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摘要: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计算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发展为多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文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分析其体系结构。在硬件系统方面,分析了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体系结构;集散控制系统DCS体系结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体系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PCS或PLC体系结构这四类系统。在软件方面,是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

关键字:计算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系统。即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实现控制器的功能。这是用计算机取代模拟控制器的初衷,其特点是:(1)用软件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2)可以显示、存储、打印系统的运行状态。具有报警功能;人机接口功能。(3)控制规律可以很方便的改变。(4)通讯组网功能。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和传感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显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高级控制策略、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平必将大大提高。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四大类: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体系结构;集散控制系统DCS体系结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体系结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PCS或PLC 体系结构。这四种体系结构有其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自然也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2.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体系结构

DDC是Direct Digital Control,即直接数字控制的缩写,它是计算机进入控制和自动化领域以来最早应用的体系结构。DDC控制系统以微机为核心,并配以一定数量的外围设备,使系统具有丰富的控制、显示和数据处理功能。

DDC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是用一台计算机对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检测结果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并按预定的数学模型(如PID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其输出直接控制被控对象,使被控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

DDC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控制功能十分复杂,可以采用高级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构成更复杂的控制系统;

2、DDC控制器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如想改变或者增加控制功能,不需要改变现场连线和增加控制仪表,而仅仅通过改变控制组态(软连接),即通过改变控制算法类型及连接就可满足要求;

3、DDC控制器除了具有控制功能外,还具有丰富显示和数据处理功能。

但是DDC系统的软件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完成,因此需要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软件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各种功能,而且要很好地协调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以目前DDC体系结构只用在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的控制场合,特别是一些嵌入式控制领域。一般来说,嵌入式控制的现场I/0数量很少,相应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因此不需要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特别是人机界面HMI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在这种应用场合,正好发挥了DDC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

2.2 集散控制系统DCS体系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DCS)又名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

监测、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其核心结构是“三点一线”式结构:“一线”是指DCS的骨架计算机网络;“三点”是指联接在网络上的三种不同的类型的节点,分别是:面向被控过程现场的现场I/O控制站;面向操作人员的操作站;面向DCS监督管理人员的工程师站。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主要特点如下:

1、集中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采用分散化的结构形式以灵活地组建各种高度安全可靠的系统;

2、丰富的强有力的控制功能与报警功能,可实现连续控制到批量/顺序及逻辑控制,在连续控制回路中除PID外,还可实现如前馈、非线性增益、自整定、模糊控制等高级控制;

3、广泛的综合性和兼容性,可与上位机通讯兼容,也可与智能仪表包括模拟/数字混合式记录仪、单/多回路调节器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其典型的DCS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DCS体系结构通常分为三级:分散过程控制级、集中操作监控级、综合信息管理级。各级之间有通信网络连接,级内各站或单元之间由本级的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联系。

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体系结构

FCS(Fidlebus Control System)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它是用现场总线这一开放的、具有互操作性的网络将现场各个控制器和仪表及仪表设备互联,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同时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修费用。因此,FCS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具有互操作性的、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FCS的体系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现场网络通信。现场总线将通信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或生产设备。2、现场设备互连。现场设备通过一对传输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电源线等)互连。3、控制功能分散。输入/输出单元和控制站的部分功能分散给现场智能仪表,从而构成虚拟控制站。4、通信线供电。允许现场仪表直接从通信线上获取能量。5、开放式互连网络。既可以与同层网络互连,又可以与不同层的网络互连,同时还体现在网络数据库共享,通过网络对现场设备和功能块统一组态,使不同厂商的网络和设备融为一体,构成统一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的关键要点有三点:1、FCS系统的核心是总线协议,即总线标准;2、FCS系统的

基础是数字智能现场装置;3、FCS系统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现场化。FCS通过使用现场总线,用户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接线,用单个现场仪表可实现多变量通信,不同制造厂生产的装置间可以完全互操作,增加现场一级的控制功能,系统集成大大简化,并且维护十分简单。

