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答案第三章

化学答案第三章

化学答案第三章
化学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答案

9.电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C.两种不同的分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答案:B A 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C 两种不同的分子的质子数一定不同,电子数也一定不同。B 两种不同元素

的离子,如Na +、Mg 2+、Al 3+、F -、O 2-等离子的电子数都是10,而质子数不同。D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电子数一定不相同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

答案:D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18.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63

B.89

C.152

D.215

答案:A 原子的核外电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19.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 3

2- C.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Al +3

2O 3 D.4个氢原子:2H 2

答案:BC 这是我的疏忽

20.新疆的和田玉、玛纳斯碧玉都闻名于世,某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 2O 6。关于NaAlSi 2O 6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该物质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

D.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6

答案:A 该物质中钠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3∶96

22.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27.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

A.MgF

B.Mg 2F

C.MgF 2

D.Mg 2F 2

答案:C 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

30.已知碘(I)元素有-1、+1、+3、+5、+7等多种化合价,碘酸碘(I 4O 9)是由一个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三个碘酸根(IO 3-)离子构成。你认为碘酸碘(I 4O 9)中碘的化合价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1、+5

B.+1、+3

C.+1、+5

D.+3、+5

答案:D 由题可知,碘酸碘(I 4O 9)是由一个带正电荷的碘离子和三个碘酸根(IO 3-)离子构成。因此碘酸碘(I 4O 9)

的化学又可写为I(IO 3)3,在碘酸根(IO 3-)离子中碘元素显+5价,碘离子显+3价

3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碳酸钠NaCO 3

B.硫酸H 2SO 4

C.氧化铁O 3Fe 2

D.氢氧化钾K(OH)2

答案:B 碳酸钠Na 2CO 3 氧化铁Fe 2O 3 氢氧化钾KOH

36.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kg ,则相对原子质量为n 的碘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

A.12n/m kg

B.mn/12 kg

C.12/mm kg

D.n/12m kg

答案:B

38.下列物质中:①液态氧,②水银,③食盐,④氦气,⑤氢气,⑥氮气,⑦金刚石,⑧铁,⑨硫粉,⑩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②③④⑧

B.④⑥⑦⑧⑩

C.②④⑦⑧

D.④⑥⑧⑩

答案:C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40.某硝酸铵(NH 4NO 3)样品中混有一种其它氮肥,经分析知样品中含有36%的氮,那么该样品中可能混有的一种其它氮肥是( )

A.NH 4HCO 3

B.(NH 4)2SO 4

C.NH 4Cl

D.CO(NH 2)2

答案:D 纯硝酸铵(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5%,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则另一种氮肥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36%

4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OH)3

B.Fe(NO 3)3

C.Al(NO 3)3

D.Al 2O 3

答案: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43.现有H 、C 、O 、S 、Cu 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台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 ?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是 Cu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H 2O ;

?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的化合物是 CuSO 4 。

46.?硫酸铜是由 离子 构成的。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其符号为 O 2- 。

48.?Mg +2 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 。

50.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某农民估计他的水田里需追加氮元素21kg 、钾元素19.5kg ,他准备施加硝酸钾[KNO 3]和尿素[CO(NH 2)2]两种化肥,则他最少需要向水田里施加 kg 硝酸钾,最多应施加 kg 尿素。

分析:硝酸钾[KNO 3]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K 、N ,尿素[CO(NH 2)2]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N ,由此可知,19.5kg 钾元素全部在硝酸钾[KNO 3]中,故硝酸钾[KNO 3]的质量为19.5kg %10010139?÷

=50.5kg ,50.5kg 硝酸钾[KNO 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5kg %100101

14??=7kg ,所以尿素[CO(NH 2)2]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21kg -7kg =14kg,尿素[CO(NH 2)2]的质量为14kg %10060

214??÷=30kg

52.有某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多少?

