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写作技巧与提高

小说写作技巧与提高

小说写作技巧与提高
小说写作技巧与提高

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人物典型化

第一种,以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为主,加以概括、想象和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个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对黑暗社会的多方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个艺术典型。

第二种,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人物。这就是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去把描给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这样的。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这种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为困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小说作者是必须掌握这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以上两种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同时运用,即可以用一种方法塑造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种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刻划小说人物注意

(一)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项主要活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真实人物的特点。只要他了解他们透彻入理,只要他们是他的创作物,他就有权要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就说明:小说人物由于是作者展开想象、通过虚构创造的,因此他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学习小说写作,不能不首先明白这个问题。

(二)小说人物与作者自我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莫泊桑在《谈小说创作》中告诉我们:作者写的不管是什么人物,"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人物各各不同,就只有改变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我们'自我'的生活情况,这'自我'是大自然用不可越逾的器官限制所形成的。""要使读者在我们用来隐藏'自我'的各种面具下不能把这'自我'辨认出来,这才是巧妙的手法。"

同时,莫泊桑又指出:我们作者"如果对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我们就难免相当准确地确定他们的性格,以便能预见他们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动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说:'一个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决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能够一个个地确定人物自己的非我们所有的思想中的一切最隐蔽的活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本能所产生的一切神秘的希求,他那器官、神经、血液、肌肤和与我们特殊的体质所决定的暧昧的冲动。"这就是说: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塑造着人物,但人物却对作者

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进行艺术构思,修改自己的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来站起来,是典型又是个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来站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做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这时候,他常常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的笔就只好顺着人物自身的行动进行写作。当然,这种情况是只有在进行认真、深刻的艺术构思后才会出现,草率从事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三)小说人物的个性特征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在小说写作中,细节描写对人物的个性化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真实的典型的细节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方面的,或者是心理活动方面的,以及其它方面的。作家刘真从创作中体会到:"作品中的细节,就象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部来决定的。""一个细节很难构成一篇小说,可它常常是一篇小说的引线或基础。"(《首先要攻下的难关》)

学习小说写作,一定要下功夫寻找这样的细节--看似无所谓却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因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由许多适当而具有力的典型细节来完成的。唯有把许多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有机地贯串起来,组织起来,才能达到从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性格的目的。

另外,有的作者还常常通过写人物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这种人物小传对作者掌握人物性格有一定帮助,初学者也可在习作小说时采用。

编辑本段

构思故事,安排情节

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早餐后中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后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优点: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故事虽是最低下和最简陋的文学肌体,却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肌体中的最高因素。"(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第22页)

然而,初学写作者必须了解,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小说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提炼的加工改造,就是情节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炼出的主题,从人物性格出发虚构故事情节,这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学习写作小说必须懂得情节及其与故事的区别。情节是什么?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屿、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爱·摩·福斯特指出:"情节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在写作时,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人

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安排故事和情节需要使用"大纲"。一般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表;2、故事要点;3、重要场面;4、作品主题;5、篇章结构。这样的"备忘录"式的大纲,虽然在实际写作时会有修改,但是它比没有大纲要好得多,尤其对初学写作小说的人更为重要。六、精于首尾,善于叙述一篇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必须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小说如何截取生活片断、恰当地"切入"的问题,是小说的总体构思的问题。好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引进人物,展开故事。至于结尾,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或给人以人生哲理的思索,或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或使人掩卷深思……对于整个作品的叙述的技巧--写的技巧,同样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王蒙指出:"构思得差不多了,靠写。写,不仅仅是把想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固定下来,写,是创造的最重要的阶段。正是在写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活动、感情活动、内心活动才空前活跃起来。" 那末,怎样来叙写?可以像写章回体小说那样去叙写,也可以像书信那样去叙写;可以连贯性地叙写,也可以间断性地叙写……应该看到,短篇小说的叙写是十分自由的。

叙写中的时间如何安排是个技巧问题,这是因为:"时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的重要的地位。"(伊莉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构思注意

(一)"小说家的时钟":讲故事的要则之一是能同时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地讲,不但精通历史,通晓当今,还能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的和预期的时间都集中在即刻发生的事件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的时钟"同时报出不同的时间。这种时间说明:无论故事起初是怎样构思的,叙述总是象花筒似地把各个时间牵连在一起。最简单的叙述就是将各种感觉、回忆和推测的过程混为一体。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他可以调整各事件所占的时间比例。一个重要的事件可以写得比它实际发生的过程更长一些;而漫长的历史用一段文字就可以概括叙述出来。这种叙述的灵活性正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对重要性。从某个角度上看,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象一把扇子似地把时间打开或者折拢。既然每一篇故事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都需要一种特殊的计算时间的方法,那么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是非常重要的。

(二)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写中,小说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把时钟拨快,有时把时钟拨慢,有时把指针倒回或拨前,但是,没有一个作者能全然不顾时间的顺序。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极为必要,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摆脱它。" 这是因为,"日常生活同样的充满了时间性……不管什么样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由两种生活合成的--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而我们的行为也显示出一种双重的忠诚。'我只看了她五分钟,但那是值得的。'这个简单的句子里就含有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是叙述时间生活的,但在小说中--如果是好小说--则必须包含价值生活。"所以,叙写故事不能忽略自然的时间生活,但是更要注意社会的价值生活,必须匠心经营,写好价值生活。