FCS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系统内各设备的信号传输实现了全数字化,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度、精度和距离,使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二是实现了控制功能的彻底分散,即把控制功能分散到各现场设备和仪表中,使现场设备和仪表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智能设备和仪表。FCS 的结构模式是“工作站现场智能仪表”,比DCS的三层结构模式少了一层,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在统一的国际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2.4可编程控制器系统PLC体系结构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PLC)是一种以逻辑控制为主、连续控制为辅的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现代自动化设备中最广泛使用的核心控制器件,它是从继电器顺序控制技术发展而来,应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判断与运算的控制器。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加入各种辅助器件(如传感器、驱动器件等)构成控制系统,以顺序+反馈的方式实现防备的自动化运转。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硬件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工作方式——扫描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一)微处理器从I/O接收设备等外围装置的当前状态,存入存储器中备用;(二)微处理器把存储器中的I/O状态与用户程序结合进行逻辑与数字运算,生成的运算结果也存入存储器中;(三)微处理器把演算、处理的结果送入输出单元,通过接口传给设备等外围装置。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控制软件的特点:模块化结构程序设计;偶然故障的自动恢复;对模拟量及不合理数据的处理;程序的实时性。控制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分为三种:基本型结构、两层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三层式结构。以下是三层式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图。

计算机控制软件与一般软件相似,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

3.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以尽可能简便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使用资源的服

务,包括操作系统、系统实用程序、系统扩充程序(操作系统的扩充、汉化)、网络系统软件、设备驱动程序、通讯处理程序等。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是一个功能强、规模大的管理程序。

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专用于单个微机,称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DOS操作系统。(二)专用于多个终端的主机,称为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多用户操作系统。(三)专用于网络系统,称为网络操作系统,NOVELL、Windows NT是网络操作系统。(四)专用于嵌入式开发系统,称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如Win CE、Palm OS、Linux等。

3.2 支撑软件

支撑软件辅助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工作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借以完成软件开发工作,提高软件生产效率,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等,它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工具、软件评测工具、界面工具、转换工具、软件管理攻击、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支持软件以及其他支持软件。

3.3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软件公司或用户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而专门研制的软件。主要包括科学和工程计算机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形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数据库软件、事务管理软件、辅助类软件、控制类软件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属于应用软件,它主要实现企业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和管理以及企业整体生产的管理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按CIMS模型结构体系,通常由五部分组成,自底向上依次是:(1)设备控制层:实现对车间各设备单独控制,保证设备按生产工艺要求正常工作;(2)过程控制层:按工艺生产过程实现控制,选择恰当控制策略和方案进行实时控制,使生产过程目标达到最优;(3)调度层:协调组织各车间、部门进行按计划进行生产,以满足企业市场要求;(4)管理层: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人员、物料等生产管理要素进行管理;(5)决策层:根据前面各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四、总结

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前景也越来越美好,并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参考文献

[1]张大波.现场总线体系结构研究及通信栈的设计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2.

