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损伤的抢救流程

颅脑损伤的抢救流程

颅脑损伤的抢救流程

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

清除呼吸道异物建立人工气道实施人工呼吸血管结扎钳夹

局部加压包扎

监护与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伤员的意识与瞳孔变化

记24小时出入量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治疗

必要时重症监护

处理

烦燥不安

癫痫

颅内压增高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标准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 拨打急救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1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曲刚。)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 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 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

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包括: (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2)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 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

颅脑损伤试题

姓名成绩 1、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 A.头颅X线摄片 B.受伤机制 C.剧烈头痛伴呕吐 D.临床体征 E.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D 2、关于颅骨骨折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骨折线跨过硬脑膜中动脉沟时须防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B.运动区部位的凹陷性骨折禁忌手术复位 C.颅底骨折有脑脊液耳、鼻漏时禁患堵塞耳、鼻道 D.颅底骨折属内开放性颅脑损伤 E.颅盖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摄片 【正确答案】:B 3、关于头皮裂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口有脑组织外溢,须立即缝合头皮,变开放为闭合损伤 B.处理时着重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 C.尽早清创缝合 D.清创时限放宽至24小时 E.即使伤口不大,出血也较多 【正确答案】:A 4、哪一种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A.意识障碍 B.一侧面神经麻痹 C.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D.剧烈头痛、呕吐 E.血压增高 【正确答案】:B 6、抢救幕上脑疝时应首选(成人) A.气管切开%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C.尽快行疝侧去骨瓣减压 D.快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 E.以上全不是 【正确答案】:B 7、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E.血压、脉搏、呼吸改变 【正确答案】:C 8、有一名30岁车祸头部受伤病人,深昏迷,刺激有去脑强直发作,CT未见脑内血肿及脑挫伤,环池未受压,诊断应是 A.脑震荡 B.脑挫伤 C.轴索损伤 D.脑干损伤 E.颅底骨折 【正确答案】:D 9、有一脑外伤病人,CT示右额颞顶新月状高密度影像,其诊断是 A.急性硬膜外血肿 B.急性硬膜下血肿 C.慢性硬膜下血肿 D.脑内血肿 E.高血压脑出血 【正确答案】:B 10、有一脑外伤病人,CT示右颞叶梭形高密度影象,脑室中线受压移位,其诊断是 A.脑挫伤 B.硬膜下血肿 C.硬膜外血肿 D.脑内血肿 E.高血压脑出血 【正确答案】:C 11、有一病人。确诊为脑挫裂伤,哪项不是诊断脑挫伤依据 A.脑脊液含红细胞 B.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 C.可表现局灶脑损伤体征 D.脑脊液鼻漏有额部点状高密度灶 【正确答案】:D 12、女性病人,入院3天,头部受伤后立即昏迷,10分钟后清醒,有呕吐,对受伤情况不能回忆,诊断是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颅内血肿 D.脑干损伤 E.脑供血不全 【正确答案】:A 13、男,50岁,2小时前被木棒打击左侧头部,此后自述头痛明显,伴呕吐,1小时前出现意识不清。查体: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2016 年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目录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2) 重症出血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3) 脑疝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4) 癫痫大发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5) 癫痫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7) 大面积脑梗死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8) 呼吸肌麻痹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9) 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0) 急性脑膜炎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2) 重型颅脑损伤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3) 惊厥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4)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5) 躁动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7) 患者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8)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呼吸心脏骤停时,快速评估病情,轻拍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若无反应按心肺复苏术进行心肺复苏。 2、立即呼叫医生,准备急救车、急救器材。 3、持续心电监护,如有室颤,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对症治疗。 