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宽缓:性子缓慢。[3]裳尾:"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趣味小古文(整理稿)

趣味小古文(整理稿)

趣味小古文(整理稿)
趣味小古文(整理稿)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校本教材

趣味小古文阅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

1.一人性缓[1]

【原文】

有人性宽缓[2],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3]为[4]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5]已久,欲[6]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7]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隧[8]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9]??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注释】

[1]选自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2] 性宽缓:性子缓慢。

[3]裳尾:旧时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代称下衣为裳

[4]为:被

[5]之:指火烧裳尾这件事。

[6]欲:想要

[7]然则:那么

[8]遂:于是

[9]道:说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赏析】

1.学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语言描写和与急性子的人对比,明

确的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带有讽刺的意味。

2.体会故事中的讽刺与启示: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生活中,性格在环境中要有所变化,遇事不能拘泥不变,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2.杨氏之子[1]

【原文】

梁国杨氏[2]子九岁,甚[3]聪惠[4]。孔君平[5]诣[6]其父,父不在,乃[7]呼儿出。为设[8]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9]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10]孔雀是夫子[11]家禽。?

【注释】

[1]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2]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3]甚:非常。

[4]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5]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6]诣:拜见。

[7]乃:就;于是。

[8]设:摆放,摆设。

[9]示:给……看。

[10]未闻:没有听说过。

[11]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赏析】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3. 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1]百兽而食[2]之,得狐,狐曰:‘子[3]无敢[4]食我也。天帝[5]使我长[6]百兽,今子食我,是逆[7]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8],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9]乎?’虎以为然[10],故[11]遂[12]与之行。兽见之皆[13]走。虎不知兽畏[14]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1] 求:寻求,寻找。

[2] 食:吃。

[3] 子:你。

[4] 无敢:不该。

[5] 天帝:玉皇大帝。

[6] 长(zhǎng):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

[7] 逆:违抗。

[8]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9] 走:逃跑。

[10] 然:认为......正确。

[11] 故:所以。

[12] 遂:于是,就。

[13] 皆:都。

[14] 畏:害怕。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赏析】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4.王冕读书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

(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

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

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练习画荷花,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擅画墨梅,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五年级下学期)

1.自护其短

【原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2]者,仕[3]于南方。席上啖[4]菱,并壳[5]入口。或[6]曰:?啖菱须去[7]壳。?某人自护其短[8],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9]

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10]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壳内果肉可以制成淀粉。

[3])仕:当官于:在……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有的人

[7]去:去掉

[8] [护]掩盖,遮掩

[9]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10]欲:想

【译文】

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赏析】

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不懂装懂的人。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得到真知识!

2.不禽不兽

【原文】

凤凰[1]寿[2],百鸟朝贺,惟[3]蝙蝠不至[4],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5]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6]生诞[7],蝠亦不至。麟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8]贺与[9]??麟凤相会,语[10]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11],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12],真乃无奈他何!?

【注释】

[1]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2]寿:做寿

[3]惟:只

[4]至:到,来。

[5]倨傲:骄傲自大。

[6]麒麟:传说中的神兽。

[7]生诞:这里指诞辰。注释

[8] 何以:凭什么。

[9]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10]语:说。

[11]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12]徒:家伙。

【译文】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

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赏析】

比喻一些卑鄙无耻的人没有明确的立场,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换身份。有时也比喻一些人不愿意站在一个群体的队伍当中,而特立独行,不盲目从俗,保持自己的特点。讽刺了喜欢耍两面派的人。

人们现在还常常把两面派的人物作为蝙蝠。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3. 道旁李苦

【原文】:

王戎(róng)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指果实。

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

⑥竞:争逐,争着。

⑦走:跑。

⑧唯:只,仅

⑨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

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赏析】:

王戎是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王戎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如果李子不苦,则人们都会抢着去吃。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思考,才不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要我们学会留心观察,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推断出内在的联系。

4. 学奕(1)

