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

第四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懂得贷款的规模、结构、风险等是贷款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贷款的种类,掌握不同的贷款方式下发放贷款应控制的要点;通过学习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内容,掌握科学管理贷款方法和依据;通过学习贷款的定价原理,掌握贷款价格的内容和贷款定价的方法;通过学习贷款风险管理,掌握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

第一节商业银行贷款种类及经营管理目标

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目标

存、贷、汇三大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吸收存款是手段,办理结算是纽带,发放贷款取得收入是目的。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利润的取得和积累为前提。在我国现阶段,对银行利润起决定作用的是贷款利息收入。因此,要提高银行的利润水平,就必须重视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明确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

1、贷款规模适度

一个银行在一定时期能发放多少贷款,通常由银行根据负债资金来源情况及其稳定性状况、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银行自身流动性准备比率、银行经营的环境、贷款需求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对一家银行来说,适度的贷款规模,既要满足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争取更多的盈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违犯国家政策,又能使有限的资金加以运用,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2、贷款结构均衡

贷款结构的均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贷款余额在一段时间内的各个时点上增减幅度基本上平衡,没有大起大落;二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增加或减少,在时间和幅度上大体吻合,保持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动态平衡;三是贷款的到期日及其金额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上,提高贷款业务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因一时大量放贷而产生头寸不足、因短贷长占而产生长期资金来源不足、因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高成本存款闲置等问题。

3、防御风险

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讲,都衷心希望所发放的任何一笔贷款到期均能按期收回。但贷款能否收回,不取决于银行良好的愿望,关键是由借款的信用和借款人对贷款的使用来决定。也就是说,贷款的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风险一旦发生,必然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所以,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就有必要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的发生。

4、盘活存量

贷款的存量是指银行贷款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或组合方式。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信贷资金的部门分布结构;二是信贷资金的企业分布结构;三是信贷资金在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上的分布结构。盘活存量,就是要克服信贷资金在部门之间、企业之间、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之间的不合理分布,从而使信贷资金按其运动规律和要求运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解决信贷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二、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理论界还是从事实际业务的部门,甚至每个商业银行对贷款种类划分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其结果对中央银行的监管造成诸多不便,也使贷款人难以具体掌握。根据我国金融理论界对贷款种类的划分方法和实际工作中的习惯并参考了国际上习惯的划分方法,《贷款通则》按不同标准对贷款进行了分类。

1、按照发放贷款时是否承担本息收回的责任及责任大小,可以将贷款划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是指贷款人以合法的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自营贷款是我国贷款人发放的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贷款。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放贷款的资金是以合法方式自筹的,目前有自有资本金、吸收的存款、借入的资金等;二是贷款由贷款人自主发放、风险自担;三是收益归贷款人。

委托贷款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风险。贷款人只收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委托贷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发放和管理贷款;二是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发放和管理贷款;三是委托贷款的收益全部归属于委托人;四是委托贷款关系因委托贷款的收回或委托人取消委托而结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只有信托投资公司具有受托人资格,可以接受委托发放委托贷款。

特定贷款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特定贷款具有以下特点(这里讲的特点,只是《贷款通则》从概念上给予的界定):一是贷款的批准人是国务院,除此之外任何部门、个人都不得批准特定贷款,贷款的用途和期限、利率也是国务院规定的;二是在发放贷款前就知道它可能会造成损失,或一定造成损失,并对这种损失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对贷款的损失采取减息、挂账、财政补贴的方式补偿等(因为贷款的使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三是特定贷款只能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其他金融机构不得发放。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它们与其他商业银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是国家投资设立的金融机构。国务院在领导和管理全国经济工作中,有权指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其批准的项目发放贷款,以满足某些对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有特殊意义的特殊项目对资金的需要。但是,若有可能造成损失,国务院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按照贷款使用期限,可以将贷款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贷款;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五年以下(含五年)的贷款;长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五年(不含五年)以上的贷款。

从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的具体做法看,我国主要有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等类型的短期贷款。短期贷款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是贷款人对社会生产流通领域的短期资金需要发放的贷款。短期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不论是在银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上,还是在整个贷款业务中占的比重都很大。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实际来看,短期贷款又可分为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农业流动资金贷款、外贸流动资金贷款等,而且,在不同的行业中,具体的贷款种类也不完全相同。

对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而言,主要是商业银行针对借款人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或是满足基本建设的资金需要,或是满足更新改造的资金需要。由于中、长期贷款具有投资量大、周期长、周转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其运行规律、操作规范均不同于短期贷款:第一,对中、长期贷款投放总量实行双重控制,既要受商业银行信贷计划的控制,还要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控制;第二,中、长期贷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重大,贷款结构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第三,贷款项目必须事先进行评估,包括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分析论证;第四,资金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必须关注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及每道工序的质量,以保证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

3、按照贷款有无担保和担保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贷款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这种贷款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担保,仅凭借

款人的信用就可以取得贷款,因而风险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在《担保法》和《贷款通则》颁布以前基本上是以发放信用贷款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贷款正逐步从信用贷款向担保贷款转变,信用贷款今后仅向信誉显著的借款人发放。

担保贷款是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从理论上讲,担保贷款的风险要小于信用贷款,但这并不意味着担保贷款一定就能够偿还。贷款到期能否偿还关键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不取决于贷款的方式。当然,在担保贷款情况下,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商业银行可依法向保证人追索或处置抵(质)押品,这无疑增加了贷款按期偿还的一道屏障。

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包括其它金融机构)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方式发放的贷款。票据贴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贷款,与一般贷款业务区别在于:第一,利息收取的方式不同。一般贷款的利息是到期收或按国家的规定定期收取;票据贴现的利息则在贴现时予以扣除,属于提前收取。第二,资金融通的期限不同。贷款期限有长短之分,或一年以内,或五年以上;票据贴现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第三,业务活动中当事人的关系不同。在贷款业务中,当银行对借款人发放了贷款之后,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才开始存在;在票据贴现过程中,一旦银行将持票人的票据予以贴现,则贴现银行与持票人一般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了,贴现银行在票据到期后向票据的付款人索要票据款项。

