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林场概述

国有林场概述

国有林场概述
国有林场概述

第一章国有林场概述

第一节国有林场概况

一、基本情况

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成立于1962年,原为国营兴城市文家林场。2014年,根据辽宁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理顺国有林场名称的通知(辽林办[2014]23号),根据兴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兴编发[215]5号更名的批复,于2014年6月正式更名为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隶属于兴城市林业局,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人员机构编制32人,纳入财政差额预算管理,实际实行自收自支财务核算。

目前,林场实有职工56人,其中在职29人,离退休27人。在职工中业务顶岗14人,另有15人待岗领生活补贴,林场为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林场下设营林、苗圃两个生产组织,一个办公室,苗圃从事园林绿化苗木生产,营林负责公益林及商品林的经营管理。单位经营总面积为2917.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979.8公顷,森林覆盖率33.6%,林场纵辖7个乡镇,经营公益林面积1.0480万亩,商品林面积0.6万亩。

林场现有办公面积150m2,仓库面积250m2,农用55拖拉机一台套,机电井四眼,暖棚2000m2。林场年收入20万元,其中苗圃承包金15万元,公益林管护金5万元。

二、林场周边及社会经济

文家林场座落于兴城市境内,本市面积为2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55.1万,总辖24个乡镇,全市国有林场3个。

我市地处辽西走廊,交通发达,102线、京哈高速、高铁横贯全市。林场位于我市西部,距市区20公里,林区密邻乡村,公路发达。

三、林场自然状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1、地理位臵

兴城市文家林场位于兴城市西南部、东临渤海湾,西与围屏、碱厂等乡相接,北与郭家、旧门、白塔乡毗边,南与望海乡接址,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40公里。地理位臵在北纬40025’,东经122022’—122037’之间,场部设在沙后所镇文家村,境内有102国道、京沈高速、沈山铁路、高铁通过,交通便利。

2、地形及水源

林场境内属松岭水脉,以铁马山和庙山较高,海拔分别是323.4米、399米,海拔最低度为15米,平均海拔为180米。

地貌属铁马山麓浸蚀剥丘陵区,地势平缓,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重。

境内主要河流为烟台河等时令河,雨季多水,枯水期少

水甚至断流。

3、气候

木场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25℃,平均气温8.7-10℃,年积温3427℃,平均日照2835小时,平均蒸发量1476.1mm,年降水量603mm,平均无霜期173天。

4、土壤

境内成土母岩,多为酸性岩类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土壤多是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上发育成棕址和棕址土,在河流两岩为沙质炭酸盐草甸土,山地土层较薄,浸蚀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对林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5、植被

本区为华北、蒙古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有明显的过渡性原生植物已存在,人工林有油松、刺松林等;灌木有荆条、胡枝子、溲疏、绣线菊等,草木植物有羊胡子草、萎陵菜、隐子草等,平均盖度为50%。

第二节国有林场发展历程

文家林场的发展是地区林业以弱到强的真实写照,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源于50年代,起初为兴城县农业生产股良种示范基地,育苗地165亩,其中文家100亩,旧世台65亩,文家为场部本址。当时设股长1人,股长为王义,办公室2人。1956年兴城县政府将文家苗圃合并入兴城南关苗圃,成

为专业育苗队,历任队长为于志成、赵振才、李成清。技术员为张士员,职工27人。1962年为提高国有林发展速度,经省、市(当时为锦州市)批准成立国营兴城市文家林场,第一任场长韩英凯,技术员3人,于洪波、邵国恩、齐焕生,并实行独立核算。1963年贾万才接任场长,也可以称做实际的第一任场长,建场元勋。

一、1962年—1981年开山之举

贾万才,吉林白城人,解放前17岁参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退伍后任兴城三道公社武装部长,1962年调任文家林场担任场长。贾万才是我场建场元勋,林场的每一座山都留下老人的足迹,他一贯保持军人作风,办事严谨、雷厉风行、克己奉公,是一个倍受大家尊重的老领导,是他带领文家林场的第一代老职工,风餐露宿,冒严寒战酷暑,硬是将一片片荒山秃顶营造成绿色林海,为文家林场创造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银行。

那个时代,钟声是号角、是命令,只要听到那笨重的钟声,全体职工连同家属一齐出动,场面动人。

主要成就:

在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下,从62年至76年,利用十五年时间,先后完成造林面积2.5万余亩,将所辖乡镇所有宜林荒山没河两岸全部绿化,连同封育管理,文家林场经营森林面积达4.6万余亩,造林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一座绿色

银行铺就兴城大地。为文家林场后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81年贾万才同志调离林场。

二、转型之路

1981年至1983年,刘塘、杨树清接任文家林场场长。1983年至1986年金树义接任。

金树义,兴城市元台子金沟人,进入80年代中后期,由于造林任务减少,差额补助资金有限,单位需要新的经济支点。

主要成就:

1、与东北旺合作,将园林绿化苗木经营引入。

当时的林场技术员刘雪艳、毕云飞,通过各方关系,将文家林场与北京东北旺苗圃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大量引进园林绿化苗木品种,为奠定文家林场在后来的地区性园林绿化市场中的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与白庙子部队合作搞军民共建。

3、建立小料加工厂。

4、营林抚育处于关键时期,1986年金树义调走,刘玉才接任。

1988年毕云飞接任场长。

毕云飞是技术型领导,年青有为,事业心强,在任职期间,把工作重点放在苗圃转项经营上,与东北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绿化苗木在引进、开发、推广上做足功夫,将绿

化苗木经营实力做足,形成储备充足的发展局面。为文家林场经济发展开创新纪元。

1990年毕云飞调走,高树林接任。

高场长会计出身,为人严谨,任职两年,工作踏实,作风稳健,责任心强,是文家林场最稳定时期。

三、时代造就

1992年高场长调走,文汉宝任场长。

主要工作:

1、建立广泛苗木经营业务关系。与渤海船厂、山海关船厂、葫芦岛锌厂、炼油化工总厂、大化肥、313海军基地、兴城市政等建立稳定的苗木销售渠道,单位出现黄金时代。

2、1994年与大海林林业局合作,建立烟台果园,后因对方撤资,终止。

3、1999年至2000年,与葫芦岛市局建立林海公司,将苗圃经营面积扩大到300亩,建2000m2温室,购臵全套农机具及苗圃围栏。

当时林海公司林业局方领导为贾雪松,该同志同为技术型领导,将核桃、大榛子等生产型经营项目引入文家林场。

2000年,因市局撤资,结束合作。

2011年末,文汉宝退休,陈云峰接任文家林场场长。

陈场长专业出身,能力强,关系广,更是林业局的业务骨干,对当年文家林场苗木销售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实现苗

木销售的顶峰之作。

四、返璞归真

2002年杨德强接任场长。

主要工作:

1、苗圃经营

苗圃经营后期,由于市场转型,苗圃经营进入困难时期。

2、山上造林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封育新政策实施,文家林场将宜林地、林隙地进行造林,对恢复森林覆盖率起到推进作用。

3、抚育。

4、营林管护。单位护林防火及营林管护一直是工作重点,效果良好。

第三节国有林场取得成就

1、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从建场之初的一个基础育苗点发展到拥有4.6万亩森林资源,几百位林业人的综合型生态林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成就。

2、文家林场纵辖7个乡镇,坐拥兴城地区国有林地的一片江山,在地区林业、生态等诸多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现有资产总额450万元,拥有森林面积4.6万亩,用材林面积 0.6万亩,公益林面积1.0480万亩,年出木材 900 m3,现拥有森林总蓄积2.8万立方米,可以说文家林场拥有着巨大的森林财富。

第二章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第一节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

国有兴城市文家林场隶属于兴城市林业局,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企业编制32人,纳入财政差额预算管理,实行自收自支核算。

文家林场现有职工56人,其中在职职工29人,离退休27人,单位机构设臵为场长、副场长、办公室及公益林管护队伍,主要管理目标为公益林管护及商品林管护。

第二节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机制

森林经营是我单位工作重点,重点从森林管理、林木经营两个角度搞好森林经营。

(一)森林管理机制:森林经营的制度化、系统化是森林管理的基石,我们重点建立三层管理机制:

1、场长负责制。场长对整个经营管理负全责。

2、分区管理制。我单位对林区划分为西山工区和北山两个工区,两个工区各一个负责人,向营林队长负责。

3、责任到人制。两个工区分片责任到人,根据地势、地貌、地理位臵及面积划分不同的责任地块,将管理落实到人。

(二)林木经营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本着分类经营、科学实效的原则,我们严格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以科学、诚实的态度,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

(三)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森林管理的重点,我单位主要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通过分类管理,不但发挥了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效用,也使企业在商品林的经营上做足功夫,以期增效。

总之,森林经营机制的形成来源于现实森林经营管理的基础实践,来源于科学统筹;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来源于以一个负责任林业人的态度,搞好森林经营工作,相信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推动下,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机制和经营手段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三章国有森林培育与经营

第一节种苗培育

文家林场建场之初就有一个林业种苗基地,面积107亩,随着园林苗木经营的不断发展,一度成为辽西地区园林绿化苗本种苗基地,面积扩展至20余公顷,为适应林业种苗的市场化发展,文家林场采取种苗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专业化的经营手段,不失时机地在园林绿化,林业种苗培育上引领地区市场,先后成为葫芦岛地区和山海关地区重点国有大型企业绿化苗木供应基地,经营势头风声水起,曾被辽宁省林业厅评为先进单位。

第二节森林培育

1、森林营造。

文家林场建场伊始,仅仅拥有百余亩育苗基地,十几人

的育苗队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队伍,在一穷二白面前,在艰苦环境面前,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以林业人的使命感,以科学奋进的革命情怀,顶狂风、战暴雨、手提肩扛,用最原始的方法,但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用仅二十年的时间硬是将4.6万亩的荒山改造成一片片绿州。这不是人间奇迹,胜过人间奇迹。每当想起当年,无不令人心情激荡,感谢你们,我们的老前辈。

近几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文家林场又营造了二千亩的林地,进一步丰硕了造林成果。

今天,我们所有的经营成果,都是一代一代林业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而成的。

在森林营造上,我们注重林分的适宜性和实效性,在需要水土保持坡度高于400,土质背薄地带营造油松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在风沙肆虐的沿河两岸建防风围沙林,在土质较好的坡角平坦区营造薪柴、用材林,使造林成果不但实效更经济。

注重树种搭配,合理配臵,营造混交林,使林种间形成生物偕抗,达到抗病防火的效果。

2、森林管护。

森林管护是森林形成的前提保障,首先加强对重点林分的管护,部分生态脆弱地区,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率都十分低下,采取重点照顾的办法进行补植、补造、封山封育等

养护措施,以对林分内重点生物群落加以保护为重点的林分修复方式,确保林分的自然快速增值。

3、营林管护是森林管护的重中之重,由于林场林地周边村屯密集,损树毁林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森林管护,防止人为破坏,造成森林危害,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成份。

4、封山育林。

村屯密集是我场森林的一大特点,人为因素,放牧等森林危害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非常严重。加强人为管理力度是确保森林资源不受危害的重要法宝,封山育林的自然修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的保护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单位的公益林区,生态功能脆弱,如不加强管理很容易造成树毁林亡的惨淡结果。通过封山育林,不但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更为生态功能的复苏,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自我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经营效果。

