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目录

一、总则 (1)

(一)导言 (1)

(二)规划思路 (2)

(三)规划原则 (7)

(四)工作要求 (8)

(五)基本规定 (11)

(六)进度安排 (12)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4)

(一)基本要求 (14)

(二)降水 (15)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7)

(四)河流泥沙 (19)

(五)地表水资源量 (19)

(六)地下水资源量 (24)

(七)地表水水质 (34)

(八)地下水水质 (39)

(九)水资源总量 (45)

(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6)

(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0)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2)

(一)基本要求 (52)

(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3)

(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5)

(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7)

(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8)

(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59)

(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0)

(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1)

(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2)

(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4)

(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6)

(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7)

(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7)

(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8)

四、需水预测 (69)

(一)基本要求 (69)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4)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7)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2)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3)

(六)需水预测汇总 (83)

(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3)

五、节约用水 (85)

(一)基本要求 (85)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6)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89)

(四)节水潜力分析 (90)

(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1)

(六)节水方案拟订 (94)

六、水资源保护 (97)

(一)基本要求 (97)

(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8)

(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1)

(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2)

(五)纳污能力计算 (104)

(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5)

(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7)

(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8)

(九)地下水保护 (110)

(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1)

七、供水预测 (113)

(一)基本要求 (113)

(二)地表水供水 (114)

(三)地下水供水 (117)

(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19)

(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1)

八、水资源配置 (125)

(一)基本要求 (125)

(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7)

(三)方案生成 (128)

(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29)

(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2)

(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4)

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8)

(一)基本要求 (138)

(二)总体布局 (138)

(三)工程实施方案 (140)

(四)非工程措施 (143)

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5)

(一)基本要求 (145)

(二)评价内容 (145)

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8)

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5)

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7)

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59)

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5)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7)

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2)

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4)

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6)

图表目录

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

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4)

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6)

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6)

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5)

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6)

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0)

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1)

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

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

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一、总则

(一)导言

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为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为编制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特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4. 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各项规划任务开展的技术途径;二是界定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

规划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5.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本《细则》提出各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式与效果等;对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和规定。

6. 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7. 各地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请及时与本次规划技术总负责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联系,以便相互沟通,协调解决规划中的技术问题,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8. 各流域机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细则》,编制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二)规划思路

1. 规划任务。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2.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 技术思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实施效果评价

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时,在吸纳水资源配置部分工作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 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供需水预测工作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相协调,结合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动态的规划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

(5)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4. 规划重点。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制定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指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政策性建议。

做好规划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注重水资源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做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第二,在注重工程项目布局和规划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安排;第三,在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思路、格局、措施的总体安排,规划的对策措施要有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原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规划。制定规划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做出总体安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

2. 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

水资源条件。

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其他多种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与对策,提出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重点。

5. 依法治水。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认真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制定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与制度,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6. 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四)工作要求

1. 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各尽其职,组织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工作,经过协调后,在形成流域规划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国平衡和协调,再经上下多次成果协调,最后形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 做好与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国家计划及相关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生产力布局以及国土整治、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减灾、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采用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手段和措施,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3. 把握规划深度。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总体思路、布局与方案,为制定相关专业规划提供依据,要对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全国规划重点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重点反映跨省或省际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把握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特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步骤,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4. 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开展规划工作,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划分规划工作阶段,注重规划各个环节间的协调,适时有序地进行有关流域及区域基础资料和有关规划指标与中间成果等方面的协调与汇总,按时提出阶段性汇总成果。

5. 求实创新地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水情和各流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重大水资源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科学和求实精神编制规划。同时,规划编制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要在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现代的规

划手段和方法,按照“四新”(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要求编制规划。

6. 提高规划开放程度。规划要全面总结、合理吸收已有的规划和有关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和民主性,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和规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规划的开放程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7. 协调统一、平衡汇总。本次规划的编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国按照统一的要求开展工作,对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应提出宏观控制的目标与方向,采取上下协调的方式确定;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平衡与汇总。工作方式采取一次性布置任务,分阶段开展工作,保持各阶段工作相互衔接,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分批提交规划成果,分期进行阶段成果的平衡、协调与汇总,并按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反复协调平衡。

8. 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要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关规划的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以及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工作,各流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要求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提交相关资料与成果(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见附件1)。

9. 严格控制规划进度。各地要遵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开展规划工作,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协调、严格管理,保证工作进度。对于以往规划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10. 确保规划成果质量。各层次规划都要严格按照《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特别要重视与规划有关的基础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复核与分析工作,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比较、综合平衡,进行