[2]贺增耀.论DCS控制软件的新结构.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实验报告 学号: XXX 姓名:XXX 班级:XXX 指导教师:XXX 时间: 2013年01月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目录 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2) 1、实验目的 (2) 2、实验设备 (2) 3、实验原理 (2) 4、实验步骤 (3) 5、实验结果 (5) 5、实验体会 (5) 二微程序控制实验 (6) 1、实验目的 (6) 2、实验设备 (6) 3、实验原理 (6) 4、实验步骤 (12) 5、实验体会 (13) 三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13) 1、实验目的 (13) 2、实验设备 (13) 3、实验原理 (13) 4、实验步骤 (18) 5、实验流图 (21) 6、实验体会 (25)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 实验目的 (1)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3.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FPGA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1) 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 (2) 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 (3) 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第1章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内容要求考生掌握3个知识点。 (1)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各种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 (3)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1.1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冯·诺依曼等人于1946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计算机雏形,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冯·诺依曼等人当时提出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就其结构原理来说,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许多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系统结构从基于串行算法改变为适应并行算法,从而出现了向量计算机、并行计算机、多处理机等。 (2)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的语义距离缩小,从而出现了面向高级语言机器和执行高级语言机器。 (3)硬件子系统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相适应,从而出现了面向对象操作系统机器和数据库计算机等。 (4)计算机系统结构从传统的指令驱动型改变为数据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从而出现了数据流计算机和归约机。 (5)为了适应特定应用环境而出现了各种专用计算机。 (6)为了获得高可靠性而研制容错计算机。 (7)计算机系统功能分散化、专业化,从而出现了各种功能分布计算机,这类计算机包括外围处理机、通信处理机等。 (8)出现了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适应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9)出现了处理非数值化信息的智能计算机。例如自然语言、声音、图形和图像处理等。 1.2 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教案 辛丰中学朱瑞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用途的问题,例如:同学们通常使用计算机做什么呢? 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它是由一组设备组装而成的,将这些设备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协调运行,故称之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五个部分。 (1)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 指挥中心,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 不紊地进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2)存储器

计算机系统结构三四章作业及答案

3.1 简述流水线技术的特点。(1) 流水线把一个处理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因此,流水线实际上是把一个大的处理功能部件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功能部件,并依靠它们的并行工作来提高吞吐率。(2) 流水线中各段的时间应尽可能相等,否则将引起流水线堵塞和断流。(3) 流水线每一个功能部件的前面都要有一个缓冲寄存器,称为流水寄存器。(4) 流水技术适合于大量重复的时序过程,只有在输入端不断地提供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流水线的效率。(5) 流水线需要有通过时间和排空时间。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流水线都不是满负荷工作。 3.2 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有哪两种常用方法?答:细分瓶颈段与重复设置瓶颈段 3.3 有一条指令流水线如下所示: (1 用两给出条指 (1) (24? 变八级流水线(细分) ? 重复设置部件 )(ns 85 1 T n TP 1pipeline -== 3.4 有一个流水线由4段组成,其中每当流过第三段时,总要在该段循环一次,然后才能流到第4段。如果每段经过一次所需的时间都是△t ,问: (1)当在流水线的输入端连续地每△t 时间输入一个任务时,该流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2)此流水线的最大吞吐率为多少?如果每2△t 输入一个任务,连续处理10个任务时,其实际吞吐率和效率是多少? (3)当每段时间不变时,如何提高流水线的吞吐率?人连续处理10个任务时,其吞吐率提高多少? 解:(1)会发生流水线阻塞情况。

(2) (3)重复设置部件 吞吐率提高倍数= t t ??2310 75 =1.64 3.5 有一条动态多功能流水线由5段组成,加法用1、3、4、5段,乘法用1、2、5段,第2段的时间为2△t ,其余各段的时间均为△t ,而且流水线的输出可以直接返回输入端或暂存于相应的流水线寄存器中。现在该流水线上计算 ∏=+4 1 )(i i i B A ,画出时空图,并计算其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B 4;再计算由图可见,它在18个△t 时间中,给出了7个结果。所以吞吐率为: 如果不用流水线,由于一次求积需3△t ,一次求和需5△t ,则产生上述7个结果共需(4×5+3×3)△t =29△t 。所以加速比为: 该流水线的效率可由阴影区的面积和5个段总时空区的面积的比值求得: 3.6 在一个5段流水线处理机上,各段执行时间均为△t,需经9△t 才能完成一个任务,其预约表如下所示。 段23 时间 入 A 1 B 1 A 2 B 2 A 3 B 3 A 4 B 4 A B C D A × B C ×D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其具体描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初一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其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多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及身边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之前,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必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术语和概念比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教学中多运用实物介绍比较和基础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⒈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名称术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辅助软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投影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⒉学生通过填写、拼图比较,思考回答,讨论表述,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有许多部件,如显示器、主机、键盘等,这些部件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屏幕广播) ⒈硬件: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⒉硬件部分按其功能划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内外)、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⒊展示一台打开的计算机,用实物介绍硬件的组成与作用。 ⒋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和功能作用。 ⒌网络传送“硬件分类填空练习课件”,让学生独自或者讨论完成练习。选一到两个学生上讲