第二节商业银行对不同贷款方式掌握的要点

不同贷款方式是根据贷款安全保证程度划分的,而且在贷款的风险管理上各有所侧重,因此,需要分别了解各种贷款方式掌握的要点。

一、信用贷款方式掌握的要点

信用放款方式,是完全凭借借款人的信誉而发放贷款的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担保和抵押,仅凭借款人的信用就可以取得贷款,因而风险较大。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基本上是以发放信用贷款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贷款正逐步从信用贷款向担保贷款转变,而信用贷款今后仅向信誉卓著的借款人发放。因此,这种贷款方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借款人或借款项目的信用分析是否科学可靠。

二、保证贷款方式掌握的要点

保证贷款掌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人的资格、保证的方式和保证期限。

1、保证人的资格

不同的保证人,由于信用等级不同,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我国《担保法》规定:“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可见,保证人可以是法人、公民,也可以是其他组织。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看,下列组织不能担任保证人:第一,国家机关。由于国家机关属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机构,不具有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职能,其活动经费源于国家预算拨款,而保证行为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否则,既有悖于国家机关的性质,干扰国家的经济秩序,也影响国家机关管理职能的行使。第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是法人的组成部分,不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只能在法人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当然,“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

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第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因为这些单位从事的是公益事业,而不是以经营活动为主要目的,而保证行为属于经营活动,并且这些单位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的预算拨款或者捐助,所以不具备从事保证的行为能力。

2、保证的方式

保证方式是指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方式,依《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方式有两种:第一,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借款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仅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完全清偿债权的情况下,才负担保责任。即一般保证的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不仅须证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事实,而且须证明已就主债务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完全受偿。当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一是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二是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的。第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在连带责任保证下,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只要有债务人履行期届满不履行债务的事实,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即发生效力。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只须证明债务人有届时不履行债务的事实即可,而不论债权人是否就债务人的财产已强制执行,保证人均应依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保证责任。

3、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起止时间,保证人在该期间承担保证责任,过了该期间,即使债务人未履行债务,保证人也不承担保证责任,由此可将保证期间分为两种:约定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前者是指债权人与保证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后者是指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保证期间。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约定保证期间都优先于法定保证期间,而且只有在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保证期间。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履行债务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一旦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依法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即行终止,此后,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请求权直接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三、抵押贷款掌握的要点

抵押贷款是指债务人以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取得的贷款。抵押贷款掌握的要点有:

1、抵押物的条件

一般来讲,抵押物应具备以下条件:抵押物应是抵押人享有处分权的财产;抵押物应是可让与物,即法律规定可流通的财产;抵押物须为非消耗物,即抵押物应不因继续使用、收益而毁损其本来的价值及形态;抵押物应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凡是法律规定禁止抵押的财产,不得成为抵押物;作为抵押物的财产应是可以公示的财产;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抵押的设定应进行公示;抵押物的价值不得低于被担保的债权的价值。

2、抵押物的登记

抵押物的登记就是法律规定的主管部门,依法对抵押物进行审查和登记的行政法律行为。它是公示、公信原则的运用,它对于发挥担保功能,维护交易秩序,保护债权人和第三人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抵押权生效,这是抵押登记的最主要的效力;防止虚假抵押,即通过登记机关审查,防止将他人财产、没有处分权的财产、使用寿命已过的财产、禁止抵押的财产进行抵押,也可防止抵押价值明显偏高偏低的现象;防止重复抵押,即防止将已抵押的抵押物在没有余额的情况下再次抵押;保证抵押权的实现。建立抵押物登记制度既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对合同的监督管理,防止或减少利用抵押合同进行违法行为,又有利于保障抵押权人对抵押权的实现。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的抵押物为: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乡、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除此以外的其他财产,是否登记,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以土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登记部门为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以城市房地产或乡、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登记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规定的部门;以林木抵押的,为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以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为运输工具的管理部门;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四、质押贷款掌握的要点

质押贷款分为动产质押贷款和权利质押贷款两种。

1、动产质押贷款的掌握要点

动产质押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获得债务人或第三人移交的动产为条件而发放的贷款。与抵押贷款一样,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也必须重点审查质押物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的要求(包括质押物的合法性、质押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要注意动产的易保管性和流动性。因为,在动产质押贷款中,质物是由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保管,是以占有来进行公示的,不需要登记,因此,为了保证银行债权收回价值的最大化,质物必须是容易保管、不易变质的动产。

2、权利质押贷款的掌握要点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可作为质物的财产权利包括:第一,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第二,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第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财产权;第四,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借款人以权利质押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了审查权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外,若是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兑现或者提货,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依法可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商业银行与借款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权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财产权出质的,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也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权利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出质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五、票据贴现掌握的要点

票据贴现是票据的持有者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贴现申请人。从我国目前的规定看,银行可以贴现的票据仅局限于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票据贴现过程中,商业银行除了要遵从贷款业务审查的一般内容(如,是否符合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是否符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关要求等)外,重点是对票据的审查。第一,票据的商业性。审查供货合同、发票和运单,核实票据是否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第二,票据的要式和要件

是否合法。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都有其必须记载的事项,若必须记载的事项没有记载,则票据无效;第三,票据付款人和承兑人的自信状况。银行为保证贴现款项的安全收回,应当贴现具有优良信誉的企业和银行作为付款人和承兑人的票据;第四,票据期限的长短。商业上买卖赊账的付款期限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由此产生的票据也应当有时间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第五,贴现的额度。贴现额度一般不超过贴现申请人的付款能力。因为,贴现票据的偿付虽以付款人最为重要,但贴现申请人也有责任,当付款人拒付时,银行需要向贴现申请人追偿。如果贴现申请人没有足够的财力,银行贴现将面临风险。

第三节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分析

所谓信用是指客户的守约能力和意愿。若借款人能按期偿还债务,不但具有还款意愿,而且具有还款努力,就说明借款人信用好;反之则为不佳。贷款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为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在对客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作出是否发放贷款和发放多少贷款的决策。主要包括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