5、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6、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7、做好基础护理及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 ↓ ↓ ↓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 2、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迅速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通知医生。 3、遵医嘱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和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 5、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末梢循环、尿量等。 6、做好基础护理,不得随意搬动患者,注意保暖。 7、保留可疑致敏物,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抢救流程】 ↓ ↓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发表时间:2016-05-25T14:51:54.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丁俊杰[导读]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各种钝器砸伤及自然灾害等对头部造成的伤害,使头颅和脑组织遭到损伤。 丁俊杰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进行现场和院前急救,入院后进行手术救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现场与院前急救;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06-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各种钝器砸伤及自然灾害等对头部造成的伤害,使头颅和脑组织遭到损伤。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其中伤情比较严重的分类,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1]。该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致死致残的现象。本次主要任务是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现场和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诊断并按GCS分型确定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评分6~8分者46例,3~5分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17例为交通事故;13 例为高处坠落;14例为失足跌倒,16例为工伤事故。 1.2 治疗方法 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后,以最快的时间抵达现场,抵达现场后要以“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固定,后搬运”为抢救原则。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患者病史,明确危及生命的主要部位,对危重部位做出迅速准确的处理。清除口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颅脑损伤合并出血休克者应立刻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扩容抗休克;颅高压伴脑疝者应快速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骨折或外伤出血者给予骨折固定、止血包扎;躁动者予以适当的镇静镇痛药;肢体脊柱骨折者给予固定制动,包括小夹板,颈托等以防止二次损伤。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与医院取得联系,讲明患者的情况,以便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设备和人员。到达医院后进行CT及X线检查,若患者有手术指标应该立即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对于没有手术指标的患者应该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应动态CT复查,并加强监护,病情出现恶化表现时尽早手术治疗。 2.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 3.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除了常规的颅脑损伤症状以外还会出现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2],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能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肺、脑的复苏成功赢得时间,同时也为急诊手术做好了各项准备,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手术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通过及时手术有效去除颅内血肿。现场及院前急救、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一个链式关系,必须加强各个环节,从而更加有效地为对患者进行抢救。在此过程中现场及院前急救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时间和机会,大大降低其致死、致残率。现场及院前急救首先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快速输液、输血。其次要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包括瞳孔、血压、脉搏、意识、呼吸、颅内高压体征及四肢活动的变化。另外要争取每分钟的时间,当本院没有相应的治疗条件时应该及时帮助患者联系更加专业的医院,争取早期溶栓机会。途中应进行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并固定患者头部,避免头部摆动。当患者到达医院,CT显示当颅内血肿进行性扩大造成明显占位效应使病情迅速恶化时应该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没有手术指标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应动态 CT复查,并加强监护,病情出现恶化表现时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情况比较危机的患者来不及进行CT及X 线检查时可以行钻孔探查术,钻孔探查同时必须做好开颅探查的准备。钻孔侧的选择遵循瞳孔扩大侧,刺激伸直肢体的对侧的原则。本次研究通过对60例患者给予院前疏通气道、吸氧、心肺复苏、抗休克、降低颅内压、固定骨折、控制出血等急救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且经过及时抢救和进一步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红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8(35):28-30. [2]史桃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169-1170.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