计算机系统结构网上作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业参考答案 一、 1、试述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具有层次性,它由多级层次结构组成。从功能上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五个层次级别:第一级是设计级。这是一个硬件级,它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微程序解释系统.这一级是硬件级。 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它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这些操作系统由机器指令和广义指令组成,这些广义指令是操作系统定义和解释的软件指令。这一级也称混合级。 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它给程序人员提供一种符号形式的语言,以减少程序编写的复杂性。这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执行。 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这是面向用户为编写应用程序而设置的。这一级由各种高级语言支持。 2、试述RISC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采用的技术。 答:一般原则: (1)确定指令系统时,只选择使用频度很高的指令及少量有效支持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它功能 的指令,大大减少指令条数,一般使之不超过100条; (2)减少寻址方式种类,一般不超过两种; (3)让所有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4)扩大通用寄存器个数,一般不少于32个,尽量减少访存次数; (5)大多数指令用硬联实现,少数用微程序实现; (6)优化编译程序,简单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实现。

基本技术: (1)按RISC一般原则设计,即确定指令系统时,选最常用基本指令,附以少数对操作系统等支持最有用的指令,使指令精简。编码规整,寻址方式种类减少到1、2种。 (2)逻辑实现用硬联和微程序相结合。即大多数简单指令用硬联方式实现,功能复杂的指令用微程序实现。 (3)用重叠寄存器窗口。即:为了减少访存,减化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简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中的过程调用,在RISC机器中设有大量寄存嚣,井让各过程的寄存器窗口部分重叠。 (4)用流水和延迟转移实现指令,即可让本条指令执行与下条指令预取在时间上重叠。另外,将转移指令与其前面的一条指令对换位置,让成功转移总是在紧跟的指令执行之后发生,使预取指令不作废,节省一个机器周期。 (5)优化设计编译系统。即尽力优化寄存器分配,减少访存次数。不仅要利用常规手段优化编译,还可调整指令执行顺序,以尽量减少机器周期等。 3、试述全相联映像与直接映像的含义及区别 (1)全相连映像 主存中任何一个块均可以映像装入到Cache中的任何一个块的位置上。主存地址分为块号和块内地址两部分,Cache地址也分为块号和块内地址。Cache的块内地址部分直接取自主存地址的块内地址段。主存块号和Cache块号不相同,Cache块号根据主存块号从块表中查找。Cache保存的各数据块互不相关,Cache必须对每个块和块自身的地址加以存储。当请求数据时,Cache控制器要把请求地址同所有的地址加以比较,进行确认。 (2)直接映像 把主存分成若干区,每区与Cache大小相同。区内分块,主存每个区中块的大小和Cache 中块的大小相等,主存中每个区包含的块的个数与Cache中块的个数相等。任意一个主存块只能映像到Cache中唯一指定的块中,即相同块号的位置。主存地址分为三部分:区号、块号和块内地址,Cache地址分为:块号和块内地址。直接映像方式下,数据块只能映像到Cache中唯一指定的位置,故不存在替换算法的问题。它不同于全相连Cache,地址仅需比较一次。 (3)区别: 全相连映像比较灵活,块冲突率低,只有在Cache中的块全部装满后才会出现冲突,Cache 利用率高。但地址变换机构复杂,地址变换速度慢,成本高。 直接映像的地址变换简单、速度快,可直接由主存地址提取出Cache地址。但不灵活,块冲突率较高,Cache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 4. 画出冯?诺依曼机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论文题目: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多处理机技术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

