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5 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二)

4-5 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二)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二)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随访

研究人群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出现某种结局

未出现某

种结局出现某种结局

未出现某种结局

VS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

公共卫生学院比较两组结局发生率: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e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0

统计学检验:U 检验、卡方检验等

判断实际人群中两组率是否有差别

公共卫生学院

比较两组结局发生率:

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e 、非暴露组发病率或发病密度I 0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RR =I e I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又称病因分值EF) AR%=I e ?I 0

I e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AR =I e ?I 0

公共卫生学院例,吸烟和肺癌研究结果:

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e =0.90/千人年,不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0=0.07/千人年

相对危险度RR =

I e I 0

=

0.900.07

=12.9

解释: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吸烟组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12.9倍

Doll R & Hill A B.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relation to smoking. Brit Med J 1964

公共卫生学院RR :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RR=1 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没有差别

RR>1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为危险因素

RR<1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低于非暴露组,

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

公共卫生学院例,吸烟和肺癌研究结果:

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e =0.90/千人年,不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0=0.07/千人年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I e ?I 0I e

=0.90?0.070.90

=92.2%

解释: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吸烟组的肺癌死亡有92.2%归因于吸烟

Doll R & Hill A B.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relation to smoking. Brit Med J 1964

公共卫生学院例,吸烟和肺癌研究结果:

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e =0.90/千人年,不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0=0.07/千人年

归因危险度AR =I e ?I 0=0.90/千人年?0.07/千人年=0.83/千人年解释:暴露组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Doll R & Hill A B.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relation to smoking. Brit Med J 1964

公共卫生学院疾病吸烟者(1/10万人

年)非吸烟者

(1/10万人

年)RR AR%AR

(1/10万人

年)肺癌50.12 4.6910.790.6%45.43心血管疾病

296.75

170.32 1.742.6%

126.43

表吸烟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RR 、AR%与AR 比较

RR 、AR%具有病因学意义

AR 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公共卫生学院

队列研究结果在人群中的延伸指标

一般人群发病率I t 、非暴露组发病率I 0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又叫人群病因分值PEF)

PAR%=

I t ?I 0I t

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AR )PAR =I t ?I 0

PAR%:人群中某病可归于某暴露因素的病例占该病全部病例的比例PAR :如消除暴露后,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

公共卫生学院

例,吸烟和肺癌研究结果:

人群肺癌死亡率I t =0.81/千人年,不吸烟组肺癌死亡率I 0=0.07/千人年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I t ?I 0I t

=

0.81?0.070.81

=91.4%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I t ?I 0=0.81/千人年?0.07/千人年=0.74/千人年

Doll R & Hill A B.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relation to smoking. Brit Med J 1964

公共卫生学院

剂量反应关系例:

24681012141618114~194~214~231~256~

R R 值

血清胆固醇水平(mg/dl )

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发病

公共卫生学院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E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 析E法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E T A)法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与FTA恰好相反,该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其分析方法是: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条件概率。 事件树分析(EventTreeAnalysis)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 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它常用于安全系统的事故分析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由于事件序列是以图形表示,并且呈扇状,故称事件树。 事件树也是一种决策树,但是它的结果仅仅依赖于系统的内在客观规律,而在决策树中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控制和影响。

事件树可以描述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别是在安全分析中,在寻找系统可能导致的严重事故时,是一种有效方法。事件树和决策树都强调获得事件序列的最后结果。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能来自系统内的失效或者外部事件,在初因事件发生后相继引发的事件仅仅由系统的设计功能所决定,它们投入的次序是一定的。 事件树分析的步骤如下: 1.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并进行分类,对于那些可能导致相同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划分为一类; 2.构造事件树,先构造功能事件树,然后构造系统事件树; 3.进行事件树的简化; 4.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在进行事件树分析时,应首先了解系统构成和功能,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b或a<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0),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0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1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 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

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 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二、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有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方法与选择

附录A 评价方法与选择 (资料性附录) A.1同行评议法 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 采用同行评议法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项目所属领域及复杂程度等明确以下事项:——专家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专家组数量及构成比例; ——评价内容与规范; ——评价形式,如会议评价、通讯评价等; ——评价权利与责任义务; ——评价应准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等。 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可以根据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不同专家的评议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建立高质量的同行专家库。 同行评议法可以与多维指数法、综合评价法等结合使用。 A.2投入产出效率法 通过计算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效率对项目进行评价。通常,科技项目投入产出率等于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完成率与项目投入完成率之比。 当投入产出效率小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尚未达到预期; 当投入产出效率等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已经达到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完全符合预期; 当投入产出效率大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已经超过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已经超过预期。 该方法可以与技术报表法结合使用。 A.3技术报表法

