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建筑常见楼层数

居住建筑常见楼层数

居住建筑常见楼层数
居住建筑常见楼层数

居住建筑的层高根据规范设计通常是几个固定的数值,包括6、11、18、34。建筑层高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包括防火规范、城市规划、日照间距、城市天际线等等要求。

一、6及6+1的由来: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6.4.1.1: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地面设计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另外,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超过六层需设置封闭楼梯间,如果不设,那么入户门必须为乙级防火门。有了这两个规范的存在,所以在中小城市,由于地价不高,开发商为了省钱,住宅建筑高度一般被控制在六层,因为电梯和防火门都不便宜,而封闭楼梯间则要损失掉至少4平米,那都是钱。不过《住宅设计规范》又说: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入层数,也就是16m的高度是不包括跃层层高。第六层的房子没有电梯当然不太好卖,于是开发商用“复式+屋顶花园”吸引买房者。

另外,根据安全玻璃设置规范,七层高度的住宅的门窗玻璃必须为安全玻璃,安全玻璃!那也是钱。

二、11的由来:

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10层及10层以上居住建筑属于高层建筑,所以11层当然属于高层,为什么不再往上做?原因很简单,《高规》中对楼电梯的说明:

1.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2.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这里先说三种楼梯间的区别,普通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普通楼梯间意味着除了楼梯什么都没有的房间;封闭楼梯间则多了一扇乙级防火门,并且意味着进入楼梯平台前,还有一块缓冲的入户空间,可以是走廊,也可以是电梯前厅;防烟楼梯间则拥有防烟前室,对于居住建筑,其面积不应小于4.50平米。从比较可以看出,当然普通楼梯划算,其他两个不仅浪费了楼层面积,而且还多了一面防火墙和防火门。从一栋楼看,可能这点面积不是很大,但是从整个住宅区规划设计来看,那可能是数千平米的浪费,那都是钱,相当于损失了二、三十套房子。

从电梯上考虑,或许一部消防电梯不算什么,因为《高规》里继续说: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这意味着客梯与消防电梯可以合二为一,先别高兴,一查《住宅设计规范》: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担架的电梯。十二层以上设置两个电梯成了一条强规。

综合考虑,于是11成了住宅设计一道很明显的门槛。如果有开发商只做了十二层,必然要亏得一塌糊涂。

三、18的由来:

18同样是住宅设计一道比较难逾越的槛。

这里想强调的是,国家各种建筑规范条文的规定绝非随意而定,有很多都是参考苏联或者西方其他国家规范定制,美国上百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与教训,国内绝对望尘莫及,于是只好拿来用之,其中很多规范,是用血和生命的代价总结的。

《高规》:高层建筑的种类分为一类和二类两种。在居住建筑方面19层以上为一类,一类建筑的防火疏散与结构设计,都比二类要严格一些。

《高规》说: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2.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依然是防烟前室的问题。

好像建筑超过50米还有其他规定,不甚记得,包括不能贴面转,只能刷涂料,防止瓷砖脱落导致悲剧事件。另外保温做法也有规定,不甚记得。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高规》里说: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这意味着18层以上需要有两座疏散楼梯,故,18,一道坎。

四、34的由来:

首先,层高的控制:2.850×34=96.9,在加上0.300m的室内外高差=97.2m,就差一点到100m,100m是一道坎,因为超过100m,意味着需要设置避难层,而且每15层必须有一个避难层,这对开发商来说做100m的住宅和做99.99m的住宅,前者无异于把钱直接往火炉里投。

这里要说一下剪刀梯。

第三个大点里说,高层每个防火分区不得小于两个安全出口,超过18层必须无条件满足这条强规,并且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必须≥5m,于是在这条限定条件下,传说中的剪刀梯诞生了。

