1.阴阳说(向阳,背阴)《诗经》西周末:阴阳二气解释春秋末:老子“万物负阴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欧洲文艺复兴练习 中华书局版

第12课欧洲文艺复兴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兴起 兴起根源: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各国。 兴起形式:这场反封建的思想斗争采取了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形式,故称文艺复兴。 知识点2但丁和他的《神曲》 但丁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划时代的史诗《神曲》。但丁通过《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知识点3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15、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英国,最杰出的是剧作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近四十部戏剧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 知识点4文艺复兴的发展和意义 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后来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展,最终成为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逐步从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使人们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敢于创造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思想领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前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欧洲的一道曙光。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该运动的背景是(B) A.租地农场的产生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家庭包工制的出现 D.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2.“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最符合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明治维新 D.宪章运动 3.“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史学家布哈特评论的是(C) A.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B.基督教的传播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课标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 ②对文艺复兴作品的鉴赏以及材料的运用,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水平。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使学生经历依据材料研究历史问题的学习过程,体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②引导学生站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上去品读文艺复兴巨匠的著作,通过赏析文艺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体会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认识人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等到同步提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 板书设计: 请问: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耶稣是不是雌雄同体的?天堂里会不会有排泄物?耶稣复活的时候指甲和头发有没有长?耶稣复活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在晚上?天使能否辨别白天和夜晚?天使吃不吃饭?要不要睡觉?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天堂的玫瑰花长不长刺?学生不能回答:然后解释,这说明人的自然个性受到压抑。压抑人个性发展的是什么?人性该到复苏的时候了。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14世纪前后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追寻文艺复兴之源 材料一课本48页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早期的西欧第12课欧洲文艺复兴课后练习中华书局版

第12课欧洲文艺复兴 1.14—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 A ) A.意大利 B.德国 C.西班牙 D.法国 2.文艺复兴时期,《神曲》等文学艺术作品表达了人的真实情感,冲破了天主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体现了对个性的追求。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思潮是( A ) A.人文主义 B.民主法治 C.科学至上 D.以神为中心 3.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4.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的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B )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5.张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目时说:“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本书是( B ) 6.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认为“一切成败得失都在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往往说是无意的”。上述材料体现出( B ) A.民族主义 B.人文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生主义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 8.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最准确的( D ) A.甲认为是一次复古运动 B.乙认为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C.丙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D.丁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9.14世纪前后,西欧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 A ) A.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引发了殖民扩张的狂潮 10.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4和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 材料二下列言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几位人文主义者的名言,皮柯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阿尔伯认为“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文主义思想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人文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是什么? 答案:(1)先决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而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等。 (2)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能创造业绩,发展自身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信心迎接幸福或不幸;否定封建等级,认为人的地位(高贵与否)是自己造成的。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罗马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权力好比太阳。”基督教神学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凡与宗教神学对立的主张和言论均视为“异端”。 ——川教版《世界历史》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写到:自己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在地狱里,他看到了已故教皇和当时还活着的教皇正在受刑,但丁高兴地说:“真是罪有应得!”材料三1538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被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介绍的是但丁的哪一部文学作品?根据材料指出,这部作品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冲突?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已经被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艺复兴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历史现象:教会的黑暗统治。影响: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 (2)介绍的是《神曲》;冲突:作者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大胆地把中世纪地位至高无上的教皇安排在地狱中。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科学技术史》文档---第五讲

第五讲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一次科学革命(1543~1755)概述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大事记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提出了日心说;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的构造》。 1583和1590年,伽俐略先后发现摆的等时性和落体定律,晚年在监禁中完成两大“对话”。 1599年,开普勒于1609年到1619年间,发表行星运动三定律。 1628年,哈维出版《心血循环运动论》,阐述了血液循环原理,标志着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1666年和1676年,牛顿和莱布尼茨先后各自独立创立微积分。 1687年,牛顿的主要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完成了自然科学理论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1738年,伯努利(1700-1782)出版《流体力学》,给出了流体力学中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1744年,莫泊图(1698-1759年)的《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欧拉(1707-1782)的《求极大极小的方法》,均提出最小作用原理。 1743年,达朗贝尔(1717-1783)发表《力学原理》。 1748年,欧拉发表《无限解析概论》,从数学上完善了经典力学,发展为分析力学,为力学的广泛应用创造了理论前提。 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特点 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科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力量,科学精神成为支撑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 A、开始形成了新的科学传统 B、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C、将尽可能排斥目的论解释方法 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创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哥白尼革命 一、哥白尼革命 1、哥白尼生平 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 1473—1543),生于波兰托伦市一个富裕家庭。10岁丧父,由兼任主教的叔父抚养。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克大学学医学,其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哥白尼来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获得宗教法博士学位。1505年哥白尼返回波兰,在弗隆堡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他的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 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 纳历史发展特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思想 解放运动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渗透“人类的进步就是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升华”的历史观。 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3.教学疑点: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型:新课 课时:一课时 导入语: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兼艺术史家乔治奥 瓦萨利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 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 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他强调指出第 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前者创造了 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背景: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 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⑵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⑶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4)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实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 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 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 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 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

