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诗二首

外国诗二首

外国诗二首
外国诗二首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背诵这两首诗歌。

2、感悟这两首哲理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及哲理。

3、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作者简介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

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作《又一片牧场》。

写作背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于弗罗斯特38岁那年,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教书职业,而选择了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检查预习

1、字音

瞬息()怀恋()涉足()

萋萋()幽寂()延绵()2、释词

涉足:

伫立:

幽寂:

延绵: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欺骗”的含义?

3、诗人为何把诗题写成“未选择的路”?

合作探究

1、诗人通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3、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层含义/

4、《未选择的路》中“荒草”、“旅人的足迹”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4、诗人通过《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国学知识拓展

诗中“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张宁《苏堤春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作业

1、词语抄写

2、作业本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

未来的信心。

2、人生难免会遭到挫折,“欺骗”泛指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挫折。

3、诗人写作的重点不是那条已经走过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

人生有许多路可供选择,但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让人留念。

合作探究

1、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

光明必将驱走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2、这条“人迹更少”的道路,需要人们将其开拓为一条大道,正因为如此,这

条道路才更有魅力,从中可见诗人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指人生道路,诗人

借自然界的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4、“荒草”象征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旅人的足迹”象征追求理想的人。

5、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

流。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精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足(shè) 瞬.息(shǔn) 延绵.(mián) B.幽寂.(jì) 悲.伤(bēi) 伫.立(chù) C.萋.萋(qī) 诱.人(yuò) 选.择(xuǎn) D.忧郁.(yù) 污染.(rǎn) 清晨.(chén)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 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5.请在“健康”“快乐”“梦想”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 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6.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国诗人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国诗人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一)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 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练习题

19外国诗二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ɡ)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劝慰我们“,!”,让我们相信“”。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未选择的路”就是没有人选的路,也就是指一条并不存在的路。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6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如”开头有何作用? 5.“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如此确定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为什么对那过去的忧郁的日子还会亲切地怀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9题。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7.“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9.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B.诗的第一节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 C.诗的第二节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青春岁月有如故乡一样亲切。 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 表达交流 10.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谷振丰主动选择到地处戈壁荒滩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就是最大的德。”在发射中心,他看到67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在受到巨大的震撼后,他默默发誓:“要把这种奉献精神传

《外国诗二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外国诗两首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 ...一项是() A.悲.伤(bēi)瞬.息(shùn)延绵.(mián) B.涉.足(shè)怀恋.(liàn)伫.立(chù) C.萋.萋(qī)清晨.(chén)忧郁.(yù) D.叹.息(tàn)选.择(xuǎn)欺骗.(piàn)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注音有误,“伫”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 A.亲切脚印镇静来临 B.诱人回顾假如从林 C.美丽足迹虽然旅人 D.人迹清晨路径欺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不完全正确,“从”应为“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A.憧憬怀念旅人B.渴望留恋人们 C.向往怀念行人D.向往怀恋旅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D项正确,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本题注意(2)处应用“怀恋”,因为怀恋是对过去的往事表示怀念,而留恋是对现在所做的表示留恋,两个意思不相同。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一切/都将会/过去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答案】B 【解析】B项,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 A.劝说的口吻B.教训的语气C.激昂的语调D.激动的语态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语气的把握。不可能是教训,而是劝说的口吻。 6.《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B.林间大路C.人生之路D.河边小路 【答案】C 【解析】诗歌的意象往往含义深刻,不可能象征现实中的道路。 7.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2)《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3)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普希金(2)美国弗罗斯特哲理诗(3)镇静乐观(4)未选择的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外国诗二首 学案及答案

《诗两首》学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外国诗二首》

读诗意看人生 ——七下《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胡丽敏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懂简易现代诗歌,积累字词句; 2.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内涵; 3.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和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读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生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1.问题引领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 1课时 【预学导学案】 一、阅读关于诗人的简介。 1.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被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限的艺术魅力。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有《少年的意志》、《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二、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难字和重点字词形音义,并写在下面。 三、自主朗读两首诗歌,并思考: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你是怎样理解的?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你认为有哪些含义? 【合学导学案】 一、读诗识字句。 1.请两名同学起来朗读两首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他们读错的 字音并纠正。 2.齐声朗读两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节奏和情感变化。 4.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要求有节奏感和感情充沛。 5.个别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自荐展示,及时鼓励和朗读指导) 二、品诗看生活。 1.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你是怎样理解的?(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你认为有哪些含义? 2.老师朗读自己的日记,请同学们结合两首诗的句子动笔给老师写一段话,要 求格式如下: 老师,请记住《》中的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 (教学提示:在学生展示分析的时候,老师点拨句子的修辞、写法技巧、遣词 造句等知识点。) 老师的日记:(配乐)上周的梅雨天气,让一切都湿漉漉的,包括了我的心情!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同学们都劝我跟她们一起选择考理科,认为出来 找工作更容易,而我却坚守了小时候的理想——当一名语文老师。现在可好了,经常比别人都早上班,看早读;经常比别人要晚休息,看晚修。上班累啊,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 版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