分析:在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设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硫元素质量为40g,二氧化硫的质量为80g,氧气的质量为20g,所以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20∶80=1∶4

第二章答案

5.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答案:D N2、Ar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在新粉刷的房间里烧一盆炭火,墙壁上冒汗

答案:D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为小水滴。D在新粉刷的房间里烧一盆炭火,墙壁上冒汗是因为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墙壁上的Ca(OH)2反应生成了水。

1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及时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推广使用无氟冰箱防止“臭氧空洞”

答案:D A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D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减少氟利昂的排放,从而防止“臭氧空洞”和减轻温室效应。

1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

答案:A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空气中就有氮气和氧气。D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1.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答案:C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2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 )

A.利用不漏气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

B.手握试管,试验容器温度

C.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即可保证气密性

D.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答案:A 本题是考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而非具体操作方法。

24.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其结果与只加热纯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B.反应速率不变

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A 加热时高锰酸钾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为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30.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硫黄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铁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32.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约占空气体积的,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它约占空气体积的。空气中的在电光源中应用广泛,空气中的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33.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铝箔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产生大量白烟的是;?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不属

于化合反应的是 。

答案:?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①和⑤,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②,?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⑤,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

34.检验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 ,若木条 ,说明已满。 答案:集气瓶口 复燃。

36.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应用氧气:① ,② 。

隔绝氧气:① ,② 。

答案:应用氧气也就是氧气的用途,可从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两方面作答,如动植物呼吸、炼钢、航天、医疗急救、潜水等,隔绝氧气可从灭火、防锈和防腐等方面作答。

37.在商店购买灯泡时,可发现灯泡内部的灯丝支架上附着少量红色物质──红磷,其作用是什么?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消耗灯泡内残余的氧气,以免灯丝烧断 4P+5O 2

2P 2O 5 39.有A 、B 、C 、D 四种物质,A 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 在A 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 中,木条熄灭,向D 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 是 ;

B 是 ;

C 是 ;

D 是 。(填化学式)

答案:C 是SO 2 D 是CO 2

40.右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略去),用化学用语填空:

?物质①的化学式 ;

?物质②中的阳离子 ;

?物质③的化学式 ;

?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 ;

?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

?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K + ?CO ?+5 ?3Fe+2O 2 Fe 3O 4

42.?在组装仪器时,应根据 酒精灯外焰 的位置调节b 的高度

?错误一: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必须答试管口)

错误二:后果: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错误三: 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 ,后果: 不利于空气的排出,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净 。 错误四: 导管伸入集气瓶内过长 ,后果: 收集满后不便于移出导管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待气体 连续并比较均匀放出 才能收集 ?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 3 2KCl+3O 2↑ 。 ?该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氧气,用来做硫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瓶里都留有少量的水,他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硫燃烧实验瓶内留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以免污染空气。铁丝燃烧实验瓶内留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溅落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 。

⑻①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

③要想在不减少氧气量的前提下,让反应进行的慢一些,可采取的措施是 CD (填字母)

43.?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

?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NaOH 溶液。其目的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

点燃 点燃 MnO 2 △

新大学化学习题讲解与按章节复习

《大学化学》题解示例 第二部分 分章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 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 。 A 、标准压力P \ =100.00KPa B 、T=298.15K C 、b \=1.00mol kg -1 D 、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298.15K ) 的反应式为 ( ) 。 A 、C (金刚石)+ O 2(g )= CO 2(g ) B 、 C (石墨)+O 2(g )= CO 2(g ) C 、CO (g )+2 1O 2(g )= CO 2(g ) D 、CO 2(g )=CO (g )+2 1O 2(g )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Fe 3O 4(s)+4H 2(g)=3Fe(s)+4H 2O(l), Δr H m \=-22kJ mol -1 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 =-74kJ mol -1 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 =-1664kJ mol -1 则可计算出Fe 3O 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m r G ?=10kJ mol -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 。 A 、自发进行 B 、非自发进行 C 、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车尾气中的CO ,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 解反应CO(g)= C(s)+2 1O 2(g)的Δr H m \=110.5kJ mol -1, \m r S ?=-0.089kJ mol -1 K -1 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 ,S ,H ,G 均为 ( ) 。 (2)Δr H m >0为 ( ) 。 (3)Δr G m <0为 ( )。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第三章 核酸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授课内容 内容 第三章核酸化学与结构 核酸(nucleic xcids)属生物大分子,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 DNA 脱氧核糖核酸(dexyribonucleic acid) RNA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种类分布功能 DNA 原核生物:核质区 真核生物:95%在细胞核、 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信息的载体 RNA tRNA 原核生物:细胞质携带、转移aa mRNA 真核生物:75%在细胞质肽链合成的模板 1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10%在细胞核 rRNA 核糖体主要成分 DNA主要分布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叶绿体; RNA主要分布细胞质,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所有细胞(真核、原核)都含有DNA 和RNA。 病毒只含一种核物质;有DNA病毒和RNA 病毒之分。 一般情况下,真核细胞的核酸与某种特殊蛋白质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 DNA:贮存全部生物信息的载体(以核苷酸排列方式,对信息进行多层次、结构复杂的组合贮存)。 通过DNA自我复制进行完整的结构与信息遗传; 通过转录,把DNA信息转抄在指导合成的RNA上; 通过翻译,将RNA信息转抄在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上; 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形式,表达出DNA生物信息的物质形态、结构特征与生物功能等。转录翻译 DNA RNA 蛋白质合成其他物质 mRNA 或行使功能复制tRNA rRNA

