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广州体育学院考研真题(训练学)03年

一填空 20分

1 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都是主要的

2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3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

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

练习站之间()、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7 培养运动员的()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二选择40分

1运动竞赛是()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

2 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

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项群

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

5()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指标

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8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能力

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秒内

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

12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

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比赛

17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各方面

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

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中不同类型

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

三是非题30

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

3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他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

4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5 间歇训练的特点之一是每次练习后进行充分的休息

6 训练强度反映了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的深度

7 间歇训练法的强度通常要都比赛重复训练法的强度大

8 运动员的反映能力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9 发展柔韧性素质应与速度素质训练相结合

10 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致

11 运动技术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个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12 技术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技术结合两层含义

13 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

14基本训练周是各种训练周型中运动负荷最大的

15在综合内容训练中,通常把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放在后面;对其他的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前面,不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

四名词解释 15

1 运动训练

2周期安排原则

3 重复训练法

4 灵敏素质

5 竞技战术

五问答题 45

1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成绩因素特征分析。5分

2 安排好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3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12 分

( 二选一8分)

4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004年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4、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

的,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6、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7、按技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术等。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A 生物学因素

B 个性心理因素

C 经济发展因素

D 社会学因素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A 快速力量性 B耐力性 C 对抗性 D 表现性

3、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A 三

B 四 C五 D 六

4、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次左右。

A 160

B 170

C 190

D 200

5、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6、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

A 内在

B 外在

C 身体

D 健康

7、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手段是------

A 负重抗阻练习

B 对抗性联系

C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D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8、以下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

A 信号刺激法 B运动感觉法 C 选择性练习 D 速度练习

9、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 中部

B 前半部

C 后半部

D 任何时间

10、发展柔韧素质与-------素质相结合。

A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 灵敏

11、--------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A 协调能力

B 移动速度

C 灵敏素质

D 竞技战术

12、--------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

A 体育手段

B 身体活动

C 运动技术

D 协调能力

13、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

A 协调能力

B 身体素质

C 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

D 竞赛规则

1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

A 先天性遗传

B 生活效应

C 训练效应

D 教练员的指导

15、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A 专项技术训练

B 专项心理训练

C 最佳技术

D 最佳竞技

16、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阶段,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

A 准备期

B 竞赛期

C 恢复期

D 训练期

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采用。

A 直线式

B 阶梯式

C 波浪式

D 跳跃式

18、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

A 最大力量

B 相对力量

C 快速力量

D 力量耐力

19、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A 心血管

B 有氧

C 无氧

D 呼吸

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

A 负相关性

B 正想关性

C 无关性

D 相等性

三、是非题

1、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2、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训练水平。

3、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4、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的能力。

5、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之一是: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小,利于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可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负荷强度。

6、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心血管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7、运动素质是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8、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9、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10、青少年运动在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时,反应速度增长的速度也加快。

11、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完全相同。

12、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多年训练计划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4、在综合内容训练课中,通常将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力供应充沛的练习应安排在前面,而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

15、在各种训练课中,综合训练课的负荷强度是最大的。

四、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系统训练原则

3、重复训练法

4、技术风格

5、训练课的结构

五、问答题

1、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从训练学的角度讲,贯彻周期安排原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5、试述周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及其负荷特点

2005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即分)1·运动训练2·竞技水平3·适时恢复原则4· 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手段二、单项选择题 (海小题2分,共40分) 1、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的目标就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一一一一A、灵活性 B、创造性 C、个性 D、专一性 2、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项目属于技能类格斗性项群的项目 A、篮球 B、击剑 C、体操 D、射击 3、技术训练是一一一训练的核心纽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A、难美项群

B、准确项群

C、格斗项群

D、体能类项群 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之一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一一一A、观察点 B、出发点 C、比较点 D、训练点 5、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一一个阶段。 A、三 B、四 C、五 D、六 6、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一一一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这样几种。A、准备 B、竞赛 C、恢复 D、年度 7、一一一一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纽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A、模式 B、程序 C、重复 D、间歇 8、运用发展性间歇