【原文】

弈秋(2),通国(3)之(4)善(5)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18)。为(19)是其(20)智弗若与(21)? 曰(22):非(23)然(24)也。(《孟子》)

【注释】:

(1)弈:围棋,下围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6)使:让。(7)诲: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即使。(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13)援:引拉。(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15)之:他,指前一个人。(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18)矣:了。(19)为:因为。(20)其:他,指后一个人。(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赏析】:

弈秋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这则小故事记载在史书上,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专心致志才能学到真本领。

(六年级上学期)

1.东安一士人善画[1]

【原文】

东安[2]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3],献之邑令[4]。令初不知爱,漫[5]

悬于壁。旦[6]而过之,轴必坠地[7],屡悬屡坠。令怪之[8],黎明物色[9],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10]举轴,猫则踉跄[11]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12]着,于是始知其画为[13]逼真。

【注释】

[1]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2]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善,精通,擅长。

[3]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轴:画卷

[4]邑令:县令。

[5]漫:漫不经心,随便。

[6]旦:早晨。

[7]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8]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9]物色:察看;观察

[10]逮:等到,及。

[11]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12]然:这样。

[13]为:是。

[13]本文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赏析】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

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2.黔驴技穷

【原文】

黔[1]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2]也,以为神。蔽[3]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4],莫相知[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6],远遁[7];以为且噬[8]己也,甚恐。然往来[9]视之,觉无异能[10]者;益习其声[11],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2]。稍近,益狎[13],荡倚冲冒[14],驴不胜怒[15],蹄之。虎因喜,计[16]之曰:?技止此耳[17]!?因跳踉[18]大?[19],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黔(qián):黔中道的简称,今属于贵州地区。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庞然:巨大的样子。

[3]蔽:隐蔽,躲藏。

[4]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5]莫相知:不了解它。莫:不。

[6]骇(hài):害怕。

[7]远遁(dùn):逃到远处。

[8]噬(shì):咬。

[9]往来:来来回回地。

[10]异能:特殊的本领。

[11]益习其声:逐渐习惯它的叫声。益,逐渐。习,熟悉,习惯。

[12]搏:击,扑.

[13]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4]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

[15]不胜(shēng)怒:禁不住愤怒。不胜,不堪,禁不住。胜,禁得住。

[16]计:心里盘算。

[17]耳:罢了。

[18]跳踉(liáng):跳跃。

[19]?:虎怒吼。

【译文】

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臵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赏析】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很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寓意一)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寓意二)也比喻一个人不能只靠自己强大的外表取胜,而更应该注重真才实学。

寓言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

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

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

1.老虎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能贸然斗争,要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了敌人的详细资料时,再攻其要害,方能胜券在握。

2.驴子角度: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徒且吓人气势,要有真才实学。生存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强敌要沉着应付,以智求得生机。

3.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yù)钟会少(shào)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y ù)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毓面有汗,帝曰:?卿(qīng)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lì),汗不敢出。?

【注释】

①出自《世说新语》

②钟毓、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

③令誉:美好的名声

④语:对……说

⑤钟繇:任相国职。

⑥敕见:皇帝下诏书接见

⑦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⑧惶:恐惧

【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赏析】

《世说新语》中这一小段描写足见二人之禀性。钟氏兄弟都是极有语言天赋之人,尤其是钟会,善于借势说话,很聪明。文中有两个?令?,它们的含义不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的?令?,指美好。由?令?的?美好?义,又引申用作表尊敬的称谓。如?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母亲。而上文?可令儿子来?中的?令?指?使?、?让?。

4.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zā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日中,正午时分。

③至:到

④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⑥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⑦顾:回头看。

⑧时年:这年(那时)。

⑨相委:丢下别人

⑩去:离开。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赏析】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这个故事赞扬陈太丘守信重礼,全文只有百来字,直接写陈太丘的仅才几句,而对元方和友人的描写却占去大部分篇幅。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反衬出陈太丘的操守方正的性格特点。儿子的言谈举止折射出父亲平时的行为,我们不难联想到是父亲凡事不苟、重信誉守时间的作风使儿子受到教育和薰陶。

(六年级下学期)

1.两小儿辩日[1]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问其故[3]。

一儿曰:?我以[4]日始出时去[5]人近,而日中[6]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7],及[8]日中则[9]如盘孟[10],此不为[11]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2],及其日中如探汤[13],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4]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5]!?