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附件3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4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宋龙基,审批者:张建栋。)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 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一、重点病种种类 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 (一)多发伤 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 (2)初次评估与复苏 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 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 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 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 (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 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 (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 (二)急性冠脉综合症 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1)心电监护,吸氧。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 (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 (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 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 (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同时联系导管室或CCU病房。 (2)若符合再灌注治疗指征,且无相关禁忌,应在到达急诊30分钟内开始溶栓,90分钟内进行PCI。 (三)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1、怀疑心衰或呼衰的患者,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

666? 临床护理 ? 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4.4 手术当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及预防 行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应教会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正确方法不合适的方法可使内固定与骨界面松动,应坐有腰部支撑并有座椅扶手的椅子,患者站立时先将臀部移至椅面的前沿,双臂用力推椅子扶手同时双下肢肌肉用力而不是向前弯曲脊柱。椅子的准备及正确的方法都要在入院前妥善安排。 4.5 如何制定康复计划 在入院前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及术后期望达到的目标。和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制定一个术前锻炼和术后康复大纲,入院前大体评估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和耐力,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肌力和耐力的问题。对肌力和耐力较弱的患者,在入院前进行适当的锻炼。通过如此的沟通、评估与护理指导,患者在入院前会对自己病情和愈后有了新的了解,患者知道病情的康复要有一个过程,不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有关,更和患者自已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努力康复锻炼有关。要让患者知道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要积极面对。 4.6 完全自理的成年患者应知道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需要依靠别人的照顾,患者在入院前就应该知道术后4~6周将会是低能量的变化,要让患者知道术后各种日常活动的限制并提前适应。对于独自生活的患者,应提前安排人员在患者需要护理期间提供专人护理,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以上嘱患者入院前妥善安排,以免影响患者出院后病情康复。 5 讨 论 5.1 强调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也包括院前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这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建立,优质护理的实施,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康复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和住院期间,扩大护理可操作的范围,开展院前护理变得更加重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治疗不再是单单挽救生命,更多的是解决身体的各种不适,同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使住院成为一种限制,使他们感觉到更多的不自由,减少住院的时间的要求显得更为的强烈。而院前护理无疑是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5.2 强化院前护理,使更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方法提前完成,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和适应这一变化。从而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能尽快的改变机体的适应状态,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了院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节省患者的费用,加快病床的周转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4]。 5.3 我们的方法值得推广 我们的方法没有太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3d,减少患者化费5%~10%,无论从各方面看都应得到认可,并希望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L epcz,ck M,Raleigh E,Rowley C.Timing of preperative patient teaching[J].J Adv Nurs,1990,15(3):300. [2] G reen https://www.doczj.com/doc/e33406478.html,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the apeutic and preventive regimes: the recent evidence[J].In Haynes B,Tayler D,and Sackett D(eds).Compiiance in health care. 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157. [3] 胡有谷,党耕盯,唐天泗.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 [4] 许凤娥,董三芹,陈旭.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院前护理[J].护理实践 与研究,2011,8(20):60-61.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此类患者多伴有复合伤,具有病情变化快、伤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有良好的自身素质,熟练的专业技术,优质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要做到医护之间密切合作。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和理解,以避免某些纠纷发生,使危重患者早脱离危险,尽早康复。现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鉴别昏迷发生的原因,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多数合并复合伤病情危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休克、气胸等危重情况。因此,必须首先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学会昏迷的鉴别诊断,分清意识障碍的原因。如当患者由神志恍惚转为昏迷,或四肢抽搐、内翻,则表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师。瞳孔应20~30min观察1次,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或一侧散大,表明有脑疝形成,应紧急处理,迅速滴注20%甘露醇降颅压,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此外还要排除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昏迷。 2 对呼吸道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如有义齿需及时取出,以防止误吸。患者抽搐时一般不用安定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射,导致掩盖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必要时早行气管切开,发现患者痰多时要及时吸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昏迷程度深,伴有肺部感染者15min吸痰一次,每次要彻底,每隔2~3h翻身扣背一次。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吸痰前可给5~6L/分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患者呼吸好转,皮肤黏膜紫绀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神智清醒等证明给氧合理[1]。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重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 马长虹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防止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可使危重患者脱离危险,尽早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29-0666-02

2016年急诊科重点病种服务流程时限培训课件

利津县中心医院 ------------------------------------------------------------------------------------------------------------------------------------------ 2016年急诊科 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时限培训记录

利津县中心医院 ------------------------------------------------------------------------------------------------------------------------------------------ 2016急诊科重点病种救治流程与时限 1、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2、创伤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3、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4、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5、高危妊娠孕产妇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6、急诊分娩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7、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与时限相关内容 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 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3 分钟内完成)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 ④极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迅速处置 4 小时内即死亡,或濒死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预案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预案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挫伤②头皮下血肿 (2)颅骨骨折:①颅盖骨折②颅底骨折 (3)脑损伤:①脑震荡②脑挫裂伤③弥漫性脑损伤④颅内血肿 二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深昏迷,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四肢瘫。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显著改变。 此型主要有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严重的脏器损伤、休克等。 伤后已有明显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的原则: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简要地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进一步诊治和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充足给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频繁呕吐而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首先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若病人牙关紧闭,要用开口器或木棍撬开下颌,放置牙垫再清理口腔。病人因昏迷肌肉松弛,舌后坠导致咽后部阻塞时,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也可改变体位,使其侧卧或侧俯卧位。深昏迷病人可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也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口外,效果更好。情况无改善时,可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当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减少出血,妥善包扎伤口,防止感染。如有血管断裂出血时,可用血管钳夹闭或结扎控制出血。如为大量渗血,可剃掉周围毛发,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不冲洗,不用任何外用药。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纱布卷保护,以防受压,外加干纱布适当包扎。若伤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基本止血后均需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再稍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及TAT1500u以预防感染。 抗休克。对出现循环障碍、低血压、休克者迅速循环复苏。凡出现休克征象如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低于80mmHg以下时应协助医生查明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使病人平卧,尽量不搬动病人,保暖,给氧2-4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可用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液代用品及血液等,使血压升至正常水平,成人收缩压稳定在120mmHg勿低于90mmHg保持平均动脉压在80mmHg以上,才能维持有效脑灌注压。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病情许可时,抬高床头15-30 o以利静脉回流,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或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即为脑疝的典型表现,立即快速静脉输入脱水降压药20%甘露醇250-400ml 及速尿20-40mg,留置导尿以了解脱水降压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与体会

