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2.09.01 主备人:刘跃山

一.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掌握证明的分析方法和过程的书写方法;

二.基础学习

1.自学复习材料,你一定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只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简称“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________(简称“_________”)

5.自学课本第6页第3行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证明,回答以下问题.

(1)文字性命题证题步骤:首先,______,再写________,最后,________

(2)除了作顶角平分线外,是否还可以作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来证明?请尝试完成证明.

6.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并完成证明.

7.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求证:AB=AC.

三.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

2.展示成果

四.析疑解难

1.针对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同时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2.让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解析.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平行;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D.等腰三有形的一边不可能是另一边的两倍.

2.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平分线分别垂直于各角所对的边,那么这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另外两个角为.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为.

5.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B、AC上,且DE∥BC.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6.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如果结论成立,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课外学习

1.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数学下册1.1.4 等腰三角形(4)导学案北师大版

1.1.4 等腰三角形(4) 本课时学习要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本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严谨性协调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本课时学习安排: 课前准备: 1、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 2、利用刻度尺两测量一下含300角的三角板的斜边和较短的直角边,与同伴比较结果,交 流其关系。 课中学习: 活动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都是等边三角形。 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定理2:有一个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1、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的一点,DE⊥AB于点E,ED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CD=CF,且∠F=3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活动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全等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已知: 求证: 例2、已知:如图,△ABC中,BC⊥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

求AB的长。 课后巩固: ☆1、如图,在Rt△ABC中,∠ACB=900, ∠A =300, CD⊥AB,BD=1,则AB= 。 ☆2、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 ☆☆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 且CD=BE,则∠AFD= . ☆☆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 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 ☆☆☆5、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求OM的长。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 △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探究过程,并掌握该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类似相似多边形,我们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请用几何语言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 活动二: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内在联系? 活动三:你知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把它写出来。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简便的方法。 活动四: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与BC 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式吗? B ’ C ’

活动五 (1)两条直线l 1 , l 2 被三条平行线l 3 , l 4, l 5所截, 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 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猜想 成立吗? 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 (2)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例式吗?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两条直线被一组________所截,所得的________ 线段成比例。 请用几何语言写出定理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L 5 L 3 L 4 A D E F H B L 2 EF DE BC AB L 1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 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 练习: 如图,在△ABC 中,DE ∥BC ,AC=4 ,AB=3,EC=1. 求AD 和BD. 活动六: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 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四、达标测评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活动七: 活动八: 活动: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 经过探究推理得出菱形的几种判定方法。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重点:掌握并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 3.想一想:由菱形定义可知判定菱形的一种方法: 。 符号语言∵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过来,四条边都相等是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用菱形的定义证明)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1:四边的四边形 ...是菱形. 探究2.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于是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已知:ABCD,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求证:ABCD是菱形. 符号语言∵ ∴ 判定方法2: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三、应用新知、大胆展示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线段BD垂直平分AC,且相交于点O,∠1=∠2.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AC=8,DB=6.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四、归纳整理、自我反思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五、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1、用两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5、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 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 了一个菱形。理由是. 6、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AC,与AB相交于点E,DF∥AB,与AC相交于点F,试说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BF都是矩形,AB=BF,AD、BE相交于M,BC、DF交于N,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18.2.2 菱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名校学案--集体备课】