5、森林抚育更新。

对于林分密度大,林内卫生状况差的油松大片林,采取人工抚育的干扰模式,除掉林分内的病死干枯木,采取不同强度的抚育措施,促进天然更新,营造复层异龄林。

第三节森林抚育

森林抚育是保证森林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森林抚育中,加强对森林现场的调查,做到现场设计,合理施工,不断提高抚育质量,在作业中严格执行《森林抚育作业到规定》、

《森林抚育规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等》,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增强生态功能,提高林分质量为目标,对集中连片,林木密度大,林分卫生条件差的为优先目标,抚育方式包括适当伐、生态伐、到除草等,对于特殊管理与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资源。

第四节林木生产

1、采伐量确定的原则

森林采伐量,根据功能区划和森林分类成果,分别对主伐、抚育间伐、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等进行统计。同时结合森林经营规划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限额采伐指标,采用系统分析、最优决策等方法进行测算,确定森林便理年采伐量和木材年产量。

采伐量的确定遵循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实行森林分类经营,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兼顾经济效益,确保公益林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效益,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确保商品林发挥取大的经济效益,遵循以营林为基础方针的原则,使森林的树种结构、林种结构逐渐得到调整,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

遵循林场森林资源分布规律,引用《关于下达国有林场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的通知》(辽林办字[2000]165号)中各树种(组)的连年生长率。按照复利公式计算:D=A×(1+X%)

0进行计算。

上述复利公式中:D林分蓄积量;A基础蓄积量;X生长率;n生长年限。当n=1时,分别计算不同龄级、不同树种组的D和A。那么,ΣD与ΣA的差等于年生长量。

文家林场重点抚育任务落实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为透光抚育、抚育,防火道等,当前近期造林,由于树龄较小,因此目前抚育工作量很小。

2、采伐资源情况

单位有东拣沟刺槐林400亩处于过熟林状态,新栽刺槐商品林为幼龄林,根据林分状态,目前未处于抚育阶段。

文家林场是公益型林场,森林经营主要以生态建设为目的,随着森林林分状态的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率逐渐提高,森林生态效应显著,因此,商品林经营将不断趋于弱势地位。

第四章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

第一节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是国有林场立足之本,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本着分类经营,科学实效的原则,以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科学规范地制定。通过森林经营的科学规范,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和林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实现经济生态两不误。

单位森林经营在森林分类中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其中:商品林有速生丰产林、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公益林中有水土保持林、资源养防风固沙林,林场各分类布属如下:经营种类:

1、商品林:速生丰产林:86公顷

用材林:257公顷

2、公益林:水土保持林:698公顷

防风固沙林:0.76公顷

第二节林地保护

林地保护是森林经营的重要职能,实现林地科学、规范、有效管理,是保护林地功能的重要手段。

生态公益林是供保护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之用,严格控制各类占用公益林地现象,不得随意改变林地用途,健全严格审批审核手续,同时对确需不可臵换因素造成的征占要做到等量臵换,以实现公益林地的稳定,实现生态功能的稳步前行。

第三节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1、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针与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监控与防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于公益林病虫害要严格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对于商品林病虫害防治,做到及时全面防治。

2、公益林病虫害防治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做好管护区的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和预报工作,特别是针对油松松毛虫、大小蠹等危害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生,就要及时预报,并制定防治方案,果断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蔓延。通过几十年的防控经验,采取少量人工扑捉,加强生物防治,飞防灭杀的综合办法效果显著。

3、商品林病虫害防治

秋季更新造成的杨树,嫩芽出土时进行金龟子防治;每年的4、5月份是杨树杨干象、透翅蛾发病的高峰期,针对幼树抗性差的特点,对1-3年生杨树幼林规划杨干象、透翅蛾防治;辽西地区冬季干燥寒冷,杨树较容易发生冻害,树势较弱的幼树更容易在次年感染烂皮病。对1-3年生杨树幼林进行涂白防治,主要防治杨树冻害和烂皮病。

4、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充分考虑生物资源类型与主要保护对象特点,制约因素及影响程度,法律与政策保护制度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是要积极行动,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减少和消除木材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

展。

(1)林地保有一定枯立木

在木材采伐时,保留一定数量的具有各种腐烂程度和分布密度的站杆和倒木,满足野生动物和其他生物对一些特殊生境的要求,达到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采伐地野生动物动物空间保留

在木材采伐时,采伐迹地应保留适当数量单株或团状分布的活立木,为一些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须的生境和森林更新的种源,同时维持林地小气候。

(3)诱导异龄混交林

在抚育间伐时,应为营造异龄混交林创造条件,增加林分结构的复杂性,以改善生物多样性。

对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天然林,应采取单株择伐的方式,并保留优良树种和珍稀树种,以免珍稀物种的基因资源流失。木材采伐时应适时、适地、适树,采取正确的采伐方式,避免导致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简化和退化,甚至消亡。

第五章国有林场法制与政策

第一节国有林场法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场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加强森林保育和利用,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合理配臵,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建立符合森林资源经营特点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国有林场政策

林场经营管理的国有森林资源,属国有资产,因此,林场必须严格按照《物权法》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经营,严格监管,保障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增长、增值、增效,防止流失和破坏。重视地方政策在维护林场稳定工作中的地位,让当地政府充分认识林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基层林场,经营区域分散,工作涉及面宽,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给予林政管理、生产经营、人事聘用、资金使用等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制创新空间。

依照《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林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森林管理规范。建立护林联防机制。与周边乡镇、村建立护林联防组织,定期交流分析当地社情、林情,共同研究部署防范措施,增强管护力量。

第六章林场相关政策策略

林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林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森林生态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主题,是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过程中对生态观的最新领悟。因此,搞好生态林业的建设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中心议题。