2012年11月第9卷第32期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工作探讨· 神经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中枢神经脑脊髓创伤是导致人类死残的第一因素[1]。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病情凶险,变化快,易发生不可逆性脑疝,死亡致残率高,为此在最短的时间窗内实施抢救和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就如何建立全方位的绿色通道,为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赢得时间进行了有益探索。 1流程再造理念与神经外科创伤疾病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教授Michael Hammer 博士和CSC 管理顾问公司James Champy 博士提出,是指从顾客需求出发,以流 程为改造对象,对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流程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流程再造理论实现了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获得绩效的巨大改善,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注重对医院管理流程的研究与尝试。该理念目前主要集中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理流程再造达到了四大目标之一就是简化工作过程,提高运作效率[3]。提高运作效率就意味着提高抢救效率,这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尤为需要,但目前流程再造理念在医疗管理中应用较少,在神经外科领域尚未有借鉴。笔者以“颅脑损伤”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共检索相关论文313篇,研究内容全部集中在临床救治与护理的研究,救治流程的相关研究为空白,为此,亟待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颅脑损伤救治流程。 加之,当下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创伤发生率也 大幅提升,颅脑损伤占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而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占比更高。提高颅脑损伤诊治的整体水平,及时地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减少可以避免的、导致死亡的因素,是提高颅脑损伤治愈率的关键[4]。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在神经外科近20年的临床经验,以重型颅脑损伤为研究样本,提出神经外科急救流程再造的实施设想。 2神经外科医生对流程管理的认知现状2.1只管手术,流程管理是部门的事 大多数临床医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实施手术,疏于对手术以外的环节管理。而管理部门的政策制订者往往缺乏对特定疾病的认知,出台的相关规定缺乏个性化,往往存在刻板教条、不配套、不畅通的众多弊端,这种弊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致命的,神经外科医生在被动的等待中,常常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机,也就意味着患者丧失生存的机会。 2.2单兵作战,纠纷归因集中在医生 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对于部门间、部门内的协同能力显得更为关键,不少医疗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原因在环节管理上。而医疗行业的顽症之一就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专家与专家之间相互排斥,形成壁垒,不仅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而且无法形成救治的合力。在此情形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家属会简单地归因为抢救不力或抢救不及时,救治医生会成为矛盾的最大焦点,成为纠纷的替代品。 3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目标 以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为研究方法,以人文的、科学的 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探索与体会 张 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病情凶险,变化快,易发生不可逆性脑疝,死亡致残率高,为此在最短的时间窗内实施抢救 和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先进的流程再造理念,提出了“信息”、“转运”、“费用”、“人员”、“知情同意”等全方位的急救流程再造模式。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再造的成功经验,对其他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流程再造[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1(b )-0165-02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ZHANG Yu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Nantong 226001,China [Abstract]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is characterized by dangerous condition,fast change,liable to result in irreversible brain hernia,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It is critical to perform the rescue and the operation in shortest possible time window.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the advanced concept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puts forward a full range of emergency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model of "information","transfer","cost","personnel","informed consent".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severe TBI has a good reference to the treatment of other 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ses. [Key words]Neurosurgery department;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作者简介]张宇(1971-),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165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目的通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对本组87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得到挽救。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中,要求护士只有采取积极主动、争分夺秒的态度,及时实施抢救措施和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配合医生,挽救患者的生命。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较多的是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挫裂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抢救,将危及患者生命。现就本组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其中男62例,女2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岁。其中脑挫裂伤伴硬模外血肿4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5例,脑干损伤8例。致伤的主要原因是车祸,其次是意外事故。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昏迷。 2急救措施 21做好接诊工作了解患者受伤情况,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瞳孔以及有无其他损伤,准备抢救用物,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患者。 22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流量为4~6 L/min,防止脑组织缺血,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2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有效供给遵医嘱将20%甘露醇250 ml在0 5 h内快速输入,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30 mg,以减轻脑组织损害,降低颅内压。同时纠正贫血及休克,遵医嘱补液补血。 2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取出假牙,以防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对有呼吸困难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25立即做好青霉素及奴佛卡因皮试,抽血配血,备皮,做好术前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