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统计课程标准

应用统计课程标准

应用统计课程标准
应用统计课程标准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统计》课程标准

二、课程主要任务描述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统一。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基于工作过程的统计课程开发,遵循“工作过程分析——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实施”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学生在完成典型的统计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三、课程学习目标描述

本课程将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及任务有各个独立的能力点、知识技能点,通过统计工作过程分析,掌握其各阶段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该任工作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把典型的统计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具体的讲有:完成统计设

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职业能力

四、课程能力标准要求

基于统计工作过程本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统计工作过程的四大模块内容及职业能力标准如下:

(一)理论知识要求(见表1)

(二)实践技能要求(见表1)

(三)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基础。

2、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用及计算机操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统计诚信道德。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客户的意识。

五、课程主要内容

六、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

2、课程成绩评价办法

(1)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由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等几个方面构成,在整个课程成绩认定中这几部分所占的分值分别是20%、40%、40%,这种考核形式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鉴定和能力鉴定相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配置

1、教材:《统计学基础》主编赵海荣李青阳,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参考资料:

(1)《基础统计习资源库》赵海荣李青阳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基础统计与应用》陈宏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年5月

https://www.doczj.com/doc/e0401527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04015271.html,/infopub25/

https://www.doczj.com/doc/e04015271.html,/

统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课程代码:学时:40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等课程 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40%+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讨论、平时小测验和到课考勤等)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营销策划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 统计学是营销与策划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确定的。 3.课程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 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利用统计基础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熟练地利用数据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预测。 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统计的基本指标和基本指标体系。 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素质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课程标准(统计学基础)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统计学基础》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统计学原理 编制单位:经济管理系 ` 编制日期:2014年12月19日

经管系制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须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课程设计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 从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出发,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法、实训法、演示法、顶岗综合培训等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达到“做中教”,“做中学”的效果。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64课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应该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

作好准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操作流程; 2)掌握常用的科学统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 3)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及处理的方法及操作流程; 2、知识目标: < 1)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及作业过程; 2)理解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实质; 3)掌握统计数据采集(野外采集、室内采集)的方法及流程; 4)了解统计数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3、素质目标: 1)注意培养严谨求实、勤奋动手实践的学风; 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 1.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项目: 项目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采集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统计描述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须必要的事实依据。统计描述也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它通过对分散无序的原始资料的理事归纳,运用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得到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露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达到认识的目的。 通过完成项目一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了解统计数据的搜集的来源、搜集的方案、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掌握统计数据的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1.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 ,使学生 基础。 1.3 立足 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在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培养效率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的求学态度;具有善于和同学、老师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并能具有应用能力、再学习的能力、创新能

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2.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在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作业。 ●理解统计指标与指数的关系和意义。 ●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原理。 ●掌握统计预测的一般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市场、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熟悉把握对企业的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首先

过程中, 提高学生 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或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用案例可以不一样),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建议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应将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案例模仿、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项目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101334 课程名称:统计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它是国际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统计学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和变动规律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统计学基础 总学时数:80学时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2、统计学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 统计学基础在我院的课程定位是职业能力课,会计电算化、物流、统计、市场营销等专业都将统计学基础作为必修课开设,随着人们对对口升学、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统计师职称考试的重视,统计学基础知识更显重要,统计学基础对于学生就业、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基础需要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知识为基础,熟练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在知识体系上,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它是后续的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定量分析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

(完整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由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它是研究随机现象并找出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科学体系。从学科性质讲,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为建筑专业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先修后续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些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后续课程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地基与基础》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模型建立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极力用较为通俗的语言阐释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数理统计思想方法;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强调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价值。总之,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力求在实际应用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它学科的

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几乎遍及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推断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用所掌握的方法具体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能力目标 力求在简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能灵活、自如地应用这些理论。 (二)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概率论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定理; 2.学会应用概率论的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 3.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分析、不断创新的精神; 2.培养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3.培养具有认真、细致严谨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随机向量、数字特征、极限定理。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统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描述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经济及管理等社会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分析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设计市场的变化。它要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营与管理类理论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经管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经营管理技能工作项目设置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统计学是市场营销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数据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8个学习章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等。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统计学》课程标准1.课程描述 1.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应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 学时标准:42 学分标准:2 1.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经济及管理等社会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统计分析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念、现实的手段和方法,考虑市场变化的特点,对市场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选判断,从而客观而现实地设计市场的变化。它要以《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营与管理类理论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经管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经营管理技能工作项目设置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营销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搜集对企业的重要性。数据处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人们的生活与经济也息息相关。统计学是市场营销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因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数据库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8个学习章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等。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有了信息搜集与分析的基础,能够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信息时代,并能尝试着设计合理的数据信息环境;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标准