从客观现实中采集科技项目相关数据来进行评价,反映一个项目从思想火花(形成创意)到商业成功(实现创新)的全过程。可以通过编制技术报表的方法实现,技术报表包含:工作分解结构表(WBS表)、质量成本进度表(QCD)、风险要素控制表(TRC)。 评价时应明确以下要素:, ——技术就绪水平的划分级别; ——技术就绪水平各级别的定义; ——质量里程碑定义和举证要素; ——经费总概算、关键级别的经费概算; ——对应技术就绪水平每个级别的完成节点时间。 该方法可以与投入产出效率法结合使用。 A.4多维指数评价法 通过多维度指标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衡量和反映科研活动实际取得绩效的效率与水平。评价指标值以量化表达和定性描述两种方式表现。量化测评方法如文献计量法、C-D生产函数法、新产品销售率(NSR)法、成本节约率(CSR)等;定性的主观评价法如同行评议、回溯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评价步骤包括:评价目标界定、评估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基础数据收集与样本选择、缺失数据补充、指标度量、数据标准化、权重确定、指数集成、结果分析等。 该方法可以与同行评议法、科学计量法结合使用。 A.5科学计量法 对科学研究活动与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评价时应明确以下要素: ——科技论文(专著)的数量 ——科技论文(专著)的引证 ——引用率 ——平均被引次数等 ——其他衍生指标 该方法可以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

工作评价分析方法之评分法

评分法 评分法也称点数法,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最常用地方法.这种方法预先选定若干因素,并采用一定分值表示某一因素.然后按事先规定地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地每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分值,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地总分值.在实际实施中,大多数评分法方案都是借鉴几个著名地传统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来制定地.其中一个方案曾在年代末,在美国两个有影响地行业委员会“全国电气制造协会”()和“全国金属贸易协会”()中实行,而至今经过某些修改仍在很多企业使用.评分法从一开始就要对起实施程度提出明确地要求.一旦确定了评价地因素及其加权系数,整个计划地执行比非分析法简单.由于它是通过运用明确地因素对工作进行个别地判断,因此主观判断地随意性要比非分析发小得多.(一)评分法地运作步骤 、选择并确定影响岗位地因素.选择岗位地影响因素是实施评分法地第一步,因为这些因素是该方法地基础.因此,这些因素必须具有大多数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公认地共同特征,并能对工作之间地重要程度进行区分.一般而言,企业不同,其选择地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劳动心理.在确立五大因素后,要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因素细分.因素数量地多少应根据需要决定,但如果因素过多,评价过程则太费时间,也更加困难.因此,大多数方案使用地因素在个之间. 、因素定义.在选择因素过程中,会出现“因素交叉”或因素定义之间地矛盾.因素交叉很难完全防止,特别是当一个方案中使用地因素较多,而又没有将这些因素划归为总因素时更是如此.解决这一问题最常用地方法是在确定因素时,全面写出所有因素地准确定义.对抽象因素,如独立工作能力和劳动条件,尤其要明确各种不同地解释,并做出确切地表述.通过这种方法能使许多因素交叉问题得到解决.因素定义是根据岗位地性质和特征进行地.例如,技能是指岗位必须具备地能力和应掌握地知识,包括教育、经验、主动性、创造性. 、决定因素等级.确定岗位评价地主要因素及因素地定义之后,为了提高评定地准确度,还应对各评定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地分值. 、确定等级权重和等级配分.确定等级权重相当重要,它是整个评价工作地基础.如果权中确定不当,将影响岗位相对价值地评价.因素权重没有科学或现成地方法,它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一般指从实际效果出发,并取决于该企业地工作情况、目地和人事政策.因素权重是按照重要程度将因素进行排列,用百分比来确定每一因素地重要程度.也可以将几种不同地权重方案在标准工作上进行试验比较,逐步确立因素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岗位因素权重之后,再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给各个等级配分:()最大权重法.按因素百分比给每个因素地最高等级配分,然后再按等差级数、等比级数或不规则级数给各级配分(见下表)()