(三)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小说的叙写应使读者有历史感。为此,小说作者在把自己的故事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他就应对历史负起责任。这就是说,小说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断以及书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合乎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这样,在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所谓微观叙述,是指"按时序组织起来的一连串事件";所谓宏观叙述,是指"历史的一个片断"。这两种叙述使得作者能够正确处理"小说范畴里的时间安排和小说结构与历史前景间的关系。"(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作技巧》)

(四)三项基本选择:在对待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项基本的选择:一是按"时间一致"的原则来叙述,使小说里的事件在前后顺序上同阅读的顺序大致一样。二是用缩短或概述时间的办法去叙述,在故事的开端或结局之间略去若干年月。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和小说人物的行动时间是不一致的。三是用时序颠倒的方法进行叙述,阅读时间和行动时间有时一致又有时不一致。

(五)叙述时间的距离:时间在小说里除了起着"导演"的作用之外,又起着引起"悬念" 的作用。"在一本我们称为严肃的小说中,我们同样也感到,或者应该感到时钟一小时又一小时地在轰响,日历一页又一页地掀过去。此外,时间还把读者牢牢地系在宏大的'现在' --如果你愿意的话,叫它场景也未尝不可--,而这些'现在'是由一些中间性的情节连系起来的。我们可以在时间上前后移动,但是现在这一时刻必须牢牢地抓住我们。"(伊莉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编辑本段

小说抒情

"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写作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技法。抒情的作用在于以情感人,即通过自己抒发的感情来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前人十分强调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如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在文学写作中,抒情是和叙述、描写同样重要的表达方法。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也常使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染人的力量。例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就运用了抒情的方法。他写道: 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项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这段话就因为是用抒情的方法来写,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动性,鼓舞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奋斗。

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例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诗句:"我爱我柳技削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我爱篮球,它是我青春的形体。/我爱邮递员,我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写作时,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

景物,就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

抒情的方法是受抒情的方式影响或决定的;而抒情的方式、方法则又是受抒情的内容影响或决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所抒之情确定抒情之法。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会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组成一件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

抒情注意

(一)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写作时,我们要抒爱国主义之情,抒社会主义之情,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二)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因为"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我们必须在真实的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三)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写作时,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四)抒情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写作技巧之30:小说的起承转合

写作技巧之三十:小说的起承转合 古典的小说写作方式来说,包含了「起、承、转、合」四个部份。 一、起:就是文章的开头,也就是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二、承:就是顺着开头,接下来的发展。 三、转:就是发生突然的改变和转变。 四、合:就是综合前文,最后的结局。 有了这基本四段,文章的感觉就很完整了,例如: 「在我十八岁的那一年,一时好奇买了一张公益彩券,想不到竟然中了五百万的头奖。」(这是起。) 「于是,我拿了这意外的五百万,开了一家书局,这也是我从小的梦想。」(这是承) 「没想到,真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月,不仅亏损连连,甚至还遭了几次抢劫,真是太不顺利了。」(这是转) 「最后,几经思考,我决定把店顶让,回到学校去多读一些书;这剩余的钱,就当作将来发展的基金吧!」(这是合) 这样是不是比较有头有尾的感觉,当然这是一篇示范,在每一段之中,你还可以加入:「人物、口白、动作、音效、五官感受、成语、俗语、诗词、比喻、形容」来丰富你的文章。而一个故事中,人物是文章的灵魂,因此让人物鲜活有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人物的安排上,要注意: 一、不要加入太多不相关的人名、名词或地名。 二、人物引用要有一般性,不要只考虑地区性。 三、加入人物要有前因后果,不要加入一些只有看过某些文章的读者,才会看得懂的人物和名词。 四、人物的加入,要选定主角,选定之后,主角说话、动作的机会和场合要最多;其它的配角要少一些。 五、人物要藉由说话和动作,才会有生命,而说话和动作都要有个性。例如: 小明说:「我真高兴认识你!」然后就走了。 不如改成: 小明顽皮的眨眨眼,开心的说:「哈!真高兴认认你!」然后,蹦蹦跳跳的沿着人行砖,没一刻好静的走了。

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技巧 一,情节衔接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会出现,大多是因为你的初期准备不够的缘故,基本上会看这篇东东的人都是一书未成的菜鸟,所以基于你既不是百科全书编者,也不是天生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天才,在你写小说之前,最好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1,背景资料把你准备写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事先找齐,并且尽量看熟。如果你准备写的是校园小说也就罢了,但很不巧的,若是你写的小说时空背景有史籍可查,而你这个作者却没有去查过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糗了千万别写出唐朝美女春睡醒来把散开的衣襟扣上扣子的情节来啊,要知道,扣子这种东西是一直到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玩意儿。如果你嫌到图书馆找资料太费时费力的话,网络这种东东是很好的工具哟。当然,也有聪明的小没没大声对我喊:大姐,我的故事背景是超时空超社会的幻想世界啦,不需要查资料的,全凭我的想象就可以啦。 ok,我承认,这样做的确是方便不少,但是常常会导致的悲剧下场就是因为没有时代社会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而让人觉得空洞无稽。 2,故事纲要这个部分可能关系到一定的文字驾驭问题把你想要写的故事主线整理出来,分成十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节控制在一万字左右。除非你是那种只写我爱你爱我就能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风花雪月文字高手,否则最好还是加几

