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山谜窟古徽州上的巨大悬谜

花山谜窟古徽州上的巨大悬谜

花山谜窟古徽州上的巨大悬谜
花山谜窟古徽州上的巨大悬谜

徽州古建筑概述考试提纲

?第一章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徽州建筑的界定 ? 1 、地理学界定又称“新安”行政区域:歙县、黟县、 祁门、休宁、绩溪、婺源一府:徽州府 ? ?2、文化学概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芽和成形的一种以强化 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建 筑。 第一节自然成因 一、地形、地貌、气候因素 ?1、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a)地域中的山: 北有黄山山脉 ?中有齐云山脉,古称“白岳” 属丹霞地貌 ?东部绩溪、歙县有:天目山余脉及延至歙县、休宁的 白际山脉。 ?西南祁门、婺源、休宁境内由西向东走向的五龙山脉 为浙庐两水发源地。 b)地域中的水: 徽州是新安江的发源地,主要河流多属新安的水系。 2、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日照时数相对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 3、地貌及气候对徽州建筑的孕育作用。 ? a 吸引士族迁徒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村落园林化。 ? b 审美观的形成,性格的铸就的影响又潜在地影响了建筑 风貌。 ? c 万山环顾所形成的屏蔽,有效减少了兵火的侵扰,有利 于保护早期建筑的特征与古韵 二、生态和资源因素 ?地形、地貌、气候造成了资源特征: 山多田少、林木繁茂、雨水充沛、景色宜人、色调素雅 资源影响 a 促使了徽商队伍的形成,而徽商是徽州建筑的“艺术赞助人”,也是使用者,因而其特征也影响了建筑风格及型制。 b 充裕价廉的材料资源,促使了木结构的形成。 c 耕地少、人口多、土地紧,刺激了楼居建筑的流行,也是徽州园林小型化的诱因。 第二节人文因素 徽州建筑萌生于宋元时期,成型于明清 时期,孕育于宋以前。 商周:从发掘的随葬物品来看,文化的发达程度已与中原相近,兵器

探究徽州古建筑门楼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与建筑考察实习报告实习题目徽州古牌坊、门楼的演变

学生姓名:黄琪钶学号:201403325 班级:建学142 专业:建筑学指导教师:郝赤彪许从宝解旭东程然耿雪川日期:2016.9.4

徽州古牌坊、门楼的演变 摘要 徽州古民居建筑博大精深,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位于显眼的入口出的造型多变、雕工繁复精妙的门楼部分。门楼作为徽派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物,而是成为了包括徽州特有的艺术、文化、审美意味、哲学思想在内的综合体,所以门楼的形成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徽州的文化、艺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宏村等徽州古建筑村落以及书籍收集并基于徽州地区的 地域文化、艺术特征和人文思想,结合了徽州地区的习俗、经济条件、艺术特征、文化脉络和徽商的影响,对门楼的装饰特色、由简到繁的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及功能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 关键词 徽州建筑;门楼;砖雕;渊源 一、序言——徽州建筑序幕 我在徽州大地实习的时候,见到一座座村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如果将徽州建筑比作一曲凝固的音乐,耳畔就好像听到了音乐的回声,历史的交响乐章,在思想荧光屏上浮现出来,觉得徽州建筑的宏观体系都十分契合音乐的旋律,感到徽州建筑的结构都激扬着音乐的和声。

当在黟县西递、宏村等村落探古寻幽时,见到的路亭、牌坊,好似音乐的前奏曲(序幕、开端);驻足观赏的廊桥,仿佛音乐的协奏曲(衬托);精心考察的居室,恍如音乐的主体歌(发展、过程);凝视的宗祠,像是音乐的主题歌(高潮);悠然闲步的庭院,可比作音乐的终场曲(尾声)。你的耳畔,仿佛奏响由无数砖瓦木石组合而成的交响乐。这便是建筑的音乐性,也是徽派建筑音乐性。 当然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泛指,是广义的,是针对建筑的音乐物质而言。作为徽派建筑而言,它那凝固的音乐性还别具一种特指的意义。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突出一个“徽”字。“徽”字,是它的个性特征。它那凝固的音乐性,不能离开徽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古雅淳朴,凝重深厚,隐僻幽邃,清淡简洁。 在宏村等古民居实习的时候,常常会在进村之前首先会看到的是牌坊——作为门楼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仿佛是乐章的序幕,开场时就以昂扬的声调,激越的情调,去扣动观众的心弦,给我造成强烈的印象,使得我怀着憧憬的心理,经过牌坊,跨进村口,并期待着下面的场景的到来。这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点:开头要吸引观众,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所以,牌坊以及门楼作为建筑群的入口和各个建筑门口的精彩装饰值得深入研究。 二、门楼的实用功能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门楼?”这里的门楼不是指“古代供瞭望、射敌之用的城楼。”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一户人家起到围护、分隔内外空间及交通疏散,并兼有采光、通风和装饰等作用之物;它还是住宅规模的标识、

