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运用

“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运用

“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运用
“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运用

引言

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大尺度的设计缺陷,在此等城市建设发展的背景下造成了城市形象特征的弱化、宜人尺度的丧失、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城市景观环境现实性问题。

在城市环境设计日益重视的今天,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景观设计师(或环境设计师)都开始关注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如何保持和再塑本城市形象特征和营造“人性化”环境场所的设计实践。为了不再让一些有社会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景观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旧建筑及其景观环境从城市空间中消失,为了不让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沦为毫无特色的非人性空间场所,寻找失落的情趣空间环境,寻找失落的城市场所文脉,寻找一种既能继承和延续城市历史人文精神,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城市环境更新的方法是大势所趋。

1“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虽然在现代主义指导下的城市建设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提供了客观的物质载体,但同时产生了诸如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后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理论和景观规划理论的出现为“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城市多样化的设计手法,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实现。

“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主要强调人文主义的回归和对人性空间的重视。如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城市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努力营造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氛围,有利于市民交往的情感场所等。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城市文化内涵、人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的扩张和改造中亦将不断运用一些新的城市语言。“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将在城市的扩张和其环境更新整治中扮演主导的角色。

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基点和本质所在。

2从“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出发,城市环境更新整治的常用方式

城市环境更新整治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设计,又是一种策略,城市环境更新整治总的来讲指城市中所有的建筑及外部空间场所的改造设计活动。

从“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出发,环境更新整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旧建筑及外部空间环境的更新整治和循环再利用与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延续的互动,如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再现、旧建筑的功能置换与循环再利用、城市历史街道及广场等外部空间在保留城市文脉及城市结构肌理的内在秩序的前提条件下更新整治,这类的保护与更新整治提升了城市的人文精神,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满足于社会和人的需求。另一类是对人的生活形态的更新,延续与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情趣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这类环境更新设计主要是对“人”的活动空间的重视,回归物质生活,为现代人创造一些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地域景观特色鲜明的生活环境。目前在国内外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如街道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出现一些具有景观欣赏价值的购物、休闲步行街的现象)、提供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城市的绿色交往空间和富有情调的亲水开放空间。重点表现城市特征,改善城市旧有环境设施,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如改造与利用旧有的消极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休息、交往的绿色开敞空间和城市滨水带景观环境空间等)。

3“人性化”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与实践方法

城市环境更新整治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人类创造活动,具有一定的时空特色。依据“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城市环境若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情感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情趣化的环境场所来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求(尤其精神情感需求)。城市环境更新整治在设计过程中情趣化是环境营造的关键。在具体实践过

程中,“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的运用呈现以下几种趋向。

3.1旧建筑再利用与“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共生的设计手法。主要是指在城市环境更新整治中,力求保护城市原有的内在空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对待城市的旧建筑采取改造性再利用的态度。这种设计手法实现了旧建筑在城市景观环境构建中的社会经济价值,文化生态价值,情感艺术价值,并使城市环境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在具体实践中,有不同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对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一般采取“整旧如旧”的方针,使得其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保证其“原汁原味”(图1);对于其它类型的旧建筑及其环境,常从社会历史与景观生态双重社会属性的角度出发,在对其功能延伸及置换的基础上,利用适宜的新技术、新材料对原有空间及结构加以改造与调整,赋予旧建筑及其环境以新的生命活力,延续了城市历史文化,增加了现代人对城市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如上海太平桥地区新天地广场环境改造设计中对旧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再利用。

