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4)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4)

水的净化

学情分析:过滤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教材分析:《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节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三个方面目标:认识性学习目标,过程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化学实验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基于此,过滤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纯水与纯净水、矿泉水、井水、河水等天然水的区别;②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③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④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上的各种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③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对自然界各种水的了解,增强学生饮用水卫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①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②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实验改错和视频的观看,反复练习来突破难点。

课前预习:

1、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放很多肥皂粉,衣服仍洗不干净?

2、用井水、泉水烧水时,常有水垢?

3、?什么是硬水,如何检验?

4、硬水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5、如何把硬水变为软水?

6、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水,它们都是纯净物吗?都能直接饮用吗?

7、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学习过滤实验;第2课时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的软化,了解蒸馏实验)

教学过程:

一、纯水和天然水

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化学符号:H2O)

2、天然水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杀死残存的细菌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沉降杂质取水沉淀过滤(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物理变化)消毒(化学变化)配水泵加絮凝剂自来水厂净水过程:静置沉淀法沉淀物让部分不溶的杂质沉到水底。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

二、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1、沉淀法吸附沉淀法加入明矾吸附悬浮物浑水变澄清想一想:如何除去水中的沉淀?⑴.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不溶固体液体⑶.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的中下部;⑷.玻璃棒的作用:引流。⑵.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2、过滤法铁架台滤纸漏斗烧杯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三靠:二低:玻璃棒一贴: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口紧靠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注意事项想一想: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应该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1)滤纸破损(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等

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不能,因为过滤不能去除可溶的杂质及微生物,水中可能还有颜色、异味。怎样除去水中的颜色、异味和可溶性杂质呢?利用

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如:颜色,异味。

3、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具有多孔结构的单质炭,对气体或胶状固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