【注释】

[1]出自《列子》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正午。

[7]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

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赏析】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理解的是通过两小儿辩日可知道在当时这个科学各方面都不发达的时代作为圣人的孔子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当时哪怕是现在也是无法说出谁对谁错的,所以我们要有敢与问的精神并且摒弃那些已知既真理的谬论的科学精神!

2. 活见鬼[1]

【原文】

有赴饮[2]夜归者,值[3]大雨,持盖[4]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5]之,偶不相值[6],愈益恐[7],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8]晨起,亟[9]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10],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11]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12],不觉大笑。

【注释】

[1]选自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

[2]赴饮:去参加宴会

[3]值:遇到

[4]盖:古时把伞叫盖

[5]撩(liáo):撩拨

[6]偶不相值:正巧没有碰着。

[7]愈益恐:更加害怕

[8]炊糕者:做糕点的人。

[9]亟(jí):急迫的

[10]俄顷:不一会儿。

[11]踉跄:走路不稳

[12]愕然:吃惊的样子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赏析】

活见鬼愿意为生生的碰到鬼了。比喻出现了不可思议事情时的感叹语言。

中国古人相信?鬼?。?鬼?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就是一个?人?字,上面则是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古人认为,?鬼?是似人非人的怪物。在古人看来人的魂灵是不死的,要么成仙要么成鬼。只不过分成了生前生后两个世界。

通过冯梦龙的这篇小故事,我们发现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3.杯弓蛇影[1]

【原文】

尝[2]有亲客[3],久阔[4]不复来。广[5]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6]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7],既饮而疾[8]。?

于时[9]河南[10]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臵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

【注释】

[1]出自选自《晋书》。

[2] 尝:曾经。

[3] 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4] 久阔:久别不见。

[5] 广:即乐广,字彦辅,河南阳淯(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狐假虎威(16)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加点词语 8 食〔吃〕长〔掌管〕然〔对的,正确的〕皆〔都〕 故〔所以〕遂〔于是,就〕子〔你〕走〔逃跑〕 2、一词多义3 〈1顺接连词,无实意) 〈2)〈3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 4、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2 二、破瓮救友(15)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D.钱帅登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 水迸儿得活。 4、翻译下面的句子。4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4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的研制等。 三、《刻舟求剑》2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①涉(渡江)②遽(急忙、立刻)③是(这儿)④求(寻找)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渡江人的)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沿上)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教案资料

小学趣味文言文(3-5 年级)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 、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 上课时间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最新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 目录 第一组动人的名字 (1)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2) 第三组英雄的本色 (3) 第四组聆听诸子的声音 (4) 第五组重温儿时的故事 (5) 第六组爱上四季 (6) 第七组学习这件事儿 (7) 第八组智慧小故事 (9) 第九组颜氏家训 (10) 第十组明清小说 (11) 第一组动人的名字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59.活见鬼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精美的导语设计 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或用课件提供背景设计导语,或用生活现象设计导语,或就课文内容设计导语,或用俗语俚语设计导语,或用提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如学习《木兰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片断;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百万雄武之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师的。精美的导语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惹得蜻蜓早已“立上头”。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深切体会文之韵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字词句翻译当作重中之重,孰不知,文之韵味是从吟诵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琅琅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诵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 2.听读。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体会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