3.2尊重场所文脉的延续与“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共存的设计手法。这是一种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探寻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结构的城市环境更新整治方法。从场所文脉的角度讲,城市环境是由空间场所组构而成,城市设计“TEAM10”成员凡·艾克制认为,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如德国杜伊斯堡市北部的A.G.泰森旧钢铁厂置换为城市公园的环境设计中,充分反映设计师关注环境场所对人的精神感受,体现了对场所现状与历史环境的尊重(图2)。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没有用西方传统园林模式强加于这块对城市有过重要贡献的工业场所之上,而是在环境改造设计时尊重原有的空间格局,并通过对残留中相当一部分的工业设备与构筑物保留与再塑造,让现代城市中的游人能在公园休闲散步时,体验到环境场所历史文脉的延续,体验时空的变迁。再如在法国巴黎的拉一维莱特屠宰场置换为新型的城市公园环境设计过程中,解构主义建筑师屈米在充分尊重其历史文脉及城市肌理结构的基础上,从传统的法国园林中寻找典型的构图元素和内在秩序及精神,通过现代技术,利用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对巨大的尺度、线性景观、规整的道路等显明要素重新组构,创造了一个具有场所特征鲜明的、现代的都市公园来满足人与环境的多层次的需求,见图3.3

3.3从城市历史文化及人的生活情趣的角度重视城市景观环境中公共艺术品及景观设施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艺术品格。如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景观环境更新设计中,一些公共艺术品的设计虽然采用超写实的手法反映过去街道口的拉洋车的、剃头的、唱曲的情景,但却真实地再现该地段的历史情形,能充分激起现代人一股浓浓的怀旧热情,因而恰到好处,同时也显现了公共艺术品在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保持及再现城市地段特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图4)。

3.4健全文化生态的“人性化”设计手法。此手法主要从人与环境这对主客体出发,在城市环境更新整治中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导致现代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途径的相应变化来进行城市环境有机设计,以保持和增加环境文化的认同感,调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样现代城市环境更新设计若不从人的生活形态演变的角度出发,环境更新设计亦将是无生命力及社会意义的。从文化生态“人性化”设计手法角度出发,最成功的环境设计应该是满足现代社会人的多层次需求而提出的新功能(行为方式)与原有城市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达到最小冲突,而不应是一种激进式的置换(重建),其目标实现应遵守一定的准则,如景观生态学准则等。因此维持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必然成为城市环境更新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结语

城市环境更新整治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发现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然而,“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可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环境改造设计的前期调查分析、具体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评价(估)过程之中。“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方法,其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加城市文化的认同及加强城市景观环境特色等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改造过程的具体操作又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价值取向,因势利导、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化特色鲜明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性化”城市环境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人性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性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 发展,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更多地注重环境的宜人性和地方性,协调好人与 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章试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宜人城市景观 场所的设计方法,提出现代景观中人性化场所设计优化策略,旨在呼吁现代城市 景观设计者注重人性化空间的创造,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现代城市景观;人性化场所;设计 引言 由于景观设计师的流派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美的观念也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关于景观的外在设计也都有很大差别。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的 世界,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使得面向大众的景观设计符合群众的要求,成 为了设计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现代城市景观中的人性化场所设 计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概述 中国的21世纪是个空前城市化的时代,每天在各个城市都在产生大量的人造景观,而古典园林的园林设计理论受到了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质疑和挑战。如何 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已属迫切的需要。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 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原因之一。如何设计和把 握现代城市景观,已有学者提出非常重要的剖析和警告,努力寻找正确的道路来 指导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大建设。“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被提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 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 哲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景观场所应该反映人 的一种心理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说, 这一学说对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最下面的需求是最 基本的,而最上面的需求是最有个性和最高级的。虽然人本身具有复杂性,常常 同时出现各种需求,也并不是绝对按照层次的先后去满足需求,但这种学说对我 们认识人的心理需要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城市景观的参与者来说,在不 同阶段对环境场所同样有着不同的接受状态和需要。在设计景观场所时,首先应 该考虑使用功能能够使人得到需求和满足;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时, 才会有不同层次的其他更高级的需要,才会想在整个景观环境的精神层面上得到 审美和心理上的人文关怀。景观是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的艺术,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原动力。其次,人和景观场所之间是满足 与平衡的过程。满足人的心理平衡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不仅物质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社会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等的发展也与其 同步。在现代社会,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的愿望就越强烈。人是需要高情感的, 我们的社会高新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创造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满足和平衡作为引导人类生活环境的景观设计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了。 事实上,科技最初给人带来巨大生产力的时候,人们对科技产生无比的崇尚,但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更喜欢一种诗意的场所。未来的社会环境与景观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平面图,透视图等 关键词:设计说明;广场景观;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内向的”购物商业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城市商业村落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朝向自然景观的商业街最适合当地人的思维及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购物、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人造的,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商业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 多层次的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穿插利用到院落空间、广场、街道和水岸线。 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公共领域:在这个大的区域里,合理的配置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购物、餐饮、娱乐、消遣、休闲、健身以丰富购物的感受。例如,配合主力店入口的景观设计可以置一个室外卖花空间,或者在餐馆的外部公共空间可以设置一个卖食品的空间。这种室内外配合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蛇行的和梯形的通道:像孩子的游戏,景观领域像蜿蜒的人行的蛇行路。例如弯曲的水岸线散步路和东西向的弧形步行路联系了未来的娱乐中心、主力店和公园的主入口。一系列的节梯或桥体被运用到整个项目,每个设计思路都有它的特别情趣性。 景观介入:许多的漫步路都非常长,为避免其单调性,我们介入了许多景观元素、不同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在商业街建筑北部,以引进的水体刻意的打破了过长的漫步路。放射形铺装的运用和水边的平台都打破了其单调性。 漫步路和街道景观:东西向的曲线路把人们导入北面沿湖景观及中心公园,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岸线前的步行路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很活跃的。这里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因为这里分布了水景、公共艺术和雕塑和室外街具小品。各种动态的和好玩的水景观像珍珠一样被串在沿湖建筑主轴线上。每个水景被清楚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平静的水池、戏剧性的喷泉等。