建立林业人的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将林场从商品经营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公众的、社会的生态经营理念,把林场打造成一个目标明确、责任心强、意志力强、队伍专业的新型生态林业管理队伍,以服务社会公益的大局观念,铺就森林经营的未来。

在生态森林经营中,将生态林业管理功能如何升级,将是未来林业发展势必探索的新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林业人如何在完成主要责任的目的,发挥潜能,发现更有生命力的与生态林业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势将引导林场未来的发展。

林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他能引导大量的农民就业,不但是经济财富的增长点,更是一笔综合的社会财富。

在过去以商品林为中心的经营时代,林与果是重点,在新型社会消费观的引领下,将有更多的、更加新型的林业发展领域走上舞台,应该引起林业人的注意。

具有极大医药价值的紫杉、油用价值的牡丹、天然香精香料玫瑰等诸多的可待开发品种、行业,经营模式,将会使我们林业产业更广,作用更大,经济更发展,当然这需要更

多的有识之志、有志之士来发挥雄才大略,精明才智。林场未来政策就是本职策略,发展策略,一路荆棘,风雨前行。

第七章国有林场的产业

森林经营是林场的基础产业,那么生态目标就是林场的基础目标,在经营中求发展是林业人永远的追求。

文家林场在过去几十年奋斗历程中,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雪,也见过美丽的彩虹,也可以说这是林场经营的奋斗史。文家林场人在过去的年代里在做好森林经营的基础产业的同时,不断探索发现新经营路子。

第一节养殖业

在建场伊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养殖业一直是文家林场一个经济项目。养牛、养猪,在那个经济时代,他为我们林业人带来了更多引以自豪福利,我们要感谢时代,感谢过去,那是我们幸福温馨的回忆。

第二节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一直是我们追求与探索的目标,人人都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金树义场长把小料加工搞起来,当时的目标是将商品林木材小料的深加工,虽然未能取得丰硕成果。但也是一次不错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家林场与大海林林业局建立烟台果园,当时果树长势喜人,几近结果,后来由于对方深层次复杂原因停止合作,单经营

陷入困境而失败。

文家林场最成功的一次探索,也是我们几近二十年赖以生存的产业,就是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引进这个产业要感谢我们的领路人,现任葫芦岛市林业公安局局长毕云飞及其妻子现已是泳装产业龙头老大的益丰集团董事长刘雪艳,是他们夫妻二人通过各种关系,将文家林场与北京东北旺苗圃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将园林绿化苗木经营引到文家林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文家林场曾一度将园林绿化苗木做到了辽西地区龙头老大的位臵,当时西至山海关,东至辽阳,都有我们的客户,葫芦岛地区所有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是我们密切的合作伙伴,我们的事业风声水起,最终筑巢引凤将葫芦岛市林业局资金引入,建立林海公司,虽然后来种种原因撤资,但300亩经营规模是我们事业的顶峰。

第三节第三产业

我们的第三产业,主要以第二梯队职工个人的发展形式。

目前,陈德恒经营的修理厂、渔场,赵满安的泳装场,还有部分职工的个人事业也有一定成就。因此,我们的第三产业魄力无限。

第八章国有林场扶贫

第一节文家林场扶贫项目

文家林场扶贫项目,主要配合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这是一项为广大职工解危难,送温暖的政府行为,感谢这次

关于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和发展思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和发展思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思路单一,以木养场,发展前途堪忧。我县国有林场发展初衷是保生态、保水土,但木材成林了,县财政取消了拔款,林场基本是以砍木维持单位工员工资、运行和管护,而林场也没有做活林木综合开发文章,经营单一,特别在上世纪九十代末,错失良机,没有做好林木综合开发文章,除人员队伍壮大外,其它经营上的没有任何发展。从而造成林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此下去,五个林场在8年之后,均将成为荒山秃岭,将是我县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 二是管理不规范,单位运行成本节节攀升。我县林场发展历程长,但管理没有系统性、规范化。主要是: 单位性质。1958年前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到1998年进行林场改革,定性为正科级生产性事业单位(隆发[1998]2号文件);到2008年定为副科级事业机构(隆编发[2008]3号文件)。 招工:1998年国有林场改革,在隆发[1998]2号文件规定:取消自然增长招工制度,对在本场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退休职工,可以按“退一补一”的原则。这文件其它条款均没有执行,只有这“退一补一”政策一直在执行,造成林场人数突增。2010年一年就增加人,现在五个林场不在岗

人员达人,占总人数的 %。而且进人条件基本要求,初中文化、农村户口、关系户均可以招工。 职工内退:2010年五个林场一年内退人员增加30人,基本是放水。 定员定岗:单位管理岗位、后勤岗位、护林岗位等没有统一管理办法,主观性很强,人为操作。一方面是人浮如事,另一方面是一部分生产性工作均以对外承包。增加单位运行成本。如公路维护、造林、林木抚育等。 财务管理:五个林场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各自为政。科目不准,票证不严。各林场根据单位收入情况,确定职工收入水平。不在岗人员工资发放:最高的每年发放3500元/人,而望云山林场没有发一分钱;保险费:有的个人负担的也由单位统一缴纳。 三、国家投资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林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本没有,林场主道均没有硬化,有的护林点房屋老化,成为了危房,有的护大点连房子都没有。 四、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以恢复林场生态功能为目标,以保障职工现有基本收入为前提,加强体制改革,科学规范管理,促进林场和谐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关于恢复生态功能。建设林场的目标就是提高生态

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况的汇报(2015)