数据的合理性分析;对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协调、汇总与平衡。要求各流域机构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管理等宏观角度对本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提出的有关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供需预测成果以及配置方案进行统筹协调。

(五)基本规定

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我国全部地区,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职责范围和分工,组织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 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水资源分区是编制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次规划采用全国统一的三级水资源分区(详见附件2《全国水资源分区》),三级以下分区由流域机构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并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备案。地表水水质评价及保护规划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并需将有关资料及成果归并到相应的水资源三级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主要水功能区的对照关系详见附件3。

3. 规划水平年。2000年为基准年,2010年为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

4. 水文系列。本次规划要求水文系列延长到2000年,水资源调查评价按1956~2000年同步系列进行。供需水预测与水资源配置部分涉及调节计算时应尽可能采用长系列。

5. 价格与投资估算水平。为使有关经济发展指标及投资具有可比性,要求对有关经济发展指标按照当年价和2000年可比价同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于缺乏2000年末可比价计算的统计数据,可按照统计年鉴中的环比指数逐年推算。投资估算要求以2002年末的价格水平为准。

6. 水资源。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规划所指的水资源是指通过水

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对于可利用的其他水源(含通过集雨工程利用的雨水、处理并再利用的污水、可利用的微咸水以及已利用和规划利用的海水等)在规划中也应根据各地情况,统筹考虑。

7. 统计资料的延续性。本次规划规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部分对历史用水情况的调查仍采用现“中国水资源公报”规定的用水统计分类(其统计口径简称“原口径”);需水预测和供需分析及水资源配置工作,依照水资源分区,区别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分城镇和农村,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三大类分别进行(其统计口径简称“新口径”);对2000年的供用水及其相关统计资料,应同时满足“原口径”和“新口径”的要求。

8. 本次规划要求提出全口径①的供、用、排、耗水调查统计与开发利用规划。在现状调查及供需水预测中,要求按城镇与农村分别统计供、用、排水现状以及进行供需预测与水资源配置。城镇范围指国家行政设立的建制镇、市、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除此之外,还要求对国家行政设立的建制市进行单独统计,统计范围现状为建成区②,预测成果范围为规划区。

(六)进度安排

1. 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调查评价”:重点完成水资源分区及计算面积的核定、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已开展)等工作;部署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开发及有关专题研究工作等。

阶段二“合理配置”:重点完成节约用水、需求预测、供水预

①全口径:指评价区范围内的完整成果。

②建成区:指城市建筑基本连片、公用设施达到的地区,包括已建成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机场等。

测以及水资源配置等工作。

阶段三“实施方案”:重点完成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和规划实施效果检验等工作,并提交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最终成果。

2. 各阶段进度计划为:

2002年8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开展工作;

2003年10月:基本完成阶段一“调查评价”的工作,完成第一批专题研究工作;

2004年6月:初步完成阶段二“合理配置”的工作,完成第二批专题研究工作;

2004年10月:初步完成阶段三“实施方案”的工作;

2004年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机构提交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成果;

2005年8月:提出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送审成果;

2005年12月: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的审查与上报。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一)基本要求

1. 根据我国水文资料积累情况,并考虑系列代表性的要求,全国统一采用1956~2000年(45年)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

2. 对于实测径流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水文站要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对于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而造成天然径流明显变化的水文站要进行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3. 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然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

4. 为了更好地反映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解决大区和小区之间的水量频率组合问题,要求以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为计算分区(以下简称“计算分区”),计算降水量、天然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水资源总量的45年系列成果。

5. 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区评价,并对主要供水水源地进行单独评价。

6.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估算流域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7. 对水资源情势变化较大的水资源分区或行政分区,应分析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照本次制订的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两种情况预测未来水资源量、水质和可利用量的变化趋势。

(二)降水

1. 绘制1956~2000年和1980~2000年两幅同步期的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编号分别为附图2-2-1和附图2-2-2),以反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

(1)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完整、面上分布均匀且能反映地形变化影响的雨量站作为绘制等值线图的主要点据。一般在降水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山区应尽可能多选一些站点,在降水量变化梯度较小的平原区着重考虑站点的均匀分布。在点据稀少的地区,可增选一些资料系列较短的雨量站,通过插补延长处理后作为辅助点据。按附表2-2-1内容填报选用雨量站年降水量特征值。

