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法学习笔记

算法学习笔记

算法学习笔记

Take the following list of functions and arrange them in ascending order of growth rate. That is, if function g(n) immediately follows function f(n) in your list, then it should be the case that f(n) is O(g(n)).

?g1(n) = 2n

?

?g2(n) = n4/3

?

?g3(n) = n(log n)3

?

?g4(n) = n log n

?

?g5(n) = 22n

?

?g6(n) = 2n2

G2

简单讲解加密技术

简单讲解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 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信息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串数字(密钥)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密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信安全。 什么是加密技术呢?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窜数字(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讯安全。密钥加密技术的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相应地,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对称加密以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 ryption Standard)算法为典型代表,非对称加密通常以RSA(Rivest Shamir Ad 1eman)算法为代表。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而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可以公开而解密密钥需要保密。 加密技术的种类: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单项加密。 对称加密: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密钥较短,且破译困难,除了数据加密标准(DES),另一个对称密钥加密系统是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它比DNS的加密性好,而且对计算机功能要求也没有那么高。IDEA加密标准由PGP(Pretty Good Privacy)系统使用。 对称加密的种类:DES(数据加密的标准)使用56位的密钥。AES:高级加密标准。3 DES:三圈加密标准它作为现在加密算法的标准。 非对称加密:即公钥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

关于密码学的发展和一些常见的加密算法

关于密码学的发展和一些常见的加密算法 1.悠久迷人的密码史话——密码学和密码 前言: 密码学(Cryptology,来源于希腊语kryptos和graphein,即隐藏和书写的意思)这门科学,或者说这门艺术,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密码学(Cryptography)的任务是构建更为隐秘而且有效的密码,或者说加密方式;而与之相对应,密码分析学(Crypanalysis)则是研究已有的加密法的弱点,在没有密钥的情况下将密文还原成为明文。这两种科学相互依靠而不能分割,密码学家(Cryptologist)需要研习密码学来掌握加密方式,以便更好地解密;同样需要了解密码分析学,以判定自己密码的安全性高低。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密码是两个天才的较量,败者将耗尽智慧而死。” 密码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想要传递一些只有我们允许的接受者才能接受并理解的信息。被隐藏的真实信息称为明文(Plaintext),明文通过加密法(Cipher)变为密文(Ciphertext),这个过程被称为加密(Encryption),通过一个密钥(Key)控制。密文在阅读时需要解密(Decryption),同样需要密钥,这个过程由密码员(Cryptographer)完成。但是密码的传递并非绝对安全,可能有未得到允许的人员得到密文,并且凭借他们的耐心和智慧(我们通常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在没有密钥的情况下得到明文,这种方法称为破解(Break)。通常使用的加密方法有编码法(Code)和加密法(Cipher),编码法是指用字,短语和数字来替代明文,生成的密文称为码文(Codetext),编码法不需要密钥或是算法,但是需要一个编码簿(Codebook),编码簿内是所有明文与密文的对照表;而加密法则是使用算法和密钥。另外一种较常用的方法是夹带加密法(Steganography),顾名思义,它是将密文以隐藏的方式传递的,比如图画或是其它消息中,或是使用隐形墨水,在计算机能够进行图象和其它信息的处理之后,这种方法更是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密码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4000年以前,在古埃及的尼罗河畔,一位擅长书写者在贵族的基碑上书写铭文时有意用加以变形的象形文字而不是普通的象形文字来写铭文,从而揭开了有文字记载的密码史。 公元前5世纪,古斯巴达人使用了一种叫做“天书”的器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密码器械。“天书”是一根用草纸条、皮条或羊皮纸条紧紧缠绕的木棍。密信自上而下写在羊皮纸条上。然后把羊皮纸条解开送出。这些不连接的文字毫无意义,除非把羊皮纸条重新缠在一根直径和原木棍相同的木棍上,这样字就一圈圈跳出来,形成那封信。 公元前4世纪前后,希腊著名作家艾奈阿斯在其著作《城市防卫论》中就曾提到一种被称为“艾奈阿斯绳结”的密码。它的作法是从绳子的一端开始,每隔一段距离打一个绳结,而绳结之间距离不等,不同的距离表达不同的字母。按此规定把绳子上所有绳结的距离按顺序记录下来,并换成字母,就可理解它所传递的信息。 古罗马时代曾使用过一种“代替式密码”,把信中每个文字的字母都用字母顺序表中相隔两位后的一个字母取代,这种代替式密码直到第二次大战时还被日本海军使用。 此外,在古代还出现过一种被称为“叠痕法”的密码,使用时先把信纸折叠几下(上下及左右),然后铺平信纸,将传递的信息按顺序一个个分开,写在折