旺多姆城市广场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2015-2016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城市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旺多姆广场 姓名: 阮林 班级: 景观建筑设计 学号: 20121150124

在全世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表现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含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案就以巴黎的旺多姆广场为例对城市广场进行初步的解析。 一、城市广场简介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的历史沿革 古希腊城市广场,如普南城的中心广场,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古罗马建造的城市中心广场开始时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

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开波广场就是一例。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后者是一个市政广场,雄踞于罗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气势雄伟,是罗马城的象征。威尼斯城的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被誉为“欧洲的客厅”。17~18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产生了像巴西利亚三权广场这样一种新的空间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城市缺乏公众活动的广场。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此外,很多小城镇上还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广场。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众活动使用,相反,还要求他们肃静回避。这在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中更为突出,如宫城或皇城前都有宫廷广场,但不开放。明清北京城设置了一个既有横街又有纵街的“T”字形宫廷广场(在今天安门广场)。在纵向广场两侧建有千步廊,并集中布置中央级官署。广场三面入口处都有重门,严禁市民入内,显示宫阙门禁森严的气氛。 三、案例分析 (一)简介 旺多姆广场(Place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实践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6-11-25T15:44:24.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作者:谭可 [导读]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而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决定城市园林景观是否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关键因素。 深圳市艾迪安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518055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而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决定城市园林景观是否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探究了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概述,园林景观中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以及人性化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理念;应用 引言:园林景观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有着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想要真正发挥园林景观所具备的作用,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采取有效的设计。由于园林景观的建造主要是为了人们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放慢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其设计初衷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娱乐生活,因此,人性化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达到人性化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人们精神生活质量。 一、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概述 人性化设计是由人体工程学发展而来的,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如今,人性化设计已经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园林设计专业领域。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人的生理结构以及群体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性格特征等需求因素,对设计对象分类优化,使之更加适用、更加舒适,以使使用者或服务对象能得到最佳使用体验和满意度的设计过程和方案。具体体现在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各层次、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行为需要、情感需要。目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忽视人性化的问题,没有做到实用第一,景观第二。如很多设计师只注重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或只关注景观设计,而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其空间布局和内部设置,忽略了人在其中的心理感觉、行为模式、行为习惯等。另外,很多景观设计不讲求实际用途,一味的追求美观,导致景观的功能性缺失,毫无人性化。因此,为了实现园林景观科学化、合理化以及人性化设计,必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理念进行研究分析。 二、园林景观中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 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要从园林景观的选址开始,只有选择便民利民的建设地址,才能够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改善环境、美化形象、为居民提供服务为主要设计目的,使园林景观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达性,充分体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2、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作用,还具有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作用,因此,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使用者对于使用的需求,尽可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于使用的不同需求。比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其活动方式不同对于活动空间的要求也不同,设计者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才能够合理划分出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活动空间,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3、和谐性 在园林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景观设计注重和谐,可以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定的文化归属,并且能够突出景观中美好的元素,让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园林景观的层次感也将是一个不能够被忽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与周边环境、文化更为和谐统一。 三、人性化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1、建筑与景观风格的统一 园林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若随心所欲地将中国式园林与西洋式建筑无序地并置,将会造成整体风格上的杂乱,是不可取的。因此建筑布置应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适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各式各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优秀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型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2、注意营造绿化空间 园林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今绿化更加追求让人参与到自然中,以实现园林式绿化,但又切勿奢侈,“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其实,居住区不仅仅要强调绿化率,而且绿化率也应该适可而止。居住区的绿化要巧于借景,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合理利用其自然资源来形成小区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绿化设计,应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设计绿化步行街,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布局层次分明,风格与建筑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 3、环境景观中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水景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中心。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