徽派建筑特点及工艺特征

徽派建筑特点及工艺特征 徽派建筑特点: 黛瓦粉墙、马头山墙、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地方特色浓郁。国内最大的傩面雕塑是婺源的一张名片,高耸在街的东广场;牌楼、大型水车挺立在街的西头。街内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型民俗表演,十多支民俗表演队,上百演员活跃于街区,几十个节目轮番上演。婺源古代民俗博物馆有江西民间第一馆之称,馆藏宝物5000余件,全面展示了婺源历史、文化。画廊长52米,集书画展览、创作、销售、培训为一体,是婺源书画艺术展示、交流的一个最佳平台。景德镇艺术瓷器精品展销厅、茶楼、珠宝厅等一批既有艺术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展馆次第落户。街内商家林立:中华美食街区、土特产品街区、工艺品街区、特色民俗服饰街区、娱乐休闲街区、古玩街区等。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之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全年都是徽式建筑相对密集的城市。“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派建筑“风

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

花山谜窟英语导游词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Today, with such great joy, on behalf of Anhui Travel Agency. I’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all of you, our distinguished guest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May I introduce my colleague to you? This is Mr. Li, our driver. He is an experienced driver and has a driving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0 years. My name is Wangbin. My English name is Tom. You can just call me Tom. During your stay in Huangshan, I will be your local guides. I will try our best to smooth your visit, making it a pleasant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If you have any problems or special request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tell us. As a Chinese old saying goes, "Isn't i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fro afar? " I sincerely wish you a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 stay and a fantastic holiday here. I shall do all I can to make everything easy fro you. And we highly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And today, w e’ll spend half a day to visit Huashan Mysterious Grottoes. This scenic area is situated between Tunxi District and Shexian County, and it covers as area of 81 square kilometers. Within the area, there are abund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such as mountains, creeks, grottoes, cliff-carvings and temples. It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cenic area. Now, we’ll take only half an hour’s bus ride, and I will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H.M.G. I think the grottoes are not strange to all of you, we often see all sorts of dissolved caves formed by Karst topography, in the cave are various splendid stalactites formed through millions of years. Today what I’d like to introduce is the ancient Huizhou man-made Grottoes—H.M.G, it is the largest in scale, the highest in grade and the most mysterious in our county at present. This area features large grottoes. Up till now, 36 grottoes have been discovered,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Guide words of Hefei Museum 编订:JinTai College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安徽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合肥三国遗址游记文档 5、篇章5:合肥三国遗址游记文档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56年, 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也是毛泽东参观过的唯一一座省级博物馆。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章1: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 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 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 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 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篇章2: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 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

古建门楼维修工艺

https://www.doczj.com/doc/e334308.html, 门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下面就让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门楼是古代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斗框边饰有花卉和蝙蝠、蝴蝶等图案。新碶街道石高塘林家大宅的门楣就显示了这一特征。有的匾额还显示出该房祖先根在何处。如大碶\街道老贺村被称为“花墙门”的一清代建筑,其门楣上有“鉴湖遗风”的砖刻,可见贺姓的根在绍兴。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石狮子、石鼓不仅具有装饰美,且有驱祟保安之意。

https://www.doczj.com/doc/e334308.html, 门楼,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后门,旁门不是主要通道),又是主人的“门面,直接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水平。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村质,彩绘文字、和左邻右台关系都有规定,应与身份相符。比如大官吏多数居住在胡同的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东南,采用广亮门或金柱门。 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承接国内外:古建施工,四合院施工,古建门头,古建牌坊,寺庙道观,古建凉亭,油漆彩绘、古建园林工程。