18.2.2 菱形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用菱形的定义,我们容易得到,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能从研究菱形性质的逆命题正确性中得到菱形的判定. (2)能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判定的推导与归纳. 难点:菱形的判定的正确运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自己写出菱形性质的逆命题,验证它们的正确性,并相互交流. (4)自学参考提纲: ①由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运用定义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③运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时,可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 ④要证明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只需先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⑤判断: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在完成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完成自学提纲时遇到的偏差和困难之处.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在菱形判定的证明步骤不当或思路不清之处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相互研讨疑难之处. 4.强化 (1)菱形的判定方法: ①按定义判定. ②按对角线判定.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57例4以下至P58练习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写出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再作图思考如何证明逆命题的正确性. (4)自学参考提纲: ①“菱形的四条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为菱形. 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若按定义证: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是菱形,要证它是平行四边形,需找两对对角相 等.因此可连接对角线.再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到角相等.请按上述分析填空尝试证明; b.若按对角线来判定,则需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对角线垂直,这就只需证它的一组邻边 相等,就可得它是菱形.证一组对边平行就可通过连接一组对角线,运用一组内错角相等证得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然后再证对角线垂直.尝试分析填空写出证明过程.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12和65,则它是菱形吗?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解: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有AD=9,BD=65,AC=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知 11 6,35 22 AO AC DO BD ====,则在△AOD中,AO2+DO2=AD2,∴△AOD为直 角三角形,∴AO⊥OD也即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其面积为1 126536 5. 2 ??= ③完成P58练习题第1(1)题和第3题. 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导学案

A B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重点、难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合理添加辅助线. 【知识准备】 1、两直线平行, 相等或 相等或 互补。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相等。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新知预习】 1.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 角相等.(简称“ ”) ②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简称“ ”) ③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 2、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呢(不妨动手试一试)? 【导学过程】 活动一: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求证:∠B=∠C

你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从上面的证明过程中,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思考:文字命题的几何证明一般步骤是:① ;② ;③ 。) 活动三: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小结与归纳: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且AD∥BC . 求证:AB =AC 2.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BC,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 A B C D E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上信中学 陈道锋 18.2.2 菱 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1.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2.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重点:经历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会用这些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一、知识回顾 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性质有哪些? 2.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菱形的第一个判定方法是什么?用数学语言如何表示? 有一组邻边_____的______________是菱形. 数学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AD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想一想 前面我们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转动木条,这个平行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对角线互相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 ⊥BD. 求证:□ABCD 是菱形.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配套PPT 讲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4)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5-10)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____OC. 又∵AC⊥BD, ∴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BA______BC. ∴四边形ABCD是________. 要点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_______的____________ 是菱形. 几何语言描述:∵在□ABCD中,AC⊥BD, ∴□ABCD是菱形. 典例精析 例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针对训练 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若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则这个条件可以是 () 教学备注 配套PPT讲授 3.探究点2新知 讲授 (见幻灯片 11-20)