石首市桃花山林场基本情况的汇报 桃花山林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南端,始建于1961年,原隶属于荆州市林业局,2003年8月下放石首市,归口石首市林业局管理,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一、基本概况 ﹙一﹚人员状况 林场现有总人口数837人,干部职工总数372人,其中:①、退休人员178人(含8名退休干部)②、干部21人,际在岗12人,其他9人在外自谋职业;③、在职职工173人,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二)职工安置及收入情况 1、退休人员178人均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年养老金在0.84-1.68万元之间。 2、在职职工173人,均在林场承包林地,人平30亩左右,承包年限为10-30年不等,自主经营,承包费用均已一次性缴清。近年来竹木市场疲软,职工年收入在0.8万元左右(含从事生产劳动工资),职工收入较低导致大部分职工在外靠打工维持生计。 3、剩余职工家属除少部分人员从事林业生产劳动外,大部分在外靠打工维持生活。 (三)五险一金缴纳状况 林场2013年以前,退休人员由林场发放生活费,年标准在5000元左右。2013年起,林场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纳入社会养老保

险体系,养老保险费由林场统一缴纳,年需缴纳保费65万元,公缴部分44万元、个人缴纳部分21万元,现累计欠社保部门保费530万元。林场职工均没有购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一般都自行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没有纳入保险统筹范围。 ﹙四﹚森林资源状况 桃花山林场管理林地3.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1.8万亩(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主要树种为毛竹,现有毛竹蓄积380万株,合资造林1.3万亩,主要树种为杨树、樟树、梓树、马褂木为主。 ﹙五﹚机构及编制状况 1、党组织机构。林场共有党员57人,设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桃花、古井分场党支部,东兴、鹿角分场党支部,伯牙臣子山分场党支部,老年人党支部)。 2、行政机构。总场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下设三个管理片(桃花、古井分场,伯牙、臣子山分场,东兴、鹿角分场)。 3、林场实有编制22人。 (六)、经济状况 1、收入。2014年林场全年可支配收入77.89万元,其中:①、市财政事业经费19.11万元,②、生态公益林项目补助资金8万元, ③、林场林地占用补偿及经营收入50万元。 2、支出。2014年林场全年共需支出90万元,其中:①行管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福利等共计60万元,②、生产性费用30万元,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新时期,林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煤田林场调研组对本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田林场的发展现状 煤田林场始建于年月,林场现状 现有干部职工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女职工人)。 二、煤田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转型发展是新时期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近30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在后备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在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林业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新时期林业和整个国家生态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一些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不适应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煤田林场位于牙伊公路段,主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长期以来,煤田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干事业单位的工作却

无事业单位的定性,性质不明,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林场只能自支解决,而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任务,诸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任务。其事 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也未得到落实,林场的这种“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体制模式,与它所承担的建设任务极不相称。 2、经营机制不活。当前,煤田林场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机制。各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采取国有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增添了林场发展活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场内部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没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方针。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还没有做到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实行股份合作、转产改造、合资、联合、承包、租赁、兼并、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盘活国有资产。 3、天保工程静态投资不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天保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工程实施困难日益增大。国家关于天保资金的安排标准是以1997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和职工工资基数(7680元/年)进行核定的,每人380公顷的管护面积,每人每年12000元的天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56.93万立方米。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39.46万亩,商品林为30.83万亩。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二、改革脱困的情况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2001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确保社会稳定我州国有林场强化内部管理,定岗定员后,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职工,给林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确保稳定,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分流安置工作。一是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实施,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二是通过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安排富余职工从事营造林工作;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安排富余职工。通过努力,全州共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三)积极开展国有林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来,由于林场经济危困,发不起职工工资,职工生活非常困难。为解决林场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费,我州积极开展了国有林场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已有14个国有林场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69人,参保率为71.73%。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都能按时足额地领到了基本养老金。(四)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为加快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步伐,近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从19982005年,全州有14个国有林场获得国家和省扶贫项目24个,扶贫资金达55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些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就业,经济效益显著。一是在种养业上,黄平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成立了黄平县且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委书记黎平同志亲自任指挥长,县国有林场场长任总经理,以贵州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采用胚胎繁殖技术,为该场养牛基地和全县养牛大户提供优良种牛。天柱县国有林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和资金,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示范效益较大的养猪场,还解决了10多名职工的就业。黎平县花坡林场建立了种草养畜基地,解决了31名职工就业困难。榕江县国有林场通过扶贫项目危房改造和输水管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o余户职工住房问题和5o余户家庭的人畜饮水以及13oo亩果园用水问题。丹寨县国有林场利用各护林点,建立了养羊基地等,既管护了森林,又增加了场员的

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有林场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国有林场;存在问题;对策 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经营主体,是建国初期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在非常重要的生态区位或极为脆弱的生态状况的地区以及大面积集中的国有荒地上,由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在数十代职工的努力下,国有林场总数已达4507个,职工总人数约68万,经营总面积达62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2亿m3。但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国有林场逐渐出现很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据调查,国近年来大部分有林场都难以生存,处境艰难,有的甚至无法保证林场职工工资,严重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国有林场目前出现的问题已成当前林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存在的问题 1.1营林设备匮乏,基础设施薄弱 国有林场建场初期建造的部分房屋和营林设施,以及所购买的营林器械,历时已久,很多设施落后或损坏,职工生产及生活无法正常开展。另外许多国有林场经营区道路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交通条件差,林区便道荷载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影响林区正常生产经营管理。饮水和照明问题难以解决,营林设备欠缺和落后,都制约着林场的发展。据调查,许多国有林场的办公条件都极其简陋,职工的住房大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多为危旧房屋,功能不全,质量低下,职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很多林场几乎没有购置营林器械。营林生产很多是手工劳作,何谈新技术的推广。 1.2债务缠身、经济困难 过去,因为国家投入甚微或不投入,使得林场造林、育林或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大多采取贷款筹措资金,造成很多林场负债。今年来,不仅林场可利用森林资源减少,而且国家实行限额采伐森林的制度,特别是很多商品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严禁采伐,导致许多林场木材产量减少,收入直线下降,难以生存、还债困难。尽管部分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1.3管理制度落后、职工文化素质低 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致使职工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市场经济的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与当前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林场职工普遍存在着”坐、等、靠”的思想,干部职工能上不能下,收入没有与工资挂钩,