六年级小古文

六年级小古文 第一单元自然篇 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②断:截断;断开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 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⑥陡;突然。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⑨盈:满。⑩未几:不一会儿。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⑿墙隅:墙角。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①尽:完了。②未:没有。③暮:傍晚,日落时分。 ④顿:立刻。

最新版小学生必背文言文字词上课讲义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 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②敌人(盖以诱敌)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 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让小古文教学趣味横生-精选教育文档(最新整理)

让小古文教学趣味横生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小古文即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属于“晚现课型”,学生平日接触颇少,对古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好读、有趣的小古文,以好玩、轻松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凸显一个“趣”字,让儿童趣读、乐读小古文,从小获得古文的启蒙,让儿童言语的根与母语的源头对接。 一、文本选择,凸显“趣” 儿童由于年龄、心理等原因,阅读力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小篇小事、小家小作上,不求深刻,但求好玩,让儿童在接触文言的最初感受到的是纯正与有趣。 (一)从儿童喜闻乐见的寓言入手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较多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

株待兔》等。如果在学生学习了寓言故事后,将这些小古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那学生一定会兴趣高涨,古今对照,理解起来也降低了难度。 (二)从年代稍近的古文言文入手 相对来说,明清时代离我们不是很久远,部分作品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读来耐人寻味。如,《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顶,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再如,关于“性急”之人的笑话: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至,乃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_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这些文本相对浅显,充盈着意趣,适合儿童阅读,让儿童在妙意横生的文言文中接受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濡染熏陶。 二、教学过程,引发“趣” “趣”是直接、具体、感性的。对儿童来说,有趣才有吸引力,才更“有意思”。小古文距学生相对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

(word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

六年级语文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 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2)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 因为他不会灵活的处理问题,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规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 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 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 己的脚。 二、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 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翻译下面句子。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 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 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三、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最新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

熟练掌握小学课内四篇文言文。在复习这些文言文时,需注意背诵课文下的字词解释,并开口读文言文,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完成“划分节奏”的题目。 《杨氏之子》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词句与题目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设:摆放,摆设。甚:很。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3)对题目的理解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之:助词,相当于“的”;子:儿子,把它连接起来,为:姓杨的儿子。 【课文背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拓展】“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语文教学调查中,如果把文言文和现代文作比较,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现代文,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文言文,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不是。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联系实际,吸取古文中的养料 我们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起来的,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文言文的词汇还有不少出现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之中。学生积累文言文实词,最好联系成语来理解。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有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个“鲜”字,联系成语“屡见不鲜”来解释,就明白是“少”的意思。若能联系通俗易懂的词来理解实词,学生兴趣更浓,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个“通”字,联系河源的“通心菜”,“通心粉”向学生解释,这个“通” 字就是“空”的意思。言文结合,通俗易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卖油翁》、《黔之驴》、《出师表》、《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以《黔之驴》一文为例,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

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

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上课时间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完整word版)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文是很有益处的,做法如下。 一、课始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只喻,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所以,文言文成了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习乐趣 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古诗词篇幅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所用的课时比重几乎占了一多半。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懂得文言知识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有助于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同时更重要的是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分值上看,36 分所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四。由此可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只喻的,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文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如拦路虎,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

最新小学趣味文言文(3-5年级)

学习指南 1、了解文言文的概念 2、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3、了解文言文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4 、学习文言文 5、实战演练 6、课后练习 课堂引入 有一子弟不学无术,但却爱卖弄斯文,之乎者也时不离口,以至其岳父甚轻之。 一日,岳父有疾卧床不起,此子弟前往探之。到其家,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曰:“岳父大人何以病之?”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 子弟见其不答又曰:“何不请先生乎?”岳父凝然闭目不理。 子弟茫然曰:“莫非是死者?”话一离口,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趣味文言文能力训练专题讲堂(一) 姓名 上课时间