(2)选择准确、清晰、有经纬度且能分清高山、丘陵、坡地、平原等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水资源一级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成图比例尺自行确定,统一要求根据1:100万电子地图缩放。

(3)年降水量等值线线距为:降水量>2000mm者,线距1000mm;降水量800~2000mm者,线距200mm;降水量100~800mm者,线距100mm;降水量50~100mm者,线距50mm;降水量<50mm者,线值25mm。各水资源一级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

(4)勾绘等值线时,既要考虑各测站的统计数据,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个别点据,以避免等值线过于曲折或产生许多小的高、低值中心和造成与当地地理、气候因素不相匹配的不合理现象。山区等值线的勾绘,要考虑降水量随地面高程变化的相应关系,但也不应

中国水利年鉴2017_人力资源-【表彰奖励】

入类国家职业资格,将水利工程质量检验员、河道修防工、水文勘测工、水工闸门运行工、水工监测工纳入水平评价类国家职业资格。 (9)组织完成2016年度水利行业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共1834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工609人,中级工11957人,高级工4730人,技师902人,高级技师148人。 (孙斐王国栋张玉卓崔洁) 【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1)水利部以水人事函〔2016〕181号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报送了水 利部所属企业2015年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方案。 (2)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4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3)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67号、办人事〔2016〕168号、办人事〔2016〕169号、办人事〔2016〕170号、办人事〔2016〕171号、办人事〔2016〕172号、办人事〔2016〕173号分别批复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综合事业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有关所属企业2015年工效挂钩方案。 (4)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79号印发《关于做好部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负责人2016年度薪酬管理工作的通知》。 (5)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函〔2016〕1569号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水利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 (6)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18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7)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23号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 (8)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28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职务升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问题的复函的通知》。(9)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29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和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 (10)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30号转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属地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11)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31号转发《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12)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35号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开展数据采集摸底工作的通知》。 (13)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37号转发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关于2016年增加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预发工作的通知》。 (14)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39号转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时冲销临时性补贴的通知》。 (15)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40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6)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41号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标准的通知》。 (17)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2016〕43号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 (18)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函〔2016〕28号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申请福利费。 (巩劲标项新锋) 【表彰奖励】(1)水利部以水人事〔2016〕438号对国务院报送《关于申请开展“十二五”全国水资源 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的请示》。 (2)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15号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水利系统“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活动的通知》。 (3)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95号印发《关于表扬全国水利系统“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4)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函〔2016〕895号印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的通知》。(巩劲标项新锋) 【劳动统计】(1)水利部办公厅以办人事〔2016〕1676号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度水利系统人事统计工作的通知》。 (2)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函〔2016〕9号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送水利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3)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函〔2016〕10号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送水利部《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 (4)水利部人事司以人事综函〔2016〕11号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送水利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巩劲标喜洋) 334 人力资源

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庆涪陵锦华雅苑给排水安装工程介绍 本工程给排水安装工程,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管道系统、排水管道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本工程为综合区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立管及横管采用内衬宿外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室内用PPR管,采用热熔连接;雨水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胶水粘接;卫生间立管道采用G系列漩流降噪型特殊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室内排水横支管采用内壁光面的UPVC排水塑料管;高层废污水底排出户横管采用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空调冷凝管采用UPVC排水管。 1、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顺序 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顺序为:从下向上进行施工,主管→干管→支管 →试压。 2、给排水安装施工前准备 ○1资料的准备:认真收集与给排水安装工程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图纸、标准图集、质量验评标准等。 ○2给排水施工技术员,开工前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核对管道的标高、坐标有无矛盾,并形成读图记录,作为图纸会审的记录。 ○3做好施工技术交底,针对给排水工程特点,在操作方法、安全事项、质量要求、自检记录、限额领料等方面,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暖卫安装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操作方法: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技术变更通知书、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要求进行施 工。 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劳动保护法,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要接受安全教育、防火教育,学习安全法规,并做 好记录。 质量要求:给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下达月生产任务时,同时下达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写明所做工作的安装规范及验收标准,并作为考核 安装工人的标准。 自检记录:对施工班组应下达自检记录要求。施工班组生产的产品,要依据设计图、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自检,并写明工作部位,以便施工员复检,自检记录由施工班组长交施工员存档。 限额领料:是专业施工人员依照设计图、损耗量对班组实行材料领用的控制手段,并用专业表格反映出来。专业施工人员根据当月的生产情况,将班组当月所需的主材、辅材下达限额领料单给材料部门,以 控制材料浪费。 3、UPVC承压塑料排水管道安装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卡件固定→封堵洞口→闭水试验→通水试验→通球试验→竣工验收。 ○2安装准备