聚类分析算法解析.doc

聚类分析算法解析 一、不相似矩阵计算 1.加载数据 data(iris) str(iris) 分类分析是无指导的分类,所以删除数据中的原分类变量。 iris$Species<-NULL 2. 不相似矩阵计算 不相似矩阵计算,也就是距离矩阵计算,在R中采用dist()函数,或者cluster包中的daisy()函数。dist()函数的基本形式是 dist(x, method = "euclidean", diag = FALSE, upper = FALSE, p = 2) 其中x是数据框(数据集),而方法可以指定为欧式距离"euclidean", 最大距离"maximum", 绝对值距离"manhattan", "canberra", 二进制距离非对称"binary" 和明氏距离"minkowski"。默认是计算欧式距离,所有的属性必须是相同的类型。比如都是连续类型,或者都是二值类型。 dd<-dist(iris) str(dd) 距离矩阵可以使用as.matrix()函数转化了矩阵的形式,方便显示。Iris数据共150例样本间距离矩阵为150行列的方阵。下面显示了1~5号样本间的欧式距离。 dd<-as.matrix(dd)

二、用hclust()进行谱系聚类法(层次聚类) 1.聚类函数 R中自带的聚类函数是hclust(),为谱系聚类法。基本的函数指令是 结果对象 <- hclust(距离对象, method=方法) hclust()可以使用的类间距离计算方法包含离差法"ward",最短距离法"single",最大距离法"complete",平均距离法"average","mcquitty",中位数法 "median" 和重心法"centroid"。下面采用平均距离法聚类。 hc <- hclust(dist(iris), method="ave") 2.聚类函数的结果 聚类结果对象包含很多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使用数据分量的方法列出相应的计算结果。 str(hc) 下面列出了聚类结果对象hc包含的merge和height结果值的前6个。其行编号表示聚类过程的步骤,X1,X2表示在该步合并的两类,该编号为负代表原始的样本序号,编号为正代表新合成的类;变量height表示合并时两类类间距离。比如第1步,合并的是样本102和143,其样本间距离是0.0,合并后的类则使用该步的步数编号代表,即样本-102和-143合并为1类。再如第6行表示样本11和49合并,该两个样本的类间距离是0.1,合并后的类称为6类。 head (hc$merge,hc$height)

第三节 排序和查找

第三节排序和查找 一、教材分析 排序和查找算法是一种数据处理问题最常用的算法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查找,而且总是希望要查找的数据井然有序,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其实就是排序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查找是和排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节在编写上力求前面体现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设计了一个典型的“运动员比赛成绩管理问题”,本节在设计上,就是让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充分体现查找和排序的活动的算法分析设计过程,体验和感受相对比较简单的冒泡排序法和顺序查找法的基本思想,了解排序和查找的应用场合。在实践示例中通过与基本排序查找算法对比引入改良的算法选择排序法和二分查找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会管理程序不同模块对数组的引用,让学生了解变量的作用范围。通过课堂三个教学活动的分析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原理与解析法和穷举法相比复杂了一些,如果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也是很容易掌握的,在学习指引中有明确的描述。 在活动设计上,用到了两个“分析”和一个“实现”,旨在让学生重点关注冒泡法的分析过程和顺序查找法的分析过程,并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体会变量的作用范围和两个分析子程序的调用过程,在宏观上渗透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 1.教学活动一分析:分析比赛成绩排序算法并编写程序

3.教学活动三分析:实现运动会管理的应用程序

4.选择排序算法及示例分析: 选择排序算法是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通过下面的活动分析,旨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掌握排序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两种排序算法的使用过程及关键问题的处理过程,尤其是不同排序算法之间的排序原理的区别,决定了学生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何种排序算法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算法分析素养的提升的关键环节。 示例:寻找一个数列中最小数的方法 查询过程:采用循环和选择程序结构,按顺序逐一比较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通过交换位置或记忆位置的方式,找到最小数。 5.二分查找算法及示例分析: 二分查找算法是对顺序查找算法的改进,通过下面的活动分析,旨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查询思想。熟练掌握两种查询算法的使用过程及关键问题的处理过程,尤其是不同查询算法之间的查询分析过程的区别,决定了学生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何种查询算法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算法分析素养的提升的关键环节。 示例:在有序数列A{3,16,20,27,35,39,46,48,55,73}中查找20和71