第七讲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第七讲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通过实践获得的科学事实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它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科学抽象 1、科学抽象及其一般过程 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其本质的认知过程的思维方法。完整的抽象过程包括思维的两次飞跃,即从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 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 第一个“具体”指的是感性具体。 第一个“抽象”指的是分析的抽象 第二个“抽象”指的是综合的抽象 2、科学抽象的成果 第一、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 (1)可确定性(2)可检验性(3)可变动性 科学概念如何制作? 主要是通过抽象法。概念的抽象过程或抽象方法的要点是:(1)抽取共同点;(2)限制思路,深入抽取本质;(3)理想地复现对象。 第二、科学符号:什么是符号?从认识论观点看,符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贮存、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代替物。表现形式有两种: (1)自然语言符号系统。(2)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科学语言系统)。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科学行话”阶段。第二阶段即形式化语言。

第三、思想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其特点:(1)流动性(2)互补性(3)条件性。思想模型的认识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解释功能;(2)判据功能;(3)预见功能。 二、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1、比较 定义: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作用 (1)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 (2)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和变化; (3)可以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确定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 (4)可以对理论研究的结论与观察实验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明确的判断。 2、分类 定义: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分类规则: 第一、分类必须相应相称; 第二、分类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 第三、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 3、类比 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局限性:(1)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同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的结论。任何相似的两个对象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相似属性进行推理时,推出的属性正好是它们的差异性,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史发展特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思想解放运动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渗透“人类的进步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升华”的历史观。 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3.教学疑点: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型:新课 课时:一课时 导入语: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兼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他强调指出第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前者创造了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背景: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⑵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⑶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4)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实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潮的思想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内涵包括:思想方面主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提倡人们现实生活和享乐;反对中世纪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思维方式上主张: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 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岳麓版必修3) 【从容说课】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及其作品。“人文主义”贯穿本课始终,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催生出众多彪炳史册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探究、讨论、欣赏中化解重点难点,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实质,体味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人文风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艺复兴的时间和性质;人文主义;薄伽丘及《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的戏剧。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 3、运用:探究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2、情景再现、对比分析、课堂讨论、课堂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人文主义。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及课件 2、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 1学时 【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等到同步提高。 〖导入新课〗 艺术欣赏导入法: 在引入本学时,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意大利的风光片,并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 师: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那里有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那

第12课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班级:九()班姓名:____________ 一、【前测】※温故而知新※ 欧美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二、【示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 2、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 3、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习重点:1、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文艺复兴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习难点: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三、【导标】※带疑阅读,自我学习※ 1、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2、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有哪些? 3、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新航路的路线有哪些? 四、【释标】※释惑,解惑※ (一)文艺复兴 时间: 地点:西欧(最先在) 性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运动 指导思想(核心思想): 内容:提倡,肯定,肯定。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但丁(由走向的第一位诗人)---《》; 达·芬奇---《》 意义: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 文化,为准备了条件。(二)新航路开辟 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的发展。 2、引发了。 合作探究: 比较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两者的不同之处。 五、【测标】※当堂练习,事半功倍※ 1.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于() A. 法国 B. 西班牙 C. 意大利 D. 英国 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应该是()A. 古典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启蒙思想的兴起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2课 文艺复兴学案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明确目标】 1、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教材分析:《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是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代人文精神发展史的重要历程,在人类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内容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巨匠及其作品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冲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实现了西方思想领域从古代神本主义向近代人本主义的重大转变。学习本课时让学生在欣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把握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及其思想内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注重人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推动学生树立人文主义的价值信念,养成“以人为本”的现代公民意识和思想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艺术家人文思想的体现。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4、概念阐释: 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用资产阶级的“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用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反对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自主学习】 一、文艺复兴背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与对外观察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的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他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2: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3: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14世纪崛起于意大利中北部城市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生命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4:意大利同拜占庭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联系,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和文稿和艺术古迹。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请思考: (1)材料1中面纱是指什么? (2)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二、文艺复的主要成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 代表人物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