条副线吧,不然你的故事很容易平淡乏味的让人想浑浑欲睡!绿痕写的系列套书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主要就是因为情节性强。她在男女主人公的情爱纠葛外常常会穿插国仇家恨、幕后黑手、搞笑反角来当副线,然后再把那一只只黑手发展成下一本书的主线人物,让那些曾是主角的人物退居二线充当配角,让人读来相印成趣,这也是系列套书常常毕单行本小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附带一提,定好情节后及主副线后,记得前后在推敲一遍以保持故事情节内容的前后一致,不要出现自相矛盾的漏洞。 3,角色设定这部分工作最好和上面的工作同时进行,因为角色的身世性格往往会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故事的情节发展亦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尽量不要让笔下的人物做出天方夜谭般违背自身性格的行为,那会给读者在瞎掰的感觉。角色的自身设定最好丰满一些,尤其是男女主角的设定,越是完整,故事情节就越容易发展,人物的设定一般根据其时代社会背景以及自身身世决定性格,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不仅是人物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做。容貌倒是其次,只要能符合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角们不一定要个个都是人间绝色、潘安再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人物设定的太过符号化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好人就一定天真善良到底,坏人就一定一世为非作歹,那是给小朋友看的卡通片,基本上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有矛盾纷争发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弱点和利益出发点。 角色设定的次序一般是先决定主角,然后在定主要配角、次要配角,最后才是路人甲乙丙丁。通常主角与故事情节要互相配合,配角要为主角和情节服务,尽量不要让配角过于抢眼,以致踏入好情节看主角,好人物看配角的怪圈。自己偏

新人小说写作技巧 (精选)

段落布局不会单调枯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感觉轻松舒适。 请记住,另可情节破碎,也千万不要写一个长段,不然结果是读者忽略不看. 1.6 为什么不能用引号开头 对话流其实没错,以对话推动情节更没有错,大部分人都在用,包括唐家三少和土豆等。 错的是,作者不会应用多种方式,只会单纯的用引号开头,让读者以为作者是在用对话推动情节。就好像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抄袭,但是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在于,高手抄袭人家,读者看不出来。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只不过是对话了一下,把甲对乙说已到前面,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甲对乙说,还可以拓展开来穿插表情、小动作、细节、描写等。利用这些描写增加对话中人物的心里描写。

甲摸着鼻子对乙说:“……“ 甲心中一动,高兴地说:“……“ 甲狠狠的一巴掌扇过去,愤怒的说:“……“ 为什么偏偏要用引号开头呢?? 对话流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灌水的最好时机啊,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灌水,却留下一个严重 1.7 文章章节布局 一章多少字合适,如何安排伏笔,怎样布局?? 布局要分大局、中局和小局。一本书,六万字作为一个分界点,至少有一个局,两个以上小局。 也就是说,至少三万字内,要完成一个情节的布局,给于读者一种近期的阅读快感。 在六万字,要完成一个钟等不距地情节该情节能够让读者感觉到主角在这六万字里面,获得了一些东西。

二十万字要有一个中大的布局,把前面的东西收拢起来,并且铺垫下一个情节。每章节的字数,一章三千字左右(2500~3500),这个是读者看书看得最舒服的字数,低于2500,读者看不爽。高于3500,读者看得累。 1、读者看书,最少的一章,3000个字,可以让读者不停地追看下去。 2、两章6000字,是作者更新速度和读者阅读速度以及满意程度三者均衡的字数。 3、三章9000多字,是读者进入了追看状态的字数。 4、四章一万二,是读者成迷的状态。 5、五章一万五,读者是爽了,不过作者基本上承受不住,再往下更是不用说了。我们的故事呢,前期铺垫,中期发展,后期高潮。 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刚刚好,也就是三章,近一万字。 所以说,小的情节,或者说小的高潮,他的频率是三章左右就能够完成。 简单说,主角吃饭,和人冲突,再解决,大概呢,也是需要一万字左右的篇幅。

写作范文与指导:写作技巧2

写作技巧2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 :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 之势) 5 : 巧设布局,详略得当。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 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一一《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一一《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一一《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设定之性格模型