查阅《高规》说明,美国在三十年已经有这种做法,将两个疏散楼梯合在一座楼梯间里并且两座楼梯通过防火墙的分隔完全独立。

建筑日照相关规范里有说,超过100m的建筑必须把它300m半径的扇形范围内的建筑纳入客体参考范围,因为它对城市里其他建筑的影响比较大,“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不得小于1小时”是对住宅人性化的规定。

由此而引发的日照投诉可能会得不偿失,在自己建得高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很多建筑可能会被你遮挡一辈子。

建筑行业的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无论施工图还是方案,而规范只是考注册建筑师首先必须熟记和理解的第一道坎。

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审查要点

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建筑节能审查要点 目录 1 总则 (2) 2 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审查要求和程序 (5) 3 审查要点 (7) 3.1 节能设计文件 (7) 3.2 建筑专业 (8) 3.3 暖通专业 (14) 3.4 电气专业 (17) 3.5 给排水专业 (19) 3.6 政府规定 (20) 4 附录 (22)

1 总则 1.0.1为规范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使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国家和湖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特制定本要点。 1.0.2 本要点适应于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文件的审查。 1.0.3 为方便施工图审查机构使用,本要点将强制性条文逐条列入。 1.0.4 本要点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和规范及政府文件,若下列标准和规范及政府文件有修订或补充时,应以修订或补充后的内容为准。 1 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42/T 559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3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4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8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 9 《民用建筑设计导则》GB 50352 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

11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 12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 14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 237 1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7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 18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2003年10月 19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建[2012]37号) 21 《湖北省民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节能专项审查要点》(鄂建[2010]93号) 22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应用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7号) 23 《关于加强无机轻集料砂浆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应用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2]52号) 24 《湖北省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技术管理目录》 25 《湖北省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和墙体材料限制、禁止使用目录》(第一、二、三批)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居住区建筑设计论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论文 1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问题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