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运动员的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一一一次。 A、200 B、190 C、170 D、160 9、循环持续训练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流水式、一一一一式、分配式。 A、轮换 B、分纽 C、替换 D、纽合 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一一一一、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的训练方法。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运动负荷 D、休息时间 11、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一一耐力和心血管耐力。A、肌肉 B、生理 C、心理 D、呼吸 12、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动作速度训练强度较大,要求运动员的兴奋性要高,一般讲不应超过一一一一秒。 A、lO B、2O C、30 D、40 13、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一一一一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A、规范和科学 B、自动和定型 C、模式和标准 D、成熟和定型14、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15、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将其分为个人、小组和一一一一战术。 A、阵形 B、体力分配 C、心理 D、集体 16、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一一一一。 A、一般任务 B、次要环节 C、结合点 D、中心环节 17、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一 --阶段。 A、竞技保持 B、竞技消失 C、自主训练 D、退出训练 18、比赛周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一一一一一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A、最佳竞技状态 B、最佳身体状态 C、最佳机能状态 D、最佳心理状态19、周运动负荷的一一一一,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A、加大 B、减少 C、保持 D、无所谓 20、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一一一一、恢复周四种基本类型。A、身体训练周 B、技、战术训练周 C、赛前训练周 D、系统训练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竞技体育有何特点 2、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制定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2、试述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关键字: 广州体育学院04年真题运动训练学

一、填空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 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4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需遵循的,是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

5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能力

6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7 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术

二选择

1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动因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3 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4 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次左右

5 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

6 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

7 力量训练最主要的手段是

8 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训练手段

9 速度素质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还是后半部分

10发展柔韧性素质要与素质相结合

11 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迅速、准确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12 即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

13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

14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

15 运动员的全程性对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6 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性,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

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可采用

18 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

19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

2006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分)

1、运动训练

2、项群

3、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4、竞技需要原则

5、模式训练法

6、延迟性转化

7、技术风格 8、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9、徽缩大周期

10.战术意识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8分

2、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有哪些8分

3、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8分

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10分

5、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分

6、简述高原现象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8分

7、简述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工作步骤。10分

三、论述题(50分)

1、从定性的角度,结合您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5分

2、如何科学地确定力量素质负荷量度。25分

08年广州体育学院的试题

运动训练学

(生理学我没有资料,所以以后发,我要好好想一下考了什么题,,现在很累,就发这么多!)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一、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4..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 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5..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6..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7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8..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科学基础:a 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9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0.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1.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12..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速度障碍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于技能动作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能力的提供会遇到最大的困难,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渡,恢复不好等。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克服。.14.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A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B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C儿童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耐力自然发展趋势、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训练方法为持续训练法,还可采用法特莱克获变速跑)

15.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C种族特征。

16..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

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17.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A确定比赛日期B确定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C确定比赛时间(加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共8-12周)D确定整个大周期(加6-12周的准备期,后加2-4周恢复期,共12-32周)

18,是关于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原地不动休息原因(论述题)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 竞争性

B.规范性

C. 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 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 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 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 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 速度

B.远度

C. 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 直线式

B.阶梯式

C. 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 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 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 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 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 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 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 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 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 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 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11、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 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 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

12、运动员负荷量度临界值的大小受竞技水平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

A.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B.正确理解训练负荷的构成

C. 科学动态探求负荷量度临界值

D.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13、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法特莱克训练法”是一种

A. 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的练习手段

C. 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

14、训练大周期通常采用“倒数时”充填式方法安排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序列,通常在比赛时期前加上____周的准备时期。

A. 6-12 -16

C. 1-6

D. 3-8

15、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

A. 竞技能力的诊断

B.运动年限的诊断

C. 运动成绩的诊断

D.运动负荷的诊断

16、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____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比赛条件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

17、依比赛的性质,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____性比赛、模拟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

A、检查

B、测验

C、技术

D、战术

1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技术水平

B、心理能力

C、意志品质

D、身体机能

19、下列各选项中,_____项不是模式训练法的构件。

A、训练方法

B、目标模型

C、体育竞赛

D、检查手段

20、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常采用的负荷强度为_____

A、85%-95% 的负荷强度

B、极限强度

C、75%-85%的负荷强度 D 、90%-100%的负荷强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