专项分析和评价方法

专项分析和评价方法 这一类型的方法常用于定性、定量地确定环境影响程度、大小及重要性;对影响大小排序、分级;用于描述单项环境要素及各种因子质量的现状或变化;还可以对不同性质的影响,按环境价值的判断进行归一化处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方法有: 环境指数 法 环境指数是将一个或多个环境要素的各种参数(或因子)的系列数据或资料用数学式子归纳,以描述或评价环境现状和预测到的受影响环境的状况。 专家判断 法 这里是指个别、分散地征求专家意见,其形式可以个别地采访或讨论,也可寄发各种格式的意见征询表。 智暴法 参加会议的人可以不受约束发表意见、互相启发、争辩,使头脑处于激活状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产生新的火花,使专家的论点不断集中。本法也可以从多方位引导与会者对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进行考查。 德尔斐法 本法是使一组专家,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包括假设)来考虑一个结构化问题,通过集体智慧,辨识出或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巴特尔指数法 它将环境参数值或影响后的参数的变化值作为自变量“y”,将环境质量指数作为应变量“x”,建立起系列的y-x的函数关系,即y=f(x),以曲线图表示。此外还赋予每一种环境参数的质量指数以相应的权值,这样,就将不同性质、尺度和量纲表述的参数变化,归一化为统一的、具有相应权值的“质量指数”。 费用-效 益 分析 法 将费用与效益相比较,可评价开发行动所造成环境影响的损益大小。一货币的盈亏、多少来度量环境影响的利害、大小,在许多场合下可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地比较环境的价值,并且易为人们所接受。 在环境评价中,对众多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时,对各个变量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即称为权值。 定权方法 在环境评价过程中,往往要选择多个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一起参与评价。在这些评价因子综合时,需要考虑它们对总体环境质量贡献大小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权值。

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及方法学问题

【摘要】队列研究在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中为ⅱ级证据,仅次于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医疗防治措施评价的重要证据来源之一。近年来开始在传统医学疗法评价中得到应用。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的关键方法学问题,旨在为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拓宽思路,为新方法的引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队列研究; 循证医学; 评价研究 1 队列研究的历史和概念 队列(cohort)是指具有共同经历、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或研究组。该词起源于拉丁文cohors,字面意思是指封闭的场所中的人群,古罗马时期列队的士兵单位即构成一个队列。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最早用于研究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疾病或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以研究这个(些)暴露因素与疾病或结局之间的关系。暴露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是指人群处于某一场景之中接近或接触致病因子,致使其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暴露因素既包括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同时包括保护性因素,如疫苗接种。暴露的概念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外界因素,扩大到机体内在的某种特征。队列研究中的暴露通常是指当前的暴露状态、既往暴露、将来可能的暴露或不暴露以及暴露程度不同的暴露。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将队列研究用于研究医疗防治措施,此时,暴露指具有预防保健或治疗作用的医疗措施,暴露因素成为有益的保护因素,研究的目的也从疾病发生转为治疗结局的评价。治疗性队列研究是将特定患病人群根据其是否接受某种(类)治疗措施或接受不同类别的治疗措施分为不同的亚组,然后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如病死率)或治愈率的差异。队列研究也可用于预防性措施或方案的评价。因此,近年来队列研究在国家级中医药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采用。 2 队列研究的方法学原理 队列研究属于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事物的因果关联,即假设疾病的发生必定有其原因,而这种原因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增加疾病发生概率的危险因素。队列研究是由因到果的研究,大多是前瞻性的。它与回顾性研究的最大区别是“因”在前,而“果”在后。 在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前,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已经存在,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必须随访一段足够的时间(通常为数年),观察疾病发生或结局的出现。而在开始回顾性队列研究前,暴露因素和结果都已经发生,研究目的是比较结果在暴露和非暴露两组人群的发生概率,如对癌症病例的调查就可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由于治疗与结局之间也属于因果关联的一种类型,因此,人们也把队列研究用于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此时,暴露是指接受的治疗措施,而结局是观察评价的效果。 2.1 队列研究的应用范畴 2.1.1 研究综合防治措施或方案的作用 由于传统医学防治疾病的模式与西方医学的对抗模式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传统医学往往采用包括药物与非药物在内的多种治疗措施,因此,它起效的作用决不是单一措施的作用,获得的效果也是综合的总体疗效。采用经典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则面临方法学和伦理学的挑战,比如,肿瘤的中医药辅助治疗。 由于受到医学伦理学的限制,在不能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可以用队列研究来评估干预措施的疗效。例如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中国称为非典型肺炎)暴发期间,不可能使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中药对此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因此有研究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香港的11所医院对中药预防sars的效果进行了观察。预防组1 063名医护工作者服用中药2周,对照组36 111名医护工作者未服用中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生活着的人们总是面临着如何发现新价值?如何证实自己在追求价值?如何证实自己获得了价值?这三个问题又可归结为怎样发现价值和怎样判断价值两个基本问题。因此,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判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发现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类基本方法。本文对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是以此假设为基础逻辑地建立起来的。论文由四部分共七章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两类价值形态,高等教育评价的推理,评价的量化中介与运算中介的结构,评价方法的分类,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作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反映不同价值关系的耦合价值群和同源价值群,得出了在价值孤立计量中的价值实现与价值期望守恒规律,以及将评价方法分为质化评价、量化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类等重要结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选取无先行评价组织者的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在评价方法论的层次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系统地研究。其中:第二章研究高等教育质化评价,主要涉及质化评价的内涵、基本假设、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定性评价的区别、定性评价的局限性等,并结合树立榜样、大学特色评价、以及应答式评价建立了进行质化评价的几个模式。第三章研究高等教育量化评价,主要涉及量化评价的内涵,中介、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以及与定量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职称评定和AHP方法建立了进行量化评价的一般模式,并讨论了三类数学模型

