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归纳答案

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归纳答案

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归纳答案
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归纳答案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做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的作用

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基本内容: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经常反思,严于剖析自己

2认真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

3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提倡“慎独”即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准则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把加强师德修养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定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萌芽阶段: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的教育》)独立形态阶段: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德国“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即第一部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教育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2.教育及其发展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

古代教育:中国4000多年前;夏代《孟子》;西周“六艺”;春秋战国,儒、墨,孔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宋代《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

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古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希腊、罗马:贵族请家庭教师,低下阶层进私立学校;

古雅典:培养政治家,商人;古斯巴达:培养军人。

(古雅典、古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七艺。

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资本主义的萌芽,掀起文艺复兴运动

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即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迎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5.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涵义:指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理论: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奥地利),威尔逊(美),格塞尔(美)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英)“白板说”,华生(美)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

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

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

成熟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为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个体实践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优化条件

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在坚信教育的作用和力量的同时,也要坚决反对“教育万能论”

6.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定义: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功能:导向、激励、评价、指导

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尓)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

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的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类型(现代):双轨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及职业学校单轨学制(美国):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特点:一个系、多种分段分支型学制(苏联):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又分叉介于双轨和单轨之间

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形态:分支型学制(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

8.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性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教师自身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成果的个体性和群体性。

(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发的教师

2、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学生的特点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属性的人;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了解和研究学生

3、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经常于学生交往

5、发扬教学民主,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威信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9.课程

(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叫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意义: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为学校进行管理和评价提供标准

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区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制定者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学校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制约课程的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知识、儿童)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理论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意义:从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从学校层面上,它标准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从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从教师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功能: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1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3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课程标准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它还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内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特征: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结构选择性。

(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广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共享性、经济性、实效性、因地制宜

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1、教师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学生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4、社会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库

资源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资源规划——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0.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

本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规律:相长性、发展性、教育性

(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性渐进原则: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不躐等”

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量力性原则: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以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实事求是地进行思想教育;

讲究教学艺术;

根据各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确保教学思想性;

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最优化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素。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讲授法: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因人而异;

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讨论法: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练习法;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严格要求。

实验法: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课堂气氛热烈。

3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作业的内容要科学合理;

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课外辅导: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独立钻研;

不应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

对学习差的学生辅导,可吸收学习好的学生,但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5学业成绩检查评定:测验与目标,要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的矩阵,明确教学目标并编制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测验;试题类型要标准化;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试题应和要检查的目标相关,难度适中;要进行评价。

(6)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确立全新的教学观。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结论更应重过程: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倡导师生间的交往与互动

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鼓励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

归儿童的生活,从过程角度讲,认识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不应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

开放的最终目的是生成,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11.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

定义: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

作用:客观描述是评价的第一要素、前提要素,是实然而非应然,任何评价都应建基于客观描述上;

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统一的活动;

价值判断的归属是增值探索,教育评价的增值作用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发展作用。

(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差异评价(按参照基准)

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依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辩的特色)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依据参与评价的主体是谁)

方法: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表现性测验评价

评定量表评价法

行为检核评价法

同伴评定和佚事记录评价法

成长记录评价法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树立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日常教育评价:以真实性为基础,高扬人文性;

校内学业考试:以测量性为基础,突显教育性;

毕业或升学考试:以综合性为基础,突显导向性。

2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2.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1)德育及其意义

定义: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寿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地共产主义者。

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德育过程的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导向性原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要把德育的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

生提出的要

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

影响;对学生进行的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

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说服法: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城待人。

榜样法: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

修养。

锻炼法: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注意检查与坚持。

陶冶法:创设良好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意宣传与教育。

德育方法的运用要树立联系、整合、系统的观点,注意方法的组合;注意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提高德育实效;认识规律、遵循德育方法选择、运用的基本准则。

(6)德育的途径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前方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总责

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在各种教育力量的统一影响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

(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3.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定义:指学校和校外教育机关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以外组织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意义1.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2.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3.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4.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5.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6.使教育者能从中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7.使受教育者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

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任务: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1.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劳动等发面的兴趣和才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行思想品德交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3.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要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

小组活动: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个体活动: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记日记,进行某种观察或小实验,采集各种标本,唱歌,体育锻炼,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活动等等。

(3)课外活动的组织

由学校和教师直接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活动;

