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第二单元教案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 口算除法3课时

2 笔算除法7课时

3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教材第11页例1、第1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6÷3=8÷4=48÷6=2÷2=6÷2=9÷3=16÷8=27÷9=

2.口答.

60里面有()个十.800里面有()个百.240里面有()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1: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我想20×3=60,那么60÷3=20.

学生2: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表内除法,我想6÷3=2,那么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学生3:我是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60÷3的.我把60张纸看作6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根.

学生边说边在投影上演示.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教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就是把120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1: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也就是40,所以120÷3=40.

学生2: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学生3:12÷3=4,那么120÷3=40.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1.列式并写出得数.

(1)6000除以3得多少?(2)3600除以4得多少?

2.抢答.(口算卡)

80÷2=30÷6=240÷8=800÷2=

40÷2=3200÷4= 8000÷2=500÷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33010203030010020030030001000

2.第1题:102003000302001000

第2题:(1)90÷9=10(人)(2)90÷3=30(人)

第3题:863806030800600300

思维训练

1.(1)6000÷3=2000(2)3600÷4=900

2.80÷2=4030÷6=5240÷8=30800÷2=40040÷2=20500÷5=100

3200÷4=8008000÷2=4000

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

末尾同样多的0.

1.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口算训练,加强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训练的设计中缺乏趣味性的练习.

4.口算训练要求人人都要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课堂上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今后在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这类问题.

1.例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了三个除法算式题(60÷3、600÷3、120÷3)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2.学生已经会利用表内乘法熟练口算表内除法.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2.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教材第12页的例3及“做一做”第2题.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18÷6=3600÷4=5600÷7=270÷9=

280÷7=560÷8= 6000÷6=32÷8=

2.口答.

(1)450除以9得多少?(2)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先分6捆,每人分到2捆,然后再分6根,每人分到2根,这样每人一共分到22根小棒.

学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60÷3=20,6÷3=2,20+2=22.

教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学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6÷3=22(张).

教师:我们一起来计算下面的习题,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

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学生:把260拆成240和20,240÷4=60,20÷4=5,60+5=65,平均每筐装65个,这样想可以吗?

教师肯定这种估算方法,并表扬既用到了估算,又做到了精确计算的同学.

2.估算.

78÷4470÷8178÷6

83÷9 360÷5 410÷7

(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1)投影出示.

(2)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1)投影出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61224()

(2)128 64 32 16 ()

(3)8 24 12 36 185427()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60÷4≈60(个)或260÷4≈70(个)

2. 78÷4≈20470÷8≈60178÷6≈3083÷9≈9360÷5≈70410÷7≈60

3. 71÷8≈9181÷2≈90359÷6≈60440÷9≈50138÷7≈20323÷4≈80

4. 125÷2≈60378÷5≈80435÷7≈60297÷4≈70469÷8≈60194÷6≈30

思维训练

(1)48(2)8(3)81

1.由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直观地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

1.教材第12页例3所学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通过呈现分彩纸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

例把黑珠子和白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穿成一串,第90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

思路分析:这些珠子是按照“1黑2白”的顺序排列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3个分为一组,那么第900个珠子就排在第300组的最后一个,所以第900个珠子的颜色是白色的.

解决这种按规律排列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珠子进行分组,要明确几个分为一组,然后再求出要求的珠子在第几组第几个.

解答:1+2=3(个)900÷3=300(组)

答:第900个珠子是白色的.

口算练习课

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4~9题.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1.掌握算理.

2.提高口算正确率.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算.

450÷9=6000÷6=100÷10=270-52=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5×4= 24×5=

2.估算.

387÷5426÷8218÷4142÷5135÷7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1)投影出示.(2)指名学生读题.

(3)分析数量关系. (4)集体列式计算.

(5)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1)投影出示.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一只鸵鸟重多少千克和一只企鹅重多少千克)

(4)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求一只鸵鸟的重量,需要知道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以及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与一只鸵鸟的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求第二个问题,同样要知道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以及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与一只企鹅的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投影出示,阅读所给信息.(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1632()

243 81 27 9 ()

2 5 11 2

3 47()

8 24 12 36 18()

(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先独立思考寻找排列规律,再与同组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3)集体交流. (4)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题目吗?

巩固练习

1. 88÷2=44(盆)88÷4=22(盆)

2.鸵鸟:360÷4=90(千克)企鹅:360÷9=40(千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6+64=120(人)120÷4=30(组)

2. 128÷6≈20提问题略

思维训练

481632(64)24381279(3)

25112347(95)824123618(54)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引导学生把计算时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利用情景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材第15页的例1及练习四的第1题.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2.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小棒,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1:可以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学生2:还可以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那么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又该怎样笔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没有)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1:用口算的方法,先算40÷2=20,再算2÷2=1,最后算20+1=21.