水利部全国营改增办法

水利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办法 办水总[2016]132号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 备工作的通知》(建办标[2016]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包括工程部分和水土保持工程部分,工程部分作为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文发布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工程部分)等现行计价依据的补充规定,水土保持工程部分作为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发布的《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等现行计价依据的补充规定。 一、工程部分 (一)费用构成 1.建筑及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材料补差及税金组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金指增值税销项税额,间接费增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计入企业管理费。 2.按“价税分离”的计价规则计算建筑及安装工程费,即直接费(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

费)、间接费、利润、材料补差均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增值税税金。 3.水利工程设备费用、独立费用的计价规则和费用标准暂不调整。 (二)编制方法与计算标准 1.基础单价编制 (1)人工预算单价 人工预算单价与现行计算标准相同。 (2)材料预算价格 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等分别按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采购及保管费,按现行计算标准乘以1.10调整系数。 主要材料基价按表1调整。 (3)施工用电、风、水价格 1)施工用电价格

水利工程资料

工程建设分部工程完工验收资料整理要求工程档案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工程成果的重要依据。资料整理必须遵循水办[2005]480号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和《河北省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办法》要求,现将几项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资料应整理4套,包括原件1套,复印件3套。 原件中所有资料均为原始件,签名必须用碳素墨水或黑色、蓝黑色钢笔的亲笔签字,不能代签。需加盖公章的,使用红色印泥盖章,不能有漏签、漏盖。 竣工资料要求纸张A4。如果原始件不符合A4纸,用胶水粘贴在A4纸上归档。 施工单位分部工程资料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施工管理;第二部分施工鉴定检测;第三部分质量评定;第四部分其他相关资料。每部分可装订一起,也可根据厚度按册分装。 第一部分施工管理 一、合同项目开工申请表 附:开工申请报告,包含如下内容: 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及主要人员简历。(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 2.质量保证体系。 3.安全保证体系。 4.主要施工机械进场情况(列清单)。 5.工地试验室人员及设备情况(列清单),临时资质经过质监站验收。

6.复核、加密水准点和固定桩资料,复核横断面,计算工程量资料。(施工测量成果报验单) 7.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需填报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由文、图、表三种形式表示,尽量用图表,但要注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 文字说明包括: (1)工程情况概述,如工程规模、数量、工期、主要地质、水文、气候、技术要求。 (2)施工技术方案: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决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安全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等。 (3)各分部(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4)土石方平衡规划。 (5)劳动力需要量和来源。 (6)施工机械、建筑材料、施工用水、用电的需要量和供应方案。 (7)便道、防洪、排水和生产、生活用房等的建设及时间要求。 图表包括: (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3)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给出施工营地、料场、各种临时设施和临时工程相对工程位置的布置。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1.doc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1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扎实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现将《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水利部办公厅 2019年3月8日 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要点 2019年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总基调,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有序推动重点水利工程顺利实施,狠抓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档升级,积极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防范化解水利建设项目和市场重大风险隐患,奋力开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1.强抓工程质量。加强勘察、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规范质量行为,严格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创新监管措施与手段,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全面了解重大水利工程质量状况,强化对建设管理薄弱、质量问题突出项目的监管,通过约谈、暗访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力度,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2.狠抓开工建设。指导各地制定项目开工计划,落实开工时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跟踪督办和现场督导,确保2019年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开工。实行重大水利工程进度月报,针对严重滞后的项目,督促有关省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必要时进行现场会商,促进工程顺利实施。 3.紧抓重要项目。加强对大藤峡工程的督促指导,保障如期实现2019年11月底二期截流目标。积极推进霍尔果斯河泥石流拦阻坝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对本地区、本单位重要项目的监管,确保重要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 4.紧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梳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新时期除险加固指导意见。健全体制机制,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组织重点督导和现场督办,强化责任追究。推动除险加固遗留问题集中整治,对新增任务建立常态化长效治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5.补强中小河流治理短板。梳理中小河流治理现状,总结治

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 (二)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 1.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气象资料; 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 5.施工供水供电条件; 6.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 7.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及流冰的资料; 8.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三)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材料、主要机械设备的供应、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以及保护周围环境的措施等。对主要施工方法,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四)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 3.临明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4. 二、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熟悉图低和有关技术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 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制作 管道敷设及安装