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对评价所使用的数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际评价的案例分析,对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模型中的一些具体模型的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结合具体地高等教育评价对象(领域)进行了较深入、较系统的研究。其中:第四章主要利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大学资源效率绝对评价、学习遗忘策略评价、大学运行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和绿色大学评价,研究确定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科学使用这些确定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五章主要借助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学习评价、大学综合评价、选优评价、科研队伍结构评价,研究随机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给出了使用这些随机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和注意方法,同时得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六章主要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积分、灰色数学所提供的数学模型,大学创新能力评估、研究生学位管理质量评估和大学排行,研究模糊(灰色)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提出并解决了使用这些模糊(灰色)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部分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首次对大学无形资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通过大学无形资产评估研究,揭示了大学无形资产的本质,提供的大学无形资产价值估计方法,为大学评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较为简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一、投资环境的涵义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一)从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经济物价的稳定程度等。广义的投资环境除包括狭义的投资环境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的所有的外部因素。我们所说的投资环境通常是指广义的投资环境。 (二)从地域范围上可划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微观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构成部分,微观投资环境因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异,但微观投资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改善。 (三)从投资环境表现的形态(物质与非物质性)来看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投资和各种非物质形态因素,如政策、法规、行政办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四)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稳定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是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而人为因素则是指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开放程度、投资政策和政策连续性等。 二、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 影响国际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它们是: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因素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一般包括: 1、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总供求关系分析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 2、市场运行系统。按交易对象可划分为产品(或服务)市场运行系统和要素市场运行系统。 3、基础设施系统。它是指投资对象所在地的通用性服务设施,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两大类。 (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自然条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 1、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是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储量、品味及开采的经济性进行的分析。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进行分析。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光照、气温、湿度、降雨量和风力等进行分析。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哈尔滨市第六十五中学李元羿提到对学生的评价,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可是在旧的观念当中往往比较重视对于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评价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多角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得还是教2011届毕业生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挺懂事的女生,家里的生活条件很不好,她和奶奶靠着亲戚的接济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过活,但即使这样,她也活的阳光灿烂。她的成绩一般,尤其是化学成绩更是不好,心急的我总是在考试之后狠狠的批评她,单独给她讲题的时候,面对她的错误有时没有耐心,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不是很简单吗?怎么还不会!”。她从来都是静静的听,从不顶嘴,可是我总觉得在她顺从的表象下面隐藏着什么。可是当时的我并没有重视去探究这些,因为我认为是她不够用功,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我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是爱护她的表现,可是她的成绩不仅没有起色,还渐渐的下滑,最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 现在想想,我才发现,无知的我犯了多么大的错误,我的评价角度太单一了,只是注重了学习的效果,没有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其他的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这位女生的优点很多,平时的课堂上很喜欢发言,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可是我没有注重及时评价,错过了最佳的激励时机,结果导致她上课时的积极表现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使其越来越消极,最终变得无动于衷。其次,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采用了绝对评价法,将其与我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只注意到了她与标准的差异,没有看到她的进步。对于被我弄得越来越没有信心的她来说,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实更合适,使其自身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比较,从“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和鼓励,我想更能照顾她的个体差异,减轻她的压力,在轻装上阵的前提下,也许更利于她的进步。 二、开展多元的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总结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总结 实施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是否遵循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是否有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促进了学生达到进步和发展;是否有效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符合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有效率,相对于师生的教学投入,师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尽可能大的、理想的。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校于2012年9月参加了《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在此之前发现许多师生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够重视。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优化教学环节,提出了“三环教学”模式,我们力争做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培养,提高有效课堂评价,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效果,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后,首先在校内建立了以校长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为执行课题研究组副组长,以及全体骨干教师为组员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实验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单元、学期、分别进行交流。要求实验班的教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验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