https://www.doczj.com/doc/e334308.html, 公司拥有各类古建筑、园林工程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承建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古建园林和古建筑工程项目。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由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组成,管理和施工人员长期在工地,对古建筑施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领悟,营造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我们坚持“在竞争中保持生存,在挑战中保持实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管理理念,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人民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为宗旨。真诚期待与您合作,我们会履行承诺,以真诚的服务,优异的质量,合理的造价,精湛的技术为用户奉上满意的作品。

“徽州砖雕”阅读附答案

“徽州砖雕”阅读附答案 (一) 自古以来,徽州砖雕就被誉为我国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砖雕是在徽州盛产的青灰砖上雕刻图案的一种建筑装饰。徽派建筑多用青灰色屋脊和屋顶,雪白色粉墙,水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砖雕装嵌其中,显得和谐美观。徽州砖雕的图案涉及人物、山水、花卉、走兽、文字等,可谓无所不包。其工艺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能被雕出情节复杂、前后透视、多层镂空的画面。此外,门楼上访四角翘起、弯曲上扬的砖雕可以避雷,门枢上方的门罩砖雕可以引导鱼雨水顺墙面流下,窗罩的方框砖雕能够遮挡墙面上方的雨水,避免墙窗潮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 明代是徽州砖雕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异军突起,徽州砖雕在民居、祠堂、庙塔等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徽州砖雕构图强调对称,刻风粗犷质朴,多借助于简单线条进行人物造型。清代时,徽州商帮雄踞中国商界翘楚。据《歙县志》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以此光宗耀祖,炫耀故里。同时,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质使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品味,强调用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展现主人的涵养,这也促进了徽州砖雕艺术的发展。另外,徽州本土的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艺术流派也逐渐繁荣起来,对徽州砖雕建筑艺术的发展也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此时的徽州砖雕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雕刻层次更加分明。 (三) 位于安徽屯溪博物馆的一幅门罩砖雕作品,颜色为淡灰色,由52块砖雕拼接而成。砖雕画面主板内容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组故事,从左至右分别为长坂坡赵子龙单枪救阿斗、刘备招亲、借东风。主板画面雕刻有楼台、亭阁、屋宇、人物,布局严谨,远近适宜,层次分明。其四周有数块花卉、寿字纹等雕刻,下面左右边角处刻有对狮,活灵活现。这幅砖雕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活泼,人物、建筑、狮子极富立体感。 14. 文段(一)主要介绍了徽州砖雕和谐美观、、、实用性强的特点。(2分) 15.阅读文段(二),概括明清时期徽州砖雕得以发展的原因。(3分) 答: 16.借助文段(二)的相关内容,判断文段(三)中屯溪博物馆的门罩砖雕是明清哪个朝代的作品,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14.答案示例:图案题材广泛工艺精湛(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①徽州商帮的崛起。②儒学思想的影响(或“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质使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品位”)。③徽州艺术流派的繁荣。(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清代 示例一:屯溪博物馆的门罩砖雕作品内容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体现了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徽州古建筑概述 ——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目录: 建筑结构类型 一、建筑结构 混合式体系特征 大木作 二、建筑构造小木作 瓦作 室内材料 三、建筑材料 室外材料 四、总结

一、建筑结构: (一)、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后在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通过枋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lǐn)。檩(lǐn)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形成美观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结构复杂。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大型、富丽的住宅,用抬梁式梁架。

(二)、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lǐn),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枋(fāng)承托挑檐。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牵子、斗枋(fāng)和檩(lǐn)作横向连接。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局促。小型住宅多使用穿斗式梁架,或者是局部使用双步梁架。 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三)混合式 徽州建筑多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即在中部厅堂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最恐怖最诡异的20大未解之谜!