试压及清(吹)洗 检查井制作及防 试运交工验 三、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的方法及要求: (一)沟槽开挖、支撑与回填的施工方法及要求 1 沟槽开挖 1.1放线:根据工管部门技术交底的管道管沟开挖宽度,在测量人员测放的管沟中线两侧测放开挖边线,并用白灰作出标识; 1.2设置高程及中线控制点:在管线的拐点处、以及直线段每5-10米(压力管道不大于15米),作一高程及中线控制桩。 1.2.1控制桩可用方木制作,截面宜为4*4cm,长50cm,打入土层后,地面露出长度为10-15cm。 1.2.2控制桩必须稳固,不被扰动,最好有保护措施。控制桩中心1.0米范围内的土方应在沟槽验收完或控制桩已转移至沟底后方可集中铲除; 1.3确定开挖深度:根据测量员交底的测量结果,对照施工图,计算出每个桩点处沟槽相对桩基线下降深度,将其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红色漆标记在控制桩上; 1.4沟槽人工开挖 根据土质的性质,由作业人员自行选择合适的开挖工具;1.4.1. 随时用钢卷尺检测沟槽的开挖深度和沟底宽度。1.4.2各种管线和其它设施开挖的土方,1.4.3可堆置在沟槽两侧,但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井盖,并不得防碍其正常使用;以上)时,应在沟壁1.4.5当开挖深度接近设计深度(一般应高于设计高程10cm 高程控制桩);内设置与设计沟底高程平行的高程控制桩(如20cm 或50 cm再用钢卷尺沿并保证绳两端与桩上的标志线重合,1.4.6在两控制桩上绑一线绳,线绳向下测量,进行沟底修整。在雨季或冬季作业时,若沟槽开挖好后不能马上铺设管道或进行管基施工,1.4.7 应先留出10cm厚左右暂不挖去,待安装施工前再清理至设计高程。 1.5沟槽机械开挖沟槽开挖机械一般为反铲和挖沟机。1.5.1 1.5.2沟槽开挖宽度及深度的控制方法同人工开挖。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沟底应留有1.5.320-30cm 沟槽开挖的质量要求:1.6若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1.6.1不得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填补,并须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或应用砂土分层仔细夯实。 1.6.2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1.6.3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1.6.4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开挖石方时应为+20mm、-200mm。 1.6.5沟底不得有突出的块石,若埋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时,应将其上部铲除,然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砂土或当地软土整平夯实。

水利部资料整理清单

附件2 工程项目 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工程档案整编目录 一、工程建设前期卷 1、勘测设计任务书、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2、规划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3、项目建议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4、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5、初步设计报告书、附件、附图、报批文件及审批文件 6、各阶段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等专项报告及批复文件 7、各阶段的评估报告 8、各阶段的鉴定、试验等专题报告 9、技术设计文件 10、施工图设计文件 11、开工报告及审批文件 12、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书 13、工程项目划分核准表 14、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书 二、移民工作卷 15、有关移民工作的各种合同、协议书 16、移民征地申请、批准文件及红线图(包括土地使用证) 17、移民迁建计划、安置、补偿及实施方案和相关的批准文件 18、相关会议纪要和有关领导重要批示 三、招投标工作卷 19、招标设计文件 20、招标文件、招标修改文件、招标补遗及答疑文件

21、投标书、资质资料、履约类保函、授权委托书和投标澄清文件、修正文件 22、开标、评标会议文件及中标通知书 四、合同管理卷 23、合同谈判记录、纪要 24、合同变更文件 25、施工合同见附件、施工分包合同及附件(原件) 26、勘测、设计合同及附件(原件) 27、监理合同及附件(原件) 28、物资采购合同、设备制造合同、相关材料(原件) 29、质量检测协议及附件(原件) 30、相关工程建设的其他合同、协议、相关材料 五、会议记录、纪要卷 31、各种专业会议记录、纪要 32、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 33、重要协调会议文件及相关资料 34、出国考察报告及外国技术人员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 35、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与有关单位(含外商)的重要来往函电 六、综合卷 36、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办法 37、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的有关法律事务往来文件 38、重大事件事故声像材料 39、重大设计变更及审批文件 40、索赔与反索赔材料 41、有关建设计划、实施计划和调整计划 42、有关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文件材料