了课题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当中,也是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强化理论学习积累,提高科研质量 要想顺利地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融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无拘无束的表现自我,乐于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里积极思维,积极表达,积极创新。 三、突出培养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掌握,促进师生养成研究问题习惯。 首先,从课题实验教师的实验课中,能够把握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每节课的教学老师们都力求做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正确评价促进发展。重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仅注重言语点评,还有除言辞外,还包括形体的语言。如教师的某个表情,一个眼神能够让老师做到坚持实施,是研究问题的前提。 (1)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能够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能够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能够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05.第五讲 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价方法

第五讲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价方法——综合指标 实际上,从这一讲开始的教学内容都是介绍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教育统计分析方法,也即是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两大部分。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所谓综合指标指的是从数量方面综合说明事物特征的指标。常用的综合指标有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和标准差。重点介绍后面两种。 二、综合指标的计算及解释 (一)绝对数(规模) (二)相对数(程度) (三)平均数(水平) 通常可用符号表示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未经分类汇总的测量数据资料)计算方法见p62的(4.1)公式。 2.加权平均数(已经分类汇总的资料)

①组距数列平均数(对测量数据分组统计人数)例如P63表4-1的资料。计算方法如P63的(4.2)公式及83名教师平均年龄的计算。 * 为了减少计算的麻烦,在此介绍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 A、操作步骤 计算器的统计功能的计算只能得到如下六个统计结果:n(数据个数)、(数据和)、(数据平方和)、(平均数)、(总体标准差)和S(样本标准差)。操作步骤如下:1)显示统计状态:2ndF STAT(或SD) 2)输入数据:每输入一个数据按DATA 3)取出统计结果:这时六个统计结果均处于待取状态,可根据需要取出其中的结果。 B、注意事项 1)若需继续进行第二组数据的统计运算时,需取消统计状态,再按上述步骤操作。按2ndF STAT即可取消统计的状态。 2)若不需要计算、、、、和S时(即进行 其他一般运算时),也应取消统计状态)。

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

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无论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人们都要面对种种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现象。它们的分析和比较不仅需要科学的定性分析,更迫切需要定量分析方法的支撑。这个时候,应用数学的价值就突显了出来。在我们研究的评价科学的广泛应用领域里,存在大量的现象和行为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和解决。众所周知,正确的决策来源于科学的评价,评价是决策的关键。综合评价通常指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如果把被评价对象视为系统的话,可抽象地表述为:在若干个(同类)系统中,如何确认哪个系统的运行(或发展)状况好与差。属性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业工程及决策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x,且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针对那些诸如候选人排队、重大项目方案的选优、企业经营决策等问题来说,综合评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多目标决策问题呈现出的指标集增多、数据量急增、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繁琐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建模分析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是不可想的。从而,对评价问题建立有力的支持成为很多领域的需求。计算机的应用对系统分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当今,人性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新的可视化计算机语言给用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人员和用户带来了方便。在评价决策中,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集成多种计算分析的模型,面向广泛的应用领域,开发通用的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软件不仅是决策科学的需求,也是信息发展的需求。这必将促使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方法在管理、经济、工程项目等多方面的应用领域中广泛开展、不断深入。 关键词:综合评价,灰色关联 综合评价的概念 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方面的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综合评价的对象系统常常是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环境和管理等一些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对被评价事物一般水平或趋势的抽象程度较高的数量描述,这种描述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具有实际社会经济含义。一般地,一个综合评价问题由5个要素组成: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集结模型及评价者。 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探索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综合评价方法较好地考虑和集成了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定性与定量信息,但是这些综合评价方法在应用中仍摆脱不了综合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评价专家主观上的不确定性及认识上的模糊性。即使是同一评价专家,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对同一评价对象也往往会得出不一致的主观判断。综合评价中,有时既要能充分考虑评价专家的经验和直觉思维的模式,又要能降低综合评价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既具综合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又能体现出较高的问题求解效率。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评价方法和分析评价过程

评价方法和分析评价过程 F3.1 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及其程序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1、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防范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可操作研究”、“如果…怎么办”、“人的失误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