今天我们通过一株橡树,进一步了解惠特曼以及他的不朽诗作——《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板书诗题。) 三、朗读并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不看教材,听读诗歌。 提问: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桀骜不驯的惠特曼?最好能用你听到的诗歌中的词语。 孤独(诗中反复出现)快乐粗壮挺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作评价。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要求:至少朗读三遍,并在书中画出描写概括橡树特点的词语。) 3.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诗人反复强调的词句:孤独——“没有一个同伴”“独自生长”“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快乐——这么多“快乐”的叶子;粗壮、刚直、雄健等。 4.惠特曼热爱自然,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再读课文。)

抓住关键诗句:“令我想到我自己”“是一种奇异的标志”“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等。更重要的是两处“我却不能”,重复强调,体现诗人钦羡之意。 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可以运用“知人论世”法来鉴赏,即结合诗人的经历与写作背景,学生可以自由畅谈自己的理解,但要注意结合文本,不可凭空杜撰。) 解读:这株高大奇异的活橡树,一个昂然屹立的刚健而孤独的形象,正是诗人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所产生的孤独与忧闷的象征。而面对开拓中的孤独前行,乐观的“橡树精神”正是作者的理想。 5.体会惠特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译文比较。 与飞白的翻译作比较,通过比较译文,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述能力,进一步理解惠特曼的思想与诗作手法。 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 他独自屹立着,树枝上垂着苔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 《外国诗二首》教学反思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 那天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语文课上讲完课我习惯性地要和同学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时偶尔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调皮的火花,但谈笑间忽然听到隐隐的抽泣声,寻声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马大号称“巨无霸”的刘明,仔细询问,原来是数学考试没及格,害怕家长会后的“暴风骤雨”。望着一个一米八零的大小伙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无奈,当环境在迫使老师、迫使学生拼命要分的时候,我除了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竟一时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话语。这时班上一位因为上课爱说话而经常挨老师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接着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后好几位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那一刻我竟有些惭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并没有细致地讲给大家,只是泛泛地读了读,说了说,我觉得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契机。 于是我带领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我对大家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成败,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也许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也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每一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生活的画板不是只有一种色彩,叹息、焦虑只是点缀,勇敢乐观才是主色调。” 刘明早已不哭了,大家看着我,在大家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无数的期盼,虽然那期盼里还有些迷惘还有些惴惴然,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的教学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安排教学程序。本篇文章内容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此,我在教学中吸取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首先在导入上改变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19外国诗二首 课题外国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 《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 皇专制的思想。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 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 《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 空间》等。 写作 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 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 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 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 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 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 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1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 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 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新 课 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外国诗二首

1 9 外国诗二首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忧郁.( yòu)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B.一切都是瞬.( s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C.它荒草萋.( qī)萋,十分幽寂 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 chù)立 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C.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涻足, D.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形容草长得衰败的样子)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 ..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 ..着未来。(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4.填空。 (1)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却以乐观的情绪鼓舞我们:“____,____!”这种力量来自对未来的信念,因此我们始终要相信:“__________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______》等。他的创作对俄国的发展影响很大。 (3)《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美国诗人,被认为是“______”。 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比喻比喻象征 B.拟人比喻想象 C.比喻想象象征 D.拟人想象象征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3.仿照下面的诗句写一段小诗。 假如 ..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 ...,快乐的日 ..镇静:相信吧 ..悲伤,不要 ..生活欺骗了你,不要 子将会 ..来临。 假如____,不要______,不要______!____须要______:相信吧,______将会______。1.(2018山东临沂莒南期末,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

外国诗二首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背诵这两首诗歌。 2、感悟这两首哲理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及哲理。 3、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1、普希金(),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自 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作《又一片牧场》。 写作背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于弗罗斯特38岁那年,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教书职业,而选择了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检查预习 1、字音 瞬息()怀恋()涉足()萋萋()幽寂()延绵()2、释词 涉足: 伫立: 幽寂: 延绵: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欺骗”的含义 3、诗人为何把诗题写成“未选择的路” 合作探究