室内给排水施工技术方案

室内给排水施工方案 本工程给水由市政给水直供建筑天面水箱供水,部分为加压供天面水箱供水。均为低压生活用水管道。排水系统为雨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粪便污水经化粪池理化处理后,再排入排水管网;厨房有油污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再排入污水排水管网。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施工队将绝对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室内给排水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1、室内给水管道工程: 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位确定?干管安装?支管安装?阀件安装?管道试压?防腐、涂漆?系统冲洗、清毒 2、室内给水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工程; 预留管口位置复核?附件及配件安装 3、室内排水管道工程: (1)±0.00以下管道: 管道定位?开挖管沟?沟槽处理?管道对口、校直、校坡?接口施工?闭水试验?回填管沟 (2)±0.00以上管道: 配合土建预留、预埋?管道定位、放样?预制管段?立管安装?横管、支管安装?通球、灌水试验(隐蔽管道作闭水试验)?系统通水试验。 4、卫生器具安装工程: 预埋支架(木砖)?器具定位?安装支架?安装器具?安装上下水道及五金配件?盛水试验?配件调整、调试 5、室内给水附属设备安装工程: (1)水箱安装:

基础验收?成品水箱或水箱制作?水箱就位、找平?渗透或盛水、水压试验?防锈刷漆?安装管道及附件?系统试验。 (2)水泵安装: 基础验收?设备验收?水泵解体清洗?水泵及电机就位找正?联轴器调整?灌浆固定?精校?配管安装?单机试运转?系统试运转(负荷试运转)(二)施工办法 1、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凡安装图上有的而土建图未设计的,应及时与 土建联系预留、预埋,开工前即与土建协商划分各自的范围和责任, 以免发生错误或遗漏。在配合土建预埋时,要进一步核对位置和尺寸, 在浇砼过程中,要有专人监护,以防预埋件移位或损坏。 2、镀锌管全部用螺纹连接,管子螺纹应规范,如有断丝或缺丝不得大于 螺纹全扣数的10%,安装螺纹管件时,应按旋紧方向一次装好,不得 倒回。安装后,露出2~3牙螺纹,并清除剩余填料。螺纹连接时,在 管子的外螺纹与管件或阀门之间用油麻丝,白厚漆或者用生料带作填 料,安装时,先将麻丝抖成薄而均匀的纤维(或用生料带),然后从螺 纹第二扣开始沿螺纹方向进行缠绕,缠好后表面涂上漆(生料带不可 涂),然后拧上管件,再用管钳收紧,填料要适当,套丝不能过硬或过 软,以免引起连接不严密。 3、塑料给水管施工 (1)施工安装前应查对管材、管件上标志的口径、壁厚、额定压力、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禁止将管长期暴露阳光下,未安装前勿打开 管子对口。凡埋人地或墙内暗敷配管,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 验,试压合格并办理签证后,再进行回填和封闭。 (2)管道切割:采用专用剪切工具按需要切割,保证切口光滑平整,尽量使断面与管轴方向垂直。

水利部关于修改或废止部分水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水利部令第25号 2005.7.8

水利部关于修改或废止部分水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25 号 《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汪恕诚 二〇〇五年七月八日 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水利部对有关水利行政许可的部分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或者废止。水利部以前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一、水文管理暂行办法(1991年10月15日水利部水政〔1991〕24号发布) (一)第十六条:“为保证水文资料的可靠性,对下列资料实行审定制度: “(一)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水文资料; “(二)水事纠纷、水行政案件裁决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三)重要的取水、排水的水量资料和排污口设置、改建、扩建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四)其他作为执法依据的水文资料。 “审定工作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负责。 “对所使用的水文资料有争议时,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裁决,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有关流域机构或水利部指定的单位负责裁决。”修改为:“为保证水文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对下列活动所依据的水文资料实行审定制度: “(一)编制各类规划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二)编制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预案、水文水资源预报方案和用水计划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三)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水文资料; “(四)开展水资源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等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五)对重要的取用水工程发放取水许可证或者核定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六)处理水事纠纷、水事违法案件所依据的水文资料; “(七)其他应当审定的水文资料。” (二)第十六条后增加三条,分别作为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第十七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文资料审定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水文资料审定具体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第十八条:“使用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水文资料的,由使用单位向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使用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水文资料的,由使用单位向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水利工程资料工作基本流程(葵花宝典)