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1958年提出) 1、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信息从DNA →RNA(主要指mRNA )→蛋白质的单向传 递过程; 3、信息从DNA →DNA的单向传递(复制)过程; *4、信息从模板RNA →DNA的单向传递(逆转录)后,再沿联 DNA →RNA(mRNA )→蛋白质进行单向传递。注:* 70年代克瑞克进行了修正。 1、RNA病毒以模板RNA为信息载体,这种RNA与三类RNA在构成上 基本相似,但功能不同:只能指导合成对应的DNA,再以DNA为 模板,合成mRNA等三类RNA,再指导合成蛋白质。 2、模板RNA具有相应的复制酶,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遗传中心法则 复制 转录翻译 DNA RNA 蛋白质合成其他物质 mRNA 或行使功能反转录tRNA 模板RNA rRNA 复制 3.1 核酸化学组成 核酸分子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Nucloticle 简称Nt)。它又是由更小的单元所构成。 核糖有脱氧、非脱氧两种 核苷 核酸核苷酸碱基有四种碱基 磷酸 一、碱基(base)是核酸的特征性物质。 DNA和RNA均有四种: DNA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 嘌呤由嘧啶环和咪唑环组成。

新大学化学1--3章答案

1.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D )KJ.mol-1 A.36 B. -36 C.18 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 A.ΔH>0, ΔS<0 ; B. ΔH>0, ΔS>0 C.ΔH<0, ΔS<0 ; D.ΔH<0, ΔS>0 6.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 A.16 B.9 C.1/9 D.16/9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三章答案

解:01A A A x c kt x = - 把数据代入得100.2m in A c k -= 当x A =0.75时解得t=15min 所以,增加的时间为15-5=10min 3-2 解:() ()11 0111n n A A x n c kt ---=+- (式A ) 把x A =0.75和t=10min 代入解得1 0.1n A c k -= 再把t=30min 代入(式A )解得x A =1.25 所以,转化率应为1 3-3 解:设反应动力学方程为:n A A dc kc dt -= 则()()11 0111n n A A x n c kt ---=+-,且c A0=1 因此有 ()()() ()1110.811810.91118 n n n k n k ---=+--=+- 解得:n=2;k=0.5L/mo l ·min -1 3-4 1)计算进料中酸、醇和水的摩尔浓度c A0、c B0、c S0(注意进料中水的浓度c S0不为0)。 2)列出当酸的转化率为x A 时,各组分浓度的表示式: ()0000001A A A B B A A R A A S S A A c c x c c c x c c x c c c x =-=-==+ 3)将上列各式及各组分初浓度代入反应速率式,整理得 ()6 2 7.9310 10.220.1 2.58A A A dx x x dt -=-?-+ 4)计算转化率达35%所需的时间为 () 0.356 20 7.9310 10.220.1 2.58A A A dx t x x -= ?-+? 上述积分可查积分表用公式计算,也可用MA TLAB 语言的quad 解算子计算,结果为 71532t s h =≈ 5)计算所需反应器体积。先计算每天的反应批数,再计算每m 3反应体积每天的生产量,然后再计算达到要求产量所需反应器体积。答案为 V R =51.9m 3