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 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关于居住区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居住区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1T10:55:50.127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徐海峰[导读] 现代化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确保住户的日常生活便利,对此要求结合区内的绿化带与道路分布情况。 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此现代居住小区建筑设计需由环境、空间、文化、效益等四大方面入手,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资源协调分配、人居环境良好改善。文章根据实例分析居住区建筑设计的等内容的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立面设计 1.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1.1 居住小区总体布局设计1.1.1 做好建筑布局规划现代化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确保住户的日常生活便利,对此要求结合区内的绿化带与道路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楼群朝向,营造良好的空间层次感,确保小区的整体布局科学、舒适,使住户在忙碌工作后能享受休息的温馨。 1.1.2 营造公共娱乐空间居住小区设计应合理用地、节约资源,充分结合区内的景观需要,构建各种休闲娱乐场所。此外,居住小区需合理布设安全设施,做好防盗、防火,避免电力事故发生,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1.1.3 合理规划区内交通系统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时,需确保道路畅通,充分利用当前道路,采取环行式道路系统模式组织交通。车行道设置于小区外围,与城市道路结合,令整个小区车流畅通。居住小区西南、东北方向设置主出入口,西北、东北角设置2个车辆入口,车辆由外围小区道路经车辆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避免车、人流的相互干扰,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居住小区的前路、园路设置在区内,与外围道路紧密结合,在小区内构成宽度4m 的环状道路,以满足消防的要求。 1.1.4 重视区内自然环境设计住宅小区建筑设计:①要贯彻“回归自然”思想,重视环境绿化工作,栽种绿色植物,维持生态平衡;②需加强小区艺术生活环境渲染,营造一个温馨柔和(或是富丽堂皇)的多层次视觉空间,例如:安装多样化照明灯具,使用视觉轻快的墙体色彩等。 1.2 单体建筑设计要点1. 2.1 建筑平面设计(1)各个分区功能需做到有机结合,住宅建筑应由北往南逐步减少,保证太阳光照射,建筑布局需要朝着两侧逐步扩散,做好空间连接,平面设计应尽可能避免倾斜布局,合理开展各类用地布局,最终创建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优雅的生活环境。(2)小区户型设计要求布局合理、空间明确、内部舒适、易于装饰,从40~120m2 不等的空间,无论是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其平面组合需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令每个房间均有自然采光与通风,同时做好细节处理,例如:各电器位置需合理,洗衣机、晾衣架设置在阳台,餐厅和客厅连接,通过科学规划,使得相对有限的居室空间更加灵活丰富、环境整洁。 1.2.2 建筑立面设计居住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通过建筑的简明组合,获得鲜明的时代感。对于建筑立面设计,主要通过横、竖向线条配合颜色变化,获得极具韵律与视觉冲击的效果。出于建筑所处特殊地位的考虑,利用现代线条造型手法,增强其标志性风格。例如:各栋建筑通过有机组合达到一个完美的整体效果,高低、竖横,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优美的整体形象。 2.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项目共有20 栋多层住宅、5 栋小高层住宅及12 栋高层住宅,高层底部商业裙房、一栋独立商业体、一栋12 班幼儿园、两栋吊层配套设施用房。 2.2 总平面布局(1)项目主要户型为7 层多层住宅、高层与小高层住宅,沿马路一侧布置11 层的小高层住宅,内部为多层区域;沿用地东北、北侧、东南侧则沿周边布置28~32 层的高层住宅,沿马路11 层小高层采取单元式住宅形式,两个单元拼接,作为小区环境的边界天际线,并用山墙适当阻挡交通噪音,减少对小区内的干扰。(2)内部多层住宅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的设计要求,尽量拉大建筑间距,获得较为舒适的环境空间,同时在户型设计上则以两个单元拼接为主,使建筑宽度控制在合适的比例尺度上。高层区域采取沿用地周边布置的方式,从而减少楼栋之间的对视情况,同时沿用地长边布置,还可尽可能的获得好的景观视野。(3)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沿马路的中部,为人行与车行的主要出入口,在沿西北侧城市主干道设置一处人行主要出入口,相邻近的商业区紧密联系,同时在其他路口设有一个人车出入口及一个下地下车库出入口,便于从周边城市道路进入小区。(4)主入口沿用地南北轴向主景观通廊进入小区,与沿东西向轴线景观带互相交叉,获得内部开敞的公共景观区,主景观通廊设置逐渐跌落的景观水体、恬静典雅的净水池等,以水迎宾,通过南北走向的景观带把用地分成两大区域,形成层级分明的规划结构。在东西方向的小高层、高层建筑与多层区域之间,形成带状的公共景观环境,使每个楼栋都能享受开阔的景观视野,这些景观轴线与景观带形成了小区的公共交通流线及活动区域;多层建筑每两排形成一个景观院落,另外,每栋多层建筑首层户型均设有前庭后院,绿化系统分支明确。 2.3 单体建筑设计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发布者:潘坚力陈赛发布时间:2006-11-22 10:54:0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潘坚力Panjianli 陈赛Chensai 摘要:阐述建筑耗能的现状及建筑节能的必要性;讲解节能型居住建筑应从整体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建筑设备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节能型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Abstract: elaborat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necessity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xplan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e should be designed from the whole plan,the construction monomer design,the construction detail structure design,th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design and so onthe various synthesis consideration.Take the actual project as example elaborat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method . 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The Energy conservation hous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 example 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筑节能概念就被正式提出。建筑节能的中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建筑节能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温冬季不低于18摄氏度,夏季不高于26摄氏度。时隔30年,2004年,围绕着石油与能源问题的“大事件”再次集中发生,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是显露无遗。 能源环境恶化的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同期比较,我国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是发达国家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有资料显示,本世纪20年内,我国的建筑业仍将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将达近700亿平方米。 建筑节能要求十分迫切 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