摘要: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多处理机通过共享的主存或输入/输出子系统或高速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利用多台处理机进行多任务处理,协同求解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来提高速度,或者依靠冗余的处理机及其重组能力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用行。该文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多处理机的总线以及处理机系统中通信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和两种特殊的多处理机系统结构,以及现今几种典型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处理机分配与调度策略。而本篇论文主要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扩展延伸,主要介绍了多处理机技术,它的总线以及分配调度方面。 关键字: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总线;调度 引言: 微电子技术和封装技术的进步,使得高性能的VLSI微处理器得以大批量生产,性能价格比不断合理,这为并行多处理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系统性能增长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微电子技术,另一个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先后采用了先行控制技术、流水线技术、增加功能部件甚至多机技术、存储寻址和管理能力的扩充、功能分布的强化、各种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支持多道、多任务的软件技术等_系列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增强系统性能。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并行计算机发展中人们最关注的结构。 多处理机的介绍: 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多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高性能的32位微处理机的有效性,用大量低价格的部件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结构系统.以典型的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常见选择题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正确答案可能不只一个,可单选或复选) 1.(CPU周期、机器周期)是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2.(多线程、多核)技术体现了计算机并行处理中的空间并行。 3.(冯诺伊曼、存储程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把程序及其操作数据一同存储在存储器里。 4.(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有的属性,其实质是确定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界面。 5.(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按照程序所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取出指令操作码到控制器中,对指令操作码译码分析,执行指令操作。 6.(流水线)技术体现了计算机并行处理中的时间并行。 7.(数据流)是执行周期中从内存流向运算器的信息流。 8.(指令周期)是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年开始出现的第二代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第三代计算机,使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器件。 年代开始出现的第四代计算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器件。 存储器在产生替换时,可以采用以下替换算法:(LFU算法、LRU算法、随机替换)。 的功能由(硬件)实现,因而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是介于CPU和(主存、内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能高速地向CPU提供指令和数据,从而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由高速的(SRAM)组成。 的基本功能包括(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的控制方式通常分为:(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联合控制方式)反映了时序信号的定时方式。 的联合控制方式的设计思想是:(在功能部件内部采用同步控制方式、在功能部件之间采用异步控制方式、在硬件实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的同步控制方式有时又称为(固定时序控制方式、无应答控制方式)。 的异步控制方式有时又称为(可变时序控制方式、应答控制方式)。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作业汇总(非标准答案)

1.Explain the Concepts Computer Architecture 系统结构 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界面。 Advanced CA 高级系统结构 新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基于串行计算机结构,研究多指令多数据计算机系统,具有并发、可扩展和可编程性。为非冯式系统结构。 Amdahl law Amdahl定律 系统中某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方式时系统性能改进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该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的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SCALAR PROCESSING 标量处理机 在同一时间内只处理一条数据。 LOOK-AHEAD 先行技术 通过缓冲技术和预处理技术,解决存储器冲突,使运算器能够专心与数据的运算,从而大幅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PVP 向量型并行计算处理机 以流水线结构为主的并行处理器。 SMP 对称多处理机系统 任意处理器可直接访问任意内存地址,使用共享存储器,访问延迟、带宽、机率都是等价的。MPP 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物理和逻辑上均是分布内存,能扩展至成百上千处理器,采用专门设计和定制的高通信带宽和低延迟的互联网络。 DSM 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 内存模块物理上局部于各个处理器内部,但逻辑上是共享存储的。 COW 机群系统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各个节点通过高性能网络相互连接,网络接口和I/O总线松耦合连接,每个节点有完整的操作系统。 GCE 网格计算环境 利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处理器闲置处理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的一种科学计算。 CISC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通过设置一些复杂的指令,把一些原来由软件实现的常用功能改用硬件实现的指令系统实现,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的执行速度。 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尽量简化计算机指令功能,只保留那些功能简单,能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完的指令,而把复杂指令用段子程序来实现。 VMM 虚拟机监视器 作为软硬件的中间层,在应用和操作系统所见的执行环境之间。 SUPERCOMPUTER 超级计算机 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组成的能计算普通计算机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问题的计算机。SVM 共享虚拟存储器 存储器虚拟化为一个共享的存储器,并提供单一的地址空间。 MAINFRAME 大型计算机 作为大型商业服务器,一般用于大型事务处理系统,特别是过去完成的且不值得重新编写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方面。 COMPUTER SYSTEM ON CHIP 片上计算机系统 在单个芯片上集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PARALLEL ARCHITECTURE INTO SINGLE CHIP 单片并行结构 在单个芯片上采用的并行体系结构 MOORE law Moore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UMA 一致存储访问 采用集中式存储的模式,提供均匀的存储访问。 NUMA 非一致存储访问 内存模块局部在各个结点内部,所有局部内存模块构成并行机的全局内存模块。 COMA 全高速缓存存储访问 采用分布式存储模式,通过高速缓存提供快速存储访问。 CC-NUMA 全高速缓存非一致性均匀访问 存在专用硬件设备保证在任意时刻,各结点Cache中数据与全局内存数据的一致性。NORMA 非远程存储访问