第一型完美主义者:完美者、改进型、捍卫原则型、秩序大使 简介 ?非常正直,是非分明,并且有强烈的道德观。 ?理性、讲道理、自律、稳健有节制。 ?拥有高度的伦理道德感,对他们而言,真理与正义是最基本的价值观。 ?诚实与正直使他们成为杰出的道德师表、众人的典范、以及真理的见证。 ?极有原则,永远要求公正无私、客观公平,愿意为众人的利益提升自己。 最佳状况 ?具有极高的智慧与辨别力,超人一等的判断力,不论在什么状况下,似乎总知什么是最好的(就道德上而言)。 ?他们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级,因此有一种超越的眼光。 ?能给别人智慧的建议,并且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 外表与气质 衣装整齐,严肃认真,目光有神,不苟且。安于本份,勤奋,刻苦耐劳,讲求公正,正义,尽忠职守。 说话方式 ?“这是应该的/不应该的!”“这是对的/不对的!” ?我可以啊不行啊你明白吗? 优点: ?勤俭、刻苦、节约自律性高,决定当天要做的事,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判断力与分析力高忍耐、讲理乐于助人与公正无私道德标准极高 中性 ?对人严格爱批评别人害怕犯错非黑即白 ?做事需要一个主观认同的立场,没有中立肤浅,予人识少少扮代表的感觉 缺点 ?对人不宽容批评多于赞赏情绪压抑心胸狭窄,固执,讨厌人批评自己 人格变化方向 ?处于安定和人格提升时:走向第七型,会放下拘谨的形象,变得风趣幽默,能够自嘲,肯作新尝试,会接纳他人意见。

?处于压力和自我防卫时:走向第四型,抑郁,自我批判,有时会自恋自怜,情绪低落,否定自己和充满无用感。 侧翼 ?1w2:倾向第二型,会比较热情、友善、愿意帮助和关心别人;也可能更吹毛求疵,好管人。在感情方面较痴情,占有欲强,任性,对情人的遭遇能够感同身受。失望时行为反复无常。 ?1w9:倾向第九型,性格比较随和老实、轻松、客观和抽离,不受他人影响。 为人建议 ?要做一个典范﹐而不是批评家。 ?不要太注重小节而忽略了整个处境。 ?原谅自己﹐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无止境地提高要求﹐折磨自己。 ?鼓励别人批评和提出错误﹐因为你吹毛求疵的形象可能已把别人吓怕﹐做错事都不告诉你﹐这样对你百害而无一利。 与之相处 ?谅解他们对你的批评﹐因为通常他们出于好意。称赞他们做事认真﹐可以的话主动分担一下他们的工作。?切忌隐瞒事实真相﹔做错事要认真的道歉﹐并承担责任。如果是初犯﹐而是被他们发现你的错误的话,他们通常都会原谅。如果错误是出自你的陋习或不专心﹐不认真的话﹐就麻烦得多了。 ?第一型的人是特别重小节的。例如约会切忌迟到(可以的话最好早到﹐因为他们也会)。他们也很重礼节﹐“唔该”﹐“多谢”这些词语绝不可少。 ?尽量避免直接否定他们﹐可以反过来问些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例:如果…又会怎样?)﹐营造一个第七型的环境﹐他们会开放很多。 第二型助人者:成就他人者、助人型、博爱型、爱心大使 第二型人格 第二型人格是九型人格中的一型性格,名为助人型,又称为协助者。第二型是九型人格当中唯一其侧翼和升降人格都不是思考主导人格类型的人格。健康的第二型是感情投入的、体恤的、并对别人充满情感。总是能将心比心,照顾关怀他人的需要。他们诚恳、热心、有鉴赏力、并且鼓励他人。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非常大方,总是给予和帮助他人,充满爱与体贴,给人们所需要的,即使溢出他们的常规也照做不误。最佳状况:变得极为公正无私,不为自己着想,总是为他人着想,给予他人无条件的爱并且不求回报,觉得参与别人的生活是一种荣幸,是“圣洁的”、慈悲为怀的、谦虚的、并富有同情心的人。 外表与气质 热情亲切,满脸笑容,天真烂漫,永远有一张长不大的孩子脸,富有诱惑性,可随时变换成你喜爱的模样出现。说话方式 “噢!要你等待,真对不起。”“请来坐在这里,这里舒服一点!”“你真有心,专程来看我!”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泡书,网络大神作者孵化平台】 视角和人称不能混为一谈,虽然有时候二者关系也挺密切的——比如第一人称与第一视角很多时候是相通的。但是,视角是指讲述者与其所披露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它的分类是这样的:全知(即上帝)视角、限制视角、完全客观视角。而人称也是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一、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这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仿佛他是站在云端一样看天下百姓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叫它“云端视角”。