信用评价主要是分析影响借款者偿还贷款的因素,从而评定贷款按期偿还的可能性。那么,信用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般把它归纳为“五C”原则。

1、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银行必须确信,该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对偿还贷款有严肃的态度,如果银行对于客户为什么申请贷款不是很了解,那么就应要求客户向银行澄清该目的直到银行满意。一旦知晓目的,银行必须确认该笔贷款是否与银行现在的信贷政策相一致。即使客户的贷款目的正确,银行还必须确认借款者对于使用借入资金持有负责的态度,如实回答银行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欠贷款尽力归还。借款人所谓的品质是由责任感、真实严肃的贷款目的和归还所欠贷款的认真意图组成。如果银行认为客户对于使用贷款以及按协议偿还贷款并无诚意,就不能发放这笔贷款,因为这很可能成为银行的一笔问题贷款。

2、借款人的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借款人的资本金,即总资产减掉总负债的净值。它表示借款人的财富积累和经济实力。资本金多,信用风险小,贷款安全;资本金少,信用风险大,贷款不安全。分析借款人资本金多少一般采用相对数,主要用资本金与总资产、资本金与总负债、资本金结构等几个比率。同时要注意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异,以准确掌握借款人资本金净值。

3、借款人的担保(Collateral)。在评价贷款申请抵押时,信贷员必须问借款者是否有足够的净值或足够有质量的资产为贷款提供支持?信贷员对于借款者资产寿命、状况和资产的专业化程度都非常敏感。在这里技术也起了重要作用,如果借款者资产在技术上是陈旧的,那么该资产作为抵押品的价值就有限,因为一旦借款者收入不稳定,就很难为这些资产找到买主。

4、借款人的经营能力(Capacity)。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从法律意义上讲,即借款人能否承担借款的法律义务(即借款者是否具有法人代表资格),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二是从经济意义上讲,即借款人能否按期清偿债务,包括借款人实现收入的能力;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成本、劳动力、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能力、广告效果、企业的地理位置等。

5、借款人的经营环境(Condition)。银行的信用分析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借款者或行业的近期趋势、变化的经济状况如何影响该笔贷款、法律法规的改变是否对借款者有不利影响、

贷款申请是否达到银行和监管当局对贷款质量的标准等。一笔贷款从表面上看很好,但是在衰退时期销售收入的降低或者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高利率都有可能降低价值。为了评价行业和经营环境,多数银行都保存着关于银行主要借款者的行业信息档案——简报、杂志文章、研究报告及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法规等。

二、对借款者财务报表的分析

借款者的财务报表是银行信贷人员取得信贷资料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分析比较借款者的财务报表能帮助信贷人员确定借款者的信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从银行的角度讲,分析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目的是剔除资产负债中存在的水分,摸清家底,避免贷款的风险。就资产来看,主要是分析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状况。对应收账款的分析,要了解应收账款的数量、期限结构、数量结构及对象结构,防止过期账款、虚假账款以及抵押出去的账款;对存货的分析,主要是考察存货的周转时间,规模是否合理;变现能力如何。如果用存货抵押时,要剔除存货中的变质商品,了解存货是否投保;对固定资产的分析,应了解企业是否按规定提足了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是否全额投保;固定资产的用途是否广泛(易售性);固定资产是否已用于其他抵押。就负债来看,应了解负债的规模和结构,重点审查负债的到期日和企业的偿还能力。就资本来看,重点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其中是否存在虚假成分。

2、利润表的分析。从银行的角度讲,分析借款人的利润表,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定还款的可能性。评价利润表一般的方法,是将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对比,前期和本期对比,以及本企业和其他企业对比,明确企业的利润多少。这不仅是贷款到期偿还的保证,而且关系到日常性的利息支付。

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贷款能否按期偿还,除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外,商业银行还必须关注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现金以偿还贷款。一般而言,借款者偿还贷款只有三种来源:第一,从销售收入或其它收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第二,资产的出售或变现;第三,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任何一种来源都能提供足够的现金以偿还贷款,但是商业银行倾向于以销售收入获得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因为出售资产可能削弱借款者的盈利而使银行作为贷款人的安全性降低,发行债券筹资会加重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发行股票筹资则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而且,销售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减少也是企业走下坡路和贷款质量下降的指示器。

三、对借款人基本财务比率的分析

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有无充分的支付或清偿能力,还要依据一些标准的财务比率来加以确定。商业银行经常采用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性比率、资金营运效率比率、财务杠杆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

1、流动性比率。也称为偿还能力比率。它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不用变卖固定资产就可获得现金偿还其短期负债的能力,这类比率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种。

流动比率。它常用来评价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情况。

公式中的流动资产一般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则包括应付款项、短期应付票据、近期即将到期的长期票据、递延所得税款和应计费用(主要为薪金)等。根据经验判断,维持最低限度安全所需的流动资产至少应为流动负债的两倍,即流动比率至少应为2。流动比率表明了借款企业能以很快转换成现金而不带来损失的资产满足债权人要求的程度。一般来说,流动比率的数值越高,其短期债权人提供的安全性就越大。

速动比率。也称为快速比率或酸性测验比率,一般用来评价一家企业不依赖出售存货而能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在这一比率中,分子项所包括的都是现金、可销售的证券、应收账款等可迅速流动的资

产,这样,对存货质量或流动性的担心就可消除。对那些存货价值有怀疑的企业来说,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可靠。一般速动比率越高,企业还债的能力就越大。

此外,银行还可利用现金流动间隔比率来衡量企业的流动性,这一比率是把能迅速流动的资产与企业的日常营业开支和其他现金支付联系起来。它表明了能迅速流动的资产可满足净资金支出的天数。

2、资金营运效率比率

该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管理人员在销售产品创造利润中利用资产的效率,说明企业账表上各项资产总额是否合理和利用率的高低,表明在达到一定销售水平时各种资产的利用强度。实际上,这类比率用来检验一些具体资产的营运效率。资产营运效率比率主要包括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周转率、总资产利用比率、固定资产利用比率五种。