由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领导的团队活动;

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和领导的课外活动;

由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课外活动。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定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反映事

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教学中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亮度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讲课有间隔和停顿,板书注意空间布局,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制作教具、绘图、板书、演示实验时,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知道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和说明,把直观和语言很好的结合加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为了使学生产生完整、准确的知觉,教师要尽可能的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提高直观效果;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师制作,使用教具,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并利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观察动

因,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观察准备,指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定义: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种类:记忆内容不同: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记忆时间长短不同: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记忆信息加工处理方式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储备性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规律(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1记忆广度呈扩大趋势

2从无意识记为主发展到有意识记为主

3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转换

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应用: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识记是记忆的开端,识记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为了促进识记,教师除了根据不同识记类型的特点组织教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如直观形象法、分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进行重复学习,是巩固识记的效果,防止遗忘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复习多样化,适度过度学习。

当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还需通过回忆或再认才得以表现。因此,要确保学生“忆”的效果,让学生利用各种回忆或再认的线索,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重要的。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种类: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图和任务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意义;

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定义:思维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或答案的数目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过程的逻辑性的不同,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

敏捷性和灵活性;

条理性和逻辑性;

创造性;

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侧向思维:联系和类比推理

直觉思维:直接性、快速性和跳跃性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简缩思维过程,鼓励猜想假设,类比联想)

创造想象:最主动、最积极的心理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的,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启发和发

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可以被看作是思维活动的最普遍的形式。问题解决分四个阶段: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时操作、评价当前状态。

因素:知觉情境、功能固着、定势作用、原型启发、动机水平。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定和集中。

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期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期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2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活动:(1)指导学生的有意注意

(2)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3)适当提问

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应用: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重构,表现出不同的质的特点。

1、感知运动水平(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定义:情绪情感是个体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

功能:调节功能

动力功能

感染功能

信号功能

迁移功能

学生主要的情绪类别:

1心境:微弱、平静、持续时间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工作顺利、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好坏、生活环境优劣、身体健康情况等。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会陷入无言的惆怅、莫名的烦恼。

2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一失足成千古恨”暴跳如雷、怒发冲冠、欣喜如狂、手舞足蹈、慷慨陈词、悲痛欲绝、伤心绝望、胆战心惊、面如土色等。青少年学生因小摩擦,导致口角、斗殴、伤人,都源于一时的激情冲动。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热情:介于心境与激情之间,比较强烈、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学生主要的情感类别: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发展特点:爆发性与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培养: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引导,促进他们情绪情感的发展。

1教学应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

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二、现代汉语 (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有:普通话、音节、音素、元音、辅音、音位、零声母、语素、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古今声调的变化;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3.掌握普通话的科学定义及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4.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5.熟练掌握每一个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进行声母、韵母的辨正训练。 6.正确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读准“四声”。 7.了解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形态、结构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正确掌握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8.掌握普通话中变调、轻声、儿化、“啊”音变等语流音变规律及词的轻重格式。 9.了解音位的概念、归纳方法和音位变体情况,掌握普通话语音音位。 10.了解语音规范化的含义,掌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1.理解朗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12.了解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13.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总体趋势。 14.初步掌握汉字的构造及传统造字法。 15.理解并初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熟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6.熟练掌握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7.理解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改革发展趋势,熟悉《简化字总表》。 18.掌握语汇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及其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 19.掌握语素的概念、分类及辨别方法。 20.掌握词的概念、分类及构造。 21.了解词义的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掌握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和词义的派生方式、同义词的作用及辨析、反义词的作用及特点。 22.了解熟语的概念、种类,掌握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各自特点及应用。 23.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含义。 24.掌握实词(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的意义、种类及各自主要语法特点。 25.掌握虚词(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的不同用法。注意理解词的兼类现象。 26.了解并掌握短语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短语的多义性及多义短语形成的原因。能熟练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 27.理解单句的性质、语气类型和句法成分(尤其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掌握单句的结构特征类型;能发现并纠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28.了解复句的性质;掌握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能掌握分析复句、多重复句和复句紧缩形式的方法。 29. 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30.掌握修辞的概念、要求和原则;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借代、双关、反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基本知识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 基本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基本知识 一、标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2.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学习领域目标是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4.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5.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6.新健康三维观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7.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8.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9.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是(自我评定)、(相互评定)、(评定)。