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对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分析 摘要:在对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只有在这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方可实现居住区建筑规划的人文性,不仅使住房本身更适合人的居住,而且要在小区的大环境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就居住区建筑设计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内部设计;人与自然的协调 abstract: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s in need to do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in it is only in the core below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ning can realize humanism, not only make housing itself is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living, but also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on its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gives brief analysi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architecture design; interior design;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居住区建筑设计案例三篇

居住区建筑设计案例三篇 其实,建筑高度最大值80米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强条要求,而是与其他相应的限制条件共同作用的。 通过街区等级、密度、平均层数和高度这几个维度,将大大限制住住宅开发的强排形式,基本上将形成都差不多的唯一解答案。 因此,总结"新规"对总图设计带来的影响,不能断章取义。不如我们来从几个层面,逐一分析一下新规的影响,并且拿个案例来解释,就知道新规到底意味什么了。 首先,"新规"的核心变化是用地分级的变化: 由三级(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变为四级(居住街坊、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 用地分级方式的改变用地分级分解表示 也就是说,以前特别大的地块将不再存在,而是基本形成2-4公顷的小地块。 进而就是说,以后规划出让的地块形态、规模都差不多,而且很小,那么发挥的余地自然就越发受限了。 然后,到重点了,就是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控制 "新规"增加4.0.2强条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控制指标,从"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最大建筑高度、人均住宅用地面积最大值"等方面控制着居住用地的规划形式。 "新规"4.0.2节,居住街坊用地及建筑控制指标 我们来看看新规下制约因素造成的影响:

1容积率决定面积,是规划条件中的重要数据,也是影响住宅总图设计的基础条件; 2平均层数,在拿地方案前期无法限制,一般为总图方案确定后推算的数据,验证是否满足; 3建筑密度上限值,规划条件中此项指标经常会与规范要求不同,而审批部门的从严审核会造成在强排方案的过程中出现容积率难以做满的情况; 4新增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上限值的规定,对户数有了明确的限制,导致大面积段户型的落地空间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这几项指标看似与规划条件中的控制指标相同,实则一个地块的户型配比及规划设计空间有所受限,留给设计师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新规的目的就是综合控制,保证答案的唯一性。 想让你做高层的,你不可能做低,做低了要么损容要么超密度。 想让你做低的你也不可能做高,高度和平均层数,以及相邻层数差的限制,做低了就无法满足。 "新规"平均层数计算公式户均面积计算公式 答主所提"新规"要求的最大控制高度要80m,而这结合着土地容积率、密度的限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不可能做高低配了。 表1建筑控制高度与建筑密度下主要产品层数总结 最后,我是小总结 [1]作为设计师,熟练透彻了解新规,你会发现能更快的找出强排答案;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住宅户型设计的要求也就相应的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人们实际的需要来设计出符合我们国家国情又适应居住区建筑发展规律的建筑来,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障住户以及建筑商两方面的共同利益。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标签居住区;建设设计;特点 一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快,户型结构失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定位不准,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商在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希望尽可能大的去获得住宅的利润空间,因此在进行商品房的开发时大户型所占的比例就会要大很多某单位在广东江门的一个楼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项目位于蓬江区滨江新城南端,洋房均价约9500元/平方米,面积228-242平方米,房子总价最少两百多万,这样的价钱在当地可以买一套别墅了,如果自己买地可以盖好几套别墅了,而开发商出于对价值的追捧,片面的追求高容积率,全是30多层的高层洋房,日照间距总是找技巧去量,使得楼盘价值降低,从内部销售情况得知到目前为止仅卖出数量极少,这样一方面造成开发商最后落入困境,从现场得知项目现在由于资金原因已陷瘫痪,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建筑和土地的浪费。 其次就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往往会较多的考虑到造价的因素,也就是在片面的去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的造价,这样一种状况从长期的效应来看是不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后一点就是现代环境下的住宅设计往往是为建筑而居住,也就是说,住户往往需要去适应于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而基本上是很难参与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去的,而在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往往对户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极度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关注与研究,这就使得大量户型功能性空间的设计都不合理,住宅的设计水平严重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 以下本人将针对几个建筑平面户型的优缺点尝试进行简单分析,以阐述各自该如何合理使用。 二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