就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们认同。叙述人高高在上,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 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作用: 1、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2、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有限视角(凡人目光)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也有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的,比如《福尔摩斯》就是第二人称,虽然是以花生我的口吻说,但都是在说主角福尔摩斯的故事。 第一人称的叙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称的叙述,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有点傀儡的味道。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一、要强化写作的难度 当代小说普遍越写越轻、越写越粗糙,很多小说都是作家闭门造车的结果:从经验层面上说,没有生机勃勃的细节和场景;从精神层面上说,没有自身的体验和心灵的说服力——苍白和虚假,几乎成了当代小说写作的通病。消费潮流在过度地消耗小说,小说写作已经失去难度。没有难度的写作,不过是一种平庸的复制——无论是经验的自我重复,还是精神的变相克隆,都意味着对写作的创造精神的放弃。重申写作的难度(艺术的难度和心灵的难度),就意味着作家必须对艺术世界有独特的发现,对人性世界有崭新的认识,因为小说写作的使命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还需要完成一种故事精神,还需要书写广大的世道人心,从而为当下的生存境遇作证。然而,就当下的长篇写作的现状而言,叙事上的探索几乎已经停止,写作似乎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的较量。一些能对经验进行精细摹写的作品大行其道,但很少人会去追问:在这些经验的下面,作家对世界、对人心究竟有多少新的发现?比如,毕飞宇的写作才华是显著的,他的《玉米》就以精细著称,获誉良多,大概是受了外界的鼓舞,毕飞宇近年的写作,包括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原》,都往《玉米》的路子上用力,可在我看来,他之前的《青衣》,无论是对存在的发现还是对人心的洞察,都远在《玉米》之上——毕飞宇如果选择的是沿着《青衣》的写作路子往下走,他的成就我想会大得多,因为《青衣》是真正对人性的书写有创见的小说;而如何获得写作创见,许多时候,就是一个作家所面临的最大的写作难度。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它的核心品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复杂和丰富,而不是一些作家所说的简单和直接;一旦取消长篇小说在精神书写上的复杂性和在人性展开上的丰富性,也就取消了它在写作上的难度,这样,长篇小说的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要扩展经验的边界 尽管本雅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预言经验已经“贫乏”和“贬值”,并对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信任,但随着消费主义的迅猛崛起,经验和故事在小说写作中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只是,在这些盛行的挂着个人标签的经验丛林中,许多的“个人经验”,都带着公共价值的烙印,它并没有脱离某些思想总体性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长篇小说才会呈现出那么多相类似的经验类型——无非是身体的或肉欲的,官场的或商场的,野史或者传奇;不仅经验投合了市场的趣味,就连经验推进的方式都大同小异。相反,二十世纪中国那些沉痛的现实却少有人正面触及。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近人的小说材料,只有三种:一种是官场,一种是妓女,一种是不官而官,非妓而妓的中等社会,(留学生女学生之可作小说材料者,亦附此类。)除此之外,别无材料。” 今天的小说材料,又何尝不是翻来覆去地用这三种? “除此之外,别无材料”之困境,在当下的长篇小说界,反而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当作家那点有限的个人记忆、个人秘史被腾空之后,写作将何以为继?当“作小说的人的报酬也丰富起来了”、作家的生活日益优越之后,他和自己身外那更广阔的现实如何再建立起亲密、内在的关系?或许因为看到了这一危机,我才特别推崇像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这样的长篇:莫言处理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的历史事件,贾平凹所写的是他已经远离多年的乡土生活,但都写得逼真而惊心动魄——他们对自己的叙事对象,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的。这样的写作确实大大扩展了当代小说经验的边界。所以,我认同格非所说的话:“中国作家在经过了许多年‘怎么写’的训练之后,应重新考虑‘写什么’这一问题。”——怎么写固然重要,但写什么也同样考验作家面对世界发言的能力。世界不能沉默,人必须站出来说话,这是我对长篇小说写作的一个迫切期待。 三、要有叙事的说服力 小说有了好的材料、新的经验之后,还要找到一种好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_写作技巧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_写作技巧 小小说写作技法之铺垫 作者/李严 【基础知识】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铺陈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小小说里,为了显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之间关系发展的合理性,增强高潮的必然性和真实感,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作者常常安排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作为作品的主要情节发生、发展的准备,这就是铺垫。 【写作技法】 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铺垫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正铺、反铺。正铺是铺垫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顺向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逆向铺垫。 顺向铺垫预示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趋向相一致,如莫泊桑的《项链》。《项链》的结局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直到最后佛来思节夫人才道破项链是假的,这不仅使玛蒂尔德大吃一惊,也会使读者大吃一惊。而实际上作者已多次运用铺垫手法作了巧妙的暗示。当玛蒂尔德去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度,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对方竟没有打开盒子看。如果原来借出的是一条价值昂贵的真品的话,这一举动就难以相信了。再说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可见借来的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这里,作者反复运用铺垫的手法作出暗示,使最后的结局水到渠成。 逆向铺垫的方向则与情节发展的潜在趋向完全相反,最后的结局与铺垫的方向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大出读者的意料,但更加耐人寻味。这一类作品,情节跌宕,意味深长,意蕴丰富而深刻,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的就是这种逆向铺垫的手法。作品一开头就交代“我”的家庭经济如何拮据,母亲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一天,接到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来信,说发了财,就会回家。这喜讯唤起了全家人无限希望,于勒的信成了全家人的福音书。他们日夜盼望于勒回来,“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在层层铺垫之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一个穷途潦倒、靠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这种逆向铺垫,铺得愈多愈远,离结局的距离越大,情节跌宕的幅度也越大。这巨大的艺术落差,使读者在心理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经典引路】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核心提示: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

浅析小说写作技巧

小说写作 目录 第一章核心理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核心理论 (一) 描写: (1)人物描写:一方面是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人物的样子(相貌、体型、穿着、表情)、人物的身份。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以及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3.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4.读者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 (2)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环境气氛(例如温馨的小屋)。 (3)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必要的,而其它描写有时可省略: 1.省略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根据角色的处境和言语,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此外,环境气氛也可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2.省略外观描写(人物的样子、环境的样子):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构思心中喜欢的样子。如果作者心中有喜欢的样子,读者就要依从作者的设定。