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比率是以应收账款除以每天的平均销售而得出,得出的数字即为该企业在销售产品后收回赊销货款所必需的平均天数。

这个比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收回赊销货款的效率。另外,银行放款人员还应当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期限安排。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是按比例将期限错开安排、相互衔接,那么,在应收账款的收回期限相当短的情况下,其流动性和质量就会更高。

存货周转率。这一比率也称为存货利用率,它是以销售额除以存货而得出,是企业在一个时期中的存货周转或更新次数。其计算公式:

这个比率反映了企业存货的适销性和管理存货的效率。一般说来,企业存货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它说明企业的存货周转快,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少;而存货周转率低则说明企业积压了大量不适销的存货,资金占用浪费,并可能给企业带来降价处理的损失。

总资产利用比率。这一比率是以销售额除以资产总额而得出,可用来衡量一家企业的营业额是否与其资产规模相适应。它说明每元资产可以产生多少销售额。这个比率越高就说明资产的利用率越高,比率低则说明资产的利用率低,这时,企业就要考虑如何增加销售额处理掉一些呆滞资产以提高这一比率。

固定资产利用比率。这一比率也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以企业销售额除以固定资产而得出,可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充分利用了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使其达到了最高的利用率。一般说来,比率低说明企业未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而比率高则反映企业充分利用了生产能力,但后者也可能说明企业对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投资不足。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不同可能歪曲这一比率。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在计算这一比率时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查。

现金周转率。这一比率是用来衡量流动资金的周转率,表现为1元流动资金经过生产至销售后再回到现金形式所需要的天数。

3、财务杠杆比率

该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所使用的债务数量或财务杠杆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范围,说明了企业用增加负债的办法来增强其收益能力的情况,反映了企业支付长期债务本息的能力。这类比率有负债资产比率、收入利息费用比率、收入固定费用比率四种。

负债资产比率。这一比率是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而得出,它说明了企业借款购买资产的情况,可用于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对债权人来说,这个比率越低,风险就越小,因为债务在企业资产中只占一小部分,企业在清理时,就有更大的可能通过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

负债自有资本比率。这一比率是用负债除以总自有资本进行计算。它反映了企业债务与股东产权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股东对经营风险所承担的份额和债权人可能承担的份额。一般说来,这一比率越低越好,比率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可以靠本身的资金经营业务。

收入利息费用比率。这个比率是税前收入加利息之和与利息费用之比,它可向债权人表明企业收入能否支付利息费用情况。通常,这一比率越高,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收入利息费用比率=(税前收入+利息)/利息费用

收入固定费用比率。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和租金这些固定费用的能力。比率高说明企业支付固定费用的能力强。

另外,银行信贷人员还可以计算长期借款与自有资本的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比率来分析企业的财务杠杆。应付账款周转比率是用平均应付账款除以平均购货额来计算。

4、盈利能力比率

它衡量企业的资产或销售的盈利性,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成果。这类比率包括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和股本收益率三种。

销售收益率。这一比率由税后净利润除以销售总额而得出,用来衡量每元销售额的净利润数,反映企业成本管理和定价政策的效果,说明企业产成品销售状况的好坏。

资产收益率。这一比率由税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而得出,所得的数字即为每元资产可以产生的净收益数,它表明了企业管理人员使用各种可利用资金的效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股本收益率。这一比率是普通股的分红利润与普通股股本之比,它表示股东投入的每元资本可得到的红利数,反映了企业利用股东资金和财务杠杆的效率。

以上几个比率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反映着企业的获利能力,既反映了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同时又反映了各项资产的获利能力,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负债程度、产品销售、资本周转及营运状况的审查,对企业信用及偿付能力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为贷款的选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节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制定,不仅影响着经济主体对贷款的需求量,而且也事关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一、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盈利资产,贷款利润的高低与贷款价格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在贷款量一定时,贷款价格越高,贷款利润可能越多,相反,如果价格定的较低,赚取利润的可能越小。因此,银行家有一种提高贷款价格的内在冲动。但贷款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能否以高价卖出,还取决于买者的需求。价格越低买者需求越大;价格越高买者需求越小。当价格高到买者不能或不愿买进时,贷款就不可能为银行带来利润。可见,银行家对贷款的供给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顾客对贷款的需求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贷款供给曲线是价格的增函数,贷款需求曲线是价格的减函数。当贷款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时,贷款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贷款价格,同时也决定了贷款最佳量。

当然,上述分析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它既没有考虑到银行的其他资产业务(若贷款价格低于其他资产比如投资的收益时,银行就不会发放贷款了),也没有考虑到不同性质、不同期限或不同信用风险的贷款应该具有不同的贷款价格。虽然如此,它毕竟从理论上对贷款的价格进行了阐述。

二、贷款价格的内容

一般说来,贷款价格的内容主要有: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和隐含价格等。

1、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是银行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既要受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普通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影响,也要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尽管如此,单个银行虽然无法决定贷款利率,但可以在基本利率水平下上下浮动。一般说来,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必须足以包括贷出资金的成本、发放或提供贷款的费用、今后

可能发生亏损因素的成本和银行一个合理的利润幅度。从银行经营的角度看,贷款利率的作用主要是获取收益、选择客户和吸引客户。获取收益是为了弥补费用开支和赚取利润;选择客户是指在银行同时面临许多客户时,对那些信用较差的客户使用较高的利率,以减少这些客户的需求;吸引客户是指用较低的利率吸引那些信誉较好的客户,即用利率手段去同其他银行竞争。可见,利率作用的关键不在于利率的绝对水平,而在于相对水平,正是这个相对水平才使客户在银行之间不断调整变动。对客户而言,银行贷款利率往往只决定他到那里去取得贷款,而并不决定他借不借款。高利率不会长期吓住那些能够从资金使用中获利的借款人,而低利率也不会吸引到那些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的借款人。