1、诗人通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3、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层含义/ 4、《未选择的路》中“荒草”、“旅人的足迹”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4、诗人通过《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国学知识拓展 诗中“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张宁《苏堤春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二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郁.(yù) 伫.立(zhù) 萋.萋(qī) 瞬.息(shùn) yōu(幽)寂污rǎn(染) shè(涉)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流星划过夜空,瞬息 ..便消失了。(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B.他久久地伫立 ..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思索着。(伫立:孤独地站着) C.另一条路荒草萋萋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D.普希金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忧郁 ..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忧郁:忧伤,愁闷)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1)夜莺的歌声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2)它争先/ 于盛夏的豪华,它从不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3)夜来临,私下一片寂静,大自然在梦乡。 A.沉醉沉寂沉浸 B.沉寂沉醉沉浸 C.沉醉沉浸沉寂 D.沉浸沉醉沉寂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C.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C )

看完极顶我们步行缓缓下山, 如果说刚才泰山是以拔地而起的气概来向人讲解历史的沧桑,现在则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 ①刚才泰山还把我们豪爽地托在云外,现在又温柔地揽在怀中了。 ②泉水顺着山势随人而下,欢快地一跌再跌,形成一个瀑布、一条小溪,清亮地漫过石板,清音悦耳,水气蒸腾。 ③两边全是遮天的峰峦和翠绿的松柏。 ④怪石也不时地或卧或立,横出路旁,好水好石又少不了精美的刻字 来画龙点睛。 ⑤前者因其状如伸手迎客而得名,后者因秦王登山避雨树下而得名。 ⑥万年古山自然有千年老树,名声最大的是迎客松和秦松。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④③①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⑥⑤②④① (一)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6~8题。 6.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答案: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7.这是一首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请用精练的语言谈谈你读过这首诗后受到的人生启迪。 答案:这首诗告诉我们要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困难。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外国诗二首1

19 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 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二、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 不要,不要! 需要。 相信吧,。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19 外国诗两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9*外国诗两首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 ..(yōuyù)诱.人(yòu)瞬.息(shùn)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 荒草萋.萋(qī) 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未选择的路》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课文详解 预习须知 一、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品味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 2.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学习诗人直抒胸臆和借物说理的写法。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简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他更是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瞬shùn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涉shè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萋qī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幽寂jì:幽雅寂静,形容孤独寂寞。 二、全文展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主题概述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运用劝说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要正确对待,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四、思考探究 1.如何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假如”二字? 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9. 外国诗二首(包含答案)

1 9 外国诗二首 基础练习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忧郁.( yòu)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B.一切都是瞬.( sùn)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C.它荒草萋.( qī)萋,十分幽寂 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 chù)立 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C.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涻足, D.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形容草长得衰败的样子)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 ..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 ..着未来。(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填空。 (1)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却以乐观的情绪鼓舞我们:“____,____!”这种力量来自对未来的信念,因此我们始终要相信:“__________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______》等。他的创作对俄国的发展影响很大。 (3)《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美国诗人,被认为是“______”。 提升练习 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语文版《外国诗两首》课文全解

8.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 学习本诗: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时,好像我走进了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忧郁()向往()瞬息() 二、词 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比喻极短的时间。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这首诗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 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入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伫立()涉足()萋萋()

诱人()幽寂()人迹() 二、解词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为什么? “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说说“路”象征什么,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指出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 诗中的“路”象征着人生之路。这首诗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而你所作的选择,往往会决定你的一生。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亲切。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课外拓展 俄国诗人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近代文学奠基人。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叔父又是名诗人,当时俄国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们家的座上客。环境的影响,使普希金少年早慧,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12岁时,普希金进入彼得堡的皇村学校,在那里他从进步教师身上接受了不少自由主义思想。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普希金影响很大,他赋诗陈词,流露出一片民族爱国热忱。普希金这时在校内外已小有名气,很受当时俄国著名作家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等人的器重。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这个时期普希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跃。他写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篇(《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1820年,普希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叙事诗《鲁斯兰·柳德米拉》,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含有民主主义精神。 普希金的声望和影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决定让他到南方去当差,这实际上是一次变相的政治流放。在那里,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2,未完成)、《茨

外国诗二首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背诵这两首诗歌。 2、感悟这两首哲理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及哲理。 3、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作者简介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 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作《又一片牧场》。 写作背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于弗罗斯特38岁那年,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教书职业,而选择了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检查预习 1、字音 瞬息()怀恋()涉足() 萋萋()幽寂()延绵()2、释词 涉足: 伫立: 幽寂: 延绵: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欺骗”的含义? 3、诗人为何把诗题写成“未选择的路”? 合作探究 1、诗人通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3、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层含义/ 4、《未选择的路》中“荒草”、“旅人的足迹”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4、诗人通过《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国学知识拓展 诗中“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张宁《苏堤春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作业 1、词语抄写 2、作业本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