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解释下列术语 层次机构: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这些层次依次为: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软件兼容: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向上(下)兼容:按某档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计算机。 向后(前)兼容: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复习大纲2016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考试大纲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的学习目的: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掌握常用的概念、名词术语,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1.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是解题的灵魂。弄清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计算机硬件系统所包含的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组成框图。 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主要是周而复始地取出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而指令周期是指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的时间。它包括取出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两个阶段。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是采用二进制表示各种信息以及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的概念是将解题程序(连同必须的原始数据)预先存入存储器;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所存储的程序控制全机自动、协调地完成解题任务。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统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它是电子数字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最大区别,是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能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工作的基础。 5.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当前CPU芯片还集成有存储管理部件、Cache等;CPU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 6.指令字和数据均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入存储器,计算机是如何区分出指令和数据的。 7.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8.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它每秒钟执行指令的条数。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 ∑=? = n i i i m t f V 1 1 式中,n—指令的种类 f i —第i种指令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 t i —第i种指令的指令周期 9.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通常为五级的层次结构:依次是微程序设计级、一般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和高级语言级,每一级都可进行程序设计。 10.软件和硬件在逻辑功能的等效性及其例子。 11.本章主要的术语及概念:

计算机体系结构_第一次作业

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一章 1.11 Avail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designing servers, followed closely by scalability and throughput. a. We have a single processor with a failures in time(FIT) of 100. What is the 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 for this system? b. If it takes 1 day to get the system running again, what is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system? c. Imagine that the government, to cut costs, is going to build a supercomputer out of inexpensive computers rather than expensive, reliable computers. What is the MTTF for a system with 1000 processors? Assume that if one fails, they all fail. 答: a. 平均故障时间(MTTF)是一个可靠性度量方法,MTTF的倒数是故 障率,一般以每10亿小时运行中的故障时间计算(FIT)。因此由该定义可知1/MTTF=FIT/10^9,所以MTTF=10^9/100=10^7。b. 系统可用性=MTTF/(MTTF+MTTR),其中MTTR为平均修复时间, 在该题目中表示为系统重启时间。计算10^7/(10^7+24)约等于1. c. 由于一个处理器发生故障,其他处理器也不能使用,所以故障率 为原来的1000倍,所以MTTF值为单个处理器MTTF的1/1000即10^7/1000=10^4。 1.14 In this exercise, assume that we are considering enhancing

《_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考试试卷

学试卷 院(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考试试卷 一. 填空题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选择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_D ___。 A RAM 存贮器 B ROM 存贮器 C 主存贮器 D cache 、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数为___B ___。 A +(1 – 2-32) B +(1 – 2-31) C 2-32 D 2-31 3.算术 /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 可完成___C ___。 A 16种算术运算功能 B 16种逻辑运算功能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 4位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功能 4.存储单元是指___B ___。 A 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贮元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C 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D 存放两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相联存贮器是按___C ___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C ___。 A 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 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D 程序记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D ___。 A 同一个CPU 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B 同一个CPU 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C 同一个CPU 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 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C ___。 A 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 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计算机系统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1.计算机系统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硬件结构主要有哪几大部 分? 答: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两 大部分组成,硬件结构从概念上来说 主要由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 器)、存贮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等几大部分组成。 2.PLC、DCS的中文全称和英文全 称分别是什么? 答:PLC中文全称:可编程序逻辑控 制器,英文全称:ProgrammablepLogicalpController 。DCS中文全称:分散控制系统,英 文全称: DistributedpControlpSystem。 3.一体化PLC和模块化PLC各有什 么特点? 答:一体化PLC通常为小型PLC,其 I/O点数规模小,I/O、PS、CPU等都 集中在一起,适合于单机自动化任务