水利工程内业工作基本流程 施工往来文件用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原(SL288-2003)已作废。 表中:(承包[ ]进度号)①“承包”:指该表以施工单位为填表人,当填表人为监理机构时,即写的是“监理”。②当监理工程范围包括两个以上承包人时,为区分不同承包人的用表,“承包”可用简称表示。③[ ]:年份,[2017]表示2017年的表格。 ④“进度”:是表格的使用性质,就是各种进度计划方案的报表,“报验”:就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报表。⑤“号”:一般为3位数的流水号,如001、002。 表格中凡属部门负责人签名的,项目经理都可签署;凡属监理工程师签名的,总监理工程师都可签署。表格中签名栏为“总监理工程师/副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的可根据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视具体授权情况由相应人员签署。如果是施工图,必须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并加盖监理部公章。签收人必须用投标文件中人员或任职的通知中的人员签字。表中的合同名称和合同编号必须用施工合同中的名称和编号。 在开工前,业主方会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交桩,就是为施工方提供测量控制点,设计这时会有一个交桩记录,并现场签字,交桩记录需要存档,然后施工方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及在复测完基础上完成对原始地形的测量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设计交底一般开工前先进行,在设计交底前,施工图纸会先下发到施工方(一部分或全部),施工方在交底前先自审,查看图纸把图纸问题写出来,在会审前提交设计方,然后会审中设计代表会对提出的问题逐一作出答复。一般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一起进行,其目的是让承包方和监理方领会设计意图。(设计交底由监理方主持或监理方与业主方联合主持召开,由设计单位交底)。《会议纪要》及《设计交底记录》由监理方编写下发,我方作为资料存档。 一、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方会先收到由监理方下发的(JL01)《合同工程开工通知(监理[ ] 开工号)》,随后我方申报(CB14)《合同工程开工申请表(承包[ ]合开工号)》,并在后附上《开工申请报告》。这时监理方会回复一个(JL02)《合同工程开工批复(监理[ ] 开工号)》,然后我方就进行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合同工程开工申请”监理批复后,需要资料申报如下: 1.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用《CB01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承包[ ]技案号)》进行申报(说明:凡有关技术方案方面等资料均用此表进行申报),申报到监理方,然后监理会对此文件下发一份《批复表》;然后再编写《施工总进度计划》(说明:《施工总进度计划》在施工组织设计里需要附上),用《CB02施工进度计划申报表(承包[ ] 进度号)》进行申报,同时上报《试验计划》,也用上表报送(说明:进度计划用横道图体现并配有文字说明,凡有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水明发[2008]46号 【发布部门】水利部 【发布日期】2008.09.14 【实施日期】2008.09.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水明发(2008)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蚌埠)、珠江水利委员会(广州)、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松辽水利委员会(长春)、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有关部直属单位(自发): 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5号,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近期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

严防类似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结合水利实际,现提出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水利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大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从组

水利部机关司局业务委托合同管理办法

水利部机关司局业务委托合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部机关合同管理,预防合同纠纷,避免财务风险,保障部机关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关于加强水利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水经调[2004]656号),结合部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各司局。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同,是指部机关各司局在执行预算中因工作需要,以部机关名义委托其他单位处理委托事项的协议。 第四条部机关合同管理,遵循法人授权、司局承办、归口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部机关各司局作为合同承办部门,一律不得以司局名义同其他单位订立合同。 第六条部财务经济司是部机关合同主管部门,负责部机关合同归口管理。 第七条部机关各司局承办合同,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八条部机关合同经费纳入部机关预算管理,没有预算的合同经费一律不予支付。 第九条“水利部机关合同专用章”为部机关合同的统

一专用章。 第二章合同订立 第十条部机关各司局委托其他单位处理委托工作,同其他单位发生经济活动的,除能即时结清者外,均须采取书面合同的形式。 第十一条经水利部授权,取得水利部授权委托书,部机关各司局负责承办合同订立的有关事项。 第十二条部机关合同订立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合同文本;没有国家规定标准合同文本的,按照《合同法》规定制定合同文本格式,应具备以下主要合同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第十三条部机关各司局承办合同订立事项,除严格把握合同形式和内容外,必须认真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资格、履约能力、资信情况。 第十四条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人对本司局承办合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号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 (1997年12月21日水利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单位(包括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水利工程是指由国家投资、中央和地方合资、地方投资以及其他投资方式兴建的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供水、围垦等(包括配套与附 属工程)各类水利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水利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和水利行业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兴建的水利工程的安全、适用、 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五条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受水利部的委托负责本流域由流域机构管辖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作,指导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 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 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利工程 建设各方均有责任和权利向有关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反映工程质量问题。 第七条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各单位在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在工 程现场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质量工作负技术责 任。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第八条水利工程建设各单位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 力创建优质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提高工程质量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 第九条水利工程建设各单位要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增强质量法制观念,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 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 合理化建议活动。