谈国有林场创新的重要意义

谈国有林场创新的重要意义 谈国有林场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林场;创新;核心竞争优势;生存和发展;根本途径 当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里,创新层出不穷,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的周围,由创新产生的大量信息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创新无所不在。不仅如此,创新正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芬兰图尔库高等商业学院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尔库·维莱纽斯曾发表谈话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将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蓬勃发展,世界将因此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凯恩斯同时代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运转曾经做过深刻的观察。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而企业经营者将创新和生产手段结合,正是资本主义经济飞跃向前的主要原因。在熊彼特心中,“创新”可能是技术的新发展,熊彼特所处的经济时代从现在看来应当算是以对物质性资源进行配置和优化为主的“旧经济时代”,最主要代表就是工业革命带来工业生产。但是,他所提出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见解,在目前以知识为基础,以对知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主的“新经济时代”仍然适用。网络是新经济的主力,而将网络和生产手段相结合,发展出创新的企业运作方式,正是不少企业得以创造高获利产品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和知识急速更新的时代,加快国有林场创新,对我国林业改革及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创新是国有林场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林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林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可以说,在今天企业外部环境激烈变动的形势下,只有进行创新,国有

国有林场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有林场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国有林场作为我国林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运用实际调查和文案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子山四个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情况、总收入构成情况,深入分析了国有林场总收入影响因素,并对其经济效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总收入影响因素 一、研究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位于京山县西南部,林场管理局总面积113475亩,森林覆盖率85%,其中有林地面积77430亩,活立木蓄积393940立方米。现有林地面积99315亩,其中公益林面积55860亩,占林地面积72.14%,商品林面积57615亩,占林地面积27.86%。具体到各林场,石龙林场2736.4公顷,仙女林场2357.19公顷,雁门林场1641公顷,玉玲林场830公顷。总蓄积:石龙149861立方米,仙女156341立方米,雁门45684立方米,玉玲39360立方米。太子山林场管理局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位于两者的交接地带,其地貌分为低山、低山丘陵、丘陵、岗地和溪谷等五种类型,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噶斯特地貌,其海拔40.3—467.4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太子山林场管理局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094.8mm,相对湿度为70%。降雨主要集中到4—8月,一般是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在局部地区受森林影响已形成了略有差异的小气候。太子山林场管理局气候条件适宜,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现有乔灌藤等植物138科204属,天然植被以壳斗科的栎类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有山木林、松林、柏木林、经济果树林、混交林以及多种阔叶林。用材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泡桐等;绿化树种有白玉兰、樟树、石楠等;经济林树种有板栗、柑桔、桃、李、梨等。 2、社会经济概况 太子山林管局始建于1957年11月,原称国营太子山林场,1963年10月更名为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现直属湖北省林业局,系正处级的国营事业单位。太子山林管局现辖有石龙、仙女、雁门、王岭4个林场和林科所、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派出所、制药厂、机械厂、木材经营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19个单位,其中林业单位有6个、企事业单位4个、事业及服务管理单位9个。太子山林管局总人口2211人,其中在职职工750人,退休职工432人。太子山林场管理局地处汉宜公路南北两侧,交通以陆地运输为主。林区内有自修公路73公里,社会公路50公里,简易公路可通达各生产队,道路四通八达。2010年太子山林场管理局总收入9019.7万元,其中销售收入6972.7万元,自营经济收入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年月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国有林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建试办、快速发展、停滞萎缩、恢复稳定和稳固发展等主要阶段。 ——初建试办阶段(至年)。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了旧中国各级政府、教育界、资本家办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多处,后都改为国有林场。为加快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高国有林业的比重,国家在国有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同时,在天然次生林区建立了一批护林站、森林抚育站、森林经营所。 年代中期前后,各地在试办的基础上,兴办了新中国第一批国有林场。到年底,全国共建立国有林场处。通过新建试办,为后来国有林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快速发展阶段(至年)。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各地掀起了大建国营林场的高潮。年,林业部明确提出了国营林场实行“以林为主,林副结合,综合经营,永续作业”的经营方针。林业部成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将处国营林场改为实验林场由部省双重领导,处机械造林林场由林业部直接管辖。各省(区、市)也普遍建立了国营林场管理机构。到年底,全国国营林场达到处,经营面积达到亿亩。 ——停滞萎缩阶段(至年)。“文化大革命”年动乱期间,林业部国营林场总局被撤销,各省(区、市)的国营林场管理机构均被撤并,%的国营林场被下放到县、公社或大队。加上管理秩序混乱,随意侵占国有林地、偷砍滥伐国有林木之风盛行,致使国营林场经营面积缩小,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锐减,山林权属纠纷剧增。到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萎缩到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亿亩、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分别比年减少、和,损失惨重。 ——恢复稳定阶段(至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国有林场扭转了长达十年的动荡混乱局面,逐步恢复并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国家颁布了《森林法》,为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并逐步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管理的国营林场体系格局。林业部分别在年、年、年先后三次召开全国国有林场工作会议,提出了不同阶段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对国有林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国有林场发展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国有林场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恢复发展。 ——困难加剧时期(至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林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国有林场原有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采取了禁伐限伐政策,不少国有林场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收入明显减少,木材加工类项目受到制约,富余职工增加,待岗下岗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长期积累的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相关配套政策跟不上等根本性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林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剧。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经营总收入从年的亿元下降到年的亿元。 ——改革推进时期(年至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号),特别是年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对国有林场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各地不等不靠,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少林场通过改革理顺了体制,激活了机制,加强了管理,扭转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正在步入改革推进的黄金时期。(以上资料由国家林业局提供)