摩斯密码以及十种常用加密方法

摩斯密码以及十种常用加密方法 ——阿尔萨斯大官人整理,来源互联网摩斯密码的历史我就不再讲了,各位可以自行百度,下面从最简单的开始:时间控制和表示方法 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元:划(—)和点(·),或分别叫嗒(Dah)和滴(Dit)或长和短。 用摩斯密码表示字母,这个也算作是一层密码的: 用摩斯密码表示数字:

用摩斯密码表示标点符号: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这些摩斯密码表示,其余的可以暂时忽略 最容易讲的栅栏密码: 手机键盘加密方式,是每个数字键上有3-4个字母,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字母,例如:ru用手机键盘表示就是:7382, 那么这里就可以知道了,手机键盘加密方式不可能用1开头,第二位数字不可能超过4,解密的时候参考此

关于手机键盘加密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拼音的方式,具体参照手机键盘来打,例如:“数字”表示出来就是:748 94。在手机键盘上面按下这几个数,就会出现:“数字”的拼音 手机键盘加密补充说明:利用重复的数字代表字母也是可以的,例如a可以用21代表,也可以用2代表,如果是数字9键上面的第四个字母Z也可以用9999来代表,就是94,这里也说明,重复的数字最小为1位,最大为4位。 电脑键盘棋盘加密,利用了电脑的棋盘方阵,但是个人不喜这种加密方式,因需要一个一个对照加密

当铺密码比较简单,用来表示只是数字的密码,利用汉字来表示数字: 电脑键盘坐标加密,如图,只是利用键盘上面的字母行和数字行来加密,下面有注释: 例:bye用电脑键盘XY表示就是: 351613

电脑键盘中也可参照手机键盘的补充加密法:Q用1代替,X可以用222来代替,详情见6楼手机键盘补充加密法。 ADFGX加密法,这种加密法事实上也是坐标加密法,只是是用字母来表示的坐标: 例如:bye用此加密法表示就是:aa xx xf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I与J是同一坐标都是gd,类似于下面一层楼的方法:

数据加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保密_ _ 实验名称:数据的加密与解密_ _ 院系(部):计科院_ _ 专业班级:计科11001班_ _ 学号: 201003647_ _ 实验日期: 2013-4-25_ _ 姓名: _刘雄 _ 报告日期: _2013-5-1 _ 报告评分:教师签字:

一. 实验名称 数据加密与解密 二.运行环境 Windows XP系统 IE浏览器 三.实验目的 熟悉加密解密的处理过程,了解基本的加密解密算法。尝试编制基本的加密解密程序。掌握信息认证技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安装运行常用的加解密软件。 2、掌握加解密软件的实际运用。 *3、编写凯撒密码实现、维吉尼亚表加密等置换和替换加解密程序。 4、掌握信息认证的方法及完整性认证。 (1)安装运行常用的加解密软件,掌握加解密软件的实际运用 任务一:通过安装运行加密解密软件(Apocalypso.exe;RSATool.exe;SWriter.exe等(参见:实验一指导))的实际运用,了解并掌握对称密码体系DES、IDEA、AES等算法,及非对称密码体制RSA等算法实施加密加密的原理及技术。 ?DES:加密解密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输入的明文为64位,密钥为56位,生成的密文为64位。 ?BlowFish:算法用来加密64Bit长度的字符串或文件和文件夹加密软件。 ?Gost(Gosudarstvennyi Standard):算法是一种由前苏联设计的类似DES算法的分组密码算法。它是一个64位分组及256位密钥的采用32轮简单迭代型加密算法. ?IDEA: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ijndael:是带有可变块长和可变密钥长度的迭代块密码(AES 算法)。块长和密钥长度可以分别指定成128、192 或256 位。 ?MISTY1:它用128位密钥对64位数据进行不确定轮回的加密。文档分为两部分:密钥产生部分和数据随机化部分。 ?Twofish:同Blowfish一样,Twofish使用分组加密机制。它使用任何长度为256比特的单个密钥,对如智能卡的微处理器和嵌入在硬件中运行的软件很有效。它允许使用者调节加密速度,密钥安装时间,和编码大小来平衡性能。 ?Cast-256:AES 算法的一种。 (同学们也可自己下载相应的加解密软件,应用并分析加解密过程) 任务二:下载带MD5验证码的软件(如:https://www.doczj.com/doc/e36977862.html,/downloads/installer/下载(MySQL):Windows (x86, 32-bit), MSI Installer 5.6.11、1.5M;MD5码: 20f788b009a7af437ff4abce8fb3a7d1),使用MD5Verify工具对刚下载的软件生成信息摘要,并与原来的MD5码比较以确定所下载软件的完整性。或用两款不同的MD5软件对同一文件提取信息摘要,而后比较是否一致,由此可进行文件的完整性认证。