大学化学化学带答案

无机化学期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298K 时,反应 C (石墨)+O 2(g )→CO 2(g ) 1mol kJ 5.393-?-=?θ m r H CO (g )+ 2 1O 2(g )→CO 2(g ) 1mol kJ 0.283-?-=?θ m r H 则反应C (石墨)+2 1O 2(g )→CO (g )的θ m r H ?等于( ) A .mol -1 B .mol -1 C . kJ mol -1 D . kJ mol -1 2.反应C(s)+H 2O(g) CO(g)+H 2(g) 0H θm r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故增大体系的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B. 升高温度,Kp 增大,故平衡向右移动; C. 增加H 2O(g)浓度,Kp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D. 加入催化剂,提高正反应速率,平衡向右移动。 3.若溶液的浓度都为 mol L -1,则下列水溶液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l 2(SO 4)3,NaCl ,HAc; B. Al 2(SO 4)3,Na 2SO 4, NaCl ,HAc; ,Na 2SO 4,Al 2(SO 4)3, HAc; D. HAc ,Na 2SO 4,Al 2(SO 4)3,NaCl; 4.反应H 2(g)+I 2(g) 2HI(g) 的θ m r H ?>0,该反应达平衡时,若降低温度,Kc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A . mol ?L -1HCl B . mol ?L -1HAc C . mol ?L -1HF D . mol ?L -1H 2SO 4 6.下列硫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C. 易于液化 D. 不易液化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4、如图,将CuSO4 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可带计算器)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得分 D. CuSO水溶液 4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A. G=H,TS B. G=A,PV C. A=U,TS C. H=U—PV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

A. Q > 0,W > 0,ΔU > 0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B. ΔQ = 0,W = 0,ΔU < 0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C. Q = 0,W = 0,ΔU = 0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D. Q < 0,W > 0,ΔU < 0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8、ΔH =Q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 p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655A. 理想气体从10 Pa反抗恒外压10 Pa膨胀到10 Pa 5B. 0? , 10 Pa 下冰融化成水得分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 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C. 电解 CuSO水溶液 4 54D. 气体从 (298 K, 10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 Pa) 1. 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的分压为(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 不确定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10、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 A. 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1

新大学化学第四章习题_1_

新大学化学第四章习题 一 判断题 1 √; 2 X ; 3 X ; 4 √; 5 X ; 6 X ; 7 X ; 8√; 9 X ; 10√; 11 X ; 12√;13√;14 X 二 选择题 15B; 16A; 17B; 18D; 19C; 20C; 21D; 22D; 23D; 24B; 25B; 26B; 27D; 28D; 29C; 30A; 31C; 32A; 33A; 34C; 35C 三 填空题 36 (1) 4s; (2) 3p; (3) 3d; (4) 3d 3=4>1>2 37 Cr; 3,2,1; 3,2,-1; 3,2,0; 3,2,2; 3,2,-2 38 Fe 2+ 39 A 铬 Cr VI B 3d 5 4s 1 24 H2CrO4 D 区 B 硫 S VIA 3s 2 3p 4 16 H2SO4 P 区 40 18, 2, K+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129)《物理化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1:[单选题]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 + S(s) = H 2 S(s) (1) K1 ; S(s)+O 2 (g)=SO 2 (2) K2 则反应:H 2(g)+SO 2 (g)=O 2 (g)+H 2 S(g) 的平衡常数为() A:K1 + K2 ; B:K1 - K2 ; C:K1·K2 ; D:K1/K2 。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恒温下,在反应2NO2(g) = N2O4(g) 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A: 平衡向右移动; B:平衡向左移动; C: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D: 平衡不移动。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15 s ; C: 30 s ; D:21.65 s 。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 B: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 C:水的冰点温度是0℃(273.15K),压力是101325 Pa ; D: 水的三相点f = 0,而冰点f = 1 。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倒流。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 B:0.001M HCl水溶液; C:0.001M KOH水溶液; D: 0.001M KCl水溶液。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在某温度下,一密闭的刚性容器中的PCl5(g) 达到分解平衡,若往此容器中充入N2(g) 使体系压力增大二倍(此时体系仍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则PCl5(g) 的离解度将:A:增大; B:减小;