最恐怖、最诡异的20大未解之谜! 地球到今天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天都有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着,这个世界远非人类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着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一直困扰着我们,而下面这些人类至今未解的谜团就是最好的诠释。 【第1谜】西西里岛木乃伊之谜 在巴勒莫,19世纪的男性尸体僵硬地列队而立。将近2000名死者就安歇在这里,或挂在墙上,或摆在椅子上,或躺在陈旧的棺木里。有些神父对这种保存尸体寄托哀思的方式心怀不安,把其中一些从地下墓穴里运出掩埋到墓地里。没人知道埋了多少,也没人知道这种干尸究竟有多少具。这让人不免疑惑: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把腐化的尸体拿来展览用意何在? 【第2谜】日本自杀森林之谜 日本富士山风景区的青木原森林(Aokigahara Forest)是一处人迹罕至的自杀地。当局每年在这里会发现多达100具人的尸体,这还不算没有被发现的尸体。

至于为何这么多人在这处森林结束自己的生命,仍是个谜。 【第3谜】诡异佛像之谜 诡异佛像之谜 在汶川地震中,北川一个庙里竟有这种诡异现象。整个庙都倒塌了,旁边剩下的这个菩萨像居然毫发未伤! 【第4谜】画作中的上帝之脸 名为“神圣经文和绘画之镜世界基金会”的组织宣称,他们利用镜子在意大利着名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一些知名作品中发现隐藏有圣经人物头像和宗教符号。 【第5谜】郭亮隧道之谜 它被人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位于河南太行山区,此隧道开有30多个“窗户”,从“窗户”往下看便是万丈深渊。 最重要的是,这条隧道诞生是个现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

陈列馆调研报告

陈列馆调研报告

在此次校史馆设计之前,我们在安徽省调研了三个展览性建筑。分别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一、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41380平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中庭开阔的空间营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动态景观。而“五方相连”则通过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营造一种“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周边环境分析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新馆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3个文化建筑呈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主入口向东,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流线分析 展厅成回字形布置,参观流线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可一直走下去,也可以回到中间大厅,在进入其他馆参观。不论何时,都可以直接回到大厅,在进行参观,流线设置合适,并且人性化。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徽州古建筑和古村落

黄山市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播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

安徽旅游资源

课程名: 休闲学姓名: 学号: 院系:

安徽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安徽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安徽山河壮丽,气候温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安徽全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亦称皖北)、江淮(亦称皖中)和江南(亦称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省份之一,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璨若星辰,充满着天然神韵和历史魅力。据统计,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60多处。其中,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地质公园2处:黄山、天柱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巢湖、花山谜窟-渐江、太极洞和花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2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0个:黄山、合肥、亳州、马鞍山、安庆、芜湖、池州、铜陵、宣城和淮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个等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一、全国5A景区及安徽省内5A景区分布(部分):

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一)地文景观 1.山岳形胜 安徽省可划归为皖赣名山旅游区,因而安徽省可以说是以名山著称,名山众多。安徽的名山,虽没有一座列入“五岳”之尊,却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铁九华”---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汉武帝祭封的“南岳”南天一柱天柱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天下独有的“海门第一关”长江绝岛小孤山,“相看两不厌”的江南诗山敬亭山,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扬名的古战场八公山,禅宗发祥地司空山,人间仙境天堂寨,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鹞落坪等名山。以下重点介绍一下黄山和九华山。 (1)黄山 安徽旅游资源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黄山了。黄山景区内无处不景、无处不奇,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徐霞客曾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黄山作为唯一的山岳风光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二)水域风光 安徽的水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水上画廊”新安江,“黄山情侣”太平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花亭湖,还有“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长江三矶”之首采石矶,“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等等。 1.江河溪涧 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叠,山势各殊万态,谷多飞瀑流泉。唐孟浩然诗云:“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游览新安江,既可领略水光山色的清幽奇秀,亦能一览众多的人文胜景。上游的屯溪区古城市区依山面江,有闻名天下的老街、戴震纪念馆和程大位故居。顺江而下,有新安士族发源地簧墩,徽商源地“渔梁坝”,“父子尚书”的故里歙县雄村。下游的深渡镇是黄山市重要的水陆码头,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旧式街衢。此外,安徽境内还有长江、淮河等重要河流。 2.胡泊水库 巢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基本形状如鸟巢状,故得名巢湖。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69.5平方公里,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是皖中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烟波浩渺,白帆点点,宛如一只碗夹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这些天然奇观,点缀着巢湖沿岸。 3.瀑布泉点 安徽的瀑布泉点资源也算丰富,著名的泉点有黄山温泉、巢湖的有全国“四大温泉”之一称号的半汤温泉、和县香泉、庐江汤池温泉等;著名的瀑布有黄山的瀑布群,九华山落差最大、最壮观的七布泉瀑布和有“九华第一景”之称的桃崖瀑布,花亭湖畔最雄伟的九龙涧瀑布等。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 安徽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5625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Guide words of Hefei Museum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1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2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新馆位于合