关于数据加密的重要性及各种方法的区别

关于数据加密的重要性及各种方法的区别 文件加密的重要性: 有些同学以为,自己既不是影视明星,又不是恐怖分子,不需要采用文件加密之类的工具,那就大错特错啦。俺大致介绍一下,文件加密的用武之地。 1、防范失窃 这年头,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越来越流行,而这类便捷的移动设备,也增加了丢失的概率。一旦你的移动设备丢失,存储在上面的个人敏感信息就有暴露的风险。比如用浏览器保存的登录口令、邮件客户端存储的私人邮件、等等。如果你的敏感信息是加密的,失窃后的风险就大大降低。 2、保存个人隐私 很多人的家用电脑,都是几个家庭成员共用的。你可能会有一些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希望被其他家庭成员看到。比如你上网下载的毛片、艳照、等,多半不希望被你父母或子女看到。这时候,文件加密就可以防止你的隐私外泄。 3、加密备份数据 很多同学把电脑中的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上。有些同学觉得放家里的移动硬盘还不保险。正好近2年,"云"的概念炒得很热。所以,那些忧患意识很强的同学,就开始考虑用"云存储"(俗称网盘)来做异地备份。 一旦你把数据备份到"云端",就得考虑加密问题了。假如你用的是国内公司提供的网盘,那你一定得小心。如果你把数据备份到国外的网盘,也未必安全。这不,连大名鼎鼎的Dropbox,最近都曝出数据安全的丑闻。 加密的方法:、 使用压缩软件 发现很多人(尤其是菜鸟用户),首先想到的加密方式,就是把敏感文件用压缩工具(比如WinRAR,7zip、等)压缩一下,并设置一个口令。 优点: 1)、不需要额外安装软件 压缩软件几乎是装机必备的软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多半不需要额外安装其它软件。 2)、便于备份 可以把压缩文件copy到任何地方,只要知道口令就能打开。 缺点: 1)、加密强度没保证 压缩软件的强项是压缩,而不是加密。有些压缩软件,本身的加密强度不够,还有些压

大数据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研究综述笔记

大数据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远程教育杂志 大数据概念界定 国际数据公司(IDC)认为,大数据是符合4V特征的数据集,即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 )、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 )、多样的数据类型( Variety )、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5。而《报告》则引用了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2011年对大数据的定义,认为大数据是指数据量极大,以至于无法使用常规数据软件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样和数据产生速度快三大特征。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大数据泛指所有来源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人类的行为数据,它具有层级性、时序性和情境性的特征;而狭义的教育大数据是指学习者行为数据,它主要来源于学生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等〕 教育数据挖掘 教育数据挖掘: 1.预测(Prediction)——觉知预料中的事实的可能性。例如,要具备知道一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尽管事实上有能力但却有意回答错误的能力。 2.聚类(Clustering)——发现自然集中起来的数据点。这对于把有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分在一组很有用。 3.相关性挖掘(Relationship Mining)——发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解码以便今后使用它们。这对探知学生在寻求帮助后是否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靠性很有帮助。 4.升华人的判断(Distillation for human judgment)——建立可视的机器学