(4)小说中有些描写,无法直接做成影片: 1.抽象的概括:作者写“他一天忙得很”是生活描写,但是这句话是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具体的描述,所以在影片中没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小说人物说他自己一天忙得很,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制作出来。 2.不表露的心理:作者描写“其实他内心郁闷。”这句话在影片中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别人说角色郁闷,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在影片中制作出来。 3.人物的身份:作者写“他是一个老师”,可是影片开场,他走在街上,谁知道他是干嘛的。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子、人物的身份。 环境:环境的样子。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 (二) 第三人称小说:作者作为局外人,描写各个角色,他怎么怎么样。第一人称小说: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的缺点: (1)第一人称小说,不适合拍成电影,剧本都是第三人称的。 此外,字数不够三万字,也无法做成影片,只够做小短片。 (2)主角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 (3)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以主角的视角,写主角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而不能直接描写其他人物所看和所听,限制比较大。 角色: (1)按照重要性,角色分为主角和配角。 小说分为主线剧情(主角的生活)和支线剧情(配角的生活),支线剧情用于辅助主线剧情,配角是支线剧情的主角。

网络小说写作技巧

如何写小说大纲 1 小说提纲不需要固定格式,但就我的经验,总体来说就这几步: 第一,分四大部分:即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 第二,详细填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时间一般就写上背景的时间,而不一定要 精细到哪一天哪一时哪一秒.因为如果你是在写长篇小说的话,最初做的时间安排很可能需要变动,如果在修改的时候频繁变动时间的话,那这个提纲还有意义吗?再者就是地点,也是先写几个大地点.方便修改.人物方面,要从性格,身份背景等方面来写,这里要详细一点,因为对人物的介绍越详细,对推动以 后的情节发展越有利,因为你如果清楚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就能明白人物会怎样去对待周围的环境变化,以及情感等.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莎士比亚的作品.莎翁的作品就是从人物的性格等方面入手的. 主要内容我的一般做法是:在提纲中只列事情的开端和结局.中间的发展过程空着,还是方便修改增删,最后在定稿时把这一部分填起来. 很多的新作者在推出了大量的作品后,却是留给读者的是迷茫,包括作者本人都处于迷茫之中,一开始都想写成一部辉宏巨作,场面巨大,却写到一半发现,后文该不知如何写下去,也不知道如何延续,如何收尾,数十万字的文章如何才能打动读者,如何才能胸有成竹的撰写,这就需要,像是在盖一

幢大楼前,必须有一副精细的图纸,任何一部分都能心中有数,文章也会条理分明,情节也可以循序渐进。 以下的提纲就是为所有新作者们提供的一个写小说前的框架,也适合于多人合写,如果把小说当作一个人,那这个提纲就是小说的骨架,情节就是肌肉,风格就是外表,笔力就是情感。 没有一个坚实的骨架,小说就会显的软弱无力,让读者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不是给作者自己看的,而是给千千万万的读者欣赏的,所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是至关重要. 首先,让别人看明白之前,就必须自己比别人更清楚。 虽然以下的提纲有点像是游戏制作的设定,但同样也是小说所需要具备的元素,每一个环节和设定都在写之前都明列清楚,因为写小说跨度时间长,人的记忆不可能长时间记忆原先设定的内容,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如从下手和甚至偏离原来设定的尴尬局面,每一节的编辑就会如同把一句话放大成数千字一样,能够随时把握小说的进度和方向,写作时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这样能利于新作者们把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展现给大家。 写作提纲草案

网络小说新手写作过程遇见的常见问题

网络小说新手写作过程遇见的常见问题(整理稿) 【PS:1.本文内容为整理小白牛《回答各种网文小说写作上的问题!》而来。版权归小白牛所有。 2.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新手迅速了解网文的部分写作技巧,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讨论,谢绝战斗。 3.如有新问题,欢迎轰炸原作者。】 正文整理: 1.突发好点子 写着写着对前面写的东西后悔了,是好多作者的共同点,这就是最典型的控制失误。 比如前面作者一冲动让主角上了女主角,可写几章后立马后悔,因为上了之后这个女主角就不太吸引人了,没办法玩暧昧了。但木已成舟,总不能再返回吧? 那么在写到类似情节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上了之后,会引发哪些问题?或者用哪些方式来解决,换个女主?还是让她玩消失? 再比如:主角获得奇遇,功力陡然提升,这固然爽,但这是牺牲主角后续发展情节换来的爽,现在爽了,后面就不好爽。 写之前多想想,要克制住一时冲动,突然有好点子,要仔细分析这个点子会对情节造成什么改变,那改变之后会不会让原本理顺的情节变的不好控制。 2.神的问题 小说里,“神”应该怎么设定以及描写? 一般人的感觉,神应该无所不能,最基本的,神应当不必遵守规律,而能够创造规律。 但是这样写感觉就没法让主角与其抗争了。力量再大,又怎么对抗规律呢?(抱着神的大腿混神棍这条路暂时不考虑) 但是不这么写,仅仅设定神是一个强大的力量的生物——这样又感觉没理由称其为神了。还不如就将其作为一种生物吧。 两难。怎么办呢? 想问题要想本质! 神的规则力量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斩三尸证道,还是通过对自然的感悟,以及获取信仰之力后来的? 凡人杀人得拿刀砍,神杀人只要在心里想着你必须死,你哪怕壮的跟妖怪一样,也得立刻死。