或简单的控制对象。模块化PLC通常为中、大规模PLC,其I/O点数在几 百点、几千点甚至上万点,所有I/O 以及PS、CPU、CP等等功能单元均做成独立的模块形式,根据需要以总线形式连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复杂的自动控制任务。 4.PLC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PLC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电源模块、CPU模块、I/O模块、编程器、 编程软件工具包等,根据不同类型的系统,一般还会有安装机架(底板)、通讯模板、智能模板、接口模板等 5.一般而言,PLC的I/O点数要冗 余10%。 6.PLC设计规范中,RS232通讯的 距离是为15m。 7.PLC的RS485专用通讯模块的通 讯距离500m。 8.PLC采用典型的计算机结构,由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电路和其它一些电路组成。 9.PLC的输入信号模式中,交流输 入的电压大多采用AC110V或 AC220V,直流输入额定电压为 DC24~48V。 10.PLC中CPU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CPU是PLC的主要部分,是系统的控制中枢,它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 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 并诊断用户程序的语法错误。 11.PLC在循环扫描周期内,将所需 要输入输出信息存到预先准备 好的一定区域,这个区域称为 I/O镜像区。 12.控制系统的各类模块中,PS、 CPU、CP、AI、AO、DI、DO、IM分别 指的是哪些类型的模块? 答:PS-电源模块,CPU-中央处理 器模块,CP-通讯处理器模块,AI -模拟量输入模块,AO-模拟量输出

《计算机体系结构》在线作业二

北交《计算机体系结构》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按照M ·弗林对处理机并行性定义的分类原则,阵列机ILLIAC —IV 是( )。 A. SISD B. SIMD C. MISD D. MIMD 正确答案: 2. 输入输出系统硬件的功能对( )是透明的。 A. 操作系统程序员 B. 应用程序员 C. 系统结构设计人员 D. 机器语言程序设计员 正确答案: 3. 浮点数尾数基值rm=8,尾数数值部分长6位,可表示规格化正尾数的个数是()。 A. 56个 B. 63个 C. 64个 D. 84个 正确答案: 4. 从计算机系统结构上讲,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是( )。 A. 计算机软件所要完成的功能 B. 计算机硬件的全部组成 C. 编程要用到的硬件组织 D. 计算机各部件的硬件实现 正确答案: 5. 对机器语言程序员透明的是( )。 A. 中断字 B. 主存地址寄存器 C. 通用寄存器 D. 条件码 正确答案: 6. 通道方式输入输出系统中,对优先级高的磁盘等高速设备,适合于连接( )。 A. 字节多路通道 B. 选择通道 C. 数组多路通道