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 20xx年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xx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xx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20xx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20xx年9月29日新馆建成开放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合肥市政务新区,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择晶莹剔透的玻璃作为幕墙,极富现代感。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依靠安徽悠久的历史遗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收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余件。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3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备,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该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豳1支物謦它f双轨鉴析 砖雕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 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千奇百怪的内容和不 同的部位之间的雕刻,进而形成独特的搭配,组合 和呼应,最终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中国砖 雕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中国古代采用的独特建筑方式 分不开的,这与外国古代的石材建筑不同,中国古 代的高级建筑多是以砖木为主要材料. 古徽州地区由于受儒学影响很深,再加上古时 徽商强烈的宗族观念,所以徽派砖雕给人以条理清 晰明快,布局庄重严谨之感,但其中亦不缺乏民间 喜闻乐见的题材.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有别于他处砖 雕的特点,使徽州砖雕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人文和 历史价值. 一 ,徽州砖雕的工艺手法及其作用 徽州砖雕作为泥巴,火和人工造型艺术的完美 结合,它既有粘土的柔软可塑性,又具备了石块坚 硬耐磨损的特点.而若要了解徽州砖雕,就必须先 先从它独特的工艺手法来入手. 徽州砖雕主要工艺可以分为窑前工艺,窑后工

艺等.砖塑是古老的窑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然后入窑烧制而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易于加工,但造型层次少,不够精细,通常用于制作距离视线较远的建筑构件.雕砖则是在完整的砖的基础上加工雕刻,属于窑后工艺,与砖塑相比较费时,其成品层次清晰,精致而适于近观. 雕砖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 地有声且色泽纯清的水磨青细砖.制作这种砖首先48 应从选土开始,一般都为积沉土,与普通砖不同的是,这种材料需要人工淘洗后制成砖坯,阴干后进窑烧制,工序比较复杂.然后在砖坯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体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画.局部“出细”即由技艺熟练的艺人精工细作,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而徽州砖雕具体的雕刻手法,在初期时主要承袭了徽州石,木雕刻的风格,多采用高浮雕,线条粗壮,古拙朴素.明代砖 雕的风格逐渐趋于粗犷,且技法朴素,形象较为稚拙,一般都是浮雕或仅一层的浅浮雕,虽然缺乏透视变化,但对称性极强,整体效果突出,颇有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感觉.到明末清初,由于徽商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而当时绘画与木刻的发展也对砖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砖雕也一改明初时期粗