网络写作技巧

网络写作技巧 网络文学能赚钱,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想那三少、土豆、西红柿之流每年数千万元的收入,简直羡煞我等苦命人! 我们浪迹天涯,谁不想靠写作挣点零花钱呢? 问题是,没人肯给啊!但我要说,其实谁都肯给! 比如我本人,当初立志网上看书不花钱,但后来却花了不少钱! 所以,由此看来,花钱看书的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关键是你写的作品,如果免费都没人看,居然还敢做梦叫人付费看!可能吗? 但天涯作者中,做这种中国梦的大有人在,不过因为能力不逮,读者不看好你、不喜欢你的作品而已。 我观察了一下,目前,天涯基本没有赚钱的作品。长篇软文、钓鱼文除外。 一些所谓出版的作品也是甘苦自知,装装牛逼而已,糊弄谁呢? 想要在网文界做大做强,必须对广大作者朋友来一次整体的启蒙! 目前天涯畅销的只是那些炒股、算卦、起名之类的狗皮膏药贴子。所有出钱的人都是迷信的小市民!人家是为了求人办事来花钱,不是看你的文章好才肯出钱!他们出钱只是为了求人指点赚钱的好股,求人给算算命,求人给孩子起个好名…… 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想叫他们花钱看书,难啊。 其他的所谓畅销作品就显得搞笑了,本人的作品也曾名列过畅销书周榜,但那叫什么呢?作者之间互相打赏捧场,读者不买账,难道这也能叫畅销吗? 但我们大天涯人才济济,难道真的不能靠作品挣钱吗? 当然是可以的,关键要掌握技巧。 下面我就要开始讲课了! 第一讲:网络写手与网络文学 什么是网络小说,这个标签一直没有完整的合理的定义。 我个人的定义是: 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在网络载体及手机载体发布,实时连载,实时交流的小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繁简体出版、影视改编、或具有大量网络数据支持的小说,方能成为网络小说,其作者,可称为网络写手——这个不是称呼,是一种职业,以之可维生的职业。 至于其他的写作者和他们的小说,比如我们天涯上发表的作品,只可以称之为网络文学爱好者的网络文学作品。 我的定义很片面,功利性也很强,就是以能否赚钱为依据。 我的目的就是想让作者赚钱,不想赚的请离开! 网络文学的代表,是网络原创长篇小说,因为长期连载,吸引读者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及订阅等,让作者得到了稿酬利益,甚至拓展到杂志报纸出版等其他纸质媒体。 网络写手,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那么在网络上刊载自己的文章的,都可以算是网络写手,毕竟它只是一个群体名称。 当网络写手作为一种职业的时候,它的基本要求是,写手能够通过在网络或者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刊载作品,然后获得可供谋生的最基本收入。 因此,没有在网络文学上获得任何物质利益的写手,是不能归纳到网络写手这个职业里面的,只能算是网络文学爱好者,哪怕他的作品点击几百万、几千万。

小说阅读之写作技巧

小说阅读之写作技巧与语言 一、写作技巧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叙述方式 (1)、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A、补充交待了……,使内容更丰富;B、更能突出某个人物……的性格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C、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更完整;D、突出主题。 (2)、顺叙: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3)、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让读者感到文章叙述翔实,了解前因后果,符合生活逻辑。(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6)举例:《同志的信任》一文,在记叙鲁迅先生收信、看信之后,中断了记叙的线索,插进了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他决定将文稿、密信托付给鲁迅的情况,接着记叙鲁迅转信成功。 中间插入的那段有关方志敏的文字,不仅交待了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也突出了中心——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 2、叙述视角,人称的运用(第一、二、三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抒情交流,有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自由和灵活。 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见人物形象专题) 4、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①、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可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②、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视出人物形象的心理 ③、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④、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 ⑤、环境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2)、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做女工时,柳妈诡秘地对她说:“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王只好把你锯开,分给他们……”祥林嫂听到这未曾知道的事之后,内心非常的恐惧,以致第二天早上起来,两眼围着大黑圈。于是打算捐门槛,可捐完门槛之后,人们对她的态度没有任何的改变,活着遭人唾弃,死了还有分尸的恐惧,在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的精神崩溃了。正是柳妈的那段话,推动着情节像高潮发展。 (3)、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可以暗示或深化主题。 在《祝福》一文的前两段中,从“四叔大骂新党但骂的不是我”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鲁镇是一个很封闭,很落后的地方,因为辛亥革命都已结束,而四叔眼中的新党还是维新变法时的康有为。从“女人们准备福礼,女人的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而祭祀的只限于男人”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了解到这里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意识非常强。通过对文本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了鲁镇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封建的、等级意识很强的小镇。 (4)、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5)有时能照应题目