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曰:“险也!” 知识讲解 一、何谓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语言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9年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具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极为丰富和辉煌的文化遗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次,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充实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 第三、学习人文修养,会做人,会做事,懂得一些深刻的道理。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但这往往又是很枯燥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但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样让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充满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是教学之首务。教学中发现注重这几个环节的设置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一、重视导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画,所以在文章导入部分,采用画面加音乐的形式来设置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声色结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介绍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语由来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介绍苏轼咏富春江的诗歌等。 二、注重朗读。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极为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养语感。同时朗读还应与联想想象有效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尽量做到熟读成诵。《与朱元思书》最经典处在于,作者描写景物生动,形象,作者把富春江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准确描摩出来了;文章的语言极精炼、有韵味。可以通过对本文的朗诵,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祖国语言之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工具书的辅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习主体的热情。再适当教以方法,开展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便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修改稿的[合作探究,深入赏析]环节中,设置了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提供了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平台,因此,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一定要有思考和发现。在文言文的阅读上,不应只要求能读懂文章本身的内容,应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更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立的、有创意的问题。赞赏学生个性化的发现,珍视阅读体验,总会有意外的惊喜。 结合新课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学文科组的课题要求,我个人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1、结合文章体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学生对景色的喜爱。 2、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可在词语的解释上适当增加。 总之,难度既要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引导其他同学对课文注释中没有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这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初探 【摘要】文言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得不到体现不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就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通过实践,结合课改精神,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刺激指导法等,如果运用合理,可在较轻松的状态下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说它是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1)学生缺乏类似的语言环境(即现实不需要用文言文交流);(2)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知识储备(小学文言文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的学习需要);(3)学生对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存在功利性偏见(很多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用不上);(4)学生的畏难情绪等。也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遭遇“教学独角戏”,“一个人的道场——吹拉弹唱全包了”的尴尬局面,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就是在上课时结合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用熟悉的方式感受特殊的文言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如下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古事再现法 我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个足够达到你愿望的机会,你会怎样来实现它?”学生回答很踊跃,有人说:“我会用我的知识来研制一个万能空气净化器,改善我们的环境。”有人说:“我研究一种不伤人的万能防御武器,大面积的地方不受任何武器的伤害,社会将永远太平。”也有人说:“我是一个省长的话,我首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等大家都回答得差不多时,我又问:“假使我现在是孔子,而你们正好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我培养的学生都是要到诸侯国做大事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又是一阵踊跃的回答。然后,我说:“其实,你们和孔子的弟子一样优秀,不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里孔子的弟子回答的内容就和你们差不多,只是看性格而有差异罢了,你们能找出谁的观点和你更相近吗?”学生通过一番忙碌后的回答,已经告诉我,文章内容已经学完了。 古事再现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事件用现在学生所熟悉的方式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下)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 第一组动人的名字 51、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逐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 56、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

趣味文言文

趣味文言文 陈在衡不怕鬼 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年六十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提着灯笼)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热(点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旧称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值得)畏”曰:“畏啐(吹气)。”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耶”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达自《金壶七墨》) 两匠迁居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两匠之间,朝夕聒耳,甚苦之,常曰:“此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宁可做东款谢。”一日,二匠并至曰:“我等欲迁矣,足下素许东道,特来叩领。”其人大喜,遽盛款之,席间问之曰:“汝两家迁徒何处”答曰:“他搬我屋里,我搬他屋里。” 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饭,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善说谎 武陵一市井少年,善说谎。偶于市中遇一老者,老者说之曰:“人道你善谎,可向我说一个”少年曰:“才闻众人放干了东湖,都去拿团鱼(甲鱼),小人也要去拿,顾不得闲说。”老者信之,径往东湖,湖水渺然,乃知此言即谎。 吾悟:一者,即知其人善谎,岂可信其言乎二者,东湖浩渺,焉能放干善说谎者在善信者广也。善信者必为贪小利者。 当止不止 清纪昀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窘迫:处境困迫。⑥窦:孔穴。⑦蛇行:像蛇一样爬行。⑧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⑨灼:炙、烧。⑩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孔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宋有澄子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