学生2:用分小棒的方法,把4捆零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先分整捆,再分单根.

请同学在投影仪上展示分小棒的过程.

教师:我们刚才分小棒时,第一次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20根);第二次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分得1根,这样每份分得21根,21就是42÷2的商.求得的商是两位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因为我们在分小棒时,是先分整捆的,所以在竖式计算中就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在42中,4在十位上,我们从整十数除起,4个十除以2,应该得2个十,2个十要写在十位“4”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应该得4个十,这个4应该写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4减4得0.表示被除数中的整十数正好分完.接着我们再求商的个位,从图上看,分完了整捆的,还有2根没有分,从竖式看十位数正好分完,还有个位上的2没有分.我们继续求商的个位,在竖式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求商的十位的方法来求出商的个位.2个一除以2,得1个一,商1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得出42÷2的商是21.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4)质疑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2.病题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个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3.

思维训练

52÷2=26

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

商写在个位上.

1.教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此时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

2.计算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内容,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意让平时掌握知识比较慢的,或者计算比较容易出错的学生板演,这样就可以

及时地纠正了他们的错误.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重视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同时注意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的指导.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材第16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3、第4题.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口算卡片,小棒,投影仪.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55÷5=49÷7=240÷6=48÷4=45÷5=280÷7=

2.板演.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有的同学尝试着去解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发现了与例1的不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样的例题.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

2.

(1)动手分一分,每份中有几捆.

(2)尝试解答.

(3)质疑.

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

计算52÷2时,要先从十位除起,5个十除以2,每份最多分2个十,还剩1个十,2个十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得4个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十位上没有分完,5个十减4个十,还剩1个十.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与十位合并为12,12÷2=6,把6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

(5)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6根,分完整捆后,把剩下的1捆打开,1捆与2根合起来是12根,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6,十位除完后,把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计算.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

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3.师生共同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

(1)板书:

(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

(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

2.病题门诊.

(1)板书:

(2)研讨计算中的错误.

(3)请学生改正错误.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

(1)创设游戏情境.

(2)全体参与,以组为单位,每人一题,看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3)公布游戏结果,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

(4)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纠正.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

(1)投影出示.

(2)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尝试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

(1)投影出示.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叙述解题思路.

(5)独立在本上完成.

(6)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3. 123421233917

思维训练

1.平均每人摆多少盆?96÷2=48(盆)

可以摆多少个小芳想摆的图形?96÷6=16(个)

可以摆多少个小东想摆的图形?96÷8=12(个)

2.90÷2=45(张)

45÷3=15(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先用一位数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在教学时,教师安排了口算题,以为既然能口算了就必定能列竖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能口算只是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要想将生活经验转变成数学经验,这需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1.教材第16页例2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时,应该如何计算.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

2.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单凭看着算式说算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时需要通过各种操作来非常形象地理解过程,这样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每一步的算理,突破难点.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教材第17、第18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

2.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4÷6=52÷2=70÷5=

42÷3= 64÷4= 68÷4=

(1)集体在口算卡片上完成.

(2)一人说得数,集体订正.

(3)教师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笔算.

(1)板书:

(2)全体在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计算36÷2、78÷3时应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田上京中心小学三年段数学教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位臵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 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8月27日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 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 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 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 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 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

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册教案 导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3、

你说我做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步除都没有余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商是非整十数的和是整十数的)。 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或“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除法。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实际问题: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把总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问题。 收集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11页第3题里可以体会“一共用去的线÷单价=买的本数”,第12页第4题可以体会“总价÷数量=单价”。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 第二单元认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包括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等内容。这些知识在以后认识多位数时,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教学整千数与一万。要继续理解计数单位“千”,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要读、写整千的数,理解整千数的意义,进行整千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非整千的数。要理解并掌握非整千数的组成,以及读、写数的方法。要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要初步整理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要进行简单的估计。

全单元的练习。要整理全单元教学的知识,进行双基训练。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 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加、减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在加、减口算这部分内容里,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为主,还有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与相应的一千几百减几百(退位)。教学的实际问题是较难的两步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有一道例题。其他口算在练习里带出。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道例题带出一串变化了的实际问题,突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过时、分、秒,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是:1.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2.会使用24时记时法;3.会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成三段编排。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先学后教

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 (15) 第三单元:统计 (42) 第四单元:年、月、日 (49)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64) 第六单元:面积 (77)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88)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99) 第九单元:数学广

角 (105) 第十单元:总复习 (111) 第一单元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

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与()相对,()与()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点目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