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毕业论文密级密级UDC 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以以xxxx林场为例林场为例(中文题名)Research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 in xx mechanical forest farm as an example (英文题名)ⅩⅩⅩⅩⅩⅩ(作者姓名)指导教师ⅩⅩⅩⅩⅩⅩ教授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硕士士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生生物物技技术术论文提交日期xx年年5月月论文答辩日期xx年年6月月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xx大学大学国有林场优化财务管理研究——以xxxx林场为例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xx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如今,我国的国有林场面临的管理和发展问题,不单单是林业发展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国国有林场从发起的那天开始,它们就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上世界五十年代,国有林场担负着国家建设和绿化荒山的重任,曾经大规模的采伐和木材供应,给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建国初期经济建设资金的匮乏。 但同时,这种原始的粗放的砍伐方式给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80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林业出现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才让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模式和发

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近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印发《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启动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个目标,力图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 吉林省共有国有林场340个,国有林场职工70936人,经营总面积5832万亩。据了解,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首批将有13个试点县市正式启动改革;2017年第四季度在

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除四个森林经营局外,林场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开;2017年初启动四个森林经营局改革,同时完成其他林场改革收尾工作,确保到2017年年底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任务全面完成。 根据《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省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加2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5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富余人员基本安置,国有林场数量整合40%以上。 据财新记者了解,此《方案》是吉林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发〔2017〕6 号,下称中央6号文件)的具体举措。2017年3月,国家林业局曾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贯彻中央6号文件。 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855个,分布在31个省份的1600多个县(市、区),大多地处江河两岸、水库周边、风沙前线、

黄土丘陵、硬质山区等区域。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生产木材和管理森林,分别在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起了国有林区。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解读中央6号文件出台背景时坦言,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普遍面临着资源管理弱化、基础设施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势在必行。 赵树丛指出,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任务,虽为事业单位却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国有林区产权虚置,政事企不分,林区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导致可采资源枯竭、森林和湿地面积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转型困难,陷入资源危

2019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最新】

新时期,林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煤田林场调研组对本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田林场的发展现状 煤田林场始建于年月,林场现状 现有干部职工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女职工人)。 二、煤田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转型发展是新时期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近30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在后备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在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林业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新时期林业和整个国家生态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一些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不适应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煤田林场位于牙伊公路段,主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长期以来,煤田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干事业单位的工作却无事业单位的定性,性质不明,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林场只能自支解决,而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任务,诸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任务。其事 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也未得到落实,林场的这种“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体制模式,与它所承担的建设任务极不相称。 2、经营机制不活。当前,煤田林场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经营机制。各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采取国有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增添了林场发展活力。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林场内部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没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方针。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还没有做到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对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实行股份合作、转产改造、合资、联合、承包、租赁、兼并、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盘活国有资产。 3、天保工程静态投资不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天保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工程实施困难日益增大。国家关于天保资金的安排标准是以1997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和职工工资基数(7680元/年)进行核定的,每人380公顷的管护面积,每人每年1 元的天保资金,一定11年不变。按有关文件规定,天保资金的

推进“四个林场”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

生态省建设 推进“四个林场”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 ?文/伊方保林剑峰许建伟 —、三明市国有林场六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三明市现有省属市管国有林场(简称国有林场)13家,属于差额拨补的事业单位,规格相当于正科级。13家国有林场全部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建场的主要目的是绿化荒山,加快新中国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三明市国有林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基本消灭荒山,并开始向社会提供木材产品;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规模荒山造林绿化任务的完成,庞大的人员队伍,造成人浮于事现象,经济陷入困境。为解决生存和出路,除了继续秉承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外,对国有林场的经营体制机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到本世纪初,国有林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营区规模从原来的约6万hn?扩大到目前的8.2万hm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065万mj国 有林场利用全市3.9%的林地培育 岀了11.1%的森林蓄积。经过60 年的建设发展,三明市国有林场 各项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尤溪、 将乐国有林场被评为全国“十佳 林场”,数量占全省“十佳林场”的 40%。总结回顾60年发展历程,三 明市国有林场突出业绩主要体现 在三大方面: (一)艰苦创业、完成荒山绿 化 从最早的1956年10月建场 的永安国有林场和大田桃源国有 林场到1970年5月建场的沙县 官庄国有林场,所有林场都是职 工以“住山林、吃野菜、喝泉水、拿 锄头”的革命精神去造林。据将乐 国有林场退休的一名老职工回 忆:建场初期,所有职工都要上111 造林;当年没有机械,所有工作全 靠双手;职工上山要等换季才能 下山(拿衣服),只有春节才能下 山休息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 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 市国有林场全面消灭荒山,基本 完成了国家对国有林场初定的 “荒山绿化”的历史任务。 (二)创新机制、解决生存问 题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三明 市国有林场全部收为市级管理, 实行“省属、市管、县监督”的管理 体制,运营经费采取自筹自支。同 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 国家办场方针的转变,早期营造 林时积累下的大量职工成为当时 国有林场的主要经济负担。此时, 造林绿化已不再是国有林场主要 职责,确保林场稳定和职工生存 成为全市国有林场的首要任务。 为摆脱经济困境,三明市国 有林场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机 制:一是实行减员增效。先后在 1993年J995年和1998年进行 了“人事、用工、分配、定岗定员、 竞争上岗”等系列改革措施,部分 职工下岗、场部管理人员精减了 6I 福建林业