2、举例分析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3、简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

4、简述速度障碍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中为何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2、1984年洛杉玑奥运会前,为适应美国选手海曼、克罗克特的扣球力量,我国

女排运动员同男队一起训练;在我国羽毛球、乒乓球国家队的大赛前训练中,也经常选择一些与即将在比赛中遇到的主要对手技战术打法相同或相近的队员作为陪练;在赛前训练环境和条件安排方面,让运动员在与正式比赛相同或相近的场馆、设施里进行训练。

请说明上述例子采用的战术训练方法,并说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的一般程序和2009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与补偿效应----

2、模式训练法----

3、运动训练----

4、高原现象----

5、战术意识----

6、体能----

二、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

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有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A. 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B.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的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这里用来表达运动员(队)的运动成绩的是

A. 竞技水平

B.比赛名次

C. 竞技状态

D.竞技能力

3、同为球类项目,篮球和足球对运动员形态、素质、技术、战术的要求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

A. 运动员个体的不同

B.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不同

C. 各项目训练条件不同

D.专项竞技能力的不同

4、排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中的击球是一种:

A. 最大力量

B.力量耐力

C. 快速力量

D.相对力量

5、持续训练主要是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A. 磷酸原供能的无氧能力

B.糖酵解供能的无氧耐力

C. 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

6、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 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 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7、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诊断时,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 速度

B.次数

C. 距离

D.时间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

A. 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训练目标的建立

C. 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9、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A. 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 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0、运动员训练状态的诊断可以描述为:

A.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B.运动员训练中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

C. 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的竞技能力

D.运动成绩、竞技能力与运动负荷。

11、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 直线式

B.阶梯式

C. 波浪式

D.跳跃式

12、竞技体育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____。

A、规范性

B、公平性

C、竞争性

D、观赏性

13、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____,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A、时间和空间

B、力量和速度

C、顺序和路线

D、方法和手段

14、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生理机能

B、身体机能

C、内脏官能

D、身体形态

15、依比赛的性质,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____性比赛、模拟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

A、检查

B、测验

C、技术 D 、战术

16、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_____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A、技术水平

B、心理能力

C、意志品质

D、身体机能

17、_____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A、心理训练

B、身体训练

C、竞技战术

D、技术训练

18、以下哪个不是战术的内容

A、战术知识

B、战术意识

C、战术行动

D、战术基础

1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来源于_____。

A、生活效应

B、训练效应

C、先天遗传

D、身体训练

20、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训练课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____训练课和测验、检查、比赛课。

A、心理

B、综合

C、教学

D、体能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10分)

2、什么是速度障碍,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克服速度障碍的手段有哪些(10分)

3、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

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有何重要作用(10分)

四、论述题:(2题,共50分)

1、试述力量训练中,如何确定其训练的负荷量度。(30分)

2、全程性多年训练划分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主要训练任务、训练的重点内容、

安排顺序及负荷特点。(20分)

2010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

(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1、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

A、规范性

B、公平性

C、竞争性

D、观赏性

2、影响运动成绩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内因)是。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3、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运动负荷是对机体施加的。

A生理刺激 B心理刺激 C生物刺激 D训练刺激

4、变换训练法可培养运动员的多种。

A、运动感觉

B、运动表象

C、心理素质

D、生理机能

5、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体能发展

水平。

A、生理机能

B、身体机能

C、内脏机能

D、竞技水平

6、系统训练原则,要求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应组织运动训练过程。

A按一定的顺序,分阶段地 B逐步地,有节奏地

C持续地、循序渐进地 D按一定顺序,有效地

7、持续训练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A练习时间长 B练习强度高 C练习时间短 D间歇时间长

8、按表现特点可将战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

术等。

A、临场应变

B、参赛目的

C、防守

D、进攻

9、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是。

A、身体形态

B、心理素质

C、技术环境

D、感知觉能力

10、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技术和战术

D、心理和智能

11、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

(点),运动员按照既定,依次完成每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A、负荷的强度与量

B、力量和速度

C、方法和手段

D、顺序和路线

1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来源是。

A、训练效应

B、生活效应

C、先天遗传

D、身体训练

13、运动员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

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