新人小说写作技巧

四、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对话形式单调,大量的引号开头,没有采用多种不同的对话方式。 五、简洁:文章简洁不拖沓,章节前后没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情节、名言之类的东西。 六、逻辑:无逻辑错误,没有不合理的情节,作品的合理性可以推敲,没有那种无法用合理理由解释的问题。 七、没有补充性文字、作者语、作者旁白,例子:某某吃了个蛋糕(用鸡蛋和面粉做的)例子:(作者张牙舞爪的对主角说:再不老实我把你写死)。为什么要强调好的文笔基础 第一、这些基础都是作者马上就可以修改,并且马上可以见效的。 第二、我想要让作者体会及感悟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是除天才以外,最适合大众的一个成神之路。 第三、作者必须想办法给读者制造一种比较舒适轻松的阅读环境。 小说不是作文,作文中的所谓文笔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指的是词汇量和语言通顺。是的,不是文笔通顺,而仅仅是语言通顺。 文笔基础重要吗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为主,说实话,基础不重要。 但是,基础好的作品,印象分会增加,基础差的作品,印象分会减少。更重要的是,基础的东西,真要认真去掌握,三两天内就会完全达到最低的标准,比如分段,只是多按几下回车见而已,连三岁小孩都会。这么一个容易掌握,又最容易被扣分的东西,重要吗 基础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会认为这个作者是个很牛B的人,还是个很**的人。试问一个连话都说不完全的人,写出来东西读者都看不明白,看你一个段落看到读者差点断气的作者,是牛逼还是**? 为什么不能有超长句子 什么是超长句子 句子分单句(分句)和复句两种。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二十:文体的创新

文体创新能力与技法。 [链接] 关于应考作文文体创新的思考 1.《语文高考大纲》中,关于作文“发展等级”有16个评分点,规定只要有其中一点就可以得“发展等级”分,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要求均可得“发展等级”满分。 考察这16个评分点,其核心就是创新;而文体创新恐怕是最易“手到擒来”的吧? 2.讲究文体规范,并不是不要个性特色,不要文体创新;相反,大家都“听话的好孩子”一样瞅着虚拟的阅卷老师的脸求“规范”,如果我来一个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的创新,花开别样红,想必更“讨人喜欢”吧? 再说,作文阅卷老师,看多了“规范”的同类文体作文,难免会有倦怠情绪,可能在评分上更挑剔,一篇常规文体的文章,若无特别之处,发展等级评分常常只能给到6分左右。如果见到一篇新颖独特充满个性特征的文章,精神往往会为之一振。这样的文章只要不偏题,在发展等级评分上常常可以得到满分,并且在表达项的评分上也能给评到一类。 3.有例为证:2005年湖北卷的作文试题是一则供材料作文,其核心词语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评卷中有一篇题为“举杯邀明月”的文章,作者模仿《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设计了“月亮”、“我”和“影子”三者的对答,在讨论中阐述用入世的态度面对生活、以出世的态度面对苦难的生活哲理。这篇文章虽然在内容方面有所欠缺,只评为一类下等,但在文体上能大胆地模仿名篇,并写出了新意,所以在表达方面和发展等级方面均获得满分,并最终获得了55分以上的高分,这是一篇成功运用文体创新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给赵景琛的一封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舒予躬 注:抗战期间,赵景琛主编《青年界》,一时缺稿,遂紧急向老舍先生求援(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老舍立即提笔上阵为之解围(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寄出两千多字的文稿。 [范文启示] 老舍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幽默功夫,运用戏曲唱词交待相关事情,幽默风趣,令人捧腹。其实,写作本来就是心灵火花的记录,是写者与读者之间的谈话,能使“火花”更美、能让“谈话”更愉悦的文体才是最得当的文体。 【实用兵法】 文体创新这样做 1.先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定大范围: 创新文体无非两大类:创作文艺文和借用应用文。 (1)文艺文 ①如果长于编故事,可选小说、寓言、童话、故事新编、科学幻想等。

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精华

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 美国:约翰?盖利肖着 一、怎样使小说引人入胜 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同步发展。 得协调统一,这种协调统一能成功地保持读者的高度兴趣。 另一方面,当读者意识到一个描述单元同主要故事情节是有联系时,认识到由于在这个场面或描述单元中发生的事,这篇小说中会有危局或转折点,那他对这个单元的兴趣就会大提高。因此,一个决心激起并保持读者兴趣的作者,就应当为小说选择这样的描述单元——它们导致了整个小说的情节转折点。 一篇短篇小说必须有开端,结尾和主体。开端讲明小说所要叙述的问题(这也是故事主角面临的问题)提供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材料,陈述在前发生的事,以使小说叙述问题合情合理又饶有趣味。结尾表现最后行动,通过这种行动、主角(或者由主角造成的力量)解决了小说开端提出的问题。小说主体就是故事本身,它表现主角在一系列聚合、交流中,试图解决小说主要叙述问题。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从开头的首句直到结尾那句——,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的兴趣。 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篇小说。而任何小说最先开端(这一部分能立即引起读者注意),是标题。从趣味的观点看,一个好的标题是为了激起读者兴趣而首要考虑的事情,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抓住读者兴趣的第二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 兴趣是这样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的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第五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要思想的独创性。 第七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灾难的悬念。 其中之一(第七种——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祸患的悬念),除了有好奇心的成分外,还有期待的性质,这使小说有了戏剧性。七种手法是: 1、??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有刺激性的标题; 2、??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 3、??这种情境或与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4、??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5、??用独创的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 6、??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 7、??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 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又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