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典型、意境、象征意象分别是写实性、抒情性、表意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共同

服务于人类在审美领域的知、情、意的精神需求,但又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不能互相替代。

?1、象征意象与意境、典型的不同:

?第一,象征意象的本质在于“意”,意境与典型的本质在于“形”;

?第二,在形象塑造的思维方式上,象征意象的构思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意境和典型

是从具体到具体;

?第三,在形象的形态上也不同,象征意象一般是一种荒诞的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

态,不以“逼真”为创造原则,而意境和典型的形象形态一般需要保持与生活形态、自然形态的一致,即遵守“逼真”原则。

?2、意境与典型的不同:

?第一,目的不同,意境的目的是为抒情,而典型的目的在于显示客观的真相、真理,

表达出历史意蕴。

?第二,创造的方法不同,典型以历史的现实的眼光从生活中选取有特征性的事物加

工成典型,以典型性代表性为追求;而意境则以抒情的眼光寓情于景,以开拓审美想像的空间为追求,不关注社会性代表性。

?第三,审美的重点和效果不同:典型的审美重点是在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真实写

照,意境的审美重点是在主观情志的抒发;在审美效果上,典型通过如同亲历其境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和认识,因此读者仍在作者提供的艺术世界中徜徉,而意境通过诱发读者的诗意想像而进入对意境的品味,并从中品味出“言外之意”,因此读者是在自己创造的“象外之象”的超越境界中迷醉。

?3、三者之间也有着深刻的相通:

?第一,都是心灵化的产物,本质上都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第二,都想尽量地为人们开拓广阔的审美想像的思维空间,意境以造景高远为追求,

典型以“形象大于思维”为上乘,象征意象以求解不尽、寓意迭出为旨归,都力图以形式的新颖、意蕴的丰厚引起读者无穷的审美联想。

?第三,在审美本质上,最后都趋向“真”。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直接

的或间接的反映的产物。典型追求历史意蕴的真,意境追求情感表达的真,象征意象强调哲理的真,三者只是侧重点不同。

?总之,由于三种艺术形象的差异性形成了它们的相对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又构成

了它们的互补性,共同构成人类理想的艺术至境,统辖着人类的艺术王国。

(1)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备课讲稿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代指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1)象征爱情 如:晏几《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表达思念之情 如:郑谷《席上贻歌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也有用来表忠贞的。 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哀伤凄厉 理想追求 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追求漂泊 哀伤 飘零 伤感 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意象(学案)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 一、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竹: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在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有气节、积极向上。柳:与“留”谐音,故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赠,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以致很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2、花草类: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牡丹:富贵美好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国家昔盛今衰,亡国之痛、兴亡之感。宋代的的姜夔写了一首《扬州慢》,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之悲。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理想追求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鸿雁传书,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 ②表现主义(克罗齐) 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 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

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的意象、形象与意境学案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2. 技能目标:掌握赏析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掌握意象与意境题的基本回答范式。 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一)鉴赏意象 【考点解读】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常用的术语。“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首诗就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元素,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体会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把握意象所表达的作者情志、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词作品。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题1:(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是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秦观《画堂春》一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秦观《画堂春》中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秦观《画堂春》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画堂春》答案: (二)鉴赏意境 【考点解读】 诗歌的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由意象组成的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出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用意象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意象

意象 一、物象与意象的区别: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客观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二、意象的类别: 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三、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 歌德曾说:“最直露的中国诗歌,与西方的诗歌相比,也是含蓄的。”“含蓄”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启发联想,引人遥思,耐人回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 2、确定性 意象的确定性是指诗歌的物象常常有固定的含义,表达诗人某种固定的情感和志趣。而这些物象与人的情感总有某种关联,在不同诗人的笔端,那些特定的物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时把握关联,识记意象。 把握关联识记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 别时长亭柳依依。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3、丰富性 不同的诗人因为个人性情和际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古诗意象时须立足文本,有所甄别,切忌先入为主,生搬硬套。 立足文本有所甄别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动物)

、鱼的象征意义: 1. 象征财富: 富裕,连年有余,象征财富 2. 难看的鱼可能代表不义之财 3. 鱼代表机遇机会。 4. 鱼代表性:有时鱼代表男性或女性的生殖器 5. 象征一个人的特点: 温柔有爱心,有奉献精神,智慧,追求自由 二、蛇的象征意义: 1. 根据蛇的形状,蛇表示性,男性生殖器 2. 毒蛇象征有害的性 3. 蛇或毒蛇可以代表与性有关的伤害,憎恨,仇怨 4. 蛇代表邪恶,狡诈,欺骗及诱惑,冷血或者象征一个人 5. 蛇象征智慧和执着等其它意义 6. 蛇象征纠缠和过度关心,这个时候经常象征过度关心孩子的父母 7. 在生理上,蛇代表脊柱,受伤的蛇可能代表脊柱的病变,从阴阳的角度,蛇表示阴。 三、狗的象征意义: 1. 狗的特点:

对主人忠诚,对敌人凶狠 2. 象征内心的行为规则,道德的保护者,包括道德、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纪律、良心,也可以说是精神分析里的超我。 3. 狗是用来防贼的,这里说的贼是内心不合乎自我道德的欲望或想法。 4. 狗象征正直,负责、重友谊、忠诚 5. 怕狗的人梦到狗,象征恐惧情绪 四、马的象征意义: 1. 马象征性,有时梦里男人把女人比做马,女人在梦里把男人比做马 2. 象征有力的男人或者较高的职位 3. 马象征一些特点:张扬,内心温和,友善,自由,帅气的外表。 五、猫的象征意义: 猫象征女人---有猫的特点的女人 1. 白天猫的特点:神秘、野性、慵懒、漂亮、温柔、可爱、有些自私、小脾 气、贪吃、贪睡 2. 夜里猫的特点:猫在夜里要闹春,情欲旺盛、猫爪抓人狠,攻击力强,厉害 3. 怕猫的人梦见猫象征恐惧情绪或者恐惧的事情 六、狼的象征意义: 1. 狼象征人们害怕的东西,有其是兽性的、攻击性的、破坏性的东西。 2. 狼在女性的梦中象征对男性的性恐惧。 3. 狼和狗有相似之处,忠实于自己的家庭,有母性。 七、狮子、虎、豹、熊的象征意义: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 意象派和中国诗关系密切。一方面,它是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的启迪而产生的,在创作中广泛地模仿和借鉴,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而这是由于这个诗派的理论认识与中国诗人具有近似性。另一方面,此派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艺术的运用与中国古代诗人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表现出诸多变异,这是由于东西方较大的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下文即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的同与异。 一意象派与中国诗的理论主张的近似性 意象派的“意象主义”理论,见于他们对于意象的概念、美感效应、创作原则等方面的阐述,从中可见其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理论之间的相似性。 首先,关于意象概念的理解。 1913年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一文中,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出来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或译为“理性与感性的情结”)。”后来在《关于意象主义》一文中他又做了如下阐述:意象可以有两种。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化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象那个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在两种情况中,意象都不仅仅是思想,它是旋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一起的熔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如果它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它就不是我所称谓的意象。可见,庞德的意象理论中的意象包“意”与“象”两个方面。“象”是自然客观之物象或曰“图象”,是诗人借以感觉和思考的工具。而一旦诗借助物象或图象完成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呈现,物象或图象也随之发生质变而一跃成为“意象”。所以说“意象”使客观世界心态化。意象在其呈现的瞬间,理智与感情就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了,就像化学作用之后的物质变化,是质变之后的全新的东西了。 总之,根据意象派的理解,意象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因素,即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外物,意象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这和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在对意象概念的理解中也强调意象并不单纯是客观外物的再观,而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是经过加工创造的产物。 其次,关于意象在诗中产生的审美效应。 对此庞德作了如下表述:“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物?的呈现同时给予一种突然解放的感觉:那种从时间局限和空间局限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感觉”。他举例说:“当莎士比亚说到…黎明裹在一件赤褐色的斗篷中?时,他呈现了画家无法呈现的一些东西,在这行诗中没有任何可以称为描绘的东西;他在呈现。”庞德在这里阐明了意象主义的基本思想,即认为意象可以直接表现事物。因此,诗歌语言所用的意象,既不需要叙述,也不需要描绘,更不需要装饰。“它是刹那间呈现于心中的具体经验的综合,是超越时空的自由感。”诗人创造出一个好的意象,那往往是“心偶照境”,灵感思维活跃时绽开的奇葩。庞德特别强调诗要“表现”,反对“叙述”和“描绘”。表现,能“呈现画家无法呈现的东西";描绘,往往只是形象的再现。他甚至说“唤起形象和描绘事物之间的区别……是天才和才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妙不可言的意象使读者获得一种心灵自由感,即美感。我国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已表述得相当精辟,他说:可言之理,可述之事,不必由诗人言之述之,唯有那些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诗人“遇之默会意象之表”,以至使“理与事

最新意境和意象

意境和意象

天我们只说两个词儿---意象和意境。 我们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都会经常说起或者听人说起这两个词,一个叫“意象”,一个叫“意境”。它们究竟是指着什么?它们对古典诗词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因为,对于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来说,这两个字看起来平平常常,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真的懂它吗?真的会运用它吗?不懂得它就根本无法入得门径,不理解它,就会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这两个字,关系到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根本所在。 先说一下“意象”的概念,如果细究,这个“意象”二字还真的不好解释,我查了一下汉典,竟然有七八种解释,笼统点说,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从诗学的角度讲,就是诗人内心的情志和外在景物的融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艺术具象。 再白点的话说,意象是指实在的景物,但不是冷冰冰的呆板景物陈列,而是被诗人用来进行艺术构思的一个元素。因此,意象其实是含有诗人心理要素的景物。我们写的诗,我们看到的诗,其实都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 “意象”这个词,是古典诗学及古典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它的意义搞懂,吃透。