习的模式。 5.用模式进行发现(Discovery with models)——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发出的模式进行“元学习”(meta-study)。 学习分析 学习分析是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广义教育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已知模型和方法去解释影响学习者学习重大问题"评估学习者学习行为"并为学习者提供人为的适应性反馈。例如,教师和学校根据学习分析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对有学习失败风险的学生进行干预等。学习分析一般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表示和应用服务五个环节。 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组成及运行流程 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典型应用 1.学习者知识建模 采集学习者与在线学习系统的交互数据(正确率、花费时间、请求帮助的数量和性质、错误应答的重复率),这些存在于课程、学习单元或者知识点层面,Onsophic公司的在线学习平台就是通过收集平台学习者的详细数据,建立学习知识模型,由此提供反馈和建议。2.学习者行为建模

几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Experiment Guide Encryption Algorithm Lecture Code: 011184 Experiment Title:加密算法 KeyWords:MD5, PGP, RSA Lecturer:Dong Wang Time:Week 04 Location:Training Building 401 Teaching Audience:09Net1&2 October 10, 2011

实验目的: 1,通过对MD5加密和破解工具的使用,掌握MD5算法的作用并了解其安全性; 2,通过对PGP加密系统的使用,掌握PGP加密算法的作用并了解其安全性; 3,对比MD5和PGP两种加密算法,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并总结对比方法。 实验环境: 2k3一台,XP一台,确保相互ping通; 实验工具:MD5V erify, MD5Crack, RSA-Tools,PGP8.1 MD5加密算法介绍 当前广泛存在有两种加密方式,单向加密和双向加密。双向加密是加密算法中最常用的,它将明文数据加密为密文数据,可以使用一定的算法将密文解密为明文。双向加密适合于隐秘通讯,比如,我们在网上购物的时候,需要向网站提交信用卡密码,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数据直接在网上明文传送,因为这样很可能被别的用户“偷听”,我们希望我们的信用卡密码是通过加密以后,再在网络传送,这样,网站接受到我们的数据以后,通过解密算法就可以得到准确的信用卡账号。 单向加密刚好相反,只能对数据进行加密,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对加密以后的数据进行解密。这有什么用处?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就是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加密,当用户创建一个新的账号或者密码,他的信息不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而是经过一次加密以后再保存,这样,即使这些信息被泄露,也不能立即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 MD5就是采用单向加密的加密算法,对于MD5而言,有两个特性是很重要的,第一是任意两段明文数据,加密以后的密文不能是相同的;第二是任意一段明文数据,经过加密以后,其结果必须永远是不变的。前者的意思是不可能有任意两段明文加密以后得到相同的密文,后者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加密特定的数据,得到的密文一定是相同的。不可恢复性是MD5算法的最大特点。 实验步骤- MD5加密与破解: 1,运行MD5Verify.exe,输入加密内容‘姓名(英字)’,生成MD5密文;

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1、常见的几种加密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RC4: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DES 快;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SA:由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DSS(数字签名标准);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目前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Rijndael 算法; 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其它算法,如ElGamal钥、Deffie-Hellman、新型椭圆曲线算法ECC等。 2、公钥和私钥: 私钥加密又称为对称加密,因为同一密钥既用于加密又用于解密。私钥加密算法非常快(与公钥算法相比),特别适用于对较大的数据流执行加密转换。 公钥加密使用一个必须对未经授权的用户保密的私钥和一个可以对任何人公开的公钥。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私钥解密,而用私钥签名的数据只能用公钥验证。公钥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该密钥用于加密要发送到私钥持有者的数据。两个密钥对于通信会话都是唯一的。公钥加密算法也称为不对称算法,原因是需要用一个密钥加密数据而需要用另一个密钥来解密数据。