2、承诺费

承诺费是指银行对已经答应贷给顾客(必须是正式的贷款承诺),而顾客又没有实际使用的那部分贷款收取的费用。在银行与顾客签定贷款合同后,顾客不一定马上使用贷款,或者贷款不马上用完。对这部分未用或没用完的贷款额,银行不能收取利息,但要收取一定的承诺费。这部分费用对银行来讲是从贷款取得的收入,而顾客是为了取得贷款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它是贷款价格的组成部分。之所以银行要收取承诺费,是因为为了保证将来应付承诺贷款的需求,银行必须保持经营的高流动性,这就需要银行放弃高收益的贷款和投资,可能会使银行丧失获利机会,需要借款人提供一定的费用作为补偿。

3、补偿余额

补偿余额是借款人应银行要求而保留在银行(贷款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不付息的支票存款)或低利率的定期存款,它是作为银行同意提供贷款的一个条件,通常要写进贷款协议中。银行之所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补偿余额的理由是:顾客不仅是资金的使用者,还应当是资金的提供者。特别是在贷款利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补偿余额对贷款进行定价,既提高了贷款的实际收益,又没有违反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

4、隐含价格

隐含价格是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如对贷款担保品的要求、贷款期限的限制和特殊契约条款等。这些内容本身不直接给银行带来货币收入,也不直接形成借款人的货币支付,但它们在不同贷款协议中具体规定的区别可以改变银行贷款的风险,影响借款人的实际成本,因而构成贷款价格的一部分。譬如,增加担保品的数量,缩短贷款期限,规定更为严格的合同条款等,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提高借款人的实际成本;相反,若减少担保品数量,延长贷款期限,取消部分条款等则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降低了借款人的实际成本,降低了贷款价格。

三、贷款定价的方法

在贷款价格的确定中,既要考虑到贷款资金的成本,也要顾及银行适当的利润;既要考虑银行会计核算的简便易行,又要尽量避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法

在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制定中,银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到筹集可放贷款项的成本以及银行管理费用,这就意味着银行必须了解其成本,以对任何类型的贷款制定出有利可图的价格。

贷款价格=筹集放贷资金的成本+非资金性银行经营成本+预计补偿违约风险的成本+银行预计利润水平

例如,某商业银行为甲企业发放了一笔5000万元贷款,其中,股本比例5%,预期股本收益率9%,银行所得税率33%,非资金性经营成本是贷款数额的2%,贷款违约风险溢价是贷款额度的0.5%,筹集放贷资金的成本是5.9%,试确定该笔贷款的价格。

5000×5%×9%÷(1-33%)+5000×2%+5000×0.5%+(5000-5000×5%)×5.9

=33.58+100+25+280.25=438.8(万元)

438.8÷5000×100%=8.78%

2、价格领导模型

成本相加定价类型的一个缺点是它假设银行精确地了解其成本,事实上并非如此,银行是复合型产品企业,与大多数复合型产品企业一样,银行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摊给银行经营的各种业务。而且,成本相加模型认为银行可以不顾及其他银行的竞争而制定贷款价格,对当今的大多数贷款而言并非如此,这些缺陷也就导致了价格领导模型的形成。

在银行实际操作中,价格领导模型又采取了两种形式:优惠加数与优惠乘数法和交叉利率计算法。

优惠加数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加若干百分点而形成的利率;优惠乘数则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而形成的利率。当优惠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变动时,优惠乘数利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优惠加数法。

交叉利率计算法的特点也是以一定的利率为基础,加上某数作为贷款利率,但借款人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在借款期间利率可以变化。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借款人的借款额要超过某一最低限额,否则,不能采用。用这种方法确定利率时,在西方,最通行的基础利率的国库券、定期大额存单利率或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借款人可以从银行认可的利率表中选择基础利率和到期日,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选择的基础利率,再加上一定数额,确定贷款利率。到期以后,借款人可以再选择基础利率。

3、成本——收益贷款定价

成本——收益贷款定价主要有三个简单的步骤组成:第一,综合估算贷款将产生的所有收入;第二,估算银行必须对借款人交付的可贷放资金净额(减去借款人承诺在银行保有的存款和准备金要求后的余额);第三,用估算的贷款收入除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可贷放资金净额估算出贷款的税前收入。

第五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

所谓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本息而导致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企业破产倒闭造成贷款本息的损失、企业亏损造成贷款呆滞、企业产品积压造成贷款损失、投资项目失败造成贷款损失、挤占挪用贷款造成贷款不能归还等等。

一、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1、主观原因引起的风险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贷款风险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直接相关。或是由于对贷款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或是由于约束、激励机制乏力,贷款管理责、权、利相互脱节;或是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反馈不及时、信息预测不准确造成贷款决策失误;或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懈、监督检查不力,违章违纪操作;或是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等。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可将主观原因引起的风险降到最低。

2、客观原因引起的风险

客观因素引起的风险不是商业银行所能左右的。或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发生调整;或是由于市场突变;或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或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或是由于整个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等等。商业银行要想将此类风险降到最低,只有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尽量减少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二、贷款风险的识别

商业银行只有在正确识别贷款风险的前提下,才能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贷款风险,估价

贷款风险的损失程度,提出控制贷款风险的有效对策。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报表和一些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对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发布,如:

(1)借款人的借入资金过多,偿债负担过重,有可能大量拖欠应付货款和银行贷款;

(2)借款人应收账款期限过长,逾期金额和笔数过多,平均期限大大超过贷款期限;

(3)企业存货大量积压或滞销,周转速度明显降低;

(4)企业成本提高,收益水平下降,效益滑坡,经营严重亏损或“虚盈实亏”;

(5)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贷款利息,或贷款用途与借款合同不符,贷款被挪用;

(6)企业贷款的担保单位因各种原因撤回担保,或不愿续保;

(7)抵押物和质押物的价值下降;

(8)企业发生重要的人事变动;领导层不团结,职能部门矛盾尖锐,不能互相配合;职工情绪对立,干劲不足等;

(9)贷款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即将实行兼并、承包或租赁,有可能逃避银行债务,架空银行债权。

三、贷款风险的管理

贷款风险管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贷款风险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风险损失,二是在贷款风险损失发生后自我承担并进行经济补偿。