10.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应为(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1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的评定5个方面。 12.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方法有(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和(改造场地器材)。 13.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工作量)4方面的考核。 14.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而水平六是(发展性目标)。 15.划分学习水平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16.新课标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17.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2015年河北省唐山市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复习资

2015年唐山市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复习资料 二、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程(堂)教学。 2.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这次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3.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归生活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和生命化教学理念。 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5.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 6.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训练是重要的。 7.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 8.力量是指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 9.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4 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 节体育课。 12.《课标》中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13.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14.在田径比赛中,铅球、链球的投掷圆圈直径均为2.135m。 15.在体育课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汗、会、乐、美、大、中、小、多八字标准。 三、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6.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 7.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8.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9.体适能(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0.练习轨迹 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三、本人从事体育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工作五年以上,总结和整理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资料,该资料来自各地的体育教师编制招聘考试试卷中,在加上我们团队的搜集与整理、和各种渠道得来的资料。本资料内容可以说十分精炼,可谓是一份珍贵的教师考试宝典资料,所有资料含有答案。各地考试出现率非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 (3)学生及其特点(4)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评价 9.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概述(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脑的结构与功能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2)知觉及知觉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概述(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入编考试大纲

1、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实践稿) 一、主题性质及设置目的 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在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体育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伟大的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超越,塑造一个新的自我。每一位教师都将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广大体育教师将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课标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近几年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主题。要赢得新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是要造成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否则将会走过场,甚至导致失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缩小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之间的差距,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实现体育和健康课程目标。 二、考核目的及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后,教师们应掌握新课标主要知识点,理解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并能有效地和学校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使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 (一)新课程的深刻认识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和新课程同行,将和学生共同成长。 ★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识记) 2、体育发展的需要(识记)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识记) 4、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本身的需要(识记) ★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理解) 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识记)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理解) 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识记) 5、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 6、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理解) 7、重视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理解) 8、改革体育测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使用) ★体育和健康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使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理解)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营造坚持锻炼的习惯(理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符合实际年龄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理解)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使用) ★课程标准的性质 1、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使用) 2、标准的描述必须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理解) 3、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不是用教材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什么(理解) 4、“全人”的领域(理解) 5、标准有法定的性质(理解)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当教师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替代的;当教师是个“学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

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推荐答案 时间120分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标准篮球场的中圈直径长3.6 米,标准女子排球网高2.24 米。 2、《学生体质建康标准》的必测项目有3项,分别是身高、体重和肺活量。 3、女子100米栏共有10 个栏架,起跑点至第一栏13 米。 4、08年甘肃省对高考体育专业考试项目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后一般身体素质包括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和原地推铅球三项。 5、短跑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三磷酸腺苷(ATP) 。 6、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 7、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8、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叫运动技能。 9、弯道跑技术要求左手臂摆幅小,右手臂摆幅大,重心向内倾斜。 10、田径运动包括田赛、径赛和全能运动。 11、篮球跳起投篮时,应在身体至最高点时使球出手,中远距离投篮球出手后,应使球向后方向旋转。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孔子关于为人师表的名言。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铅球场地落地区的角度是。 A、40度 B、29度C 、35度D 、30度 2、一次标枪比赛中,共有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运动员可跳次。 A、3 B、4 C、5 D、6

3、国家规定,在校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体育活动小时。 A、0.5 B、1 C、1.5 D、2 4、下列不属于动力性力量的项目是___________. A、田径 B、游泳 C、吊环 D、球类运动 5、___________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A、耐力运动 B、有氧运动 C、无氧运动 D、恒常运动 6、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 A、起跑 B、起跑后的加速跑 C、途中跑 D、终点冲刺和撞线 7、灵敏素质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十字变向跑、滑步跑等。 A、50米 B、100米 C、300米 D、折线跑 8、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___________,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A、冷敷 B、温敷 C、凉敷 D、热敷 9、1895年,由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A、美国詹姆士.奈史密斯 B、英国詹姆士.奈史密斯 C、美国威廉.基.摩根 D、英国威廉.基.摩根 10、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0秒钟的脉搏数一般认为次较合适。 A、20――24 B、22――26 C、24――28 D、26――30 11、正规的排球比赛每个队有名队员在场上比赛。 A、5 B、6 C、7 D、8 12、足球比赛中,攻方队员触球出端线,由守方在球门区内(任意地点)踢球。 A、球门球 B、角球 C、任意球 D、掷界外球 13、接力跑中的接力区长米。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2020体育与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0教师招聘体育与健康试题考纲 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09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教体[2018]14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反应时的多种练习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 10.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1.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2.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