颐和园景观设计手法

北京农学院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实习一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课程名称:园林艺术理论 任课教师:郑强 学生姓名乔丹 学号 1212 系别园林学院专业风景园林

实习报告提交时间:2016 年 3 月30 日 实习一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实习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重要类型园林的参观、实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这一类型的园林布局及造景手法 2. 了解并掌握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不同视觉效果 3. 了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 4. 了解皇家园林前宫后苑这一园林形式 5.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诗情画意,典故传说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6.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皇家园林 一、颐和园背景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东西向1600 米,南北向1900 米,湖面占总面积四分之三。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 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 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宫庭画师郎元宁画颐和园设计初稿 、颐和园规划设计手法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其中清漪园于光绪变法时改为颐和园。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 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 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万寿后山三部分。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贝規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 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西堤分开大水面,使水面更有层次感。 建成后的颐和园与杭州西湖相比极其相似,昆明湖水面的划分同杭州西湖一样都有一条湖堤把水面分成几块;万寿山和昆明湖的位置关系与孤山和西湖相同都呈现北山南水的态势大致成南北走向,苏堤在西湖中也成南北走向;还有就是颐和园和杭州西湖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中 “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但是颐和 园之摹拟杭州西湖,并不是简单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艺术的再创造,能够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作出了卓越的创新,可以说有“本于西湖,高于西湖”的园林艺术效果。譬如,杭州西湖景观之精华在于环湖一周的建筑点染而形成的犹如长卷展开大幅度烟水迷离的风景画面,颐和园的前湖的规划亦“略师其意”,着重在环湖景点的布局:从湖中的南湖岛起始,过十七孔长桥经东堤北段,折而西经万寿山前山,在转南循西堤而结束于湖南端的绣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_赵晓昱

收稿日期:2010-06-13 作者简介:女,1974年生,助理工程师,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综述 赵晓昱 下花园区自来水公司 摘 要 从城市景观入手,分析了城市广场景观及其功能定位和文化性表达,对城市广场景观 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有重点的探析和综述. 关键词 城市广场;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 2 0 前 言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绿化、小品等所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的表现,是通过人的感觉及思维后所获得的感知空间.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进而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景观设计常与空间设计联系在一起,空间是城市景观中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广场并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同时构筑城市防灾空间,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景观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一项基本内容,广场设计应该立足于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三大要素,即意义、使用与环境.“意义”指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使用”指作为开放空间的领域性问题,而“环境”指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需要广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与绿化作用,这一点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说古代的苑囿设计内容都浓缩于古典园林设计之中的话,那么,可以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最基本的东西都浓缩在广场设计之中.广场不是一种简单的形态游戏,它是一种生活,是一段历史,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的产物.在古代,东方几乎没有广场,而现代城市广场,其意义已走向多元化,它既要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精神要求,又要体现当时当地城市居民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因此,一个设计成功的城市广场,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面貌,还要折射出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及文化沉淀,也就是要与该地区的“文脉”相融合.广场规划设计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热点.广场成为市民集散和扩大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 2 城市广场景观的风格定位及其文化性表达 城市广场具有人流密度高、聚集性较强、空间较开放等特点,对于高密度开放空间的广场规划设计而言,广场设计所营造的一个“场”,是一个空间领域,我们不仅要在其形态、功能、环境上下功夫,还要将其融入周围区域的文化中去.一个好的广场设计,应该能激发人们文化生活,创造引人入胜的交流氛围,从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具有共性,无论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都应该具有客观的比例、尺度、重第28卷第3期2010年9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 C HITEC TU RE A ND C IVIL EN GINEERING Vol .28No .3Sep .2010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这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 深层次问题。 1、基本需求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2、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不像基本需求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摘要: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而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以园林学为基础的环境系统之上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景观设计手法的比较,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对比、自然营造手法和生态设计手法中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中方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模仿、征服,注重形式上的变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手法构景手法 一、引言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过程。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景观是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便是人类对于欲望与梦想的阐述途径。但是,人类文明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类的自然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东西方对于景观设计手法存在不同的形式。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黄河自古以来便有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

