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方式案例研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方式案例研究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现状 (2)

第一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困境 (2)

第二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方式 (3)

一、私力取证 (3)

二、公力取证 (3)

第二章私力取证中的“陷阱”设置——北大方正诉高术案 (5)

第一节案情介绍及法院判决 (5)

第二节“陷阱取证”之合法性与合理性 (5)

一、“陷阱取证”的合法性分析 (6)

二、“陷阱取证”的合理性分析 (7)

第三章私力取证中公证机关的作用——康阳诉恒生案 (9)

第一节案情介绍及法院判决 (9)

第二节公证取证之利弊权衡 (9)

一、公证的作用和法律效力 (10)

二、公证员的角色和责任承担 (10)

三、公证证据之保存 (11)

第四章公力取证中的证据保全——微软诉巨人案 (13)

第一节案情介绍及法院判决 (13)

第二节证据保全之问题探析 (13)

一、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判断标准 (14)

二、证据保全的担保 (15)

三、证据保全的范围和措施 (15)

四、证据保全执行过程中各方的地位 (16)

第五章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制度的完善 (17)

第一节基本理念 (17)

第二节具体途径 (17)

一、机会提供型“陷阱取证”的规范 (17)

二、强化公证证据的证明力 (18)

三、进一步发挥法院的公力救济作用 (19)

四、探索更为有效的取证方式 (20)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6)

引言

自1993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第一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以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此类案件证据的多样性、技术性、脆弱性、隐蔽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事人维权与案件审理难度,主要表现为: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相对不足;法院等公力机关在证据保全中无法充分发挥救济作用;法律问题与专业技术问题高度融合较难厘清等。上述问题均制约和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审判事业的深入发展。

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权利人很难通过传统的取证方式获得有利的证据,现实中,权利人依靠私力取证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权利人通过匿名购买方式取得侵权证据(又称为“陷阱取证”)。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采取设置“陷阱”的方式取证时,公证是权利人的最佳选择,因为“陷阱取证”方式有可能会落入非法证据的射程,而经过公证的证据具有公信力,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因此又有必要探讨公证机关在取证过程中的作用。此外,当事人在向法院申请诉前证据保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适用条件、审查和执行、担保等问题。

多种取证方式在软件侵权案件中的混合运用给理论和实务界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思考。由于各级法院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法官在审判时也态度不一,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取证方式加以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一、明确取证方式的合法性和所取证据的效力。法律对软件侵权案件取证问题缺乏明确而详细的规范,当事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难免面临法律冲突与价值选择。如何在程序正义的框架下使取证的方式、过程更符合法律要求,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知识产权滥用的侵犯,是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

二、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参考。由于软件侵权案件的取证方式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导致我国司法实务界在对证据有效性进行认定时态度不一,从而制约和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诉讼审判事业的深入发展。围绕着软件侵权纠纷中的取证问题,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多出自司法实践者之手,仅讨论一两个典型案例,观点比较集中,缺乏横向的比较研究和系统梳理。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中的取证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归纳出其中的可采点,以便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三、为软件侵权案件取证提供合理的路径,消除科技进步带来的软件侵权诉讼的取证困境。本文通过对当前软件侵权案件中取证方式的研究,并进行利弊分析,在坚持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念的前提下,建议为当事人自行取证提供法律保障,合理发挥法院和其他机构在证据收集方面的作用,同时探索更为有效的取证方式,完善软件侵权诉讼的取证制度。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