等腰三角形专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第1页,共1页 E D C A B F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复习导学案 一、等腰三角形基本知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 ,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平分线、 和 互相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有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为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 ,三个内角 且每个内角都为 °。 二、知识应用 (一)分类思想解等腰三角形。 1.按角的分类:(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其他的两个内角度数分别为 。 2.按边的分类: (1)若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4cm 和5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 __. (2)若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cm 和8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 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上的高等于这边的一半,则它的顶角为 °.(画图示意求解) (二)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的转化 4.如图,△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5. 如图,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__________. 6. 如图12,已知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DE ∥AB ,DF ∥AC 求证:△DEF 的周长为BC ; (三)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平行线与直角三角形的转化 7. 如图,∠AOB= ,OC 平分∠AOB ,C 为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C 作CD ⊥OC ,垂足为C ,交OB 于点D ,CE ∥OA 交OB 于点E . (1) 判断△CE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 若OC=3,求CD 的长. (四)两个边长不相等的正三角形组合 8.如图,△OAB 与△OCD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BD 相交于点E . (1)求证:①△OAC ≌△OBD , ②∠AEB =60; (2)连结OE ,OE 是否平分∠AED ?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O O B A C D 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课 型:新 授 主 备:张香玲 审 核:张 峰 时 间:2013.2 班 级: 姓 名: 【教学目标】 (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2)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3)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一.学前测评: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 .合作探究: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A=∠A′, ∠B =∠B ′, ∠C =∠C ′, 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 ′B ′C ′, 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温馨提示』:(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3)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 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 (2) 问题,AB ︰AC=DE ︰( ),BC ︰AC=( )︰DF .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___ _____。 『温馨提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3) 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_______ 小结巩固: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菱形的对边 。 菱形的四边 。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对角线 。 菱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 菱形的面积= ; 二、新知学习 根据菱形的定义得到:有一组 相等的的 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反之,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如果是,如何进行证明呢?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于O 点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证明: 菱形的判定定理: 的 四边形是 。 探究2:思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反之,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如果是,如何进行证明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CD=DA,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菱形的定理: 的 是 菱形 。 三、探究3:菱形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 例1已知:如右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5,OA=2,OB=1. 求证: □ABCD 是菱形. A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B=BD,DE∥AC,CE ∥BD. 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4、如图,在Rt△ABC中,∠B=90°,E是AC的中点,AC=2A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作AF∥BC,连接DE并延长交AF于点F,连接FC. 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5、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证明相关问题 (2)辅助以尺规作图手段作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自主学习】 通过预习,思考51页内容后,你有哪些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这一结论?小组交流,互相探讨。 阅读例2,注意在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关键就是找这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或两角相等。 学习例3的内容,边看边操作,体会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合作探究】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__简写成 “______” 2、已知△ABC中,∠B=∠C,求证:AB=AC 3、已知△ABC和BC上的高AD,BC=4cm,AD=3cm,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能力检测】 4、 如左下图,∠A= 36 , ∠C= 72 ∠DBC= 360 .分别计算∠BDC、∠ABD 的度数, 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D C B A 5、 如图(上右),AC 和BD 相交于O ,且AB∥DC,OA=OB, 求证: OC=OD. O D C B A 【拓展延伸】 6.已知:如图,OA 平分BAC ∠,12=∠∠.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7.如图,BF =C D ,FE =DE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 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 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要再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依据是什么?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所以只要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即可. (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 【问题牵引】 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问: 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周围的四边形变成菱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学生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 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 求证:□ABCD 是菱形。 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 ,由∠AOB=∠AOD=90o及AO=AO ,得ΔAOB ≌ΔAOD ,可得到AB=AD (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 ,最后证得□ABCD 是菱形。 【归纳定理】 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判定定理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活动3、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3 如图,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 于点O ,且AB=5,AO=4,BO=3,求证:□ABCD 是菱形。 思路点拨: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构 成了△ABO 是一个三角形,?而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OB=90°,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可利用菱形第二个判定方法证得。 活动4、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操作探究】过程: 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 ,连接BC 、CD ,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提问: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O D C B A

相似三角形判定导学案(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课前延伸】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字母表市即可)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测量,了解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会灵活选取条件,证明两三角形相似。 3、会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简练地写出证明过程。 【课内探究】 实验与探究: 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角分别为60°,45°,75°。 ①同桌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②同桌画的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换另三个角试试? 小组总结: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 小组讨论:两三角形相似一定要三个角相等吗?将你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知识应用一: 例: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成比例的线段。 知识应用二: 例:在阳光下,为了测量学校水塔的高度,小亮走进水塔的影子里,使自己的影子刚好被水塔的影子遮住,已知小亮的身高BC=1.6米,此时,他的影子的长AC=1米,他距水塔底部E处11.5米,水塔的顶部为点D,你能由此算出水塔的高度DE 吗? 小组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解答,你们发现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 练习: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2.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课堂小结】 小组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初中数学_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 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2.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学习重点: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2.性质定理的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判定: 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学习难点: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见微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等腰三角形重难点讲解.mp4 学法指导: 1.准备七上、七下、八上课本,遇到相关的旧知识遗忘时及时翻书查找整理. 2.认真仔细阅读课本P2-6到想一想上面部分,P7.1.2.4题的内容,P8-10到问题解决,标记出新的知识点,记出不懂的问题. 3.在折纸过程中思考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一题多证,优化思路.