住宅区建筑设计说明

盛晟、阳光城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概况 1、1区位条件: 本项目建设用地位于人民路477厂老厂区及周边地块,位于安庆市新旧城区结合地带,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用地向南可观瞧秀美的长江江景,向西可观迎江寺振风塔,向东眺望雄伟的安庆长江大桥,北临安庆最繁华商业街—人民路。基地具有不可复制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总用地面积为105632、93㎡,用地被人民路分隔分为南北两块用地,(北地块面积为43331、81㎡;南地块面积为62301、12㎡)。 北地块用地面积为43338㎡,基地四界东至长江大桥西侧规划道路,北至华中东路,南至人民路,西至规划道路。 南地块用地面积为62316、6㎡,基地四界东至桥头公园,南至沿江东路,西至渡江路,北至人民路。 1、2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要素条件 1、2、1、南地块用地现状 ⑴基地位于长江北岸,用地方正,基地南侧与大桥景观公园仅一堤之隔,江景视野辽阔。 ⑵基地距离东侧长江大桥120米,大桥高速交通噪音及大桥高耸体量会对地块产生一定影响。 ⑶基地东侧毗邻桥头公园,桥头公园定位于景观优美的市民休闲绿地公园,为周边居住社区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活动场地。 ⑷人民路北侧现状多层住宅贴临道路建设,建筑较为老旧,住宅前后排距较近,其日照条件较为严苛,对南地块西北角的开发利用产生了较大程度制约。 ⑸沿江东路高程高出场地高程约6米,对低层楼层观赏江景产生了视觉遮挡。 1、2、2、北地块用地现状 ⑴基地距离东侧长江大桥50米左右,大桥高速交通噪音及大桥高耸体量会对地块产生一定影响。 ⑵地块西北侧夹角地块为已报批通过的云珠、海棠湾住宅区,南侧建筑退界为15米,在没其它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本身的日照也仅满足规范要求,严苛的日照计算条件对北地块规划排布带来一定制约因素。 ⑶地块形状不规则,北面长条地段利用有局限。 ⑷基地西南侧为城市公共绿地,基地东南侧与桥头公园隔人民路相对。 二、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 8.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其她相关的技术资料 9.相关的现状资料以及其她相关技术规范 三.规划目标、原则、理念 3、1规划目标 1、设计集中体现“生态、智慧、宜居”的规划指导思想,妥善规划建筑布局,合理配置相关建筑功能 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2、以相关规划条件为依据,结合本区域的环境条件,根据本项目的开发要求,协调住区内外部关系, 确定小区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及环境设计。 3、坚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居住理念,顺应新世纪不断发展的居住要求,力争创造 一个具有宜人环境、丰富文化内涵、鲜明个性的新时代与谐居住社区。 4.以前瞻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处理建筑环境与建筑形象,符合现代居住理念与居住生活的不断更新与发 展要求。 3、2 规划原则 3、2、1整体性原则 用地位于长江大桥进入安庆市的门户区域,也就是新老城区交接区域。本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上位规划思想,其功能设置需要为周边提供相应的居住,商业购物,教育,市民活动场地等配套服务,为社区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建筑功能由配套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两大部分组成,居住用房由商品房住宅与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廉租房,公租房,安置房与还建房组成。规划设计必须采取整体规划统一设计,使配套设施与各个类型的居住建筑形成有机与谐的整体,相得益彰。同时与周边社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局面,共建与谐社区。体现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共生性。 3、2、2.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原则 商业区,居住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为住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不仅要考虑目前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远期规划的可持续,提倡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以突出规划的预见性、先导性。 3、3、3.生态性原则 小区规划要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营造绿色生活环境,符合当今社会生态、绿色、低碳的主流价值观念。 3、3规划设计理念 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兼顾城市特有的生活特点,强调住区的宜居性,与配套设施的便捷性。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渗透至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自然---从营造高效、生态的自然景观环境出发,尊重自然,合理改造、利用自然,通过空间的有效分隔与