(完整版)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答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 2CO 3*]、[HCO 3-]和[CO 32-]的表达式,并讨论 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解: 开放体系,考虑到CO 2在气液相之间的平衡,[H 2CO 3*] 不变 根据亨利定律: [CO 2(aq)] = K H Pco 2 lg[H 2CO 3*] ≈ lg[CO 2(aq)] = lg K H + lg Pco 2 = - 4.9 lg[HCO 3-] = lg K 1 + lg [H 2CO 3*] + pH = -11.3 + pH lg[CO 32-] = lgK 1 + lgK 2 + lg[H 2CO 3*] + 2pH = -21.6 + 2pH *][][][*][]][[32133231CO H H K HCO CO H HCO H K +--+== *][] [][*] [] [][32221233223221CO H H K K CO CO H CO H K K +--+?== ?][][][233*32- -++=CO HCO CO H C T 是常数。 的总和为各种碳酸化合态浓度假设,T C T C HCO ??????-=31αT C CO ??????-=232αT C CO H ??? ???*=320α12 2122)][][1(-+ ++=K H K K H α1211)][][1(-++++=H K K H α122110)][][1(-++++=H K K H K α*][][][*][]][[32133 231 CO H H K HCO CO H HCO H K +-- +==*][][][*][][][32221233223221CO H H K K CO CO H CO H K K +--+?==?] [][][][2 1233* 32+--H K K CO HCO C CO H T 和含有的表示式,,为变量表示以:,][],[*],[21023332得到,,代入把αααT C CO HCO CO H --

化学工程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 传质分离过程 3-2 正戊烷(T b = 36.1℃)和正己烷(T b = 68.7℃)的溶液可以认为是理想溶液,已知两个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汞压差计示数,mm )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正戊烷 0 .2321065852.6lg 01+-=t p 正己烷 4 .2241172878.6lg 02+-=t p 试计算该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用y-x 函数关系表示)。 解: C t b 4.522 7.681.36=+= 11.30.2324.521065852.60.2321065852.6lg 01=+-=+- =t p mmHg p 128001= 64.24 .2244.521172878.64.2241172878.6lg 02=+-=+-=t p mmHg p 44002= 91.2440128002 01===p p α x x y 91.1191.2+= 3-3 已知正戊烷和正己烷的正常沸点,若不用相对挥发度的概念,该二组分溶液在p = 101.3kPa 时y-x 关系如何计算,请写出计算过程。 提示:以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表示。 3-4 乙醇和甲乙酮是非理想溶液。已知乙醇的正常沸点是78.3℃,甲乙酮的正常沸点是79.6℃,在常压时该二组分溶液有一个最低沸点74℃,共沸组分是乙醇和甲乙酮各占50%(摩尔百分数)。已知乙醇和甲乙酮的饱和蒸气压(汞压差计示数,mm )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乙醇 7 .2221554045.8lg 01+- =t p 甲乙酮 2161210974.6lg 02+-=t p 试作出该非理想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相图。 解:设乙醇为A ,甲乙酮为B (1)求恒沸点的r 74℃下:81.27 .222741554045.87.2221554045.8lg 0=+-=+-=t p A mmHg p A 8.6410=

核酸化学

1.4.3 第三章核酸化学 第三章核酸化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核酸的元素组成、组成成分及组成单位。 (2)描述DNA、mRNA、tRNA和rRNA的结构特点。 (3)阐述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等基本概念,并列举其应用。 (4)了解核酸的性质、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功能。 (5)概括核酸提取的有关原理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1)至少会用一种方法完成核酸的含量测定。 (2)具备核酸类药物在使用、储存和运输中的基本技能。 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从高等的动物、植物到简单的病毒都含有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869年,年轻的瑞士科学家Miescher从脓细胞核中分离出一种含有C、H、O、N和P的物质,当时称为核素。因发现核素显酸性,后又改称为核酸,意即来自细胞核的酸性物质。随后,Hoppe-Seyler从酵母中分离出一种类似的物质,即现在的RNA。自那之后,核酸研究并非非常顺利。直到1909年,美国生物化学家Owen发现核酸中的糖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核糖。1930年,他又发现Miescher在绷带上发现的核酸中的糖分子比