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思想的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思想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10-17T09:59:0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傅铭华 [导读] 摘要:指出了人性化设计是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人性化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的有效措施,为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深圳市新西林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指出了人性化设计是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人性化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的有效措施,为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 1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 1.1宜人性 在风景园林基本设计中,需要从功能角度和经济角度考虑园林景观的实用性,而人性化设计,则需要从观赏性和审美双重角度考虑园林的宜人性。 1.2实用性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园林不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还要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提高游人的亲近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景园林的实用性。在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中,需要根据游人的需求,设计休闲娱乐的设施,确保园林内基础设施为民所用。由于南方夏季燥热、多雨,需要在设计中,增加园林的楼亭设计,以及种植枝叶较大、较茂盛的遮荫植物,可供游人提供较大面积的荫凉。 1.3公共性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不禁需要生活宜人的环境,且还需要相对安全隐秘的空间,同时还需要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以提供人们的娱乐、集会等社交活动,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设计一定的公共活动区域、娱乐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在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中,还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排座椅,提供游人休闲之余,静坐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 1.4领域性 风景园林环境主要是为人提供休闲服务的场所,这就需要园林根据景观不同而提供不同形式的个人空间,确保人们既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又可以拥有自己的独享空间,不感到压迫感。 2建设以人为本的、舒适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2]。目前,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居住密度、绿地面积、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日照。因此,现代舒适居住区环境要达到的标准是: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人民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它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的需求。而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空间的辨析和结构 居住区规划要有独特的风格。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个棋盘,那么居住区就是棋盘中的一个棋子,每个棋子都有相对的位置和职能。按照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同的居住区必须具有不同的格调和品位,其外观形式表现为不同的风格,这样才使得每一个居住区具有时代感,城市的年轮清晰,也便于今后城市的集中改造。否则,居住区就与整个城市不协调。因此居住区要在城市中找到归宿,就要找到其独特的地方,每个社区、每幢房子、每个门洞都要有自身独特的地方,这才能使人对这块土地、对这个环境产生认同和归宿感,这就是空间的辨析和结构。 2.2 建筑与景观风格的统一 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若随心所欲地将中国式园林与西洋式建筑无序地并置,将会造成整体风格上的杂乱,是不可取的。因此建筑布置应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适宜。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各式各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型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创造生动、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 2.3 注意营造绿化空间 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今天的绿化更加追求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实现园林式的绿化形式,但又不能奢侈,“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其实,居住区不仅仅要强调绿化率,而且绿化率也应该适可而止。居住区的绿化要巧于借景,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合理利用其自然资源来形成小区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绿化设计,应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设计绿化步行街,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布局层次分明,风格与建筑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住区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 2.4 环境景观中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多数处于考虑最多的是个性空间,景观设计专家冶青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太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景观设计,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景观设计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景观设计规划庭院级景观、公共级景观与私家庭院,利用天然的“龟桩第块”暗示“长寿健康”,符合东方居住理想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以木石水雕筑园林,采用水景、鹅卵石、竹林绿植等元素,通过连贯的木栈道和蜿蜒曲折的河水连接一、二、三期三个圆区,更以高大浓密的树木自然围合出私