聚类算法学习笔记

聚类的定义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子集的过程,并使得同一集合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集合中的数据对象则是不相同的,相似或不相似的度量是基于数据对象描述属性的聚类值来确定的,通常就是利用各个聚类间的距离来进行描述的。聚类分析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最大程度地实现类中对象相似度最大,类间对象相似度最小。 聚类与分类不同,在分类模型中,存在样本数据,这些数据的类标号是已知的,分类的目的是从训练样本集中提取出分类的规则,用于对其他标号未知的对象进行类标识。在聚类中,预先不知道目标数据的有关类的信息,需要以某种度量为标准将所有的数据对象划分到各个簇中。因此,聚类分析又称为无监督的学习。 聚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数据准备:包括特征标准化和降维。 (2)特征选择、提出:从最初的特征中选择是有效的特征,并将其存储于向量中。 (3)特征提取:通过对所选择的特征进行转换,形成新的突出特征。 (4)聚类(或分组):首先选择合适特征类型的某种距离函数(或构造新的距离函数)进行接近程度的度量,然后执行聚类或分组。 聚类结果评估:指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有3种:外部有效性评估、内部有效性评估和相关性测试评估。 聚类算法的要求 (1)可扩展性。许多聚类算法在小数据集(少于200个数据对象)时可以工作很好;但一个大数据库可能会包含数以百万的对象。利用采样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能得到一个有偏差的结果,这时就需要可扩展的聚类分析算法。 (2)处理不同类型属性的能力。许多算法是针对基于区间的数值属性而设计的。但是有些应用需要对实类型数据。如:二值类型、符号类型、顺序类型,或这些数据类型的组合。 (3)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许多聚类算法是根据欧氏距离和Manhattan距离来进行聚类的。基于这类距离的聚类方法一般只能发现具有类似大小和密度的

ASE128加密算法

ASE128加密算法 介绍: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通常称为“密文”,使其只能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本来内容,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达到保护数据不被非法人窃取、阅读的目的。该过程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编码信息转化为其原来数据的过程。 技术分类 加密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通常称之为“Session Key ”这种加密技术现在被广泛采用,如美国政府所采用的DES加密标准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式”加密法,它的Session Key长度为56bits。 非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个密钥,通常有两个密钥,称为“公钥”和“私钥”,它们两个必需配对使用,否则不能打开加密文件。这里的“公钥”是指可以对外公布的,“私钥”则不能,只能由持有人一个人知道。它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因为对称式的加密方法如果是在网络上传输加密文件就很难把密钥告诉对方,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有可能被别窃听到。而非对称式的加密方法有两个密钥,且其中的“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也就不怕别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时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即可以,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 加密算法 一个加密系统S可以用数学符号描述如下: S={P, C, K, E, D} 其中 P——明文空间,表示全体可能出现的明文集合, C——密文空间,表示全体可能出现的密文集合, K——密钥空间,密钥是加密算法中的可变参数, E——加密算法,由一些公式、法则或程序构成, D——解密算法,它是E的逆。

当给定密钥kÎK时,各符号之间有如下关系: 常见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对称算法,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的对称算法,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RC4:对称算法,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DES 快; 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统计学作业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 采用欧式距离,分别运用类平均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类。 1、类平均法 * * * * * * * * * * * * *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 * * * * * *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甘肃 28 -+ 宁夏 30 -+ 青海 29 -+-+ 河南 16 -+ | 新疆 31 -+ +-+ 黑龙江 8 -+ | | 陕西 4 -+-+ +-+ 内蒙古 5 -+ | | 陕西 27 -----+ +-+ 山东 15 ---+-+ | | 湖南 18 ---+ | | | 河北 3 -+-+ +-+ | 吉林 7 -+ +-+ | 湖北 17 ---+ | +---+ 四川 23 -+-+ | | | 云南 25 -+ +-+ | | 辽宁 6 ---+ | +-----+ 江西 14 -+-+ | | | 贵州 24 -+ +-----+ | | 安徽 12 ---+ | | 广西 20 -------+-----+ +-----------------------------+ 海南 21 -------+ | | 江苏 10 -+-------+ | | 重庆 22 -+ +---+ | | 天津 2 ---------+ +---+ | | 福建 13 -------------+ +-+ | 西藏 26 -----------------+ | 北京 1 ---------+ | 上海 9 ---------+---+ | 浙江 11 ---------+ +-----------------------------------+ 广东 19 -------------+