1、避免风险

商业银行在经营贷款业务中,拒绝向低效益企业或高风险项目发放贷款来避免贷款风险的发生,叫做避免风险。如果银行认为某项贷款的风险过大,一旦承担,就会给信贷资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只有拒绝该项贷款才能避免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银行必须通过信用分析,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财务核算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状况;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逐个进行全面的评估,科学地分析论证。通过信用分析和项目评估,对贷款偿还能力不足,贷款偿还无可靠保证的企业和项目不发放贷款。

2、分散风险

对不可回避的贷款风险采取分散策略,是各国商业银行普遍应用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其基本途径是实现贷款结构的多样化。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贷款投向的分散化,即将贷款分散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各家客户,防止因某一地区的自然灾害、某一行业的经济不景气或某一客户的破产倒闭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是贷款投量的分散化,即银行发放贷款,不应将资金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或某一客户,而应选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客户。在贷款总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每个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越小,客户经营失败对银行贷款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小。三是贷款方式分散化,即银行贷款应采取多样化的贷款方式,逐步缩小信用贷款的比重,相应扩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比重。四是贷款期限结构的分散化,即银行的长期、中期、短期贷款的比例要适当。

3、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银行以某种合法的业务手段将贷款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来承担。第一,可采取贷款担保。有担保的贷款将本应由银行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但银行在转移贷款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的信用风险,所以,用担保来转移风险,关键在于担保人的资信。第二,实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在贷款期限内,贷款利率可以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因而可以将利率风险转由借款人承担。第三,实行贷款证券化。即银行将贷款(一般为抵押贷款)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接受贷款的资金。实行贷款证券化,不仅可以将流动性差的贷款资产变成流动性较强的证券资产,而且可以使贷款银行通过这种转化将可能承担的贷款风险转移到证券市场上去。

4、补偿风险

由于银行的贷款风险损失总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对这种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损失需要进行补偿。第一,科学确定贷款价格。贷款利率水平的确定,除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外,还要考虑银行可能承受的风险损失。在贷款定价中加进风险因素,可以预先补偿将要产生或已经形成的风险损失。第二,提取呆账准备金。按贷款的内在质量和风险大小及时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不仅有利于银行充分弥补贷款的损失,而且能够真实反映银行的损益。第三,处置抵押品。通过变卖、拍卖或折让,全部或部分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夜大学/函授)

B卷试题答案 一、A C C B B B D B D C 二、1.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2.也称问题贷款,即传统贷款分类中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新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3.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4.利率敏感资金(Rate-sensitive Fund):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三、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2)支付中介职能。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职能。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2.(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这些目标有是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决定的,但目标的实现又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应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争取利润最大化,而解决安全性与盈利性矛盾的最好选择是提高经营的流动性。 3.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考虑原则是:在存在证券投资利息收入税赋差距,从而使两种债券出现税前收益和税后收益不一致时,银行应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利用税前收益高的应税证券,使其利息收入抵补融资成本,并使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税后收益率最高的减免税证券上,从而提高证券投资盈利水平。 四、论述题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 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几种备选方案。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 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委员会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原则。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原则三: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2)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银行要披露计算信用及操作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的特点。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3)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薄利率风险的处理。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委员会强调,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披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协议还将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B 卷) | 一. 单选题(10分=10Χ1) 装 | 二. 判断题(15分=15Χ1) | 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对17.错18.对 | 19.错20.对21.对22.错23.对24.错25.对 | 三.名词解释(30分=10Χ3) 26.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 钉27. 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 | 28. 资本准备金又可称作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 29. 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 30. 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 3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简称CD,是一种流通性较高且具借款色彩的新型定期存款形式。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逃避最高利率管制和存款准备金规定的手段,亦是银行对相对市场份额下降所做出的竞争性反应。 | 32.存放同业存款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线33. 银行证券投资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把资金投放在各种长短期不同的证券,以实现资产的收益和保持相应的流动性。 | 34. 贷款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格(即兑现价格)等,投资者到期可以选择转换股票 也可以选择不转换。 | 35.担保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四. 简答题(25分) 3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6分) 答: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 (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 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分) (2)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 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 (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 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 节经济 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 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 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 金融管理制度。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 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 能力(流动性 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 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 的集中程度 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 ◆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 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 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 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求保持一定比 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包含的内容资产的流动性:银行所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条件下迅速变现。 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效益性就是获得利润的能力。途径途径之一:增加收入;扩大盈利性资产的规模;合理安排贷款和投资的数量和期限结构,并保证其安全稳定获取;合理制定贷款价格;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途径之二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尽量降低存款成本;减少贷款和投资的损失;减少各项管理费用;避免出现重大的损失事件。 6.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特点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单一制优点: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与地方政府的配合经营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和控制 不足:业务发展创新受到限制风险集中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总分行制优点: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以取得规模效益便于宏观管理 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规模大,内部层次机构多,管理困难 金融控股公司优点: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可以扩大金融创新空间可以实现金融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经济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资本重复计算,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集团财务安全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甚至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1.《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市场纪律 ⑴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对资本的确定。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涵盖进来。风险头寸的计量方法。根据风险程度确定资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在一段时期内由于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所造成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⑵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针对银行业风险而制定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其中包括如何处理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何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指引。目的在于确保银行资本足以应付其总体风险,并在资本不能有效抵御风险时尽早干预。 监管原则(3)有效的市场约束就是市场参与者在了解银行经营状况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对银行产生的激励或制裁效果。有效的市场约束的实质:充分的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2、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回购协议:指在金融市场上,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者之间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的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3、回租租赁: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 同时与出租人签定一份融资租赁合同, 再将该物件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租赁形式。 4、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部分。这种风险将导致银行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致银行倒闭。 1、单元行制这种制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 2、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方式,又称平衡租赁或减租租赁,即由贸易方政府向设备出租者提供减税及信贷刺激,而使租赁公司以较优惠条件进行设备出租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租赁方式,是一种利用财务杠杆原理组成的租赁形式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 1、以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商业银行可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三种类型。 2、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指银行自由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来源,包括资本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 3、现代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始祖是1694 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 4、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可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系统。 2、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一般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和股票交换法两种。 (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重置成本法为主,以相对价值法和现金流量折现等法为辅) 3、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原则)一般表述为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 2、商业银行并购的原因一般有①追求规模发展②追求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③管理层利益驱动三个。 3、商业银行发放的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三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试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 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 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 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 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 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 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 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