Hoppe-Seyler发现的“酵母核酸”中的糖分子少了1个氧原子,因此将这种糖分子称为脱氧核糖,含两种不同糖分子的核酸分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1934年,Owen将核酸水解,证明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同时,在这一时期还证明了核苷酸是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20世纪50年代初,Chargaff发现DNA的嘌呤和嘧啶组成有其特殊规律。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从此,核酸的研究经历了基因克隆、人类3×109个碱基对(base pair,bp)的基因测序,开始进入基因组学研究阶段。 1.4.3.1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 组成核酸的元素有C、H、O、N、P 5种,其中磷的含量在各种核酸中变化范围不大,平均含磷量为9%~10%。因而,可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磷的含量来计算样品中核酸含量。 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核酸在核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苷酸,因此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为区别多、寡核苷酸,故将核苷酸也称为单核苷酸。核苷酸完全水解可释放出等摩尔量的碱基、戊糖和磷酸。 知识链接 核苷酸的利用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 。 2、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 4、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比为: 5、化学势的表示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力下水和乙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乙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乙醇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水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大气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水的沸点为 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的是() (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 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 (B)热力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 (C)经典热力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D)经典热力学常需计算一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A) S (B) (?G/?p)T(C) (?U/?V)T (D) C V 4、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T (B)V (C)T、U (D)T、p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及结构习题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及结构 一、名词解释 1.DNA的变性: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 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2.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使彼此分离的两条链重新由氢键链接而 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3.分子杂交:将不同来源的DNA经热变性、冷群,使其复性,在复性时,如这 些异源DNA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形成杂交DNA分子; 4.增色效应:天然DNA在发生变性时,氢键断裂,双键发生解离,碱基外露, 共轭双键更充分暴露,变性DNA在260nm的紫外吸收值显著增加的现象;& 5.减色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变性核酸可以复性,此时紫外吸收值又回复至原 来水平的现象; 6.回文结构:在真核细胞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的两条链中 顺读与倒读序列是一样的(即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相同),脱氧核苷酸以一个假想的轴成为180°旋转对称(即使轴旋转180°两部分结构完全重叠起来)的结构; 7.T m:DNA热变性的过程不是一种“渐变”,而是一种“跃变”过程,即变性 作用不是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发生,而是在一个很狭窄的临界温度范围内突然引起并很快完成,就像固体的结晶物质在其熔点时突然熔化一样。通常把DNA

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度达到最大值的1/2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用符号T m表示; 8.Chargaff定律: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不同器官、不 同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含氨基的碱基(腺嘌呤和胞嘧啶)总数等于含酮基的碱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总数,即A+C=T+G;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 9. 碱基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成对,鸟嘌呤与胞嘧啶成对,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 10. 内含子:基因的插入序列或基因内的非蛋白质编码; 11. 正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此种结构使分子内部张力加大,旋得更紧; 12. 负超螺旋: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反,使二级结构处于疏松状态,分子内部张力减小,利于DNA复制、转录和基因重组; 13.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干扰小RNA)是含有21~22个单核苷酸长度的双链RNA,通常人工合成的siRNA是碱基对数量为22个左右的双链RNA; 14. miRNA:(microRNA,) 是一类含19~25单核苷酸的单链RNA,在3’端有1~2个碱基长度变化,广泛存于真核生物中,不编码任何蛋白,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具有保守型、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 <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版)第三章答案