《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 农业技术类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 三、课程性质 《试验统计方法》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实践,对试验的设计、试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等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是专业后续课程拓展学习和在专业领域内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必要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根据农业技术发展需要及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试验,具备设计试验或调查方案、采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专业课。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导向”的理念来设计,主要理念是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特点来设计学习任务。依据农业试验的基本工作流程(选题→设计试验方案→实施→数据采集分析→撰写试验报告→提供决策依据)和不同环节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特点,将《试验统计分析》分解为3个教学单元,即“设计和实施试验”、“收集和整理试验资料”、“分析试验结果”,再进一步将每个教学单元分解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

实现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重构。每个教学单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有机组织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工作任务的实施主要按照“导入、准备、实施任务、评价、归纳、延伸”六步教学法进行。 在设计思路上,以岗位真实的试验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教学项目,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根据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实施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对试验实例或实训场景的选取,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又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手段要先进、方法要实用。目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课的热情,将繁杂、枯燥的数字变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字。在掌握计算机软件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的同时,挖掘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系统训练,学生能掌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读别人案例中的结果。学生在完成《试验统计分析》课程学习以后,能够将所学的试验设计原理、方法,数据处理的技巧运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六、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熟知田间试验的基本流程,能设计出合理的试验方案并正确实施试验和采集数据,最后能应用计算机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能自主进行试验设计并实施,能独立承担以下试验的全过程:①新产品新技术示范试验;②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筛选试验;③研究型试验;④抽样调查; ⑤预测分析;⑥配方试验;⑦实验室内试验。 (三)素质目标 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心思缜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及敏锐的洞查力与精准的判断力,善于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并能勇于承担责任,坚持用科学的结论指导农业生产。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如下(表2):

《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学时:64学时 授课单位: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修订日期:201X年X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统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职业工作共性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是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既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又锻炼学生具体工作技能。本课程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岗位群的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会计岗位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方法,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解决后续专业课程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能收集、整理、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生活领域的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获得会计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统计基础》课程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调查任务,通过任务实施,总结归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生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建构经验和知识,如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注重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建构经验和知识;以后从事营销工作的学生注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劝说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应变能力、反馈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安排任务、协调人员分工、组织任务实施,变传授者为引导者,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根据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智能结构特点,采取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统计调查任务,注重任务的真实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强调培养学生多种智能。在以团队实施为主的项目教学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着重承担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资料调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调查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40学时,均为理论课。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 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批量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医学统计学被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结果是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将为后续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生理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诊断》、《实验诊断》等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上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如何分析医学观察结果的“变异”来源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统计思维方式。强调医学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医学统计学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入门、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医学数据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四个教学单元。

复式统计表课标解读

《复式统计表》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统计表中来呈现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奠基 1.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探究。 在统计活动中,以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为调查素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展开统计。例如: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等活动中,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可以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表达喜好,现场数数记录或投票画“正”字记录等等,充分经历统计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2.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导新。 通过再次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形式和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统计前,教师应提出关键问题,即男女生喜欢的活动有没有各自的特点呢?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如果将对全班同学进行统计的数据一同呈现,不易发现规律,最好分男女生呈现。这样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作用的同时,也为新知的引出作了铺垫。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 1.在对比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重要性。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统计项目是一样的,差别是统计的对象和数据不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统计表的共同之处,在比较中,发现可以将相同之处合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产生的重要性。 2.在讨论中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简洁性。

《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码:040000702总学时数/学分数:32/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所有学院课程负责人: 制定日期:2014年5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所有修读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专业的学生。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学习本课程须预先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研究素养、能力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师范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等课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从数量方面研究教育现象特征、探讨教育规律、进行有关决策的方法;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的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如何科学解释统计计算结

果;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规范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须严格遵守上课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出勤率须在90%以上,并且每名学生缺课次数不得累计超过3次。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注重讲练结合,通过解题操练和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及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强化,从而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3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须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进行充分预习,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四版)。 (2)参考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绍志芳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潘玉进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教育统计学》,王景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扇形统计图》课标解 读

《扇形统计图》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标解读 结合以上学段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扇形。这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认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意义引出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中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而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百分比关系的特点。 (二)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 教材提供了同一题材中三组不同形式的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分析比较中选择能直观、有效表示信息的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特别地,增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用途的深刻认识。 (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和数据特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对统计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合理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描述数据的前提条件。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周密思考:要利用这些数据表达什么信息?再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形成合理选择统计图的一般思考方法。 (四)要重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材不仅编入了许多与当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还提供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的习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好这些素材,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例如,教材增加了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呈现相同信息的练习(如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扇形统计图)。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不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与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教材引入了“电话用户数量变化情况”“网民的城乡结构状态”等素材,促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数据了解相关社会信息,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读懂各种统计信息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