《机器学习》的总结与心得_深圳光环大数据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e36977862.html, 《机器学习》的总结与心得_深圳光环大数据培训 这段时间利用下班晚上和周末在家的时间把《机器学习》看了一遍,总的来说,除了前两章是基础,其余章节都是介绍模型方法,应用场景、理论推导、优化过程、算法等,每章都可独立阅读而不受其他章节影响。 如果只是每一章都看完,顶多就是了解了一种方法,相互之间是割裂的,这样当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仍然无法思路完整的求解,因而有必要在阅读时就要有意识甚至刻意的建立起知识架构。实际上,所谓的机器学习,是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给定的数据中产生模型的算法,也就是说脱离了实际问题谈机器学习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本书的章节内容,加上自己在读书、工作中的一些理解,简单总结一下基于机器学习的一般性问题解决方法。 前面提到,脱离实际问题谈机器学习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在给定数据集(所谓大数据)和具体问题的前提下,一般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数据抽象 将数据集和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以恰当的数学符号表示。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方便表述和求解问题,而且也更加直观。 2、设定性能度量指标 机器学习是产生模型的算法,一般来说模型都有误差。如果模型学的太好,把训练样本自身的一些特点当成所有潜在样本具有的一般性质,这种情况称为过拟合,这样的模型在面对新样本时就会出现较大误差,专业表述就是导致模型的泛化性能下降。

https://www.doczj.com/doc/e36977862.html, 与之相对的是欠拟合,模型对样本的一般性质都没学好,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好解决,扩充数据集或者调整模型皆可。 而一般来说无论是机器学习还是现在很火的深度学习,面对的主要问题都是过拟合。那么为了保证模型的泛化能力足够强,必须要有衡量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价标准,也就是性能度量的设定。 很显然不同的性能度量会导致不同的评判结果,好的性能度量能够直观的显示模型的好坏,同时也能看到不同模型,或者模型的不同参数下对解决问题的程度好坏。 进一步,有的问题可以直接基于设定的性能度量直接做最优化,得出该问题的一般求解模型。 比如回归任务最常用的性能度量就是均方误差,目标就是让均方误差最小,这就直接转化成了一个最优化问题。 其他一些常用的有错误率与精度、查准查全率、ROC与AOC等。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仅仅设定好性能度量是不够的,不同模型或者不同参数下得到的性能度量结果一般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不能简单的比较结果,而应该基于统计假设检验来做效果判定。也就是说通过比较检验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判断,如果观察到A比B好,在统计意义上A的泛化性能是否优于B,以及这个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3、数据预处理 之所以要做数据预处理,是因为提供的数据集往往很少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聚类分析法总结

聚类分析法 先用一个例子引出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法的概念 聚类分析又叫群分析、点群分析或者簇分析,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并根据研究对象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多元分析技术,它将样本或变量按照亲疏的程度,把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中的个体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同类之间的个体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描述亲属程度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样本或变量看出那个p维向量,样本点看成P 维空间的一个点,定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另一种是用样本间的相似系数来描述其亲疏程度。有了距离和相似系数就可定量地对样本进行分组,根据分类函数将差异最小的归为一组,组与组之间再按分类函数进一步归类,直到所有样本归为一类为止。 聚类分析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分为Q型和R型两类,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分类处理,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分类处理。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位置类别的样本或变量,依据相应的定义把它们分为若干类,分类过程是一个逐步减少类别的过程,在每一个聚类层次,必须满足“类内差异小,类间差异大”原则,直至归为一类。评价聚类效果的指标一般是方差,距离小的样品所组成的类方差较小。 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逐步聚类法)、有序样本聚类法、图论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 二、对聚类分析法的评价 聚类分析也是一种分类技术。与多元分析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较为粗糙,理论上还不完善,但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与回归分析、判别分析一起被称为多元分析的三大方法。 聚类的目的: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各观察个体或变量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距离或相关系数)。根据某种准则(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使同一类内的

C常用经典算法及其实现

常用算法经典代码(C++版) 一、快速排序 void qsort(int x,int y) //待排序的数据存放在a[1]..a[n]数组中 {int h=x,r=y; int m=a[(x+y)>>1]; //取中间的那个位置的值 while(hm) r--; //比中间那个位置的值大,循环直到找一个比中间那个值小的if(h<=r) {int temp=a[h];//如果此时h<=r,交换a[h]和a[r] a[h]=a[r]; a[r]=temp; h++;r--; //这两句必不可少哦 } } if(r>x) qsort(x,r);//注意此处,尾指针跑到前半部分了 if(h

{for(int i=1;i=1;j--) //相邻的两两比较 if(a[j]>a; tong[a]++;}//相应的桶号计数器加1 for(int i=1;i<=cmax;i++) {if(tong[i]>0) //当桶中装的树大于0,说明i出现过tong[i]次,否则没出现过i while (tong[i]!=0) {tong[i]--; cout<