华东版 3-1 解:01A A A x c kt x = - 把数据代入得1 00.2min A c k -= 当x A =0.75时解得t=15min 所以,增加的时间为15-5=10min 3-2 解:() ()11 0111n n A A x n c kt ---=+- (式A ) 把x A =0.75和t=10min 代入解得1 00.1n A c k -= 再把t=30min 代入(式A )解得x A =1.25 所以,转化率应为1 3-3 解:设反应动力学方程为:n A A dc kc dt -= 则() ()11 0111n n A A x n c kt ---=+-,且c A0=1 因此有()()()()1110.8118 10.91118 n n n k n k ---=+--=+- 解得:n=2;k=0.5L/mo l ·min -1 3-4 1)计算进料中酸、醇和水的摩尔浓度c A0、c B0、c S0(注意进料中水的浓度c S0不为0)。 2)列出当酸的转化率为x A 时,各组分浓度的表示式: ()0000001A A A B B A A R A A S S A A c c x c c c x c c x c c c x =-=-==+ 3)将上列各式及各组分初浓度代入反应速率式,整理得 ()62 7.931010.220.1 2.58A A A dx x x dt -=-?-+ 4)计算转化率达35%所需的时间为 () 0.35 62 7.931010.220.1 2.58A A A dx t x x -=?-+? 上述积分可查积分表用公式计算,也可用MA TLAB 语言的quad 解算子计算,结果为 71532t s h =≈ 5)计算所需反应器体积。先计算每天的反应批数,再计算每m 3反应体积每天的生产量,然

【精选】分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G=1:5×104 2.解:检出限量 3.答:应选用(2)1mol?L-1HCl作洗液,因为HCl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2﹑HNO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4Ac溶解PbSO4,而不溶解Hg2SO4 。(2)用氨水溶解Ag2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3) 用NaOH溶解Pb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4) 用氨水溶解AgCl,而不溶解PbSO4 。 (5) 用HNO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2SO4 。 5.答:(1) H2O2+2H+ +2e=2H2O E0=1.77 V Sn4++2e=Sn2+ Eo=0.154 V H2O2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 (2 ) I2(固)+2e=2I- Eo=0.5345 V AsO43-+4H++2e=AsO33-+2H2O Eo= 0.559 V I-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 6.答:(1)因为HNO3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H2S氧化成硫而沉淀。 (2)用H2SO4代替HCl,引入了SO42-,使Ba2+﹑Sr2+﹑Ca2+及Pb2+离子生成硫酸盐沉淀,将妨碍这些离子的分析。 (3)用HAc代替HCl,则由于它是弱酸,不可能调至所需要的酸度。 7.答:(1)加(NH4)2CO3, As2S3 溶解而HgS不溶。(2)加稀HNO3, CuS溶解而HgS不溶。(3)加浓HCl, Sb2S3溶解而As2S3不溶。(4)加NH4Ac, PbSO4溶解而BaSO4不溶。(5)加氨水,Cd(OH)2溶解而Bi(OH)3不溶。(6)加氨水,Cu(OH)2溶解而Pb(OH)2不溶。(7)加Na2S,SnS2溶解而PbS不溶。(8)加Na2S,SnS2溶解而SnS不溶。(9)加稀HCl, ZnS溶解而CuS不溶。(10)加稀HCl, MnS溶解而Ag2S不溶。(11)与组试剂作用,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一部分溶于Na2S,另一部分不溶,仍为黄色。 8.答: (1)容易水解的离子如:Bi3+﹑Sb(III)﹑Sn(II)﹑Sn(IV)存在。(2)可知Hg2+不存在。(3)生成的硫化物为黄色,则Pb2+﹑Bi3+﹑Cu2+﹑Hg2+不存在。根据以上判断,可知,有:Cd2+﹑Sn(IV)﹑As(III)﹑As(V)﹑也可有Sb(III)﹑Sb(V)存在。 9.答:(1)在第三组离子的沉淀中,Al(OH)3和Cr(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酸度高时沉淀不完全,酸度太低又容易形成偏酸盐而溶解。另一方面当pH>10时,部分的Mg2+生成Mg(OH)2沉淀。实验证明控制在pH=9.0 ,为沉淀第三组离子最适宜的条件,在沉淀本组离子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降低。因此加入NH3-NH4Cl 缓冲溶液来保持pH=9.0 。(2)(NH4)2S放置太久,部分S2-可被氧化成SO42-。氨水放置太久,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产生CO32-,固而使第四组的Ba2+﹑Sr2+﹑Ca2+ 部分沉淀于第三组。所以,必须使用新配制的(NH4)2S和氨水。 10.答:(1)加过量氨水,则Co(OH)2生成Co(NH3)62+溶解,而Al(OH)3不溶。(2)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Zn(OH)2生成ZnO22-溶解,而Fe(OH)3不溶。(3)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Zn(OH)2生成ZnO22-溶解,而Ni(OH)2不溶。(4)加适当过量的NaOH,则Cr(OH)3生成CrO2- 溶解,而Co(OH)2不溶。(5)加过量氨水,则Ni(OH)2生成Ni(NH)62+溶解,而Al(OH)3不溶。 11.解: (1)有色离子不存在,如:Fe3+﹑Fe2+﹑Cr3+﹑Mn2+﹑Co2+ 和Ni2+。(2)表示