D. 字节及数组多路通道 正确答案: 7. 设16 个处理器编号分别为0 ,1 ,2 ,…,15 ,用PM 2-0 互联函数时,第13 号处理机与第( ) 号处理机相联。 A. 12 B. 9 C. 11 D. 5 正确答案: 8. 对系统程序员不透明的应当是( )。 A. Cache存贮器 B. 系列机各档不同的数据通路宽度 C. 指令缓冲寄存器 D. 虚拟存贮器 正确答案: 9. 对应用程序员不透明的是( )。 A. 先行进位链 B. 乘法器 C. 指令缓冲器 D. 条件码寄存器 正确答案: 10. 系列机软件应做到( )。 A. 向前兼容,并向上兼容 B. 向后兼容,力争向上兼容 C. 向前兼容,并向下兼容 D. 向后兼容,力争向下兼容 正确答案: 11. 动态数据流机最突出的特点是使( )。 A. 数据流令牌无标号 B. 需要程序记数器来实现 C. 令牌带上标号 D. 同步由门(Latch)寄存器来实现 正确答案: 12. 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中,从下层到上层,各级相对顺序正确的应当是( )。 A. 汇编语言机器级――操作系统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 B. 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 C. 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 D. 汇编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 正确答案: 13. 用户高级语言源程序中出现的读写(I/O) 语句,到读写操作全部完成,需要通过( )共同完成。 A. 编译系统和操作系统 B. I/O 总线、设备控制器和设备 C. 操作系统和I/O 设备硬件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后答案全

第 1 章习题答案 5.若有两个基准测试程序P1和P2在机器M1和M2上运行,假定M1和M2的价格分别是5000元和8000元,下表给出了P1和P2在M1和M2上所花的时间和指令条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P1,哪台机器的速度快?快多少?对于P2呢? (2)在M1上执行P1和P2的速度分别是多少MIPS?在M2上的执行速度又各是多少?从执行速度来看,对于P2,哪台机器的速度快?快多少? (3)假定M1和M2的时钟频率各是800MHz和,则在M1和M2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各是多少? (4)如果某个用户需要大量使用程序P1,并且该用户主要关心系统的响应时间而不是吞吐率,那么,该用户需要大批购进机器时,应该选择M1还是M2?为什么?(提示:从性价比上考虑)(5)如果另一个用户也需要购进大批机器,但该用户使用P1和P2一样多,主要关心的也是响应时间,那么,应该选择M1还是M2?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对于P1,M2比M1快一倍;对于P2,M1比M2快一倍。 (2)对于M1,P1的速度为:200M/10=20MIPS;P2为300k/=100MIPS。 对于M2,P1的速度为:150M/5=30MIPS;P2为420k/=70MIPS。 从执行速度来看,对于P2,因为100/70=倍,所以M1比M2快倍。 (3)在M1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为:10×800M/(200×106)=40。 在M2上执行P1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为:5×(150×106)=40。 (4)考虑运行P1时M1和M2的性价比,因为该用户主要关心系统的响应时间,所以性价比中的性能应考虑执行时间,其性能为执行时间的倒数。故性价比R为: R=1/(执行时间×价格) R越大说明性价比越高,也即,“执行时间×价格”的值越小,则性价比越高。 因为10×5000 > 5×8000,所以,M2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2。 (5)P1和P2需要同等考虑,性能有多种方式:执行时间总和、算术平均、几何平均。 若用算术平均方式,则:因为(10+/2×5000 > (5+/2×8000,所以M2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2。 若用几何平均方式,则:因为sqrt(10× ×5000 < sqrt(5××8000,所以M1的性价比高,应选择M1。 6.若机器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其时钟频率分别为1GHz和。在指令集中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指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1和M2的峰值MIPS各是多少? (2)假定某程序P的指令序列中,五类指令具有完全相同的指令条数,则程序P在M1和M2上运行时,哪台机器更快?快多少?在M1和M2上执行程序P时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PI各是多少?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说明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说明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一)硬件(hardware)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及其外部设备。具体地说,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①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原始数据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记忆部件。 ②运算器。运算器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 ③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自动协调地进行所需的各种操作。 ④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联系业务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才能实现。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形式(二进制)存放到内存中。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如数字、字母、符号或图形。 (二)软件(software) 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集合。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的系统软件和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应用软件(三)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对硬件起辅助支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有了软件的支持,硬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一)冯·诺依曼设计思想 计算机问世50年来,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从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应用领域和价格等方面与当时的计算机有很大的差别,但基本体系结构没有变,都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①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②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其中,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的位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入内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应在不需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任务。 冯·诺依曼设计思想最重要之处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他的全部设计思想,实际上是对“程序存储”要领的具体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