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分析法”等。 2)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系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F3.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在工程活动之前,特别是设计开始阶段,以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发生事故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初步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危险。 其步骤为: 1、对所要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国内外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出会造成系统

11 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b或a<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0),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0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1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 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 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二、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队列研究设计要点.doc

队列研究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选择时要考虑除了暴露因素以外,其他因素要尽量均衡。 研究因素:除了暴露因素以外,还会有混杂因素,注意必须设计进去加以分析。所研究的因素,可以是分类资料,也可以是计量资料。 效应指标:结局的发生,结局可以是一因多果的。有一类特殊的效应指标,包括结局和到达结局所经历的时间两维信息,要采用生存分析和COX回归的方法。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病例组一般采用确诊的新发病例。对照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研究因素:怀疑与所研究疾病有可能发生联系的因素。多数情况下是多因素,可以是分类资料,也可以是计量资料。 效应指标:分组依据,病例的概念是广义的,病例要有明确可靠诊断。明确纳入、排除标准。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诊断性研究设计要点 确定金标准:确定有可靠的金标准 选择研究对象:包括病例、需要鉴别的人群 盲法、独立和同步比较诊断试验和“金标准”结果 ROC分析:评价诊断价值,寻找诊断临界点。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点 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是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因素:不同的干预方法,应详细介绍干预方法和对照方法的具体细节。 效应指标:效应指标可以有多种选择,需根据专业目的灵活恰当采用。近期、远期;计量资料、计数资料。 科学性原则:如何实现这些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衡评价),具体如何操作,应要重点进行设计。 预后研究设计关键点 研究对象:分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是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因素:不同的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自然形成的干预方法)。 效应指标:效应指标可以有多种选择,需根据专业目的灵活恰当采用。重点关注失访、与时间相结合的结局指标。 科学性原则:对照、均衡(依靠三大标准)。 定性研究设计要点 常用德尔菲专家法:有数据、有过程。在医学研究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出现。 关注研究过程,重点理解好定性研究的报告规范 卫生经济评价的设计要点 在临床研究中,不要套用管理领域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需要与临床作用结合起来评价。 临床研究领域常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的计算有很多停留于理论阶段,实际处理有难度时,可以采用组间均衡的原则进行处理。 研究对象的可比性是直接关系到临床研究中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好坏的关键。 数据挖掘研究设计要点 数据采集:信息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 数据预处理:规范整齐的数据是最大的问题,事先确定标准,或者事后按标准进行数据清理。 数据挖掘:不只是描述,需要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也不仅是统计,统计是验证假设,数据挖掘是发现规律。 分析工具:用好工具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关键。 6、简述队列研究的特点。 答:定群调查又称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常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推测某病与某个危险因素有关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关联关系,选择两组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其中一组人群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另一组人群除了不处在这个危险因素影响中,其他方面尽可能与前一组人群相同。通过研究两组人群发病率的差异来判定危险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关系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 9、简述设立对照应注意的问题? 答:1.组间应具有可比性 2.以人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组间对比时应考虑受试者心理因素的影响。3.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例数应尽量相当。4.自身前后对照应注意评价指标是否随时间的先后而变化。.受试对象的病理强度应适当 14、简述混杂因素的控制方法 答:(1)配对: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变量有性别、年龄、病情等。配对时应注意:①配对项目不应过多,因素越多越难找到合适的对照组。 ②不能将研究因素进行配对。 (2)分层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避免混杂因素的重要方法。分层是指分层抽样选择研究对象,或将研究结果分层分析研究资料。 (3)随机化:严格的随机化方法能够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在组间的分布差异,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临床试验中最为常用 (4)限制:即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人员的条件加以某种控制。在科学研究进行组间比较时,除了研究因素在组间不同外,其它因素均应完全一样。通过对某些因素的限定,以增强样本的代表性。 15、简述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答:(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作为受试对象:患病率高,阳性预测值高,诊断出的病人数多,试验效率提高(二)联合试验: 1、平行(并联)试验 同时进行几种诊断目的相同的诊断试验,只要其中一个试验结果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平行试验提高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率,但却增加了误诊率,降低特异度。 当漏掉一个病人后果严重或再进行筛检费人力物力时,要尽量减少漏诊率,可采用此方法。 2、系列(串联)试验 进行一系列诊断目的相同诊断试验,只有所有试验结果都为阳性时判断为阳性。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减少误诊率,但增加漏诊率,降低灵敏度。当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