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 进行结构性重组, 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 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 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正确 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正确 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正确 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错误 , 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 + 三、简述题 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德望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练习题分解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1694年,( D )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 A、威尼斯银行 B、阿姆斯特丹银行 C、汉堡银行 D、英格兰银行 2、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 C )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3、商业银行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这种职能被称为商业银行的( A )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4、( A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清算中介 D、调节经济的职能 5、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 B )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6、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 C )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银行的普通股股东拥有表决权 B、银行的优先股股东拥有表决权 C、股东大会有权选举董事和监事 D、股东大会可以决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8、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 C )。 A、安全性目标 B、流动性目标 C、盈利性目标 D、合法性目标 9、属于商业银行一级准备的是( C )。 A、短期证券 B、短期票据 C、库存现金 D、存款

10、商业银行是( B )。 A、事业单位 B、特殊企业 C、国家机关 D、商业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有( ABCD )。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金融服务职能 2、现代商业银行产生途径有( AB )。 A、早期银行转变过来 B、股份制形式组建 C、货币兑换 D、货币经营业 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 BCD )。 A、政策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4、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ABD ABCD)。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汇率风险 D、经营风险 /*注:按人大教材庄毓敏的观点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P22,按机械工业刘毅的教材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 三、判断改错题 1、商业银行必须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高负债。(√) 3、信用创造是现代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特点。(√) 4、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可以无限制创造。(在货币乘数下无法无限创造) 5、信用创造是现代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特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45个小题,每小题1分) 1. 近代银行业产生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答案】C 2.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 A .英格兰银行 B .曼切斯特银行 C .汇丰银行 D .利物浦银行 【答案】A 3.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 .股份制银行

B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 .高利贷性质银行 D .封建主义银行 【答案】B 4.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 .交通银行 B .浙江兴业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北洋银行 【答案】C 5.()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 .信用中介 B .支付中介 C .清算中介 D .调节经济的功能 【答案】A 6. 单一银行制度主要存在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 【答案】B 7.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 .金融资产和负债 B .一般商品 C .商业资本 D .货币资金 【答案】D 8. 对于发行普通股,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发行成本比较高 B .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 C .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 D .总资本收益率下降时,会产生杠杆作用 【答案】D

9. 附属资本不包括()。 A .未公开储备 B .股本 C .重估储备 D .普通准备金 【答案】B 10. 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率不得低于()。 A .7% B .8% C .9% D .10% 【答案】B 11. 年初的资本/资产=8%,各种资产为10亿元,年末的比例仍为8%,年末的未分配收益为0.2亿元,银行的适度资本为()。 A .12.5 B .10 C .10.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1 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2、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1、以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商业银行可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三种类型。2、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指银行自由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来源,包括资本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 3、现代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始祖是1694 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 4、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三、计算并分析下面为我国某商业银行的有关数据资料企业贷款22 亿元风险权数为100%,住房抵押贷款 4 亿元风险权数为 50% 企业债券2. 5亿元风险权数为100%,对合作银行贷款 2 亿元风险权数为20% 现金资产 6. 7 亿元风险权数为0%,资本金总额为1. 9 亿元试分析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解:风险资产=∑资产额* 风险权数=22* 1 00% + 4* 50% + 2. 5* 1 00% + 2* 20% + 6. 7* 0% =26. 9 亿元资本金总额=1 . 9 亿元资本充足率=资本金总额/风险资产=1 .9/26.9=7.0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要求的资本充足率为 8%,因此没有达到要求。 四、论述题1、简述西方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的原则,并列出至少四个以上的存款创新品种。一、西方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的原则:规范性原则,效益型原则,连续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创新品种:新型活期存款品种有 NOW 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账户和特种或使用时方需付费的支票存款账户等。2、简述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策略。答一、对客户实行统一授信,防范信用风险二、加强授权管理,控制决策风险三、严格落实贷后管理,注意规避、控制风险四、加强资产保全,化解风险资产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进一步健全、深化资产风险管理职能 3、商业银行应建立怎样的贷款管理制度?答:(1 )审贷岗位设置(2)贷款责任制度(3)贷款质量的监测和考核 五、论述题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并分析商业银行应如何运用融资缺口模型加强风险管理?答:资产负债联合管理: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性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当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利率负债,被称之为利率敏感性资金正缺口;反之,称之为负缺口。资金缺口越大,利率敞口越大,从而使银行潜在的损失或收益增大。在资金正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下降,则较多负债的利率固定在较高水平上,较多资产的利率必须随着不断下降的市场利率下调,从而使银行净利差减少。资金负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上升,也会使银行利差减少。在利率波动环境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会极大的影响银行净利息差额。因此,银行要准确预测利率走势,主动调整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达到保值避险,甚至增加利润的目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拟题 2 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回购协议:指在金融市场上,证券持有人在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易变性存款 对市场利率的波动及外部经济因素变动敏感的存款。该类存款稳定性差,不能作为银行稳定资金的来源。 2. 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协议中用于评定信用风险的方法。指银行内部自身制订的信用评级方法,但需要得到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分为初级和高级,其中初级银行只用自己确定违约概率,而高级中所有数据均有银行制订。适合于管理水平高的银行。 3. 国际保理 指银行买断出口商或债权人的债务并提供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的国际银行业务,该买断银行无追索权。这一系列综合服务包括信用调查管理、债款追收和坏账买断等。 4. 利率双限 指银行为管理利率风险而设立的利率上下限,使得利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避免了利率过度波动带来的银行风险暴露。 5. 补偿余额 指存款人同意将自己存款的一部分存入贷款银行,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价格。银行通过要求补偿余额,可以提高贷款的税前收益率,并将存入存款用于扩大信贷规模。 二、判断题(对则划√,错则划×,每题2分,共20分) 1.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银行在一定时期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是一个动态会计报表。() 2. 抵押率低说明银行对贷款比较谨慎,相反则比较宽松。() 3.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来自于存款客户的体现需求。() 4. 商业银行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 5. 电子化趋势下,无纸化操作降低了银行监管的难度。() 6. Z评分模型无法计量客户财务报表外的信用风险。() 7. 同步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帐户存款准备金的计算。()