花山谜窟洞藏酒文化博物馆项目书

花山谜窟洞藏酒文化博 物馆项目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花山谜窟洞藏酒文化博物馆项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花山谜窟洞藏酒文化博物馆 ????2、项目地点:黄山市屯溪区花山谜窟9附近050乡道。 3、项目性质:基础设施 4、主办单位:黄山市花山谜窟酿酒有限公司 ??? 5、项目前期工作单位:招标 ????6、工程概况: 花山谜窟洞藏酒文化博物馆项目分为展馆区和实景展示区。展馆区主要建设中国白酒历程及文化、花山谜窟酒业传统工艺发展历程、藏酒与徽州文化三大展馆和停车场及配套管理服务设施,项目用地面积80亩(一期30亩、二期5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项目投资经估算为1.5亿元(一期投资9000万元、二期投资6000 万元)。项目XXXX有限公司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实施后能改善花山谜窟 核心区块的品质和促使花山谜窟风景区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和提高 当地旅游业发展。 二、项目建设背景 1、黄山市花山谜窟酿酒有限公司位于国家4A级景区----花山谜窟风景区旁,距安徽省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区十余公里的新安江畔。 2、花山谜窟源于古徽州石窟群,2001年5月20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景区视察后,欣然为景区命名题词为———花山谜窟。被誉为“北纬30°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3、谜窟9控股集团下有黄山市花山谜窟酿酒有限公司、黄山市花山谜窟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黄山市花山谜窟藏酒有限公司组成。谜窟9是花山谜窟酿酒有限公司藏酒所在地,位于景区西门入口内,集藏酒、品酒、展示、参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公司证件 史传“魏有曹操酿神曲,吴有孙权藏美酒”,是古徽州千年酒文化的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 目的:体验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大致了解安徽发展史,增长历史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参观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安徽文明史.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新安画派.江淮撷珍 安徽文明史 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年前——人字洞 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则显示了安徽境内氏族 社会文化的高度发达。这个陈列馆以时间为线,分为 史前时期的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明清时期的安徽五大部分,撷取安徽历史长河中的绚丽之花,借助于现代科技表现手段,如同打开通往古代安徽的时空隧道,带领观众展开一次时空转换的历史文明之旅。其中和县人头盖骨正是安徽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准,他已经属于直立人,距今约30万年,同样也是是见证人类演进的重要标志。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砖、石、木“三雕” 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徽州建筑在建筑技艺、民众 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文化信息。徽 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等,建筑的自 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本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观众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文房四宝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 宝” 齐全著称于世。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 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造型美观、质地精良、制 作工巧的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 章等各种辅助文具。此外,陈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 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 房四宝的雅趣【歙砚】中国名砚类名。歙砚为中国 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 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

徽州砖雕与扬州、苏州地区砖雕的特点

徽州砖雕与扬州、苏州地区砖雕的特点 徽州民居素来以“三雕”著称于世,一村之内、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砖雕三艺齐备,三雕并美。在古徽州六县古民居中,风格独特、工艺精良的砖雕作品可谓比比皆是,其流韵直接影响到江、浙一带的砖雕艺术。 徽州砖雕在画面构图和雕作技法上大胆借鉴了新安版画的艺术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砖作工艺。与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样,徽州砖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徽州民居历来以小巧精致著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封建礼法的严格制约,徽州民居并不追求建筑的对称、工整和恢宏的气势,而以典雅、精工和秀逸见长。 故而徽州建筑在雕刻装饰上极尽工巧之能事,尤其是门楼、八字墙等处的砖雕运用,更是别具地方风味。 徽州砖雕最杰出之处是门楼、门罩。它们形式多样,有垂花门楼、飞砖式门罩,有普通的双柱门楼,也有四柱三间五凤门楼,有的门楼下抱鼓石,样式和牌坊类似。徽州人对住宅门楼的装饰极为看重,视其为“门脸”。

无论富贾豪门还是村民百姓,门楼、门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点所在。在大块素白的建筑立面上以浅刻、透雕甚至圆雕、捏塑等手法雕出独幅或成组的生动形象,在灰瓦粉墙的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光影变化丰富,无论立体或平面化门罩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祠堂和富商之家的门楼大多为五凤楼样式,一主二副对称布局,显得庄重大方。从檐口向内以青砖起三道叠涩,下饰花边,此下依次安装额枋、方框、元宝横枋、字匾等,直至与墙体平。普通民居门楼则相对单纯,仅在大门外框上方以磨砖砌成外凸的线脚,顶上附以飞砖檐条,上覆瓦檐。徽州砖雕一般凸起较小,出墙仅半尺许,属平面类砖雕。门楼雕刻集中于构件横竖交接的部位,起到收头和点缀作用。 通景枋是门楼装饰的重点,多为整组具有情节的群雕。一条通景就是一幅手卷或人物画、山水画,长六七尺,高一尺多,以五至七块水磨青砖拼成。题材以人物、楼台为主,主体人物突起于前,衬景往往阴刻于后,纵深上相互掩映。由于刀法精熟,在厚不盈寸的薄条砖上,往往能雕镂达六七层之多,前呼后应,具有层次美和距离感,光影效果显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州门楼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在于注重平面构成形式,装饰有节制,简繁得体,体现出古雅的文化品味,这在民居砖雕中是不多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徽州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