国有林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国有林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林场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省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多年努力,国有林场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保持了林地性质和用途的稳定,实现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造林7600万亩,生产木材7898多万立方米。目前列入国有林场管理序列的单位429处,分布全省13个市(地),74个县、市、区(包括市辖区)。按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32处,其他行业31处。按单位性质:事业394处,企业35处。在国有林场中建有森林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区56处,面积102万公顷;建有森林公园62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29处。 (二)资源状况。林地面积726.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99.9万公顷,总蓄积3.99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413.6万公顷,立木蓄积3.1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86.3万公顷,蓄积0.82亿立方米。按林龄分,幼龄林74.8万公顷,占14.96%,蓄积3150.7万立方米,占7.8%;中幼林218万公顷,占43.6%蓄积16565.93万立方米,占41.04%;近

熟林113.3万公顷,占22.67%,11123.63万立方米,占27.56%;成熟林面积73.83万公顷,占14.77%,蓄积7588.66万立方米,占18.8%;过熟林20.01万公顷,占4%,蓄积1938.42万立方米,占4.8%。 (三)人员情况。现有职工80834人,其中:在职职工53992人、离退休人员26842人。在职工中,干部10640人,工人43352人。按在岗情况分,在岗33357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12929人;离岗保留劳动关系5532人。201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541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5万元。 (四)社会保障情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29975,参加企业的12606人,未参保11411人,参保率78.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的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10356人,未参保10166人,参保率81.2%。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国有林场为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据调查,全省55个县(市、区)林业局没有与财政完全对接,只有公务员和部分事业编制纳入财政管理,其他人员经费主要依靠所属林场上缴利润补充经费不足,导致林场低水平运行。 (二)资源监管主体不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监管主

国有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分析

煤田林场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调研报告 新时期,林场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日前,我们煤田林场调研组对本林场进行了走访调研,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成就及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田林场的发展现状 煤田林场始建于年月,林场现状 现有干部职工人(天保工程编制总人数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女职工人)。 二、煤田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转型发展是新时期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近30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煤田林场在后备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在林场改革与发展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林业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场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新时期林业和整个国家生态建设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一些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不适应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制约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煤田林场位于牙伊公路段,主要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任务。长期以来,煤田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干事业单位的工作却无事业单位的定性,性质不明,林场的生产、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列编制、不给经费,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林场只能自支解决,而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任务,诸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任务。其事

国有林场调查报告

国有林场调查报告 篇一: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调查报告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万亩,有林地面积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万立方米。在国有林场现有的森林面积,材种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和马尾松;在有林地面积中,公益林为万亩,商品林为万亩。全州国有林场在册职工总数为2048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为1277人,离退休人员771人。在在职职工中,上岗职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99人,下岗待安置111人。在全州18个国有林场中,除州国有林场为定额拨款单位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二、改革脱困的情况我州除从江县外,其余17个国有林场都处在天保工程区内。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数林场的经济来源都靠采伐木材,经营结构单一。加上有木材作为经营来源,调进林场的职工越来越多,人浮于事。实施天保工程以后,停伐了木材,林场没有了经济来源,停发了职工工资,国有林场出现了经济危困。为摆脱经济危困,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州各国有林场都编了改革脱困实施方案。我州国有林场改革脱困实施方案力求在以林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种养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强化内部管

理,精简管理机构,加大职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维护了林区稳定。我州各国有林场改革脱困方案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几年来,我州国有林场的改革脱困工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帮助下,从XX年开始试点,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绩。(一)强化内部管理,推行全员竞争上岗为改变林场职工多,人浮于事的局面,我州国有林场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员竞争上岗。该项改革首先是精简林场管理机构,第二是定岗定员,第三是全面竞争上岗。以黎平县花坡林场为例,该场经营面积7万多亩,通过改革,内设机构由9个股室减少到4个,后勤管理由67人减少到16人,生产岗位204人减少到36人。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确保社会稳定我州国有林场强化内部管理,定岗定员后,产生了大量的富余职工,给林区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确保稳定,我州国有林场积极开展了分流安置工作。一是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实施,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从事森林管护工作;二是通过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安排富余职工从事营造林工作;三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安排富余职工。通过努力,全州共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三)积极开展国有林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重视与改善国有林场生存与发展的建议

重视与改善国有林场生存与发展的建议 2010-03-12 林业是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林场是国土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是林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自1992年实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取消对林场事业费拨款后,国家对林场的扶持减少了。国有林场性质上非工非农,在国企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夹缝中,渐渐被“边缘化”,整体处于弱势。 一、主要表现为: 1、体制不顺。国有林场处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糊定性中,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如通乡通村公路工程、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的优惠政策等)享受不到。 2、社会保障机制不落实。大多数林场职工未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离退休退职人员多、负担重。国有林场既不是农村也不是城镇,一直承担着本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的林区治安、教育、医院等,加上由于90年代初已停止自然增员招工,林场职工子女就业率低,林场也就自然地承担了这部分人社会稳定的负担。

3、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太低(5元/亩·年),林场难以为继。国家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将相当部分森林资源划为生态公益林。国有林场拥有生态公益林多,不能砍伐,切断了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得到的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经济困难。林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历史债务,仅每年的利息对贫困林场来说都是一笔不轻的负担。而且由于无力还贷,银行贷款利滚利,负债越来越重。当前房地产行业低迷,木材、板材的需求量降低,对林场生产的影响很大。 5、基础设施薄弱,政策性投入严重不足。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国有林场基本建设投资“断奶”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没有得到改善,现在已是破旧不堪。一些林场的水、电、路只通到场部,而分场、护林站还没有通,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其次是国有林场生产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名存实亡,绝大多数县(市、区)所属的国有林场人员事业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得到的专项经费补助很少。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在造林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业科技推广等安排了专项经费,但国有林场基本得不到什么扶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些与国有林场在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 6、林地被侵占严重,国有林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林地被侵占,是国有林场目前面临的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林场的正常生产生活,已成为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些贫困林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