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一下,我们画了座山,我们又画了条河,我们再画了河上一条小船,同时,我们还可能会再画上岸柳,画上蓝天和白云。这每一样景物都可以称之为“意象”,把这不同的意象经过艺术处理组合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山脚下流淌着河流,河上行驶着一条船,河岸上柳枝轻摆,透过柳梢,我们又看到了那一朵朵的白云。这样完整的画面,就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而这画面则形成了一个境象(境),这个境象又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美好的遐想或感触(意),这境和意融而合一,我们叫它什么?我们就叫它“意境”。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对意象进行艺术处理后才能构成意境。例如,山、水、树、船、云等景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你把船给画到树上去了,合适不?乱来的,强凑的不叫艺术,当然也就没什么“意境”可言了。 所以,我们又可以给出了“意境”这个词的概念解释。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上看,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境---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活动。意境,就是这二者的浑然相契。意象是比较实在的具象,而意境则是一种虚的感念上的抽象了。 这么说总觉得有点费劲,呵呵,我们现在通过几个作品来说明一下吧。我们来看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008填空题 (1)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应和”论,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以“音乐化”为核心。主要著作:《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 (3)亚瑟·西蒙斯是法国象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传播者,其《象征主义文学运动》一书是英国第一部较全面介绍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论著。 (4)叶芝把象征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主要著作:《诗歌的象征主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 (5)意象主义诗论于20世纪初叶提出,标志是庞德提出“意象主义宣言”的诗歌创作三原则。主要著作:《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怎样阅读》《阅读ABC》等。 (6)意象主义诗论家休姆的主要著作:《沉思录》、《沉思续集》;他还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其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奠定下了理论基调。009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1)“象征主义精神”: ①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②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③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个性,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2)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 ①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 ②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 ③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 (3)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 ①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 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③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 (4)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比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010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代表边塞的地名,写了征人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意境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意象、意境分析 一定义 意象:表意之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的特有名词。拆开来说,“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与感受,“象”是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二者的融合。总的来说就是被诗人赋予了主观情感的形象。 意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客观事物、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和由此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 那意象与意境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来概括,意象或者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打个比方,意境就像是美轮美奂的建筑,而意象是构成建筑的砖块与瓦片,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 1单独的意象构成意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依旧纯净洁白香气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那表示相思之情的是什么?红豆。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那表示思乡的呢?月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2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画面感强。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前期象征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浪漫主义衰落之际兴起,表现出了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拨,将世界看作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象征主义(1850—1880)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其中以法国为重镇,以诗歌为重要的文学成就。本文主要对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情况经行分类整理。 一、对象征主义思潮的总体研究 重要著作有由柳鸣九1981年主编的《法国文学史》,袁可嘉《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1987),郑克鲁《法国诗歌史》(1996),查德维克著、肖聿译《象征主义》(1989),布吕奈尔著、郑克鲁译《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1991),严云受、刘锋杰《文学象征论》(1995),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2002)王家新,沈睿编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2005),马塞尔·雷蒙著、邓丽丹译,《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2008),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2012)。 象征主义作为两世纪之交的兴起的一场思潮,后又传播到全世界,影响了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冠之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深入到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五·四”以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 如李金发、戴望舒、梁宗岱王独清等零散地翻译介绍了一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理论文章,并在不同程度上将其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这使得对这一领域的译介和研究备受关注,成果颇丰。抛开现代文学的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就象征主义本身而言,远不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的研究充分,尤其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关注远不及后期。从时间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五四至解放前;二是八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象征主义思潮的观点与我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对文学的认识不符,成为被批驳的对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这一思潮的研究逐渐呈现了蓬勃的态势,主要可分为三类的研究:第一是对作家作品及特点的归纳概括;二是诗学层面的分析;三是关于象征主义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具体如下: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3.04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 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xx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xx——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芳草: 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7、xx: 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8、桃花: 象征美女的xx。 6、xx:

象征高贵、富贵。 9、xx: 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xx——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 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xx、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xx(xx):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 表示惆怅。

7、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8、蝉: 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xx: 春天的象征,表示xx。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 羌笛何须怨xx,春风不度xx。 谁家xx暗飞声,散入东风满xx。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xx——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 唱彻《xx》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xx: 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xx: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者: ————————————————————————————————日期: ?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