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数据加密技术

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密/解密算法和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某种加密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通常称为“密文”。密文只能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原来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途径保护数据不被窃取。数据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 数据加密技术可分成三类: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不可逆加密。注意:没有谁取代谁,三种数据加密技术都有其适用的领域。 1、 对称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解密的图示 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DES (数据加密标准)、3DES (三重DES )、RC-5、IDEA (国际数据加密算法) 2、 非对称加密技术 与对称加密技术不同,非对称加密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公用密钥(公钥)和私有密钥(私钥)。 公钥可以对外公布,私钥只能由持有人知道。正是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加密技术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 非对称加密的体制模型 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机密信息交换的过程是:B 方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用密钥向其他方公开;得到该公用密钥的A 方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B 方;B 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私有密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B 方只能用其私有密钥解密由其公用密钥加密后的信息。同理,为了交换信息,A 方也可产生一对密钥并将公用密钥告知B 方。 常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RSA 公钥加密算法、Elgamal 、ECC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3、 不可逆加密技术 不可逆加密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解密,只有同样的输入数据经过同样的不可逆算法才能得到同样的加密数据。 【例题】下列选项中,防范网络监听最有效的是( ) A 、安装防火墙 B 、采用无线网络传输 C 、数据加密 D 、漏洞扫描 【例题解析】当信息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网络监听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将所使用的网络端口设置成监听模式,便可以源源不断地截获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但反过来,查找是否有网络监听却很难,因为运行网络监听程序的主机只是被动地接收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并不主动与其它主机交换信息,也没有修改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而对于加密后的信息,即使网络监听获取了该密文,因为缺少密钥或原本就是不可逆加密,也很难将其解密成明文。A 项不对,防火墙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监听网络,本身就是监听者。答案:C 【拓展】无线路由器主要提供了三种无线安全类型:WPA-PSK/ WPA2-PSK ,WPA/WPA2,WEP WPA-PSK/ WPA2-PSK 适合普通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安全性高,设置简单,基于共享密钥的WPA 模式,提供的加密算法有AES 、TKIP 两种,而PSK 密码一般用ASCII 字符。WPA/WPA2适合大型企业,因为需要架设一台专用认证服务器,代价高,维护复杂。WEP 安全性是三者中最低的。 明文输入 明文输出 共享密钥 明文输入 明文输出

启发式搜索A星算法

启发式搜索——初识A*算法

A*在游戏中有它很典型的用法,是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代表。 A*算法在人工智能中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搜索算法,为了说清楚A*算法,先说说何谓启发式算法。 一、何谓启发式搜索算法 在说它之前先提提状态空间搜索。状态空间搜索,如果按专业点的说法,就是将问题求解过程表现为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寻找这个路径的过程。通俗点说,就是在解一个问题时,找到一个解题的过程,应用这个过程可以从求解的开始得到问题的结果。由于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分支有很多,主要是求解过程中求解条件的不确定性、不完备性造成的,使得求解的路径很多,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图,我们说这个图就是状态空间。问题的求解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图中找到一条路径可以从开始到结果。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状态空间搜索。常用的状态空间搜索有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广度优先是从初始状态一层一层向下找,直到找到目标为止。

深度优先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查找完一个分支,再查找另一个分支,直至找到目标为止。这两种算法在数据结构书中都有描述,可以参看这些书得到更详细的解释。 前面说的广度和深度优先搜索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他们都是在一个给定的状态空间中穷举。这在状态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是很合适的算法,可是当状态空间十分大,且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就不可取了。他们的效率实在太低,甚至不可完成。在这里就要用到启发式搜索了。 启发式搜索就是在状态空间中搜索时,对每一个搜索的位置进行评估,得到最好的位置,再从这个位置进行搜索直至找到目标。这样可以省略大量无谓的搜索路径,提高了效率。在启发式搜索中,对位置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了不同的估价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我们先看看估价是如何表示的。 启发中的估价是用估价函数表示的,如: f(n) = g(n) + h(n) 其中f(n)是节点n的估价函数,g(n)是在状态空间中从初始节点到n节点的实际代价,h(n)是从n节点到目标节点最佳路径的估计代价。在这里主要是h(n)体现了搜索的启发信息,因为g(n)是已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