8.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是以若干大银行同意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而后制订贷款利率。() 9. 《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最低核心资本充足限额为风险资产的8%。() 10. 特殊呆账准备金是依据贷款分类结果按照不同的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1. 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有哪些?我国银行业并购有哪些特点? 答: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力来自于追求利润的要求和竞争压力,而推动银行并购的主体则是股东和银行管理者。银行持股人希望提高他们的财富或减少风险以提高其福利;银行的管理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股东和管理者都希望从兼并中获得利益。 对股东,若并购增值(即并购后总体价值-并购前两银行单独的价值之和),大于并购的成本,他们便会促成并购。同时并购往往还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也是股东进行并购的动机。 对管理者,很多时候并非理性地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逐自身的利益。如:追求银行规模的扩大;分散风险,使得成本与损失尽可能的低;避免被收购等。 我国银行并购的特点表现为: (1)历史发展短,类型比较单一,并购经验比较缺乏; (2)并购中必要的中介者——投资银行,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寥寥无几。 (3)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并购并非出于优势互补、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而是在经营混乱、资不抵债后发生的带有接受管理性质的行为。 (4)并购的性质往往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政府强制的。 (5)并购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率,对收购方影响不好。 2. 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主要方式有哪些?银行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信用支持? 答: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是贷款偿还的第二层保障,主要方式有: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集含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集 一、单选题 1、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D ) A 威尼斯银行 B 阿姆斯特丹银行 C 纽伦堡银行 D 英格兰银行 2、中国现代银行产生的标志是成立(C ) A 浙江兴业银行 B 交通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中国银行 3、银行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也包括由于银行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信用等级下降,使银行持有资产贬值是指( C )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信用风险 D、经营风险 4、国际清算银行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在(B ) A、1986年 B、1988年 C、1994年 D、1998年 5、商业银行的资本计划可以分为多少个阶段(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允许银行采用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模型,但应同时满足定性与定量标准是通过制定( A) A、《测定市场风险的巴塞尔补充协议》 B、《市场风险的资本标准建议》 C、《预期损失和不可预见损失》 D、《对证券化框架的变更》 7、介于银行债券和普通股票之间的筹资工具,有固定红利收入,红利分配优于普通股票是( B) A、普通股 B、优先股 C、中长期债券 D、债券互换 8、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简称是( D ) A、NCDs B MMDA C ATS D NOWs 9、包括利息在内的花费在吸收负债上的一切开支,即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它反映银行为取得负债而付出的代价是(C ) A、利息成本 B、营业成本 C、资金成本 D、相关成本 10、商业银行票据结算的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和( B ) A 信用证 B 商业汇票 C 信用卡 D 提单

省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练习及答案

省电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练习及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练习 一、选择(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1.一种资金来源的周转速度越快,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说明这种资金来源的 A.稳定性较好 B.稳定性较差 C.波动性较小 D.波动性较大 2.银行在办理代理业务过程中( )。 A.可以为客户垫款 B.可以收取手续费 C. 要承担经济损失 D.可参与利益分配 3. 商业银行对业务拓展与市场的占领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为目标的经 营思想是( )。 A.利润主导经营思想 B.服务主导经营思想 C.竞争性经营思想 D.防守性经营思想 4.商业银行的利润计划包括( ). A.利息纯收入 B.非利息纯收入 C. 资本计划 D.减少贷款呆帐 5.商业银行保持现金资产的目的是( ). A.满足客户提存 B.实现盈利的需要 C.满足法规的要求 D.日常业务的需要 6.按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可以用作质押的物权是( ). A.有价证券 B.机器设备 C. 房地产 D.依法可转让商标专用权

7.在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靠借入资金来帮助保持流动性,会使 A.银行风险增大 B. 银行风险降低 C. 负债成本提高 D.负债成本降低 8.下列票据中,要求承兑的票据是( )。 A.支票 B.汇票 C.本票 D.以上三种 9."巴塞尔协议"规定贷款的替代形式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是( ). A.100% B.50% C.20% D.O 10.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的重要区别在于( )。 A.保持安全性的手段不同 B.降低风险的措施不同 C.获取流动性的手段不同 D.获取盈利的途径不同 1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是( )。 A.利率风险 B.信贷风险 C.汇率风险 D.管理风险 12.下列指标中属于流动性指标的有( )。 A.备付金比率 B. 中长期贷款比率 C.单个贷款比例 D.拆借资金比例 13.下列指标中,银行股东最为关心的指标是( )。 A.资产利差率 B.银行利润率 C.资产收益率 D.产权收益率 14.对银行风险区域进行控制时,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总系数小于或等于( ). A.20% B.50% C.60% D.10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题库完整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分行制持股公司制流动性 二、填空 1、商业银行是以()为目标,以()筹集资金,以()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并能向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性质是(),(),()。 3、商业银行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4、1694年()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5、现代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有()和()。 6、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和()。 7、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和()。 8、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和()。 9、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主要是()条件和()条件。 10、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是()、()、()。 1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包括()、()、()和()四个系统。 1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有()、()和()构成。 1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1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主要有()、()和()构成。 1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行政首脑是()。 16、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和()构成。 1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和()构成。 18、商业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分为()、()、和()。 19、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和()。 20、按商业银行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商行可分为()、()和()。 21、实行单元制银行的典型国家是()。 22、当代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2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为()、()和()。 24、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机构是()。 三、单项选择 1、()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A英国 B英格兰 C丽如 D 2、商业银行能够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激励理论 摘要: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 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 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 引言 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1.1 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