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重点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重点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重点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重点

全科医学健康教育重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名词解释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1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渥太华宪章》)

2是从获得知识到采取行动的过程,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多部门更加积极和广泛的参与,其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WHO干事)

传播:可译为交流交往通讯,它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和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

学校健康促进: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在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校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师生健康。

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健康教育和能促使病人或群体行为或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政策,法规及组织的综合。

慢性病:病程较长,且一般来说进展较慢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卫生问题,运动系统疾病,感觉器官疾病,口腔疾病和遗传疾病。老龄化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人口7%及以上便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健康城市:是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活中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把关人: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社区诊断:又称社区评估,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界组成的机构为晚期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护,其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能有效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积极行为的能力。

健康行为学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险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健康教育在促进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寻求社会的全面支持,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健康教育就没有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就是实现全球性健康与公平,使人人都享有最高而且能获得的健康水平,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和社会状况不同而分等级。任务是使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更早更方便更愉快的做出健康的选择。

《渥太华宪章》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

3强化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的获得三个层次:

1个体层次,具备健康生活的能力

2社区层次,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

3政府层次,需要政府的承诺和促进健康公共政策的支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1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市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健康促进的3个主要策略:

1社会动员

2倡导与游说

3协调

世界健康教育的发展分3个阶段:

1生物医学阶段

2行为阶段

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

行为的5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行为:本能行为,社会行为

行为发展分四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

2主动发展阶段

3自主发展阶段

4巩固发展阶段

行为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

2阶段性

3不均衡性

健康行为转变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个体行为的矫正方法:

1脱敏疗法

2厌恶疗法

3示范疗法

4强化疗法

传播模式: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

传播行为分四大类:

1自我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受者的心理特点: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求短心理

根据健康传播的目的,健康传播的效果:

1知晓健康信息

2健康信念认同

3态度转变

4采纳健康的行为

传播技巧:1谈话技巧 2非语言传播技巧 3倾听技巧 4提问技巧 5反馈技巧 6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人际传播形式:1健康咨询 2讲座 3小组活动 4个别劝导

传播渠道应遵循的原则:

1保证效果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速度快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规划设计的模式:

1评估-分析-行动模式

2归元-赋权-控制模式

3格林模式

社区需求评估方法:1知情人座谈会 2特尔斐法 3社区研讨会或群众听证会 4专题组讨论5小组工作法 6观察法 7利用常规资料 8流行病学调查

确立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

1重要性

2可行性

3有效性

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

1倾向因素

2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

目标人群:

一级目标人群: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能激发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三级目标人群: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及其他对项目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培训工作的评价:

1过程评价

2近期效果评价

3远期效果评价

规划评价的类型:

1形成评价

2过程评价

3效果评价

4总结评价

5评价研究

影响评价的因素:1历史性因素 2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性 3测试或观测的偏倚 4测量工具 5回归因素 6选择偏倚 7失访 8相互影响

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

1学校健康促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2学校健康促进是实现全民基础保健的有效途径

3学校健康促进是影响家庭社会和整个人群的治本措施。

4学校健康促进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学校健康促进的任务:

1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2降低常见患病率,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3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4发挥健康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5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

1学校健康政策

2学校健康教育

3学校健康社会环境

4社区关系

5个人健康技能

6学校卫生服务

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

1是医院发展的品牌战略

2是一种治疗因素

3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

4是降低保健费用提高医疗设施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5是建设精神文明,搞好医院公共关系的重要环节

老年人保健行动的准则:

1以社区为基础的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平等原则

4风险共担的原则

5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的原则

6保健功能细化的原则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吸烟 2膳食不合理 3缺乏身体活动

慢性病的防治目的:

1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2提高病人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慢性病的主要策略:

1预防危险因素

2以社区为载体开展慢性病防治

3全人群干预,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

4三级预防并重,以防为主

5推广“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的行为危险因素:1高脂高热量饮食 2钠盐 3紧张刺激 4体重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5吸烟 6缺少锻炼 7遵医行为

高血压的健康促进规划:

1建立慢病防治领导机构

2建立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强化健康教育的力度与深度

4为高血压的控制创造支持性条件

5创造控制高血压的支持环境(争取领导的支持,家庭成员,医务人员,对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评价:1过程评价 2效果评价

艾滋病目标人群:

1 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2高危人群,指卖淫嫖娼者,吸毒者,男男性接触者,受劳动教养人员以及性传播疾病病人,HIV感染者的亲属

3重点人群,年轻人,流动人群,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