低能耗建筑设计分析

低能耗建筑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8T15:41:11.8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李文渊 [导读] 与此同时,建筑的能耗问题也随之凸显。建筑设计节能、低能耗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最为重视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低能耗建筑设计展开研究,全面了解低能耗建筑设计,奠定建筑企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李文渊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8045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随之增多,与此同时,建筑的能耗问题也随之凸显。建筑设计节能、低能耗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最为重视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低能耗建筑设计展开研究,全面了解低能耗建筑设计,奠定建筑企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低能耗建筑设计、节能、应用 1.前言 经济迅速发展与能源开发技术的创新,为低能耗建筑提供了更多帮助。即便如此,能量消耗依然是我国环境资源发展关注的焦点,能源消耗严重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民生建设基础上,人们对能源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必须积极采取低能耗建筑设计方式,转变能源消耗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指标,实现低能耗、系统化、通用性的设计模式,为生态循环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2 .低能耗建筑设计特点 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其主要优势在于能源消耗的降低与控制,同时还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首先,设定科学的能耗指标,依次为建筑设计导向,调动建筑设计人员对能耗降低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建筑形体控制以及参数调整等比较便利,将建筑设计的能源需求降到最低,结合周围环境变化等被动因素,挖掘建筑场地潜在能源,融合能源回收与利用技术,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完美契合。 最后,低能耗建筑设计手段,将建筑设计中一些不确定能源进行节约,并且优化终极目标,升级建筑企业的设计与节能技术。 低能耗建筑设计方式主要包含设计流程、节能技术。第一设计流程的确定,首先设定建筑设计流程框架,确定设计方案之后,研究人员需要亲自到建筑地调查,并且综合考虑应用地域、环境变化以及技术等,这样才能确保低能耗建筑设计流程的完整,同时绘制出大体建筑设计框架。其次是对优秀建筑设计方案的借鉴,结合天气、地理位置等条件。建筑设计流程的确定需要做到经济适用,同时还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第二节能技术方面,根据建筑设计流程为基础,计算建筑环境周围的数值,同时还要从中确定最优值。 3.低能耗设计理念在外部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选取中应该尽量使用素混凝土,减少一次性瓷砖的使用量,降低天然石材的耗用量,减轻自然资源的负担,避免建筑行业过度消费自然资源。水泥原材料的选材上,应遵守就地取材的原则,降低运输过程的材料消耗。当前,绿色建筑逐渐重视植物建筑技术的应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建筑屋面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不仅能够改善建筑的居住环境,还能够净化城市空气,起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此外,应该进一步的优化建筑的整体结构,在建筑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用环保、耐用、高质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取代混凝土、钢筋等传统建筑材料。 现阶段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为了提高新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减少建筑热损失降低能耗,应该在外部围护结构的设计中采取合理可行的节能技术; (1)外墙是建筑外部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对它的节能主要是提升墙体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较为常用的外墙节能技术有墙体外保温、墙体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等。在以上三种节能技术中,外保温技术较为广泛应用,具体是指在墙体的外侧施工保温材料,以此来提升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在具体建筑设计中,保温隔热层的选择可以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年限,选取高效的保温材料,此类材料的特点是导热系数小,比较适用于寒冷地区。