4.学会用符号语言表达定理,并应用其进行相关题目的证明. 学习准备: 一、8条基本事实 1.两点确定 . 2.两点之间最短. 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 4.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5.过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7.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8.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ABC和?DEF中在?ABC和?DEF中 ∴?ABC≌?DEF() ∴?ABC≌?DEF() 在?ABC和?DEF中在?BCE和?DCF中 ∵AB=DE ∵∠A=∠D BC=EF ∠B=∠E AC=DF BC=EF ∴?ABC≌?DEF(SSS) ∴?ABC≌?DEF(AAS)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菱形的判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称性: 二、设问导读: 探究一:如图,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二: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探究,容易得到: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上述结论: 探究三:李芳同学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 请你画一画。 通过探究,容易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上述结论: 例1. 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 5 ,AC=8,DB=6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三、自主检测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一条对角线垂直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 (2011福建省三明市,14,4分)如图,?ABCD中,对角形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BCD成为菱形.你添加的条件是(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3. (2011?贵港)如图所示,将两张等宽的长方形纸条交叉叠放,重叠部分是一个四边形ABCD,若AD=6cm,∠ABC=6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 四.巩固提高: 1.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Q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19.2菱形19.2.2菱形的判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9.2.2 菱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 2.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3.在观察、探究中,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 【重点】菱形的判定。 【难点】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P113-P117,初步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2、通过预习能够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能拓展和尝试总结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 ①研究判定菱形的方法一. (1)画图: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 、AD ,然后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得两弧的交点C.连接BC 、CD ,得到的四边形ABCD. (2)画出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 (3)得到判定菱形的又一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 学 案 装 订 线

②研究判定菱形的方法二. (1)用一长一短的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套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2)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3)得出判定菱形的又一方法:. (4)写出已知、求证,进行证明. 二、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菱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例1已知: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一、新课学习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与△A′B′C′中, 如果∠A=∠A′, ∠B=∠B′, ∠C=∠C′,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 ' ' = ' ' .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 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 A C CA C B BC B A AB ' ' = ' ' = ' ' . 2、(1)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1 , l2,再画三条与l1 , l2相交的平行线l3 , l4,l5.分别量度l3 , l4, 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 ,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 画一画,量一量: (2) 问题,AB︰AC=DE︰(),BC︰AC=()︰DF.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3)归纳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___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3、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 ∠B=∠B’. 求证:△ABC∽△A’B’C’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圆规、直尺等。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菱形”是继“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等知识指明了方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学好四边形的内容,尤其是特殊的四边形,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也趋于成熟,而且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有关知识,以及菱形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标标准,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验、猜想、推理意识,并依据菱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判定方法而展开的,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为突出重点,我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设计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1331等腰三角形 【目标导航】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预习引领】 1. r库严户,库二*巻剧肉上」EC需F也特宜?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4.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5.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要点梳理】 1.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边对等角); 性质2 互相重合. 3.如图,在△ ABC 中,AB=AC,点D 在AC 上,

BD=BC=AD .求:△ ABC 各角的度数. 【课堂操练】 、填空题 1.在△ ABC 中, AB=AC . 若/ A=50°,则/ B=°, / C=°; 若/ B =45 ° 则/ A = ° / C=°; 若/ C =60 ° 则/ A = ° / B=° ; 若/ A =/B ,则/ A = ° / C=°.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它的底角是.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 cm , —边长是6 cm ,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 4.在△ ABC 中,AB=AC , 若 AD 平分/ BAC ,贝U ADBC , BDCD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如图,在△ ABC 中,/ C=9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点D ,垂足为E , / CAD=2/ B ,则/ B=° 9?如图所示,在^ ABC 中,AD 丄BC 于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 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添加是.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 2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 .这个等腰三角 形的边长是. 7.如图,在△ ABC 中,AC=BC , BD 是/ ABC 的平分线,且 BD = DC ,则/ C 8题) 的度数(第 7题) B

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相似是解决数学中图形问题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 1.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2.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探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ac b c b b a =?=2 3、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 ;(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 (3)周长之比等于 ; (4)面积之比等于 . 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二、练习: (一)、自我训练 训练1:判断 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1∶2。(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0°、70°,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70°,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 训练2:填空 1.如果3=a ,12=c ,则a 与c 的比例中项是 . 2.已知, 542c b a ==,则=-+-+b c a b c a 22 .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D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