物理化学习题集及答案2

相平衡 一、选择题: 1. 二组分体系恒温时.可能同时存在的最大相数为 ( ) (A) Φ=2 (B) Φ=3 (C) Φ=4 2. 在α、β两项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相平衡时,下列哪种情况正确 ( ) A B A A A B A B (A ) (C) (D) (B )αααβαβββμμμμμμμμ==== 3. 在101325Pa 下,水、冰和水蒸气平衡的系统中,自由度为 ( ) (A) 0 (B) 1 (C) 2 4. 在密闭容器中有食盐饱和溶液,并且存在着从溶液中析出的细小食盐结晶,则系统的自由度是 ( ) (A) 0 (B) 1 (C) 2 (D) 3 5. 系统是N 2和O 2两种气体的混合物时,自由度应为 ( ) (A) 1 (B) 2 (C) 3 (D) 4 6. 在101325 Pa 下,水和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其自由度f 为 ( ) (A) 0 (B) 1 (C) 2 (D) 3 7. NH 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NH 4Cl(s) → HCl(g) + NH 3(g) ( ) (A) K =3, Φ=2, f =2 (B) K =2, Φ=2, f =1 (C) K =1, Φ=2, f =1 (D) K =4, Φ=2, f =1 8. 25 ℃及标准压力下,NaCl(s)与其水溶液平衡共存 ( ) (A) K =1, Φ=2, f =1 (B) K =2, Φ=2, f =1 (C) K =2, Φ=2, f =0 (D) K =4, Φ=2, f =1 9. 已知在318 K 时纯丙酮的的蒸气压为43.063 kPa ,今测得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 kPa ,则此溶液: ( ) (A) 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B) 对丙酮为负偏差 (C) 对丙酮为正偏差 (D) 无法确定 10. 苯(A)与甲苯(B)形成理想混合物,当把5 mol 苯与5 mol 甲苯混合形成溶液,这时,与溶液相平衡的蒸汽中,苯(A)的摩尔分数是: ( )

第三章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大学-

第三章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1. 取颗粒试样500 g ,作筛分分析,所用筛号及筛孔尺寸见本题附表中第1、2列,筛析后称取各号筛面上的颗粒截留量列于本题附表中第3列,试求颗粒群的平均直径。 习题1附表 解:颗粒平均直径的计算 由 11i a i G d d G =∑ 2204080130110 (500 1.651 1.168 1.1680.8330.8330.5890.5890.4170.4170.295 603015105 0.2950.2080.2080.1470.1470.1040.1040.0740.0740.053 = ?++++ +++++++++++++++ ) 2.905=(1/mm) 由此可知,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为d a =0.345mm. 2. 密度为2650 kg/m 3的球形石英颗粒在20℃空气中自由沉降,计算服从斯托克斯公式的最大颗粒直径及服从牛顿公式的最小颗粒直径。 解:20C 时,351.205/, 1.8110kg m Pa s ρμ-==??空气 对应牛顿公式,K 的下限为69.1,斯脱克斯区K 的上限为2.62 那么,斯脱克斯区: max 57.4d m μ= ==

min 1513d m μ= = 3. 在底面积为40 m 2的除尘室回收气体中的球形固体颗粒。气体的处理量为3600 m 3/h ,固体的密度3/3000m kg =ρ,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3/06.1m kg =ρ,黏度为2×10-5 P a·s。试求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 解:同P 151.例3-3 在降尘室中能被完全分离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u t , 则 36000.025/4003600 s t V u m s bl = ==? 假设沉降在滞流区,用斯托克斯公式求算最小颗粒直径。 min 17.5d um === 核算沉降流型:6min 5 17.5100.025 1.06 R 0.0231210t et d u ρ μ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