在对保温材料进行选用中,应当确保所选的材料不会与周边的构件产生化学作用,同时,还应该保证材料的施工性能良好,建议设计中采用 XPS 板。对建筑外墙采取外保温节能措施后,除了能够有效防止冷热桥的产生之外,墙体结露和发霉的现象可得以消除。外保温墙体的设计,可使墙内侧的热量积聚,有助于解决室内的热量损失问题,从而使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2)门窗设计中应遵循低能耗理念,通常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中空玻璃,同时,还可以将壁挂太阳能技术应用到门窗设计中,让建筑门窗具有采光和节能的双重效果。此外,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提高自然资源在建筑能源中的比重,降低矿石燃料的使用,促使建筑行业朝着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3)屋面节能。在建筑结构中屋面处于围护结构的最顶部,直接承受太阳辐射,同时,它还是顶层房间与室外进行热交换的界面,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在屋面节能设计中,较为常用的形式有正置式、倒置式和种植屋面等。 4 .合理利用新型能源及材料 随着低碳环保新材料的不断问世,经过大量实际工程的检验,新型能源和建筑材料能够满足建筑要求。因此,为了实现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加大新型能源和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比如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取代不可再生能源,调整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合理配置建筑的能源结构;第二,拓展新型燃料的应用范围,以现有的新型燃料研发水平来看,烃、氢燃料技术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应用要求,使用烃、氢燃料取代天然气、煤气等传统燃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碳排放量;第三,开发余能利用技术,将工业生产产生的余能、余热回收利用,不仅降低工业生产的能源浪费量,还能够满足建筑能耗需求,具有双重意义。 5 .优化建筑空间布局 (1)自然采光。通过太阳光的利用,实现建筑空间照明的技术,按照采光类型划分,包括主动式自然采光技术和被动式自然采光技术。主动式自然采光技术的原理是镜面放射,充分利用棱镜组传光、光纤导光、光管导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卫星反射镜采光等技术,实现建筑的自然采光;被动式自然采光技术的原理是调节建筑透光效果,尽量将太阳光传递到建筑内部空间,以满足建筑的采光需求。 (2)自然通风。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低碳建筑中,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有的建筑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居住小区规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 山东胜利油田孤岛新镇由8个居住社区成双组成四对,每对社区采用相同的规划结构。第一期建成的振兴村采用环状道路系统,以居委会管辖户数作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社区由4-5个这样的单位组成,住宅层数2-4层,采用南北入口。住宅群体采用环形里弄的组合方式,既有利于交通组织,又有利于形成较安静、安全和便于居民交往的居住环境。该设计方案获1986年度建设部全国优秀规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案例二:香港戚富花园 占地11.6hm2,居住区依山面海布置,规划布置有20幢高层住宅和7幢5层住宅,1个大型商业中心,3所学校和其他娱乐设施。20幢28层塔式住宅楼和道路选线都结合地形布置,形成一条自由变化的曲线。在居住区得南端布置7幢5层住宅楼,排列成新月形,视野开阔。在住宅楼的中央部位,布置商店、餐馆、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和保龄球场,构成一个内容丰富、设施齐全,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中心。

案例三: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之一,小区总用地11.92 hm2,小区由6个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组成,采用院落式的住宅群体组合和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根据建设部对试点小区的要求进行了许多实验和探索,如首次在上海的多层住宅中进行底层全面架空、及小区内动静态交通的组织等。

案例四:北京恩济里小区

北京恩济里小区位于北京市西郊,小区总用地9.98 hm2,规划布局吸收了北京胡同和上海里弄的特点,顺应窄长地块以南北走向的蛇形干道将小区划分为四个半公共组团空间,树枝状、尽端式组团道路可达每个单元入口,既杜绝外部车辆穿行,又防止闲人闯入。 公共设施布置遵循居民行为轨迹,商店、农贸市场等布置在南北两出入口处,车库分别置于各组团出入口,存取方便,小区管理处、活动站靠近南入口,便于使用,托幼处于背静位置,小学设于东侧,兼顾东边小区学生上学,主要路旁适中位置布置中心绿地和林荫带,对景位置有休息亭、石雕等小品。 住宅组团吸收北京传统四合院形态,“内向、封闭、房子包围院子”,设一个出入口,具有较强的安全防卫和归属感,住宅均有良好朝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