密的院落,营造雄浑而私密的“流动客厅”,一脉璀灿瑰丽的都市谧境。 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30~40平方米精致庭院,70~100平方米开阔的私家迎宾前庭,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让从来一马平川的花园陡然化为立体嬗变的辉煌景观,雕琢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浑然天成的园境艺术,闲庭逸境的旷度风采,写照主人从容心境。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1、加强生态化建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要注重加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更为和谐统一。在园林设计当中引入透水地面、雨水花园、立体绿化等自然友好的设计思路,采用节能环保的低碳材料。生态化的园林设计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性化的园林景观特色。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这一原动力,所以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人性的特点,真正的做好人与人之问的交流沟通,同时更要凸显人的性格特点,并以此来加强景观的文化设计因素,使人性得到发挥,并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2、为了让人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找到真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本土特色和长久性问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其本土特色,融入地方文化,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景观。与当地文化相呼应的园林景观能引起使用者的集体记忆,能让人为之驻足停留,由此提高了景观的人性化程度。 3、人性化设计还应该做到人文关怀,突出园林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理念。人文因素不但包括了人文环境,还应该包括人文精神。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居民的心理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更应该做好人文关怀,要让他们能够从园林景观中消除心理障碍,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譬如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在入口和台阶处设计轮椅通道,

给残障人士提供方便,以此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4、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充分发挥人性,以人为本,考虑到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做好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设计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场所来显示不同人的特点,因而能够使人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园林设计的品质。 5、在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这一特点。不同形式的道路设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设计中主路是平缓的,小路应该突出高差变化,让人们能够获取不同的体验。在道路走向这一问题上,要了解人们的赏景需求,路的对面放景观,用道路的设计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景致。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景观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当人们身处所创造的环境时,这种环境就会给人带来相对应的空间感受。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向外拓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交通网络大肆延伸,体态优美的现代建筑与追求几何构图的大广场高调列席。往昔的街道与广场,那个“步行者的天堂”已经一去不复返……面对日趋冷漠的城市,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怎样的城市广场空间能够唤回人们心灵的停靠,唤回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生活。而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参与者,更应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事实上,城市冷漠的现象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城市空间人文环境营造方面的欠缺。眼下,重塑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广场,恢复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日常生活的任务迫在眉睫。 传统的城市是以人与人的活动为尺度而逐步生长形成的,广场空间是宜人的,因此,在城市广场中保障居民休闲游憩交流的权利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冷漠化现象的必要途径。城市广场是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 2 研究内容 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已经相对活跃,但是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以使其充分体现城市广场的应有属性,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广场是城市形态的一部分,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宁波镇海这样的城市,当新的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和演变时,广场的形态和特征也逐渐发生转变。人文化的城市广场能体现镇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增强城市与人的亲和力。镇海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需要从多专业、多角度关注与思考,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使广场功能和城市景观和谐统一,确保镇海市民广场成为“塑造城市个性魅力”的亮点。通过有效建设市民广场景观,提升镇海城市空间环境,是回归人本主义的需求、城市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空间自然人文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完善的需要。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城市空间探求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若干原则,然后简要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可用思路和有效方法,简要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框架,其对城市的重要性,相当于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以及运输的基础,是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逐渐成为人们社会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现代的城市道路不仅需要满足其正常的交通功能,帮助划分街坊,方便于城市中建筑的规划布置,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既满足正常的交通功能要求,又实现生态美观的绿化景观,为人们带来一种整洁而清新的感觉,向城市建设注入无限活力和生机,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状和若干问题 虽然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正呈现出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不能很好地以人为本、不能很好地整体连续。 1.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改建工程和扩建工程中,许多设计往往缺乏对其原有风格和特色的尊重,没有给予原有城市道路既成景观风格或特色以足够的了解和重视,通常都无法很好地融合一体,无法整理好新增元素和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无法使其协调共存。而这种现象,通常在那些拥有悠久历史意义的城市地段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城市的文脉没有实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