【精选教育】 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试题(标准答案)

精选教育学资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速度)、(力量)、(角度)。 3、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4、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5、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6、“向右转走”预令落在(左)脚上,动令落在(右) 脚上。 7、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8、某学校8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 7 ) 轮。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跳箱前方。(X ) 2、现阶段初中阶段每周每班应安排3节体育课。(√) 3、在进行

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4、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X ) 5、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6、中长跑采用分道、站立式起跑出发。(X ) 7、从事重量训练时应先做小肌群的动作再做大肌群的动作。(X ) 8、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X ) 9、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标准田径赛场地一圈为多少米?(C ) A、200m B、300m C、400m D、800m 2、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扭伤后应:(C) A、立即热敷按摩 B、立即冷敷按摩 C、立即冷敷,24小时后热敷 3、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B)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 B、12 C、11 D、13 4、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示范授课(C )

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真题

2016 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英语试卷 (课程代码09303)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并严格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试卷空白处可作为草稿纸使用。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两个部分;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满分55 分) (一)单项选择(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40 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 1、—Would you be back some time earlier , David? —Sure. A、How come? B、What’s up? C、Take your time. D、It makes no difference. 2、The athlete who lost vision in his teens took up wrestle ,a sport touch and feel are more impoortant sight . A、whose B、which C、where D、when 3、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will have a chain of adjustmenes in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yeras that follow . A、paid off B、set off C、put off D、shown off 4、We seldom get to see the hard work that happens the scen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A、on B、to C、by D、behind 5、price ,the newly-developed fridge has a big advantage over any other . A、In terrns of B、By means of C、According to D、behind 6、The boy walking back and forth at the door ,his anxiety was to everyone present .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国编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小学语文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外文学 (一)古代文学部分 1.重点背诵篇目 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 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催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琵琶行》、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李煜《虞美人》(春江花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柳永《雨霖铃》(寒颤凄切)、范忡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王安石《北坡杏花》、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题西林壁》、黄庭坚《登快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秦观《踏沙行、林州》、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深深慢》(寻寻觅觅)、陆游《书愤》《诉忠情》(当年万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天祥《过零丁洋》。 元明清部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 2.要求阅读并掌握的主要作家作品 《诗经》的艺术特点;《左传》的叙事特点;《论语》、《孟子》的说理性;《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楚辞的基本特点:《离骚》的艺术成就;司马迁《史记》文学成就;汉乐府的特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曹植的诗歌创造成就;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南北朝民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李白诗的艺术个性;杜甫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风格;韩愈、李贺诗歌的创新性;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特色;白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杜牧诗的历史感和华美风格;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及艺术特点;贾岛诗的炼字炼句特点;柳永词的婉约风格;欧阳修散文的特点;王安石咏史诗的主要特点;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及散文风格的多样性;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主要作家的创作风格;李清照词的独特性;陆游诗的爱国主题;范成大田园诗的新成就;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文天祥诗的特点;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成就;王实甫《西厢剧》的社会影响;马致远《汉宫秋》的特点;元代散曲的成就;《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三国演义》的历史内容与艺术成就;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点;《西厢记》的寓意;《金瓶梅》的艺术创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2018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考试大纲

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体育学科考试大纲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福建省目前使用的小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及结构体系的了解程度。 2.考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考查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及课余竞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3]12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 3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公共理论(2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工作的专门人员。 2、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态度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自己: , 。 4、是教育的心脏。 5、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6、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具体内容是教育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 (二)、简答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1、简要叙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要叙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专业知识(80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本小题1分,共10分) 1、篮球比赛中裁判鸣哨时所有球员应立即暂停所有动作,等候判决。() 2、运动除了可以增进人体的生理功能外,更可增进心理功能,使人的态度积极,稳定情绪,舒解压力及有成就感。(人力招聘)() 3、中长跑采用分道、站立式起跑出发。() 4、防守篮板球的争抢,个人的弹跳力应重要于防守的卡位。() 5、从事重量训练时应先做小肌群的动作再做大肌群的动作。() 6、台阶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7、在实施《标准》时,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 8、径赛的距离应以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9、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10、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填入A、B、C、D即可,每小题1分,共10分) 1、羽毛球女子单打先得几分的球员,为胜一局?() A、9分 B、11分 C、15分 D、21分 2、初中男子110m栏比赛栏架高度应为() A、0.762m B、0.914m C、1m D、1.067m 3、当饮食的摄取量大于身体的活动量,身体的体量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皆错