水利部竞赛答题参考资料

答题参考: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

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 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的通知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以下简称12314平台)于2020年1月1日上线,经过近3个月的试运行,拟于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为进一步做好12314平台运行和宣传推广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12314平台的性质定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决策部署,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加强对涉水问题的社会监督,水利部决定建设开通12314平台,通过12314热线电话、水利部网站、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接收公众对涉水问题的监督举报,打造“三位一体”、面向社会、“一号对外”的监督举报服务平台。这是水利部门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水利强监管主调、拓宽发现问题渠道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水利管理方式的迫切需要,是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树立水利行业良好形象的具体行动。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认识12314平台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平台性质定位, 切实做好平台运行相关工作,合力推动平台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二、认真办理12314平台问题线索 12314平台接收水利部职责范围内涉水问题的监督举报,主要包括:河湖突出间题、农村饮水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问题、水资源管理及节约用水问题、水土保持问题、水库移民问题水旱灾害防御问题、水利部行政审批问题等。按照“统一受理、按责分办、分级负责、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的原则,由12314监督举报中心统一接收、有关业务司局组织办理、直属单位或地方水利部门具体承办。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及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受理办理暂行办法》,抓紧建立健全办理工作机制,加强问题线索督查督办,按时反馈办理结果,确保各项工作协同高效,线上线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水利部将把12314平合问题线索办理情况作为相关督查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视情开展复查复核,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同时,通过监督举报库比对查重,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交办,避免增加基层不必要的负担。 三、配合做好12314平台的宣传推广 为大力宣传推广12314平台,请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及地方各级水利部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各级水利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报刊、新媒体等渠道集中开展平台宣传推广工作,及时转发12314举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稿。二是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及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在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加挂12314平台网页端链接三是各级水利部门要在河湖长公示牌醒目位置长期标识12314监督举报电话和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 mwrPRC。四是各级水利部门要组织将12314举报平台宣传海报

水利部号令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2008第36号令) 加入时间:2009年8月2日阅读:558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以及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质量检测),是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简称检测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水利工程实体以及用于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检查、测量、试验或者度量,并将结果与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条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取得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 检测单位资质分为岩土工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机械电气和量测共5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甲级、乙级2个等级。检测单位资质等级标准见附件一。 取得甲级资质的检测单位可以承担各等级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业务。大型水利工程(含一级堤防)主要建筑物以及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鉴定的质量检测业务,必须由具

有甲级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取得乙级资质的检测单位可以承担除大型水利工程(含一级堤防)主要建筑物以外的其他各等级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业务。 前款所称主要建筑物是指失事以后将造成下游灾害或者严重影响工程功能和效益的建筑物,如堤坝、泄洪建筑物、输水建筑物、电站厂房和泵站等。 第四条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检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检测知识和能力,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或者行业自律管理的规定取得从业资格。 第五条水利部负责审批检测单位甲级资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检测单位乙级资质。 检测单位资质原则上每年集中审批一次,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提前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检测单位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等级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三)计量认证资质证书和证书附表原件及复印件; (四)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五)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检测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管理,提高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改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部机关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部机关公务员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包括参加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学习。 第三条部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到部机关工作两年以上(不含试用期),且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 (二)选择与本职工作对口或相关的专业,体现学用一致的原则。 第四条部机关公务员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含)学历。对现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申请参加在职专科、本科学历学位教育不受名额限制。 部机关各司局参加在职研究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学历学位教育的在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司局实有人数的15%。 第五条部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应根据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名。具体程序如下:

(一)个人填写《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申请表》; (二)公务员所在司局的主要负责人对申请人填写的《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申请表》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对于年度考核优秀及工作表现突出的报考者可以优先考虑。 (三)人事劳动教育司审批。其中各司局主要负责人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由人事劳动教育司报分管部领导审批。 第六条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应以业余学习为主,原则上不得占用工作时间。 第七条部机关公务员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学费(不含书费、报名费及复习费等)报销标准: (一)参加在职专科、本科学历学位教育的学费全额公费报销; (二)参加在职硕士、博士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学费,公费报销60%,其余40%由个人负担。 第八条学费(公费报销部分)先由本人垫付,待学习期满并取得学历(学位)后,凭有关证明和学费收据到人教司签署报销意见,然后到机关财务处报销。 第九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学费自负: (一)未经所在司局和人教司批准,自行报考并参加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