2018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加横的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蹂躏杂糅猿猱 B. 嫡系堤岸提防锋镝 C. 凋雕刻碉堡貂熊 √ D. 栅栏珊瑚删除蹒跚 解析: 2.下列加横线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弛有度驰名中外纲纪废弛(chi) √ B. 白壁微瑕作壁上观原物璧还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缠绵绯恻妄自菲薄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励行节约厉厉在目(li) 解析: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解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解析: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解析: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解析: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解析: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白√ C.王维 D.白居易 解析: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解析: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解析: 二、填空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解析:

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体育和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速度)、(力量)、(角度)。 3、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4、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5、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6、“向右转走”预令落在(左)脚上,动令落在(右) 脚上。 7、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8、某学校8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 7 ) 轮。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跳箱前方。(X ) 2、现阶段初中阶段每周每班应安排3节体育课。(√) 3、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4、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X ) 5、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6、中长跑采用分道、站立式起跑出发。(X ) 7、从事重量训练时应先做小肌群的动作再做大肌群的动作。(X ) 8、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多喝水,特别是在剧烈活动和夏天更要大量喝水,否则人体将失去水分造成“脱水”。(X ) 9、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在进行耐久跑的活动时,会有种生理现象“极点”出现,用有深度和节奏的呼吸可减轻“极点”的程度。(√)

(完整版)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字母填在括号内。 1、学校体育是依据什么特点,组织的教育活动。 A、学生好动 B、学生生长发育 C、学生身心发展 D、学生个性发展 ( ) 2、练习的轨迹是指进行练习时 A、器械运动的路线 B、练习的形式 C、身体姿势 D、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路线 ( ) 3、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和 A、干部化 B、经常化 C、普及化 D、制度化 ( ) 4、分析一节体育课的程序,一般是 ( ) A、先由学生提意见,然后由看课人分析总结。 B、看课人先分析,然后由任课教师自己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 C、先由任课教师分析,然后看课人分析,最后讨论或总结。 D、先由看课人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意见,最后讨论或总结。 5、体育课的结构,指构成一节课的儿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及 A、时间分配 B、场地分配 C、教材分配 D、器材分配 ( ) 6、间歇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 A、练习中间有间歇 B、练练停停 C、反复做的不是同一练习 D、机体尚末恢复即做下一练习 ( ) 7、体育课一般分为理论课与 A、示范课 B、普通课 C、实践课 D、综合课 ( ) 8、体育课运动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实际上课总时间与什么的比例 A、准备活动时间 B、讲解与示范时间 C、身体练习的时间 D、分析与总结时间 ( ) 9、体育教学以什么为基本手段,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拈动的结合,军握体育知识技能。 A、身体练习 B、思想教育 C、运动负荷 D、机体变化规律 ( ) 10、在组织考核课时,应加强课的组织工作,充分做好 A、准备活动 B、思想工作 C、检查工作 D、保护工作 ( ) 11、体育课课堂常规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 A、课间常规 B、课外常规 C、课后常规 D、课次常规 ( ) 12、体育教学原则是经过长期的教学与实践总结出来的 A、它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 B、它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C、它反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 D、它确定了学校体育的方向。 ( ) 13、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特点是业余性和 A、普及性 B、阶段性 C、竞赛性 D、基础性 ( ) 14、早操、课间操组织形式有合操和 A、徒手操 B、广播操 C、分操 D、健美操 ( ) 15、班级体育锻炼是由谁负责领导和组织的 A、体育教师 B、班主任 C、班级体育委员 D、班长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学校体育是________的基础,是________的组成部分。 I7、一个完整的技术是由技术基础、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18、身体练习的练习速度直接影响________和________。 19、动作技能形成的________阶段,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 20、常用的练习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